中学生最喜欢的100个哲理故事(2)

中学生最喜欢的100个哲理故事(2)

资料荟萃

2009-07-25 0810

中学生最喜欢的100个哲理故事

(2)

【寓言典故】幼女配老翁

艾子有个老朋友名叫虞任,有两个女儿刚满两周岁。艾子见了十分喜欢,便为自己的儿子订婚。虞任也很刘兴,问:“你的儿子几岁了?”艾子回答:“四岁。”虞任沉下脸来:“你要我的女儿嫁给一个老头子吗?”艾子不明他的意思:“为什么呢?”虞任说:“你儿子四岁,我女儿两岁,你儿子比我女儿大一倍年纪。倘若我女儿二十岁出嫁,你儿子不就已经四十岁了吗?要是不幸我女儿二十五岁出嫁,你儿子不是已经五十岁了吗?你不是想叫我女儿去嫁一个老头儿吗?”

[教学内容]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简要分析]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虞任之所以得出“幼女配老翁”的结论,是因为他没有把小孩的成长如实地看成一个过程,而是看成了几个点:女儿二岁时,艾儿四岁,相差一倍;女儿二十岁时,艾儿应该是四十岁。实际上女儿从二岁到二十岁,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她长了十八岁,同样艾儿也长了十八岁,应该是二十二岁,而不是四十岁。

【寓言典故】腌鸭生腌蛋

甲乙两人头一次吃到腌鸭蛋。甲惊讶地说:“奇怪,我每次吃蛋都是淡的,为什么这种蛋却是咸的?”乙回答说:“我倒是个极明白的人,亏你问着我。告诉你,这咸鸭蛋,就是腌鸭子生出来的。”

[教学内容]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简要分析]作为事物发展规律的联系,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于事物的,也不是人的主观意识赋予事物的,更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事物在发展过程中自身所固有的。“腌鸭生腌蛋”中腌鸭与腌蛋之间并不存在这种联系,而是这个人的主观想象,故唯心主义观点。

【寓言典故】专修皇冠

从前有个人靠制剪刀、打铁皮为生。有一天,他碰到皇帝在郊外游玩,跌坏了皇冠,便命他去修补。补好后,厚厚赏给他一笔银子。回家途中,遇见一只老虎卧在地上呻吟,见人来了,举起一只血淋淋的脚掌,原来脚掌上戳进了一根竹刺。他取出铁钳帮老虎拔出了竹刺,老虎立即衔来一条肥鹿作为报答。他回到家里对妻子说:“我有两样技术,可立即发财。”于是他凑足了一大笔钱,把门面装修一新,并挂起一块大招牌,上面写着:“专修皇冠,专拔虎刺”。

[教学内容]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简要分析]作为事物发展规律的联系,应该是事物的必然联系,而不是偶然联系。故事中的主人公错把偶然联系当成了必然联系,把希望寄托在了偶然事件上,结果肯定是一无所获。这个寓言与《守株待兔》有异曲同工之妙。

【寓言典故】拨苗助长

宋国有个农夫,嫌苗长得太慢,把秧苗一棵棵都拨高了。回到家里,疲惫不堪,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叫禾苗都长高了不少。”他的儿子跑到田边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教学内容]按客观规律办事

[简要分析]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与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人们的行动一旦违背了它的要求,必要受到惩罚。故事中的这个人,由于违背了客观规律,结果只能是好心办坏事,事与愿违。

【寓言典故】富翁借牛

从前有个富翁目不识丁,却喜欢自附风雅。有一次,富翁正在屋里倍客,有人送来一张借柬,向富翁借一条牛去耕田。富翁拆开借柬,口中念念有辞地看了一遍,对借客点点头说:“知道了,你小待片刻,等一下我亲自来好了。”旁边的人听了,都捂着嘴暗暗好笑。

[教学内容]按客观规律办事

[简要分析]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按规律办事,做到实是求是。故事中的主人公违背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懂装懂,不知为知,难免闹出笑话。

【寓言典故】挤牛奶

从前有个人因事要请客,准备挤些牛奶下来,用于招待。转而一想:现在离请客还有一段时间,如果每天预先把牛奶挤下来,积多了,不便保存,容易变质,不如就利用牛肚皮暂时储藏一下吧,到请客时再一次挤出来,又多又新鲜,岂不更妙。主意打定,主人便把母牛和那只还在吃奶的小牛隔离开来,牛奶也不挤了。请客的一天到了,客人们纷纷光临。主人把母牛牵出来派用场,却什么也挤不出来,牛奶全部干掉了。

[教学内容]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简要分析]本想得到又多又新鲜的牛奶,但结果却是一点牛奶也没有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人只看到了牛奶容易变质、不易保存这一面,而没有看到牛奶不挤要干掉的另一面。任何事物自身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也就是矛盾。

【寓言典故】锁箱捆笼

从前有个富翁担心自己的财产被盗,便请人做了许多藤箱、木柜、竹笼,把所有的金银细软都装在里头,又把每一只箱笼柜盒都用坚固的铁锁锁得紧紧的,用结实的麻绳捆得死死的。乡里人都就这个老头聪明。然而有一天,一群小偷溜进了富翁的房间,把箱笼柜盒背的背、挑的挑,席卷而去,决无漏物之虞。富翁的聪明之举,实为强盗偷窃带来了方便。

[教学内容]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简要分析]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富人为了防止财产被盗,做了锁箱捆笼的工作,但同时也为强盗偷窃带来了方便。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工作中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寓言典故】起死回生

鲁国有个叫公孙绰的人,他对人们说:“我能够起死回生。”有人问他:“你用什么方法呢?”他回答说:“我平时能治疗半身不遂的病。现在我只要加倍用药,不就可以起死回生了吗?”

[教学内容]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

[简要分析]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首先表现在不同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具有不同的特点。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原因就在这里。公孙绰不懂得这一点,闹了个大笑话:半身不遂和死人完全是两回事啊!

【寓言典故】量体裁衣

明朝嘉靖年间,北京城中有位裁缝名气很响,他裁制的衣服,长短肥瘦,无不合体。一次,御史大夫请他去裁制一件朝服。裁缝量好了他的身腰尺寸,又问:“请教老爷,您当官当了多少年了?”御史大夫很奇怪:“你量体裁衣就够了,还要问这些干什么?”裁缝回答说:“年青相公初任高职,意高气盛,走路时挺胸凸肚,裁衣要后短前长;做官有了一定年资,意气微平,衣服应前后一般长短;当官年久而将迁退,则内心悒郁不振,走路时低头弯腰,做的衣服就应前短后长。所以,我如果不问明做官的年资,怎么能裁出称心合体的衣服来呢?”

[教学内容]具体分析和解决不同的矛盾

[简要分析]矛盾具有特殊性,解决矛盾的方法也不可能千篇一律。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只有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把握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这位裁缝之所以名响京城,是与他能出色地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分来开的。

【寓言典故】何不炳烛

晋平公同著名音乐家师旷闲谈。晋平公说:“我今年已经七十岁了,很想学习,但恐怕太晚了。”师旷说着说:“你为什么不点起蜡烛呢?”晋平公不高兴地说:“你身为臣子,可取笑君主吗?”师旷连忙说:“臣下怎敢取笑大王?我听人家说,少年时好学,如同初升之日一般阳气充沛;壮年时好学,便象中午的阳光,还很强烈;老年时好学,只象蜡烛照明一样。但是,点亮蜡烛走路比起摸黑瞎闯,哪一种更好呢?”晋平公听了,连连点头称是。

[教学内容]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简要分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不但包含了矛盾的特殊性,而且包含了矛盾的普遍性,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与普遍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师旷的分析告诉我们:人在不同的时期,对学习的状态是有所不同的,这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但他的分析同样告诉我们:不管怎么样,学习对人总是有好处的,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

【寓言典故】驾车顶牛

有个汉子赶着牛车经过岔路口,老牛只顾朝前走。汉子连忙跳下车子,想要叫牛后退几步。本来他只要一手牵住牛鼻子上的缰绳,一手晃动鞭子,牛就会乖乖地向后退。可他很生牛的气,只管用双手扳住车子向后拖。而牛却拼命地朝前走。于是,一个向后拖,一个向前走,就在路上顶起牛来。这个汉子这样蛮干,结果不免要闯祸。

[教学内容]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

[简要分析]主次矛盾相互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

要矛盾,即“牵牛要牵牛鼻子”。这个笨汉子牵牛没有牵牛鼻子,只会蛮干,实质上是没有抓住主要矛盾,最终难免要受到惩罚。

【寓言典故】梧鼠学技

田野里有一种梧鼠,也叫五技鼠,因为它学会了五种本领:会飞、会走、能游泳、能爬树、会掘土打洞。但一样也不精通,说它会飞吧,它还飞不到屋顶上;说它会游泳吧,连一条小河也渡不过去;会爬树,但爬不到树顶;走呢,还不如人走和得快;掘土打洞,还不能把自己的身体掩盖起来。名义上学会了五种本领,但实际上却一样也不中用。

[教学内容]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

[简要分析]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既要学会统筹兼顾,更要明确主攻方向,把握中心和关键,防止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梧鼠想样样都会,结果是一样都不会。

【寓言典故】买椟还珠

楚国有个人在郑国做珠宝生意。他用名贵的木兰做了一只装珠宝的盒子,拿高级香料熏染得馨香扑鼻,又用美玉和翡翠装饰得珠光宝气的。有个郑国人看到这只盒子,出高价买了下来,然后把里面装的珠宝全部还给了这个商人,只带走了盒子。

[教学内容]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简要分析]矛盾主次方面相互关系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郑国人买椟还株,没有把矛盾的主次方面地位摆正,过分突出了次要的一面,颠倒了事物的主次关系,造成处理问题的不当。

【寓言典故】起死回生

鲁国有个叫公孙绰的人,他对人们说:“我能够起死回生。”有人问他:“你用什么方法呢?”他回答说:“我平时能治疗半身不遂的病。现在我只要加倍用药,不就可以起死回生了吗?”

[教学内容]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简要分析]公孙绰先生真的能做到起死回生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唯物辨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椐,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你用的药最多,也只是外因,对于一个已死之人来说,一点作用也没有。

【寓言典故】桔逾淮为枳

晏子代表齐国出使楚国,楚王设宴招待。酒过三巡,只见两个小官捆着一个人走了进来。楚王故意问:“你们捆着的是什么人?”小官禀报说:“是齐国人,盗窃犯。”楚王对着晏子说:“齐国人都是惯于偷东西的吧?”晏子站起来说:“我听说,桔子长在江南就结出桔子,移到淮北,就长成枳实,叶子虽很相似,果实的味道却大不相同。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水土的差异。老百姓长在齐国,从来不会偷东西,到了楚国却会偷盗,请问:这是不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人善于偷盗呢?”

[教学内容]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简要分析]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外部条件,才能实现事物的发展。有时这种外因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水土的差异,对于桔子的生长来说,虽然只是外因,但是“长在江南就结出桔子,移到淮北,就长成枳实”,正体现了这一点。

中学生最喜欢的100个哲理故事(2)

资料荟萃

2009-07-25 0810

中学生最喜欢的100个哲理故事

(2)

【寓言典故】幼女配老翁

艾子有个老朋友名叫虞任,有两个女儿刚满两周岁。艾子见了十分喜欢,便为自己的儿子订婚。虞任也很刘兴,问:“你的儿子几岁了?”艾子回答:“四岁。”虞任沉下脸来:“你要我的女儿嫁给一个老头子吗?”艾子不明他的意思:“为什么呢?”虞任说:“你儿子四岁,我女儿两岁,你儿子比我女儿大一倍年纪。倘若我女儿二十岁出嫁,你儿子不就已经四十岁了吗?要是不幸我女儿二十五岁出嫁,你儿子不是已经五十岁了吗?你不是想叫我女儿去嫁一个老头儿吗?”

[教学内容]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简要分析]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虞任之所以得出“幼女配老翁”的结论,是因为他没有把小孩的成长如实地看成一个过程,而是看成了几个点:女儿二岁时,艾儿四岁,相差一倍;女儿二十岁时,艾儿应该是四十岁。实际上女儿从二岁到二十岁,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她长了十八岁,同样艾儿也长了十八岁,应该是二十二岁,而不是四十岁。

【寓言典故】腌鸭生腌蛋

甲乙两人头一次吃到腌鸭蛋。甲惊讶地说:“奇怪,我每次吃蛋都是淡的,为什么这种蛋却是咸的?”乙回答说:“我倒是个极明白的人,亏你问着我。告诉你,这咸鸭蛋,就是腌鸭子生出来的。”

[教学内容]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简要分析]作为事物发展规律的联系,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于事物的,也不是人的主观意识赋予事物的,更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事物在发展过程中自身所固有的。“腌鸭生腌蛋”中腌鸭与腌蛋之间并不存在这种联系,而是这个人的主观想象,故唯心主义观点。

【寓言典故】专修皇冠

从前有个人靠制剪刀、打铁皮为生。有一天,他碰到皇帝在郊外游玩,跌坏了皇冠,便命他去修补。补好后,厚厚赏给他一笔银子。回家途中,遇见一只老虎卧在地上呻吟,见人来了,举起一只血淋淋的脚掌,原来脚掌上戳进了一根竹刺。他取出铁钳帮老虎拔出了竹刺,老虎立即衔来一条肥鹿作为报答。他回到家里对妻子说:“我有两样技术,可立即发财。”于是他凑足了一大笔钱,把门面装修一新,并挂起一块大招牌,上面写着:“专修皇冠,专拔虎刺”。

[教学内容]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简要分析]作为事物发展规律的联系,应该是事物的必然联系,而不是偶然联系。故事中的主人公错把偶然联系当成了必然联系,把希望寄托在了偶然事件上,结果肯定是一无所获。这个寓言与《守株待兔》有异曲同工之妙。

【寓言典故】拨苗助长

宋国有个农夫,嫌苗长得太慢,把秧苗一棵棵都拨高了。回到家里,疲惫不堪,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叫禾苗都长高了不少。”他的儿子跑到田边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教学内容]按客观规律办事

[简要分析]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与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人们的行动一旦违背了它的要求,必要受到惩罚。故事中的这个人,由于违背了客观规律,结果只能是好心办坏事,事与愿违。

【寓言典故】富翁借牛

从前有个富翁目不识丁,却喜欢自附风雅。有一次,富翁正在屋里倍客,有人送来一张借柬,向富翁借一条牛去耕田。富翁拆开借柬,口中念念有辞地看了一遍,对借客点点头说:“知道了,你小待片刻,等一下我亲自来好了。”旁边的人听了,都捂着嘴暗暗好笑。

[教学内容]按客观规律办事

[简要分析]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按规律办事,做到实是求是。故事中的主人公违背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懂装懂,不知为知,难免闹出笑话。

【寓言典故】挤牛奶

从前有个人因事要请客,准备挤些牛奶下来,用于招待。转而一想:现在离请客还有一段时间,如果每天预先把牛奶挤下来,积多了,不便保存,容易变质,不如就利用牛肚皮暂时储藏一下吧,到请客时再一次挤出来,又多又新鲜,岂不更妙。主意打定,主人便把母牛和那只还在吃奶的小牛隔离开来,牛奶也不挤了。请客的一天到了,客人们纷纷光临。主人把母牛牵出来派用场,却什么也挤不出来,牛奶全部干掉了。

[教学内容]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简要分析]本想得到又多又新鲜的牛奶,但结果却是一点牛奶也没有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人只看到了牛奶容易变质、不易保存这一面,而没有看到牛奶不挤要干掉的另一面。任何事物自身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也就是矛盾。

【寓言典故】锁箱捆笼

从前有个富翁担心自己的财产被盗,便请人做了许多藤箱、木柜、竹笼,把所有的金银细软都装在里头,又把每一只箱笼柜盒都用坚固的铁锁锁得紧紧的,用结实的麻绳捆得死死的。乡里人都就这个老头聪明。然而有一天,一群小偷溜进了富翁的房间,把箱笼柜盒背的背、挑的挑,席卷而去,决无漏物之虞。富翁的聪明之举,实为强盗偷窃带来了方便。

[教学内容]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简要分析]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富人为了防止财产被盗,做了锁箱捆笼的工作,但同时也为强盗偷窃带来了方便。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工作中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寓言典故】起死回生

鲁国有个叫公孙绰的人,他对人们说:“我能够起死回生。”有人问他:“你用什么方法呢?”他回答说:“我平时能治疗半身不遂的病。现在我只要加倍用药,不就可以起死回生了吗?”

[教学内容]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

[简要分析]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首先表现在不同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具有不同的特点。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原因就在这里。公孙绰不懂得这一点,闹了个大笑话:半身不遂和死人完全是两回事啊!

【寓言典故】量体裁衣

明朝嘉靖年间,北京城中有位裁缝名气很响,他裁制的衣服,长短肥瘦,无不合体。一次,御史大夫请他去裁制一件朝服。裁缝量好了他的身腰尺寸,又问:“请教老爷,您当官当了多少年了?”御史大夫很奇怪:“你量体裁衣就够了,还要问这些干什么?”裁缝回答说:“年青相公初任高职,意高气盛,走路时挺胸凸肚,裁衣要后短前长;做官有了一定年资,意气微平,衣服应前后一般长短;当官年久而将迁退,则内心悒郁不振,走路时低头弯腰,做的衣服就应前短后长。所以,我如果不问明做官的年资,怎么能裁出称心合体的衣服来呢?”

[教学内容]具体分析和解决不同的矛盾

[简要分析]矛盾具有特殊性,解决矛盾的方法也不可能千篇一律。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只有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把握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这位裁缝之所以名响京城,是与他能出色地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分来开的。

【寓言典故】何不炳烛

晋平公同著名音乐家师旷闲谈。晋平公说:“我今年已经七十岁了,很想学习,但恐怕太晚了。”师旷说着说:“你为什么不点起蜡烛呢?”晋平公不高兴地说:“你身为臣子,可取笑君主吗?”师旷连忙说:“臣下怎敢取笑大王?我听人家说,少年时好学,如同初升之日一般阳气充沛;壮年时好学,便象中午的阳光,还很强烈;老年时好学,只象蜡烛照明一样。但是,点亮蜡烛走路比起摸黑瞎闯,哪一种更好呢?”晋平公听了,连连点头称是。

[教学内容]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简要分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不但包含了矛盾的特殊性,而且包含了矛盾的普遍性,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与普遍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师旷的分析告诉我们:人在不同的时期,对学习的状态是有所不同的,这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但他的分析同样告诉我们:不管怎么样,学习对人总是有好处的,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

【寓言典故】驾车顶牛

有个汉子赶着牛车经过岔路口,老牛只顾朝前走。汉子连忙跳下车子,想要叫牛后退几步。本来他只要一手牵住牛鼻子上的缰绳,一手晃动鞭子,牛就会乖乖地向后退。可他很生牛的气,只管用双手扳住车子向后拖。而牛却拼命地朝前走。于是,一个向后拖,一个向前走,就在路上顶起牛来。这个汉子这样蛮干,结果不免要闯祸。

[教学内容]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

[简要分析]主次矛盾相互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

要矛盾,即“牵牛要牵牛鼻子”。这个笨汉子牵牛没有牵牛鼻子,只会蛮干,实质上是没有抓住主要矛盾,最终难免要受到惩罚。

【寓言典故】梧鼠学技

田野里有一种梧鼠,也叫五技鼠,因为它学会了五种本领:会飞、会走、能游泳、能爬树、会掘土打洞。但一样也不精通,说它会飞吧,它还飞不到屋顶上;说它会游泳吧,连一条小河也渡不过去;会爬树,但爬不到树顶;走呢,还不如人走和得快;掘土打洞,还不能把自己的身体掩盖起来。名义上学会了五种本领,但实际上却一样也不中用。

[教学内容]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

[简要分析]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既要学会统筹兼顾,更要明确主攻方向,把握中心和关键,防止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梧鼠想样样都会,结果是一样都不会。

【寓言典故】买椟还珠

楚国有个人在郑国做珠宝生意。他用名贵的木兰做了一只装珠宝的盒子,拿高级香料熏染得馨香扑鼻,又用美玉和翡翠装饰得珠光宝气的。有个郑国人看到这只盒子,出高价买了下来,然后把里面装的珠宝全部还给了这个商人,只带走了盒子。

[教学内容]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简要分析]矛盾主次方面相互关系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郑国人买椟还株,没有把矛盾的主次方面地位摆正,过分突出了次要的一面,颠倒了事物的主次关系,造成处理问题的不当。

【寓言典故】起死回生

鲁国有个叫公孙绰的人,他对人们说:“我能够起死回生。”有人问他:“你用什么方法呢?”他回答说:“我平时能治疗半身不遂的病。现在我只要加倍用药,不就可以起死回生了吗?”

[教学内容]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简要分析]公孙绰先生真的能做到起死回生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唯物辨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椐,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你用的药最多,也只是外因,对于一个已死之人来说,一点作用也没有。

【寓言典故】桔逾淮为枳

晏子代表齐国出使楚国,楚王设宴招待。酒过三巡,只见两个小官捆着一个人走了进来。楚王故意问:“你们捆着的是什么人?”小官禀报说:“是齐国人,盗窃犯。”楚王对着晏子说:“齐国人都是惯于偷东西的吧?”晏子站起来说:“我听说,桔子长在江南就结出桔子,移到淮北,就长成枳实,叶子虽很相似,果实的味道却大不相同。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水土的差异。老百姓长在齐国,从来不会偷东西,到了楚国却会偷盗,请问:这是不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人善于偷盗呢?”

[教学内容]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简要分析]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外部条件,才能实现事物的发展。有时这种外因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水土的差异,对于桔子的生长来说,虽然只是外因,但是“长在江南就结出桔子,移到淮北,就长成枳实”,正体现了这一点。


相关文章

  • 用古诗编故事100字
  • 用古诗编故事100字 喜欢古诗里面蕴含的小故事吗?记得小编小学的时候,就特别喜欢听老师讲解古诗里面蕴含的小故事,到了中学,古诗都是超大篇的,以下是由资料站为您提供的用古诗编故事100字,还有用古诗编故事的技巧! 1.暮春时节的一天,宋朝的大 ...查看


  • 数学手抄报:读[让小学生学会做人的100个故事]后感
  • 在暑假期间,我读了<让小学生学会做人的100个故事>这本书.书中介绍了学会做人是每个孩子走向社会之前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懂得做人的人,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做一个怎样的人,是从小就要确立的目标和方向. 这本书精选了100个启迪心灵的 ...查看


  • 100字[一千零一夜]读书笔记
  • 100字<一千零一夜>读书笔记 100字<一千零一夜>读书笔记(一) 今天我一口气看完了<一千零一夜>这本书,书里的故事很吸引我,其中令我最喜欢的是关于航海家辛巴达的航海故事. 我很佩服航海家辛巴达,他遇 ...查看


  • 活了一百万次的猫教案
  • 绘本阅读<活了一百万次的猫>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活了一百万次的猫> 设计教师:王伟娜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聆听的习惯. 2.体验<活了100万次的猫>深刻人生哲理.提升对"爱"的 ...查看


  • 我喜欢在雨中作文100字
  • 我喜欢在雨中作文100字 我喜欢在雨中行走,因为雨给我朦胧的感觉: 我喜欢在雨中思考,因为雨让我感觉到清醒: 我喜欢在雨中嬉戏,因为雨给我友好的感觉: 我喜欢在雨中欢笑,因为雨会和我分享快乐: 我喜欢在雨中哭泣,因为雨会倾听我的心声: 我喜 ...查看


  • 童年心得体会100
  • 童年读后感100字 篇一:童年>读后感100字 我读了高尔基的著作童年书中描绘了主人公阿廖沙悲惨的童年.阿廖沙父母父母双亡, 而外祖父脾气十分暴躁,只有外祖母疼爱他了.外祖父不太喜欢他,两个舅舅更是讨厌他. 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他却走 ...查看


  • [父母必读]杂志评选的2005年度十佳童书
  • <父母必读>杂志评选的2005年度十佳童书 TOP1<可爱的鼠小弟>系列绘本(6册) 文/中江嘉男[日] 图/上野纪子[日] 翻译/赵静 文纪子 南海出版公司 故事简介: <鼠小弟的小背心>是<可爱 ...查看


  • 5 -6岁孩子的阅读发展和推荐书目
  • 5-6岁孩子的阅读发展和推荐书目 文/李一慢 5岁的孩子大脑发育到了一个新的水准,又加上在有幼儿园锻炼了社会性,在阅读上也有了较大的进步.阅读的方法,关注的范围都会拓展.不仅仅听讲图书了,也会参与讨论:不仅仅要听故事了,也会自己来组织故事: ...查看


  • 小兔请客教学反思
  • 反思一:小兔请客教学反思 <小兔请客>是一年级数学第二册教材计算教学的起始课,对于加法学习,学生的兴趣很重要.在教学中,我把计算教学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通过情境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