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基本概念

品管圈基本概念

双击自动滚屏

一、 品管圈活动的基本概念

1. 品管圈和品管圈活动

同一工作现场、工作性质相似的基层人员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的活动时组成的小组称为品质圈。

这个小组做为全面品质管理的一个环节,在自我启发和相互启发下,灵活运用各种QC 手法,全员参加,对自己的工作场不断地进行维持与改善的活动,称为品管圈活动。

2. 品管圈活动的具体说明

1) 品管圈活动是由同一工作现场内、工作性质类似的基层人员所组成,中层以上管理者不组圈,但要参加,扮演支持、鼓励、关心辅导等角色。

2) 品管圈应由同一工作现场、工作性质类似的基层人员所组成,不同现场或工作截然不同的员工最好不要组成一个圈,因为在计论问题时将会有困难。但经过数期活动后,当单独一个圈没有办法解决问题,而且所谈问题容易牵涉其它部门时,可合并两个圈一起讨论,合并后的品管圈称为联合圈。

3) 品管圈活动最重要、也最难做到的一点就是圈员们的自发精神,如果圈员们缺乏主动精神或迫于上层的压力被动工作,会影响品管圈活动的效果。

4) 企业要获利,永续经营,则必须实施品质管理,因此现场员工要讨论的事项必须以品质为中心,应关应关乎到Q (品质)、C (成本)、D (交期)、M (士气)、S (安全)、T (持术)等。

5) 小组人员以4-8人为宜,人员如太多,将会影响讨论的品质。如人数超过10人时,可将之分为两个小组。

6) 全面品管范围很宽,除了基层员工的品管圈活动外,尚有管理人员的日常管理,高阶经营者的方针管理等等。品管圈活动只是全面品管一环,但要做好全面品管,品管圈活动是很重要的。

7) 并不是几个人组成一个圈就会自然地提出构想、改善问题,必须进行自我启发,相互启发。购买一些相关的书籍、杂志或刑物让员工阅读、研讨或报告等,是一种极有效的充电方式。

8) 如没有工具,或不懂得利用工具,是无法做好事情的。品管圈活动的维持及改善,同样必须用到一些工具,此工具就是QC 手法,QC 手法有很多,对初学者而言,最常用的是QC 十四大手法。

9) 品管圈并不是为了解决某一问题而组织的监时机构,而是常设机构,因为现场的问题有无限多,因此必须将问题一个一个、不断地、持续地解决与改善。

10) 品管圈活动所要发现及解决的问题是以自己的工作现场为主,即以自检讨、自主管理为重点,如问题与其它部门有关连,当然可以通过沟通、协调或建议的方式共同解决。

11) 实施品管圈活动时,必须全体圈员共同参与,共同讨论,才能产生集思广益的效果,发布时间:2006-5-13 阅读:1896次

因此圈长的任务之一就是组织全体圈员都能参与,全员发言。

二、品管圈活动的目标及成果

1. 品管圈活动的特点

1) 创造愉悦的工作环境

品管圈活动是鼓励员工多动脑,多提改善意见,上司对下属的意见十分重视,使员工对工作产生兴趣,享受工作的喜悦,从而创造一种愉悦的工作环境。

2) 发挥员工的脑力,将大脑“联网”

处处有改善的余地,人人有改善的能力;世界上什幺都有限,只有人的脑力无限。品管圈活动是希望圈员们能通过脑力激荡,不断开发脑力进行创造,使企业的品质、成本、交期等达到最佳。

3) 改善企业运作

企业若能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行品管圈活动,使圈员们自动自发地发现问题、改善问题,并产生有形及无形的效果,则一定能强化企业运作,提升企业竟争实力,使企业蒸蒸日上,得到发展。

2. 品管圈活动的目标

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可达成下列目标:

1) 提高现场班组长的管理能力及领导能力,进而提高部门绩效。

2) 提高最基层员工的品质意识、问题意识及改善意识,并能将此气氛渗透至现场每一个角落。

3) 使现场成为品质保证的核心,使各部门管理稳定并持续进步,公司方针目标之达成度得以提高。

4) 提高员工对上班工作的喜悦与成就感,并提高员工向心力及士气,进而提高效率。

5) 达成全员参与、全员品管及自主管理的功效。

6) 加强员工主动精神,使圈员做事更主动更积极。

7) 使前后工程、部门间相互协作,促进沟通,消除本位主义。

8) 使Q (品质)、C (成本)、D (交期)、M (士气)、S (安全)、T (技术)达到更佳。

9) 培养出一批优秀的管理人才。

3. 品管圈活动的成果

通过品管圈不断的活动,可获得很多有形及无形的成果:

1) 有形成果

可以用数量表示的成果,如不良率、交货延迟率、抱怨次数等,可以算出改善前后的数据并进行比较,这种成果称之为有形成果。

有形成果可能是:

⌝ 抱怨次数的降低;

设备故障次数的降低;⌝

人员缺勤率的降低;⌝

出货异常次数的降低;⌝

交货错误次数的降低;⌝

⌝ 费用浪费的降低;

转拉时间的降低;⌝

等待时间的降低;⌝

产量达成的提升;⌝

⌝ 销售额的提升等。

这些有形成果要马上降至零或提升至100也许不容易,但只要认真持续地做,可以明显地将不良率降底。

2) 无形成果

较不容易以数据表示的成果称之为无形成果。品管圈活动只要活动,就可使基层员工素质和部门绩效得以提升。

常见的无形成果有:

" 员工品质意识的提升;

员工认识问题水平的提升;"

员工改善意识的提升;"

员工对工作产生兴趣;"

员工享受到成就感;"

" 员工之间感情更为融洽;

部门间的沟通协调更为顺畅;"

员工士气高昂;"

员工向心力提升;"

" 员工做事更自动自发、更积极。

有形成果与无形成果同样重要,如果有了无形成果,那幺有形成果产生是迟早的事,如果没有无形成果,即员工们观念没有改变,那幺即使获得了一些有形成果也作用不大,因为这是被逼的,不是发自内心的,这种有形成果不会维持下去。

品管圈活动一步一步展开,慢慢地就会产生无形成果,员工们更爱工作、爱品质、爱公司,观念改了,即使这一期没能获得可观的有形成果,但员工有这种心态,有形成果就会自然产生,因此推行品管圈活动一定不能忽视无形成果。

三、品管圈的过去、现在与末来

1. 历史

品管圈活动是由日本石川专馨博士于1962年所创,国内多称之为质量管理小组,在日本,只要提起品管圈几乎无人不知。

2. 现状

目前全世界实施品管圈活动的国家约有70多个,包括亚洲、美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实施较有成效的是亚洲,很多企业推动品管圈极为积极,效果亦为各企业所肯定。

3. 未来

在21世纪,品管圈活动仍然是全世界各公司对基层员工的自主管理、全员参与品管管理及持续改善的最佳管理活动,过去适用,现在适用,未来也更为适用。

品管圈基本概念

双击自动滚屏

一、 品管圈活动的基本概念

1. 品管圈和品管圈活动

同一工作现场、工作性质相似的基层人员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的活动时组成的小组称为品质圈。

这个小组做为全面品质管理的一个环节,在自我启发和相互启发下,灵活运用各种QC 手法,全员参加,对自己的工作场不断地进行维持与改善的活动,称为品管圈活动。

2. 品管圈活动的具体说明

1) 品管圈活动是由同一工作现场内、工作性质类似的基层人员所组成,中层以上管理者不组圈,但要参加,扮演支持、鼓励、关心辅导等角色。

2) 品管圈应由同一工作现场、工作性质类似的基层人员所组成,不同现场或工作截然不同的员工最好不要组成一个圈,因为在计论问题时将会有困难。但经过数期活动后,当单独一个圈没有办法解决问题,而且所谈问题容易牵涉其它部门时,可合并两个圈一起讨论,合并后的品管圈称为联合圈。

3) 品管圈活动最重要、也最难做到的一点就是圈员们的自发精神,如果圈员们缺乏主动精神或迫于上层的压力被动工作,会影响品管圈活动的效果。

4) 企业要获利,永续经营,则必须实施品质管理,因此现场员工要讨论的事项必须以品质为中心,应关应关乎到Q (品质)、C (成本)、D (交期)、M (士气)、S (安全)、T (持术)等。

5) 小组人员以4-8人为宜,人员如太多,将会影响讨论的品质。如人数超过10人时,可将之分为两个小组。

6) 全面品管范围很宽,除了基层员工的品管圈活动外,尚有管理人员的日常管理,高阶经营者的方针管理等等。品管圈活动只是全面品管一环,但要做好全面品管,品管圈活动是很重要的。

7) 并不是几个人组成一个圈就会自然地提出构想、改善问题,必须进行自我启发,相互启发。购买一些相关的书籍、杂志或刑物让员工阅读、研讨或报告等,是一种极有效的充电方式。

8) 如没有工具,或不懂得利用工具,是无法做好事情的。品管圈活动的维持及改善,同样必须用到一些工具,此工具就是QC 手法,QC 手法有很多,对初学者而言,最常用的是QC 十四大手法。

9) 品管圈并不是为了解决某一问题而组织的监时机构,而是常设机构,因为现场的问题有无限多,因此必须将问题一个一个、不断地、持续地解决与改善。

10) 品管圈活动所要发现及解决的问题是以自己的工作现场为主,即以自检讨、自主管理为重点,如问题与其它部门有关连,当然可以通过沟通、协调或建议的方式共同解决。

11) 实施品管圈活动时,必须全体圈员共同参与,共同讨论,才能产生集思广益的效果,发布时间:2006-5-13 阅读:1896次

因此圈长的任务之一就是组织全体圈员都能参与,全员发言。

二、品管圈活动的目标及成果

1. 品管圈活动的特点

1) 创造愉悦的工作环境

品管圈活动是鼓励员工多动脑,多提改善意见,上司对下属的意见十分重视,使员工对工作产生兴趣,享受工作的喜悦,从而创造一种愉悦的工作环境。

2) 发挥员工的脑力,将大脑“联网”

处处有改善的余地,人人有改善的能力;世界上什幺都有限,只有人的脑力无限。品管圈活动是希望圈员们能通过脑力激荡,不断开发脑力进行创造,使企业的品质、成本、交期等达到最佳。

3) 改善企业运作

企业若能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行品管圈活动,使圈员们自动自发地发现问题、改善问题,并产生有形及无形的效果,则一定能强化企业运作,提升企业竟争实力,使企业蒸蒸日上,得到发展。

2. 品管圈活动的目标

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可达成下列目标:

1) 提高现场班组长的管理能力及领导能力,进而提高部门绩效。

2) 提高最基层员工的品质意识、问题意识及改善意识,并能将此气氛渗透至现场每一个角落。

3) 使现场成为品质保证的核心,使各部门管理稳定并持续进步,公司方针目标之达成度得以提高。

4) 提高员工对上班工作的喜悦与成就感,并提高员工向心力及士气,进而提高效率。

5) 达成全员参与、全员品管及自主管理的功效。

6) 加强员工主动精神,使圈员做事更主动更积极。

7) 使前后工程、部门间相互协作,促进沟通,消除本位主义。

8) 使Q (品质)、C (成本)、D (交期)、M (士气)、S (安全)、T (技术)达到更佳。

9) 培养出一批优秀的管理人才。

3. 品管圈活动的成果

通过品管圈不断的活动,可获得很多有形及无形的成果:

1) 有形成果

可以用数量表示的成果,如不良率、交货延迟率、抱怨次数等,可以算出改善前后的数据并进行比较,这种成果称之为有形成果。

有形成果可能是:

⌝ 抱怨次数的降低;

设备故障次数的降低;⌝

人员缺勤率的降低;⌝

出货异常次数的降低;⌝

交货错误次数的降低;⌝

⌝ 费用浪费的降低;

转拉时间的降低;⌝

等待时间的降低;⌝

产量达成的提升;⌝

⌝ 销售额的提升等。

这些有形成果要马上降至零或提升至100也许不容易,但只要认真持续地做,可以明显地将不良率降底。

2) 无形成果

较不容易以数据表示的成果称之为无形成果。品管圈活动只要活动,就可使基层员工素质和部门绩效得以提升。

常见的无形成果有:

" 员工品质意识的提升;

员工认识问题水平的提升;"

员工改善意识的提升;"

员工对工作产生兴趣;"

员工享受到成就感;"

" 员工之间感情更为融洽;

部门间的沟通协调更为顺畅;"

员工士气高昂;"

员工向心力提升;"

" 员工做事更自动自发、更积极。

有形成果与无形成果同样重要,如果有了无形成果,那幺有形成果产生是迟早的事,如果没有无形成果,即员工们观念没有改变,那幺即使获得了一些有形成果也作用不大,因为这是被逼的,不是发自内心的,这种有形成果不会维持下去。

品管圈活动一步一步展开,慢慢地就会产生无形成果,员工们更爱工作、爱品质、爱公司,观念改了,即使这一期没能获得可观的有形成果,但员工有这种心态,有形成果就会自然产生,因此推行品管圈活动一定不能忽视无形成果。

三、品管圈的过去、现在与末来

1. 历史

品管圈活动是由日本石川专馨博士于1962年所创,国内多称之为质量管理小组,在日本,只要提起品管圈几乎无人不知。

2. 现状

目前全世界实施品管圈活动的国家约有70多个,包括亚洲、美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实施较有成效的是亚洲,很多企业推动品管圈极为积极,效果亦为各企业所肯定。

3. 未来

在21世纪,品管圈活动仍然是全世界各公司对基层员工的自主管理、全员参与品管管理及持续改善的最佳管理活动,过去适用,现在适用,未来也更为适用。


相关文章

  •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会计准则
  •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会计准则 姓名:姜金萍 年级:2014级 专业:会计硕士 学院:会计学院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会计准则 摘要:本文通过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起源.发展的论述,同时对国内针对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文章进行综述,进而对我国财务会计 ...查看


  • [刑法学]考试大纲1
  • [1**********]<刑法原理与实务>考试大纲 一. (一)独立总体要求 思考,注重理解,把握体系. 刑法学课程内容丰富,各章之间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在学习或复习时,必须认真思考,学好课本,掌握课程讲解.综合练习.常见问题 ...查看


  • 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与思考123
  • 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与思考 [摘要]随着2006年2月15日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发布,我国现阶段既符合国际惯例又具有中国特色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已经初步建立.但是,新的基本准则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在诸多方面继 ...查看


  • 关于初级和中级质量工程师方面的资料汇总
  • 初级质量专业人员资格考试大纲 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论 一. 质量与质量管理 (一) 质量的基本知识 1. 掌握质量的定义 2. 了解质量的概念的发展 3. 熟悉质量特性的内涵 (二) 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 1. 掌握质量管理的定义 2. 掌握全面 ...查看


  • 四川省属事业单位[综合知识]考试大纲
  • 四川省属事业单位<综合知识>考试大纲 <综合知识>笔试的题型包括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简析题和案例分析(含阅读分析)题五类. 第一部分 法律 一.法律知识部分 (一)法的概念.本质.特征与作用: (二) ...查看


  • [财政学]教学大纲 1
  • <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2006年3月修订版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30013 课程名称:财政学 英文名称:Public Finance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 时:54 学 分:3 适用对象:财政学(含税收)专业本科 ...查看


  • 深圳教师招考大纲
  • <教育学>部分 一.绪论 掌握"教育学"的概念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熟悉教育学创立的标志和条件:了解教育学创立的简要过程:了解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的发展:了解主要几种教育学派别和教育思想:了解当代教育学的发展状况 ...查看


  • 对生物学核心概念及其内涵的研究
  • 2011年第46卷第10期生物学通报33 对生物学核心概念及其内涵的研究 胡玉华 摘要 (北京教育学院 北京 100044) 当代科学教育改革的一个核心是要提高学生作为公民的科学素养.提高科学素养 不是追求对科学事实和信息量的更多占有,而是 ...查看


  • 中国哲学的基本哲学问题与概念范畴
  • 文 史 哲 2009年第4期(总第313期) JOURNAL OF LITERATURE ,HISTORY AND PHI LOSOPHY No 14,2009(Serial No.313 ) 杜保摘 要:, , 有将中国哲学研究藉由 , ...查看


  • 高等数学大纲(物理类)
  • <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高等数学 适用层次.专业:理科.工科各专业 学 时:320学时 学 分:20学分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平台课 课 程 性 质:必修课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高等数学是理.工.管等相关专业的第一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