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技术差距在何处

  近日,在上海热线的BBS上偶尔看到一篇关于中外生产技术差距的文章。作者以一位在制造业生产第一线的技工的视角,直截了当地指出了中国制造业的软肋:“……第一次加工制造出精度达到预计的0.0001毫米要求的样品时,我兴奋了一阵子,但紧接着又有了失落感,因为那台加工中心的数控机床是德国造的,数控计算机部分是德国造的,加工软件还是德国造的,就连一把车刀,一个钻头,都是日本造的!除了厂房,没有一样工具是中国制造!就连厂房也是借鉴了外国的经验……”

  在看惯了国人频频发泄反日情绪的诸论后,能读到这样的文章,而且是出自一位普通的工人之手(作者自称是一位月收入1500元的技工),不禁感到莫大的欣慰。真正活跃在第一线的劳动者的头脑还是非常清醒的,他们深深知道:“一个国家的支柱、脊梁是制造业”。

  欣慰之余,又不能不对我国制造业与先进国家的差距感到一种无奈。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尽快赶上先进国家的步伐,我国出台了各项政策,甚至不惜“以市场换技术”,引进大量的外资以加快我们生产水平的提高。然而,结果并不理想。于是就有了诸如外商如何奸诈狡猾、只把过时的生产技术高价卖到中国之类的言论,甚至有些人偏激地抛出“不要外资论”。当然,有各种言论的出现是一种好的现象,至少说明国人已经开始重视技术、并有了对引进技术评头论足的勇气。不过,在定论之前,是否也应该从根本上去审视一下技术到底是什么。

  其实,在这个问题上,无论是那位实际感受颇深的技工,还是抛出各种言论的专家学者都只是把目光停留在了生产设备之上。那么,生产设备是否就能够代表技术呢?在现代经营学中,答案是否定的。虽然生产设备看得见摸得着、比较容易判断比较,但它毕竟只是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充其量也只能称之为“狭义的技术”而已。真正的现代企业的技术包括:“由设计、规划、研发等构成的信息;由生产设备等构成的生产体系;加工、组装机械操作的技能以及代表技术最高层面的熟练操作”这四大要素。这些要素由下至上呈金字塔形分布、其间各个要素环环相扣,互相联动所形成的体系才是现代企业所必需的技术体系。

  放眼世界,“制造业为各个经济大国的立国之本”这一点毋庸置疑。且看我们的近邻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在其近代化的成长历程中制造业始终被赋予振兴国邦的使命。现任的安倍晋三首相更是早早地在其竞选理念中明确地阐述了“以制造业立国的基本方针”。

  日本其实也有过和我们一样的尴尬经历。特别是二战以后,日本的企业界也大兴盲目崇信欧美技术之风,花大价钱从欧美各国引进了大量的生产设备。然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家企业引进了一套荷兰制造的机器设备。荷兰人向以身高著名,他们设计的操控台明显不适合亚洲人操作。这时,作为企业有两种选择:一是为机器配置一个台阶,让员工站在高处操作;而另一种则是将操作台的底部切割至员工顺手的高度。诚然,无论哪一种选择,其结果都可以操作这台机器。但就其本质上来讲,敢不敢对生产设备动刀,其实就是敢不敢对技术进行挑战的问题,也就是到底是“技术服务于人类”还是“人类盲从于技术”的问题。众多的日本企业选择了后者。因为他们深刻地意识到如果不对技术进行改造、促成其不断的改良、发展,那么他们所能得到的技术将永远落后于人。而正是这种敢于向生产设备动刀的积极的态度,才使得日本的制造业最终能与德国比肩,成为了世界屈指可数的“母机器”(制造机器设备的机器)制造王国。

  反观我们的企业,更多地是选择了前者,将引进来的生产设备视为神圣不可冒犯的技术。记得在二三年前,大连的一家民营模具厂引进了一套德国制造的3D焊接设备,并为了操作这台机器招募了三名理工科的博士。一时间,对中国企业的崛起充满畏惧的日本业界人士纷纷来到该厂参观学习。参观后他们的心放宽了许多。因为,他们从生产第一线上看到了中国企业对技术(生产设备)的盲信。由此得出结论,中国企业自己不可能创造出世界上最好的设备。

  由此看来,中日之技术差距是从对技术的根本认识上就早已产生了的。

  如果我们的企业还不能尽快地认识到技术的真谛、还不能真正做到让技术服务于人类,那么,我们的技工面对外国生产设备时无奈的叹息声还会随处可闻。

  近日,在上海热线的BBS上偶尔看到一篇关于中外生产技术差距的文章。作者以一位在制造业生产第一线的技工的视角,直截了当地指出了中国制造业的软肋:“……第一次加工制造出精度达到预计的0.0001毫米要求的样品时,我兴奋了一阵子,但紧接着又有了失落感,因为那台加工中心的数控机床是德国造的,数控计算机部分是德国造的,加工软件还是德国造的,就连一把车刀,一个钻头,都是日本造的!除了厂房,没有一样工具是中国制造!就连厂房也是借鉴了外国的经验……”

  在看惯了国人频频发泄反日情绪的诸论后,能读到这样的文章,而且是出自一位普通的工人之手(作者自称是一位月收入1500元的技工),不禁感到莫大的欣慰。真正活跃在第一线的劳动者的头脑还是非常清醒的,他们深深知道:“一个国家的支柱、脊梁是制造业”。

  欣慰之余,又不能不对我国制造业与先进国家的差距感到一种无奈。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尽快赶上先进国家的步伐,我国出台了各项政策,甚至不惜“以市场换技术”,引进大量的外资以加快我们生产水平的提高。然而,结果并不理想。于是就有了诸如外商如何奸诈狡猾、只把过时的生产技术高价卖到中国之类的言论,甚至有些人偏激地抛出“不要外资论”。当然,有各种言论的出现是一种好的现象,至少说明国人已经开始重视技术、并有了对引进技术评头论足的勇气。不过,在定论之前,是否也应该从根本上去审视一下技术到底是什么。

  其实,在这个问题上,无论是那位实际感受颇深的技工,还是抛出各种言论的专家学者都只是把目光停留在了生产设备之上。那么,生产设备是否就能够代表技术呢?在现代经营学中,答案是否定的。虽然生产设备看得见摸得着、比较容易判断比较,但它毕竟只是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充其量也只能称之为“狭义的技术”而已。真正的现代企业的技术包括:“由设计、规划、研发等构成的信息;由生产设备等构成的生产体系;加工、组装机械操作的技能以及代表技术最高层面的熟练操作”这四大要素。这些要素由下至上呈金字塔形分布、其间各个要素环环相扣,互相联动所形成的体系才是现代企业所必需的技术体系。

  放眼世界,“制造业为各个经济大国的立国之本”这一点毋庸置疑。且看我们的近邻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在其近代化的成长历程中制造业始终被赋予振兴国邦的使命。现任的安倍晋三首相更是早早地在其竞选理念中明确地阐述了“以制造业立国的基本方针”。

  日本其实也有过和我们一样的尴尬经历。特别是二战以后,日本的企业界也大兴盲目崇信欧美技术之风,花大价钱从欧美各国引进了大量的生产设备。然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家企业引进了一套荷兰制造的机器设备。荷兰人向以身高著名,他们设计的操控台明显不适合亚洲人操作。这时,作为企业有两种选择:一是为机器配置一个台阶,让员工站在高处操作;而另一种则是将操作台的底部切割至员工顺手的高度。诚然,无论哪一种选择,其结果都可以操作这台机器。但就其本质上来讲,敢不敢对生产设备动刀,其实就是敢不敢对技术进行挑战的问题,也就是到底是“技术服务于人类”还是“人类盲从于技术”的问题。众多的日本企业选择了后者。因为他们深刻地意识到如果不对技术进行改造、促成其不断的改良、发展,那么他们所能得到的技术将永远落后于人。而正是这种敢于向生产设备动刀的积极的态度,才使得日本的制造业最终能与德国比肩,成为了世界屈指可数的“母机器”(制造机器设备的机器)制造王国。

  反观我们的企业,更多地是选择了前者,将引进来的生产设备视为神圣不可冒犯的技术。记得在二三年前,大连的一家民营模具厂引进了一套德国制造的3D焊接设备,并为了操作这台机器招募了三名理工科的博士。一时间,对中国企业的崛起充满畏惧的日本业界人士纷纷来到该厂参观学习。参观后他们的心放宽了许多。因为,他们从生产第一线上看到了中国企业对技术(生产设备)的盲信。由此得出结论,中国企业自己不可能创造出世界上最好的设备。

  由此看来,中日之技术差距是从对技术的根本认识上就早已产生了的。

  如果我们的企业还不能尽快地认识到技术的真谛、还不能真正做到让技术服务于人类,那么,我们的技工面对外国生产设备时无奈的叹息声还会随处可闻。


相关文章

  • 中日动漫发展及其比较
  •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中日动漫发展及其比较 吴楠 [摘 要]眼下,动漫界存在着"日本模式"."迪斯尼模式",甚至中国的"蓝猫模式".不少人对中国动漫行业感到悲观 ...查看


  • 中日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特征与趋势
  • 农业贸易展望 中日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特征与趋势 于爱芝 王文昕 刘 莹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摘 北京100081) 要:文章基于产业内贸易理论,运用格鲁贝尔-劳埃德(G-L )指数.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以及垂直型和水平 型产业内贸易指数, ...查看


  • 中日"政冷"拖累经贸关系
  • 陈刚 2014年01月23日 中国和日本两个东亚大国之间的政治关系正变得越来越糟,近年来两国之间久已存在的钓鱼岛领土争端愈演愈烈,在日方宣布国有化钓鱼岛之后,中方不仅针锋相对,向联合国提出中国东海大陆架的延伸应划界至冲绳海槽,更在数月后首次 ...查看


  • 自由的力量: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演讲
  • 自由的力量: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演讲 各位同学.各位朋友: 大家晚上好!今晚的巡讲本来没有安排我讲,但我是主动提出来想讲一讲.因为今天是一个全球瞩目的日子,一是美国的总统大选今天揭晓,奥巴马以巨大的优势获得连任,二是明天十八大将在北京隆重开 ...查看


  •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隐秘内幕
  •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隐秘内幕 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结束两国之间的不正常状态,正式建交.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40年来中日关系因诸多问题起起伏伏,今年中日关系步入"不惑之年",中日 ...查看


  • 浅谈中日动画文化差异
  • 浅谈中日动画文化差异 摘要:随着日本动漫在中国的市场越来越大,而中国的动漫产业却迟迟推不出特别优秀的作品:国产动漫与日本动漫究竟有何差别而国产动漫要如何发展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动漫,日本动漫,动漫发展史,二者的差别 正文: 动 ...查看


  • 论近代中国爱国主义的特点
  • 作者:张媛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社版 1995年07期 摘要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近代中国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用两个字概括就是"救亡".围绕这一主题,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志士仁人都卷入到爱国主义斗争之中,并把救亡图存和向西 ...查看


  • 中日经济关系2
  • 一.中日经贸关系的总体状况及主要特点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日双边贸易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按中国海关统计,1972年恢复邦交时双边贸易额仅有10.4亿美元,2005年达到1844.4亿美元,34年中增长184.4倍,占中国当年进出口贸易总 ...查看


  •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原因解析(一)
  • 120年前的今天,中国与日本发生了"高升"号货轮被击沉事件,于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甲午年本来是天干.地支组合极普通的干支纪年,由于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战,大清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使甲午年具有了特殊含义. 我对中日甲午海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