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同步测试

鄂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同步测试

一、积累运用。(16分)

1. 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2分)

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限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娇羞;忽而张目缜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贴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

①上段文字中的两个错别字为:——、——;改正为——、——。(1分)

②给上段文字中加点字注音——、——。(1分)

2. 默写古诗。(4分)

①安得广厦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②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③,。人家在何处,云外一声鸡。(《鲁山山行》)

④,杨花愁杀渡江人。,君向潇湘我向秦。(《淮上与友人别》)

3. 请对晏殊《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一名句作简要赏析。(3分)

答:

4.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约定俗成的短语。它言简意赅,生动传神。请写出带有十二生肖(不能带有其他动物名称)名称的四个成语。(2分)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

B

C

D

只要多读多写,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6. 下面语句的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濛濛的细雨飘起来了,我们前后左右的景物都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②身后原本静谧的山林,若有若无地传来细细的声响。 ③眼前的湖面刚才还澄碧明丽,此时却是烟雨迷蒙了。 ④左右两面的山峰,在细雨织成的轻纱中,远远地隐没了。 A B ②③④C

D

二、阅读理解。(44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11题。(12分)

忆读书 冰心

①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交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图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A ,,„„”的《三国演义》。

② 那时我的舅父扬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③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我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部分。

④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⑤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逼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B 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义愤填膺!——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但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⑥ 《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C ”、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⑦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⑧ 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⑨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7. 解释加点的字。(2分)

①《水浒传》

②《荡寇志》

8. 在上文空格处填空。(2分。填正确一处得2分,每多填正确一处另加1分。)

A

B

C

9. 从《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三部著作中任选一部填表。(3分)作品作者朝代家喻户晓的故事一个

10. 根据文章内容填空。(2分)

(1)作者喜欢,喜欢的理由是;

(2)作者不喜欢,不喜欢的理由是。

11. 阅读上文后,你对语文学习有什么新的认识?(3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9分)

如何给地球降温(龙学峰)

(1)气候学家已发出警告:未来100年,全球气温将升高1.5°C ~6°C ,海平面将升高154.5厘米,沙漠将更干

燥,气候将更加恶劣,厄尔尼诺现象更为严重,全球变暖将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如何给地球降温?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奇思妙想。(2)美国氢弹之父、物理学家爱德华·特勒去世以前曾有过设想:向空中抛洒铝和硫的粉末,给地球降温。按照他的计算,向空中抛洒100万吨铝硫粉末,可以使日照减少1%,从而起到降温作用。特勒提出的办法是要模仿大规模的火山爆发。1991年,波及范围达数百万千米的皮纳图博火山灰使地球气温下降了0.4°C ,而且持续时间达好几个星期。特勒设想:可以用飞行于13千米高空的飞机和部署于赤道上的美国海军大炮,向空中抛“火山灰”。但生物化学家们却给这种主张泼冷水,他们认为,散布于空中的这些硫和铝的微粒,很可能会严重干扰同温层。特勒还与人合作研究过其他使地球降温的方法:在轨道上放置5万面反射镜;发射一颗巨大的卫星,悬于地球与太阳之间,以挡住部分太阳辐射。(3)除了特勒以外,还有许多科学家也在苦苦思索,希望能找到奇妙的办法给地球降温。美国物理学家洛厄尔·伍德有一个同特勒的设想一样离奇的计划:在地球和太阳之间万有引力互相抵消处(即拉格朗日点),安装一面直径为2000公里的半透明镜子。他认为,这面巨大的滤光镜不但能减少温室效应,而且能充当地球的空洞器:改变滤光镜的倾斜度,以增加或减少透过它的太阳辐射量。但谁来支付超过1000亿美元的巨额费用呢?此外,这面滤光镜不但会破坏同温层,而且还有可能妨碍紫外线的通过(紫外线具有清理太空的功效)。

(4)有科学家从加强地球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的角度,探索给地球降温:将数以十亿计的白色聚苯乙烯高尔夫球投向海洋;将地球上的所有房屋的房顶都涂成白色。美国的一位科学家提出了一项更具有诗意的方案:将数千平方公里的阴云“染白”。通过向阴云喷一些微粒,使微小的雨滴数至少增加10%。这样,由于光学作用,层积云就会被照亮变白,就会反射更多的太阳光。

(5)还有人提出用深埋二氧化碳的办法给地球降温。美国和欧盟已拨巨款来研究在海洋和地层中埋藏二氧化碳的办法。从理论上讲,海洋和地层可以贮藏人类在几千年间生产的二氧化碳。研究人员要验证的是,二氧化碳溶解在海水中,是否会干扰海底生物的生存,因为二氧化碳溶解于海水后,会使海水酸化。

12. 文中第(1)段运用列数据和举例子的方法说明了什么?(2分)

答:

13. 科学家特勒为了给地球降温,提出了哪些奇思妙想?(3分)

答:(1)

(2)

(3)

14. 文中第(2)段加点词语“按照他的计算”能去掉吗?为什么?(2分)

答:

15. 在日常生活中,你也许感受到了地球变暖的迹象。请你结合生活经验和了解的科学知识,想出一种给地球降温的办法。(2分)

答:

(三)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11分)

善读可医愚

关于读书的话题,前人已讲过许多。几乎人人都能讲出一套道理。近来又出现一种新的“读书无用论”,说什么“打开互联网,能知天下事,还读什么书?”诚然,互联网可以给人很多信息和知识,也可以达到实用的目的。但我认为不能完全代替读书。为什么要读书?我想起了我国汉代大学者刘向的一句话。他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我认为,这话切中要害,颇有深意。刘向是位大学者,也是位大编辑家。他是汉高祖刘邦弟弟刘交的四世孙。他一辈子的主要工作是当编辑,读书。应该说,刘向读了很多书,对读书的意义和作用有深刻领悟,他关于读书的警语是有很深刻的意义的。刘向的“善读之可以医愚”我认为包含两层意思:“医愚”讲的是作用,“善读”讲的是方法。“善读”这点很重要。从古至今,书籍之多,用“如山”、“如海”形容并不过分。人生有限,就是超世天才,也很难把天下的书读尽读完。因此,每个人特别是对主要职业不是与书打交道的人来说,读书还应该有自己的选择。各人应该根据各自需要从不同的典籍中吸收不同的知识,以丰富自己的营养。英国思想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每一类书籍有不同的作用和功能。因此,每个想读书的人都可以而且应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选择自己借书、购书、读书的目标。这些书就像“药”一样,“对症下药”,就可以治疗自己缺乏知识的“愚”的毛病,使自己变得聪明和充实起来。过去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一般来说这话不错,但

对于一些涉世不深,头脑还很单纯的青少年来说,“善读”还是读书中的重要一环。图书就像朋友一样,会给人以善与恶的不同影响。英国一位作家说:“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坑害。”从一个单纯无知的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例子着实还不少。许多人都是因为缺乏知识,特别是缺乏法律方面的知识才犯罪的。因此,我们的社会各界、老师、家长,在教育青少年勤于读书的同时,还要帮助他们善于择书,选择有益的书充实他们,引导他们,正像选择好药一样,医治他们的缺乏知识的“愚言”之症。此所谓“善读之可以医愚”也!(摘自2006年4月22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16. 本文显然不是一篇驳论文,但开头举出“打开互联网,能知天下事,还读什么书?”的说法,其目的是。(2分)

17. 请写出一条能够证明“开卷有益”这一观点的名言(文中的除外)。(2分)

18. 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根据你阅读议论文的经验,请说说你是怎样找出这一论点的?(3分)

19. 作者将“善读”和“医愚”结合起来论述,但从论述的重点看,作者主要论述的是,采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2分)

20. 本文从哪两个方面论述了“善读”的必要性?(2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1-25题。(12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老人引扬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珠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氏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2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2分)

(1)渔人甚异之()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老人引杨氏入山()

(4)迫暮,与老人同出()

2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B

C

D

23. 解释下面文言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

24. 甲、乙文段都以人物的为线索,甲文段按顺序进行记叙描写,乙文段是通过来描写洞内生活情况的。(2分)

25. 甲、乙文段所写的农民生活是有共同之处的,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共同点吗?你相信两文段所写生活的真实性吗?为什么?(2分)

三、作文。(60分)

26. 在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60分)

题一:沟通

友情提示:沟通,据《辞海》解释,意为“使彼此相通”。

要求:①写出真情实感,文体不限。②卷面整洁,字数不少于600个。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题二: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绿色代表春天,象征生命,寓示和谐,蕴含诗意。绿色的环境美好,绿色的心情美丽,绿色的人生健康,绿色的„„

你呢,你对绿色有哪些体会、思考、感悟或幻想?

请以“绿色”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内容要与“绿色”相关;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论述有理有据),严禁抄袭;④不少于600字,不用续卷纸,卷面整洁,书写规范;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一)

一、1

扬子江头杨柳春,数声风笛离亭晚

3

不是机械的重复,而是似曾相识的变化。 4

5

6D A

必合,合久必分B

C

守株待兔龙潭虎穴画蛇添足马到成功亡羊补牢沐猴而冠鸡犬不宁鸡鸣狗盗 2①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②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③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④二、(一)

789

刘姥姥进大观园

10

11

(二)

12

A

131)在空中抛洒铝和硫的粉末;(2)在轨道上放置五万面反光镜;(3)发射一颗巨大的卫星,悬于地球与太阳之间,以挡住部分太阳辐射。 14

15

(三)

16

17

18

19

20

(四)21

23

24

25

人民渴望过上平等、安宁、幸福的美好生活的愿望,在当时的黑暗社会中只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有限,故必须有选择地读书;②书籍有好有坏,故必须有选择地读书。 1)觉得奇怪(2)类(3)拉,带领(4)接近22C

1分)阅读议论文找论点首先要关注标题。(2分)

去掉。因为加点词语表明数据的来源,使文章语言表达更准确,更具科学性。

1)老人和小孩,都十分和悦快乐。(2)(在这儿)能享用的只有柴米鱼肉,这些一点也不缺少。

鄂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同步测试

一、积累运用。(16分)

1. 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2分)

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限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娇羞;忽而张目缜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贴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

①上段文字中的两个错别字为:——、——;改正为——、——。(1分)

②给上段文字中加点字注音——、——。(1分)

2. 默写古诗。(4分)

①安得广厦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②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③,。人家在何处,云外一声鸡。(《鲁山山行》)

④,杨花愁杀渡江人。,君向潇湘我向秦。(《淮上与友人别》)

3. 请对晏殊《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一名句作简要赏析。(3分)

答:

4.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约定俗成的短语。它言简意赅,生动传神。请写出带有十二生肖(不能带有其他动物名称)名称的四个成语。(2分)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

B

C

D

只要多读多写,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6. 下面语句的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濛濛的细雨飘起来了,我们前后左右的景物都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②身后原本静谧的山林,若有若无地传来细细的声响。 ③眼前的湖面刚才还澄碧明丽,此时却是烟雨迷蒙了。 ④左右两面的山峰,在细雨织成的轻纱中,远远地隐没了。 A B ②③④C

D

二、阅读理解。(44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11题。(12分)

忆读书 冰心

①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交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图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A ,,„„”的《三国演义》。

② 那时我的舅父扬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③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我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部分。

④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⑤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逼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B 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义愤填膺!——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但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⑥ 《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C ”、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⑦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⑧ 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⑨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7. 解释加点的字。(2分)

①《水浒传》

②《荡寇志》

8. 在上文空格处填空。(2分。填正确一处得2分,每多填正确一处另加1分。)

A

B

C

9. 从《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三部著作中任选一部填表。(3分)作品作者朝代家喻户晓的故事一个

10. 根据文章内容填空。(2分)

(1)作者喜欢,喜欢的理由是;

(2)作者不喜欢,不喜欢的理由是。

11. 阅读上文后,你对语文学习有什么新的认识?(3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9分)

如何给地球降温(龙学峰)

(1)气候学家已发出警告:未来100年,全球气温将升高1.5°C ~6°C ,海平面将升高154.5厘米,沙漠将更干

燥,气候将更加恶劣,厄尔尼诺现象更为严重,全球变暖将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如何给地球降温?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奇思妙想。(2)美国氢弹之父、物理学家爱德华·特勒去世以前曾有过设想:向空中抛洒铝和硫的粉末,给地球降温。按照他的计算,向空中抛洒100万吨铝硫粉末,可以使日照减少1%,从而起到降温作用。特勒提出的办法是要模仿大规模的火山爆发。1991年,波及范围达数百万千米的皮纳图博火山灰使地球气温下降了0.4°C ,而且持续时间达好几个星期。特勒设想:可以用飞行于13千米高空的飞机和部署于赤道上的美国海军大炮,向空中抛“火山灰”。但生物化学家们却给这种主张泼冷水,他们认为,散布于空中的这些硫和铝的微粒,很可能会严重干扰同温层。特勒还与人合作研究过其他使地球降温的方法:在轨道上放置5万面反射镜;发射一颗巨大的卫星,悬于地球与太阳之间,以挡住部分太阳辐射。(3)除了特勒以外,还有许多科学家也在苦苦思索,希望能找到奇妙的办法给地球降温。美国物理学家洛厄尔·伍德有一个同特勒的设想一样离奇的计划:在地球和太阳之间万有引力互相抵消处(即拉格朗日点),安装一面直径为2000公里的半透明镜子。他认为,这面巨大的滤光镜不但能减少温室效应,而且能充当地球的空洞器:改变滤光镜的倾斜度,以增加或减少透过它的太阳辐射量。但谁来支付超过1000亿美元的巨额费用呢?此外,这面滤光镜不但会破坏同温层,而且还有可能妨碍紫外线的通过(紫外线具有清理太空的功效)。

(4)有科学家从加强地球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的角度,探索给地球降温:将数以十亿计的白色聚苯乙烯高尔夫球投向海洋;将地球上的所有房屋的房顶都涂成白色。美国的一位科学家提出了一项更具有诗意的方案:将数千平方公里的阴云“染白”。通过向阴云喷一些微粒,使微小的雨滴数至少增加10%。这样,由于光学作用,层积云就会被照亮变白,就会反射更多的太阳光。

(5)还有人提出用深埋二氧化碳的办法给地球降温。美国和欧盟已拨巨款来研究在海洋和地层中埋藏二氧化碳的办法。从理论上讲,海洋和地层可以贮藏人类在几千年间生产的二氧化碳。研究人员要验证的是,二氧化碳溶解在海水中,是否会干扰海底生物的生存,因为二氧化碳溶解于海水后,会使海水酸化。

12. 文中第(1)段运用列数据和举例子的方法说明了什么?(2分)

答:

13. 科学家特勒为了给地球降温,提出了哪些奇思妙想?(3分)

答:(1)

(2)

(3)

14. 文中第(2)段加点词语“按照他的计算”能去掉吗?为什么?(2分)

答:

15. 在日常生活中,你也许感受到了地球变暖的迹象。请你结合生活经验和了解的科学知识,想出一种给地球降温的办法。(2分)

答:

(三)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11分)

善读可医愚

关于读书的话题,前人已讲过许多。几乎人人都能讲出一套道理。近来又出现一种新的“读书无用论”,说什么“打开互联网,能知天下事,还读什么书?”诚然,互联网可以给人很多信息和知识,也可以达到实用的目的。但我认为不能完全代替读书。为什么要读书?我想起了我国汉代大学者刘向的一句话。他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我认为,这话切中要害,颇有深意。刘向是位大学者,也是位大编辑家。他是汉高祖刘邦弟弟刘交的四世孙。他一辈子的主要工作是当编辑,读书。应该说,刘向读了很多书,对读书的意义和作用有深刻领悟,他关于读书的警语是有很深刻的意义的。刘向的“善读之可以医愚”我认为包含两层意思:“医愚”讲的是作用,“善读”讲的是方法。“善读”这点很重要。从古至今,书籍之多,用“如山”、“如海”形容并不过分。人生有限,就是超世天才,也很难把天下的书读尽读完。因此,每个人特别是对主要职业不是与书打交道的人来说,读书还应该有自己的选择。各人应该根据各自需要从不同的典籍中吸收不同的知识,以丰富自己的营养。英国思想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每一类书籍有不同的作用和功能。因此,每个想读书的人都可以而且应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选择自己借书、购书、读书的目标。这些书就像“药”一样,“对症下药”,就可以治疗自己缺乏知识的“愚”的毛病,使自己变得聪明和充实起来。过去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一般来说这话不错,但

对于一些涉世不深,头脑还很单纯的青少年来说,“善读”还是读书中的重要一环。图书就像朋友一样,会给人以善与恶的不同影响。英国一位作家说:“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坑害。”从一个单纯无知的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例子着实还不少。许多人都是因为缺乏知识,特别是缺乏法律方面的知识才犯罪的。因此,我们的社会各界、老师、家长,在教育青少年勤于读书的同时,还要帮助他们善于择书,选择有益的书充实他们,引导他们,正像选择好药一样,医治他们的缺乏知识的“愚言”之症。此所谓“善读之可以医愚”也!(摘自2006年4月22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16. 本文显然不是一篇驳论文,但开头举出“打开互联网,能知天下事,还读什么书?”的说法,其目的是。(2分)

17. 请写出一条能够证明“开卷有益”这一观点的名言(文中的除外)。(2分)

18. 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根据你阅读议论文的经验,请说说你是怎样找出这一论点的?(3分)

19. 作者将“善读”和“医愚”结合起来论述,但从论述的重点看,作者主要论述的是,采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2分)

20. 本文从哪两个方面论述了“善读”的必要性?(2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1-25题。(12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老人引扬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珠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氏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2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2分)

(1)渔人甚异之()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老人引杨氏入山()

(4)迫暮,与老人同出()

2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B

C

D

23. 解释下面文言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

24. 甲、乙文段都以人物的为线索,甲文段按顺序进行记叙描写,乙文段是通过来描写洞内生活情况的。(2分)

25. 甲、乙文段所写的农民生活是有共同之处的,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共同点吗?你相信两文段所写生活的真实性吗?为什么?(2分)

三、作文。(60分)

26. 在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60分)

题一:沟通

友情提示:沟通,据《辞海》解释,意为“使彼此相通”。

要求:①写出真情实感,文体不限。②卷面整洁,字数不少于600个。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题二: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绿色代表春天,象征生命,寓示和谐,蕴含诗意。绿色的环境美好,绿色的心情美丽,绿色的人生健康,绿色的„„

你呢,你对绿色有哪些体会、思考、感悟或幻想?

请以“绿色”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内容要与“绿色”相关;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论述有理有据),严禁抄袭;④不少于600字,不用续卷纸,卷面整洁,书写规范;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一)

一、1

扬子江头杨柳春,数声风笛离亭晚

3

不是机械的重复,而是似曾相识的变化。 4

5

6D A

必合,合久必分B

C

守株待兔龙潭虎穴画蛇添足马到成功亡羊补牢沐猴而冠鸡犬不宁鸡鸣狗盗 2①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②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③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④二、(一)

789

刘姥姥进大观园

10

11

(二)

12

A

131)在空中抛洒铝和硫的粉末;(2)在轨道上放置五万面反光镜;(3)发射一颗巨大的卫星,悬于地球与太阳之间,以挡住部分太阳辐射。 14

15

(三)

16

17

18

19

20

(四)21

23

24

25

人民渴望过上平等、安宁、幸福的美好生活的愿望,在当时的黑暗社会中只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有限,故必须有选择地读书;②书籍有好有坏,故必须有选择地读书。 1)觉得奇怪(2)类(3)拉,带领(4)接近22C

1分)阅读议论文找论点首先要关注标题。(2分)

去掉。因为加点词语表明数据的来源,使文章语言表达更准确,更具科学性。

1)老人和小孩,都十分和悦快乐。(2)(在这儿)能享用的只有柴米鱼肉,这些一点也不缺少。


相关文章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