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丰县琴城镇中学 饶鸿翔
生物学实验,特别是学生分组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笔者多年从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工作,在分组实验中,常常发现某些学生由于受不良心理特征的影响,实验效果不佳,不能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甚至导致偶发事故。
一、分组实验中学生表现出来的不良心理特征
1 准备不足
准备充分是实验成功的前提。初中生物课本中的学生分组实验均为验证性实验,这些实验的基础理论知识都已学过,操作过程和方法也由教师演示过,所以,部分学生自认为已有把握而产生轻视心理。
2 好奇心理
好奇是中学生的共同心理。由于好奇心的驱使,有些学生进入实验室后,屁股未坐下就迫不及待地动这动那:实验材料乱拿、显微镜乱搬、镜头乱换、药品乱加;而应该做的却没有去做或做得不好,影响实验效果。
3 自控力差
由于大多数农村初中实验设备较差,没有配备专职的生物学实验教师,很多应做的分组实验,甚至演示实验都无法开设,实验只是“纸上谈兵”,学生的实验素质低。当他们进入实验室后就觉得非常稀奇:这是什么仪器?哪个是什么药品?议论纷纷,大声喧哗,使自己的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造成相互干扰、思维混乱,观察、记忆、应变能力减弱,更谈不上分析、推理,实验后几乎一无所得。
据调查和提问,发现有近30%的学生回答不出刚才所做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实验步骤怎样?出现了哪些异常现象等问题。如观察洋葱根尖生长点细胞的有丝分裂时问:制作装片的程序如何?在显微镜下看到了什么?相当多的学生答不出或答非所问,更谈不上去分析“在同一视野中找不齐各分裂期细胞的原因”等深层次的问题。
由于头脑不够冷静,操作中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如个别学生在取材时剪下的不是根尖部分,而是其他同学剪剩的伸长区或根毛区;有些学生慌慌张张,将盐酸或龙胆紫的试剂瓶推翻在地,造成地面和附近同学的鞋袜污染;有些学生在用高倍物镜观察时,操作混乱而损坏镜头和玻片等。
4 现象失真
有些实验由于温度的高低、时间的长短、药品的用量等原因会造成实验失败。但个别学生懒于思考,或怕实验不成功受批评而不去实事求是地观察记录,没有严谨的科学态度,仅凭书本知识去应付而失去实验课应有的教学效能。
5 操作定势
在生物实验操作中就存在着定势的负迁移现象。例如,受平时生活习惯动作或姿势的影响,学生在进行显微观察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且用双手紧握镜筒;取用药品时将试剂瓶塞正放;取放显微镜时,一只手将其从镜箱中抓出抓进……这样的现象在实验室随处可见。这些学生在心理上没有思想准备,将实验的规范操作与生活习惯混为一谈,表现出顽固的操作姿势。
6 虎头蛇尾
有些学生由于意志品质不坚强,自制能力差,做事有始无终丢三拉四,在实验中主要表现为:实验用品、材料乱放乱丢,实验结束后不清洁整理,实验报告不及时填写,不能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和确定的。教师制定的实验教学策略必须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所以实验教学策略的制定是实验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制定实验教学策略时,教师应重点考虑根据中学生表现出来的不良心理特征,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1 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心理学告诉我们,目的是人采取行动的结果,而动机则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实验效果就会很好。但是初一、二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对实验陌生。有的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好玩,缺乏科学态度,有的学生认为升学不考,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都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实验前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外,还要明确该实验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如上显微镜使用一课时,提出医生对贫血、癌症等疾病的诊断,除看、问、查以外,还要通过化验,用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对病人患病部位的细胞组织等进行病理诊断,才能得出结论。没有科学手段会使病人误诊,严重时会危及生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同时介绍显微镜在工、农、医学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树立科学态度,提高学习兴趣,这样有利于克服组织教学难的问题。
2 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步骤的方法,规范操作。
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作为实验教师,一进实验室就要告诫学生:这是在做科学实验,不是生活小事,要时刻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要打破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操作定势,培养良好的实验素质。要强调遵守实验室纪律,保持安静,不能高声谈笑,更不能“热血沸腾”,否则将干扰观察和思维的正常展开,失去实验的教学功能。因此实验前指导学生预习,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语串通于实验步骤之中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
如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三个一”::一、安放距桌边一掌(5-7cm);二、对光要目(目镜)物(物镜)通光(通光孔、光源)一直线,光强用平面镜,光弱用凹面镜;三、观察时标本对孔正中距离物镜一厘米,视野中出现标本颜色或杂质时观察目标即将到位,微调粗旋镜升降,细旋校象清晰,找不到目标时缓缓移动玻片标本即可找到。教师规范操作一步,边讲该步的注意事项,边让学生模仿操作一步,教师巡视,及时表扬规范操作快而且准确的学生。纠正错误操作,如用左眼观察时,纠正学生用右眼观察或闭着右眼的习惯,转动转换器时,纠正扳物镜的错误操作。这样学生很快对好光,观察到标本在视野中的图象。用完显微镜擦干净外表。转动转换器,把物镜偏两旁,放回镜箱原处。制作临时装片的实验,先将擦→滴→取→展→盖→染的实验步骤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看书了解每一步的涵义,圈上关键的词语,教师再讲每一步的涵义及注意的问题,边操作边叫学生模仿操作。然后强调注意事项。滴一滴清水,太多易外溢,太少易出现气泡。取材薄而透明透光易观察,展平防重叠,轻盖防气泡。气泡与细胞的区别,气泡圆边厚黑,中间亮白,轻压变形。这样学生很快掌握步骤、要领,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自己制作临时装片中的细胞,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在光镜下看不见),然后绘出细胞结构图。这样学生就达到了实验的目的要求,兴奋不已,终生难忘。
3 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的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但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操作,忽视观察、分析。因此,要求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不仅能培养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还能培养和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解剖鲫鱼的实验过程中,学生认为解剖完了,实验就做完了。针对这一问题,我在实验前编好实验指导,要求学生预习实验时准备好硬纸板,在一定的位置写上鲫鱼各器官、系统的名称。做解剖鲫鱼实验时,先让学生观察鱼的各种鳍在游泳中所起的作用。然后,按步骤规范操作解剖,将观察后的器官,系统解剖放在硬纸板写好的相应位置上,并在实验指导的空白处填上相应的结构及功能,教师检查评分。我在下一节课前5分钟小测验,结果81名学生有70名均在90分以上,其余在80分以上。这样通过学生动手、动眼、动脑、观察、分析思维,培养了学生认真的科学态度,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4 对教材要求掌握、难度大的实验进行考查。
通过实验考查,促使学生认真预习、复习、动手操作。对实验操作差的学生及时发现,加强个别辅导,做到人人过关。在实验时有时要进行“人盯人”战术,迫使其“循规蹈矩”。实验结束后要适时提问,引起思考,达到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养成始终如一的实验习惯。这样克服实验仪器少、学生多、难于动手的矛盾,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生物课的兴趣。
通过实验教学,能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认真的科学态度,发展智力,提高学习生物的兴趣,从而提高了生物教学的质量。通过几年的生物实验课教学实践,我体会到生物实验课对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自己决心将实验课的改革,继续深入进行下去,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南丰县琴城镇中学 饶鸿翔
生物学实验,特别是学生分组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笔者多年从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工作,在分组实验中,常常发现某些学生由于受不良心理特征的影响,实验效果不佳,不能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甚至导致偶发事故。
一、分组实验中学生表现出来的不良心理特征
1 准备不足
准备充分是实验成功的前提。初中生物课本中的学生分组实验均为验证性实验,这些实验的基础理论知识都已学过,操作过程和方法也由教师演示过,所以,部分学生自认为已有把握而产生轻视心理。
2 好奇心理
好奇是中学生的共同心理。由于好奇心的驱使,有些学生进入实验室后,屁股未坐下就迫不及待地动这动那:实验材料乱拿、显微镜乱搬、镜头乱换、药品乱加;而应该做的却没有去做或做得不好,影响实验效果。
3 自控力差
由于大多数农村初中实验设备较差,没有配备专职的生物学实验教师,很多应做的分组实验,甚至演示实验都无法开设,实验只是“纸上谈兵”,学生的实验素质低。当他们进入实验室后就觉得非常稀奇:这是什么仪器?哪个是什么药品?议论纷纷,大声喧哗,使自己的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造成相互干扰、思维混乱,观察、记忆、应变能力减弱,更谈不上分析、推理,实验后几乎一无所得。
据调查和提问,发现有近30%的学生回答不出刚才所做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实验步骤怎样?出现了哪些异常现象等问题。如观察洋葱根尖生长点细胞的有丝分裂时问:制作装片的程序如何?在显微镜下看到了什么?相当多的学生答不出或答非所问,更谈不上去分析“在同一视野中找不齐各分裂期细胞的原因”等深层次的问题。
由于头脑不够冷静,操作中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如个别学生在取材时剪下的不是根尖部分,而是其他同学剪剩的伸长区或根毛区;有些学生慌慌张张,将盐酸或龙胆紫的试剂瓶推翻在地,造成地面和附近同学的鞋袜污染;有些学生在用高倍物镜观察时,操作混乱而损坏镜头和玻片等。
4 现象失真
有些实验由于温度的高低、时间的长短、药品的用量等原因会造成实验失败。但个别学生懒于思考,或怕实验不成功受批评而不去实事求是地观察记录,没有严谨的科学态度,仅凭书本知识去应付而失去实验课应有的教学效能。
5 操作定势
在生物实验操作中就存在着定势的负迁移现象。例如,受平时生活习惯动作或姿势的影响,学生在进行显微观察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且用双手紧握镜筒;取用药品时将试剂瓶塞正放;取放显微镜时,一只手将其从镜箱中抓出抓进……这样的现象在实验室随处可见。这些学生在心理上没有思想准备,将实验的规范操作与生活习惯混为一谈,表现出顽固的操作姿势。
6 虎头蛇尾
有些学生由于意志品质不坚强,自制能力差,做事有始无终丢三拉四,在实验中主要表现为:实验用品、材料乱放乱丢,实验结束后不清洁整理,实验报告不及时填写,不能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和确定的。教师制定的实验教学策略必须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所以实验教学策略的制定是实验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制定实验教学策略时,教师应重点考虑根据中学生表现出来的不良心理特征,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1 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心理学告诉我们,目的是人采取行动的结果,而动机则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实验效果就会很好。但是初一、二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对实验陌生。有的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好玩,缺乏科学态度,有的学生认为升学不考,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都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实验前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外,还要明确该实验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如上显微镜使用一课时,提出医生对贫血、癌症等疾病的诊断,除看、问、查以外,还要通过化验,用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对病人患病部位的细胞组织等进行病理诊断,才能得出结论。没有科学手段会使病人误诊,严重时会危及生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同时介绍显微镜在工、农、医学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树立科学态度,提高学习兴趣,这样有利于克服组织教学难的问题。
2 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步骤的方法,规范操作。
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作为实验教师,一进实验室就要告诫学生:这是在做科学实验,不是生活小事,要时刻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要打破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操作定势,培养良好的实验素质。要强调遵守实验室纪律,保持安静,不能高声谈笑,更不能“热血沸腾”,否则将干扰观察和思维的正常展开,失去实验的教学功能。因此实验前指导学生预习,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语串通于实验步骤之中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
如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三个一”::一、安放距桌边一掌(5-7cm);二、对光要目(目镜)物(物镜)通光(通光孔、光源)一直线,光强用平面镜,光弱用凹面镜;三、观察时标本对孔正中距离物镜一厘米,视野中出现标本颜色或杂质时观察目标即将到位,微调粗旋镜升降,细旋校象清晰,找不到目标时缓缓移动玻片标本即可找到。教师规范操作一步,边讲该步的注意事项,边让学生模仿操作一步,教师巡视,及时表扬规范操作快而且准确的学生。纠正错误操作,如用左眼观察时,纠正学生用右眼观察或闭着右眼的习惯,转动转换器时,纠正扳物镜的错误操作。这样学生很快对好光,观察到标本在视野中的图象。用完显微镜擦干净外表。转动转换器,把物镜偏两旁,放回镜箱原处。制作临时装片的实验,先将擦→滴→取→展→盖→染的实验步骤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看书了解每一步的涵义,圈上关键的词语,教师再讲每一步的涵义及注意的问题,边操作边叫学生模仿操作。然后强调注意事项。滴一滴清水,太多易外溢,太少易出现气泡。取材薄而透明透光易观察,展平防重叠,轻盖防气泡。气泡与细胞的区别,气泡圆边厚黑,中间亮白,轻压变形。这样学生很快掌握步骤、要领,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自己制作临时装片中的细胞,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在光镜下看不见),然后绘出细胞结构图。这样学生就达到了实验的目的要求,兴奋不已,终生难忘。
3 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的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但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操作,忽视观察、分析。因此,要求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不仅能培养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还能培养和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解剖鲫鱼的实验过程中,学生认为解剖完了,实验就做完了。针对这一问题,我在实验前编好实验指导,要求学生预习实验时准备好硬纸板,在一定的位置写上鲫鱼各器官、系统的名称。做解剖鲫鱼实验时,先让学生观察鱼的各种鳍在游泳中所起的作用。然后,按步骤规范操作解剖,将观察后的器官,系统解剖放在硬纸板写好的相应位置上,并在实验指导的空白处填上相应的结构及功能,教师检查评分。我在下一节课前5分钟小测验,结果81名学生有70名均在90分以上,其余在80分以上。这样通过学生动手、动眼、动脑、观察、分析思维,培养了学生认真的科学态度,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4 对教材要求掌握、难度大的实验进行考查。
通过实验考查,促使学生认真预习、复习、动手操作。对实验操作差的学生及时发现,加强个别辅导,做到人人过关。在实验时有时要进行“人盯人”战术,迫使其“循规蹈矩”。实验结束后要适时提问,引起思考,达到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养成始终如一的实验习惯。这样克服实验仪器少、学生多、难于动手的矛盾,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生物课的兴趣。
通过实验教学,能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认真的科学态度,发展智力,提高学习生物的兴趣,从而提高了生物教学的质量。通过几年的生物实验课教学实践,我体会到生物实验课对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自己决心将实验课的改革,继续深入进行下去,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提高生物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