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教案3

【教学目的】

1、 了解李清照以及婉约派。

2、 理解这首词上下阙的含义。

3、 体会词人在这首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愁”。

【教学重点】

理解这首词的含义,并品位它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

体会李清照这首词所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以及它的思想情感。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赏析诵读法

【教学过程】

一、 词人介绍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明水人。李清照自幼就受到过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是当时礼部员外郎,同时也是一位学者兼散文家,母亲是元丰宰相王圭的长女,也有出众的文学才能。李清照自小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据史书记载,她的处女作可能是描绘她记忆中的棋路湖山风光和逸兴壮采的《双调忆王孙》(胡上风来波浩渺)和《如梦令》(尝记溪亭日暮),已出具青蓝胜概。

李清照善于运用善传心曲的词来表达她作为待字少女的特有情愫,而她的一首咏海棠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出手就产生了轰动效应,使得当时朝野文士莫不为之击节称赏,从而涌现出可能是我国最早的一批“追星族”,而时任礼部侍郎的赵挺之的三公子赵明诚,则可以称得上是“追星族”中最狂热和痴迷的一位。为了追求这位才女,他寝食不安地大作相思梦,于是当年在汴京就流传着这样一则佳话:

赵明诚幼时,其父将为择妇。明诚昼寝,梦诵一书,觉来惟忆三句云:“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以告其父。其父为解曰:“汝待得能文词妇也。‘言与斯合’,是‘词’字,‘安上已脱’,是‘女’字,‘芝芙草拔’,是‘之夫’二字,非谓汝为词女之夫乎?”后李翁以女女之,即易安也,果有文章。(伊世珍《琅缳记》卷中引《外传》)

李清照十八岁便嫁给了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着相当高的文学修养。婚后,两人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俩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缔结了一段令当代和后世不胜艳羡的“夫妇擅朋友之胜”的理想姻缘。

李清照前期的词大多数写自己对爱情尤其是离别之情的感受,属于词的传统题材。但过去大多是男性作者以女性口吻来写这一类词,往往隔着一层。而李清照写的是自己亲身感受与内心体验,因此她的词就格外真挚细腻、委婉动人。她从女性的心理出发,以女性特有的笔法来组织,因而别有一番风味,如: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头,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

但其后不久,时代的巨变打破了李清照闲适恬静的生活。汴京失守,南宋建立之初,赵明诚任江宁知府,李清照也“载书十五车”于建炎二年南下江宁。第二年赵明诚去世,接着金兵深入南下,她又到处流亡,曾被人诬陷通敌,再后来,赵明诚生前多年收集的金石古玩大部丢失,她的境况也变得越来越艰难。在她那篇著名的《金石录后序》中,李清照以情真意切的笔调回忆了她与赵明诚烹茶赌胜、赏玩金石的欢乐,叙述了南渡后辗转流离、坎坷不尽的经历,抒发心中郁积的哀恸。由于一连串的变故,李清照的性格由开朗变得忧郁,如今的情怀正如《武陵春》中所写的: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我们看到李清照的“愁”,不是从前词人所常写的所谓“闲愁”,而是由乡关之思、身世之苦,失去亲人的悲哀和理想破灭后的失望所交织而成的。因此,这“愁”字往往表现得非常沉痛乃至凄厉。

二、 词作背景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三、 全词赏析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首词起拍便连用十四叠字,既令词家倾倒,也为历代论词者所称道,并公认为这在形式技巧上是奇笔,甚至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的确是李清照的独创。这反映了词人心中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环境孤寂,心情空虚,无可排遣寄托,就像有什么东西丢掉了一样。这东西,可能是流亡以前的生活,可能是丈夫在世的爱情,还可能是心爱的文物或者别的什么。它们似乎是遗失了,又似乎本来就没有。这种心情,有点近似姜爱的所谓“人间别久不成悲”。这,就不能不使人产生一种“寻寻觅觅”的心思来。只这一句,就把她由于敌人的侵略、政权的崩渍、流离的经历、索漠的生涯而不得不承担的、感受的,经过长期消磨而仍然留在心底的悲哀,充分地显示出来了。心中若有所失,要想抓住一点什么,结果却什么也得不到,所得到的仍只是空虚,这才如梦初醒,感到“冷冷清清”。此既明指环境,也暗指心情,或者说,由环境而感染到心倩,由外而内。接着“凄凄惨惨戚戚”,则纯属内心感觉的描绘。由冷清的环境过渡到惨戚的心灵。开头王句,由浅入深,文情并茂地描写出女主人公寂苦无告的凄凉心境。

紧接着写词人悲苦心境产生的原因。“乍暖”两句,本应说由于环境不佳,心情很坏,身体也就觉得难以适应。然而这里不说境之冷清,心之惨戚,而独归之于天气之“乍暖还寒”。接下来,本应说借酒浇愁,但愁仍难排遣。可此处不明说,却言谈酒不足以敌急风。用意上含蓄,行文上腾挪。其实,这仍是开头三句的延伸。所谓情在词外。“雁过也”三句,将上文含情未说之事略加点明。正是此时,一群征雁掠过高空,在急风、淡酒、愁绪难消的情景中,它们的摹然闯入,便打破了眼前的孤寂,使人不无空谷足音之感。但这感,不是喜,却是“伤心”。因雁到秋天,由北而南,词人亦是北人,避难南下,似乎是“旧时相识”。雁可以回到北方,人却只能客寄江南,“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使得这种种情债汇集一起,就更增加了词人的天涯沦落之感。

过片直承上文。仰望则天空过雁,俯视则满地残花。菊花虽然曾经开得极其茂盛,甚至在枝头堆积起来,然而,现在却已憔摔了。在往年,一定要在它盛开时搞来戴在头上,而今,谁又有这种兴致呢?看到花的惟淬,想到了自己,正是愁上加愁。急风欺人,淡酒无用,雁逢旧识,菊惹新愁。“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孤孤单单地靠着窗儿,怎样才能挨到天黑呢?真是苦到了极点。黄昏尚且难熬,那么漫漫长夜又将如何度过呢?一种凄清的苦况蕴含于平淡语言之中,发人深思。紧接着,梧桐叶落,秋色愁人,细雨靡靡,更添愁绪。这里将凄凉的景色与痛苦的心情交融在一起了,使词的意境更为深远。

最后一句,总括上文,是说在“愁”之外另有一层深意:“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次第”三字极其有力,一笔收住,总括上述种种情景;“怎一个愁字了得”又放开一步,开拓出一种含蓄的境界,让人想象,发人深思。词人满纸呜咽,笔笔写愁,难道除了“愁”外,还有什么难以言传的心事?这明明是提醒人们,这里除了悲欢离合、春忧秋愁一类私愁外,更有时代的、民族的、国家的“公”愁在。这结尾,能调动读者的思想活动,从而扩大并深化了主题,大有“回肠九叠后,犹有剩回肠”的艺术效果。

四、板书:

天:秋 黄昏 风急 细雨

国 家 自己 寻寻觅觅 亡国之恨

声声慢 李清照 淡酒 怎敌 丧夫之哀

过去 现在 守着 独自 孀居之苦

地:家 窗儿 黄花 梧桐 雁

五、结束语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声声慢o寻寻觅觅》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综观李清照这首写于晚年的《声声慢》,无论从艺术角度还是从遣词造句方面来说,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李清照不愧为李清照,易安词不愧为易安词。

【教学目的】

1、 了解李清照以及婉约派。

2、 理解这首词上下阙的含义。

3、 体会词人在这首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愁”。

【教学重点】

理解这首词的含义,并品位它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

体会李清照这首词所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以及它的思想情感。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赏析诵读法

【教学过程】

一、 词人介绍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明水人。李清照自幼就受到过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是当时礼部员外郎,同时也是一位学者兼散文家,母亲是元丰宰相王圭的长女,也有出众的文学才能。李清照自小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据史书记载,她的处女作可能是描绘她记忆中的棋路湖山风光和逸兴壮采的《双调忆王孙》(胡上风来波浩渺)和《如梦令》(尝记溪亭日暮),已出具青蓝胜概。

李清照善于运用善传心曲的词来表达她作为待字少女的特有情愫,而她的一首咏海棠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出手就产生了轰动效应,使得当时朝野文士莫不为之击节称赏,从而涌现出可能是我国最早的一批“追星族”,而时任礼部侍郎的赵挺之的三公子赵明诚,则可以称得上是“追星族”中最狂热和痴迷的一位。为了追求这位才女,他寝食不安地大作相思梦,于是当年在汴京就流传着这样一则佳话:

赵明诚幼时,其父将为择妇。明诚昼寝,梦诵一书,觉来惟忆三句云:“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以告其父。其父为解曰:“汝待得能文词妇也。‘言与斯合’,是‘词’字,‘安上已脱’,是‘女’字,‘芝芙草拔’,是‘之夫’二字,非谓汝为词女之夫乎?”后李翁以女女之,即易安也,果有文章。(伊世珍《琅缳记》卷中引《外传》)

李清照十八岁便嫁给了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着相当高的文学修养。婚后,两人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俩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缔结了一段令当代和后世不胜艳羡的“夫妇擅朋友之胜”的理想姻缘。

李清照前期的词大多数写自己对爱情尤其是离别之情的感受,属于词的传统题材。但过去大多是男性作者以女性口吻来写这一类词,往往隔着一层。而李清照写的是自己亲身感受与内心体验,因此她的词就格外真挚细腻、委婉动人。她从女性的心理出发,以女性特有的笔法来组织,因而别有一番风味,如: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头,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

但其后不久,时代的巨变打破了李清照闲适恬静的生活。汴京失守,南宋建立之初,赵明诚任江宁知府,李清照也“载书十五车”于建炎二年南下江宁。第二年赵明诚去世,接着金兵深入南下,她又到处流亡,曾被人诬陷通敌,再后来,赵明诚生前多年收集的金石古玩大部丢失,她的境况也变得越来越艰难。在她那篇著名的《金石录后序》中,李清照以情真意切的笔调回忆了她与赵明诚烹茶赌胜、赏玩金石的欢乐,叙述了南渡后辗转流离、坎坷不尽的经历,抒发心中郁积的哀恸。由于一连串的变故,李清照的性格由开朗变得忧郁,如今的情怀正如《武陵春》中所写的: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我们看到李清照的“愁”,不是从前词人所常写的所谓“闲愁”,而是由乡关之思、身世之苦,失去亲人的悲哀和理想破灭后的失望所交织而成的。因此,这“愁”字往往表现得非常沉痛乃至凄厉。

二、 词作背景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三、 全词赏析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首词起拍便连用十四叠字,既令词家倾倒,也为历代论词者所称道,并公认为这在形式技巧上是奇笔,甚至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的确是李清照的独创。这反映了词人心中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环境孤寂,心情空虚,无可排遣寄托,就像有什么东西丢掉了一样。这东西,可能是流亡以前的生活,可能是丈夫在世的爱情,还可能是心爱的文物或者别的什么。它们似乎是遗失了,又似乎本来就没有。这种心情,有点近似姜爱的所谓“人间别久不成悲”。这,就不能不使人产生一种“寻寻觅觅”的心思来。只这一句,就把她由于敌人的侵略、政权的崩渍、流离的经历、索漠的生涯而不得不承担的、感受的,经过长期消磨而仍然留在心底的悲哀,充分地显示出来了。心中若有所失,要想抓住一点什么,结果却什么也得不到,所得到的仍只是空虚,这才如梦初醒,感到“冷冷清清”。此既明指环境,也暗指心情,或者说,由环境而感染到心倩,由外而内。接着“凄凄惨惨戚戚”,则纯属内心感觉的描绘。由冷清的环境过渡到惨戚的心灵。开头王句,由浅入深,文情并茂地描写出女主人公寂苦无告的凄凉心境。

紧接着写词人悲苦心境产生的原因。“乍暖”两句,本应说由于环境不佳,心情很坏,身体也就觉得难以适应。然而这里不说境之冷清,心之惨戚,而独归之于天气之“乍暖还寒”。接下来,本应说借酒浇愁,但愁仍难排遣。可此处不明说,却言谈酒不足以敌急风。用意上含蓄,行文上腾挪。其实,这仍是开头三句的延伸。所谓情在词外。“雁过也”三句,将上文含情未说之事略加点明。正是此时,一群征雁掠过高空,在急风、淡酒、愁绪难消的情景中,它们的摹然闯入,便打破了眼前的孤寂,使人不无空谷足音之感。但这感,不是喜,却是“伤心”。因雁到秋天,由北而南,词人亦是北人,避难南下,似乎是“旧时相识”。雁可以回到北方,人却只能客寄江南,“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使得这种种情债汇集一起,就更增加了词人的天涯沦落之感。

过片直承上文。仰望则天空过雁,俯视则满地残花。菊花虽然曾经开得极其茂盛,甚至在枝头堆积起来,然而,现在却已憔摔了。在往年,一定要在它盛开时搞来戴在头上,而今,谁又有这种兴致呢?看到花的惟淬,想到了自己,正是愁上加愁。急风欺人,淡酒无用,雁逢旧识,菊惹新愁。“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孤孤单单地靠着窗儿,怎样才能挨到天黑呢?真是苦到了极点。黄昏尚且难熬,那么漫漫长夜又将如何度过呢?一种凄清的苦况蕴含于平淡语言之中,发人深思。紧接着,梧桐叶落,秋色愁人,细雨靡靡,更添愁绪。这里将凄凉的景色与痛苦的心情交融在一起了,使词的意境更为深远。

最后一句,总括上文,是说在“愁”之外另有一层深意:“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次第”三字极其有力,一笔收住,总括上述种种情景;“怎一个愁字了得”又放开一步,开拓出一种含蓄的境界,让人想象,发人深思。词人满纸呜咽,笔笔写愁,难道除了“愁”外,还有什么难以言传的心事?这明明是提醒人们,这里除了悲欢离合、春忧秋愁一类私愁外,更有时代的、民族的、国家的“公”愁在。这结尾,能调动读者的思想活动,从而扩大并深化了主题,大有“回肠九叠后,犹有剩回肠”的艺术效果。

四、板书:

天:秋 黄昏 风急 细雨

国 家 自己 寻寻觅觅 亡国之恨

声声慢 李清照 淡酒 怎敌 丧夫之哀

过去 现在 守着 独自 孀居之苦

地:家 窗儿 黄花 梧桐 雁

五、结束语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声声慢o寻寻觅觅》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综观李清照这首写于晚年的《声声慢》,无论从艺术角度还是从遣词造句方面来说,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李清照不愧为李清照,易安词不愧为易安词。


相关文章

  • 声声慢教案 1
  • 声声慢 复习:找学生背诵<醉花阴> 新课导语:在号称"天下第一泉"的济南趵突泉公园内的漱玉泉畔,坐落着一座纪念堂,堂内有一幅郭沫若先生写的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柳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 ...查看


  • [声声慢]教案
  • <声声慢>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李清照婉约词的特点:让学生掌握品读诗词 的方法,即 通过抓关键词"愁"和六大意象"淡酒.晚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 来 深入品 ...查看


  • [声声慢]公开课教案
  • <声声慢>丸子版公开课教案 一.检查背诵 课本合上,先提问两个学生背诵,之后全班齐背.点评学生背诵情况. 二.导入新课 引领学生回忆朗读李清照前期代表作<如梦令>.<醉花阴>. <如梦令> 昨 ...查看


  • 李清照声声慢教案
  • <声声慢> [学习要点提示] 1. 了解本词的主旨. 2. 分析本词层层铺叙.渲染愁情的艺术手法. 3. 划分本词的层次,并分析其具体内容. 4. 弄清本词在语言上的突出特点及作用. [作品背景介绍]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之作.靖 ...查看


  • 声声慢公开课教案 1
  • <声声慢>教学设计 吴忠高级中学 吴凤英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品味叠词的作用. 2.解读词的意象,把握景与情的关系,整体感受词的意境美. 3.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体会其后期的愁情. (二)能力训练点 1.熟读背诵全词 ...查看


  •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李清照词两首 知识与技能:背诵这两首词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对比探究,品味意象,体会"闲愁"与"悲愁"的区别,熟 三维教学目标 悉诗词鉴赏的基本方 ...查看


  • [声声慢]教案设计高一级卉
  • <声声慢>教案设计 高一级 李丝卉 [教材分析] 本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代表作,被后人誉为"千古绝唱".在这首词中,作者的情绪虽然比较低沉,但却显示了她过人的艺术才华.词围绕"愁"展开,运用各 ...查看


  • 一剪梅李清照教案
  • 一剪梅 李清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明确诗词感情,掌握朗读技巧,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二)过程与方法:学会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对比分析,把握诗词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李清照诗歌中浓浓的"愁"思,享受 ...查看


  • 声声慢教案赛课一等奖
  • 声声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以<武陵春>导入.板书"声声慢 李清照". 1. 学生齐读PPT 上<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