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与道教文化的关系和各地重阳节的习俗大全

重阳节与道教文化的关系和各地重阳节的习俗大全 很多节日的起源与宗教信仰密切相关, 节俗也与巫术、 祭祀活动有着延续关系。重阳节从起源传说、主要习俗等方 面, 都有着明显的道教含义。 在重阳节起源传说中, 桓景拜费长房为师, 学艺成功 后回乡驱除了恶魔。桓景的师傅费长房, 就是道家的神仙。 传说费长房从卖药翁壶公学道不成, 持符而归, 能医疗众 病, 鞭答众鬼, 又善变幻捉妖,一日之间, 人见其在千里之 外数处。后来他的符丢失了, 被众鬼所杀。在桓景驱除恶魔 的传说中, 之所以出现费长房, 可能就与他善驱除妖魔有 关, 不过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 重阳节的兴起, 与道教文 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道教的重要人物太上老君就是在重阳节诞生, 有传说 称“ 九者老阳之数, 九月九日, 谓之重阳。道家谓之老君 九月九日生, 取诸此也。” 在河南方城一带, 人们认为九 月九日是太上老君的生日, 老君的小名叫“ 吹儿” , 故九 月九日一天, 忌吹哨子, 尤其是以老君为祖师的行业, 更 为谨慎。 在道教的节日中, 九月九日重阳节还是斗姆星君的诞 辰日。斗姆星君是天上的星宿之一, 星辰之神在道教中的地

位很高, 主要有五暇五星岁星木星、 镇星土星、 太白星金星、 辰星水星、 荧惑星火星。 此外还有东西南北中 五斗星君” , “ 以及二十八宿星君、紫微垣众星君、太微垣众星君、天市垣 众星君等。 其中, 最受崇奉的是 斗姆” 在道教众神中, 斗 “ 姆星君以善治恶疾, 能驱邪魔而著称, 她生于九月九日重 阳, 其要表达的意境与桓景九月九日驱除瘟魔是一致的。

在道教文化中, 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是“ 升天成仙” 的最好时间, 所以道教传说中多选择九月九日“ 升天成 仙” 。 道家认为这一天清气上扬, 浊气下沉, 地势越高, 清 气聚集越多, 人就可以乘清气而升天。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 黄帝就是在这一天乘龙升天, 著名的五斗米教的创始人张 道陵也是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升天成仙的。“ 真人张道 陵, 于桓帝永寿二年九月九日, 在巴西赤城渠亭山中, 太 上遗使者持玉册, 授正一真人之号。” 就在道陵受号的同

一天, 其妻孙夫人, 与天师在间中云台白日升天, 位于上 真东岳夫人。 无独有偶, 东南沿海各地尊奉的海神妈祖, 也是这一 天升天。妈祖, 名林默, 生前是福建蒲田循洲岛巫女, 死后 被奉为海神, 有“ 天妃” 、“ 天后” 等称号。传说妈祖 就是在重阳节这天升天成仙热“ 宋太宗雍熙四年丁亥, 天 后年二十八, 秋九月八日, 后对家人说‘我爱清静, 尘世所 不乐居, 明天九日是重阳日, 我有登高的意愿, 预告别期。 家人却以为重九登高是例行的事,

而不知道她是将仙去 的。......后白日飞升走了。’ ” 重阳节的重要习俗“ 登高” , 也与道教九月九日“ 升 天成仙” 也有内在的联系。因为相信九月九日是神仙升天 的日子, 先民们就选择九月九日登高, 意图能向那些得道 成仙的人一样, 升人天宫, 这种对升天的渴望, 溯其源头, 是人们对长寿的一种企盼, 《太清诸草木方》日“ 九月九 日, 采菊花与获芬松柏脂丸服之, 令人不老。” 道家无论 是服食丹药, 还是苦练修行, 其最终的最求是与天地同寿, 能长生不老, 而长生不老, 在世俗世界是无法实现的, 只 有升上九天, 才能与日月同寿, 而九月九日重阳节,‘两阳 相重, 是升夭的最好时机, 故在道家的观念体系中, 九九 重阳升天成为一种传统, 在重阳节成为华夏民族传统节日

的时候, 这种九九重阳 升天” , 又直接演变为重阳登高。 “ 3lian.com 道教选择登高作为升天的手段, 这与中国古代的神灵 世界有关。在现在已经发掘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 大型祭祀 遗址多建筑在山颠、山梁等处, 在平原地区, 甚至人工堆筑 成山用于祭祀良诸文化遗址多有称为“ 山” 或“ 墩” 的 人工堆筑的高台, 如著名的 反山” 、 福泉山” 、 草 “ “ “ 鞋山” 、 张陵山”等, 历经数千年风雨, 不少“ 山” 或 “ “ 墩” 现乃高出地面米以上, 高者有的达到余米。从文献 记载中可以看到, 泰山、昆仑山、华山、滋山等从很早的时 候开始就被视为神山。这种高山情结源于天国神灵观念的出 现。 在传说中的五帝时期, 这些神山是人们登天之处。 而且, 这些神山越到高处越神奇。在山巅或堆筑成山以祭祀的现象, 表现了当时人们对于成仙的强烈向往。 升天成仙是人们对理想境界的一种无限追求, 成仙, 是希望能永远存在而不消失, 是古人对永恒的追求。而在现 实社会中, 九月九日重阳节升天成仙则转化为人们对长寿 的企盼。在意象上, 重阳登高, 正是人们对人生不老的一种 追求, 所以从魏晋开始, 人们已经开始把九九重阳与长寿 联系在一起了,曹巫在九月九日送钟麟菊花, 说“ 至于芳菊, 纷然独荣, 非夫含乾坤之纯和, 体芬芳之椒气, 孰能如此。

故屈平悲冉冉之将老, 思食秋菊之落英。辅体延年, 莫斯之 贵。谨奉一束, 以助彭祖之术。” 曹巫重阳赠菊, 希望钟 怒能借菊之力, 身体健康长寿。道家的升天成仙, 追求人生 的永续, 这与俗世中的人追求长寿是一致的, 从这个意义 上说, 九月九日登高升天成仙, 已经内化为九九重阳祈寿。 关于各地重阳节的习俗大全 除了较为普遍的习俗外,各地还有些独特的过节形式。 重阳节在陕北正值收割的季节,有首歌唱道:“九月里 九重阳,收

呀么收秋忙。谷子呀,糜子呀,上呀么上了场”。 陕北过重阳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场。晚上月上 树梢,人们喜爱享用荞面熬羊肉,待吃过晚饭后,人们三三 两两地走出家门,爬上附近山头,点上火光,谈天说地,待 鸡叫才回家。夜里登山,许多人都摘几把野菊花,回家插在 女儿的头上,以之避邪。在福建莆仙,人们沿袭旧俗,要蒸 九层的重阳米果,我国古代就有重阳“食饵”之俗,“饵” 即今之糕点、米果之类。宋代《玉烛宝典》云:“九日食饵, 饮菊花酒者,其时黍、秫并收,以因粘米嘉味触类尝新,遂 成积习”。清初莆仙诗人宋祖谦《闽酒曲》曰:“惊闻佳节 近重阳,纤手携篮拾野香。玉杵捣成绿粉湿,明珠颗颗唤郎 尝”。近代以来,人们又把米果改制为一种很有特色的九重 米果。将优质晚米用清水淘洗,浸泡 2 小时,捞出沥干,掺

水磨成稀浆,加入明矾(用水溶解)搅拌,加红板糖(掺水熬 成糖浓液),而后置于蒸笼于锅上,铺上洁净炊布,然后分 九次,舀入米果浆,蒸若干时即熟出笼,米果面抹上花生油。 此米果分九层重叠,可以揭开,切成菱角,四边层次分明, 呈半透明体,食之甜软适口,又不粘牙,堪称重阳敬老的最 佳礼馔。 一些地方的群众也有利用重阳登山的机会,

祭扫祖墓,纪念先人。莆仙人以重阳祭祖者比清明为多,故 俗有以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由于莆仙沿海, 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 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 新中国成立

后,重阳节的活动充实了新的内容。1989 年,我国重阳节定 为老人节。每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 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培养人们回归自然,热爱祖 国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 关于各地九九重阳节的习俗大全 1. 广东省

连川重阳,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州人围观。南 雄府九月九日请茅山道士建王母会,想求取子嗣的青年妇女 都会前来参加。阳江市重阳节放纸鸢,并系藤弓于其上,在 半空中声音十分嘹亮。临高县民重阳节早起,大家齐声高喊 重阳节吃辣萝卜汤,有谚语道:“喝了 萝卜汤,全家不遭殃”。鄄城民间称重阳节为财神生日,家 家烙焦饼祭财神。邹平则在重阳祭祀范仲淹,旧时,染坊及 酒坊也在九月九日祭缸神。滕州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儿,忌回 娘家过节,有“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娘”的说法。 5. 陕西省

西乡县重阳节,亲友以菊花、菊糕相馈赠。士子以诗酒 相赏。据说妇女此日以口采茱萸,可以治心疼。

6.

江苏省

重阳节,南京人家以五色纸凿成斜面形,连缀成旗,插 于庭中。长洲县重阳节吃一种叫做“骆驼蹄”的面食。无锡 县重阳节吃重阳糕、九品羹。 7. 上海市

上海豫园于重阳节办菊花会,以新巧、高贵、珍异三项 评分定高下。 8. 浙江省

绍兴府重阳节互相拜访,除非亲友家有丧事,才往灵前 哭拜。桐庐县九月九日备猪羊以祖,称为秋祭。同时也在重 阳节绑粽子,互相馈赠,称为重阳粽。 9. 江西省

德兴县九月九日割晚稻。 10. 安徽省 铜陵县以九日重阳为龙烛会,以迎山神。削竹马为戏, 据说可以驱逐瘟疫。 11. 湖北省

武昌县于重阳日酿酒,据说此所酿之酒最为清洌,且久 藏不坏。应城县重阳节是还愿的日期,甚家皆于此日祭拜方 社田祖之神。 12. 福建省 长汀县农家采田中毛豆相馈赠,称为毛豆节。海澄县重 阳节放风筝为戏,称为“风槎”。 13. 四川省 旧时南溪县读书人于此日在龙腾山岑山楼聚会,纪念诗 人岑参,称为“岑公会”。民间旧俗,重阳前后要以糯米蒸 酒,制醪糟。俗话说:“重阳蒸酒,香甜可口”。 14. 山西省 山西晋南地区自古就有九月九日登高的传统习惯。饱览 大好河山,观仰名胜古迹,成为节日的盛举。至今还在民间 传诵着“乾坤开胜概,我辈合登高”,“东风留不住,冉冉 起峰头”,“九月欣新霁,三农庆有秋”等名言。 15. 河南省 中国开封菊花花会始办于 1983 年,开封是以菊花每年 举行一次年会的唯一的城市。 一年一度秋风劲,岁岁

黄花分外香。 开封菊会就像一棵大树, 深深植根于开封大地, 深深植根于开封人民心中。 它所产生的影响, 就其广度而言, 已远远超过了开封的地界,名扬海内外;就其深度而言,已 远远超出了“赏菊”的特定含义,而是作为一种成功的载体 和平台,展示着开封深厚的文化底蕴,演绎着经贸、旅游的 “大戏”,推动着开封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 3lian.com 开封菊会之所以能够在古城热土上深深植下根来,有其 深远的历史渊源,远在唐代就初具规模。唐代诗人刘禹锡对 开封菊花“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的描述就可见一斑。 至北宋,开封菊花更闻名遐迩。每逢重阳

佳节,不仅民间有 花市赛菊之举,而且宫廷内也养菊、插菊花枝、挂菊花灯、 饮菊花酒,甚至还开“菊花花会”。《东京梦华录》中就有 赏菊游人“婆娑于市”、 “游情寓意不一而足”之类的记载。 明清时代开封养菊、赏菊之风依然盛行,清代乾隆皇帝南巡 来到开封禹王台赏菊时,就留下了“枫叶梧青落,霜花菊白 堆”的著名诗句,并被刻在当今禹王台公园保存的“乾隆御 碑”之上。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 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开封人民酷爱菊花 的传统习俗更浓。每年金秋 10 月,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养 菊、赏菊者甚众,花市售卖菊花和沿街叫卖菊花则自成独特 的风景,市园林部门还多次举办规模不等的菊展。1983 年开

封市第七届人大常委会第 17 次会议决定把菊花命名为开封 市“市花”,每年 10 月 18 日至 11 月 18 日为“菊花花会” 的会期。 南阳喊山大赛以“祝您长寿健康”、 “白头偕老”、 “家 庭美满”等美好话语为主要内容,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 意愿,喊出独特的心里话。届时,99 位老人将一同参加登山 比赛,登顶后进行喊山大赛,工作人员将借助分贝仪,根据 选手的声音大小决出比赛名次。清丰县儿童于重阳节放纸鸢 为戏。

重阳节与道教文化的关系和各地重阳节的习俗大全 很多节日的起源与宗教信仰密切相关, 节俗也与巫术、 祭祀活动有着延续关系。重阳节从起源传说、主要习俗等方 面, 都有着明显的道教含义。 在重阳节起源传说中, 桓景拜费长房为师, 学艺成功 后回乡驱除了恶魔。桓景的师傅费长房, 就是道家的神仙。 传说费长房从卖药翁壶公学道不成, 持符而归, 能医疗众 病, 鞭答众鬼, 又善变幻捉妖,一日之间, 人见其在千里之 外数处。后来他的符丢失了, 被众鬼所杀。在桓景驱除恶魔 的传说中, 之所以出现费长房, 可能就与他善驱除妖魔有 关, 不过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 重阳节的兴起, 与道教文 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道教的重要人物太上老君就是在重阳节诞生, 有传说 称“ 九者老阳之数, 九月九日, 谓之重阳。道家谓之老君 九月九日生, 取诸此也。” 在河南方城一带, 人们认为九 月九日是太上老君的生日, 老君的小名叫“ 吹儿” , 故九 月九日一天, 忌吹哨子, 尤其是以老君为祖师的行业, 更 为谨慎。 在道教的节日中, 九月九日重阳节还是斗姆星君的诞 辰日。斗姆星君是天上的星宿之一, 星辰之神在道教中的地

位很高, 主要有五暇五星岁星木星、 镇星土星、 太白星金星、 辰星水星、 荧惑星火星。 此外还有东西南北中 五斗星君” , “ 以及二十八宿星君、紫微垣众星君、太微垣众星君、天市垣 众星君等。 其中, 最受崇奉的是 斗姆” 在道教众神中, 斗 “ 姆星君以善治恶疾, 能驱邪魔而著称, 她生于九月九日重 阳, 其要表达的意境与桓景九月九日驱除瘟魔是一致的。

在道教文化中, 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是“ 升天成仙” 的最好时间, 所以道教传说中多选择九月九日“ 升天成 仙” 。 道家认为这一天清气上扬, 浊气下沉, 地势越高, 清 气聚集越多, 人就可以乘清气而升天。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 黄帝就是在这一天乘龙升天, 著名的五斗米教的创始人张 道陵也是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升天成仙的。“ 真人张道 陵, 于桓帝永寿二年九月九日, 在巴西赤城渠亭山中, 太 上遗使者持玉册, 授正一真人之号。” 就在道陵受号的同

一天, 其妻孙夫人, 与天师在间中云台白日升天, 位于上 真东岳夫人。 无独有偶, 东南沿海各地尊奉的海神妈祖, 也是这一 天升天。妈祖, 名林默, 生前是福建蒲田循洲岛巫女, 死后 被奉为海神, 有“ 天妃” 、“ 天后” 等称号。传说妈祖 就是在重阳节这天升天成仙热“ 宋太宗雍熙四年丁亥, 天 后年二十八, 秋九月八日, 后对家人说‘我爱清静, 尘世所 不乐居, 明天九日是重阳日, 我有登高的意愿, 预告别期。 家人却以为重九登高是例行的事,

而不知道她是将仙去 的。......后白日飞升走了。’ ” 重阳节的重要习俗“ 登高” , 也与道教九月九日“ 升 天成仙” 也有内在的联系。因为相信九月九日是神仙升天 的日子, 先民们就选择九月九日登高, 意图能向那些得道 成仙的人一样, 升人天宫, 这种对升天的渴望, 溯其源头, 是人们对长寿的一种企盼, 《太清诸草木方》日“ 九月九 日, 采菊花与获芬松柏脂丸服之, 令人不老。” 道家无论 是服食丹药, 还是苦练修行, 其最终的最求是与天地同寿, 能长生不老, 而长生不老, 在世俗世界是无法实现的, 只 有升上九天, 才能与日月同寿, 而九月九日重阳节,‘两阳 相重, 是升夭的最好时机, 故在道家的观念体系中, 九九 重阳升天成为一种传统, 在重阳节成为华夏民族传统节日

的时候, 这种九九重阳 升天” , 又直接演变为重阳登高。 “ 3lian.com 道教选择登高作为升天的手段, 这与中国古代的神灵 世界有关。在现在已经发掘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 大型祭祀 遗址多建筑在山颠、山梁等处, 在平原地区, 甚至人工堆筑 成山用于祭祀良诸文化遗址多有称为“ 山” 或“ 墩” 的 人工堆筑的高台, 如著名的 反山” 、 福泉山” 、 草 “ “ “ 鞋山” 、 张陵山”等, 历经数千年风雨, 不少“ 山” 或 “ “ 墩” 现乃高出地面米以上, 高者有的达到余米。从文献 记载中可以看到, 泰山、昆仑山、华山、滋山等从很早的时 候开始就被视为神山。这种高山情结源于天国神灵观念的出 现。 在传说中的五帝时期, 这些神山是人们登天之处。 而且, 这些神山越到高处越神奇。在山巅或堆筑成山以祭祀的现象, 表现了当时人们对于成仙的强烈向往。 升天成仙是人们对理想境界的一种无限追求, 成仙, 是希望能永远存在而不消失, 是古人对永恒的追求。而在现 实社会中, 九月九日重阳节升天成仙则转化为人们对长寿 的企盼。在意象上, 重阳登高, 正是人们对人生不老的一种 追求, 所以从魏晋开始, 人们已经开始把九九重阳与长寿 联系在一起了,曹巫在九月九日送钟麟菊花, 说“ 至于芳菊, 纷然独荣, 非夫含乾坤之纯和, 体芬芳之椒气, 孰能如此。

故屈平悲冉冉之将老, 思食秋菊之落英。辅体延年, 莫斯之 贵。谨奉一束, 以助彭祖之术。” 曹巫重阳赠菊, 希望钟 怒能借菊之力, 身体健康长寿。道家的升天成仙, 追求人生 的永续, 这与俗世中的人追求长寿是一致的, 从这个意义 上说, 九月九日登高升天成仙, 已经内化为九九重阳祈寿。 关于各地重阳节的习俗大全 除了较为普遍的习俗外,各地还有些独特的过节形式。 重阳节在陕北正值收割的季节,有首歌唱道:“九月里 九重阳,收

呀么收秋忙。谷子呀,糜子呀,上呀么上了场”。 陕北过重阳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场。晚上月上 树梢,人们喜爱享用荞面熬羊肉,待吃过晚饭后,人们三三 两两地走出家门,爬上附近山头,点上火光,谈天说地,待 鸡叫才回家。夜里登山,许多人都摘几把野菊花,回家插在 女儿的头上,以之避邪。在福建莆仙,人们沿袭旧俗,要蒸 九层的重阳米果,我国古代就有重阳“食饵”之俗,“饵” 即今之糕点、米果之类。宋代《玉烛宝典》云:“九日食饵, 饮菊花酒者,其时黍、秫并收,以因粘米嘉味触类尝新,遂 成积习”。清初莆仙诗人宋祖谦《闽酒曲》曰:“惊闻佳节 近重阳,纤手携篮拾野香。玉杵捣成绿粉湿,明珠颗颗唤郎 尝”。近代以来,人们又把米果改制为一种很有特色的九重 米果。将优质晚米用清水淘洗,浸泡 2 小时,捞出沥干,掺

水磨成稀浆,加入明矾(用水溶解)搅拌,加红板糖(掺水熬 成糖浓液),而后置于蒸笼于锅上,铺上洁净炊布,然后分 九次,舀入米果浆,蒸若干时即熟出笼,米果面抹上花生油。 此米果分九层重叠,可以揭开,切成菱角,四边层次分明, 呈半透明体,食之甜软适口,又不粘牙,堪称重阳敬老的最 佳礼馔。 一些地方的群众也有利用重阳登山的机会,

祭扫祖墓,纪念先人。莆仙人以重阳祭祖者比清明为多,故 俗有以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由于莆仙沿海, 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 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 新中国成立

后,重阳节的活动充实了新的内容。1989 年,我国重阳节定 为老人节。每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 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培养人们回归自然,热爱祖 国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 关于各地九九重阳节的习俗大全 1. 广东省

连川重阳,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州人围观。南 雄府九月九日请茅山道士建王母会,想求取子嗣的青年妇女 都会前来参加。阳江市重阳节放纸鸢,并系藤弓于其上,在 半空中声音十分嘹亮。临高县民重阳节早起,大家齐声高喊 重阳节吃辣萝卜汤,有谚语道:“喝了 萝卜汤,全家不遭殃”。鄄城民间称重阳节为财神生日,家 家烙焦饼祭财神。邹平则在重阳祭祀范仲淹,旧时,染坊及 酒坊也在九月九日祭缸神。滕州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儿,忌回 娘家过节,有“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娘”的说法。 5. 陕西省

西乡县重阳节,亲友以菊花、菊糕相馈赠。士子以诗酒 相赏。据说妇女此日以口采茱萸,可以治心疼。

6.

江苏省

重阳节,南京人家以五色纸凿成斜面形,连缀成旗,插 于庭中。长洲县重阳节吃一种叫做“骆驼蹄”的面食。无锡 县重阳节吃重阳糕、九品羹。 7. 上海市

上海豫园于重阳节办菊花会,以新巧、高贵、珍异三项 评分定高下。 8. 浙江省

绍兴府重阳节互相拜访,除非亲友家有丧事,才往灵前 哭拜。桐庐县九月九日备猪羊以祖,称为秋祭。同时也在重 阳节绑粽子,互相馈赠,称为重阳粽。 9. 江西省

德兴县九月九日割晚稻。 10. 安徽省 铜陵县以九日重阳为龙烛会,以迎山神。削竹马为戏, 据说可以驱逐瘟疫。 11. 湖北省

武昌县于重阳日酿酒,据说此所酿之酒最为清洌,且久 藏不坏。应城县重阳节是还愿的日期,甚家皆于此日祭拜方 社田祖之神。 12. 福建省 长汀县农家采田中毛豆相馈赠,称为毛豆节。海澄县重 阳节放风筝为戏,称为“风槎”。 13. 四川省 旧时南溪县读书人于此日在龙腾山岑山楼聚会,纪念诗 人岑参,称为“岑公会”。民间旧俗,重阳前后要以糯米蒸 酒,制醪糟。俗话说:“重阳蒸酒,香甜可口”。 14. 山西省 山西晋南地区自古就有九月九日登高的传统习惯。饱览 大好河山,观仰名胜古迹,成为节日的盛举。至今还在民间 传诵着“乾坤开胜概,我辈合登高”,“东风留不住,冉冉 起峰头”,“九月欣新霁,三农庆有秋”等名言。 15. 河南省 中国开封菊花花会始办于 1983 年,开封是以菊花每年 举行一次年会的唯一的城市。 一年一度秋风劲,岁岁

黄花分外香。 开封菊会就像一棵大树, 深深植根于开封大地, 深深植根于开封人民心中。 它所产生的影响, 就其广度而言, 已远远超过了开封的地界,名扬海内外;就其深度而言,已 远远超出了“赏菊”的特定含义,而是作为一种成功的载体 和平台,展示着开封深厚的文化底蕴,演绎着经贸、旅游的 “大戏”,推动着开封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 3lian.com 开封菊会之所以能够在古城热土上深深植下根来,有其 深远的历史渊源,远在唐代就初具规模。唐代诗人刘禹锡对 开封菊花“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的描述就可见一斑。 至北宋,开封菊花更闻名遐迩。每逢重阳

佳节,不仅民间有 花市赛菊之举,而且宫廷内也养菊、插菊花枝、挂菊花灯、 饮菊花酒,甚至还开“菊花花会”。《东京梦华录》中就有 赏菊游人“婆娑于市”、 “游情寓意不一而足”之类的记载。 明清时代开封养菊、赏菊之风依然盛行,清代乾隆皇帝南巡 来到开封禹王台赏菊时,就留下了“枫叶梧青落,霜花菊白 堆”的著名诗句,并被刻在当今禹王台公园保存的“乾隆御 碑”之上。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 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开封人民酷爱菊花 的传统习俗更浓。每年金秋 10 月,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养 菊、赏菊者甚众,花市售卖菊花和沿街叫卖菊花则自成独特 的风景,市园林部门还多次举办规模不等的菊展。1983 年开

封市第七届人大常委会第 17 次会议决定把菊花命名为开封 市“市花”,每年 10 月 18 日至 11 月 18 日为“菊花花会” 的会期。 南阳喊山大赛以“祝您长寿健康”、 “白头偕老”、 “家 庭美满”等美好话语为主要内容,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 意愿,喊出独特的心里话。届时,99 位老人将一同参加登山 比赛,登顶后进行喊山大赛,工作人员将借助分贝仪,根据 选手的声音大小决出比赛名次。清丰县儿童于重阳节放纸鸢 为戏。


相关文章

  • [节日大全]重阳节习俗故事,精彩美图诗句精选集锦大全
  • 转眼明天十月九号,又是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是登高赏菊时,有关于重阳节,都有哪些习俗故事,有哪些精美的诗句还有精彩美图,今天就为大家整理一下,呈现上来. 关于重阳节的习俗 不知道你是否知道,重阳节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 ...查看


  • 端午节资料大全
  • 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在夏历五月初五,也叫"端阳"."蒲节"."天中节"."大长节"."沐兰节"."女儿节"." ...查看


  • 重阳节手抄报:重阳节手抄报版面设计图大全
  •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 ...查看


  • 小升初必知:中华传统节日大全
  • 七夕节起源 信息来源:中华农历网:http://www.nongli.com/Doc/0907/31215955.htm 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 ...查看


  • 重阳节各地习俗
  • 重阳节在陕北正值收割的季节,有首歌唱道:"九月里九重阳,收呀么收秋忙.谷子呀,糜子呀,上呀么上了场".陕北过重阳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场.晚上月上树梢,人们喜爱享用荞面熬羊肉,待吃过晚饭后,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 ...查看


  • 七月半写包烧包习俗简介 1
  • 民俗--烧包谁清斋 民俗--烧包 摘自:柳暗花明的博文.原来这烧包是给阴间的亲人送钱用啊,我真没有怎么想烧包的直接目的呢,纸钱.纸钱不就是钱吗?可在我的心里总是把烧包当作一个追忆亲人的仪式,一个每年抽出几个小时,写写先人的名字,想想先人的好 ...查看


  • 重阳节的来历 2
  • 重阳节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重阳节别名"登高节"."茱 ...查看


  • 中华对联大全集
  • 内容概要 <中华对联大全集>主要内容是对联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土人情,它以有限的文字表达丰富的生活内容.古往今来,对联艺术经久不衰,经典旧联被传诵,好的新联也不断涌出,可以说中华民族从未中断过对对联这一艺术的探求,从最初 ...查看


  • [重阳节作文]陕北的重阳节习俗
  • 在陕北正式收割的季节,有首歌唱道:"九月里九重阳,收呀么收秋忙.谷子呀,糜子呀,上呀么上了场".陕北过重阳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场.晚上月上树梢,人们喜爱享用荞面熬羊肉,待吃过晚饭后,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爬上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