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电阻和变阻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1.课程标准要求
(1)通过实验知道电阻的概念、单位及其换算,以及电阻器在电路中的符号。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3)通过实验探究经历从猜想到制定实验方案,接着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学会应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在“交流与讨论”中,培养表达自己观点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2.教材分析
通过前一章 “了解电路”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一些常见的电现象,也掌握了一些研究物理的方法,对电流、电压有一定的理解,但对于电阻还较为陌生。所以本节课将从电阻概念的介绍引入课题,重点是在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电阻是导体的重要电学性质,理解这一概念的初步含义及其决定因素,与理解电流和电压的初步概念一样,是欧姆定律等后续学习的必备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阻的概念、单位及换算、电路图符号。
2.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
3.在探究决定电阻的大小因数的过程中,体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经历从猜想到制定实验方案,接着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
2.利用“控制变量法”和“归纳法”对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进行实验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态度和表达自己观点、尊重他人的意识。 2. 通过法律教育的有机渗透培养中学生知法守法的法律意识。
【教学重点】
1. 通过实验知道电阻的概念、单位及换算、电路图符号。
2.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
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导体的电阻与那些因素有关。
【教学方法】
讲授法、对比分析法、类比分析法、实验探究法、归纳法。
【教学用具】
演示用:电池、开关、小灯泡、电阻定律演示器、导线、多媒体课件。 分组用:电池、开关、小灯泡、电阻定律演示器、导线(每五人一组)
教学创新:法制教育中初中物理课堂中的有机渗透。 教学资源:网络课件,多媒体设备。
《§15-1电阻和变阻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1.课程标准要求
(1)通过实验知道电阻的概念、单位及其换算,以及电阻器在电路中的符号。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3)通过实验探究经历从猜想到制定实验方案,接着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学会应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在“交流与讨论”中,培养表达自己观点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2.教材分析
通过前一章 “了解电路”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一些常见的电现象,也掌握了一些研究物理的方法,对电流、电压有一定的理解,但对于电阻还较为陌生。所以本节课将从电阻概念的介绍引入课题,重点是在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电阻是导体的重要电学性质,理解这一概念的初步含义及其决定因素,与理解电流和电压的初步概念一样,是欧姆定律等后续学习的必备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阻的概念、单位及换算、电路图符号。
2.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
3.在探究决定电阻的大小因数的过程中,体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经历从猜想到制定实验方案,接着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
2.利用“控制变量法”和“归纳法”对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进行实验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态度和表达自己观点、尊重他人的意识。 2. 通过法律教育的有机渗透培养中学生知法守法的法律意识。
【教学重点】
1. 通过实验知道电阻的概念、单位及换算、电路图符号。
2.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
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导体的电阻与那些因素有关。
【教学方法】
讲授法、对比分析法、类比分析法、实验探究法、归纳法。
【教学用具】
演示用:电池、开关、小灯泡、电阻定律演示器、导线、多媒体课件。 分组用:电池、开关、小灯泡、电阻定律演示器、导线(每五人一组)
教学创新:法制教育中初中物理课堂中的有机渗透。 教学资源:网络课件,多媒体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