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苦夏]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22分)

苦夏 冯骥才

四季是来自于宇宙的最大的节拍。在每一个节拍里,大地的景观便全然变换与更新。四季还赋予地球以诗,故而悟性极强的中国人,在绝句中确立的法则是:起,承,转,合。这四个字恰恰就是四季的本质。起始如春,承续似夏,转变若秋,合拢为冬。合在一起,不正是地球生命完整的一轮?为此,天地间一切生命全都依从着这一节拍,无论岁岁枯荣与生死的花草百虫,还是长命百岁的漫漫人生。而在这生命的四季里,最壮美和最热烈的不正是那长长的夏么?

女人们孩提时的记忆散布在四季,男人们的童年往事大多是在夏天里。这由于,我们儿时的伴侣总是各种各样的昆虫。蜻蜓、天牛、蚂蚱、螳螂、蝴蝶、蝉、蚂蚁、蚯蚓,此外还有青蛙和鱼儿,它们都是夏日生活的主角,每种昆虫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快乐。甚至我对家人和朋友们记忆最深刻的细节,也都与昆虫有关。比如妹妹一见到壁虎就发出一种特别恐怖的尖叫,比如邻家那个斜眼的男孩子专门捕捉蜻蜓,比如同班一个最好看的女生头上花形的发卡,总招来蝴蝶落在上边;再比如,父亲睡在铺了凉席的地板上,夜里翻身居然压死了一只蝎子——这不可思议的事使我感到父亲的无比强大。后来父亲挨斗,挨整,写检查;我劝慰和宽解他,怕他自杀,替他写检查——那是我最初写作的内容之一;这时候父亲那种强大感便不复存在。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包括夏天的意味全都发生了变化。

在快乐的童年里,根本不会感到蒸笼般夏天的难耐与难熬。唯有在此后艰难的人生里,才体会到苦夏的滋味。快乐把时光缩短,苦难把岁月拉长,一如这长长的仿佛没有尽头的苦夏。但我至今不喜欢谈自己往日的苦楚与磨砺。相反,我却从中领悟到“苦”字的分量。苦,原是生活中的蜜。人生的一切收获都压在这沉甸甸的苦字的下边,然而一半的苦字下边又是一无所有。你用尽平生的力气,最终所获与初始时的愿望竟然去之千里。你该怎么想?

于是我懂得了这苦夏——它不是无尽头的暑热的折磨,而是我们顶着毒日头默默又坚忍的苦斗的本身。人生的力量全是对手给的,那就是要把对手的压力吸入自己的骨头里。强者之力最主要的是承受力。只有在匪夷所思的承受中才会感到自己属于强者。也许为此,我的写作一大半是在夏季。很多作家包括普希金不都是在爽朗而惬意的秋天里开花结果?我却每每进入炎热的夏季,反而写作力加倍地旺盛。我想,这一定是那些沉重的人生的苦夏,锻造出我这个反常的性格习惯。我太熟悉那种写作久了,汗湿的胳膊粘在书桌玻璃上的美妙无比的感觉。

在维瓦尔第的《四季》中,我常常只听“夏”的一章。它使我激动,胜过春之蓬发、秋之灿烂、冬之静穆。友人说“夏”的一章,极尽华丽之美。我说我从中感受到的,却是夏的苦涩与艰辛,甚至还有一点儿悲壮。友人说,我在这音乐情境里已经放进去太多自己的故事。我点点头。

年年夏日,我都会这样体验一次夏的意义,从而激情迸发,心境昂然。一手撑着滚烫的酷暑,一手写下许多文字来。

今年我还发现,这伏夏不是被秋风吹去的,更不是给我们的扇子轰走的——夏天是被它自己融化掉的。因为,夏天的最后一刻,总是它酷热的极致。我明白了,它是耗尽自己的一切,才显示出夏的无边的威力。生命的快乐是能量淋漓尽致地发挥。但谁能像它这样,用一种自焚的形式,创造出这火一样辉煌的顶点?

于是,我充满了夏之崇拜!我要一连跨过眼前的辽阔的秋,悠长的冬和遥远的春,再一次邂逅你,我精神的无上境界——苦 夏!

1.第一段中的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答:

2.结合原文,完成(1)(2)题。(6分)

(1)作者在第二段结尾处写道:“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包括夏天的意味全都发生了变化。”请结合原文,指出“夏天的意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答:

(2)请解释第三段画线句“苦,原是生活中的蜜”在文中的含意。(3分)

答:

3.文章第五段写作者欣赏音乐《四季》中“夏”的乐章的感受,有什么用意?(4分)

答:

4.在文章的结尾段,作者说自己“充满了夏之崇拜”。结合全文,分两点概述作者产

生“夏之崇拜”的原因。(6分)

答:

答案:

1.(6分)(从结构、内容两方面作答。)

(1)承上启下(1分),前文将自然四季与生命四季巧妙联系起来,此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夏季的作用(1分),引出下文对夏的感悟(1分)。

(2)两个“最”的反复和反问句式的运用(1分),突出了对夏天的赞美之情(1分),奠定了文章的情感基调(1分)。

2.(6分)

(1) (3分)在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酷热的夏天充满快 乐(1分);遭遇人生的艰难后, 难熬的夏天象征了人生的苦难(2分)。

(2)(3分。)苦难从根本上说(1分)能磨砺人的意志,让人成为生活中的强者(2分)。

3.(4分。)突出了作者对夏天的独特感受(或喜爱)(1分),强调(衬托、或呼应了上文)对夏天的深刻认识(2分),丰富(或充实)了文章的内容(1分)。

4.(6分,每点3分。大意对即可。)

(1)夏天酷热难耐,象征人生的苦难(1分);但苦难能使人坚韧苦斗,成为生活中的

强者(2分)。

(2)夏天用自焚的形式创造出火一样辉煌的顶点(1分),启发人们迸发昂扬的斗志和激情,充分发挥才干,创造人生的辉煌(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22分)

苦夏 冯骥才

四季是来自于宇宙的最大的节拍。在每一个节拍里,大地的景观便全然变换与更新。四季还赋予地球以诗,故而悟性极强的中国人,在绝句中确立的法则是:起,承,转,合。这四个字恰恰就是四季的本质。起始如春,承续似夏,转变若秋,合拢为冬。合在一起,不正是地球生命完整的一轮?为此,天地间一切生命全都依从着这一节拍,无论岁岁枯荣与生死的花草百虫,还是长命百岁的漫漫人生。而在这生命的四季里,最壮美和最热烈的不正是那长长的夏么?

女人们孩提时的记忆散布在四季,男人们的童年往事大多是在夏天里。这由于,我们儿时的伴侣总是各种各样的昆虫。蜻蜓、天牛、蚂蚱、螳螂、蝴蝶、蝉、蚂蚁、蚯蚓,此外还有青蛙和鱼儿,它们都是夏日生活的主角,每种昆虫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快乐。甚至我对家人和朋友们记忆最深刻的细节,也都与昆虫有关。比如妹妹一见到壁虎就发出一种特别恐怖的尖叫,比如邻家那个斜眼的男孩子专门捕捉蜻蜓,比如同班一个最好看的女生头上花形的发卡,总招来蝴蝶落在上边;再比如,父亲睡在铺了凉席的地板上,夜里翻身居然压死了一只蝎子——这不可思议的事使我感到父亲的无比强大。后来父亲挨斗,挨整,写检查;我劝慰和宽解他,怕他自杀,替他写检查——那是我最初写作的内容之一;这时候父亲那种强大感便不复存在。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包括夏天的意味全都发生了变化。

在快乐的童年里,根本不会感到蒸笼般夏天的难耐与难熬。唯有在此后艰难的人生里,才体会到苦夏的滋味。快乐把时光缩短,苦难把岁月拉长,一如这长长的仿佛没有尽头的苦夏。但我至今不喜欢谈自己往日的苦楚与磨砺。相反,我却从中领悟到“苦”字的分量。苦,原是生活中的蜜。人生的一切收获都压在这沉甸甸的苦字的下边,然而一半的苦字下边又是一无所有。你用尽平生的力气,最终所获与初始时的愿望竟然去之千里。你该怎么想?

于是我懂得了这苦夏——它不是无尽头的暑热的折磨,而是我们顶着毒日头默默又坚忍的苦斗的本身。人生的力量全是对手给的,那就是要把对手的压力吸入自己的骨头里。强者之力最主要的是承受力。只有在匪夷所思的承受中才会感到自己属于强者。也许为此,我的写作一大半是在夏季。很多作家包括普希金不都是在爽朗而惬意的秋天里开花结果?我却每每进入炎热的夏季,反而写作力加倍地旺盛。我想,这一定是那些沉重的人生的苦夏,锻造出我这个反常的性格习惯。我太熟悉那种写作久了,汗湿的胳膊粘在书桌玻璃上的美妙无比的感觉。

在维瓦尔第的《四季》中,我常常只听“夏”的一章。它使我激动,胜过春之蓬发、秋之灿烂、冬之静穆。友人说“夏”的一章,极尽华丽之美。我说我从中感受到的,却是夏的苦涩与艰辛,甚至还有一点儿悲壮。友人说,我在这音乐情境里已经放进去太多自己的故事。我点点头。

年年夏日,我都会这样体验一次夏的意义,从而激情迸发,心境昂然。一手撑着滚烫的酷暑,一手写下许多文字来。

今年我还发现,这伏夏不是被秋风吹去的,更不是给我们的扇子轰走的——夏天是被它自己融化掉的。因为,夏天的最后一刻,总是它酷热的极致。我明白了,它是耗尽自己的一切,才显示出夏的无边的威力。生命的快乐是能量淋漓尽致地发挥。但谁能像它这样,用一种自焚的形式,创造出这火一样辉煌的顶点?

于是,我充满了夏之崇拜!我要一连跨过眼前的辽阔的秋,悠长的冬和遥远的春,再一次邂逅你,我精神的无上境界——苦 夏!

1.第一段中的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答:

2.结合原文,完成(1)(2)题。(6分)

(1)作者在第二段结尾处写道:“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包括夏天的意味全都发生了变化。”请结合原文,指出“夏天的意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答:

(2)请解释第三段画线句“苦,原是生活中的蜜”在文中的含意。(3分)

答:

3.文章第五段写作者欣赏音乐《四季》中“夏”的乐章的感受,有什么用意?(4分)

答:

4.在文章的结尾段,作者说自己“充满了夏之崇拜”。结合全文,分两点概述作者产

生“夏之崇拜”的原因。(6分)

答:

答案:

1.(6分)(从结构、内容两方面作答。)

(1)承上启下(1分),前文将自然四季与生命四季巧妙联系起来,此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夏季的作用(1分),引出下文对夏的感悟(1分)。

(2)两个“最”的反复和反问句式的运用(1分),突出了对夏天的赞美之情(1分),奠定了文章的情感基调(1分)。

2.(6分)

(1) (3分)在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酷热的夏天充满快 乐(1分);遭遇人生的艰难后, 难熬的夏天象征了人生的苦难(2分)。

(2)(3分。)苦难从根本上说(1分)能磨砺人的意志,让人成为生活中的强者(2分)。

3.(4分。)突出了作者对夏天的独特感受(或喜爱)(1分),强调(衬托、或呼应了上文)对夏天的深刻认识(2分),丰富(或充实)了文章的内容(1分)。

4.(6分,每点3分。大意对即可。)

(1)夏天酷热难耐,象征人生的苦难(1分);但苦难能使人坚韧苦斗,成为生活中的

强者(2分)。

(2)夏天用自焚的形式创造出火一样辉煌的顶点(1分),启发人们迸发昂扬的斗志和激情,充分发挥才干,创造人生的辉煌(2分)。


相关文章

  • 夏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22分) 苦 夏 冯骥才 ①四季是来自于宇宙的最大的节拍.在每一个节拍里,大地的景观便全然变换与更新.然而在这生命的四季里,最壮美和最热烈的不是这长长的夏么? ②女人们孩提时的记忆散布在四季:男人们的童年往事大多是在夏天 ...查看


  • 书房花木深
  • 书房花木深>,那花房的景致与世外桃源相差无几,顿时,心生向往.尤为共鸣的是文章结尾那句--我们天生是用理想来生活的人. 他说,生活是一把<苦夏>.世上快乐太短,苦难太长,在煎熬中默然前行,承受这无际的炎热与坎坷,颇有种否极 ...查看


  • 冯骥才散文目录
  • 冯骥才散文精选: 冯骥才先生说,知识界要做的,就是去唤醒大众认识这些文化的价值,但这是一项浩大的文化工程,不是单靠某几个知识分子就能完成的,只有大多数人了解了我们的文化所独具的价值,特别是精神上的价值. 这也正是<冯骥才散文精选> ...查看


  • 冯骥才散文随笔集:灵魂的巢
  • 基本资料 冯骥才散文随笔集:灵魂的巢 作者: 冯骥才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出版年: 页数: 定价: 装帧: ISAN: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了著名作家冯骥才近10年杰出抒情为主的,有代表性的作品近30篇.作品文字精练朴实.叙事性强.情感真切 ...查看


  • 彭阳县第一小学四年级3班班级文化品牌设计
  • 彭阳县第一小学四年级3班班级文化品牌设计 中队名称:先锋队 班训: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 班主任寄语:这是一个由36个男生,29个女生组成的充满着快乐和进取的班级.在你们求学的道路上,老师愿作你们的大朋友,和你们一起讨论.一起交 ...查看


  • 贴秋膘有益于健康吗
  • 贴秋膘有益于健康吗? 挣脱枷锁的囚徒 医学硕士 | 2015年08月07日 收藏(223) | 阅读(15946) 立秋标志着天气开始转凉,秋天即将到来. 在民间,流行着立秋"贴秋膘"的习俗:由于夏天酷热,人们普遍食欲不 ...查看


  • 冯骥才作品在线阅读,冯骥才简介
  • 首页 网络小说 现代小说 外国小说 古典文学 名人传记 励志/成功书 儿童文学 作家列表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5 当前位置: 主页 > 作家 > 冯骥才 冯骥才作品在线阅读,冯骥才简介 俗世奇人 一百 ...查看


  • 猫婆冯骥才阅读答案
  • 篇一:猫婆冯骥才阅读答案 我那小阁楼的后墙外,居高临下是条又长又深的胡同,我称它为猫胡同.每日夜半,这里是猫儿们无法无天的世界.它们戏耍.求偶.追逐.打架,吵得人无法入睡.为了逃避这群讨厌的家伙,我真想换房子.奇怪,哪来这么多猫,为什么偏偏 ...查看


  • 白发(冯骥才)阅读答案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白发 (冯骥才) ①人生入秋,便开始被友人指着脑袋说:"呀,你怎么也有白发了?" ②听罢笑而不答:偶尔笑答一句:"因为头发里的色素部跑到稿纸上去了." ③就这样,嘻嘻哈哈.糊里糊涂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