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论文物保护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关系

论文物保护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关系

————须弥山石窟景区文物保护与旅游业关系思考

何志明(宁夏固原须弥山石窟文物管理所) 提要 在我国,文物保护与旅游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较为突出的矛盾,如何看待和处理二者的关系,社会各界持不同意见。笔者从分析文物保护与发展旅游经济的关系入手,认为发展旅游有利于对文物的保护,但同时也给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一些不可忽视的负作用。我们应该在保护好文物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文物资源来推动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同时,以发展旅游来促进文物保护工作,做到保护与开发的完美结合。最后,笔者结合须弥山石窟景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保护文物与发展旅游经济的意见和对策。 关键词:文物保护 旅游经济 发展 矛盾 对策

文物是人类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如何保护好文物,是世界各国、各民族共同关心的课题,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为此采取了大量的措施。然而,现代群众性旅游活动的兴起和生机勃勃的旅游业的发展,又为文物保护工作增添了新的难题。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异常迅猛,正在快速向世界级旅游大国进军,因而,旅游发展与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显得更为突出,如何看待和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使二者相互促进,对我们这个文物大国和未来的旅游强国来说,具有丰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景区文物资源保护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关系密切,一处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地方,一定是有着较高知名度的旅游景区,石窟类景区更应注重文化、文物资源在旅游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保护好景区赖以生存的文物资源,以鲜明的地域文化为特色,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着力点,才可以积极发展旅游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保护和利用好文物资源才是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文物古迹是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寻古探胜、求知求新,进而达到增长知识、愉悦心情是广大旅游者的普遍心理。人们希望对自己的民族、国家乃至全人类的历史有所了解,对自己民族、祖国乃至全人类博大精深的文化有所体会。文物古迹,作为人类文化载体、反映人类发展历程的文物古迹给人以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受,留给人的印象深刻。观览文物古迹,使人们在游中学,边游边学,学得轻松、愉快、有趣。此外,文物中大量的人类各发展阶段的绝世之作,能满足人们的好奇心。由于文物能满足人们探古、探奇、求知的需求,因而成为旅游资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多年的旅游发展表明,一个没有以文物及文物资源为基础的文化内容和形式的旅游景区,难以保持在旅游业中的地位。景区的文物资源和其展示的文化已经成为各个风景名胜区的品牌基础和品牌象征。

须弥山石窟景区位于固原市西北方向55公里处,以神奇浪漫的自然景观和浓郁的佛教文化著称于世,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自治区文明风景旅游区和十佳诚信景区。须弥山石窟蕴含着佛教文化的多重因素,虽没有三山五岳那么高达险峻,但却与国内著名的敦煌莫高窟、云冈、龙门、麦积山石窟齐名。以其独特精美的石窟艺术取胜,成为了全国十大著名石窟之一。正因为须弥山拥有大小不等的162个洞窟和近千尊造像,以及丝绸之路的文化遗产才为后人发展文化旅游事业奠定了基。近年来,须弥山石窟景区借助石窟艺术和佛教文化,打造以文物古迹和丝路文化为主题,发展文物古迹旅游,推动了文博旅游事业的发展。

发展旅游可以部分解决文物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我国文物古迹众多,而国家财力有限,每年用于文物保护的费用相对众多的文物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许多文物因无经费来进行维修与保护而遭毁灭。发展旅游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文物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文物古迹既然可为旅游区带来经济效益,那么,该景区就应该从经济收益中提出相当部分资金,用于景区内的文物保护。另外,旅游的发展,使大量的文物古迹直接面对旅游者,使人们获得丰富的知识,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既弘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又可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文物的这些社会效益可使人们懂得文物的重要价值,认识到文物对社会的重要意义,增强文物意识,使全社会都重视文物保护工作。

发展旅游对文物保护有一定负作用。对旅游区进行开发,从某种角度来说,本身就是一种破坏行为。开发旅游区,就要在旅游区内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宾馆、票务中心等,破坏了文物原有的保存环境。特别是在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控制地带内修建体量高大的建筑等等,直接威胁着文物的保护。另外,众多的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水份,使文物古迹受到浸蚀,特别是在洞窟、古墓、地下室等古迹中表现得非常明显,旅游者的踩踏、攀登、抚摸等行为可严重损坏文物。凡游客所到之处,都存在着在文物古迹上乱刻乱涂的现象,更有甚者,竟然用敲砸等手段盗取文物古迹的部件,这些野蛮行径,严重地危害着文物古迹的保护。

实践表明,旅游与文物资源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个没有特色文化的旅游景区是没有生命力的景区。在旅游与文物保护的关系上,必

须牢牢把握正确的方向,以加强文物保护促进旅游经济发展,以旅游经济健康发展推动文物保护。

多年来,须弥山石窟景区管理者已经意识到,发展旅游离不开文物资源的支撑。在逐步重视文化与文物保护工作的同时,积极推进文物资源保护力度,认识到只有理顺文物保护、开发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关系,保护和利用好丰富的文物资源,发挥景区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和佛教文化的特色,才能够突出景区的文化和旅游特色,才能在旅游经济迅猛发展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解决以文物资源保护与旅游经济发展关系的正确途径在于:

首先,认识文物资源在旅游中的重要地位。景区的文物是人类了解历史文化、增进交流的重要工具。因此,石窟、佛像等文物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广泛关注。须弥山石窟景区作为中国佛教胜地之一,石窟、寺庙、碑刻等佛教文物资源非常丰富。须弥山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历经西魏、北周、隋唐各代规模营造及宋元明清各代修葺重妆,香火胜极1500多年,成为古代固原规模最大的一处佛寺禅院。这对于游客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尤其是佛教文化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仅仅是一座自然的丹霞山,须弥山肯定不会有现在的旅游品牌和知名度。可以说,须弥山石窟区旅游经济的繁荣是与石窟、寺院和大佛的保护密不可分的。只有充分认识到文物古迹在旅游中的地位和密切关系,才能够将文物保护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也只有充分发挥文物资源在旅游中的作用,旅游经济才能得到更加科学和健康的发展。

其次,景区景点的建设中要保护好地域特色。宗教古建筑作为一种特殊的文物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须弥山的佛教经过千年的沿袭,在寺庙建筑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透过建筑可以了解佛教僧众的修持方式、生活态度以及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它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不可多得的实物见证。千百年历史的延续,无论是在金戈铁马的动乱年代,还是在古丝绸之路发展时期,僧人与居民和睦相处,相互尊重,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在全国都是绝无仅有的,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人文精神和佛教文化特色,同时更具有自己独有的地域特点。石窟内心塔柱式结构和仿六棱木结构最能直观反映一个历史时期人们世界观、建筑美学、宗教文化、人文习俗等方面内涵。因此,在文物古建筑的地域特色保护工作上应多下工夫,要保护好具有典型地方特色的古寺庙建筑。在新建和恢复寺院建筑时,必须在规划、设计过程应把握好地域特色。彻底杜绝破坏性建设和建设性破坏问题。这样也有利于保持和丰富须弥山石窟景区的文化内涵和旅游特色。

再次,解决好文化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问题。须弥山石窟景区的文物资源主要包括佛教建筑、雕刻、塑像、崖刻、碑刻、壁画、宗教法器等等,历史上,佛教文化曾对中国历史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挖掘整理文化底蕴上应多做工作。在展示佛文化上,充分利用佛文化中向善的因素和宗教哲学中向善的共性,感化游客的心灵。利用佛教传世文物向广大游客介绍佛教文化在中国传承的历史渊源。在文物

其次,景区景点的建设中要保护好地域特色。宗教古建筑作为一种特殊的文物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须弥山的佛教经过千年的沿袭,在寺庙建筑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透过建筑可以了解佛教僧众的修持方式、生活态度以及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它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不可多得的实物见证。千百年历史的延续,无论是在金戈铁马的动乱年代,还是在古丝绸之路发展时期,僧人与居民和睦相处,相互尊重,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在全国都是绝无仅有的,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人文精神和佛教文化特色,同时更具有自己独有的地域特点。石窟内心塔柱式结构和仿六棱木结构最能直观反映一个历史时期人们世界观、建筑美学、宗教文化、人文习俗等方面内涵。因此,在文物古建筑的地域特色保护工作上应多下工夫,要保护好具有典型地方特色的古寺庙建筑。在新建和恢复寺院建筑时,必须在规划、设计过程应把握好地域特色。彻底杜绝破坏性建设和建设性破坏问题。这样也有利于保持和丰富须弥山石窟景区的文化内涵和旅游特色。

再次,解决好文化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问题。须弥山石窟景区的文物资源主要包括佛教建筑、雕刻、塑像、崖刻、碑刻、壁画、宗教法器等等,历史上,佛教文化曾对中国历史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挖掘整理文化底蕴上应多做工作。在展示佛文化上,充分利用佛文化中向善的因素和宗教哲学中向善的共性,感化游客的心灵。利用佛教传世文物向广大游客介绍佛教文化在中国传承的历史渊源。在文物

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的同时,要积极发挥其社会教育、文化服务等作用,通过合理利用文物资源,宣传当地传统历史文化,增加当地群众收入等方面取得成效,使文物保护工作真正成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积极力量、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使文物保护工作更加适应新形势发展和发展旅游经济的需要。

第四、完善文物保护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文物保护科学记录档案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健全文物价值评估体系对每处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点的价值进行评估,确定其保护框架,并建立长期动态的文物管理、监测系统,根据文物的不同情况,实行动态的科学管理。对濒临破坏的文物资源,采取应急抢救保护措施;对只具文化价值的文物单位,应最大限度地保留原创性,恢复其原生环境,为人们提供教育的场所和科研阵地;根据风景区的实际情况进行细化,在新寺庙建设、寺庙内部装修、古建筑保护维修、摩崖石刻碑刻保护、馆藏文物保护等方面制定便于操作的地方性规章制度,使得风景区文化资源保护能够在完善的制度下得到更加完善的保护。

最后、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文物保护管理队伍。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文物管理人员必须明晰文物的历史沿革、相关的历史事件及文物的价值;懂得一些法律法规、环保及规划常识;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做好人的工作,协调解决当地群众生产生活与文物保护的矛盾;要懂经济善经营,能够发挥文物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为当地赢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随着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建设高素质的文物保护管理队伍,已成为当前景区文物保护事业的紧

迫任务。 文物资源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积淀的珍贵文化遗产,是发展旅游经济重要稀缺的旅游资源。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在这些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须弥山石窟景区也在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切实理顺文物保护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关系,认真做好文物的保护与利用,为经济发展服务,为社会事业服务,实现文物保护与旅游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将对未来的社会各项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洪.以科学发展观协调文物保护与文化旅游的关系[J].科教文汇,2007(1):40-41. 2林蔚,须弥山唐代洞窟的类型和分期A,考古研究(三) C,北京:科学科技出版社,1997 3《文物工作》2005年第1期

4宋伟宏.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旅游利用的良性互动发展[J].博物馆研究,2006(1):61-63. 5韩有成,宁夏须弥山33窟制源流探析J,新疆文物,2002年,(1、2)

6代学明:《浅谈须弥山石窟文化艺术》.(须弥山石窟文物管理所 宁夏 固原 756003) 7《宁夏旅游打造支柱产业迈出坚实步伐》.中国旅游报14—15版,2011年5月6日

论文物保护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关系

————须弥山石窟景区文物保护与旅游业关系思考

何志明(宁夏固原须弥山石窟文物管理所) 提要 在我国,文物保护与旅游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较为突出的矛盾,如何看待和处理二者的关系,社会各界持不同意见。笔者从分析文物保护与发展旅游经济的关系入手,认为发展旅游有利于对文物的保护,但同时也给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一些不可忽视的负作用。我们应该在保护好文物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文物资源来推动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同时,以发展旅游来促进文物保护工作,做到保护与开发的完美结合。最后,笔者结合须弥山石窟景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保护文物与发展旅游经济的意见和对策。 关键词:文物保护 旅游经济 发展 矛盾 对策

文物是人类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如何保护好文物,是世界各国、各民族共同关心的课题,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为此采取了大量的措施。然而,现代群众性旅游活动的兴起和生机勃勃的旅游业的发展,又为文物保护工作增添了新的难题。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异常迅猛,正在快速向世界级旅游大国进军,因而,旅游发展与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显得更为突出,如何看待和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使二者相互促进,对我们这个文物大国和未来的旅游强国来说,具有丰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景区文物资源保护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关系密切,一处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地方,一定是有着较高知名度的旅游景区,石窟类景区更应注重文化、文物资源在旅游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保护好景区赖以生存的文物资源,以鲜明的地域文化为特色,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着力点,才可以积极发展旅游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保护和利用好文物资源才是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文物古迹是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寻古探胜、求知求新,进而达到增长知识、愉悦心情是广大旅游者的普遍心理。人们希望对自己的民族、国家乃至全人类的历史有所了解,对自己民族、祖国乃至全人类博大精深的文化有所体会。文物古迹,作为人类文化载体、反映人类发展历程的文物古迹给人以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受,留给人的印象深刻。观览文物古迹,使人们在游中学,边游边学,学得轻松、愉快、有趣。此外,文物中大量的人类各发展阶段的绝世之作,能满足人们的好奇心。由于文物能满足人们探古、探奇、求知的需求,因而成为旅游资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多年的旅游发展表明,一个没有以文物及文物资源为基础的文化内容和形式的旅游景区,难以保持在旅游业中的地位。景区的文物资源和其展示的文化已经成为各个风景名胜区的品牌基础和品牌象征。

须弥山石窟景区位于固原市西北方向55公里处,以神奇浪漫的自然景观和浓郁的佛教文化著称于世,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自治区文明风景旅游区和十佳诚信景区。须弥山石窟蕴含着佛教文化的多重因素,虽没有三山五岳那么高达险峻,但却与国内著名的敦煌莫高窟、云冈、龙门、麦积山石窟齐名。以其独特精美的石窟艺术取胜,成为了全国十大著名石窟之一。正因为须弥山拥有大小不等的162个洞窟和近千尊造像,以及丝绸之路的文化遗产才为后人发展文化旅游事业奠定了基。近年来,须弥山石窟景区借助石窟艺术和佛教文化,打造以文物古迹和丝路文化为主题,发展文物古迹旅游,推动了文博旅游事业的发展。

发展旅游可以部分解决文物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我国文物古迹众多,而国家财力有限,每年用于文物保护的费用相对众多的文物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许多文物因无经费来进行维修与保护而遭毁灭。发展旅游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文物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文物古迹既然可为旅游区带来经济效益,那么,该景区就应该从经济收益中提出相当部分资金,用于景区内的文物保护。另外,旅游的发展,使大量的文物古迹直接面对旅游者,使人们获得丰富的知识,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既弘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又可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文物的这些社会效益可使人们懂得文物的重要价值,认识到文物对社会的重要意义,增强文物意识,使全社会都重视文物保护工作。

发展旅游对文物保护有一定负作用。对旅游区进行开发,从某种角度来说,本身就是一种破坏行为。开发旅游区,就要在旅游区内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宾馆、票务中心等,破坏了文物原有的保存环境。特别是在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控制地带内修建体量高大的建筑等等,直接威胁着文物的保护。另外,众多的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水份,使文物古迹受到浸蚀,特别是在洞窟、古墓、地下室等古迹中表现得非常明显,旅游者的踩踏、攀登、抚摸等行为可严重损坏文物。凡游客所到之处,都存在着在文物古迹上乱刻乱涂的现象,更有甚者,竟然用敲砸等手段盗取文物古迹的部件,这些野蛮行径,严重地危害着文物古迹的保护。

实践表明,旅游与文物资源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个没有特色文化的旅游景区是没有生命力的景区。在旅游与文物保护的关系上,必

须牢牢把握正确的方向,以加强文物保护促进旅游经济发展,以旅游经济健康发展推动文物保护。

多年来,须弥山石窟景区管理者已经意识到,发展旅游离不开文物资源的支撑。在逐步重视文化与文物保护工作的同时,积极推进文物资源保护力度,认识到只有理顺文物保护、开发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关系,保护和利用好丰富的文物资源,发挥景区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和佛教文化的特色,才能够突出景区的文化和旅游特色,才能在旅游经济迅猛发展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解决以文物资源保护与旅游经济发展关系的正确途径在于:

首先,认识文物资源在旅游中的重要地位。景区的文物是人类了解历史文化、增进交流的重要工具。因此,石窟、佛像等文物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广泛关注。须弥山石窟景区作为中国佛教胜地之一,石窟、寺庙、碑刻等佛教文物资源非常丰富。须弥山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历经西魏、北周、隋唐各代规模营造及宋元明清各代修葺重妆,香火胜极1500多年,成为古代固原规模最大的一处佛寺禅院。这对于游客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尤其是佛教文化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仅仅是一座自然的丹霞山,须弥山肯定不会有现在的旅游品牌和知名度。可以说,须弥山石窟区旅游经济的繁荣是与石窟、寺院和大佛的保护密不可分的。只有充分认识到文物古迹在旅游中的地位和密切关系,才能够将文物保护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也只有充分发挥文物资源在旅游中的作用,旅游经济才能得到更加科学和健康的发展。

其次,景区景点的建设中要保护好地域特色。宗教古建筑作为一种特殊的文物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须弥山的佛教经过千年的沿袭,在寺庙建筑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透过建筑可以了解佛教僧众的修持方式、生活态度以及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它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不可多得的实物见证。千百年历史的延续,无论是在金戈铁马的动乱年代,还是在古丝绸之路发展时期,僧人与居民和睦相处,相互尊重,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在全国都是绝无仅有的,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人文精神和佛教文化特色,同时更具有自己独有的地域特点。石窟内心塔柱式结构和仿六棱木结构最能直观反映一个历史时期人们世界观、建筑美学、宗教文化、人文习俗等方面内涵。因此,在文物古建筑的地域特色保护工作上应多下工夫,要保护好具有典型地方特色的古寺庙建筑。在新建和恢复寺院建筑时,必须在规划、设计过程应把握好地域特色。彻底杜绝破坏性建设和建设性破坏问题。这样也有利于保持和丰富须弥山石窟景区的文化内涵和旅游特色。

再次,解决好文化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问题。须弥山石窟景区的文物资源主要包括佛教建筑、雕刻、塑像、崖刻、碑刻、壁画、宗教法器等等,历史上,佛教文化曾对中国历史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挖掘整理文化底蕴上应多做工作。在展示佛文化上,充分利用佛文化中向善的因素和宗教哲学中向善的共性,感化游客的心灵。利用佛教传世文物向广大游客介绍佛教文化在中国传承的历史渊源。在文物

其次,景区景点的建设中要保护好地域特色。宗教古建筑作为一种特殊的文物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须弥山的佛教经过千年的沿袭,在寺庙建筑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透过建筑可以了解佛教僧众的修持方式、生活态度以及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它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不可多得的实物见证。千百年历史的延续,无论是在金戈铁马的动乱年代,还是在古丝绸之路发展时期,僧人与居民和睦相处,相互尊重,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在全国都是绝无仅有的,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人文精神和佛教文化特色,同时更具有自己独有的地域特点。石窟内心塔柱式结构和仿六棱木结构最能直观反映一个历史时期人们世界观、建筑美学、宗教文化、人文习俗等方面内涵。因此,在文物古建筑的地域特色保护工作上应多下工夫,要保护好具有典型地方特色的古寺庙建筑。在新建和恢复寺院建筑时,必须在规划、设计过程应把握好地域特色。彻底杜绝破坏性建设和建设性破坏问题。这样也有利于保持和丰富须弥山石窟景区的文化内涵和旅游特色。

再次,解决好文化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问题。须弥山石窟景区的文物资源主要包括佛教建筑、雕刻、塑像、崖刻、碑刻、壁画、宗教法器等等,历史上,佛教文化曾对中国历史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挖掘整理文化底蕴上应多做工作。在展示佛文化上,充分利用佛文化中向善的因素和宗教哲学中向善的共性,感化游客的心灵。利用佛教传世文物向广大游客介绍佛教文化在中国传承的历史渊源。在文物

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的同时,要积极发挥其社会教育、文化服务等作用,通过合理利用文物资源,宣传当地传统历史文化,增加当地群众收入等方面取得成效,使文物保护工作真正成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积极力量、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使文物保护工作更加适应新形势发展和发展旅游经济的需要。

第四、完善文物保护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文物保护科学记录档案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健全文物价值评估体系对每处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点的价值进行评估,确定其保护框架,并建立长期动态的文物管理、监测系统,根据文物的不同情况,实行动态的科学管理。对濒临破坏的文物资源,采取应急抢救保护措施;对只具文化价值的文物单位,应最大限度地保留原创性,恢复其原生环境,为人们提供教育的场所和科研阵地;根据风景区的实际情况进行细化,在新寺庙建设、寺庙内部装修、古建筑保护维修、摩崖石刻碑刻保护、馆藏文物保护等方面制定便于操作的地方性规章制度,使得风景区文化资源保护能够在完善的制度下得到更加完善的保护。

最后、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文物保护管理队伍。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文物管理人员必须明晰文物的历史沿革、相关的历史事件及文物的价值;懂得一些法律法规、环保及规划常识;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做好人的工作,协调解决当地群众生产生活与文物保护的矛盾;要懂经济善经营,能够发挥文物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为当地赢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随着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建设高素质的文物保护管理队伍,已成为当前景区文物保护事业的紧

迫任务。 文物资源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积淀的珍贵文化遗产,是发展旅游经济重要稀缺的旅游资源。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在这些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须弥山石窟景区也在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切实理顺文物保护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关系,认真做好文物的保护与利用,为经济发展服务,为社会事业服务,实现文物保护与旅游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将对未来的社会各项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洪.以科学发展观协调文物保护与文化旅游的关系[J].科教文汇,2007(1):40-41. 2林蔚,须弥山唐代洞窟的类型和分期A,考古研究(三) C,北京:科学科技出版社,1997 3《文物工作》2005年第1期

4宋伟宏.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旅游利用的良性互动发展[J].博物馆研究,2006(1):61-63. 5韩有成,宁夏须弥山33窟制源流探析J,新疆文物,2002年,(1、2)

6代学明:《浅谈须弥山石窟文化艺术》.(须弥山石窟文物管理所 宁夏 固原 756003) 7《宁夏旅游打造支柱产业迈出坚实步伐》.中国旅游报14—15版,2011年5月6日


相关文章

  • 旅游地理学课程论文
  • 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 [摘要]旅游业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旅游目的地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与繁荣的同时,也难免造成旅游发展.游客活动和环境.资源之间的冲突等不利影响.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旅游资源.保护性 ...查看


  • 西部古镇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开发模式研究
  • 第26卷第3期 V01.26.No.3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XihuaUniversity(Philosophy&Social 2007年6月Jun.2007 Sciences) ・西部经济与社会・ ...查看


  • 日本节庆活动对我国旅游节庆开发的启示
  • 对我国旅游节庆开发的启示 飓永产 (浙江大学旅游管理系,浙江杭州310027) [摘要]节庆活动是市民对城市历史的年复一年的认同,是 不仅是人口.经济总量.地价等传统指标的评价,城 市文化活动.历史街区等魅力指标变得越来越重要.始于1995 ...查看


  • 实现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双赢论文
  • 实现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双赢论文 摘要:在文物旅游资源的开发中,文物古迹不再是破败不堪了,博物馆的文物不再深藏宫中不示人了,旅游项目的开发从一个方面拉近了人们与文物的距离,文物旅游也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通过旅游使文物的历史艺 ...查看


  • 世界遗产与旅游课程论文
  • <世界遗产与旅游> 期末论文 <中国世界遗产的开发与保护> 学生姓名: 学号: 学院: 专业: 上课时间: 指导老师: 成绩: 中国世界遗产 基本概况: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85年12月12日加入<保护世界文 ...查看


  • 旅游文化论文(2)
  • 旅游业的重要性 姓名:益西次仁 学号:1213061003 摘 要:作为当前社会发生急剧变迁的结果,民俗文化在此背景下出现了程度 不同.内容复杂的变迁;作为被开发的对象,民俗文化尽管创造了一定的经济价值, 但受到的破坏远远大于保护;作为被保 ...查看


  • 旅游资源保护论文_旅游保护措施论文
  • 世界遗产旅游概论 论 文 学生姓名 陶 永 杰 学 号 所属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 业 人力资源管理 班 级 论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旅游资源的破坏影响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对旅游资源的合理开 ...查看


  • 论信赖利益及其对我国债法体系的影响
  • 学术平台 CAREERHORIZON 论信赖利益及具对皲国债珐体系的彩响 张襻挂 一.两大法系信赖利益的基本理论 1.英美法上的信赖利益--富勒的信赖利益理论 最早提出信赖利益理论的是美国学者富勒,富勒在前契约 责任上的贡献与耶林的缔约过失 ...查看


  • 旅游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 旅游管理专业2012届毕业论文题目 1.试析现行导游薪金制度弊端及其改革对策 2.论饭店服务质量管理改进 3.体验经济时代中国饭店业个性化服务策略探讨 4.略论都市旅游发展的模式与对策 5.试论酒店服务营销 6.我国会展旅游市场营销初探 7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