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的生命历程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可能发生于同一时期的变化是( )
A.DNA分子的复制和染色体数目加倍
B.染色单体形成和细胞板的出现
C.着丝点的分裂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核膜的溶解和纺锤体的形成
解析:核膜的溶解和纺锤体的形成均发生在细胞分裂的前期。
答案:D
2.(2012·合肥一模)比较某一癌症患者体内的癌细胞、造血干细胞和神经细胞,这三种细胞
( )
A.核中DNA含量始终相同
B.始终都在进行转录和翻译
C.具有长短不一的细胞周期
D.细胞核基因遗传信息相同
解析:癌细胞和造血干细胞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神经细胞不分裂。分裂的细胞有细胞周期,不分裂的细胞没有。这三种细胞都进行转录和翻译。分裂的细胞核DNA要进行复制,所以核DNA含量不会始终相同。因为癌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所以细胞核基因遗传信息不同。
答案:B
3.科学家发现了存在于高等生物细胞中的nuc -1基因,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能使DNA降解,所以nuc -1基因又被称为细胞“死亡基因”。据此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靶细胞在效应T细胞的作用下死亡可能是nuc -1基因被激活的结果
B.在人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中的nuc -1基因也会表达
C.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运输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协同作用
D.如果细胞发生癌变,nuc -1基因的表达可能会受阻
解析:人胚胎发育过程中也有细胞凋亡,如指间细胞的凋亡,故也有nuc -1基因的表达。癌细胞无限增殖,具有不死性,可能是因为nuc -1基因表达受阻。nuc -1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能使DNA降解,故不属于分泌蛋白,C项错。
答案:C
4.以下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子的核和卵细胞的核融合,受精作用前后卵细胞活跃状态不同
B.联会的两条染色体的形态、大小未必相同
C.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细胞,每个精细胞的染色体和DNA含量与精原细胞相比都减半
D.人的初级卵母细胞在联会时期含有92条染色单体,四分体时期含有23个四分体
解析:精细胞中染色体和核DNA含量是精原细胞的一半,但精细胞中几乎不含细胞质DNA,故精细胞中总DNA含量不是精原细胞的一半。
答案:C
5.图甲为典型的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乙为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核内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则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甲 乙
A.假设图甲代表的细胞处在细胞周期中,则图甲代表的细胞相当于图乙的ab区间或fg区间
B.在细胞分裂周期中,染色体组的数目是有发生变化的
C.在af区间可以发生的可遗传变异有三种
D.图甲所示结构不可能代表细菌,但细菌分裂过程中也会出现DNA复制
解析:本题考查对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DNA含量的变化以及真核、原核细胞的区别,试题难
度较大。由图甲判断该细胞为真核细胞,所以D项正确;由图乙可以判断该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在af区间只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不会发生基因重组,所以C项错。
答案:C
6.(2012·南昌二模)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被标记的某动物睾丸细胞,等位基因A、a被分别标记
为红、黄色,等位基因B、b被分别标记为蓝、绿色。①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向两极移动的时
期。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
)
A.①时期的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2个
B.③时期的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都有红、蓝、绿色荧光点各1个
C.②时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1个
D.图中精细胞产生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异常
解析:①时期的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
1个;根据精细胞的异常情况,③时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都有红、蓝、绿色荧光
点各1个;②时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2个;图中精细胞产生的
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异常,导致等位基因B、b没有分开。
答案:B
7.(2012·山东滨州一模)下图所示为人工培养的肝细胞中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据图
判断正确的是(
)
A.细胞周期时长为14 h
B.染色体数量倍增发生在Ⅰ段
C.Ⅱ段可以看到圆柱状或杆状的染色体
D.基因突变最可能发生于Ⅲ段
解析:细胞周期是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细胞分裂完成时为止,
故细胞周期时长约为20 h;染色体数目倍增是在有丝分裂后期,应为图中Ⅱ段;DNA复制过程
中容易出现差错,即基因突变最可能发生于Ⅰ段;Ⅱ段为细胞分裂期,可以看到圆柱状或杆状
的染色体。
答案:C
8.(2012·山东实验中学四诊)动物细胞中的一类基因是维持生存的,在各种细胞中都处于活动
状态;另一类基因是选择性表达的基因。下图是能产生抗体A的细胞,关于该细胞中标出的三
个基因的开闭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其中有一个是打开的,即A抗体基因
B.其中有两个是打开的
C.其中有一个是打开的,即ATP合成酶基因
D.三个都是打开的
解析:ATP合成酶是所有细胞必需的,故ATP合成酶基因在所有细胞中表达。胰岛素和抗体只
在特定细胞中产生,能产生抗体A的细胞不能产生胰岛素。综上所述,该细胞ATP合成酶基因
和A抗体基因是打开的。
答案:B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9.(15分)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内填数字标号,横线上填文字内容或字母)。
(1)若图甲为浆细胞,与B淋巴细胞相比:图中结构[ ]上的 有差异,不能特异性识别抗
原;图中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 ]的含量也有差异,这与浆细胞分泌 的功能
密切相关。由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到形成浆细胞的过程中应该发生了类似于图乙中的
(填字母)过程。
(2)若图乙中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为小鼠造血干细胞,则C过程形成的细胞中 改变。图中所示前期、中期和后期时核遗传信息肯定不会出现选择性表达的原因是:此三个
时期内,细胞内的核遗传信息储存在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中,受到严格的保护,核遗传信息无
法 。
(3)长春碱为夹竹桃科植物长春花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其作用类似于秋水仙素。它能抑制中
心体发出星射线,从而使有丝分裂细胞周期中的 期受到影响。有人认为长春碱有抗
癌的作用,但是使用长春碱化疗时,会造成血细胞的减少,为了证明这种观点正确,请按照下面
的设计思路完成实验。
供选实验材料:D.小鼠骨髓瘤细胞、E.小鼠造血干细胞、F.小鼠成熟红细胞
供选实验用品:G.动物细胞培养液、H.长春碱、I.秋水仙素
①你所选的实验材料及实验用品是 (填字母)。
②将所选择的实验材料都均分成两组,实验组加入 (填字母),对照组加入等量蒸馏
水。
解析:(1)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浆细胞能产生分泌蛋白,其中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含量多;B淋
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图乙中的B过程也是细胞的分化
过程。(2)细胞的癌变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基因转录时,DNA要解旋,分裂的前期、中期
和后期的遗传物质以染色体的形式存在,DNA不能解旋,不能表达。(3)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发
生在细胞周期的分裂期。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使用长春碱处理;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
不能增殖,长春碱不能对其发挥作用。
答案:(1)1 糖蛋白 6 7 抗体 B (2)遗传物质 转录 (3)分裂 ①D、E、G、H ②H
10.(14分)下图表示某高等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Ⅰ表示甲细胞的增殖过程,增殖方式是 表示减数分裂过程的是 。
(2)若细胞甲是人体造血干细胞,可能会发生的分裂过程是图中的 ,在分裂过程中,能
倍增并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的细胞器是 。
(3)若甲、乙、丙、丁均来自该动物同一器官,该器官是 Ⅰ~Ⅳ中可能导致基因重组
的过程是 。
(4)请画出产生一个基因型为Ab的丙细胞的Ⅲ过程后期图,并在染色体上标注相应的基因。
解析:(1)图中Ⅰ表示有丝分裂过程,Ⅱ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Ⅲ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
Ⅳ表示精细胞的变形过程。精细胞的变形阶段不属于减数分裂过程。(2)造血干细胞是通过
有丝分裂进行增殖的,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中心体能倍增,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3)由于
该减数分裂是形成精子的过程,所以该器官为睾丸。基因重组是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
中的四分体时期(前期)和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时期(后期)。(4)图中Ⅲ
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其后期特点是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染色体。绘
图时,注意图和标注的规范,还要注意要绘出中心体。
答案:(1)有丝分裂 Ⅱ和Ⅲ
(2)Ⅰ 中心体
(3)睾丸 Ⅱ
(4)如图所示
11.(9分)下图表示某基因型为AaBb的高等动物睾丸内细胞分裂图像和染色体数目变化曲
线。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像D→F属于 ,D→A属于 分裂,由图可以推断D中的染色体数目为
条。
(2)图中C细胞和A细胞依次叫做
(3)写出一个D细胞经C细胞形成的配子的基因型: 。
(4)图中D细胞在分裂产生配子时,基因A与a的分离和基因a与a的分离分别发生在曲线图
中的哪一时期? (用图中数字表示)。
解析:(1)睾丸中既存在减数分裂又存在有丝分裂,根据图形判断E为有丝分裂中期,因此D→F
属于有丝分裂;C中移向两极的是同源染色体,B、A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因此D→A属于减数分
裂;E中染色体为4条,由此推测D中染色体为4条。(2)C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为初
级精母细胞;A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为次级精母细胞。(3)C中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
因分别是a和B、A和b,因此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基因型为aB、Ab。(4)等位基因A与a的
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对应曲线中的1~2;基因a与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
裂后期,对应曲线中的3~4。
答案:(1)有丝 减数 4 (2)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3)aB、Ab (4)1~2、3~4
12.(22分)A图表示一个细胞周期(G1、S、G2组成了分裂间期,分裂期包括前、中、后、末4
个时期)中的细胞核内DNA含量的变化曲线;B图表示处于一个细胞周期中各个时期细胞数
目的变化,请据图作答
:
(1)B图中有四种相同DNA含量的细胞,这些细胞所处的时期相当于A图中细胞周期的
期。
(2)能够使B图中DNA含量为2n的细胞所占比例下降,DNA含量为4n的细胞所占比例相对
上升的化学试剂或物理条件不包括 (a.秋水仙素,b.DNA合成抑制剂,c.低温)。
(3)A图细胞周期中,染色体数目的最大值及达到最大值的时期分别是 和 。
(4)检测到培养基中有少数细胞的DNA含量处在n与2n之间,有的同学认为是培养细胞发生
了减数分裂,有的同学认为是发生了基因突变。请说出你自己的看法:
a. (“减数分裂”“基因突变”“都不是”)。
b.你作出判断的理由是:
Ⅰ. ;
Ⅱ. 。
c.你认为检测到上述现象最可能的原因
是 。
(5)为了探究细胞分裂素(促进有丝分裂的物质)对细胞分裂的促进作用,将小鼠的肝细胞悬液
分成等细胞数的甲、乙两组:在甲组的培养液中加入具有放射性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
(3HTdR);在乙组中加入等剂量的3HTdR,并加入细胞分裂素溶液。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
甲、乙两组细胞的总放射强度。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①3HTdR的组成物质是 3HTdR参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是 (填中文名称),该种分子存在于小鼠肝细胞的 中。
②预期乙组细胞的总放射强度比甲组的 ,原因
是 。
3③在上述实验中选用HTdR的原因
是 。
解析:(1)只有处于分裂间期(S期)的细胞,才有可能出现2n~4n的变化。(2)如果使用秋水仙素
或低温处理使细胞分裂阻断在分裂前期,可以使细胞内DNA含量为4n的细胞所占比例上升。
DNA合成抑制剂只能使细胞的DNA复制被抑制,这样会使DNA含量为4n的细胞所占比例
下降。(3)A图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即③时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达到最大值4n。(4)
正常的减数第二次分裂,DNA平分给两个子细胞,子细胞中DNA含量为n,不会形成DNA含
量处在n与2n之间的细胞。基因突变是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DNA数目不发生变化。
出现少数细胞的DNA含量处在n与2n之间,最大的可能是:细胞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5)
①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由胸腺嘧啶和脱氧核糖组成,脱氧核糖核酸存在于细胞核和线粒体中。
②由于乙组细胞加入了促进有丝分裂的物质,所以细胞分裂旺盛,产生的细胞多,含有由
3HTdR参与合成的DNA总量多,乙组细胞的总放射强度比甲组细胞的高。③在该实验中选用
3HTdR的原因:3HTdR是合成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原料,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是合成DNA
的原料。
答案:(1)S (2)b (3)4n ③
(4)a.都不是 b.Ⅰ.正常的减数第二次分裂,2n个DNA平分给两个子细胞,子细胞中DNA
含量为n,一般不形成DNA含量处在n与2n之间的细胞 Ⅱ.基因突变是DNA结构的改变,
不是DNA数目的变化 c.细胞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
(5)①胸腺嘧啶和脱氧核糖 脱氧核糖核酸 细胞核和线粒体 ②高(或强) 乙组细胞
分裂旺盛,产生的细胞多,含有由3HTdR参与合成的DNA总量多 ③3HTdR是合成胸腺嘧啶
脱氧核苷酸的原料,后者又是合成DNA的原料
细胞的生命历程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可能发生于同一时期的变化是( )
A.DNA分子的复制和染色体数目加倍
B.染色单体形成和细胞板的出现
C.着丝点的分裂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核膜的溶解和纺锤体的形成
解析:核膜的溶解和纺锤体的形成均发生在细胞分裂的前期。
答案:D
2.(2012·合肥一模)比较某一癌症患者体内的癌细胞、造血干细胞和神经细胞,这三种细胞
( )
A.核中DNA含量始终相同
B.始终都在进行转录和翻译
C.具有长短不一的细胞周期
D.细胞核基因遗传信息相同
解析:癌细胞和造血干细胞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神经细胞不分裂。分裂的细胞有细胞周期,不分裂的细胞没有。这三种细胞都进行转录和翻译。分裂的细胞核DNA要进行复制,所以核DNA含量不会始终相同。因为癌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所以细胞核基因遗传信息不同。
答案:B
3.科学家发现了存在于高等生物细胞中的nuc -1基因,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能使DNA降解,所以nuc -1基因又被称为细胞“死亡基因”。据此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靶细胞在效应T细胞的作用下死亡可能是nuc -1基因被激活的结果
B.在人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中的nuc -1基因也会表达
C.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运输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协同作用
D.如果细胞发生癌变,nuc -1基因的表达可能会受阻
解析:人胚胎发育过程中也有细胞凋亡,如指间细胞的凋亡,故也有nuc -1基因的表达。癌细胞无限增殖,具有不死性,可能是因为nuc -1基因表达受阻。nuc -1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能使DNA降解,故不属于分泌蛋白,C项错。
答案:C
4.以下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子的核和卵细胞的核融合,受精作用前后卵细胞活跃状态不同
B.联会的两条染色体的形态、大小未必相同
C.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细胞,每个精细胞的染色体和DNA含量与精原细胞相比都减半
D.人的初级卵母细胞在联会时期含有92条染色单体,四分体时期含有23个四分体
解析:精细胞中染色体和核DNA含量是精原细胞的一半,但精细胞中几乎不含细胞质DNA,故精细胞中总DNA含量不是精原细胞的一半。
答案:C
5.图甲为典型的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乙为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核内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则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甲 乙
A.假设图甲代表的细胞处在细胞周期中,则图甲代表的细胞相当于图乙的ab区间或fg区间
B.在细胞分裂周期中,染色体组的数目是有发生变化的
C.在af区间可以发生的可遗传变异有三种
D.图甲所示结构不可能代表细菌,但细菌分裂过程中也会出现DNA复制
解析:本题考查对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DNA含量的变化以及真核、原核细胞的区别,试题难
度较大。由图甲判断该细胞为真核细胞,所以D项正确;由图乙可以判断该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在af区间只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不会发生基因重组,所以C项错。
答案:C
6.(2012·南昌二模)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被标记的某动物睾丸细胞,等位基因A、a被分别标记
为红、黄色,等位基因B、b被分别标记为蓝、绿色。①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向两极移动的时
期。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
)
A.①时期的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2个
B.③时期的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都有红、蓝、绿色荧光点各1个
C.②时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1个
D.图中精细胞产生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异常
解析:①时期的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
1个;根据精细胞的异常情况,③时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都有红、蓝、绿色荧光
点各1个;②时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2个;图中精细胞产生的
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异常,导致等位基因B、b没有分开。
答案:B
7.(2012·山东滨州一模)下图所示为人工培养的肝细胞中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据图
判断正确的是(
)
A.细胞周期时长为14 h
B.染色体数量倍增发生在Ⅰ段
C.Ⅱ段可以看到圆柱状或杆状的染色体
D.基因突变最可能发生于Ⅲ段
解析:细胞周期是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细胞分裂完成时为止,
故细胞周期时长约为20 h;染色体数目倍增是在有丝分裂后期,应为图中Ⅱ段;DNA复制过程
中容易出现差错,即基因突变最可能发生于Ⅰ段;Ⅱ段为细胞分裂期,可以看到圆柱状或杆状
的染色体。
答案:C
8.(2012·山东实验中学四诊)动物细胞中的一类基因是维持生存的,在各种细胞中都处于活动
状态;另一类基因是选择性表达的基因。下图是能产生抗体A的细胞,关于该细胞中标出的三
个基因的开闭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其中有一个是打开的,即A抗体基因
B.其中有两个是打开的
C.其中有一个是打开的,即ATP合成酶基因
D.三个都是打开的
解析:ATP合成酶是所有细胞必需的,故ATP合成酶基因在所有细胞中表达。胰岛素和抗体只
在特定细胞中产生,能产生抗体A的细胞不能产生胰岛素。综上所述,该细胞ATP合成酶基因
和A抗体基因是打开的。
答案:B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9.(15分)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内填数字标号,横线上填文字内容或字母)。
(1)若图甲为浆细胞,与B淋巴细胞相比:图中结构[ ]上的 有差异,不能特异性识别抗
原;图中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 ]的含量也有差异,这与浆细胞分泌 的功能
密切相关。由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到形成浆细胞的过程中应该发生了类似于图乙中的
(填字母)过程。
(2)若图乙中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为小鼠造血干细胞,则C过程形成的细胞中 改变。图中所示前期、中期和后期时核遗传信息肯定不会出现选择性表达的原因是:此三个
时期内,细胞内的核遗传信息储存在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中,受到严格的保护,核遗传信息无
法 。
(3)长春碱为夹竹桃科植物长春花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其作用类似于秋水仙素。它能抑制中
心体发出星射线,从而使有丝分裂细胞周期中的 期受到影响。有人认为长春碱有抗
癌的作用,但是使用长春碱化疗时,会造成血细胞的减少,为了证明这种观点正确,请按照下面
的设计思路完成实验。
供选实验材料:D.小鼠骨髓瘤细胞、E.小鼠造血干细胞、F.小鼠成熟红细胞
供选实验用品:G.动物细胞培养液、H.长春碱、I.秋水仙素
①你所选的实验材料及实验用品是 (填字母)。
②将所选择的实验材料都均分成两组,实验组加入 (填字母),对照组加入等量蒸馏
水。
解析:(1)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浆细胞能产生分泌蛋白,其中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含量多;B淋
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图乙中的B过程也是细胞的分化
过程。(2)细胞的癌变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基因转录时,DNA要解旋,分裂的前期、中期
和后期的遗传物质以染色体的形式存在,DNA不能解旋,不能表达。(3)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发
生在细胞周期的分裂期。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使用长春碱处理;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
不能增殖,长春碱不能对其发挥作用。
答案:(1)1 糖蛋白 6 7 抗体 B (2)遗传物质 转录 (3)分裂 ①D、E、G、H ②H
10.(14分)下图表示某高等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Ⅰ表示甲细胞的增殖过程,增殖方式是 表示减数分裂过程的是 。
(2)若细胞甲是人体造血干细胞,可能会发生的分裂过程是图中的 ,在分裂过程中,能
倍增并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的细胞器是 。
(3)若甲、乙、丙、丁均来自该动物同一器官,该器官是 Ⅰ~Ⅳ中可能导致基因重组
的过程是 。
(4)请画出产生一个基因型为Ab的丙细胞的Ⅲ过程后期图,并在染色体上标注相应的基因。
解析:(1)图中Ⅰ表示有丝分裂过程,Ⅱ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Ⅲ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
Ⅳ表示精细胞的变形过程。精细胞的变形阶段不属于减数分裂过程。(2)造血干细胞是通过
有丝分裂进行增殖的,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中心体能倍增,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3)由于
该减数分裂是形成精子的过程,所以该器官为睾丸。基因重组是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
中的四分体时期(前期)和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时期(后期)。(4)图中Ⅲ
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其后期特点是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染色体。绘
图时,注意图和标注的规范,还要注意要绘出中心体。
答案:(1)有丝分裂 Ⅱ和Ⅲ
(2)Ⅰ 中心体
(3)睾丸 Ⅱ
(4)如图所示
11.(9分)下图表示某基因型为AaBb的高等动物睾丸内细胞分裂图像和染色体数目变化曲
线。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像D→F属于 ,D→A属于 分裂,由图可以推断D中的染色体数目为
条。
(2)图中C细胞和A细胞依次叫做
(3)写出一个D细胞经C细胞形成的配子的基因型: 。
(4)图中D细胞在分裂产生配子时,基因A与a的分离和基因a与a的分离分别发生在曲线图
中的哪一时期? (用图中数字表示)。
解析:(1)睾丸中既存在减数分裂又存在有丝分裂,根据图形判断E为有丝分裂中期,因此D→F
属于有丝分裂;C中移向两极的是同源染色体,B、A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因此D→A属于减数分
裂;E中染色体为4条,由此推测D中染色体为4条。(2)C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为初
级精母细胞;A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为次级精母细胞。(3)C中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
因分别是a和B、A和b,因此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基因型为aB、Ab。(4)等位基因A与a的
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对应曲线中的1~2;基因a与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
裂后期,对应曲线中的3~4。
答案:(1)有丝 减数 4 (2)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3)aB、Ab (4)1~2、3~4
12.(22分)A图表示一个细胞周期(G1、S、G2组成了分裂间期,分裂期包括前、中、后、末4
个时期)中的细胞核内DNA含量的变化曲线;B图表示处于一个细胞周期中各个时期细胞数
目的变化,请据图作答
:
(1)B图中有四种相同DNA含量的细胞,这些细胞所处的时期相当于A图中细胞周期的
期。
(2)能够使B图中DNA含量为2n的细胞所占比例下降,DNA含量为4n的细胞所占比例相对
上升的化学试剂或物理条件不包括 (a.秋水仙素,b.DNA合成抑制剂,c.低温)。
(3)A图细胞周期中,染色体数目的最大值及达到最大值的时期分别是 和 。
(4)检测到培养基中有少数细胞的DNA含量处在n与2n之间,有的同学认为是培养细胞发生
了减数分裂,有的同学认为是发生了基因突变。请说出你自己的看法:
a. (“减数分裂”“基因突变”“都不是”)。
b.你作出判断的理由是:
Ⅰ. ;
Ⅱ. 。
c.你认为检测到上述现象最可能的原因
是 。
(5)为了探究细胞分裂素(促进有丝分裂的物质)对细胞分裂的促进作用,将小鼠的肝细胞悬液
分成等细胞数的甲、乙两组:在甲组的培养液中加入具有放射性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
(3HTdR);在乙组中加入等剂量的3HTdR,并加入细胞分裂素溶液。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
甲、乙两组细胞的总放射强度。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①3HTdR的组成物质是 3HTdR参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是 (填中文名称),该种分子存在于小鼠肝细胞的 中。
②预期乙组细胞的总放射强度比甲组的 ,原因
是 。
3③在上述实验中选用HTdR的原因
是 。
解析:(1)只有处于分裂间期(S期)的细胞,才有可能出现2n~4n的变化。(2)如果使用秋水仙素
或低温处理使细胞分裂阻断在分裂前期,可以使细胞内DNA含量为4n的细胞所占比例上升。
DNA合成抑制剂只能使细胞的DNA复制被抑制,这样会使DNA含量为4n的细胞所占比例
下降。(3)A图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即③时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达到最大值4n。(4)
正常的减数第二次分裂,DNA平分给两个子细胞,子细胞中DNA含量为n,不会形成DNA含
量处在n与2n之间的细胞。基因突变是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DNA数目不发生变化。
出现少数细胞的DNA含量处在n与2n之间,最大的可能是:细胞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5)
①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由胸腺嘧啶和脱氧核糖组成,脱氧核糖核酸存在于细胞核和线粒体中。
②由于乙组细胞加入了促进有丝分裂的物质,所以细胞分裂旺盛,产生的细胞多,含有由
3HTdR参与合成的DNA总量多,乙组细胞的总放射强度比甲组细胞的高。③在该实验中选用
3HTdR的原因:3HTdR是合成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原料,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是合成DNA
的原料。
答案:(1)S (2)b (3)4n ③
(4)a.都不是 b.Ⅰ.正常的减数第二次分裂,2n个DNA平分给两个子细胞,子细胞中DNA
含量为n,一般不形成DNA含量处在n与2n之间的细胞 Ⅱ.基因突变是DNA结构的改变,
不是DNA数目的变化 c.细胞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
(5)①胸腺嘧啶和脱氧核糖 脱氧核糖核酸 细胞核和线粒体 ②高(或强) 乙组细胞
分裂旺盛,产生的细胞多,含有由3HTdR参与合成的DNA总量多 ③3HTdR是合成胸腺嘧啶
脱氧核苷酸的原料,后者又是合成DNA的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