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历史的魅力

南方周末/2004年/06月/10日/

大历史的魅力

作为一个孤寂的学术边缘人, 黄仁宇获得了学术自由

萧功秦

  《大历史不会萎缩》

黄仁宇著广西师大出版社2004年5月,28. 00元黄仁宇在史学界是个独行侠式的人物,1980

, , 一开始并没有在主流学术界引起重视, 此书出版后不久, 那位师长淡淡地说, 来越多的知音。他所倡导的历史叙事风格, 对历史人物。一位学生对我说, 是黄仁宇使他发现了史学的美感与魅力; , 我们常常能发现黄仁宇的影子; 现在的文科教师与大学生, 很少有人不知道黄仁宇的。这使我想起库恩谈到科学范式的革命时所提出的著名观点, 即新范式取代老范式, 靠的不是范式之间你死我活的论战, 而是靠它对新一代人的吸引力。

这位史学界独行侠留给世人的东西里, 最值得重视的, 还是他反复强调的大历史观。在他看来, 大历史, 就是以观照一个民族命运作为考察视角的、从总体上透视一个国家兴衰演变的历史, 在黄仁宇看来, 一个民族的精神历程, 只有用鸟瞰的方法才能得到最清晰的认识。

本书是黄仁宇多年来阐发“大历史观”的文章与讲演的汇集, 聆听这位独行侠对大历史的呼吁, 对我们有良多的启示。

黄仁宇这一大历史观对我们无疑具有特殊的意义。这是因为, 多年以来, 甚至可以说从近代以来, 史学界不是以考据作为主流, 就是以对政治家思想的宣传诠释作为主流, 当历史学家在专业化的考证中舍本逐末, 并使自己不自觉地变成“历史虫”时, 历史学就失去了它的社会认识功能。20年来, 一些历史学家在刚刚脱去了“政治奴婢”的身份牌以后, 立即就钻到象牙塔里, 在“实证”与考据中自得其乐, 成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专门家, 至于历史为世人提供什么启示, 并不在史家的关心范围内。近年来, 学院考核体系里的量化指标导向, 又使学院里的专业化倾向越演越烈, 大历史观被视为“大而化之的宏大叙事”而进一步受到排斥。

黄仁宇之所以对大历史有缘, 可以说与他的特殊经验有关。他的青年时代是在抗日战争的全面危机时代中度过的, 全面危机是考察大历史的最好机缘, 这位当年抗日战争中的“国军”下级军官, 在“穿草鞋, 吃狗肉, 讲士兵的粗话”的行伍生涯中, 开始体验人生与民族的命运, 而这种体验成为他日后在美国治学的经验资源。这是从学校到书斋的学者所不具备的优势。这使我想起了法国年鉴派大师马克・布洛克的一句名言“:一个历史学家最重要的才能, 是对活生生的事物的理解能力。”当你把对现实生活的感悟能力运用于考察历史上那些已经消逝的、你所不曾经历过的事物时, 那些事物的意义就会在你的生活感悟力的观照下, 呈现你的面前。

黄仁宇在美国并没有进入学术界中心, 处于颇不得志的边缘人状态, 这固然使他失去主流学者的洋洋自得之乐, 然而却使他不必为学院里的五斗米折腰, 不必为自己的研究是否合乎美国大学考

核的量化指标而煞费苦心。一位长期任教于二三流美国大学的中国教授, 在那些来自美国农场的少男少女眼里, 大概也不是什么值得崇拜的偶像, 然而, 作为一个孤独寂寞的学术边缘人所经历的这一切, 却成全了他, 使他从世俗功利中解脱出来, 获得了学术自由。另外,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 用他在本书中一篇文章里的话来说, 在二三流大学历史系教书的老师, 必须讲授专业性并不强的《西洋文化入门》, 在这样的“学术杂货店”而不是“学术专卖店”里, 却可以激发他对历史上的大问题的全方位思考, 用他的话来说, 凡教书总是这样, 学生得益少, 先生受益多。他从中受益最大的, 就是酝酿出了他的“大历史观”

南方周末/2004年/06月/10日/

大历史的魅力

作为一个孤寂的学术边缘人, 黄仁宇获得了学术自由

萧功秦

  《大历史不会萎缩》

黄仁宇著广西师大出版社2004年5月,28. 00元黄仁宇在史学界是个独行侠式的人物,1980

, , 一开始并没有在主流学术界引起重视, 此书出版后不久, 那位师长淡淡地说, 来越多的知音。他所倡导的历史叙事风格, 对历史人物。一位学生对我说, 是黄仁宇使他发现了史学的美感与魅力; , 我们常常能发现黄仁宇的影子; 现在的文科教师与大学生, 很少有人不知道黄仁宇的。这使我想起库恩谈到科学范式的革命时所提出的著名观点, 即新范式取代老范式, 靠的不是范式之间你死我活的论战, 而是靠它对新一代人的吸引力。

这位史学界独行侠留给世人的东西里, 最值得重视的, 还是他反复强调的大历史观。在他看来, 大历史, 就是以观照一个民族命运作为考察视角的、从总体上透视一个国家兴衰演变的历史, 在黄仁宇看来, 一个民族的精神历程, 只有用鸟瞰的方法才能得到最清晰的认识。

本书是黄仁宇多年来阐发“大历史观”的文章与讲演的汇集, 聆听这位独行侠对大历史的呼吁, 对我们有良多的启示。

黄仁宇这一大历史观对我们无疑具有特殊的意义。这是因为, 多年以来, 甚至可以说从近代以来, 史学界不是以考据作为主流, 就是以对政治家思想的宣传诠释作为主流, 当历史学家在专业化的考证中舍本逐末, 并使自己不自觉地变成“历史虫”时, 历史学就失去了它的社会认识功能。20年来, 一些历史学家在刚刚脱去了“政治奴婢”的身份牌以后, 立即就钻到象牙塔里, 在“实证”与考据中自得其乐, 成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专门家, 至于历史为世人提供什么启示, 并不在史家的关心范围内。近年来, 学院考核体系里的量化指标导向, 又使学院里的专业化倾向越演越烈, 大历史观被视为“大而化之的宏大叙事”而进一步受到排斥。

黄仁宇之所以对大历史有缘, 可以说与他的特殊经验有关。他的青年时代是在抗日战争的全面危机时代中度过的, 全面危机是考察大历史的最好机缘, 这位当年抗日战争中的“国军”下级军官, 在“穿草鞋, 吃狗肉, 讲士兵的粗话”的行伍生涯中, 开始体验人生与民族的命运, 而这种体验成为他日后在美国治学的经验资源。这是从学校到书斋的学者所不具备的优势。这使我想起了法国年鉴派大师马克・布洛克的一句名言“:一个历史学家最重要的才能, 是对活生生的事物的理解能力。”当你把对现实生活的感悟能力运用于考察历史上那些已经消逝的、你所不曾经历过的事物时, 那些事物的意义就会在你的生活感悟力的观照下, 呈现你的面前。

黄仁宇在美国并没有进入学术界中心, 处于颇不得志的边缘人状态, 这固然使他失去主流学者的洋洋自得之乐, 然而却使他不必为学院里的五斗米折腰, 不必为自己的研究是否合乎美国大学考

核的量化指标而煞费苦心。一位长期任教于二三流美国大学的中国教授, 在那些来自美国农场的少男少女眼里, 大概也不是什么值得崇拜的偶像, 然而, 作为一个孤独寂寞的学术边缘人所经历的这一切, 却成全了他, 使他从世俗功利中解脱出来, 获得了学术自由。另外,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 用他在本书中一篇文章里的话来说, 在二三流大学历史系教书的老师, 必须讲授专业性并不强的《西洋文化入门》, 在这样的“学术杂货店”而不是“学术专卖店”里, 却可以激发他对历史上的大问题的全方位思考, 用他的话来说, 凡教书总是这样, 学生得益少, 先生受益多。他从中受益最大的, 就是酝酿出了他的“大历史观”


相关文章

  • 康德墓志铭的人间朝晖
  • 历史的最终任务从来不是记录,而是对过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展望,这也是书中导论提到的"精密计时革命"之后的历史及历史观:历史不是"富有者和有权势者的历史",历史也不仅仅指的是"人类历史" ...查看


  • 唐代文学史
  • 唐代文学史题库 一.名词解释 1山水田园诗派 盛唐诗歌流派,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为主.表现返璞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风格自然清新,意境淡远闲适.写景状物工致传神. 2边塞诗派 盛唐诗歌流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长于七 ...查看


  • 简论大历十才子对庾信之接受
  • 摘 要:处于盛唐与中唐之间的大历诗人,在个人遭际.愁苦心态与生命感受上与庾信存在诸多类似之处,对其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与学习,从字句锻造到情感表达及至美学感受,皆可追寻到学习庾信的痕迹. 关键词:庾信:大历:十才子:接受 庾信是我国南北朝文学 ...查看


  • 没有"文学故事"的文学史
  • 作者:郜元宝 南方文坛 2008年09期 "大而全"的现代文学史讲述模式 迄今为止,"中国现代文学史"最权威的讲述方法还是"大而全"的"做总账",即力求展示与文 ...查看


  • 草莽英雄登上抗日舞台:抗战影片新趋向
  • [摘 要] 作为中华民族数百年来抵御外侮的终结篇,抗日战争凝聚了全中华民族的力量,广泛参与是这一集体行为的鲜明特性,无论各派系军人.知识分子.农民.商人.爱国侨胞,甚至正常社会之外的人员都自发或被吸引到这一事关中华民族未来的历史洪流之中.土 ...查看


  • 孟郊创作的诗歌史意义
  • 作者:蒋寅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5年08期 从严格的意义上说,任何一位诗人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任何一种风格和表现都有不可取代的价值.然而实际上,每位诗人.每种风格和艺术表现由于出现的时间不同,对于诗史的意义也是不一样的.向来的研 ...查看


  • 高中语文[孔孟]原创教案
  • 高中第五册<孔孟>教学设计 邓宇香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孔孟两人差异性的学习.研究,启发学生用辩证的.唯物的.历史的观点思考问题. 学习借鉴作者的论证方法和层层深入的论证逻辑,训练学生筛选信息.概括文意.揣摩语言 ...查看


  • 八十年代诗歌"大历史"与"小历史"的双重命名
  • 摘 要:当代诗人兼学者董迎春新作<走向反讽叙事:20世纪80年代诗歌的符号学研究>运用新历史主义先驱海登・怀特的研究方法,钩沉出20世纪80年代诗歌谱系,爬梳出中国当代诗歌话语转义的深层线索,既完成了对以往社会意识形态化诗歌史的 ...查看


  • 资料二:唐诗分期
  • 参考资料二: 以时而论,则有--唐初体(唐初犹袭陈隋之体),盛唐体(景云以后,开元.天宝诸公之诗),大历体(大历十才子之诗),元和体(元.白诸公),晚唐体. 论诗如论禅:汉魏晋与盛唐之诗,则第一义也.大历以还之诗,则小乘禅也,已落第二义矣.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