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市场供求关系的相互影响与制约

  摘 要:市场供求关系是经济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在不同的经济学理论中,对于市场供求关系的相互影响与制约已经进行了阐述,尤其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对于市场的供求关系已经进行了辩证的表达与描述。本文对西方经典经济学的供求关系之间的影响与制约进行分析,并且在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发展的特点阐述宏观经济与市场供求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供给;需求;影响;经济学

  供求关系是商品经济下商品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市场供求是相互制约与相互联系的关系。在市场的价值规律中,供求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供求关系理论是随着经济学发展而不断发展起来的,不同时期的理论对于供求关系的探讨也有所不同。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也体现着市场供求之间的内在关系。[1]

  一、西方经济学对供求关系的理论探讨

  (1)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是由亚当・斯密开创的经济学流派,该流派的主要人物包括大卫・李嘉图、托马斯・马尔萨斯等经济学家。古典经济学主要是从经济规律探讨市场供求关系,通过研究价格与报酬之间的关系决定资源配置。古典经济学对于重商主义进行批判,在《国富论》的基础上,将资本经济拓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古典经济学派的阐述中,市场的供求关系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该关系对国家的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对国民经济增长、货币经纪与财政问题等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决定生产资源的分配,最终达到财富分配。该理论的核心是资本市场的影响,通过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从而决定资源的配置,实现社会的良性循环,较有影响的古典经济学有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休谟的国际收支理论与自由贸易理论。

  (2)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是20世纪20年代马歇尔创建的经济学派,该经济学派传承古典经济的自由市场的观念,期望通过市场的手段解决经济生活中的难题。新古典经济学派对于古典经济学派的生产成本理论进行改革,提出了边际效用论与均衡价格论等经济学理论,代表人物有萨伊、马尔萨斯、穆勒等经济学家。新古典经济学对于市场需求的认识是市场需求能够反映商品价格的变化与波动,市场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比例,能够对市场的价格产生影响。为了解决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可以通过提升生产效率加大供给,从而降低商品价格。而长期而言,市场机制与成本能够解决供求矛盾,从而对市场进行有效调节。[2]古典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研究的市场主要是总供给小于总需求的市场环境,在自由经济思想发展之前,两种经济学派产生的环境是市场机制解决经济问题,对于市场供给与需求的矛盾认识不深。

  (3)凯恩斯主义与新保守主义。凯恩斯主义是由约翰・凯恩斯创建的经济学主义,是建立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著作基础上的经济理论,因为当时政治经济学不断发展,《通论》试图用长期化与动态化的方式研究经济增长,从而保证国家经济政策的不断发展。凯恩斯主义对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宏观政策进行研究分析,因为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导致市场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增大,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给宏观经济带来巨大的影响。凯恩斯主义对于市场的供求关系进行认识,阐述市场供求之间的矛盾,并且引入国家宏观调控以保证经济的发展。凯恩斯重新认识社会总需求,该理论的关键在于两点,其中之一是商品价格有供给与需求共同决定,另一个是社会系统创造的财富能够用于产生新的供求关系,货币的利润由货币的供求关系决定。由于边际消费下降,供需失衡而导致经济危机,为了解决经济危机,需要采取税收方式缩小收入分配不均,增强政府支出,扩大就业水平。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市场供求进行深入认识,马克思从社会基本矛盾的角度阐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规律,分析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资本论》主要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该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剩余价值理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生产社会化、专业化与消费之间的距离变大,供求关系之间的矛盾逐渐扩大,因为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私有之间的矛盾,造成了经济失衡,产生经济危机,解决经济失衡的方法是改变财富的分配方式。因为市场需求不足,只有采用改变财富分配的方式才能够解决经济危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供给与需求关系是宏观经济的议题,市场供求关系是决定商品价格的主要因素。在商品社会中,只有社会总供给略小于或等于总需求,才能够保证宏观经济平衡;如果社会总供给过剩,会造成经济失衡。经济秩序遭到破坏,导致经济运行受阻。为了维持经济的发展,政府必须采用宏观调控,保证市场供求平衡。但是因为市场供给与需求分属社会经济的不同部门,信息沟通不完全,供给与需求不平衡会造成主客体之间的失衡。因此,生产者与需求者必须在市场承担责任与义务,从而保证市场经济平衡。

  三、供求关系与我国宏观经济

  (1)供求关系相互影响。商品社会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为了保障供求平衡,需要对需求进行分析,从而判断社会生产的供给。商品社会的起点是社会需求,所以经济平衡需要以经济需求为核心,供给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市场经济发展的核心是“供给能够创造需求”,需求是供给的动机与先决条件,而供给的目的是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考虑需求的合理性、宏观经济环境与消费环境,从而实现供求平衡。在社会经济发展初期,政府主导资源分配与调节,能够实现供求的宏观平衡,如果强调供给会出现生产过剩,而强调需求会出现“滞胀”。在供求关系中,需求与分配决定供给,因为两者的时空关系不平衡,需要调整供给关系以适应需求。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的需求会破坏已有的经济平衡,为了达到新的平衡,需要有效协调供给。

  (2)供求关系对我国的启示。供求关系也适用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从计划经济从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也体现了市场供求关系。1997年是我国市场供求关系的分界点,1997年之后我国的市场供过于求。在针对消费品市场的调查中,1997年前的市场供给主要是供不应求,而1998年对同样的消费品的调查显示,几乎所有消费品供过于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升,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逐渐普遍。当前社会生产过程中,低技术含量与重复生产不断出现,使当前社会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近几年我国经济改革的步伐加快,供给逐渐朝着以需求为中心的发展,导致当前市场农副产品价格偏低,许多农民弃农从商。2003年我国供需市场结构性矛盾出现,2008年经济危机的影响,导致新一轮的供需失衡,出现通胀现象。为了实现经济的平衡稳定发展,需要理性认识供求关系,实现选择性政策,从而实现经济平衡。[3]

  参考文献:

  [1] 李玉平.搏兴――西方经济新视角[M].北京:西苑出版社,1999.

  [2] 李健英.宏观调控理论基础探源[J].经济学动态,2000(1).

  [3] 中国金融年鉴编辑部.2012中国金融年鉴[M].北京:中国金融年鉴

  杂志社有限公司.

  摘 要:市场供求关系是经济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在不同的经济学理论中,对于市场供求关系的相互影响与制约已经进行了阐述,尤其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对于市场的供求关系已经进行了辩证的表达与描述。本文对西方经典经济学的供求关系之间的影响与制约进行分析,并且在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发展的特点阐述宏观经济与市场供求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供给;需求;影响;经济学

  供求关系是商品经济下商品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市场供求是相互制约与相互联系的关系。在市场的价值规律中,供求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供求关系理论是随着经济学发展而不断发展起来的,不同时期的理论对于供求关系的探讨也有所不同。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也体现着市场供求之间的内在关系。[1]

  一、西方经济学对供求关系的理论探讨

  (1)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是由亚当・斯密开创的经济学流派,该流派的主要人物包括大卫・李嘉图、托马斯・马尔萨斯等经济学家。古典经济学主要是从经济规律探讨市场供求关系,通过研究价格与报酬之间的关系决定资源配置。古典经济学对于重商主义进行批判,在《国富论》的基础上,将资本经济拓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古典经济学派的阐述中,市场的供求关系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该关系对国家的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对国民经济增长、货币经纪与财政问题等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决定生产资源的分配,最终达到财富分配。该理论的核心是资本市场的影响,通过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从而决定资源的配置,实现社会的良性循环,较有影响的古典经济学有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休谟的国际收支理论与自由贸易理论。

  (2)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是20世纪20年代马歇尔创建的经济学派,该经济学派传承古典经济的自由市场的观念,期望通过市场的手段解决经济生活中的难题。新古典经济学派对于古典经济学派的生产成本理论进行改革,提出了边际效用论与均衡价格论等经济学理论,代表人物有萨伊、马尔萨斯、穆勒等经济学家。新古典经济学对于市场需求的认识是市场需求能够反映商品价格的变化与波动,市场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比例,能够对市场的价格产生影响。为了解决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可以通过提升生产效率加大供给,从而降低商品价格。而长期而言,市场机制与成本能够解决供求矛盾,从而对市场进行有效调节。[2]古典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研究的市场主要是总供给小于总需求的市场环境,在自由经济思想发展之前,两种经济学派产生的环境是市场机制解决经济问题,对于市场供给与需求的矛盾认识不深。

  (3)凯恩斯主义与新保守主义。凯恩斯主义是由约翰・凯恩斯创建的经济学主义,是建立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著作基础上的经济理论,因为当时政治经济学不断发展,《通论》试图用长期化与动态化的方式研究经济增长,从而保证国家经济政策的不断发展。凯恩斯主义对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宏观政策进行研究分析,因为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导致市场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增大,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给宏观经济带来巨大的影响。凯恩斯主义对于市场的供求关系进行认识,阐述市场供求之间的矛盾,并且引入国家宏观调控以保证经济的发展。凯恩斯重新认识社会总需求,该理论的关键在于两点,其中之一是商品价格有供给与需求共同决定,另一个是社会系统创造的财富能够用于产生新的供求关系,货币的利润由货币的供求关系决定。由于边际消费下降,供需失衡而导致经济危机,为了解决经济危机,需要采取税收方式缩小收入分配不均,增强政府支出,扩大就业水平。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市场供求进行深入认识,马克思从社会基本矛盾的角度阐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规律,分析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资本论》主要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该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剩余价值理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生产社会化、专业化与消费之间的距离变大,供求关系之间的矛盾逐渐扩大,因为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私有之间的矛盾,造成了经济失衡,产生经济危机,解决经济失衡的方法是改变财富的分配方式。因为市场需求不足,只有采用改变财富分配的方式才能够解决经济危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供给与需求关系是宏观经济的议题,市场供求关系是决定商品价格的主要因素。在商品社会中,只有社会总供给略小于或等于总需求,才能够保证宏观经济平衡;如果社会总供给过剩,会造成经济失衡。经济秩序遭到破坏,导致经济运行受阻。为了维持经济的发展,政府必须采用宏观调控,保证市场供求平衡。但是因为市场供给与需求分属社会经济的不同部门,信息沟通不完全,供给与需求不平衡会造成主客体之间的失衡。因此,生产者与需求者必须在市场承担责任与义务,从而保证市场经济平衡。

  三、供求关系与我国宏观经济

  (1)供求关系相互影响。商品社会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为了保障供求平衡,需要对需求进行分析,从而判断社会生产的供给。商品社会的起点是社会需求,所以经济平衡需要以经济需求为核心,供给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市场经济发展的核心是“供给能够创造需求”,需求是供给的动机与先决条件,而供给的目的是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考虑需求的合理性、宏观经济环境与消费环境,从而实现供求平衡。在社会经济发展初期,政府主导资源分配与调节,能够实现供求的宏观平衡,如果强调供给会出现生产过剩,而强调需求会出现“滞胀”。在供求关系中,需求与分配决定供给,因为两者的时空关系不平衡,需要调整供给关系以适应需求。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的需求会破坏已有的经济平衡,为了达到新的平衡,需要有效协调供给。

  (2)供求关系对我国的启示。供求关系也适用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从计划经济从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也体现了市场供求关系。1997年是我国市场供求关系的分界点,1997年之后我国的市场供过于求。在针对消费品市场的调查中,1997年前的市场供给主要是供不应求,而1998年对同样的消费品的调查显示,几乎所有消费品供过于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升,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逐渐普遍。当前社会生产过程中,低技术含量与重复生产不断出现,使当前社会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近几年我国经济改革的步伐加快,供给逐渐朝着以需求为中心的发展,导致当前市场农副产品价格偏低,许多农民弃农从商。2003年我国供需市场结构性矛盾出现,2008年经济危机的影响,导致新一轮的供需失衡,出现通胀现象。为了实现经济的平衡稳定发展,需要理性认识供求关系,实现选择性政策,从而实现经济平衡。[3]

  参考文献:

  [1] 李玉平.搏兴――西方经济新视角[M].北京:西苑出版社,1999.

  [2] 李健英.宏观调控理论基础探源[J].经济学动态,2000(1).

  [3] 中国金融年鉴编辑部.2012中国金融年鉴[M].北京:中国金融年鉴

  杂志社有限公司.


相关文章

  • 金融市场运行机制理论研究
  • 金融市场运行机制理论研究 X 级XXX 班 XXXXXXXX 摘要:金融市场机制是金融市场内部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制约和影响, 并与外部其他经济变量相互作用.连锁反应所发生的经济过程及其结果 关键字:金融市场 运行机制 金融市场功能 ...查看


  • 论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的关系
  • 作者:周克任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 1999年06期 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是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这一任务能否顺利完成首先取决于我们能否在理论上正确认识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关系.由于从所有权角度看,多种所有制可以划分为两类, ...查看


  • 价格变动产生的影响
  • 第二课第二框 价格变动的影响 一.自学资源包 (一)基础知识梳理 友情提示:价格变动指价格上涨或价格下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熟记)(1)商品价格变动与商品购买量之间的一般规律: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_____对它的购 ...查看


  • 旅游市场运行机制分析
  • 经济/产业 CO-OPERATIVEECONOMY&SCIENCE 提要旅游市场是旅游产品有效配置 和交易的场所,是整个社会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市场的运行机制包括竞争机制.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等,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在政 ...查看


  • 其他教案-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示形式 一.教学目标 : (1)知识方面:引导学生通过市场价格的涨落正确理解等价交换原则的贯彻,培养学生透 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2)觉悟方面:通过价值规律的认识,更好地理解国家有关经济政策,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查看


  • 领导学.论述题
  • 论述题(前1-14)[重点题] 1.试述如何对领导权力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与配置? 领导权力的行使是以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为前提的,因为领导权力的行使必须首先立足于有序的组织机构,即所谓的在其职,谋其政.( l )宏观层面上领导权力的合理 ...查看


  • 技术与经济的关系
  • 技术与经济的关系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技术给人类提供的知识和方法正改变着人们的经济生活,而技术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也随之更加密切.一方面,经济与技术息息相关,技术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在特定的时代.特定的社会现实中,技术引导和推动 ...查看


  • 创新体制机制
  • 创新体制机制 定义 什么是体制创新?包括什么内容?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立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这是提高市场化程度的主要内容.土地.矿藏.资金.资产.劳动力.技术.人才等资源,主要依靠市场来配置,市 ...查看


  • 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力的关系
  • 论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的关系 孙律师 [1**********] 摘 要:为了深层次地认识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国家权力对公民权利形成压制的历史原因和摩擦冲突的现实状况,认为在二者各自的伸展空间内,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应该和谐相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