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碗少年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看过杂技表演吗?有些同学没有看过,那我们现在一起看一段视屏,看完后谈谈你的感受。
2、杂技是一项很复杂的表演,有时准备一个节目,需要几年的训练,真可以说是“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的文笔,一起来欣赏这次杂技表演——《顶碗少年》,或许你学完之后,还能悟出一些道理来。(板书:顶碗少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怎样一件事?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一共描写了几次表演?前两次表演怎样?
生“作者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
师:还可以说什么?
作者看了一场难度很大的杂技表演。
师:可为您一共描写了几次杂技表演?
生:三次。
师:前两次怎么样?
生:都失败了。
师:前两次都失败了,你们说难度大不大?
生:大。
师:惊心动魄吗?
生:惊心动魄,提心吊胆。
师:说得真好。
师:现在就让我们回到表演的现场,体会表演的惊心动魄。我们先来看看第一次表演。谁喜欢读读这一段?
(出示课文,指名读课文)
生:读课文。
师:(生读完后)读得很好。想一想:从课文中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少年表演得动作很美?
生: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上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
师:找的很对。一起读一下这段句子。
师:从哪些句子看出难度比较大.。
生:最后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站在别人晃动着的身体上,很难再保持平衡,他头顶上的碗,摇晃得厉害起来。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摞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
师:找的很好,男同学来读一下。
师:顶碗少年表演失败了。面对失败,观众的反应如何?
生:这意想不到的失误使所有的观众都惊呆了。
师:是呀,观众都惊呆了。那少年是什么表现呢?
生:台上并没有慌乱,顶碗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师:此时少年会怎么想?
生:我不能慌乱。
师:谁还想说。
生:我不能紧张。
师:少年还想说什么?
生:我一定能表演好。
师:要充满自信,继续努力,不放弃。
板书:努力。
师:把这一句一切读一下,要读出自信的心情。预备起,读:
师生: 台上并没有慌乱,顶碗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师:少年怀着自信的心情开始了第二次表演。
(出示课文第二次表演的内容。
一切重新开始。少年很沉着,不慌不忙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碗,又在他头顶厉害地摇晃起来。那一摞碗却
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摆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
师:谁喜欢来读?女生一切来齐读。
师:第二次表演又开始了,少年表演的怎样?
生:又失败了。
(板书:失败)
师:你从哪个句子看出来的?
生:碗,又在他头顶厉害地摇晃起来。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摆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
师:先看看这个句子:“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这个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生:拟人。
师:从哪个词看出的。
生:捣蛋,跳舞。
师:说的很棒!
师:表演又失败了,面对第二次失败,观众的反应又如何?
生:„„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
师:观众在大声喊!场子了是什么情景?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说一下。 生:场子里一篇喧哗。
师:面对自己的失败,面对群众的喧哗,少年又是怎样表现呢? 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句子。
师:某同学到前面画出你找的句子。
生:画出的句子: “
师:一起读这句话读出少年当时的心情:紧张、失去了自信。预备读。生: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师:后来少年又怎样呢?
( 出示幻灯片: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从后台走到灯光下,他的手里,依然是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他走到少年面前,脸上微笑着,并无责怪的神色。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摩着少年的肩胛,轻轻摇了一下,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
师:齐读。
师:是谁使少年重新镇静下来表演的?
生:一位老者。
师:老者是怎做的?
生:他走到少年面前,脸上微笑着,并无责怪的神色。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摩着少年的肩胛,轻轻摇了一下,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
师:想一想:老者会对少年说什么?
生:不要紧张,相信自己,你一定能行。
师:我们从老者的神态和动作中可以体会到什么?老者怪罪少年了吗?
生:没有。
师:老者并没有怪罪少年,而是对少年很宽容,很关爱。
师:顶碗少年听了之后,少年会怎样想?又会怎样做?小组讨论一下。 生:我要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师:谁还在想说:
生:我要镇静,我要努力,加油。
师:再努力一定会成功。(板书:再努力)
师:再读读课文相关的句子。
生读: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师:第三次表演又开始了,这次表演怎么样?成功了吗?一起齐读课文。
出示课文,师生齐读。
师:第三次表演成功了吗?
生:成功了。(板书:成功)
师:有的观众为什么用手捂着了眼睛?
生:害怕少年再失败。
师:担心少年再次失误。这是一场怎样的表演?齐读。
生读: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还是一场(充满关爱)的表演。
师:经历了两次失败后第三次少年终于成功了。从少年的成功中我们受到什么启示?
(出示启示:面对失败,面对困难,只有坚持下去,才能成功!) 师:齐读。
生:面对失败,面对困难,只有坚持下去,才能成功!
师:我们常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每一次成功,前面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次失败,只有坚持下去,最终会成功。
(板书:失败是成功之母。)
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留一个作业:
想一想:如果顶碗少年的第三次表演仍然没有成功,你觉得他该怎么办?是放弃了,不再表演,还是继续表演第四次?如果你就是顶碗少年,你会怎么做?
师:下课
顶碗少年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看过杂技表演吗?有些同学没有看过,那我们现在一起看一段视屏,看完后谈谈你的感受。
2、杂技是一项很复杂的表演,有时准备一个节目,需要几年的训练,真可以说是“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的文笔,一起来欣赏这次杂技表演——《顶碗少年》,或许你学完之后,还能悟出一些道理来。(板书:顶碗少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怎样一件事?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一共描写了几次表演?前两次表演怎样?
生“作者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
师:还可以说什么?
作者看了一场难度很大的杂技表演。
师:可为您一共描写了几次杂技表演?
生:三次。
师:前两次怎么样?
生:都失败了。
师:前两次都失败了,你们说难度大不大?
生:大。
师:惊心动魄吗?
生:惊心动魄,提心吊胆。
师:说得真好。
师:现在就让我们回到表演的现场,体会表演的惊心动魄。我们先来看看第一次表演。谁喜欢读读这一段?
(出示课文,指名读课文)
生:读课文。
师:(生读完后)读得很好。想一想:从课文中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少年表演得动作很美?
生: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上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
师:找的很对。一起读一下这段句子。
师:从哪些句子看出难度比较大.。
生:最后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站在别人晃动着的身体上,很难再保持平衡,他头顶上的碗,摇晃得厉害起来。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摞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
师:找的很好,男同学来读一下。
师:顶碗少年表演失败了。面对失败,观众的反应如何?
生:这意想不到的失误使所有的观众都惊呆了。
师:是呀,观众都惊呆了。那少年是什么表现呢?
生:台上并没有慌乱,顶碗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师:此时少年会怎么想?
生:我不能慌乱。
师:谁还想说。
生:我不能紧张。
师:少年还想说什么?
生:我一定能表演好。
师:要充满自信,继续努力,不放弃。
板书:努力。
师:把这一句一切读一下,要读出自信的心情。预备起,读:
师生: 台上并没有慌乱,顶碗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师:少年怀着自信的心情开始了第二次表演。
(出示课文第二次表演的内容。
一切重新开始。少年很沉着,不慌不忙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碗,又在他头顶厉害地摇晃起来。那一摞碗却
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摆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
师:谁喜欢来读?女生一切来齐读。
师:第二次表演又开始了,少年表演的怎样?
生:又失败了。
(板书:失败)
师:你从哪个句子看出来的?
生:碗,又在他头顶厉害地摇晃起来。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摆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
师:先看看这个句子:“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这个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生:拟人。
师:从哪个词看出的。
生:捣蛋,跳舞。
师:说的很棒!
师:表演又失败了,面对第二次失败,观众的反应又如何?
生:„„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
师:观众在大声喊!场子了是什么情景?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说一下。 生:场子里一篇喧哗。
师:面对自己的失败,面对群众的喧哗,少年又是怎样表现呢? 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句子。
师:某同学到前面画出你找的句子。
生:画出的句子: “
师:一起读这句话读出少年当时的心情:紧张、失去了自信。预备读。生: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师:后来少年又怎样呢?
( 出示幻灯片: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从后台走到灯光下,他的手里,依然是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他走到少年面前,脸上微笑着,并无责怪的神色。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摩着少年的肩胛,轻轻摇了一下,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
师:齐读。
师:是谁使少年重新镇静下来表演的?
生:一位老者。
师:老者是怎做的?
生:他走到少年面前,脸上微笑着,并无责怪的神色。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摩着少年的肩胛,轻轻摇了一下,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
师:想一想:老者会对少年说什么?
生:不要紧张,相信自己,你一定能行。
师:我们从老者的神态和动作中可以体会到什么?老者怪罪少年了吗?
生:没有。
师:老者并没有怪罪少年,而是对少年很宽容,很关爱。
师:顶碗少年听了之后,少年会怎样想?又会怎样做?小组讨论一下。 生:我要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师:谁还在想说:
生:我要镇静,我要努力,加油。
师:再努力一定会成功。(板书:再努力)
师:再读读课文相关的句子。
生读: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师:第三次表演又开始了,这次表演怎么样?成功了吗?一起齐读课文。
出示课文,师生齐读。
师:第三次表演成功了吗?
生:成功了。(板书:成功)
师:有的观众为什么用手捂着了眼睛?
生:害怕少年再失败。
师:担心少年再次失误。这是一场怎样的表演?齐读。
生读: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还是一场(充满关爱)的表演。
师:经历了两次失败后第三次少年终于成功了。从少年的成功中我们受到什么启示?
(出示启示:面对失败,面对困难,只有坚持下去,才能成功!) 师:齐读。
生:面对失败,面对困难,只有坚持下去,才能成功!
师:我们常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每一次成功,前面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次失败,只有坚持下去,最终会成功。
(板书:失败是成功之母。)
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留一个作业:
想一想:如果顶碗少年的第三次表演仍然没有成功,你觉得他该怎么办?是放弃了,不再表演,还是继续表演第四次?如果你就是顶碗少年,你会怎么做?
师: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