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与长江

1-1 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因素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2-1 描述历史上几个主要文明区域的概貌及其空间分布。

2-4 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区域文明的文化成就及其特色。

2-5 描述历史上不同区域的社会生活概貌,了解不同区域文明的生活方式。

3-3 列举文化传播的一些途径,了解历史上不同地区之间文化交流的结果。

教学要求

1.图文配合,了解四大文明产生的自然环境、中国和世界文明的起源,勾勒人类文明起源的大致脉络和走向。

2.体会大河流域在世界文明的起源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自然环境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3.在世界文明起源的大背景下,比较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区域文明的差异,感受中华文明的古老悠久与博大精深。

4.通过网络、书报等途径收集历史资料,感知、发现、体验不同文明的内涵和魅力,认识不同文明之间的异同。

结构分析

本课以世界文明的诞生为中心概述人类文明的起源。从总体上看,人类社会的发展线索可以分为纵向和横向两个基本维度。纵向发展,主要是指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标志的人类文明的演进。本单元内容是从原始的采集、游猎向农业(游牧)文明的嬗变,这是人类演进的第一次文明转型期。

横向发展,主要指文明间的接触、交流、融合和主流文明的拓展。在自然经济条件下,文明的横向扩展十分有限,所以四大文明在相对孤立的条件下发展而形成不同特色的文明,地域性特征相当明显。但四大文明的起源又具有共性,即无一例外都产生在大河流域,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及形成的先决条件。

本课在学习和认识史前时代的基础上,围绕大河流域孕育并创造出的灿烂文化成就,分别梳理出古代四大文明的脉络和走向。内容大体按照产生四大文明的河流所在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各文明产生及其特色、文明的发展方向及影响等来进行编排。

教学评价建议

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初步了解古代四大文明,故本课学习不要求学生掌握一般意义上的基础知识,而更应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习得、情感态度的变化和发现思考历史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评价时应侧重于学生是否能积极地思索和讨论,能否提出不同的见解和想法,能否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解释历史现象,形成基本历史观念,是否初步具备收集、整理、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等方面。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

建议教学2课时。

建议一:复习引入

教师可以从学生对四大文明古国已有的知识导入。例如:同学们可知道古代的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几个国家?(古代埃及、古巴比伦、印度、中国)同学们知道是哪些河流哺养了四大文明古国吗?由此引出本课主题。

建议二:课件引入

教师可提前准备好四大文明古国的象征性建筑如埃及的金字塔、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印度的泰姬陵、中国的长城等图片或影视剪辑片。提问学生:你们是否了解这些国家对世界文明的影响?由此导入主题。

建议三:导语引入

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导语:“人类早期的文明,通常都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诞生的。尼罗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黄河、长江,这些雨水充沛的巨川,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这些河流所灌溉的地区,人类最先建立了早期国家。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追寻这些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的踪迹吧。”由此引入主题。

[黄河与长江:中华民族的摇篮]

1.黄河、长江孕育中华文明的教学建议

○指导学生看图2-5,了解中国境内重要的氏族聚居遗址的分布,重点观察黄河、长江的地理位置。(教师可引用综合探究二的内容,说明那时这些地区森林茂密、气候湿润。)

○看长江、黄河流域周围分布哪些主要文化遗址?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说黄河和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2.图2-6、2-7、2-8的教学建议

教师可适当补充资料,介绍我国的早期文明—良渚文化和红山文化。提出以下问题: ○图2-6的玉器上有什么图案?这个玉器反映了什么?

○图2-7的遗址是做什么用的?(祭坛)

○图2-6、2-7、2-8三件文物从出土地点上看,有什么共同特点?(都是大河流域的文化遗存)

内容点析

[黄河与长江:中华民族的摇篮]

1.图2-5展现了黄河与长江等主要河流的走向及中华大地上的主要氏族的分布情况,说明了黄河与长江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和发祥地。

2.图2-6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玉琮,是长江流域良渚文化的象征,说明中华民族尚玉之风源远流长。玉琮上的符号被认为是中国成熟文字出现的前奏。玉器的打造、形状和花纹反映了人类的思想和智慧。

3.图2-7辽宁牛河梁的女神庙遗址,以圆形祭坛为中心,呈东西对称分布,南北也形成一定的格局。这反映了当时已初步形成了较为明显的等级观念。遗址对中华文明起源史、原始宗教思想史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4.图2-8的蛋壳黑陶杯出土于山东省潍坊市,是龙山文化的重要标志。整个器型可分为三段,上为一个敞口杯,中间是透雕中空的柄腹,下面为底座,由一根细管将三段连接起来,烧成后毫不变形,轻巧秀致,制作之精令人惊叹,为中国古代制陶技艺顶峰的代表作品。它的出土,说明我国在文明早期就在制陶工艺方面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5.本课对“夏朝建立的时间”采用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即“夏商周断代工程”于2000年1月正式公布的夏朝建立的时间大致为公元前2070年,这一成果为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提供了重要的佐证。

○它们的文化有哪些特色?(补充良渚文化、红山文化、龙山文化的相关材料。) ○组织学生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活动]

这一时期已经从石器时代向金属时代过渡,农业上已经率先进入了犁耕时代。

[自我测评]

1.大江大河灌溉水源充足,水利资源较丰富;地势平坦,土地相对肥沃;气候温和,适宜人类生存,利于农作物培植和生长,能够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由此可见,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

2.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同时培养学生比较、归纳知识的能力。

比较四大文明古国

参考资料

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太湖流域的古文化,距今5300~4000年。考古研究表明,在良渚文化时期,农业已率先进入犁耕时代;手工业趋于专业化,琢玉工业尤为发达;良渚文化时期墓葬中出土大量的琮、璧,说明墓主人生前大量占有他人的劳动,也正说明了私有制产生和阶级的分化,是国家形成的前奏,预示着东方文明曙光的升起。分布于余杭境内的“良渚遗址群”,是良渚文化的中心。良渚遗址群将成为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圣地。

良渚文化的象征──玉琮 中华民族尚玉之风源远流长,玉在中国古代一直是许多美好、珍贵、高尚事物的代称,美物、美名、美德、美人,都可用玉指称。玉为美石,也是一种矿物。从矿物学角度看,玉可分为硬玉(翡翠)和软玉(阳起石、透闪石)两类。

有的研究者认为琮是原始宗教中沟通天地的神器,璧很可能是财富的标志物。琮是良渚文化玉器中体积最大、制作及雕刻最精的玉器。1986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位于杭州市余杭县雉山村南侧的反山墓地,发现了距今5000年左右的良渚文化贵族墓葬11

座,出土了一件最大的玉琮,高8.8厘米,孔径4.9厘米,外径17.6厘米,重6.5千克,是迄今发现的“玉琮之王”。玉琮嫩白略带浅黄色,矮方柱体,孔小壁厚,俯视如璧形。

红山文化 是由距今五、六千年前活动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辽河上游流域的部落集团创造的农业文化。红山文化全面反映了我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特征和内涵。其后,在邻近地区发现有与赤峰红山遗址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特征的诸遗址,统称为红山文化。迄今已发现并确定属于这个文化系统的遗址,遍布在辽宁西部地区的几近千处。

位于辽宁省凌源县境内的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发现,特别是其中的“女神庙”、祭坛、“积石冢”等充分展示了我国北方地区史前文化的最高成就。专家们由此对中华文明起源史、中华古国史进行了新的思考:把中华文明起源史的研究,从4000年前提早到5000年前;把中华古国史的研究,从黄河流域扩大到燕山以北的西辽河流域。

女神庙全长约22米,宽约2~9米,主体建筑长18.4米,系一半地穴式建筑遗存。庙为多室组成,主室为圆形,左右各有一圆形侧室。主室北部为一近方形室,南部似有三室相连,成一横长室,左右对称,主次分明,布局严谨而又有所变化。这种建筑格局,作为中国建筑的传统延续了几千年,已可追溯到此。

1-1 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因素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2-1 描述历史上几个主要文明区域的概貌及其空间分布。

2-4 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区域文明的文化成就及其特色。

2-5 描述历史上不同区域的社会生活概貌,了解不同区域文明的生活方式。

3-3 列举文化传播的一些途径,了解历史上不同地区之间文化交流的结果。

教学要求

1.图文配合,了解四大文明产生的自然环境、中国和世界文明的起源,勾勒人类文明起源的大致脉络和走向。

2.体会大河流域在世界文明的起源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自然环境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3.在世界文明起源的大背景下,比较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区域文明的差异,感受中华文明的古老悠久与博大精深。

4.通过网络、书报等途径收集历史资料,感知、发现、体验不同文明的内涵和魅力,认识不同文明之间的异同。

结构分析

本课以世界文明的诞生为中心概述人类文明的起源。从总体上看,人类社会的发展线索可以分为纵向和横向两个基本维度。纵向发展,主要是指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标志的人类文明的演进。本单元内容是从原始的采集、游猎向农业(游牧)文明的嬗变,这是人类演进的第一次文明转型期。

横向发展,主要指文明间的接触、交流、融合和主流文明的拓展。在自然经济条件下,文明的横向扩展十分有限,所以四大文明在相对孤立的条件下发展而形成不同特色的文明,地域性特征相当明显。但四大文明的起源又具有共性,即无一例外都产生在大河流域,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及形成的先决条件。

本课在学习和认识史前时代的基础上,围绕大河流域孕育并创造出的灿烂文化成就,分别梳理出古代四大文明的脉络和走向。内容大体按照产生四大文明的河流所在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各文明产生及其特色、文明的发展方向及影响等来进行编排。

教学评价建议

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初步了解古代四大文明,故本课学习不要求学生掌握一般意义上的基础知识,而更应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习得、情感态度的变化和发现思考历史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评价时应侧重于学生是否能积极地思索和讨论,能否提出不同的见解和想法,能否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解释历史现象,形成基本历史观念,是否初步具备收集、整理、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等方面。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

建议教学2课时。

建议一:复习引入

教师可以从学生对四大文明古国已有的知识导入。例如:同学们可知道古代的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几个国家?(古代埃及、古巴比伦、印度、中国)同学们知道是哪些河流哺养了四大文明古国吗?由此引出本课主题。

建议二:课件引入

教师可提前准备好四大文明古国的象征性建筑如埃及的金字塔、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印度的泰姬陵、中国的长城等图片或影视剪辑片。提问学生:你们是否了解这些国家对世界文明的影响?由此导入主题。

建议三:导语引入

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导语:“人类早期的文明,通常都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诞生的。尼罗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黄河、长江,这些雨水充沛的巨川,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这些河流所灌溉的地区,人类最先建立了早期国家。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追寻这些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的踪迹吧。”由此引入主题。

[黄河与长江:中华民族的摇篮]

1.黄河、长江孕育中华文明的教学建议

○指导学生看图2-5,了解中国境内重要的氏族聚居遗址的分布,重点观察黄河、长江的地理位置。(教师可引用综合探究二的内容,说明那时这些地区森林茂密、气候湿润。)

○看长江、黄河流域周围分布哪些主要文化遗址?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说黄河和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2.图2-6、2-7、2-8的教学建议

教师可适当补充资料,介绍我国的早期文明—良渚文化和红山文化。提出以下问题: ○图2-6的玉器上有什么图案?这个玉器反映了什么?

○图2-7的遗址是做什么用的?(祭坛)

○图2-6、2-7、2-8三件文物从出土地点上看,有什么共同特点?(都是大河流域的文化遗存)

内容点析

[黄河与长江:中华民族的摇篮]

1.图2-5展现了黄河与长江等主要河流的走向及中华大地上的主要氏族的分布情况,说明了黄河与长江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和发祥地。

2.图2-6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玉琮,是长江流域良渚文化的象征,说明中华民族尚玉之风源远流长。玉琮上的符号被认为是中国成熟文字出现的前奏。玉器的打造、形状和花纹反映了人类的思想和智慧。

3.图2-7辽宁牛河梁的女神庙遗址,以圆形祭坛为中心,呈东西对称分布,南北也形成一定的格局。这反映了当时已初步形成了较为明显的等级观念。遗址对中华文明起源史、原始宗教思想史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4.图2-8的蛋壳黑陶杯出土于山东省潍坊市,是龙山文化的重要标志。整个器型可分为三段,上为一个敞口杯,中间是透雕中空的柄腹,下面为底座,由一根细管将三段连接起来,烧成后毫不变形,轻巧秀致,制作之精令人惊叹,为中国古代制陶技艺顶峰的代表作品。它的出土,说明我国在文明早期就在制陶工艺方面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5.本课对“夏朝建立的时间”采用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即“夏商周断代工程”于2000年1月正式公布的夏朝建立的时间大致为公元前2070年,这一成果为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提供了重要的佐证。

○它们的文化有哪些特色?(补充良渚文化、红山文化、龙山文化的相关材料。) ○组织学生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活动]

这一时期已经从石器时代向金属时代过渡,农业上已经率先进入了犁耕时代。

[自我测评]

1.大江大河灌溉水源充足,水利资源较丰富;地势平坦,土地相对肥沃;气候温和,适宜人类生存,利于农作物培植和生长,能够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由此可见,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

2.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同时培养学生比较、归纳知识的能力。

比较四大文明古国

参考资料

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太湖流域的古文化,距今5300~4000年。考古研究表明,在良渚文化时期,农业已率先进入犁耕时代;手工业趋于专业化,琢玉工业尤为发达;良渚文化时期墓葬中出土大量的琮、璧,说明墓主人生前大量占有他人的劳动,也正说明了私有制产生和阶级的分化,是国家形成的前奏,预示着东方文明曙光的升起。分布于余杭境内的“良渚遗址群”,是良渚文化的中心。良渚遗址群将成为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圣地。

良渚文化的象征──玉琮 中华民族尚玉之风源远流长,玉在中国古代一直是许多美好、珍贵、高尚事物的代称,美物、美名、美德、美人,都可用玉指称。玉为美石,也是一种矿物。从矿物学角度看,玉可分为硬玉(翡翠)和软玉(阳起石、透闪石)两类。

有的研究者认为琮是原始宗教中沟通天地的神器,璧很可能是财富的标志物。琮是良渚文化玉器中体积最大、制作及雕刻最精的玉器。1986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位于杭州市余杭县雉山村南侧的反山墓地,发现了距今5000年左右的良渚文化贵族墓葬11

座,出土了一件最大的玉琮,高8.8厘米,孔径4.9厘米,外径17.6厘米,重6.5千克,是迄今发现的“玉琮之王”。玉琮嫩白略带浅黄色,矮方柱体,孔小壁厚,俯视如璧形。

红山文化 是由距今五、六千年前活动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辽河上游流域的部落集团创造的农业文化。红山文化全面反映了我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特征和内涵。其后,在邻近地区发现有与赤峰红山遗址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特征的诸遗址,统称为红山文化。迄今已发现并确定属于这个文化系统的遗址,遍布在辽宁西部地区的几近千处。

位于辽宁省凌源县境内的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发现,特别是其中的“女神庙”、祭坛、“积石冢”等充分展示了我国北方地区史前文化的最高成就。专家们由此对中华文明起源史、中华古国史进行了新的思考:把中华文明起源史的研究,从4000年前提早到5000年前;把中华古国史的研究,从黄河流域扩大到燕山以北的西辽河流域。

女神庙全长约22米,宽约2~9米,主体建筑长18.4米,系一半地穴式建筑遗存。庙为多室组成,主室为圆形,左右各有一圆形侧室。主室北部为一近方形室,南部似有三室相连,成一横长室,左右对称,主次分明,布局严谨而又有所变化。这种建筑格局,作为中国建筑的传统延续了几千年,已可追溯到此。


相关文章

  • 2015年八年级地理上册2.3河流教案新人教版.doc
  • <第三节 河流> 教学目标: (1)从地图上找出我国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主要外流河,以及最终未注入海洋的主要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2)从河流流量.水位.汛期.冰期.含沙量等方面描述我国外流河.内流河 ...查看


  • 长江黄河诗句
  • 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登高>唐. 杜甫 2.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孟浩然之广陵>唐. 李白 3.阁中帝子今安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滕王阁诗>唐. 王勃 4. ...查看


  • [话说长江][再说长江]全集 //黄河纪录片全集
  • 纪录片 <再说长江> <再说长江> 精彩片花 第一集 大江巨变 第二集 重上江源 第三集 生命的高原 第四集 金沙流韵 第五集 一江东去 第六集 水的年轮 第七集 青铜岁月 第八集 古蜀沉浮 第九集 水润锦官城 第十 ...查看


  • 中国地理长江黄河填图训练 文档
  • 中国地理长江黄河填图训练 8.黄河: 1)主要支流: 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 2)注入海洋: 4________ 3)主要水电站: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 ...查看


  • 人教版[第三节河流和湖泊]教案
  •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河流与湖泊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我国河流湖泊的一般概况 2.让学生认识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河流湖泊的不同特征 3.理解我国河流的空间分布及其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教学重点: 我国主要河流湖泊的分布,内流区和外流区,内外 ...查看


  •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变更的会计处理
  • [摘要]笔者发现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教学难点.本文试图用案例来说明成本法与权益法转换的常见情形与其会计处理方法,以解决读者的疑惑. [关键词]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权益法:转换 一.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 1 成 ...查看


  • 课题:我国降水情况
  • 课题:我国降水情况 教学目的:年降水量的分布:降水量的季节分布: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灾害天气. 教学重点: 教学时间:第二周第一课时(2月25日)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我国跨越几个温度带? 2.我国气候有什么主要特点? 3.我国冬 ...查看


  •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中国河流]导学案
  • <第二章 第三节 中国河流> 教学过程:(各项目标具体,细化) [导]:课前准备(预习).导入--含预习目标(具体),导学练习 4.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 A.洞庭湖 B.鄱阳湖 C.太湖 D.青海湖 5.下列河流中,水量小.汛期短 ...查看


  •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 第一单元:千古涛声 本单元的主题,围绕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和长江.2篇主读课文,郭风的<长江>,抒发着中华儿女对长江的无限深情,而袁鹰的<筏子>,则描写人与自然的搏斗.原来,同样的对象,是 ...查看


  •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测试题
  •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测试题 [知识技能] 一.用你的火眼金睛选出最中意的一个,选出后把相应的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山脉,属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的是( ) A.大兴安岭 B.天山 C.祁连山 D.雪峰山 2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