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39.net 2010-5-2639健康网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今年的春季乍暖还寒,捂着厚厚的冬装过春季,寒冷依然让人防不胜防。终于,夏天即将来临,对于许多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来说,又熬过了一个难耐的冬天,进入病情相对缓解期。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治疗的结束,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理念,对于冬季加重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来说更应如此。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咳、痰、喘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心悸、气短、乏力、食欲不振、肢体水肿等症状,病程长,感邪即发,时轻时重,缠绵难愈,部分患者常需反复住院治疗,住院期间大量抗生素的使用易导致耐药菌的产生、增加霉菌的发病率等等,极大地增加了他们的经济负担和痛苦,生活质量也大打折扣。此类疾病常见证型虽然有寒有热,但多在秋冬季节天气转凉时发作或病情加重,故有“冬病”之说,提示这类患者均存在阳气不足、虚寒内生或寒饮内留的基本病机,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同气相求”是也,治疗上应以温养为主,除了在急性加重期予以积极对症治疗外,缓解期的综合治疗、调养显得尤为重要。
夏季选择具有温阳止咳、化痰平喘作用的三伏贴可以强健呼吸道,抵御外邪的侵袭,是“春夏养阳”的基本方法之一。如何正确选择贴敷疗法,您对穴位贴敷的了解有多少呢?
追溯:贴敷的历史沿革
贴敷疗法至今约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方专著《五十二病方》中就有用芥子泥贴敷于百会穴治疗毒蛇咬伤的记载,为穴位贴敷的最早记载。南北朝的《荆楚岁时记》是保存到现在的我国最早的一部专门记载古代岁时节令的专著,其中有“八月十四日,民并以朱水点儿头额,名为天灸,以厌疾”的记载,强调了时令的重要性,成为“冬病夏治三伏贴”的理论根源。《张氏医通》首先将穴位贴敷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并沿用至今。
细说:贴敷的取效原理
1、药物的直接作用
贴敷所用药物在清代张潞治疗冷哮的经验上发展而来:以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甘遂、麝香、生姜、麻黄、半夏等药物为主。诸药合用,具有温阳散寒、化痰平喘的作用,凡阳虚寒凝、痰饮蕴肺所致诸症自愈。
2、经络腧穴的作用
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穴位常在任督二脉及膀胱经上选取。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诸阳,调节阳经脉气,并且可沟通阴阳、总摄诸经。任脉为“阴脉之海”,可任受诸阴、交通阴阳。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于人体阳位,是阳中之阳,主一身之表,具有藏津液、司气化、通水道、利小便,通行阳气的作用。所选经穴共同发挥益气温阳、理气清热、止咳平喘的作用。
3、时间治疗学
天地四时对机体生命活动的影响具有时间节律,而机体生命活动对天地四时的变化又具有适应能力,五脏六腑、脉象等与四季寒暑变化存在相应的节律性变化,治疗上应因时制宜,以抓住治疗的最佳时机。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间,人体阳气盛极,阴气始生,阳气发泄,气血趋向于表, 腠理开泄,经络通畅,阴凝之气易于离散。此时以温热药进行穴位贴敷可鼓舞正气,辅助已盛之阳驱散患者体内阴寒之气,调节脏腑功能,恢复机体阴阳平衡,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冬病夏治”的目的。
4、穴位贴敷对体质的调节
体质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可调性。临床观察发现,患有呼吸系统疾病者多有阳气不足的根本,肺、脾、肾虚,遇冷着凉,即感邪而发,经短时间治疗后虽然病因去除、邪气消退,然病本仍在,遇摄生不慎,邪气极易乘虚而入,再次发病。通过一定疗程的穴位贴敷,可以逐渐调节和改善患者阳虚的体质,平衡失调的阴阳以抗御邪气,减少急性发作的次数。
5、五行学说与穴位贴敷
肺属金,脾属土,主于长夏,土能生金,三伏贴可以“培土生金”,调补肺、脾两脏,使肺宣肃有常,脾运有度,气血运行通畅,邪气无隙可入。
6、西医机理
穴位贴敷可以调节T细胞亚群及水平,提高病人抗病能力;降低血浆中IL-4、ET(内皮素)、IgE、IL-5、ECP(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升高IFN-γ含量,抑制肺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抑制气道的炎症反应和高反应性;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改善患者肺功能。
展现:贴敷的优势
1、综合调理以治本
穴位贴敷疗法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将不同药物加工成细末后加入辅料,调制成糊状或膏状,敷贴于人体腧穴、阿是穴(以痛为腧),以发挥其调理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畅通气血、协调脏腑等作用,使机体阴阳平衡,功能改善,是传统中医外治法之一。
2、方便无创痛苦小
穴位贴敷直接将药物敷贴于体表,通过药物透皮吸收、经络的传导作用等方式起效,简单无创,门诊既可进行治疗,患者回家后无需特殊护理,不打乱患者日常生活,耐受度高。
3、经济实用负担轻
穴位贴敷疗法价格低廉,大部分患者可以承受;并可有效减少疾病的发作及住院次数,间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4、疗效显著:大量研究证实,穴位贴敷疗法可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减少咳、痰、喘等呼吸系统常见症状,有效减少疾病发作或加重的次数,显效率在33.4%-61%之间,有效率在79%-91%之间。
揭示:贴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对传统中医疗法的发掘,穴位贴敷以其效著价廉的优势逐渐得到老百姓的认可。近年来,各大医院纷纷开展穴位贴敷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能够有效预防或减少疾病发作次数,患者反应良好。同时,我们也看到,大规模的穴位贴敷仍属于一项新兴的医疗措施,部分患者对穴位贴敷存在一些误解,临床尚有许多不完善之处需要改进:(1)由于病人繁多,医院往往不加选择即对所有来诊病人进行贴敷,或辨病、辨证不准确,降低了疗效。(2)患者对穴位贴敷的原理、方法了解甚少,选择贴敷具有盲目性、不确定性。(3)有的病人认为穴位贴敷有病治病、无病强身,不问自己的身体状况如何,没有选择好穴位贴敷的时间窗,反而增重病情。(4)部分患者接受穴位贴敷后,遂放弃其他治疗手段,有失偏颇。(5)部分患者接受贴敷后近期疗效不显,即对穴位贴敷失去信心,中断治疗。因此,正确认识、合理运用贴敷乃继续开展穴位贴敷的当务之急,医患双方均应提高对此疗法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共同改进穴位贴敷。
讲究:贴敷的基本方法
正确运用贴敷疗法才能取得预期效果,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积累及对文献的查证,针对穴位贴敷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行之有效的贴敷基本方法:
1、选择合适的时间窗
贴敷具有温阳散寒、化痰平喘的作用,于三伏天进行效果最佳。一方面,夏季万物阳气皆盛,“冬病”到夏季多进入缓解期,贴敷可辅助已盛之阳驱散患者体内阴寒之气,达到“冬病夏治”的目的;另一方面,长夏多湿,许多疾病到夏季易化湿、生痰而使病情加重,贴敷可祛湿豁痰,促使疾病向愈。具体到每个人而言,应在贴敷前对相关疾病及自身状态有一定了解,及早调理以进入疾病缓解期,合理选择贴敷时机,切勿盲目贴敷,加重病情。
2、辨证施治
药物均有偏性,中药治病即为“以偏纠偏”的过程,故临床运用宜辨证施治。
贴敷所用药物偏于温热,适用于正气不足、寒饮内蕴者,症见咳嗽、喘憋胸闷,咯痰色白清稀或呈泡沫状,形寒怕冷,四肢或后背发凉,乏力,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滑,诸症遇凉加重,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临床有一部分患者并不适合于贴敷,主要有:(1)痰热内阻:痰多、色黄质稠,或痰中带血,身热面赤,口干欲饮,溲黄便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2)实热内蕴:不同脏腑实热证症状各异,但多有面红目赤、身热多汗、溲赤便结,舌红苔黄,脉数等共同表现。(3)阴虚内热:干咳少痰,午后潮热,手足心热,两颧发红,夜间盗汗,口干咽燥,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尚有部分患者虽有阳虚痰凝之本,因饮食、劳碌、外感等原因,夹有痰热之标,临床可见咳嗽或喘憋,咯痰色黄,质粘难咯,口干口苦,怕风,后背或手足怕凉,可伴有恶寒发热,舌淡,边尖红,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提示其证属寒热错杂,本虚与标实并存,不适合于立即贴敷,待标实去除后才能进行贴敷。
3、辨病施治
穴位贴敷疗法可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反复感染、慢性咽炎、鼻炎、COPD等多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疗效显著。但某些疾病虽以咳、痰、喘为主要临床表现,可能为肺结核、肺间质纤维化、甚至肺癌等特殊感染性或器质性病变,此类病人接受穴位贴敷疗效不佳,宜早期诊断、正确治疗,以免贻误病情。
4、提前就诊
患者在贴敷前应于呼吸科专科门诊就诊,尽可能明确中西医诊断,了解自己的证型和体质状态,辨别是否适合于三伏贴。若有痰热标实表现的,可提前干预治疗1-2个月,通过饮食调理、药物治疗等措施综合处理后,祛除痰热之标,进入适合于贴敷的状态,复其阳虚之本。若为适合贴敷的患者可提前告知贴敷注意事项,减少不利因素的影响。
5、综合调理
穴位贴敷为疾病缓解期治本的一种手段,其他疗法不可偏废,应配合口服汤药、针灸、拔罐、耳穴、刮痧、推拿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疗以增加疗效。
6、贴敷注意事项
(1)肺部感染急性期、皮肤破损、严重的心肺功能不足者不适宜贴敷。(2)贴敷期间应饮食清淡,少食肥甘厚腻、煎炸之品、牛羊肉、海鲜、辣椒等辛温刺激、难以消化的食物及冰棍冷饮等寒凉之品,尽量避免风扇、空调直吹,适度锻炼,保持心情舒畅。(3)贴敷过程中,若皮肤局部出现轻微发红、发热、发痒为正常现象,缩短贴敷时间即可;若出现起水泡、水泡过大者可于医院请专科医生处理。有研究证明,局部反应明显者疗效更佳。(4)贴敷以治本为主,起效慢,一般疗程为三年,短期疗效不明显时,宜耐心等待。
陈词总结
贴敷为传统中医特色疗法之一,冬病夏治三伏贴在夏秋季之交、人体阳气血脉最为旺盛之时,用具有温阳止咳、化痰平喘功效的温热药作用于特定腧穴,改善患者阳虚体质,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以治疗多种证属阳气不足、寒痰内蕴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减少疾病在寒冷季节的发作或加重次数。目前,穴位贴敷疗法的开展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通过提前干预、辨病辨证、选择最佳时间窗、配合多种治疗措施等方法的实施,可使病人得到更为有效的治疗,降低其近期及远期因病就诊、住院的频次,节约医疗资源及患者的时间和经济成本,使穴位贴敷朝着更加合理、有序、专业、科学的方向发展,还健康于大众。
www.39.net 2010-5-2639健康网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今年的春季乍暖还寒,捂着厚厚的冬装过春季,寒冷依然让人防不胜防。终于,夏天即将来临,对于许多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来说,又熬过了一个难耐的冬天,进入病情相对缓解期。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治疗的结束,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理念,对于冬季加重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来说更应如此。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咳、痰、喘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心悸、气短、乏力、食欲不振、肢体水肿等症状,病程长,感邪即发,时轻时重,缠绵难愈,部分患者常需反复住院治疗,住院期间大量抗生素的使用易导致耐药菌的产生、增加霉菌的发病率等等,极大地增加了他们的经济负担和痛苦,生活质量也大打折扣。此类疾病常见证型虽然有寒有热,但多在秋冬季节天气转凉时发作或病情加重,故有“冬病”之说,提示这类患者均存在阳气不足、虚寒内生或寒饮内留的基本病机,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同气相求”是也,治疗上应以温养为主,除了在急性加重期予以积极对症治疗外,缓解期的综合治疗、调养显得尤为重要。
夏季选择具有温阳止咳、化痰平喘作用的三伏贴可以强健呼吸道,抵御外邪的侵袭,是“春夏养阳”的基本方法之一。如何正确选择贴敷疗法,您对穴位贴敷的了解有多少呢?
追溯:贴敷的历史沿革
贴敷疗法至今约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方专著《五十二病方》中就有用芥子泥贴敷于百会穴治疗毒蛇咬伤的记载,为穴位贴敷的最早记载。南北朝的《荆楚岁时记》是保存到现在的我国最早的一部专门记载古代岁时节令的专著,其中有“八月十四日,民并以朱水点儿头额,名为天灸,以厌疾”的记载,强调了时令的重要性,成为“冬病夏治三伏贴”的理论根源。《张氏医通》首先将穴位贴敷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并沿用至今。
细说:贴敷的取效原理
1、药物的直接作用
贴敷所用药物在清代张潞治疗冷哮的经验上发展而来:以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甘遂、麝香、生姜、麻黄、半夏等药物为主。诸药合用,具有温阳散寒、化痰平喘的作用,凡阳虚寒凝、痰饮蕴肺所致诸症自愈。
2、经络腧穴的作用
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穴位常在任督二脉及膀胱经上选取。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诸阳,调节阳经脉气,并且可沟通阴阳、总摄诸经。任脉为“阴脉之海”,可任受诸阴、交通阴阳。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于人体阳位,是阳中之阳,主一身之表,具有藏津液、司气化、通水道、利小便,通行阳气的作用。所选经穴共同发挥益气温阳、理气清热、止咳平喘的作用。
3、时间治疗学
天地四时对机体生命活动的影响具有时间节律,而机体生命活动对天地四时的变化又具有适应能力,五脏六腑、脉象等与四季寒暑变化存在相应的节律性变化,治疗上应因时制宜,以抓住治疗的最佳时机。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间,人体阳气盛极,阴气始生,阳气发泄,气血趋向于表, 腠理开泄,经络通畅,阴凝之气易于离散。此时以温热药进行穴位贴敷可鼓舞正气,辅助已盛之阳驱散患者体内阴寒之气,调节脏腑功能,恢复机体阴阳平衡,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冬病夏治”的目的。
4、穴位贴敷对体质的调节
体质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可调性。临床观察发现,患有呼吸系统疾病者多有阳气不足的根本,肺、脾、肾虚,遇冷着凉,即感邪而发,经短时间治疗后虽然病因去除、邪气消退,然病本仍在,遇摄生不慎,邪气极易乘虚而入,再次发病。通过一定疗程的穴位贴敷,可以逐渐调节和改善患者阳虚的体质,平衡失调的阴阳以抗御邪气,减少急性发作的次数。
5、五行学说与穴位贴敷
肺属金,脾属土,主于长夏,土能生金,三伏贴可以“培土生金”,调补肺、脾两脏,使肺宣肃有常,脾运有度,气血运行通畅,邪气无隙可入。
6、西医机理
穴位贴敷可以调节T细胞亚群及水平,提高病人抗病能力;降低血浆中IL-4、ET(内皮素)、IgE、IL-5、ECP(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升高IFN-γ含量,抑制肺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抑制气道的炎症反应和高反应性;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改善患者肺功能。
展现:贴敷的优势
1、综合调理以治本
穴位贴敷疗法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将不同药物加工成细末后加入辅料,调制成糊状或膏状,敷贴于人体腧穴、阿是穴(以痛为腧),以发挥其调理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畅通气血、协调脏腑等作用,使机体阴阳平衡,功能改善,是传统中医外治法之一。
2、方便无创痛苦小
穴位贴敷直接将药物敷贴于体表,通过药物透皮吸收、经络的传导作用等方式起效,简单无创,门诊既可进行治疗,患者回家后无需特殊护理,不打乱患者日常生活,耐受度高。
3、经济实用负担轻
穴位贴敷疗法价格低廉,大部分患者可以承受;并可有效减少疾病的发作及住院次数,间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4、疗效显著:大量研究证实,穴位贴敷疗法可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减少咳、痰、喘等呼吸系统常见症状,有效减少疾病发作或加重的次数,显效率在33.4%-61%之间,有效率在79%-91%之间。
揭示:贴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对传统中医疗法的发掘,穴位贴敷以其效著价廉的优势逐渐得到老百姓的认可。近年来,各大医院纷纷开展穴位贴敷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能够有效预防或减少疾病发作次数,患者反应良好。同时,我们也看到,大规模的穴位贴敷仍属于一项新兴的医疗措施,部分患者对穴位贴敷存在一些误解,临床尚有许多不完善之处需要改进:(1)由于病人繁多,医院往往不加选择即对所有来诊病人进行贴敷,或辨病、辨证不准确,降低了疗效。(2)患者对穴位贴敷的原理、方法了解甚少,选择贴敷具有盲目性、不确定性。(3)有的病人认为穴位贴敷有病治病、无病强身,不问自己的身体状况如何,没有选择好穴位贴敷的时间窗,反而增重病情。(4)部分患者接受穴位贴敷后,遂放弃其他治疗手段,有失偏颇。(5)部分患者接受贴敷后近期疗效不显,即对穴位贴敷失去信心,中断治疗。因此,正确认识、合理运用贴敷乃继续开展穴位贴敷的当务之急,医患双方均应提高对此疗法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共同改进穴位贴敷。
讲究:贴敷的基本方法
正确运用贴敷疗法才能取得预期效果,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积累及对文献的查证,针对穴位贴敷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行之有效的贴敷基本方法:
1、选择合适的时间窗
贴敷具有温阳散寒、化痰平喘的作用,于三伏天进行效果最佳。一方面,夏季万物阳气皆盛,“冬病”到夏季多进入缓解期,贴敷可辅助已盛之阳驱散患者体内阴寒之气,达到“冬病夏治”的目的;另一方面,长夏多湿,许多疾病到夏季易化湿、生痰而使病情加重,贴敷可祛湿豁痰,促使疾病向愈。具体到每个人而言,应在贴敷前对相关疾病及自身状态有一定了解,及早调理以进入疾病缓解期,合理选择贴敷时机,切勿盲目贴敷,加重病情。
2、辨证施治
药物均有偏性,中药治病即为“以偏纠偏”的过程,故临床运用宜辨证施治。
贴敷所用药物偏于温热,适用于正气不足、寒饮内蕴者,症见咳嗽、喘憋胸闷,咯痰色白清稀或呈泡沫状,形寒怕冷,四肢或后背发凉,乏力,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滑,诸症遇凉加重,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临床有一部分患者并不适合于贴敷,主要有:(1)痰热内阻:痰多、色黄质稠,或痰中带血,身热面赤,口干欲饮,溲黄便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2)实热内蕴:不同脏腑实热证症状各异,但多有面红目赤、身热多汗、溲赤便结,舌红苔黄,脉数等共同表现。(3)阴虚内热:干咳少痰,午后潮热,手足心热,两颧发红,夜间盗汗,口干咽燥,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尚有部分患者虽有阳虚痰凝之本,因饮食、劳碌、外感等原因,夹有痰热之标,临床可见咳嗽或喘憋,咯痰色黄,质粘难咯,口干口苦,怕风,后背或手足怕凉,可伴有恶寒发热,舌淡,边尖红,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提示其证属寒热错杂,本虚与标实并存,不适合于立即贴敷,待标实去除后才能进行贴敷。
3、辨病施治
穴位贴敷疗法可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反复感染、慢性咽炎、鼻炎、COPD等多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疗效显著。但某些疾病虽以咳、痰、喘为主要临床表现,可能为肺结核、肺间质纤维化、甚至肺癌等特殊感染性或器质性病变,此类病人接受穴位贴敷疗效不佳,宜早期诊断、正确治疗,以免贻误病情。
4、提前就诊
患者在贴敷前应于呼吸科专科门诊就诊,尽可能明确中西医诊断,了解自己的证型和体质状态,辨别是否适合于三伏贴。若有痰热标实表现的,可提前干预治疗1-2个月,通过饮食调理、药物治疗等措施综合处理后,祛除痰热之标,进入适合于贴敷的状态,复其阳虚之本。若为适合贴敷的患者可提前告知贴敷注意事项,减少不利因素的影响。
5、综合调理
穴位贴敷为疾病缓解期治本的一种手段,其他疗法不可偏废,应配合口服汤药、针灸、拔罐、耳穴、刮痧、推拿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疗以增加疗效。
6、贴敷注意事项
(1)肺部感染急性期、皮肤破损、严重的心肺功能不足者不适宜贴敷。(2)贴敷期间应饮食清淡,少食肥甘厚腻、煎炸之品、牛羊肉、海鲜、辣椒等辛温刺激、难以消化的食物及冰棍冷饮等寒凉之品,尽量避免风扇、空调直吹,适度锻炼,保持心情舒畅。(3)贴敷过程中,若皮肤局部出现轻微发红、发热、发痒为正常现象,缩短贴敷时间即可;若出现起水泡、水泡过大者可于医院请专科医生处理。有研究证明,局部反应明显者疗效更佳。(4)贴敷以治本为主,起效慢,一般疗程为三年,短期疗效不明显时,宜耐心等待。
陈词总结
贴敷为传统中医特色疗法之一,冬病夏治三伏贴在夏秋季之交、人体阳气血脉最为旺盛之时,用具有温阳止咳、化痰平喘功效的温热药作用于特定腧穴,改善患者阳虚体质,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以治疗多种证属阳气不足、寒痰内蕴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减少疾病在寒冷季节的发作或加重次数。目前,穴位贴敷疗法的开展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通过提前干预、辨病辨证、选择最佳时间窗、配合多种治疗措施等方法的实施,可使病人得到更为有效的治疗,降低其近期及远期因病就诊、住院的频次,节约医疗资源及患者的时间和经济成本,使穴位贴敷朝着更加合理、有序、专业、科学的方向发展,还健康于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