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闻报道里,消防兵总是和灾难在一起。 还记得2015年“东方之星”的沉船事故,凌晨时分,消防部队潜入水下,入船体破拆,协助搜救,不惧险阻。 还记得2015年天津塘沽大爆炸事件,危难莫测,爆炸接二连三,让消防兵们损失惨重,而其他的人坚守岗位时刻待命。 面对危险,常人是躲避的,而这些战士,必须选择对抗。在大洪水的惊涛骇浪里,在暴风雪的冰天雪地里,在地震的废墟瓦砾里,在火场的熊熊燃烧里可爱可敬的消防兵们,为普通人,建起了一道铜墙铁壁。 这是一种精神,一种责任感。在公众看不到的世界里,消防兵们日复一日地工作生活,默默奉献。 在湖南省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就有这样一群消防战士。 1989年出生的肖权誉已经当了6年消防兵,6年时间里荣立3次三等功,被常德消防支队表彰为 “最美班长”、“优秀共产党员”,被常德市文明办、常德市志愿者服务组织联合会表彰为“优秀志愿者”。他用勇敢和忠诚,演绎着一名消防战士的责任与担当。 怕也要上,保障民众安全是责任 很小的时候,肖权誉便向往军旅生活,期待有一天可以穿上军装。他的父亲是房地产开发商,家境优越。高中毕业后,成绩并不差的肖权誉没有选择上大学,而是进入一直梦想的军营。2009年,他成为常德市消防大队特勤中队的一名消防战士。 特勤中队主要处理重大突发性事件,对士兵的素质要求很高,训练强度很大,起初让肖权誉很难适应。 在百米板障训练项目上,他无法像战友们一样,轻松达到要求。他像一头“蛮牛”,一次次冲击板障,哪怕一次次败下阵来。一次训练中,他的额头磕破了,满脸是血。他处理完伤口又继续训练。同时,他也反复向教导员请教动作要领,最终完成一次次漂亮的翻越。 通过“玩命”似的刻苦训练,肖权誉很快成长为部队的业务尖子,在常德市消防支队组织的比武中,他参加的多个项目进入前三名。由于业务突出,肖权誉代表支队参加全省五年一度的“三基一化”大阅兵仪式。在特警、公安、消防、边防、内卫等各个警种集聚一堂的比武中,经过三轮淘汰,肖权誉成功参加最终阅兵式,荣立三等功。 2012年8月25日,常德经开区一家造纸企业的芦苇堆突发大火,当时肖权誉已调往常德经开区消防大队担任班长,接到命令他立刻带领6名战士展开战斗。 在火场两天三夜,肖权誉没有回家休息,坚守第一线,却安排队友轮流值班。期间,他穿着消防制服,衣服汗湿了就烤干,烤干了又汗湿,如此反反复复。盛夏的夜晚最难熬,燥热困倦的情况下,却要靠近大火,再加上蚊虫叮咬,实在是异常艰难。大火被扑灭,肖权誉筋疲力尽地回到队里,冲澡时身上火辣辣地刺痛,这才发现上身大部分已经蜕皮。 2013年2月8日凌晨4时,常张高速斗姆湖段发生特大交通事故,由于路面结冰,导致8台车连环相撞,15人死亡。经开区消防大队接警后,立即前往现场救援。肖权誉扛着沉重的器材,在结冰的路面上边走边摔,好不容易赶到出事地点。一辆大客车前轮已经架到桥上,驾驶员身亡,副驾驶奄奄一息,下半身被变形的汽车前部紧紧挤压。肖权誉踩在结冰的桥栏上,一边安慰伤员,一边用早已冻得麻木的双手,熟练操作破拆器材,终于成功救出伤者。 在历次战斗中,他曾经冒着液化气罐爆炸的危险救出被困老人,曾经爬上40多米的高塔救下被困的群众。 记者问他,这样做可能会有生命危险,不害怕吗? 他用质朴的语言回答:“怕也要上,我的责任就是保障民众的安全。” 做新时代的“好人” 在消防中队一班战士的眼中,肖权誉是一名好班长,一位值得信赖的好兄弟。 班里的新兵小陈由于体质不好,训练成绩老是上不去,久而久之,丧失了斗志。肖权誉意识到,这不仅是他个人的问题,还有可能影响其他新兵的积极性,必须及时纠正。但小陈对领导的教育有抵触情绪,他得“曲线”援助。他发现小陈喜欢画画,便主动向小陈拜师学艺,偶尔拿一两张“作品”请小陈指导,让他树立了自信心,训练时也能够吃苦了。一次次鼓励,一次次磨炼,原本3000米都跑不下来的小陈,半年考核时终于达标。 2013年底,新兵小鹏来到一班。训练时,肖权誉发现小鹏心不在焉,很多动作都不到位,不能吃苦,总是说:“我不训练了,我要回家。”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肖权誉发现小鹏其实并不厌烦部队生活,只是没有分配到自己喜欢的位置。于是,肖权誉力排众议,让小鹏当水枪手、干一号员。几场火打下来,小鹏增强了荣誉感,逐渐端正了服役态度,训练成绩突飞猛进,在冬训比武中竟名列前茅,被支队记嘉奖并通报表彰。 自1992年常德经开区消防大队成立以来,大队官兵便一直照顾双臂残疾的老人李有功,肖权誉来到大队之后,从战友们手里接过爱心接力棒。 有一年新兵下队时,队里准备了丰盛的菜肴,红枣炖鸡更是清香扑鼻。训练辛苦的新兵们正大快朵颐,却看到肖权誉拿了个大碗,盛了满满一碗鸡肉和汤,就往门外走。新兵们感到很不解。 “想知道原因吗?跟我来。” 肖权誉带着两名新兵到了李有功家中,并细心地喂老人喝汤。“照顾李老是大队多年来的传统,可不能在我们这里失传啊!”他谈到雷锋同志时满心敬仰,希望战友们都坚持做新时代的“好人”,不仅在岗位上兢兢业业,生活中也能扶贫济困。 2015年3月,大队与开发区共青团委、教育局联合审定资助德山二中和崇德中学的贫困初中生1人和贫困小学生1人,资助标准是每人1000元,肖权誉得知这一情况,二话没说从工资卡中取出2000元,递交给大队领导,说是他个人心意,以后每个季度都会拿出一部分钱来资助贫困学生。 肖权誉有一种正义感,好打抱不平。有一次,他“打的”到德山大道和莲池路交汇处,刚刚下车便看见小偷扒走一位女士挎包里的钱包。肖权誉赶紧下车,冲上前去当场将小偷制服。这位女士万分感谢,一定要问清楚肖权誉的姓名和工作单位,而他笑着说了一句“我是一名消防战士”,就匆匆离开。 前不久,一个临时工地发生坍塌,一名工人被埋,情况十分危急,接警到场处置中肖权誉奋勇当先,跳入塌方坑穴中,采取了手刨、搬运的土工作业方法,经过3个小时的奋力抢救,最终把被困人员成功救出,累得手都抬不起来了。 肖权誉扶贫帮困,无私奉献的事迹被《常德日报》报道,在当地引起反响。随后,常德经开区人社局、文明办以及常德市电视台、《常德日报》、《常德晚报》等部门相关负责人一行莅临大队,就肖权誉同志这一先进典型的推介进行实地调研和采风,让正能量感染更多人。 最愧疚的是对我母亲 记者:如何面对生死危险,克服内心恐惧? 肖权誉:在和平时期,从事消防事业,每次的打火和救援中,每当进入现场的时候,自己明知道有危险,但迫于职责和良心还是选择义无反顾地进去;其实看到现场的惨烈画面,内心还是很恐慌,这只是进去的一刹那感觉,当进去后,内心就再无恐惧。 记者:你心目中的英雄是谁? 肖权誉:对历史、对社会、对人民做出贡献的人都是我心中的英雄。 记者:你最愧疚的人是谁? 肖权誉:是我母亲。没有尽到孝道,当兵后父母离异,自己又很少回去,母亲一个人在家。 记者:你未来的梦想是什么? 肖权誉:在部队一天就要对得起军人这个称号,对得起这身军装,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对中队、兄弟有个交代;离开部队后就把部队作风带回去,踏实做事创业。 记者:你的工作格言是什么? 肖权誉:可以接受失败,但不能接受从不去尝试。 责任编辑:陈敏
在新闻报道里,消防兵总是和灾难在一起。 还记得2015年“东方之星”的沉船事故,凌晨时分,消防部队潜入水下,入船体破拆,协助搜救,不惧险阻。 还记得2015年天津塘沽大爆炸事件,危难莫测,爆炸接二连三,让消防兵们损失惨重,而其他的人坚守岗位时刻待命。 面对危险,常人是躲避的,而这些战士,必须选择对抗。在大洪水的惊涛骇浪里,在暴风雪的冰天雪地里,在地震的废墟瓦砾里,在火场的熊熊燃烧里可爱可敬的消防兵们,为普通人,建起了一道铜墙铁壁。 这是一种精神,一种责任感。在公众看不到的世界里,消防兵们日复一日地工作生活,默默奉献。 在湖南省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就有这样一群消防战士。 1989年出生的肖权誉已经当了6年消防兵,6年时间里荣立3次三等功,被常德消防支队表彰为 “最美班长”、“优秀共产党员”,被常德市文明办、常德市志愿者服务组织联合会表彰为“优秀志愿者”。他用勇敢和忠诚,演绎着一名消防战士的责任与担当。 怕也要上,保障民众安全是责任 很小的时候,肖权誉便向往军旅生活,期待有一天可以穿上军装。他的父亲是房地产开发商,家境优越。高中毕业后,成绩并不差的肖权誉没有选择上大学,而是进入一直梦想的军营。2009年,他成为常德市消防大队特勤中队的一名消防战士。 特勤中队主要处理重大突发性事件,对士兵的素质要求很高,训练强度很大,起初让肖权誉很难适应。 在百米板障训练项目上,他无法像战友们一样,轻松达到要求。他像一头“蛮牛”,一次次冲击板障,哪怕一次次败下阵来。一次训练中,他的额头磕破了,满脸是血。他处理完伤口又继续训练。同时,他也反复向教导员请教动作要领,最终完成一次次漂亮的翻越。 通过“玩命”似的刻苦训练,肖权誉很快成长为部队的业务尖子,在常德市消防支队组织的比武中,他参加的多个项目进入前三名。由于业务突出,肖权誉代表支队参加全省五年一度的“三基一化”大阅兵仪式。在特警、公安、消防、边防、内卫等各个警种集聚一堂的比武中,经过三轮淘汰,肖权誉成功参加最终阅兵式,荣立三等功。 2012年8月25日,常德经开区一家造纸企业的芦苇堆突发大火,当时肖权誉已调往常德经开区消防大队担任班长,接到命令他立刻带领6名战士展开战斗。 在火场两天三夜,肖权誉没有回家休息,坚守第一线,却安排队友轮流值班。期间,他穿着消防制服,衣服汗湿了就烤干,烤干了又汗湿,如此反反复复。盛夏的夜晚最难熬,燥热困倦的情况下,却要靠近大火,再加上蚊虫叮咬,实在是异常艰难。大火被扑灭,肖权誉筋疲力尽地回到队里,冲澡时身上火辣辣地刺痛,这才发现上身大部分已经蜕皮。 2013年2月8日凌晨4时,常张高速斗姆湖段发生特大交通事故,由于路面结冰,导致8台车连环相撞,15人死亡。经开区消防大队接警后,立即前往现场救援。肖权誉扛着沉重的器材,在结冰的路面上边走边摔,好不容易赶到出事地点。一辆大客车前轮已经架到桥上,驾驶员身亡,副驾驶奄奄一息,下半身被变形的汽车前部紧紧挤压。肖权誉踩在结冰的桥栏上,一边安慰伤员,一边用早已冻得麻木的双手,熟练操作破拆器材,终于成功救出伤者。 在历次战斗中,他曾经冒着液化气罐爆炸的危险救出被困老人,曾经爬上40多米的高塔救下被困的群众。 记者问他,这样做可能会有生命危险,不害怕吗? 他用质朴的语言回答:“怕也要上,我的责任就是保障民众的安全。” 做新时代的“好人” 在消防中队一班战士的眼中,肖权誉是一名好班长,一位值得信赖的好兄弟。 班里的新兵小陈由于体质不好,训练成绩老是上不去,久而久之,丧失了斗志。肖权誉意识到,这不仅是他个人的问题,还有可能影响其他新兵的积极性,必须及时纠正。但小陈对领导的教育有抵触情绪,他得“曲线”援助。他发现小陈喜欢画画,便主动向小陈拜师学艺,偶尔拿一两张“作品”请小陈指导,让他树立了自信心,训练时也能够吃苦了。一次次鼓励,一次次磨炼,原本3000米都跑不下来的小陈,半年考核时终于达标。 2013年底,新兵小鹏来到一班。训练时,肖权誉发现小鹏心不在焉,很多动作都不到位,不能吃苦,总是说:“我不训练了,我要回家。”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肖权誉发现小鹏其实并不厌烦部队生活,只是没有分配到自己喜欢的位置。于是,肖权誉力排众议,让小鹏当水枪手、干一号员。几场火打下来,小鹏增强了荣誉感,逐渐端正了服役态度,训练成绩突飞猛进,在冬训比武中竟名列前茅,被支队记嘉奖并通报表彰。 自1992年常德经开区消防大队成立以来,大队官兵便一直照顾双臂残疾的老人李有功,肖权誉来到大队之后,从战友们手里接过爱心接力棒。 有一年新兵下队时,队里准备了丰盛的菜肴,红枣炖鸡更是清香扑鼻。训练辛苦的新兵们正大快朵颐,却看到肖权誉拿了个大碗,盛了满满一碗鸡肉和汤,就往门外走。新兵们感到很不解。 “想知道原因吗?跟我来。” 肖权誉带着两名新兵到了李有功家中,并细心地喂老人喝汤。“照顾李老是大队多年来的传统,可不能在我们这里失传啊!”他谈到雷锋同志时满心敬仰,希望战友们都坚持做新时代的“好人”,不仅在岗位上兢兢业业,生活中也能扶贫济困。 2015年3月,大队与开发区共青团委、教育局联合审定资助德山二中和崇德中学的贫困初中生1人和贫困小学生1人,资助标准是每人1000元,肖权誉得知这一情况,二话没说从工资卡中取出2000元,递交给大队领导,说是他个人心意,以后每个季度都会拿出一部分钱来资助贫困学生。 肖权誉有一种正义感,好打抱不平。有一次,他“打的”到德山大道和莲池路交汇处,刚刚下车便看见小偷扒走一位女士挎包里的钱包。肖权誉赶紧下车,冲上前去当场将小偷制服。这位女士万分感谢,一定要问清楚肖权誉的姓名和工作单位,而他笑着说了一句“我是一名消防战士”,就匆匆离开。 前不久,一个临时工地发生坍塌,一名工人被埋,情况十分危急,接警到场处置中肖权誉奋勇当先,跳入塌方坑穴中,采取了手刨、搬运的土工作业方法,经过3个小时的奋力抢救,最终把被困人员成功救出,累得手都抬不起来了。 肖权誉扶贫帮困,无私奉献的事迹被《常德日报》报道,在当地引起反响。随后,常德经开区人社局、文明办以及常德市电视台、《常德日报》、《常德晚报》等部门相关负责人一行莅临大队,就肖权誉同志这一先进典型的推介进行实地调研和采风,让正能量感染更多人。 最愧疚的是对我母亲 记者:如何面对生死危险,克服内心恐惧? 肖权誉:在和平时期,从事消防事业,每次的打火和救援中,每当进入现场的时候,自己明知道有危险,但迫于职责和良心还是选择义无反顾地进去;其实看到现场的惨烈画面,内心还是很恐慌,这只是进去的一刹那感觉,当进去后,内心就再无恐惧。 记者:你心目中的英雄是谁? 肖权誉:对历史、对社会、对人民做出贡献的人都是我心中的英雄。 记者:你最愧疚的人是谁? 肖权誉:是我母亲。没有尽到孝道,当兵后父母离异,自己又很少回去,母亲一个人在家。 记者:你未来的梦想是什么? 肖权誉:在部队一天就要对得起军人这个称号,对得起这身军装,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对中队、兄弟有个交代;离开部队后就把部队作风带回去,踏实做事创业。 记者:你的工作格言是什么? 肖权誉:可以接受失败,但不能接受从不去尝试。 责任编辑: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