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报/2013年/1月/25日/第005版
法律文化周刊
再窥《水浒传》的法律世界(上)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张建伟
在四大古典名著中,我起初本不喜欢《水浒传》,感觉那里面充满血腥和暴力,英雄好汉的打打杀杀,不对我的胃口。不过,随着年齿渐长,闲极无聊,翻阅《水浒传》,逐渐引逗出对它的兴趣。有一搭无一搭地乱翻读,略有感想,拉杂写下来,算是不辜负这部经典,也算补赎一下个人对它曾有的不敬。于是乎,初窥《水浒传》的法律世界之外,又有再窥、三窥之想。如有奢望,就是:这东鳞西爪的意义不限于此,最好。
生辰纲:
不义之财,取之何碍?
法理学家看上去个个都像饱学之士,研讨会上、讲堂里面讲起话来也都让人起敬起畏,他们挥霍的许多学术大词,让草民听了个个发怔,这没什么可奇怪的,专业水准与一般理解力的差距本来就可以大过太平洋。要是遇上云思维、神逻辑的学者,就更值得五体自愿投地了(要是原地立正就地敬礼,其礼数大概也还过得去,可以不必计较)。草民的思维往往比较直接,如开口便问:不义之财,夺来犯法不?这类问题,足够让学问庞大的法理学家讨论不止一个上午的。 话说梁中书曾费了十万贯收买金珠宝贝送上东京去,半路被贼人劫将去了,下一次自然就汲取了教训,加倍小心。他看中杨志,要他押送。要知道,押送生辰纲,责任重大,搞得好了,如梁中书主动许诺的那样:“我有心要抬举你,这献生辰纲的札子内另修一封书在中间,太师跟前重重保你”,一旦失败,那就英雄不知所归了。
我读《水浒传》,读到智取生辰纲一回,并不感觉惬意,一则吴用、公孙胜一干人打劫生辰纲并非以此惩贪,也无意散财民间,扶危济困,道义上并非没有可议之处;二则杨志受命押送,一路上尽心尽力,不惜弄得手下人叫苦不迭,暗中生恨,这一番努力,多少值得同情,不料一朝大意,着了人家的道儿,弄得骨软筋酥,眼睁睁看钱财被人打劫了去,心中只叫得苦,英雄厄运,因此而起,吴用等人志得意满,多少让人觉得有点不够仗义。
在仕途上,杨志是个不走运的英雄。他的江湖绰号是“青面兽”,这绰号是有所本的,他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腮边微露些少赤须,这个模样,不知相面的该做何说?
杨志押送生辰纲,事先精心准备,一路上极尽小心,只是并无地利天时相济,押送任务充满变数,路上经过的紫金山、二龙山、桃花山、伞盖山、黄泥冈、白沙坞、野云渡、赤松林都是强人出没的去处,那时节又是如火似烟的天气,让十一个厢禁军汗水通流,个个叹气吹嘘,确实不易。因此,尽管杨志不敢马虎大意,最终押送任务还是归于失败,这是否也是人力无法挽回的天数?
生辰纲乃不义之财,在意识形态上,夺取不义之财是否可以正当化抢劫行为,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不知今日刑法学家如何诠释。我见汗牛充栋的刑法学教材,大多以所有权作为评判的关键,抢劫他人财物,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所有权,就构成犯罪,很少谈及财产自身的性质。只是有些案件,不能不给出答案,例如抢劫赌资是否构成抢劫罪的讨论,多有发生,回避不得,法学家自然有所讨论。至于抢劫明知是受贿索贿得来的财物或者用于行贿的财物,究竟该如何加以法律评价,即使不正襟危坐加以探讨,做个法学家茶余饭后的谈资,也还要得。
就心理学原理言之,任何人都有将自己的行为合理化的倾向,如果不这样做,就可能产生精神危机、良心折磨,于是便有了私人意识形态中的“歪曲形态”。吴用等人对于抢劫生辰纲的行为,不难合理化。这生辰纲乃是北京大名府梁中书收买的十万贯庆贺生辰礼物,是借生日之名的
贿赂之物。在公孙胜等人商议抢劫之时,都道是“不义之财,取之何碍”。这就为抢劫行为树了一面正当化的大旗,读者接受这种抢劫行为,读至智取生辰纲得胜之后,抚书大笑,不外乎这一缘由。
官场腐败遭人痛恨,连抢劫行为也被覆上一抹正义的光芒,显示了民间仇(贪)官心理有多深。不知读书至此,有多少人会在这一场合思考法制与法治的问题?法理学家的反复言说,有时真的不敌老百姓的朴素意识。不过,人们还是有必要思考这样的问题:将劫富济贫的罗宾汉精神当作值得发扬光大的现代社会的正义理念,恐怕就得不偿失了。
牛二:
不值得同情的被害人
杀人案件,被害人倒在血泊当中,场面触目惊心。很多被害人都值得为之一洒同情之泪,但也有一些被害人,属于寿星老儿自尽——活得不耐烦了。他们中有的人,不值得同情。
牛二就属于这路货色,其恶行恶状,岂但令人不齿,简直让人恨之入骨,他在大街上晃着出来,打着灯笼寻阎王——纯粹找死。如今这厮倒在街头,颈子上胸脯上三个补不了、缝不上的血窟窿,够吓人唬道的。对牛二,不知该不该啐一口:谁叫你自蹈死路?
牛二出场时,是这样一副模样:“远远地黑凛凛一条大汉,吃得半醉,一步一颠撞将来。杨志看那人时,却是京师有名的破落户泼皮,叫做没毛大虫牛二,专在街上撒泼,行凶,撞闹,连为几头官司,开封府也治他不下;以此,汉城人见那厮来都躲了。”杨志自然认他不得,事实上,要不是牛二碰见杨志,杨志为民除了一害,牛二这厮不知还要祸害多少人。
书中描写:牛二“抢”到杨志面前,就手里把杨志那口宝刀“扯将”出来。这一抢一扯,活脱脱将一个醉酒的无赖形象写活了。接下来杨志与牛二的一番对话,声口逼真,刻画得呼之欲出。牛二虽然出场就挂了,却是《水浒传》中虽然着墨不多却让读者过目不忘的角色。同类的角色还有一位,就是冒充李逵充当路霸的李鬼。
牛二这路人,扬名立万纯粹靠厚颜无耻和没有道德底线,或者一味的好勇斗狠,不一定真有多大本领。一般善良民众好鞋不踩臭狗屎,避之唯恐不及,自然就对这路人有点“怕”——怕他纠缠,怕他找麻烦,于是他们就更嘚瑟了。民国时期,天津有“混混”,靠勇于自残的奇特方式来恐吓威胁他人,目的在于谋财,都可谓牛二的传人。
牛二这种货色,要是不一脚踢到铁板,就会一直欺良霸善下去;被欺凌的人忍气吞声,更助长了他们的气焰。对于这种人,本应由官府出面加以惩治,才能使紊乱的秩序得到平复。不料开封府依法行政,努力建设和谐社会,居然“治他不下”,逼得杨志只好自己来摆平。这真叫人叹息,要是凡事都等死了人,官府才出面,那官府也太“钝感”了。所以,恶人猖獗,官府难辞其咎。按照后来的政治理论,政府存在的必要性体现在抗击侵略抵御外侮、抗击自然灾害以及遏制境内犯罪,当官府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职责而人民又没有权利用选票更换政府的时候,社会的强权就会取而代之。
牛二强要“买刀”,实际上就是“强夺”,杨志大怒,把牛二推了一跤。牛二爬将起来,钻入杨志怀里,还“挥起右手,一拳打来”,大展其撒泼神功。街上的人都怕这牛二,自然没人敢来劝阻,附近又无吹哨子的警察实行网格状治安维护,杨志只好自己来摆脱困境。可叹的是,英雄末路,虎落平阳被犬欺。好在豪杰自是豪杰,岂能甘心被宵小凌虐?牛二终于自食其果。只不过,杨志出手也忒狠了点,让牛二不再“牛”只剩下“二”了。
杨志卖刀可以与《说唐》中的秦琼卖马并读。一样是英雄落魄,一样是住店没了盘缠,一样是把自己珍爱的宝物忍痛出售,不一样的是,一个遇到同样是英雄豪杰的单雄信,惺惺相惜,扭转了困窘的局面;一个遇到泼皮无赖,只能痛下杀手来解困。同样是好汉,命运咋就这样有幸与不幸?
牛二被杀,在法律上评价,杨志触犯刑律,不免要受到刑律处罚,但事出有因,都由牛二挑衅而起,杀人有可宽宥之处。杨志杀死牛二后径役开封府来自首,众邻舍都肯为他作证见,替他
告诉分诉。府尹免了他入门的款打。杨志在押时,“牢里众多押牢、禁子、节级见说杨志杀死没毛大虫牛二,都可怜他是个好男子,不来问他取钱,又好生看觑他。天汉州桥下众人为是杨志除了街上害人之物,都敛些盘缠,凑些银两来与他送饭,上下又替他使用。”场面真是温馨,能拍照留念为好。
我看那杨志案件的诉讼过程蛮正规的,书中记载:府尹教取一面枷将杨志枷了,差两员相官,带了物件行人,监押杨志并众邻舍一千人犯都来杀人现场——天汉州桥边登场检验了,叠成文案。众邻舍都出了供状保放,随衙听候当厅发落,将杨志於死囚牢里监守。推司看杨志是个有名的好汉,又与东京街上除了一害,牛二家又没苦主,把款状都改得轻了,三推六问,招做“一时斗殴杀伤,误伤人命”,待了六十日限满,当厅推司禀过府尹,将杨志带出厅前,除了长枷,断了二十脊杖,唤个文墨匠人刺了两行“金印”,迭配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充军。免不得又是张龙、赵虎两个公人监押上路。
那口宝刀呢?没官入库,也许从此暗暗生锈,可惜可惜。(待续)
人民法院报/2013年/1月/25日/第005版
法律文化周刊
再窥《水浒传》的法律世界(上)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张建伟
在四大古典名著中,我起初本不喜欢《水浒传》,感觉那里面充满血腥和暴力,英雄好汉的打打杀杀,不对我的胃口。不过,随着年齿渐长,闲极无聊,翻阅《水浒传》,逐渐引逗出对它的兴趣。有一搭无一搭地乱翻读,略有感想,拉杂写下来,算是不辜负这部经典,也算补赎一下个人对它曾有的不敬。于是乎,初窥《水浒传》的法律世界之外,又有再窥、三窥之想。如有奢望,就是:这东鳞西爪的意义不限于此,最好。
生辰纲:
不义之财,取之何碍?
法理学家看上去个个都像饱学之士,研讨会上、讲堂里面讲起话来也都让人起敬起畏,他们挥霍的许多学术大词,让草民听了个个发怔,这没什么可奇怪的,专业水准与一般理解力的差距本来就可以大过太平洋。要是遇上云思维、神逻辑的学者,就更值得五体自愿投地了(要是原地立正就地敬礼,其礼数大概也还过得去,可以不必计较)。草民的思维往往比较直接,如开口便问:不义之财,夺来犯法不?这类问题,足够让学问庞大的法理学家讨论不止一个上午的。 话说梁中书曾费了十万贯收买金珠宝贝送上东京去,半路被贼人劫将去了,下一次自然就汲取了教训,加倍小心。他看中杨志,要他押送。要知道,押送生辰纲,责任重大,搞得好了,如梁中书主动许诺的那样:“我有心要抬举你,这献生辰纲的札子内另修一封书在中间,太师跟前重重保你”,一旦失败,那就英雄不知所归了。
我读《水浒传》,读到智取生辰纲一回,并不感觉惬意,一则吴用、公孙胜一干人打劫生辰纲并非以此惩贪,也无意散财民间,扶危济困,道义上并非没有可议之处;二则杨志受命押送,一路上尽心尽力,不惜弄得手下人叫苦不迭,暗中生恨,这一番努力,多少值得同情,不料一朝大意,着了人家的道儿,弄得骨软筋酥,眼睁睁看钱财被人打劫了去,心中只叫得苦,英雄厄运,因此而起,吴用等人志得意满,多少让人觉得有点不够仗义。
在仕途上,杨志是个不走运的英雄。他的江湖绰号是“青面兽”,这绰号是有所本的,他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腮边微露些少赤须,这个模样,不知相面的该做何说?
杨志押送生辰纲,事先精心准备,一路上极尽小心,只是并无地利天时相济,押送任务充满变数,路上经过的紫金山、二龙山、桃花山、伞盖山、黄泥冈、白沙坞、野云渡、赤松林都是强人出没的去处,那时节又是如火似烟的天气,让十一个厢禁军汗水通流,个个叹气吹嘘,确实不易。因此,尽管杨志不敢马虎大意,最终押送任务还是归于失败,这是否也是人力无法挽回的天数?
生辰纲乃不义之财,在意识形态上,夺取不义之财是否可以正当化抢劫行为,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不知今日刑法学家如何诠释。我见汗牛充栋的刑法学教材,大多以所有权作为评判的关键,抢劫他人财物,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所有权,就构成犯罪,很少谈及财产自身的性质。只是有些案件,不能不给出答案,例如抢劫赌资是否构成抢劫罪的讨论,多有发生,回避不得,法学家自然有所讨论。至于抢劫明知是受贿索贿得来的财物或者用于行贿的财物,究竟该如何加以法律评价,即使不正襟危坐加以探讨,做个法学家茶余饭后的谈资,也还要得。
就心理学原理言之,任何人都有将自己的行为合理化的倾向,如果不这样做,就可能产生精神危机、良心折磨,于是便有了私人意识形态中的“歪曲形态”。吴用等人对于抢劫生辰纲的行为,不难合理化。这生辰纲乃是北京大名府梁中书收买的十万贯庆贺生辰礼物,是借生日之名的
贿赂之物。在公孙胜等人商议抢劫之时,都道是“不义之财,取之何碍”。这就为抢劫行为树了一面正当化的大旗,读者接受这种抢劫行为,读至智取生辰纲得胜之后,抚书大笑,不外乎这一缘由。
官场腐败遭人痛恨,连抢劫行为也被覆上一抹正义的光芒,显示了民间仇(贪)官心理有多深。不知读书至此,有多少人会在这一场合思考法制与法治的问题?法理学家的反复言说,有时真的不敌老百姓的朴素意识。不过,人们还是有必要思考这样的问题:将劫富济贫的罗宾汉精神当作值得发扬光大的现代社会的正义理念,恐怕就得不偿失了。
牛二:
不值得同情的被害人
杀人案件,被害人倒在血泊当中,场面触目惊心。很多被害人都值得为之一洒同情之泪,但也有一些被害人,属于寿星老儿自尽——活得不耐烦了。他们中有的人,不值得同情。
牛二就属于这路货色,其恶行恶状,岂但令人不齿,简直让人恨之入骨,他在大街上晃着出来,打着灯笼寻阎王——纯粹找死。如今这厮倒在街头,颈子上胸脯上三个补不了、缝不上的血窟窿,够吓人唬道的。对牛二,不知该不该啐一口:谁叫你自蹈死路?
牛二出场时,是这样一副模样:“远远地黑凛凛一条大汉,吃得半醉,一步一颠撞将来。杨志看那人时,却是京师有名的破落户泼皮,叫做没毛大虫牛二,专在街上撒泼,行凶,撞闹,连为几头官司,开封府也治他不下;以此,汉城人见那厮来都躲了。”杨志自然认他不得,事实上,要不是牛二碰见杨志,杨志为民除了一害,牛二这厮不知还要祸害多少人。
书中描写:牛二“抢”到杨志面前,就手里把杨志那口宝刀“扯将”出来。这一抢一扯,活脱脱将一个醉酒的无赖形象写活了。接下来杨志与牛二的一番对话,声口逼真,刻画得呼之欲出。牛二虽然出场就挂了,却是《水浒传》中虽然着墨不多却让读者过目不忘的角色。同类的角色还有一位,就是冒充李逵充当路霸的李鬼。
牛二这路人,扬名立万纯粹靠厚颜无耻和没有道德底线,或者一味的好勇斗狠,不一定真有多大本领。一般善良民众好鞋不踩臭狗屎,避之唯恐不及,自然就对这路人有点“怕”——怕他纠缠,怕他找麻烦,于是他们就更嘚瑟了。民国时期,天津有“混混”,靠勇于自残的奇特方式来恐吓威胁他人,目的在于谋财,都可谓牛二的传人。
牛二这种货色,要是不一脚踢到铁板,就会一直欺良霸善下去;被欺凌的人忍气吞声,更助长了他们的气焰。对于这种人,本应由官府出面加以惩治,才能使紊乱的秩序得到平复。不料开封府依法行政,努力建设和谐社会,居然“治他不下”,逼得杨志只好自己来摆平。这真叫人叹息,要是凡事都等死了人,官府才出面,那官府也太“钝感”了。所以,恶人猖獗,官府难辞其咎。按照后来的政治理论,政府存在的必要性体现在抗击侵略抵御外侮、抗击自然灾害以及遏制境内犯罪,当官府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职责而人民又没有权利用选票更换政府的时候,社会的强权就会取而代之。
牛二强要“买刀”,实际上就是“强夺”,杨志大怒,把牛二推了一跤。牛二爬将起来,钻入杨志怀里,还“挥起右手,一拳打来”,大展其撒泼神功。街上的人都怕这牛二,自然没人敢来劝阻,附近又无吹哨子的警察实行网格状治安维护,杨志只好自己来摆脱困境。可叹的是,英雄末路,虎落平阳被犬欺。好在豪杰自是豪杰,岂能甘心被宵小凌虐?牛二终于自食其果。只不过,杨志出手也忒狠了点,让牛二不再“牛”只剩下“二”了。
杨志卖刀可以与《说唐》中的秦琼卖马并读。一样是英雄落魄,一样是住店没了盘缠,一样是把自己珍爱的宝物忍痛出售,不一样的是,一个遇到同样是英雄豪杰的单雄信,惺惺相惜,扭转了困窘的局面;一个遇到泼皮无赖,只能痛下杀手来解困。同样是好汉,命运咋就这样有幸与不幸?
牛二被杀,在法律上评价,杨志触犯刑律,不免要受到刑律处罚,但事出有因,都由牛二挑衅而起,杀人有可宽宥之处。杨志杀死牛二后径役开封府来自首,众邻舍都肯为他作证见,替他
告诉分诉。府尹免了他入门的款打。杨志在押时,“牢里众多押牢、禁子、节级见说杨志杀死没毛大虫牛二,都可怜他是个好男子,不来问他取钱,又好生看觑他。天汉州桥下众人为是杨志除了街上害人之物,都敛些盘缠,凑些银两来与他送饭,上下又替他使用。”场面真是温馨,能拍照留念为好。
我看那杨志案件的诉讼过程蛮正规的,书中记载:府尹教取一面枷将杨志枷了,差两员相官,带了物件行人,监押杨志并众邻舍一千人犯都来杀人现场——天汉州桥边登场检验了,叠成文案。众邻舍都出了供状保放,随衙听候当厅发落,将杨志於死囚牢里监守。推司看杨志是个有名的好汉,又与东京街上除了一害,牛二家又没苦主,把款状都改得轻了,三推六问,招做“一时斗殴杀伤,误伤人命”,待了六十日限满,当厅推司禀过府尹,将杨志带出厅前,除了长枷,断了二十脊杖,唤个文墨匠人刺了两行“金印”,迭配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充军。免不得又是张龙、赵虎两个公人监押上路。
那口宝刀呢?没官入库,也许从此暗暗生锈,可惜可惜。(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