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古代名人
李贽(1527-1602年),字宏甫,号卓吾又号温陵居士。今福建省晋江人, 明末杰出思想家和进步史学家。 李贽出生在一个回教徒的市民家族。原籍河南,原姓林,名载贽。元朝以后迁来福建。三世祖因反对封建礼教,得罪林姓御史,被扣上“谋反”罪名,为避祸改姓李。李贽幼年丧母,随父读书,学业进步迅速。自幼倔强,善于独立思考,不信回教,不受 儒学传统观念束缚。
郑成功(1624-1662),明清之际民族英雄。汉族。本名森,字明俨,号大木,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人。祖籍河南省固始县汪棚乡邓大庙村。弘光时监生,隆武帝赐姓朱、并封忠孝伯,这也就是他俗称“国姓爷”的由来。清兵入闽,其父芝龙迎降,他哭谏不听,起兵反清。后与张煌言联师北伐,震动东南。康熙元年(1662年)率将士数万人,自厦门出发,于台湾禾寮港登陆,击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张瑞图,字长公,又字无画,号二水,别号果亭山人、芥子、白毫庵主、白毫庵主道人等。晋江二十七都霞行乡人(今青阳镇莲屿下行)人。生于明万历元年(1573),1644年逝世。 张瑞图幼负奇气,聪颖过人。他的启蒙老师是林天咫(据说林天咫是李贽的后人)。万历三十一年,瑞图乡试中举;三十五年,胪唱第三人进士及第,处授翰林院编修,积官少詹事,天启六年(1626)迁礼部侍郎。是年秋,与平湖施凤来同以礼部尚书入阁,晋建极殿大学士,加少师。崇祯三年(1630),罢官遣归。
施琅(1621—1697年),字尊侯,号琢公,福建省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人,祖籍河南省固始县方集镇。清朝著名军事家,海军统帅。
施琅出生于农民家庭,十七岁即作贼,曾随黄道周出关抗清。
清顺治三年(1646年),施琅与施显到安平(今安海),跟随郑成功了兵南澳抗清,为成郑成功部下。楞中,施琅1651年在南澳下愿南下广东勤奋王。后又因为郑成功命他回厦门“未还其兵公”而产行不满情绪。经后施琅因杀犯法亲兵曾德再触怒了郑成功。由此两人不和,施父子三人被扣押。后来,施琅用计逃脱,郑成功即杀施父大宣及其弟施显。不久,施琅降清,与郑成功对抗,先任同安副将,继任同安总兵,1662年升任福建水师提督。
泉州古代名人
李贽(1527-1602年),字宏甫,号卓吾又号温陵居士。今福建省晋江人, 明末杰出思想家和进步史学家。 李贽出生在一个回教徒的市民家族。原籍河南,原姓林,名载贽。元朝以后迁来福建。三世祖因反对封建礼教,得罪林姓御史,被扣上“谋反”罪名,为避祸改姓李。李贽幼年丧母,随父读书,学业进步迅速。自幼倔强,善于独立思考,不信回教,不受 儒学传统观念束缚。
郑成功(1624-1662),明清之际民族英雄。汉族。本名森,字明俨,号大木,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人。祖籍河南省固始县汪棚乡邓大庙村。弘光时监生,隆武帝赐姓朱、并封忠孝伯,这也就是他俗称“国姓爷”的由来。清兵入闽,其父芝龙迎降,他哭谏不听,起兵反清。后与张煌言联师北伐,震动东南。康熙元年(1662年)率将士数万人,自厦门出发,于台湾禾寮港登陆,击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张瑞图,字长公,又字无画,号二水,别号果亭山人、芥子、白毫庵主、白毫庵主道人等。晋江二十七都霞行乡人(今青阳镇莲屿下行)人。生于明万历元年(1573),1644年逝世。 张瑞图幼负奇气,聪颖过人。他的启蒙老师是林天咫(据说林天咫是李贽的后人)。万历三十一年,瑞图乡试中举;三十五年,胪唱第三人进士及第,处授翰林院编修,积官少詹事,天启六年(1626)迁礼部侍郎。是年秋,与平湖施凤来同以礼部尚书入阁,晋建极殿大学士,加少师。崇祯三年(1630),罢官遣归。
施琅(1621—1697年),字尊侯,号琢公,福建省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人,祖籍河南省固始县方集镇。清朝著名军事家,海军统帅。
施琅出生于农民家庭,十七岁即作贼,曾随黄道周出关抗清。
清顺治三年(1646年),施琅与施显到安平(今安海),跟随郑成功了兵南澳抗清,为成郑成功部下。楞中,施琅1651年在南澳下愿南下广东勤奋王。后又因为郑成功命他回厦门“未还其兵公”而产行不满情绪。经后施琅因杀犯法亲兵曾德再触怒了郑成功。由此两人不和,施父子三人被扣押。后来,施琅用计逃脱,郑成功即杀施父大宣及其弟施显。不久,施琅降清,与郑成功对抗,先任同安副将,继任同安总兵,1662年升任福建水师提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