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年前的今天,"主张汉字拉丁化"的语言学家王力逝世于北京

(万象特约作者:一一)

31年前的今天,1986年5月3日,“主张汉字拉丁化”的语言学家王力逝世于北京

王力(1900年8月10日-1986年5月3日),广西博白人,中国当代杰出的语言学家,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

王力先生一生从事汉语教学与研究工作,对汉语语音、语法、训诂、文字、词汇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著作中中不少被译为美、英、法、日、俄等多国文字,列为研究生必读之书和汉语基础课教科书。

他主张汉字拉丁化,在其主要著作中多次推崇,要求简化汉字并且推行汉语拼音。以求将来逐渐达到全民汉字拼音化,便利“国际友人学习汉语”,预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时代,也正是汉语在全世界传播的时代”。

(王力和夫人夏蔚霞)

名师出高徒

1900年8月10日,王力出生于广西博白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为晚清秀才。11岁,考入博白高小,14岁毕业。1924年(24岁),就读于上海南方大学国学专修班,第二年转学进入私立上海国民大学本科。

1926年(26岁),自学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师从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四位学术大师。赵元任先生非常欣赏王力,与之深交。

1927年(27岁),自费留学法国攻读语言学。1931年(31岁),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在巴黎期间翻译文学作品赚取生活费,结识当时在上海商务印书局的叶圣陶先生。

1932年(32岁)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广西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岭南大学、中山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语言学系主任等。

文字改革

1954年(54岁),任北京大学教授,并兼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兼任中国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顾问、中国语言学会名誉会长等职务。

他主张汉字拉丁化,在其主要著作中多次推崇,要求简化汉字并且推行汉语拼音,以求将来逐渐达到全民汉字拼音化,便利“国际友人学习汉语”,预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时代,也正是汉语在全世界传播的时代”。

在反右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间,王力曾被当作右派与“资产阶级学术权威”批判。1986年5月3日(86岁),王力逝世于北京。

学术成就

王力综合了古代语言研究成果和西欧语音学,兼识八国语言。在继承中国两千多年语言学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建立中国现代语言学的科学体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他是第一个以西方诗律学为参照系、用技术定量分析手段总结现代汉语诗歌写作的人,他为中国现代汉语诗歌的写作提供了比较宽泛的基本范式。

王力先生一生从事汉语教学与研究工作,对汉语语音、语法、训诂、文字、词汇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在音韵学方面成就最大。在将近60年的学术生涯中,写了1000多万字的学术论著,其中专著40多种,论文近200篇。著作中中不少被译为美、英、法、日、俄等多国文字,列为研究生必读之书和汉语基础课教科书。

王力先生的学术成就使他成为继王国维、赵元任之后,和罗常培同期著名汉语语言学家。

(王力中学)

(万象特约作者:一一)

31年前的今天,1986年5月3日,“主张汉字拉丁化”的语言学家王力逝世于北京

王力(1900年8月10日-1986年5月3日),广西博白人,中国当代杰出的语言学家,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

王力先生一生从事汉语教学与研究工作,对汉语语音、语法、训诂、文字、词汇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著作中中不少被译为美、英、法、日、俄等多国文字,列为研究生必读之书和汉语基础课教科书。

他主张汉字拉丁化,在其主要著作中多次推崇,要求简化汉字并且推行汉语拼音。以求将来逐渐达到全民汉字拼音化,便利“国际友人学习汉语”,预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时代,也正是汉语在全世界传播的时代”。

(王力和夫人夏蔚霞)

名师出高徒

1900年8月10日,王力出生于广西博白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为晚清秀才。11岁,考入博白高小,14岁毕业。1924年(24岁),就读于上海南方大学国学专修班,第二年转学进入私立上海国民大学本科。

1926年(26岁),自学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师从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四位学术大师。赵元任先生非常欣赏王力,与之深交。

1927年(27岁),自费留学法国攻读语言学。1931年(31岁),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在巴黎期间翻译文学作品赚取生活费,结识当时在上海商务印书局的叶圣陶先生。

1932年(32岁)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广西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岭南大学、中山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语言学系主任等。

文字改革

1954年(54岁),任北京大学教授,并兼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兼任中国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顾问、中国语言学会名誉会长等职务。

他主张汉字拉丁化,在其主要著作中多次推崇,要求简化汉字并且推行汉语拼音,以求将来逐渐达到全民汉字拼音化,便利“国际友人学习汉语”,预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时代,也正是汉语在全世界传播的时代”。

在反右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间,王力曾被当作右派与“资产阶级学术权威”批判。1986年5月3日(86岁),王力逝世于北京。

学术成就

王力综合了古代语言研究成果和西欧语音学,兼识八国语言。在继承中国两千多年语言学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建立中国现代语言学的科学体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他是第一个以西方诗律学为参照系、用技术定量分析手段总结现代汉语诗歌写作的人,他为中国现代汉语诗歌的写作提供了比较宽泛的基本范式。

王力先生一生从事汉语教学与研究工作,对汉语语音、语法、训诂、文字、词汇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在音韵学方面成就最大。在将近60年的学术生涯中,写了1000多万字的学术论著,其中专著40多种,论文近200篇。著作中中不少被译为美、英、法、日、俄等多国文字,列为研究生必读之书和汉语基础课教科书。

王力先生的学术成就使他成为继王国维、赵元任之后,和罗常培同期著名汉语语言学家。

(王力中学)


相关文章

  • 古代汉语参考书目
  • 以下是关于古汉语学习的几点浅见,仅供参考. 一.选择一本实用的训诂学教材. 选择一本关于"训诂学"教材.大纲一类的书,最好是正规大专院校使用的教材,尽管这类书的学术水准平平,但其针对性强,实在利于自学,且每节后还 有思考 ...查看


  • 汉字拉丁化的历史及其错误所在
  • 汉字拉丁化的历史及其错误所在 西欧文艺复兴启动后,1582年(明万历十年),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来到中国,他在明朝万历年间(1605年)在北京出版了<西字奇迹>内有<信而步海,疑而即沉> ...查看


  • 2015北京卷历史
  • 2015年北京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12."苟无事迹,虽圣人不能作<春秋>,苟不知其事迹,虽以圣人读<春秋>,不知所以褒贬."<四库全书总目>中这段话体现的史学原则是 ①秉笔直书 ...查看


  • 汉字手抄报:汉语拼音文字
  • 当今世界上使用的文字中,汉字和水书属于非拼音文字.在人类的历史上,比汉字更早的文字有两河流域的钉头文字和埃及的圣书文字,但是它们早已灭绝了,所以汉字是最古老的文字.世界各国使用的文字分为两大类,即非拼音文字(汉字和水书)及拼音文字(其他文字 ...查看


  • 关于汉字的手抄报:汉语拼音文字
  • 当今世界上使用的文字中,汉字和水书属于非拼音文字.在人类的历史上,比汉字更早的文字有两河流域的钉头文字和埃及的圣书文字,但是它们早已灭绝了,所以汉字是最古老的文字.世界各国使用的文字分为两大类,即非拼音文字(汉字和水书)及拼音文字(其他文字 ...查看


  • 音韵学教程
  • 音韵学教程 第四章汉语音韵学简史 第一节 韵书产生以前的古音研究 音韵学上所谓"古音",指的是韵书产生以前的先秦两汉时代的语音,即上古音. 上古音的研究是徒韵部开始的,这是因为汉代以后,人们读<诗经>.< ...查看


  • 语文是一个历史误区v
  • "语文"是一个历史的误会 --"语文"命名文化背景探析 张毅 ["语文"作为我国社会母语课程名称造成了课程名称中民族标识的缺失,这一问题长期被学界忽略,造成了几十年来母语教学对汉语 ...查看


  • 普通话手抄报:普通话的沿革(民国-建国后)
  • 民国 辛亥革命之后,国语这个词得到当时北洋政府的承认,成为民族共同语的称呼.但是,清王朝的覆灭使北京官话的标准音地位受到了广泛的质疑.因此,民国初期出现两场关于国语的争论. 1912年12月由蔡元培任总长的教育部成立读音统一会筹备处,由吴敬 ...查看


  • 深层思想自由的消失--新文化运动后果反思
  • 作者:张祥龙   发布时间:2009-11-18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重要的文化事件,其影响到今天可谓深远广大.但是,对于这种影响的评估却还有待深化.正面的评价可谓"滔滔者天下皆是",但对其负面的后果,还审视得极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