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下垂的食疗法
众所周知,中医药膳对人体有非常好的治疗保健作用,不但味道鲜美独特,还具有科学 、卫生、雅致、美观的优点,实为治病疗养的最佳方法。下面助康网为您精选了十道疗效佳、食材方便易得的食疗大餐。
药膳一 鸡肝粥:
取雄乌鸡肝1具,生姜末少许,粳米50克,按常法共为稠粥。日服1次,空腹服。可补脾 养肝、益筋生气。
药膳二 砂仁参肚:
砂仁10克,党参20克,枳壳10克,些胡、升麻各5克,猪肚1个,五香粉、精盐、味精等各适量。将5种中药研成细粉,猪肚用刀切成大方块,用醪糟汁将中药粉、五香粉、盐、味精等调匀抹于猪肚片上,从内向外裹紧成卷,用麻绳捆扎好,挂于通风处风干;食时放蒸笼内蒸熟,冷却成圆片形。可作为佐酒冷碟。佐餐食之。补中益气,健胃升提,适宜于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所致的胃下垂,胃脘食后胀闷,嗳气等症。
药膳三 肉馅馄饨:
取嫩肥羊肉和黄母鸡肉各200克,斩为泥,加入生姜末15克,食盐、黄酒各适量搅匀为馅,取面粉适量按常法包为馄饨,每晨空腹服。内热盛者禁用。
药膳四 核桃炖蚕肾:
取核桃仁100-150克和略炒过的蚕肾50克,共置碗内,入屉,隔水炖熟服。健胃收敛有良效。
药膳五 山楂炒肉丁:
取鲜山楂12克,陈皮、枳壳各9克、生姜6克,与瘦猪肉丁60克入锅中共炒,熟后食肉。可疏肝理气健脾和中。
药膳六 羊骨粥:
取羊脊骨1具,捣碎,与清水2500毫升文火煎煮约60分钟,去骨,入粳米200克,共煨粥 ,可酌加葱白煮熟取食。每晨空腹服。适用于体虚、胃下垂、食欲不振者。 药膳七 鲫鱼黄芪汤:
取鲫鱼1尾,洗净去杂,与黄芪40克、炒枳壳15克加水共煨汤。日服2次,食肉饮汤。可补中益气。用治胃下垂、脱肛等。
药膳八 参芪清蒸羊肉:
熟羊肋条肉500克,党参15克,黄芪15克,水发香菇2个,玉兰片少许,调料各适量。将 党参、黄芪切片,加水煮提取2次得党参、黄芪浓缩汁约30毫升;将羊肉切成长约寸半的片;玉兰片放于碗底,香菇于当中,羊肉整齐摆于其上,加入胡椒粉、料酒、味精、精盐、葱、姜和花椒、清汤、党参黄芪浓缩汁,入笼蒸30分钟取出;拣除药包、葱、姜即成。佐餐服食。温中益气,气血双补。适用于脾胃虚弱,气血双亏,如胃下垂、脱肛、子宫脱肛等症。
药膳九 荸荠茯苓汤:
取鲜荸、红萝卜各250克,茯苓15克、生姜2片,加水炖煮。宜先将荸荠煨熟后再加入后三味共煨。调味服食。可清热利湿。
药膳十 芪豆羊肝汤:
取黄芪15克,以布包好,与黑豆50克、洗净的羊肝1具,共炖至羊肝烂熟,去黄芪,羊肝切片后再入汤中,酌加食盐略煮即可。日内2次分服,连服5-7日。可温中散寒、益气升提。用治脾胃虚寒、胃下垂。
胃下垂五步疗法
中医专家孔教授根据胃下垂病机,总结出治疗胃下垂五步疗法,推出独门奇方,取得很好效果。
(1)加强排空:用肉蔻、木槿花、干姜、排出胃中水谷之邪,使胃内容物减少,胃中重量减轻,负荷减轻;
(2)将胃升提:选用红参、沉香、升麻、制草氏、矢口、制川雪、制止古之属,既升举脾胃阳气,还可提高胃中平滑肌之张力,使其平滑肌动力增强。
(3)排气酸收:选用海螵蛸、煅瓦楞子、五味子、白芍之品,取其酸性敛收,使平滑肌收缩;
(4)增强平滑肌兴奋:大云、枳实、有兴奋平滑肌的作用,泡水口服,治愈胃下垂,取得良效;
(5)升降相依:增强胃肠气机活动,使其回升,如用旋复花、代赭石,一升一降,加强气机活动或在升药之中,加入降逆之品,如大云、枳实,升降相依,升中有降,使脾胃气机恢复正常。
综上所述,五法合用,胃体自然回升。
胃下垂的针灸法
针灸是中医学治疗各种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其方式独特,治愈率极高,无毒副作用,集科学性和技术性于一身。通过针灸身体的个别学位,可以治愈胃下垂。以下是助康网为您精选的针灸治疗胃下垂法。这些都是经试验检验正确有效的方法,希望有条件的患者可以尝试。
1.芒针
取穴:主穴:巨阙、剑突下1寸。配穴:承满(右)、鸠尾。
操作:一般仅取主穴,如效不显,改用配穴。每次选一穴。芒针选用28~32号7~8寸长之毫针。患者平卧,放松腹肌,调匀呼吸。巨阙穴刺法:针尖快速入皮,沿皮下直刺至左肓俞穴。然后,手提针柄与皮肤呈45度角慢慢上提,以术者感针尖沉重,患者感脐周与下腹部有上提感为佳。提针速度宜慢,第一次要求20分钟,以后可缩短至3分钟。剑突下1寸刺法:先与皮肤成30度角沿皮下刺至脐左侧0.5寸处,待出现上述针感后,改为15度角,不作捻转,缓提40分钟,出针前行抖动手法10~15次。-右承满透针至左侧天枢。鸠尾穴透针至脐左下方之明显压痛点,亦采用上述提拉、抖动手法。针后平卧2~3小时,20天左右治疗1次,3次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1047例,痊愈302例,显效为231例,有效428例,无效86例,总有效率为91.8%。
2.电针
取穴:主穴:中脘、胃上、提胃、气海。配穴:足三里、内关、脾俞。 提胃穴位置:中脘穴旁开4寸。
操作:每次取2~3个主穴,酌加配穴。气海穴直刺1~1.5寸,中脘、胃上、提胃均向下呈45度角斜刺1.5~2寸。接通间动电疗机,负极接中脘,正极分五叉,分别接双胃上,双提胃及气海,用疏密波,通电量以病人腹肌出现收缩和能耐受为宜。每次持续刺激20~30分钟。每日1次,12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7天。
疗效:共治251例,痊愈75例,显效86例,有效46例,无效44例,总有效率为82.5%。部分病例尚配合穴位注射。
3.体针
取穴:主穴:建里、中脘、天枢、气海、是三里。配穴:上脘、内关、梁门、公孙、脾俞、胃俞。
操作:主穴每次取1~2穴,配穴2~3穴。针腹部穴采取仰卧位。建里穴宜单针直刺至得气,天枢用4寸毫针呈15度角刺向气海穴。一律采用由浅至深的三刺法:一刺法是针刺入5分左右,施雀啄术,至得气;再针至8分左右,用同样手法,促使酸胀感强烈并向上、下腹部扩散;然后三刺至所需深度(一般刺至1.2~1.5寸),手法同前,患者觉胃体有酸胀紧缩之感,再向左或右同一方向捻转3~4下,稍停半分钟,再捻转1次,针感强烈后出针。针背部穴,取俯卧位,针尖斜向椎间孔方向进针1~1.5寸,采用补法。留针30分钟,四肢穴直刺,用补法,亦留针20~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治疗后平卧1~2小时。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7天。
疗效:共治疗453例,痊愈157例,显效149例,有效126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为95.4%。
4.穴位敷贴
取穴:百会。
操作:药物分二组。甲组:蓖麻子仁10克,升麻粉2克;乙组:蓖麻子仁9.8克,五倍子末0.2克。先将蓖麻子仁打烂如泥,拌人升麻粉或五倍子末,制成直径2~3厘米,厚1厘米的药饼。将百会穴剃去药饼大一片头发,任取一种药饼贴于上,用绷带固定,令病人取水平仰卧位,放松裤带,用盛有80℃左右的热水的盐水瓶熨烫药饼,每日3次,每次10~30分钟。每块药饼可连续使用5天。治疗在饭后2小时进行为宜。有心脏病、高血压及咯血者、孕妇均不宜用。
疗效:共治329例,痊愈105例,显效98例,有效96例,无效30例,总有效率为90.88%。
胃下垂康复汤是什么?武警北京市总队第二医院中医胃肠科的专家介绍,胃下垂的治疗注意以苭物治疗和饮食疗法为止,针对轻微症状的患者可以试一试以下所说的这个方法。
1、胃下垂康复汤成分:冬虫夏草研粉2克、六曲2克。
2、胃下垂康复汤做法:
1)将上述两种药材研细调匀。
2)用竹沥适量调和成面块,然后用砂锅竹笼屉蒸3次、晾3次,再研磨细。 3、胃下垂康复汤服法:每次用温开水冲服3克即可。
除了在苭物上给予积极治疗外,还要注意饮食调养,积极参加适宜的体育锻练,树立正确的理念,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心情愉快,以积极配合治疗,取得最好效果。
脾虚泄泻者加肉蔻6g 木槿花6g;
便秘者加大云15g 枳实30g;
胁痛者加青皮10g ;
嗳气反酸者加海螵蛸30g 煅瓦楞子30g;
恶心呕吐者加半夏20g 生姜10g ;
水煎服,每日一剂,30付一个疗程。
胃下垂的病因
胃下垂的发生多是由于膈肌悬吊力不足,肝胃、膈胃韧带功能减退而松弛,腹内压下降及腹肌松弛等因素,加上体形或体质等因素,使胃呈极底低张的鱼勾状,即为胃下垂所见的无张力型胃。
(一)发病原因
正常腹腔内脏位置的固定主要靠3个因素:
1、横膈的位置和膈肌的活动力。
2、腹肌力量,腹壁脂肪层厚度的作用。
3、邻近脏器或某些相关韧带的固定作用。
凡能影响造成膈肌位置下降的因素,如膈肌活动力降低,腹腔压力降低,腹肌收缩力减弱,胃膈韧带、胃肝韧带、胃脾韧带、胃结肠韧带过于松弛等,均可导致下垂。
(二)发病机制
由于病因及原发性疾病和体质的不同,胃部肌力低下的程度、韧带松弛的程度存有一定的差异,因此胃下垂的程度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如无力型者往往伴全身脏器下垂,其悬吊、固定脏器的组织韧带全部为低张力。而慢性消耗性疾病或久卧少动者,往往是腹肌张力下降,膈肌悬吊力不足和胃肝韧带松弛为主,常不合并全身脏器下垂。
(三)并发症
对于患胃下垂病程较长者,由于心理精神因素或贫血、消瘦等因素,患者常有头昏、头痛、失眠、心悸、乏力等症状,少数甚至出现忧郁症的症状。严重者同时伴有肝、脾、肾、横结肠等下垂则称为内脏下垂。
胃下垂的食疗法
众所周知,中医药膳对人体有非常好的治疗保健作用,不但味道鲜美独特,还具有科学 、卫生、雅致、美观的优点,实为治病疗养的最佳方法。下面助康网为您精选了十道疗效佳、食材方便易得的食疗大餐。
药膳一 鸡肝粥:
取雄乌鸡肝1具,生姜末少许,粳米50克,按常法共为稠粥。日服1次,空腹服。可补脾 养肝、益筋生气。
药膳二 砂仁参肚:
砂仁10克,党参20克,枳壳10克,些胡、升麻各5克,猪肚1个,五香粉、精盐、味精等各适量。将5种中药研成细粉,猪肚用刀切成大方块,用醪糟汁将中药粉、五香粉、盐、味精等调匀抹于猪肚片上,从内向外裹紧成卷,用麻绳捆扎好,挂于通风处风干;食时放蒸笼内蒸熟,冷却成圆片形。可作为佐酒冷碟。佐餐食之。补中益气,健胃升提,适宜于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所致的胃下垂,胃脘食后胀闷,嗳气等症。
药膳三 肉馅馄饨:
取嫩肥羊肉和黄母鸡肉各200克,斩为泥,加入生姜末15克,食盐、黄酒各适量搅匀为馅,取面粉适量按常法包为馄饨,每晨空腹服。内热盛者禁用。
药膳四 核桃炖蚕肾:
取核桃仁100-150克和略炒过的蚕肾50克,共置碗内,入屉,隔水炖熟服。健胃收敛有良效。
药膳五 山楂炒肉丁:
取鲜山楂12克,陈皮、枳壳各9克、生姜6克,与瘦猪肉丁60克入锅中共炒,熟后食肉。可疏肝理气健脾和中。
药膳六 羊骨粥:
取羊脊骨1具,捣碎,与清水2500毫升文火煎煮约60分钟,去骨,入粳米200克,共煨粥 ,可酌加葱白煮熟取食。每晨空腹服。适用于体虚、胃下垂、食欲不振者。 药膳七 鲫鱼黄芪汤:
取鲫鱼1尾,洗净去杂,与黄芪40克、炒枳壳15克加水共煨汤。日服2次,食肉饮汤。可补中益气。用治胃下垂、脱肛等。
药膳八 参芪清蒸羊肉:
熟羊肋条肉500克,党参15克,黄芪15克,水发香菇2个,玉兰片少许,调料各适量。将 党参、黄芪切片,加水煮提取2次得党参、黄芪浓缩汁约30毫升;将羊肉切成长约寸半的片;玉兰片放于碗底,香菇于当中,羊肉整齐摆于其上,加入胡椒粉、料酒、味精、精盐、葱、姜和花椒、清汤、党参黄芪浓缩汁,入笼蒸30分钟取出;拣除药包、葱、姜即成。佐餐服食。温中益气,气血双补。适用于脾胃虚弱,气血双亏,如胃下垂、脱肛、子宫脱肛等症。
药膳九 荸荠茯苓汤:
取鲜荸、红萝卜各250克,茯苓15克、生姜2片,加水炖煮。宜先将荸荠煨熟后再加入后三味共煨。调味服食。可清热利湿。
药膳十 芪豆羊肝汤:
取黄芪15克,以布包好,与黑豆50克、洗净的羊肝1具,共炖至羊肝烂熟,去黄芪,羊肝切片后再入汤中,酌加食盐略煮即可。日内2次分服,连服5-7日。可温中散寒、益气升提。用治脾胃虚寒、胃下垂。
胃下垂五步疗法
中医专家孔教授根据胃下垂病机,总结出治疗胃下垂五步疗法,推出独门奇方,取得很好效果。
(1)加强排空:用肉蔻、木槿花、干姜、排出胃中水谷之邪,使胃内容物减少,胃中重量减轻,负荷减轻;
(2)将胃升提:选用红参、沉香、升麻、制草氏、矢口、制川雪、制止古之属,既升举脾胃阳气,还可提高胃中平滑肌之张力,使其平滑肌动力增强。
(3)排气酸收:选用海螵蛸、煅瓦楞子、五味子、白芍之品,取其酸性敛收,使平滑肌收缩;
(4)增强平滑肌兴奋:大云、枳实、有兴奋平滑肌的作用,泡水口服,治愈胃下垂,取得良效;
(5)升降相依:增强胃肠气机活动,使其回升,如用旋复花、代赭石,一升一降,加强气机活动或在升药之中,加入降逆之品,如大云、枳实,升降相依,升中有降,使脾胃气机恢复正常。
综上所述,五法合用,胃体自然回升。
胃下垂的针灸法
针灸是中医学治疗各种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其方式独特,治愈率极高,无毒副作用,集科学性和技术性于一身。通过针灸身体的个别学位,可以治愈胃下垂。以下是助康网为您精选的针灸治疗胃下垂法。这些都是经试验检验正确有效的方法,希望有条件的患者可以尝试。
1.芒针
取穴:主穴:巨阙、剑突下1寸。配穴:承满(右)、鸠尾。
操作:一般仅取主穴,如效不显,改用配穴。每次选一穴。芒针选用28~32号7~8寸长之毫针。患者平卧,放松腹肌,调匀呼吸。巨阙穴刺法:针尖快速入皮,沿皮下直刺至左肓俞穴。然后,手提针柄与皮肤呈45度角慢慢上提,以术者感针尖沉重,患者感脐周与下腹部有上提感为佳。提针速度宜慢,第一次要求20分钟,以后可缩短至3分钟。剑突下1寸刺法:先与皮肤成30度角沿皮下刺至脐左侧0.5寸处,待出现上述针感后,改为15度角,不作捻转,缓提40分钟,出针前行抖动手法10~15次。-右承满透针至左侧天枢。鸠尾穴透针至脐左下方之明显压痛点,亦采用上述提拉、抖动手法。针后平卧2~3小时,20天左右治疗1次,3次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1047例,痊愈302例,显效为231例,有效428例,无效86例,总有效率为91.8%。
2.电针
取穴:主穴:中脘、胃上、提胃、气海。配穴:足三里、内关、脾俞。 提胃穴位置:中脘穴旁开4寸。
操作:每次取2~3个主穴,酌加配穴。气海穴直刺1~1.5寸,中脘、胃上、提胃均向下呈45度角斜刺1.5~2寸。接通间动电疗机,负极接中脘,正极分五叉,分别接双胃上,双提胃及气海,用疏密波,通电量以病人腹肌出现收缩和能耐受为宜。每次持续刺激20~30分钟。每日1次,12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7天。
疗效:共治251例,痊愈75例,显效86例,有效46例,无效44例,总有效率为82.5%。部分病例尚配合穴位注射。
3.体针
取穴:主穴:建里、中脘、天枢、气海、是三里。配穴:上脘、内关、梁门、公孙、脾俞、胃俞。
操作:主穴每次取1~2穴,配穴2~3穴。针腹部穴采取仰卧位。建里穴宜单针直刺至得气,天枢用4寸毫针呈15度角刺向气海穴。一律采用由浅至深的三刺法:一刺法是针刺入5分左右,施雀啄术,至得气;再针至8分左右,用同样手法,促使酸胀感强烈并向上、下腹部扩散;然后三刺至所需深度(一般刺至1.2~1.5寸),手法同前,患者觉胃体有酸胀紧缩之感,再向左或右同一方向捻转3~4下,稍停半分钟,再捻转1次,针感强烈后出针。针背部穴,取俯卧位,针尖斜向椎间孔方向进针1~1.5寸,采用补法。留针30分钟,四肢穴直刺,用补法,亦留针20~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治疗后平卧1~2小时。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7天。
疗效:共治疗453例,痊愈157例,显效149例,有效126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为95.4%。
4.穴位敷贴
取穴:百会。
操作:药物分二组。甲组:蓖麻子仁10克,升麻粉2克;乙组:蓖麻子仁9.8克,五倍子末0.2克。先将蓖麻子仁打烂如泥,拌人升麻粉或五倍子末,制成直径2~3厘米,厚1厘米的药饼。将百会穴剃去药饼大一片头发,任取一种药饼贴于上,用绷带固定,令病人取水平仰卧位,放松裤带,用盛有80℃左右的热水的盐水瓶熨烫药饼,每日3次,每次10~30分钟。每块药饼可连续使用5天。治疗在饭后2小时进行为宜。有心脏病、高血压及咯血者、孕妇均不宜用。
疗效:共治329例,痊愈105例,显效98例,有效96例,无效30例,总有效率为90.88%。
胃下垂康复汤是什么?武警北京市总队第二医院中医胃肠科的专家介绍,胃下垂的治疗注意以苭物治疗和饮食疗法为止,针对轻微症状的患者可以试一试以下所说的这个方法。
1、胃下垂康复汤成分:冬虫夏草研粉2克、六曲2克。
2、胃下垂康复汤做法:
1)将上述两种药材研细调匀。
2)用竹沥适量调和成面块,然后用砂锅竹笼屉蒸3次、晾3次,再研磨细。 3、胃下垂康复汤服法:每次用温开水冲服3克即可。
除了在苭物上给予积极治疗外,还要注意饮食调养,积极参加适宜的体育锻练,树立正确的理念,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心情愉快,以积极配合治疗,取得最好效果。
脾虚泄泻者加肉蔻6g 木槿花6g;
便秘者加大云15g 枳实30g;
胁痛者加青皮10g ;
嗳气反酸者加海螵蛸30g 煅瓦楞子30g;
恶心呕吐者加半夏20g 生姜10g ;
水煎服,每日一剂,30付一个疗程。
胃下垂的病因
胃下垂的发生多是由于膈肌悬吊力不足,肝胃、膈胃韧带功能减退而松弛,腹内压下降及腹肌松弛等因素,加上体形或体质等因素,使胃呈极底低张的鱼勾状,即为胃下垂所见的无张力型胃。
(一)发病原因
正常腹腔内脏位置的固定主要靠3个因素:
1、横膈的位置和膈肌的活动力。
2、腹肌力量,腹壁脂肪层厚度的作用。
3、邻近脏器或某些相关韧带的固定作用。
凡能影响造成膈肌位置下降的因素,如膈肌活动力降低,腹腔压力降低,腹肌收缩力减弱,胃膈韧带、胃肝韧带、胃脾韧带、胃结肠韧带过于松弛等,均可导致下垂。
(二)发病机制
由于病因及原发性疾病和体质的不同,胃部肌力低下的程度、韧带松弛的程度存有一定的差异,因此胃下垂的程度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如无力型者往往伴全身脏器下垂,其悬吊、固定脏器的组织韧带全部为低张力。而慢性消耗性疾病或久卧少动者,往往是腹肌张力下降,膈肌悬吊力不足和胃肝韧带松弛为主,常不合并全身脏器下垂。
(三)并发症
对于患胃下垂病程较长者,由于心理精神因素或贫血、消瘦等因素,患者常有头昏、头痛、失眠、心悸、乏力等症状,少数甚至出现忧郁症的症状。严重者同时伴有肝、脾、肾、横结肠等下垂则称为内脏下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