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奏提示:
此练习每天均坚持练习十分钟左右,在呼吸时采用胸腹联合呼吸法。吸入充足的气量,吹奏“5"时气息要有一定的力度,并保持均匀、平稳。
演奏提示:
长音练习时应防止以下毛病:①耸肩:吸气时双肩上抬,这样会造成气吸得很浅,只能进入胸部,会使胸部紧张,音色较紧,而且长音不能持久。①收腹:
吸气时小腹用力向里收,结果气息只能吸到上胸部,使呼吸失去弹性。
,28一
演奏提示:
①“5"要吹得深沉、浑厚、丰满。①注意第七、八小节跳奏即“5”到“5”的气息控制。
二、连音练习
稳定而均匀,每一个音之间要连得很紧,音与音之间要保持连贯、圆滑、流畅,
做到“轻、柔、连、圆、松”五个字。经常练习,就能获得良好的音色。 演奏提示:
①连音线内第一个音发“吐”音,其余均不吐。①要吹得连贯、流畅,音色、音量保持一致,好像一个一个滑过去似的。
.29一
友谊地久天长
注:此曲第二行第四小节第四拍原为“1”音,为了演奏方便,故改为“60
.”音。一3
摇 篮 曲
注:此曲的演奏应做到气息轻柔而流畅,注意摇篮曲的风格体现。
北 风 吹
康定情歌
思 乡 曲
31
.
沂蒙山好风光
阿佤人民唱新歌
注:自本条练习曲开始,音头的吐音符号一般情况下不再标识。
32.
马兰花开
桔 梗 谣
3
..3
三、强、弱音练习
在乐曲中,音除了高低和长短之分,还有强弱的区别,音的强弱对表达乐曲的情感起到关键的作用。
演奏提示:
为渐强记号,吹奏时注意气息控制。
..34.
.
演奏提示:
为渐弱记号,吹奏时注意气息控制。
演奏提示:
由弱渐强,再由强渐弱。
四、循环换气
我国的唢呐、笛子等几种吹奏乐器都有连续不断地吹奏一个很长的乐音或一个完整的乐旬甚至一首乐曲的情形,所运用的技巧就称为“循环换气”,葫芦丝、巴乌的演奏也有循环换气技法。
要使乐音连绵不断地持续下去,吹奏者必须把气流源源不断地吹到吹嘴
.35
—
内,但由于人的肺活量是有限的,要用这少量的气使乐音持续很长的时间,一定要在吹奏的同时把气吸入肺内。在人的生理习惯上呼与吸是对立的,因此,我们必须从口腔中想办法。人的口腔能储存一定的气量,可用这一部分气来推动音乐。当口腔中的气流送出去时,迅速从鼻孔吸气入肺,然后再把吸入的气继续吹出,循环反复使气流连续不断,并有一定的强度。但循环换气有一定的难度,非一日之功,要通过艰苦的练习,才能很好地掌握这一技巧。
《赶摆》片段
演奏提示:
此练习要一气呵成,中间不能断气,奏出弦乐般的感觉。
一36
—
・第四单元 手指技巧练习
葫芦丝、巴乌的手指技巧内容非常丰富,由于演奏中手指技巧的加入使得乐曲更富表现力,更让人陶醉,故手指技巧的练习尤为重要,在葫芦丝、巴乌演奏中常用的手指技巧有虚指颤音、倚音、打音、颤音、滑音及转调指法。
手指的运用是决定葫芦丝、巴乌吹奏水平及演奏效果的重要因素,一首乐曲效果有一半决定于手指技巧,一半决定于气息运用,二者的有机结合,再加上舌头的灵活运用,葫芦丝和巴乌才能演奏好。特别是滑音、颤音、虚指颤音的应用较为广泛,而且是影响演奏效果的重要因素,练习时应着重练习。
一、活指练习
.37
—
一38
—
二、倚音练习
倚音是葫芦丝、巴乌演奏中常用的技巧之一,一般分为单倚音加复倚音两种。加在一个音的左上角的一个小音符叫单倚音。本音和小音符用一条弧线连接,如:
记 谱:
实际效果:
加在一个音的左上角的小音符在两个以上的叫复倚音,也用弧线把它们和本音连接起来,如:
记 谱:
实际效果:
吹奏倚音时要注意:
1.倚音所占的时间,是从本音中抽出来的,不能增加原有拍子的时间。
2.吹奏单倚音时,小音符用吐奏,本音不用吐奏。
3.吹奏复倚音时,第一个小音符吐奏,其它音(包括本音)都不用吐奏。
一39.
藏族弦子
侗歌向着北京唱
..40.
.
选自许国屏《少年儿童笛子》教程。
映 山 红
三、颤音练习
颤音能使吹出来的音有波浪形感觉,在音高上有变化。乐曲中一般在本音上方加个‘tr’’记号来表示颤音,就是在本音和上方音之间来回不断反复,如:
记 谱:
实际效果:
一41
—
吹奏颤音时要注意:
1.手指的动作要有弹性,不能抬得太高,尽量小一些,速度要均匀,不要忽快忽慢,并且要持久。
2.在葫芦丝、巴乌上
3.加强无名指的练习。
演奏提示:
颤音的练习是持久性的,在葫芦丝、巴乌的演奏中颤音的应用非常广泛,同学们应重视其练习。
演奏提示:
每个颤音四下,吹一个音换一口气。
2
.一4
《金色的孔雀》片段
四、打音、叠音练习
一、打音
打音符号为"打音一般在旋律平行或下行时加用,尤其在同度进行时用打音可代替舌吐将同度音分开,其方法是在相同音之间加奏一个时值极短的低二度,按闭发音孔的手指必须有力而富有弹性,并且速度要快。
二、叠音
叠音和打音都具有将
同度音断开的功效,而二者的区别主要是,打音是加奏下方二度音,叠音是加奏上方二度或三度音。
..43..
金孔雀轻轻跳
苗家姑娘过山来
一44
—
摇 篮 曲
《竹林深处》片段
注:练习一至四为打音练习;五、六为叠音练习。
..5.
4.
五、滑音练习
滑音能使葫芦丝、巴乌的声音更加华丽、流畅并富有色彩,滑音一般分为上滑音和下滑音两种。
1.上滑音,由低音滑向高音,符号为
逐个抹动抬起。寅奏方法是手指由低音顺次
2.下滑音,由高音滑向低音,符号为
逐个抹动按下。演奏方法是手指由高音顺次
注意:无论是上滑音还是下滑音,要做到圆润、优美,中间不可有痕迹出现。
《月光下的凤尾竹》片断
..46.
.
《节日的德昂山》片断
六、虚指颤音和腹颤音练习
一、虚指颤音
虚指颤音在葫芦丝演奏技巧中最具傣族民间风格,虚指颤音也叫隔孔打音,还叫做指震音,它不同于一般正常的颤音,它在本音位置的下二孔,平稳扇动,使其产生似弦乐揉弦时的效果;以全按作5.为例,当吹奏3时用无名指扇动第四音孔,吹奏2时用食指扇动第三音孔。但要注意不是每个音都用虚指颤音,而是要根据乐曲的风格而采用。在乐曲中通常用
表示虚指颤音。
二、腹颤音
腹颤音有的也称气震音,因为它是靠气息的有规律的强弱交替而形成的水纹般的音波,是依靠腹肌和横膈膜有弹性的颤动而获得的。在乐曲中通常用‘表示腹颤音。
..47.
.
演奏提示:
吹“5’’时用中指扇动第五音芤,吹“6’’时用食指扇动第六音孔。
《竹楼情歌》片断
竹乡娃娃爱竹林
吹奏b3的指法为:
.48.
芒市坝子调
.49.
..
望 春 风
.50
—
第五单元用舌技巧练习
舌头好像一个活塞,可以起阻碍气流的作用。舌头堵住吹口就发生断音现象,舌头离开吹口声音就继续发出,我们吹奏一般乐曲时,常用连音和断音两种方法。吐音就是解决断音的方法,吐音的发音方法,即在吹之前将舌头顶住上牙床,在吹完时舌头一接触吹口附近的位置马上向里缩回,使气流吹出,达到断音效果。
吐音分为单吐、双吐和三吐。
1.单吐
单吐可以分短吐和连吐(软吐),短吐符号为‘(标记在音上方),其特点是
演奏时舌叶动发音短促而有力,要求缩短原音符的时值。如
作要有弹性,不能绵。而连吐时舌头的动作较之短吐要轻缓,要求把音清楚地送出,并保持原音符的时值,气流似断非断。单吐也用“T”来标识。
2.双吐
双吐是用来完成连续快速分奏的技巧,演奏方法是在单吐的基础上加上一个“苦”字,即“吐苦"。利用舌尖和舌根的连续动作使音快速断开,双吐一般用“TK" TKTK表示,如:5555。
3.三吐
其实双吐掌握了以后,三吐便水到渠成。三吐比双吐更易掌握,三吐音技巧一般用于前十六或后十六音符,也叫前三吐和后三吐,如:
丝、巴乌演奏中,应用较广。
注意:
1
.目前好多乐谱中的吐音没有标明符号,因此演奏者根据老师的指导来采用。
一51 —在葫芦
2.舌头的动作要灵活,不要过分紧张,做到干净有力。
3.在练习双吐或三吐时应加强“苦”的练习。
一、单吐练习
演奏提示.
吹奏时应短促而有弹性,可先单独练习舌头动作
演奏提示:
此曲的演奏采用连吐法,保持每个音的时值。
一52
.
小 星 星
卖 报 歌
。3
—5
新 疆 舞 曲
二、双吐练习
..54.
.
演奏提示:
吹奏双吐音时除了舌头的动作要敏捷、短促外,要注意气息的控制以及舌头与手指的配合。
此练习曲选白《侗乡之夜》、《阿昌情深》、《金色的孔雀》中双吐演奏乐句。
一55
—
三、三吐练习
三吐一般有以下节奏:
《竹林深处》片断
56
—一
第六单元全按作1、4、2的练习
一、全按作1的练习
全按作1的指法表(19括低音6
)
注:表中一至七音孔是按从右到左的顺序排列,以下相同。
.57一
在 那 遥 远 的 地 方
箫
.58
.
紫 竹 调
二、全按作4的练习
全按作4的指法表(包括低音2
)
简音作4是傣族民间演奏经常采用的一种指法,筒音作4演奏出来的乐曲具 有浓郁的味道和独特的风格。如《傣寨情歌》、《勐养江畔》、《节日的德昂山》等, 它们均以筒音作4来演奏。
注:演奏此曲时凡2都用虚指颤音,其他音均不用。
一60
.
傣 寨 情 歌
演奏提示:
曲中凡遇2均用虚指颤音,其余音均不用。吹奏时要注重风格、味道的表现。
三、全按作2的练习
筒音作2的指法表(包括低音7)
一61
.
北京的金山上
《梦回故乡》片段
演奏提示:
吹奏低音l时,第一孔开半孔弱吹。一62
—
第七单元独奏 曲
一、初 级 乐 曲
婚 誓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一63
—
月 光下的凤尾竹
..64.
.
演奏提示:
此练习每天均坚持练习十分钟左右,在呼吸时采用胸腹联合呼吸法。吸入充足的气量,吹奏“5"时气息要有一定的力度,并保持均匀、平稳。
演奏提示:
长音练习时应防止以下毛病:①耸肩:吸气时双肩上抬,这样会造成气吸得很浅,只能进入胸部,会使胸部紧张,音色较紧,而且长音不能持久。①收腹:
吸气时小腹用力向里收,结果气息只能吸到上胸部,使呼吸失去弹性。
,28一
演奏提示:
①“5"要吹得深沉、浑厚、丰满。①注意第七、八小节跳奏即“5”到“5”的气息控制。
二、连音练习
稳定而均匀,每一个音之间要连得很紧,音与音之间要保持连贯、圆滑、流畅,
做到“轻、柔、连、圆、松”五个字。经常练习,就能获得良好的音色。 演奏提示:
①连音线内第一个音发“吐”音,其余均不吐。①要吹得连贯、流畅,音色、音量保持一致,好像一个一个滑过去似的。
.29一
友谊地久天长
注:此曲第二行第四小节第四拍原为“1”音,为了演奏方便,故改为“60
.”音。一3
摇 篮 曲
注:此曲的演奏应做到气息轻柔而流畅,注意摇篮曲的风格体现。
北 风 吹
康定情歌
思 乡 曲
31
.
沂蒙山好风光
阿佤人民唱新歌
注:自本条练习曲开始,音头的吐音符号一般情况下不再标识。
32.
马兰花开
桔 梗 谣
3
..3
三、强、弱音练习
在乐曲中,音除了高低和长短之分,还有强弱的区别,音的强弱对表达乐曲的情感起到关键的作用。
演奏提示:
为渐强记号,吹奏时注意气息控制。
..34.
.
演奏提示:
为渐弱记号,吹奏时注意气息控制。
演奏提示:
由弱渐强,再由强渐弱。
四、循环换气
我国的唢呐、笛子等几种吹奏乐器都有连续不断地吹奏一个很长的乐音或一个完整的乐旬甚至一首乐曲的情形,所运用的技巧就称为“循环换气”,葫芦丝、巴乌的演奏也有循环换气技法。
要使乐音连绵不断地持续下去,吹奏者必须把气流源源不断地吹到吹嘴
.35
—
内,但由于人的肺活量是有限的,要用这少量的气使乐音持续很长的时间,一定要在吹奏的同时把气吸入肺内。在人的生理习惯上呼与吸是对立的,因此,我们必须从口腔中想办法。人的口腔能储存一定的气量,可用这一部分气来推动音乐。当口腔中的气流送出去时,迅速从鼻孔吸气入肺,然后再把吸入的气继续吹出,循环反复使气流连续不断,并有一定的强度。但循环换气有一定的难度,非一日之功,要通过艰苦的练习,才能很好地掌握这一技巧。
《赶摆》片段
演奏提示:
此练习要一气呵成,中间不能断气,奏出弦乐般的感觉。
一36
—
・第四单元 手指技巧练习
葫芦丝、巴乌的手指技巧内容非常丰富,由于演奏中手指技巧的加入使得乐曲更富表现力,更让人陶醉,故手指技巧的练习尤为重要,在葫芦丝、巴乌演奏中常用的手指技巧有虚指颤音、倚音、打音、颤音、滑音及转调指法。
手指的运用是决定葫芦丝、巴乌吹奏水平及演奏效果的重要因素,一首乐曲效果有一半决定于手指技巧,一半决定于气息运用,二者的有机结合,再加上舌头的灵活运用,葫芦丝和巴乌才能演奏好。特别是滑音、颤音、虚指颤音的应用较为广泛,而且是影响演奏效果的重要因素,练习时应着重练习。
一、活指练习
.37
—
一38
—
二、倚音练习
倚音是葫芦丝、巴乌演奏中常用的技巧之一,一般分为单倚音加复倚音两种。加在一个音的左上角的一个小音符叫单倚音。本音和小音符用一条弧线连接,如:
记 谱:
实际效果:
加在一个音的左上角的小音符在两个以上的叫复倚音,也用弧线把它们和本音连接起来,如:
记 谱:
实际效果:
吹奏倚音时要注意:
1.倚音所占的时间,是从本音中抽出来的,不能增加原有拍子的时间。
2.吹奏单倚音时,小音符用吐奏,本音不用吐奏。
3.吹奏复倚音时,第一个小音符吐奏,其它音(包括本音)都不用吐奏。
一39.
藏族弦子
侗歌向着北京唱
..40.
.
选自许国屏《少年儿童笛子》教程。
映 山 红
三、颤音练习
颤音能使吹出来的音有波浪形感觉,在音高上有变化。乐曲中一般在本音上方加个‘tr’’记号来表示颤音,就是在本音和上方音之间来回不断反复,如:
记 谱:
实际效果:
一41
—
吹奏颤音时要注意:
1.手指的动作要有弹性,不能抬得太高,尽量小一些,速度要均匀,不要忽快忽慢,并且要持久。
2.在葫芦丝、巴乌上
3.加强无名指的练习。
演奏提示:
颤音的练习是持久性的,在葫芦丝、巴乌的演奏中颤音的应用非常广泛,同学们应重视其练习。
演奏提示:
每个颤音四下,吹一个音换一口气。
2
.一4
《金色的孔雀》片段
四、打音、叠音练习
一、打音
打音符号为"打音一般在旋律平行或下行时加用,尤其在同度进行时用打音可代替舌吐将同度音分开,其方法是在相同音之间加奏一个时值极短的低二度,按闭发音孔的手指必须有力而富有弹性,并且速度要快。
二、叠音
叠音和打音都具有将
同度音断开的功效,而二者的区别主要是,打音是加奏下方二度音,叠音是加奏上方二度或三度音。
..43..
金孔雀轻轻跳
苗家姑娘过山来
一44
—
摇 篮 曲
《竹林深处》片段
注:练习一至四为打音练习;五、六为叠音练习。
..5.
4.
五、滑音练习
滑音能使葫芦丝、巴乌的声音更加华丽、流畅并富有色彩,滑音一般分为上滑音和下滑音两种。
1.上滑音,由低音滑向高音,符号为
逐个抹动抬起。寅奏方法是手指由低音顺次
2.下滑音,由高音滑向低音,符号为
逐个抹动按下。演奏方法是手指由高音顺次
注意:无论是上滑音还是下滑音,要做到圆润、优美,中间不可有痕迹出现。
《月光下的凤尾竹》片断
..46.
.
《节日的德昂山》片断
六、虚指颤音和腹颤音练习
一、虚指颤音
虚指颤音在葫芦丝演奏技巧中最具傣族民间风格,虚指颤音也叫隔孔打音,还叫做指震音,它不同于一般正常的颤音,它在本音位置的下二孔,平稳扇动,使其产生似弦乐揉弦时的效果;以全按作5.为例,当吹奏3时用无名指扇动第四音孔,吹奏2时用食指扇动第三音孔。但要注意不是每个音都用虚指颤音,而是要根据乐曲的风格而采用。在乐曲中通常用
表示虚指颤音。
二、腹颤音
腹颤音有的也称气震音,因为它是靠气息的有规律的强弱交替而形成的水纹般的音波,是依靠腹肌和横膈膜有弹性的颤动而获得的。在乐曲中通常用‘表示腹颤音。
..47.
.
演奏提示:
吹“5’’时用中指扇动第五音芤,吹“6’’时用食指扇动第六音孔。
《竹楼情歌》片断
竹乡娃娃爱竹林
吹奏b3的指法为:
.48.
芒市坝子调
.49.
..
望 春 风
.50
—
第五单元用舌技巧练习
舌头好像一个活塞,可以起阻碍气流的作用。舌头堵住吹口就发生断音现象,舌头离开吹口声音就继续发出,我们吹奏一般乐曲时,常用连音和断音两种方法。吐音就是解决断音的方法,吐音的发音方法,即在吹之前将舌头顶住上牙床,在吹完时舌头一接触吹口附近的位置马上向里缩回,使气流吹出,达到断音效果。
吐音分为单吐、双吐和三吐。
1.单吐
单吐可以分短吐和连吐(软吐),短吐符号为‘(标记在音上方),其特点是
演奏时舌叶动发音短促而有力,要求缩短原音符的时值。如
作要有弹性,不能绵。而连吐时舌头的动作较之短吐要轻缓,要求把音清楚地送出,并保持原音符的时值,气流似断非断。单吐也用“T”来标识。
2.双吐
双吐是用来完成连续快速分奏的技巧,演奏方法是在单吐的基础上加上一个“苦”字,即“吐苦"。利用舌尖和舌根的连续动作使音快速断开,双吐一般用“TK" TKTK表示,如:5555。
3.三吐
其实双吐掌握了以后,三吐便水到渠成。三吐比双吐更易掌握,三吐音技巧一般用于前十六或后十六音符,也叫前三吐和后三吐,如:
丝、巴乌演奏中,应用较广。
注意:
1
.目前好多乐谱中的吐音没有标明符号,因此演奏者根据老师的指导来采用。
一51 —在葫芦
2.舌头的动作要灵活,不要过分紧张,做到干净有力。
3.在练习双吐或三吐时应加强“苦”的练习。
一、单吐练习
演奏提示.
吹奏时应短促而有弹性,可先单独练习舌头动作
演奏提示:
此曲的演奏采用连吐法,保持每个音的时值。
一52
.
小 星 星
卖 报 歌
。3
—5
新 疆 舞 曲
二、双吐练习
..54.
.
演奏提示:
吹奏双吐音时除了舌头的动作要敏捷、短促外,要注意气息的控制以及舌头与手指的配合。
此练习曲选白《侗乡之夜》、《阿昌情深》、《金色的孔雀》中双吐演奏乐句。
一55
—
三、三吐练习
三吐一般有以下节奏:
《竹林深处》片断
56
—一
第六单元全按作1、4、2的练习
一、全按作1的练习
全按作1的指法表(19括低音6
)
注:表中一至七音孔是按从右到左的顺序排列,以下相同。
.57一
在 那 遥 远 的 地 方
箫
.58
.
紫 竹 调
二、全按作4的练习
全按作4的指法表(包括低音2
)
简音作4是傣族民间演奏经常采用的一种指法,筒音作4演奏出来的乐曲具 有浓郁的味道和独特的风格。如《傣寨情歌》、《勐养江畔》、《节日的德昂山》等, 它们均以筒音作4来演奏。
注:演奏此曲时凡2都用虚指颤音,其他音均不用。
一60
.
傣 寨 情 歌
演奏提示:
曲中凡遇2均用虚指颤音,其余音均不用。吹奏时要注重风格、味道的表现。
三、全按作2的练习
筒音作2的指法表(包括低音7)
一61
.
北京的金山上
《梦回故乡》片段
演奏提示:
吹奏低音l时,第一孔开半孔弱吹。一62
—
第七单元独奏 曲
一、初 级 乐 曲
婚 誓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一63
—
月 光下的凤尾竹
..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