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惊厥是由多种因素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的一种症状

新生儿惊厥是由多种因素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的一种症状,是新生儿期常见急症之一,常提示存在严重的原发病,同时惊厥另一方面可造成脑损伤,是围生期最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因而应及时诊断和处理。随着诊疗技术的改进,病死率有所下降,但后遗症仍减少不明显,故仍为新生 新生儿惊厥的表现形式不同于儿童和成人,其特点是局限和隐晦,有时给诊断带来困难。因此,熟悉其表现形式尤其是隐晦(微小) 型的表现形式很重要,以免漏诊。另一方面,也不要把不属于惊厥的某些异常运动如惊悸、颤抖和快速眼运动相睡眠状态下的动作误认为是惊厥。惊悸和颤抖可由寒冷、声音、皮肤刺激或被动运动而诱发,无意识障碍和眼球的异常运动,抚慰可使其平息,而惊厥则相反。近年来长程脑电图监测发现两个值得注意的临床现象:一是临床是有惊厥表现,脑电图监测却无异常放电;二是有些病例脑电图有异常放电,但临床上却未见惊厥。

1. 发病时间 生后不久出现的惊厥可见于HIE 、颅内出血、先天性TORCH 感染、维生素B6依赖症等。

(1)生后24h 内:多见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严重脑出血、低血糖、维生素B6依赖。

(2)生后24~72h :多见于颅内出血、缺氧缺血性脑病、低血糖、低血钙、药物撤退综合征、低镁血症等。

(3)生后72h ~1周:多见于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性脑炎(柯萨奇B 族病毒、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及弓形体感染) 、化脓性脑膜炎、氨基酸代谢异常、核黄疸、新生儿甲旁亢、脑出血(实质) 。

2. 新生儿惊厥的表现形式和分类

(1)局灶阵挛型:表现为一个肌肉群的阵发性的节律性的抽动,常见于单个肢体或一侧面部,有时可扩散到同侧的其他部位。通常神志清醒。大部分伴有大脑皮质的异常放电,主要脑电图表现为局灶性尖波,通常包括棘波,有时可扩散到整个半球。常提示脑局部损伤如出血或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代谢异常。

(2)多灶阵挛型:表现为多个肌肉群的阵发性节律性抽动,常见多个肢体或多个部位同时或先后交替地抽动。也可在一次发作中,抽搐由一个肢体游走到另一个肢体,由一个部位游走到另一部位,由身体一侧游走到另一侧,而无一定的次序。常伴意识障碍。脑电图表现为多灶性的尖波或慢节律电波由皮质的一个区游走到另一个区。约75%的患儿具有棘波伴1~4周/s的慢波和(或)α样波。本型常见于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和感染,偶见于代谢失常。

(3)强直型:表现为单个肢体或四肢强直性伸展,或双下肢强直而双上肢屈曲,全身强直型可有躯干的后仰或俯屈,常伴眼球偏移固定和呼吸暂停,除破伤风外一般神志不清。类似去大脑或去皮质强直。本型很少与皮质异常放电相关,偶见棘波,主要的形式为高幅慢波,有时出现在爆发抑制背景上。常见于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破伤风、核黄疸等。

(4)肌阵挛型:表现为肢体或某个孤立的部位一次或多次短促的屈曲性掣动,也可牵涉到双上肢或双下肢。全身性肌阵挛,四肢和躯干均可同样痉挛,类似婴儿痉挛症。仅部分患儿临床发作伴皮质异常放电,脑电图常见爆发抑制,常提示存在明显的脑损害。

(5)隐晦(微小) 型:是新生儿最常见的惊厥表现形式。发作时抽搐微细、局限而隐晦,包括以下表现:

①面、口、舌的异常动作:眼皮颤动,反复眨眼,皱眉,面肌抽动,咀嚼,吸吮,撅嘴,伸舌,吞咽,打哈欠。

②眼部异常运动:凝视,眼球上翻,眼球偏向一侧而固定,眼球震颤。

③四肢异常运动:上肢划船样、击鼓样、游泳样动作,下肢踏步样、踏自行车样动作,肢体的旋转运动。

④自主神经性发作:呼吸暂停,屏气,呼吸增强,鼾声,呼吸频率增快,血压升高,阵发性面红或苍白,流涎,出汗,瞳孔扩大或缩小。绝大部分隐晦型惊厥患儿临床发作不伴皮质异常放电,但脑电图常见背景波异常,表现为波幅低平和爆发抑制。常见于缺氧缺血性脑病、严重颅内出血或感染患儿。

儿急救医学中的由于新生儿惊厥发作的局限和隐晦特点,常需与新生儿其他的特殊表现如颤抖(Totterness)、非惊厥性呼吸暂停、快速眼运动睡眠相等区别。以上现象如与惊厥难鉴别,可检查EEG 。

1. 颤抖 新生儿惊厥与颤抖的区别见表1。

2. 非惊厥性呼吸暂停 此发作于足月儿10~15s ,早产儿10~20s ,伴心率减慢40%以上。惊厥性呼吸暂停,足月儿>15s ,早产儿>20s ,无心率变化。

3. 快速眼运动睡眠相 有眼部颤动、短暂呼吸暂停、有节奏咀动、面部怪相、微笑、身体扭动等。但清醒后即消失。

重要课题。

新生儿惊厥是由多种因素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的一种症状,是新生儿期常见急症之一,常提示存在严重的原发病,同时惊厥另一方面可造成脑损伤,是围生期最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因而应及时诊断和处理。随着诊疗技术的改进,病死率有所下降,但后遗症仍减少不明显,故仍为新生 新生儿惊厥的表现形式不同于儿童和成人,其特点是局限和隐晦,有时给诊断带来困难。因此,熟悉其表现形式尤其是隐晦(微小) 型的表现形式很重要,以免漏诊。另一方面,也不要把不属于惊厥的某些异常运动如惊悸、颤抖和快速眼运动相睡眠状态下的动作误认为是惊厥。惊悸和颤抖可由寒冷、声音、皮肤刺激或被动运动而诱发,无意识障碍和眼球的异常运动,抚慰可使其平息,而惊厥则相反。近年来长程脑电图监测发现两个值得注意的临床现象:一是临床是有惊厥表现,脑电图监测却无异常放电;二是有些病例脑电图有异常放电,但临床上却未见惊厥。

1. 发病时间 生后不久出现的惊厥可见于HIE 、颅内出血、先天性TORCH 感染、维生素B6依赖症等。

(1)生后24h 内:多见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严重脑出血、低血糖、维生素B6依赖。

(2)生后24~72h :多见于颅内出血、缺氧缺血性脑病、低血糖、低血钙、药物撤退综合征、低镁血症等。

(3)生后72h ~1周:多见于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性脑炎(柯萨奇B 族病毒、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及弓形体感染) 、化脓性脑膜炎、氨基酸代谢异常、核黄疸、新生儿甲旁亢、脑出血(实质) 。

2. 新生儿惊厥的表现形式和分类

(1)局灶阵挛型:表现为一个肌肉群的阵发性的节律性的抽动,常见于单个肢体或一侧面部,有时可扩散到同侧的其他部位。通常神志清醒。大部分伴有大脑皮质的异常放电,主要脑电图表现为局灶性尖波,通常包括棘波,有时可扩散到整个半球。常提示脑局部损伤如出血或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代谢异常。

(2)多灶阵挛型:表现为多个肌肉群的阵发性节律性抽动,常见多个肢体或多个部位同时或先后交替地抽动。也可在一次发作中,抽搐由一个肢体游走到另一个肢体,由一个部位游走到另一部位,由身体一侧游走到另一侧,而无一定的次序。常伴意识障碍。脑电图表现为多灶性的尖波或慢节律电波由皮质的一个区游走到另一个区。约75%的患儿具有棘波伴1~4周/s的慢波和(或)α样波。本型常见于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和感染,偶见于代谢失常。

(3)强直型:表现为单个肢体或四肢强直性伸展,或双下肢强直而双上肢屈曲,全身强直型可有躯干的后仰或俯屈,常伴眼球偏移固定和呼吸暂停,除破伤风外一般神志不清。类似去大脑或去皮质强直。本型很少与皮质异常放电相关,偶见棘波,主要的形式为高幅慢波,有时出现在爆发抑制背景上。常见于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破伤风、核黄疸等。

(4)肌阵挛型:表现为肢体或某个孤立的部位一次或多次短促的屈曲性掣动,也可牵涉到双上肢或双下肢。全身性肌阵挛,四肢和躯干均可同样痉挛,类似婴儿痉挛症。仅部分患儿临床发作伴皮质异常放电,脑电图常见爆发抑制,常提示存在明显的脑损害。

(5)隐晦(微小) 型:是新生儿最常见的惊厥表现形式。发作时抽搐微细、局限而隐晦,包括以下表现:

①面、口、舌的异常动作:眼皮颤动,反复眨眼,皱眉,面肌抽动,咀嚼,吸吮,撅嘴,伸舌,吞咽,打哈欠。

②眼部异常运动:凝视,眼球上翻,眼球偏向一侧而固定,眼球震颤。

③四肢异常运动:上肢划船样、击鼓样、游泳样动作,下肢踏步样、踏自行车样动作,肢体的旋转运动。

④自主神经性发作:呼吸暂停,屏气,呼吸增强,鼾声,呼吸频率增快,血压升高,阵发性面红或苍白,流涎,出汗,瞳孔扩大或缩小。绝大部分隐晦型惊厥患儿临床发作不伴皮质异常放电,但脑电图常见背景波异常,表现为波幅低平和爆发抑制。常见于缺氧缺血性脑病、严重颅内出血或感染患儿。

儿急救医学中的由于新生儿惊厥发作的局限和隐晦特点,常需与新生儿其他的特殊表现如颤抖(Totterness)、非惊厥性呼吸暂停、快速眼运动睡眠相等区别。以上现象如与惊厥难鉴别,可检查EEG 。

1. 颤抖 新生儿惊厥与颤抖的区别见表1。

2. 非惊厥性呼吸暂停 此发作于足月儿10~15s ,早产儿10~20s ,伴心率减慢40%以上。惊厥性呼吸暂停,足月儿>15s ,早产儿>20s ,无心率变化。

3. 快速眼运动睡眠相 有眼部颤动、短暂呼吸暂停、有节奏咀动、面部怪相、微笑、身体扭动等。但清醒后即消失。

重要课题。


相关文章

  • 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
  • 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 病毒性脑炎和病毒性脑膜炎 均为中枢神经系统急性炎症,有多种病毒引起的.根据累及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为脑炎或脑膜炎.本病的病程多具有自限性. 病因 多种病毒均可引起脑炎.脑膜炎,主要为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肠道病毒,其次为疱 ...查看


  • 常用抢救药品的剂量.作用2007.8
  • 常用抢救药品的剂量.作用 肾上腺素(副肾素):1mg/1ml/支 作 用: 肾上腺素受体(α.β受体)激动药,可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同时可扩张冠状血管, 改善心肌的血液供应,是一种强心药.是各种原因引起心跳骤停进行心肺 ...查看


  • 儿科学名词解释
  • 生长:指儿童身体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可有相应的测量值来表示其量的变化 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 乳牙萌出延迟: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个月后未萌出者为乳牙萌出延迟 脱水:是指水分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所引起的体液总量尤 ...查看


  • 儿科考试名词解释
  • 儿科名词解释 迁延性腹泻:病程在2周至2个月的腹泻. Roger 病即小型室缺:缺损直径 复杂性热性惊厥:一次发作持续10分钟以上,24小时内反复发作多次,局灶性或全面性发作,惊厥持续状态较常见的热性惊厥. 适中温度:又名中性温度,是指在这 ...查看


  • 药源性疾病及其诊治原则
  • 114・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2年第2期 ・专题讲座・ 药源性疾病及其诊治原则 程经华 蔡皓东 (北京地坛医院.北京100011) 药物是治疗疾病的重要工具之一,但药物也是 主要的致病因素之一,能对患者造成损害.残疾,甚至死亡.药源性疾病 ...查看


  • 2013儿科学分章节第八版
  • 儿科学 绪 论 儿科学研究对象:胎儿(自精卵结合时起)至青春期儿童: 儿科学的基本特点: ① 个体.性别及年龄差异都非常大: ② 对疾病损伤造成的恢复能力强: ③ 自身防护能力弱. 最大不同点:处于不断地生长发育过程之中. 小儿年龄的分期及 ...查看


  • 急救药品(抢救车)原来
  • 十八类急救药品 分类 药名.规格 尼可刹米 (可拉明) 0.375g/1.5ml 洛贝林 (山梗菜碱) 3mg/1ml 肾上腺素 (副肾素) 1 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心肌耗氧 量增加 .2 升高血压.3 收缩局部血管. 4 松弛支气管 ...查看


  • 常用高危药品
  • 常用高危药品 1肾上腺素(副肾)1ml,1mg 皮下或肌肉注射 药理:对ɑ和ß受体都有激动作用,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使皮肤黏膜及内脏小血管收缩,但冠状血管和骨骼肌血管则扩张,此外还有松弛支气管和胃肠道平滑肌的作用. ...查看


  • 儿科学总结笔记
  • 第二章生长发育 一.规律 1.生长发育是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 2.各系统器官发育不平衡 (1)神经系统发育早,在生后2年内迅速生长发育 (2)淋巴系统与儿童期发展迅速,于青春期前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降至成人水平 (3)升至系统发育较晚 3.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