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一.第三定律的应用

§1

课 题

牛顿第一、第三定律的应用

计划课时 3 节

峨山一中: 沈天留

复 习 目 标 复习重点 复习难点 复习方法 1.掌握运用牛顿三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步骤 2.用整体法、隔离法进行受力分析,应用牛顿定律求解 3.理解超重、失重的概念,并能解决有关的问题 4.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受力分析,牛顿第二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讲练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 学 内 容 及 教 学 过 程 【复习知识体系归纳】 一、牛顿运动定律在动力学问题中的应用 1. 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动力学问题常常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两类动力学基本问题) :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要求物体的运动情况.如物体运动的位移、速度及时间等.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要求物体的受力情况(求力的大小和方向) . 但不管哪种类型,一般总是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然后再由此得出问 题的答案. 两类动力学基本问题的解题思路图解如下: 可见,不论求解那一类问题,求解加速度是解题的桥梁和纽带,是顺利求解的关键。 点评:我们遇到的问题中,物体受力情况一般不变,即受恒力作用,物体做匀变速直线 运动,故常用的运动学公式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如 v0  vt 1 s 2 2 2

v t  v 0  at , s  v 0 t  2 at , v t  v 0  2 as , v   t 2  vt / 2

等.

2.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1)认真分析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量,搞清所求问题的类型. (2) 选取研究对象.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物体, 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 同一题目,根据题意和解题需要也可以先后选取不同的研究对象. (3)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 (4)当研究对象所受的外力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可以用平行四 边形定则求其合力;如果物体受力较多,一般把它们正交分解到两个方向上去分别求合

力;如果物体做直线运动,一般把各个力 (分解到沿运动方向和垂直运动的方向上. (5)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列方 程,物体所受外力、加速度、速度等都可根 据规定的正方向按正、负值代入公式,按代 数和进行运算. (6)求解方程,检验结果,必要时对结果 进行讨论. 二、整体法与隔离法

牛顿第二定律

加速度 a

运动学公式

受力情况

第一类问题

运动情况

另一类问题

加速度 a 牛顿第二定律 运动学公式

1.整体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把所研究的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的方法称为整体 法。 采用整体法时不仅可以把几个物体

作为整体, 也可以把几个物理过程作为一个整体, 采用整体法可以避免对整体内部进行繁锁的分析,常常使问题解答更简便、明了。 运用整体法解题的基本步骤: ①明确研究的系统或运动的全过程. ②画出系统的受力图和运动全过程的示意图. ③寻找未知量与已知量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 2.隔离法:把所研究对象从整体中隔离出来进行研究,最终得出结论的方法称为隔离 法。 可以把整个物体隔离成几个部分来处理, 也可以把整个过程隔离成几个阶段来处理, 还可以对同一个物体,同一过程中不同物理量的变化进行分别处理。采用隔离物体法能 排除与研究对象无关的因素,使事物的特征明显地显示出来,从而进行有效的处理。 运用隔离法解题的基本步骤: ①明确研究对象或过程、状态,选择隔离对象.选择原则是:一要包含待求量,二是所 选隔离对象和所列方程数尽可能少. ②将研究对象从系统中隔离出来;或将研究的某状态、某过程从运动的全过程中隔离出 来. ③对隔离出的研究对象、过程、状态分析研究,画出某状态下的受力图或某阶段的运动 过程示意图. ④寻找未知量与已知量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 3.整体和局部是相对统一的,相辅相成的。 隔离法与整体法,不是相互对立的,一般问题的求解中,随着研究对象的转化,往往两

种方法交叉运用,相辅相成.所以,两种方法的取舍,并无绝对的界限,必须具体分析, 灵活运用.无论哪种方法均以尽可能避免或减少非待求量(即中间未知量的出现,如非 待求的力,非待求的中间状态或过程等)的出现为原则 三、临界问题 在某些物理情境中,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过程中,由于条件的变化,会出现两种状态的 衔接,两种现象的分界,同时使某个物理量在特定状态时,具有最大值或最小值。这类 问题称为临界问题。在解决临界问题时,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找出临界状 态是解题的关键。 四、超重、失重和视重 1.超重现象: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称 为超重现象。 产生超重现象的条件是物体具有 向上 的加速度。与物体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无关。

产生超重现象的原因:当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 a(向上加速运动或向下减速运动)时, 支持物对物体的支持力(或悬挂物对物体的拉力)为 F,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mg=ma 所以 F=m(g+a)>mg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F ′>mg. 2.失重现象: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小于 情况

称为失重现象。 产生失重现象的条件是物体具有 向下 的加速度,与物体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无关. 物体所受重力的

产生失重现象的原因:当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 a(向下加速运动或向上做减速运动) 时,支持物对物体的支持力(或悬挂物对物体的拉力)为 F。由牛顿第二定律 mg-F=ma,所以 F=m(g-a)<mg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F ′<mg. 完全失重现象: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等于零的状态,叫做完全失 重状态. 产生完全失重现象的条件:当物体竖直向下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时,就产生完全失 重现象。 点评: (1)在地球表面附近,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其本身的重力 G=mg 始终不变。

超重时,物体所受的拉力(或支持力)与重力的合力方向向上,测力计的示数大于物体 的重力;失重时,物体所受的拉力(或支持力)与重力的合力方向向下,测力计的示数 小于物体的重力.可见,在失重、超重现象中,物体所受的重力始终不变,只是测力计 的示数(又称视重)发生了变化,好像物体的重量有所增大或减小。 (2)发生超重和失重现象,只决定于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加速度。物体具有向上的加 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当物体竖直向下的 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超重、失重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无关。

【复习练习设计】 【例 1】一斜面 AB 长为 10m,倾角为 30°,一质量为 2kg 的小物体(大小不计)从斜面 顶端 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如图所示(g 取 10 m/s2) (1) 若斜面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5, 求小物体下滑到斜面底端 B 点时的速度及所 用时间. (2)若给小物体一个沿斜面向下的初速度,恰能沿斜面匀速下滑,则小物体与斜面间 的动摩擦因数μ 是多少? 【例 2】如图所示,一高度为 h=0.8m 粗糙的水平面在 B 点处与一倾角为θ =30°光滑的 斜面 BC 连接,一小滑块从水平面上的 A 点以 v0=3m/s 的速度在 粗糙的水平面上向右运动。 运动到 B 点时小滑块恰能沿光滑斜面 下滑。已知 AB 间的距离 s=5m,求: (1)小滑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小滑块从 A 点运动到地面所需的时间; 【例 3】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的质量为 2 kg,在水平恒力 F 推动下开始运动,4 s 末它的速度达到 4m/s,此时将 F 撤去,又经 6 s 物体停下来,如果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 因数不变,求 F 的大小。 【例 4】如图所示,A、B 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 mA、mB,在水平 推力 F 作用下沿光滑水平面匀加速向右运动, A、 间的弹力 FN。 求 B 【例 5】如

图所示,质量为 2m 的物块 A 和质量为 m 的物块 B 与地 面的摩擦均不计.在已知水平推力 F 的作用下,A、B 做加速运动.A 对 B 的作用力为多大? 【例 6】如图所示,质量为 M 的木箱放在水平面上,木箱中的立杆上套着一个质量为 m

的小球,开始时小球在杆的顶端,由静止释放后,小球沿杆下滑 1 1 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的 2 ,即 a= 2 g,则小球在下滑的过程中, 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为多少?

【例 7】一个质量为 0.2 kg 的小球用细线吊在倾角θ =53°的斜面顶端,如图,斜面静 止时,球紧靠在斜面上,绳与斜面平行,不计摩擦,当斜面以 10 m/s2 的加速度向右做 加速运动时,求绳的拉力及斜面对小球的弹力.

【复习检测】 优化探究【课时知能评估】 要求:考试时间 45 分钟,满分 100 分

【复习小结】 考纲要求:1、运用牛顿三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步骤 2、整体法、隔离法进行受力分析,并熟练应用牛顿定律求解要点 3、超重、失重的概念,解题方法是什么? 4、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5、受力分析,牛顿第二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复习反思】

§1

课 题

牛顿第一、第三定律的应用

计划课时 3 节

峨山一中: 沈天留

复 习 目 标 复习重点 复习难点 复习方法 1.掌握运用牛顿三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步骤 2.用整体法、隔离法进行受力分析,应用牛顿定律求解 3.理解超重、失重的概念,并能解决有关的问题 4.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受力分析,牛顿第二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讲练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 学 内 容 及 教 学 过 程 【复习知识体系归纳】 一、牛顿运动定律在动力学问题中的应用 1. 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动力学问题常常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两类动力学基本问题) :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要求物体的运动情况.如物体运动的位移、速度及时间等.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要求物体的受力情况(求力的大小和方向) . 但不管哪种类型,一般总是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然后再由此得出问 题的答案. 两类动力学基本问题的解题思路图解如下: 可见,不论求解那一类问题,求解加速度是解题的桥梁和纽带,是顺利求解的关键。 点评:我们遇到的问题中,物体受力情况一般不变,即受恒力作用,物体做匀变速直线 运动,故常用的运动学公式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如 v0  vt 1 s 2 2 2

v t  v 0  at , s  v 0 t  2 at , v t  v 0  2 as , v   t 2  vt / 2

等.

2.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1)认真分析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量,搞清所求问题的类型. (2) 选取研究对象.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物体, 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 同一题目,根据题意和解题需要也可以先后选取不同的研究对象. (3)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 (4)当研究对象所受的外力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可以用平行四 边形定则求其合力;如果物体受力较多,一般把它们正交分解到两个方向上去分别求合

力;如果物体做直线运动,一般把各个力 (分解到沿运动方向和垂直运动的方向上. (5)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列方 程,物体所受外力、加速度、速度等都可根 据规定的正方向按正、负值代入公式,按代 数和进行运算. (6)求解方程,检验结果,必要时对结果 进行讨论. 二、整体法与隔离法

牛顿第二定律

加速度 a

运动学公式

受力情况

第一类问题

运动情况

另一类问题

加速度 a 牛顿第二定律 运动学公式

1.整体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把所研究的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的方法称为整体 法。 采用整体法时不仅可以把几个物体

作为整体, 也可以把几个物理过程作为一个整体, 采用整体法可以避免对整体内部进行繁锁的分析,常常使问题解答更简便、明了。 运用整体法解题的基本步骤: ①明确研究的系统或运动的全过程. ②画出系统的受力图和运动全过程的示意图. ③寻找未知量与已知量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 2.隔离法:把所研究对象从整体中隔离出来进行研究,最终得出结论的方法称为隔离 法。 可以把整个物体隔离成几个部分来处理, 也可以把整个过程隔离成几个阶段来处理, 还可以对同一个物体,同一过程中不同物理量的变化进行分别处理。采用隔离物体法能 排除与研究对象无关的因素,使事物的特征明显地显示出来,从而进行有效的处理。 运用隔离法解题的基本步骤: ①明确研究对象或过程、状态,选择隔离对象.选择原则是:一要包含待求量,二是所 选隔离对象和所列方程数尽可能少. ②将研究对象从系统中隔离出来;或将研究的某状态、某过程从运动的全过程中隔离出 来. ③对隔离出的研究对象、过程、状态分析研究,画出某状态下的受力图或某阶段的运动 过程示意图. ④寻找未知量与已知量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 3.整体和局部是相对统一的,相辅相成的。 隔离法与整体法,不是相互对立的,一般问题的求解中,随着研究对象的转化,往往两

种方法交叉运用,相辅相成.所以,两种方法的取舍,并无绝对的界限,必须具体分析, 灵活运用.无论哪种方法均以尽可能避免或减少非待求量(即中间未知量的出现,如非 待求的力,非待求的中间状态或过程等)的出现为原则 三、临界问题 在某些物理情境中,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过程中,由于条件的变化,会出现两种状态的 衔接,两种现象的分界,同时使某个物理量在特定状态时,具有最大值或最小值。这类 问题称为临界问题。在解决临界问题时,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找出临界状 态是解题的关键。 四、超重、失重和视重 1.超重现象: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称 为超重现象。 产生超重现象的条件是物体具有 向上 的加速度。与物体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无关。

产生超重现象的原因:当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 a(向上加速运动或向下减速运动)时, 支持物对物体的支持力(或悬挂物对物体的拉力)为 F,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mg=ma 所以 F=m(g+a)>mg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F ′>mg. 2.失重现象: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小于 情况

称为失重现象。 产生失重现象的条件是物体具有 向下 的加速度,与物体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无关. 物体所受重力的

产生失重现象的原因:当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 a(向下加速运动或向上做减速运动) 时,支持物对物体的支持力(或悬挂物对物体的拉力)为 F。由牛顿第二定律 mg-F=ma,所以 F=m(g-a)<mg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F ′<mg. 完全失重现象: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等于零的状态,叫做完全失 重状态. 产生完全失重现象的条件:当物体竖直向下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时,就产生完全失 重现象。 点评: (1)在地球表面附近,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其本身的重力 G=mg 始终不变。

超重时,物体所受的拉力(或支持力)与重力的合力方向向上,测力计的示数大于物体 的重力;失重时,物体所受的拉力(或支持力)与重力的合力方向向下,测力计的示数 小于物体的重力.可见,在失重、超重现象中,物体所受的重力始终不变,只是测力计 的示数(又称视重)发生了变化,好像物体的重量有所增大或减小。 (2)发生超重和失重现象,只决定于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加速度。物体具有向上的加 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当物体竖直向下的 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超重、失重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无关。

【复习练习设计】 【例 1】一斜面 AB 长为 10m,倾角为 30°,一质量为 2kg 的小物体(大小不计)从斜面 顶端 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如图所示(g 取 10 m/s2) (1) 若斜面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5, 求小物体下滑到斜面底端 B 点时的速度及所 用时间. (2)若给小物体一个沿斜面向下的初速度,恰能沿斜面匀速下滑,则小物体与斜面间 的动摩擦因数μ 是多少? 【例 2】如图所示,一高度为 h=0.8m 粗糙的水平面在 B 点处与一倾角为θ =30°光滑的 斜面 BC 连接,一小滑块从水平面上的 A 点以 v0=3m/s 的速度在 粗糙的水平面上向右运动。 运动到 B 点时小滑块恰能沿光滑斜面 下滑。已知 AB 间的距离 s=5m,求: (1)小滑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小滑块从 A 点运动到地面所需的时间; 【例 3】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的质量为 2 kg,在水平恒力 F 推动下开始运动,4 s 末它的速度达到 4m/s,此时将 F 撤去,又经 6 s 物体停下来,如果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 因数不变,求 F 的大小。 【例 4】如图所示,A、B 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 mA、mB,在水平 推力 F 作用下沿光滑水平面匀加速向右运动, A、 间的弹力 FN。 求 B 【例 5】如

图所示,质量为 2m 的物块 A 和质量为 m 的物块 B 与地 面的摩擦均不计.在已知水平推力 F 的作用下,A、B 做加速运动.A 对 B 的作用力为多大? 【例 6】如图所示,质量为 M 的木箱放在水平面上,木箱中的立杆上套着一个质量为 m

的小球,开始时小球在杆的顶端,由静止释放后,小球沿杆下滑 1 1 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的 2 ,即 a= 2 g,则小球在下滑的过程中, 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为多少?

【例 7】一个质量为 0.2 kg 的小球用细线吊在倾角θ =53°的斜面顶端,如图,斜面静 止时,球紧靠在斜面上,绳与斜面平行,不计摩擦,当斜面以 10 m/s2 的加速度向右做 加速运动时,求绳的拉力及斜面对小球的弹力.

【复习检测】 优化探究【课时知能评估】 要求:考试时间 45 分钟,满分 100 分

【复习小结】 考纲要求:1、运用牛顿三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步骤 2、整体法、隔离法进行受力分析,并熟练应用牛顿定律求解要点 3、超重、失重的概念,解题方法是什么? 4、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5、受力分析,牛顿第二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复习反思】


相关文章

  • 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的若干应用
  • 湖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的若干应用 姓名:吴丽雯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基础数学 指导教师:刘莉 20080501 摘要 大数定律是概率论中的重要内容,它以严格的数学形式表达了随机现象最根本的性质--平均结果的稳定 ...查看


  • 类比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No.5.2011 BeijingElectricPowerCollege 教育论坛囹 类比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吴伟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摘要:类比法在物理教学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教 ...查看


  •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说课稿
  •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说课稿 府谷中学 任彦霞 一.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1 .顺应时代发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信息技术普及的今天,信息素养已成为新世纪每个社会成员必备的基本生存能力.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教师如何以课堂教学为载体, ...查看


  •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教案
  • 新乡医学院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 授课题目 授课对象 电路原理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医工.生工专业学生 1. 引入主题及定律人物介绍 (2 分钟) . 2. 基本概念讲解 (1 分钟) . 时间分配 3. 电流定律内容.表达式.例题讲解.6 分钟 ...查看


  • [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的说明
  • 江苏省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说 明 为贯彻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帮助广大高中物理教师把握教学的深广度,我们组织编写了<高中物理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 ...查看


  • 高中物理 - 教科版目录(全套)
  • 高中物理 - 教科版目录(全套) 必修一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1.1 质点 参考系 空间 时间 1.2 位置变化的描述 位移 1.3 直线运动中位移随时间变化的. 1.4 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 1.5 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 1.6 ...查看


  • 江苏省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 江苏省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说明 为贯彻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帮助广大高中物理教师把握教学的深广度,我们组织编写了<高中物理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 ...查看


  • 论述角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
  • 谈谈角动量守恒及其应用 (胡建 13级光电信息2班 [1**********]) 摘要:简要介绍角动量守恒定律以及其在生活,工程,科学方面的运用. 关键词:角动量守恒定律.应用.自然现象. 角动量守恒是物理学的普遍定律之一.反映质点和质点系 ...查看


  • 高中物理教材
  •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目录·必修1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1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2 时间和位移 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 ...查看


  • 基尔霍夫定律
  • 基尔霍夫定律 4.网孔: (1)其内部不包含任何支路的回路. (2)网孔一定是回路,但回路不一定是网孔. 主要内容 基尔霍夫第一定律 第一定律又称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简记为KCL,是电流的连续性在集总参数电路上的体现,其物理背景是电荷守恒公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