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2017年脱贫攻坚工作汇报
***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现就***市2017年脱贫攻坚工作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市现辖三镇一乡三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2.77万平方公里。截至2017年,全市户籍人口73620人,其中,城镇居住人口59060人、农村居住人口17572人,有汉、蒙古、藏、土、回等2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8%。全市共有42个行政村,其中,农业村29个、牧业村13个。2015年通过建档立卡、精准识别藏区连片贫困村20个,其中,柯鲁柯镇9个、尕海镇5个、怀头他拉镇3个,蓄集乡2个、河西街道办事处1个。涉及贫困的非贫困村19个。建档立卡贫困户261户747人,其中,柯鲁柯镇103户348人、尕海镇40户117人、怀头他拉镇33户71人、蓄集乡28户48人、河西街道办事处27户85人、河东街道办事处18户45人、火车站街道办事处12户24人。
二、贯彻落实脱贫攻坚政策情况
(一)及时传达学习。深入学习习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讲话及中共青海省委、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前实现整体脱贫的实施意见》、中共海西州委《关于年内
实现贫困人口全部清零的决议》精神,深刻认识和把握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性和艰巨性、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脱贫攻坚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并融会贯通、“前伸后延”,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来分析研究问题,指导精准扶贫具体实践,解决政策理解偏差、工作研究不细、落实政策不透等问题,健全完善脱贫攻坚体制机制,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重点工作。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体会议作出加快全省整体脱贫步伐的决策部署后,市委、市政府及时召开动员大会,学习传达会议精神,并组织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及村社班子、扶贫工作队、驻村干部扎实开展脱贫攻坚专题培训,准确把握政策, 为精准扶贫奠定认识基础。
(二)认真安排部署。紧跟省、州扶贫工作步伐,及时召开市委专题会议和全市农村贫困人口核准工作会议,对贫困人口核准工作进行安排部署,逐户开展核对、核准工作,确保精准识别核查工作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市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落实精准扶贫政策措施,组织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市政府工作推进会和专题会议,及时研究全市脱贫攻坚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破解难题,形成市、乡、村和第一书记四级书记齐抓扶贫,保证各项政策有人抓、有安排、有部署。同时,及时组织召开现场办公会议,及时研究“两线合一”、产业发展等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棘手问题,保证安排部署及时跟进。
(三)全面贯彻落实。加强顶层设计,根据实际制定印发《***
市精准识别工作方案》、《***市脱贫攻坚工作计划》、《***市领导干部、驻市企业联点村社一览表》、《***市关于进一步加强第一书记和扶贫(驻村)干部激励关怀措施的任务分工落实表》、《***市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退出和贫困县摘帽十八项指标责任清单》等政策文件,相关单位按照职能制定了十个行业扶贫专项方案和八个一批行动计划,列出了市级领导责任清单,进一步明确市级领导、乡镇街道办事处、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村社具体工作职责,有序推进基础调查、数据汇总、产业谋划、资产收益等各项工作,切实做到职责到位、责任到人。同时,安排科级以上干部在本单位联点村结对帮扶贫困户,协调辖区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主动联点贫困村,实现贫困户帮扶全覆盖。市委五人督查组把脱贫攻坚作为重点督查内容,多次开展专题督查;市委组织部严格督查扶贫干部履职情况和调配工作情况,纪委、检察机关主动参与扶贫工作各环节违纪违法行为警示与检查。
三、年度目标任务落实及完成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通过开展“八个一批”行动计划和十个行业部门专项方案,推进结对帮扶、行业扶贫和社会帮扶,州市深入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自查评估,18项指标均已完成。
(一)贫困人口脱贫6项指标完成情况。贫困人口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4000元;77户贫困户危房已改造完成,21户贫困户落实易地扶贫搬迁,1户贫困户落实政府安臵房,其余162户
贫困户均有安全住房;全市96名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生无因贫辍学;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100%;有意愿贫困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305人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100%。
(二)贫困村退出6项指标完成情况。贫困发生率低于3%; 安排重点贫困村村级互助资金100万元,一般贫困村71.75万元;农区沥青(水泥)路实现村村通,邻近国道、省道和县道的牧业村均通沥青路,偏远牧区均通砂石路;标准化村卫生室和村级综合办公服务中心均配备;有安全饮水;有生产生活用电。
(三)贫困县摘帽6项指标完成情况。全市农牧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当年全省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4.17%;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以上;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7%以上;贫困村退出率预计达100%;贫困发生率低于3%。
四、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贫困人口清零目标任务。按照省州脱贫任务要求,我市将精准脱贫作为年内首要政治任务,及时成立以市委书记为指挥长,市长为副指挥长的精准扶贫工作指挥部,统揽、指导和推进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市、乡镇(街道办事处)和村三级逐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脱贫攻坚军令状》和《脱贫攻坚信息质量承诺函》,明确全年工作蓝图,落实各项工作责任。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均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指挥长的精准扶贫工作机构,有序推进各项脱贫攻坚工作,全市20个贫
困村和有贫困人口的19个有贫困人口的非贫困村实行脱贫攻坚挂图作战。
(二)强化脱贫队伍,提升脱贫攻坚力量。市委市政府将脱贫攻坚作为锻炼干部、培养人才的实践平台,及时调整脱贫攻坚班子队伍,在年初增加10名政府临聘人员的基础上,从市场监督管理局带编调配1名干部,充实脱贫攻坚指挥部工作力量;各乡镇、街道安排业务能力较强的扶贫专干7名;为***市精准扶贫综合服务中心招聘临时工作人员10名充实到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截至目前,全市扶贫专职岗位人员达到31名。充分利用乡镇干部最熟悉贫困群众、最能体会贫困群众、最能代表贫困群众,更易摸准、摸实、摸透群众意愿的优势,临时抽调4名乡镇领导干部,通过上下结合,在推动扶贫干部在脱贫攻坚中锻炼成长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脱贫攻坚的力量,确保脱贫攻坚方向不偏、工作不乱。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脱贫攻坚浓厚氛围。通过各类媒体、传单、扶贫干部进村入户、宣讲专题活动等形式,重点宣传扶贫攻坚政策和扶贫措施,其中,电视宣传20次、报纸宣传40次、短信和微信及腾讯QQ 平台宣传162条、专题活动宣传28次、发放宣传单15000份、扶贫政策明白书1000本、印发扶贫政策口袋书560本、脱贫攻坚政策汇编350本、联点单位进村宣传247次、县级干部进村入户宣传87人次。通过宣传,给贫困村和贫困户送温暖、送志气、送信心,激励贫困户依靠自身努力和
优势主动脱贫致富,营造了各行各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精准扶贫的浓厚氛围,为我市巩固脱贫成果和致富奔小康起到了积极的鼓舞和引导作用。
(四)发挥政治优势,凝聚脱贫攻坚正能量。在全市确定党建脱贫“1234”工作载体,即围绕强化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核心带动作用一个核心,完善第一书记和党员干部扶贫工作机制,建强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党员干部队伍和脱贫致富带头人三支队伍,实现按期脱贫、村经济有发展、村容村貌有改善、村民精神面貌有变化四个目标,把抓党建促脱贫的要求落实到每一个基层党组织、每一名党员。以建强产业链党组织为重点,大力推行“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帮扶企业+帮扶单位”模式,加大对贫困户产业扶持、帮带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产业、促进增收的作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带头脱贫致富。
(五)强化监督管理,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和驻村扶贫工作队作用。一是严格执行《第一书记和扶贫(驻村)工作队干部管理办法(试行)》,制定下发《***市第一书记和驻村(社区)工作队考评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驻村扶贫工作促进第一书记和扶贫(驻村)工作队在岗进位认真履职的通知》,加强“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委派监督工作,把一批懂基层、想干事、能干事的优秀干部派驻一线。精准扶贫以来,全市20个贫困村共派驻第一书记20名、驻村工作队员27名。二是市委组织部定期、不定期开展明察暗访活动,对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进行
监督评价。三是督促各乡镇、街道党工委加强对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的日常监管。一年来,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紧密团结村三委班子,积极配合乡镇街道和上级部门,在凝聚各方力量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起到了核心作用。四是充分发挥扶贫工作队部门优势,用好各方资源,最大限度为贫困村解决难题。派出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的单位,不仅保障了派出人员的生活需求,并为工作提供了大力支持,实实在在地解决了派驻村一些“老、大、难”问题,提高了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在群众中的威信和感召力。
(六)整合社会力量,构建合力扶贫格局。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充分发挥各类群团组织作用,着力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建立“双帮”机制,实行部门包村、干部包户(人),明确帮扶对象、创新帮扶方式、落实帮扶任务,全市32名市级领导干部、45个市直机关单位党组织、37个企业党组织和305名党员干部职工与全市20个贫困村党组织、261户贫困户形成一对一、多对一结对帮扶对子,实现了对贫困户帮扶全覆盖。通过捐款、资助生活物资、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争取项目、谋划产业发展等方式,想方设法帮扶贫困村和贫困户。新堉公司、和润农牧、阳光能源等10余家公司签订了劳务用工协议,联点企业、单位及干部职工主动帮扶贫困村和贫困户,年内社会帮扶折资293.84万元,其中,企业帮扶21.25万元、单位帮扶266.16万元、个人帮扶6.43万元。
(七)强化资源整合,落实精准帮扶措施。用好财政扶贫政策,2017年争取各类财政扶贫资金4517.55万元,其中,中央资金36万元,省级资金1941万元、州级资金672万元、市级资金1904.55万元(含浙江援青资金150万元)。在实施“八个一批”脱贫攻坚行动计划的基础上,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加大项目落实力度,争取省级财政绩效考评奖励资金、浙江援青资金等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养殖和种植、农业生产设备、特色产业项目25个。
(八)科学实施对策,转化脱贫攻坚内生动力。启动建设脱贫攻坚大数据信息系统,建成后可及时汇总各类扶贫信息,有效监管扶贫项目,掌控扶贫措施。创新互助资金运作方式,改变往年互助资金拨付村级使用的形式,将1000万元互助资金和548万元产业扶持资金作为银行风险防控金存入专户,以撬动5倍贷款,贷款贴息资金为贫困村分红。2017年,发放扶贫贴息贷款5177.1万元用于扶持产业发展。
五、落实八个脱贫攻坚计划和十个扶贫专项方案情况
八个脱贫攻坚计划。制定了医疗救助、劳动力转移就业、资产收益、发展生产、教育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生态保护与服务、低保兜底等八个脱贫攻坚专项行动计划。发展产业方面,一是柯鲁柯镇莲湖村建成9座温室大棚,其中5座交付该村5户贫困户种植辣椒、番茄等经济效益较好的反季节蔬菜增加收入。二是柯鲁柯镇安康村种植藜麦120亩,7户贫困户在藜麦种植中务工户
均增收4500元的同时,户均分红1500元,23名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万元。三是莲湖村联点帮扶单位市农牧和扶贫开发局职工集资为莲湖村15户贫困户发放仔猪76头,预计年底每头猪收益800元。民兴村联点单位市国税局为2户贫困户免费修建羊棚2座,免费发放羊20只,预计产值8000至12000元。四是州级西部支援东部产业扶持项目300万元,建设35套门面房用于莲湖村产业扶贫商铺,培育和发展集体经济,带动全村村民增加收入。易地搬迁方面,针对部分无房贫困户,在陶尔根家园采取集中建房方式,为21户36名贫困人口进行安臵。每套套内面积69.93平方米,现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0%。项目总投资480.11万元,到位资金294万元。资产收益方面,通过征求贫困户意愿,将省上每户6400元的到户到人产业扶贫资金共计326万元,委托***市恒欣扶贫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进行投资,实现贫困人口分红增收。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为有转移就业愿望的劳动力提供就业创业信息、就业指导等服务。全市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265人,其中,村级护林员安臵192人、企业转移就业18人、外出务工46人、公益性岗位安臵9人;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253人次,其中,劳务经纪人培训37人、护林员培训179人、抹灰工和砌筑工技能培训72人。医疗保障和救助方面,落实医疗精准扶贫“十覆盖”,年内为精准扶贫738人每人按130元的标准缴纳医疗保险参合金9.6万元。落实285人次贫困人口免挂号费。投入资金60万元,为全市20所贫困村卫生
室配备了常用医疗设备。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8万元,发放高龄补贴7万元,发放临时救助29.6万元,报销医疗费用83.8万元。发展教育方面,对学前教育阶段23名建档立卡贫困幼儿,减免保教费、书本费、取暖费、杂费等共7.95万元,人均0.35万元。为96名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生积极落实各项补助资金7.06万元。对中职、大专及本科教育阶段建档立卡的25名贫困生及时申请了三江源生态补助资金共18.25万元。对当年被全日制大专以上院校录取的贫困家庭大学生办理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学生在校期间实行财政全额贴息。低保兜底方面,按照现有每人每年4000元的农村低保标准,低保兜底111户232人,低保贫困户132户452人和一般贫困户18户54人均全部纳入低保范围,累计发放低保金140.9万元。生态保护与服务方面,结合森林资源、管护任务和家庭情况,对有劳动能力的192名贫困人口,安排公益林管护员岗位就业,每人每月发放工资2400元,并由国家和个人缴纳养老、医疗等“五险”。
10个扶贫专项方案。制定了交通、水利、科技、电力、医疗卫生、通信、文化、金融、危房改造、电子商务和市场体系建设等10个扶贫专项方案,2017年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交通扶贫方面,争取资金1306万元,完成平原村至陶哈村道路改建30.3公里,S212线至伊克拉村路35公里。投资240万元建设了努尔村等6村农村硬化路16公里,投资205.8万元建成了努尔村3
***市2017年脱贫攻坚工作汇报
***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现就***市2017年脱贫攻坚工作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市现辖三镇一乡三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2.77万平方公里。截至2017年,全市户籍人口73620人,其中,城镇居住人口59060人、农村居住人口17572人,有汉、蒙古、藏、土、回等2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8%。全市共有42个行政村,其中,农业村29个、牧业村13个。2015年通过建档立卡、精准识别藏区连片贫困村20个,其中,柯鲁柯镇9个、尕海镇5个、怀头他拉镇3个,蓄集乡2个、河西街道办事处1个。涉及贫困的非贫困村19个。建档立卡贫困户261户747人,其中,柯鲁柯镇103户348人、尕海镇40户117人、怀头他拉镇33户71人、蓄集乡28户48人、河西街道办事处27户85人、河东街道办事处18户45人、火车站街道办事处12户24人。
二、贯彻落实脱贫攻坚政策情况
(一)及时传达学习。深入学习习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讲话及中共青海省委、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前实现整体脱贫的实施意见》、中共海西州委《关于年内
实现贫困人口全部清零的决议》精神,深刻认识和把握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性和艰巨性、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脱贫攻坚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并融会贯通、“前伸后延”,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来分析研究问题,指导精准扶贫具体实践,解决政策理解偏差、工作研究不细、落实政策不透等问题,健全完善脱贫攻坚体制机制,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重点工作。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体会议作出加快全省整体脱贫步伐的决策部署后,市委、市政府及时召开动员大会,学习传达会议精神,并组织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及村社班子、扶贫工作队、驻村干部扎实开展脱贫攻坚专题培训,准确把握政策, 为精准扶贫奠定认识基础。
(二)认真安排部署。紧跟省、州扶贫工作步伐,及时召开市委专题会议和全市农村贫困人口核准工作会议,对贫困人口核准工作进行安排部署,逐户开展核对、核准工作,确保精准识别核查工作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市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落实精准扶贫政策措施,组织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市政府工作推进会和专题会议,及时研究全市脱贫攻坚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破解难题,形成市、乡、村和第一书记四级书记齐抓扶贫,保证各项政策有人抓、有安排、有部署。同时,及时组织召开现场办公会议,及时研究“两线合一”、产业发展等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棘手问题,保证安排部署及时跟进。
(三)全面贯彻落实。加强顶层设计,根据实际制定印发《***
市精准识别工作方案》、《***市脱贫攻坚工作计划》、《***市领导干部、驻市企业联点村社一览表》、《***市关于进一步加强第一书记和扶贫(驻村)干部激励关怀措施的任务分工落实表》、《***市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退出和贫困县摘帽十八项指标责任清单》等政策文件,相关单位按照职能制定了十个行业扶贫专项方案和八个一批行动计划,列出了市级领导责任清单,进一步明确市级领导、乡镇街道办事处、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村社具体工作职责,有序推进基础调查、数据汇总、产业谋划、资产收益等各项工作,切实做到职责到位、责任到人。同时,安排科级以上干部在本单位联点村结对帮扶贫困户,协调辖区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主动联点贫困村,实现贫困户帮扶全覆盖。市委五人督查组把脱贫攻坚作为重点督查内容,多次开展专题督查;市委组织部严格督查扶贫干部履职情况和调配工作情况,纪委、检察机关主动参与扶贫工作各环节违纪违法行为警示与检查。
三、年度目标任务落实及完成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通过开展“八个一批”行动计划和十个行业部门专项方案,推进结对帮扶、行业扶贫和社会帮扶,州市深入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自查评估,18项指标均已完成。
(一)贫困人口脱贫6项指标完成情况。贫困人口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4000元;77户贫困户危房已改造完成,21户贫困户落实易地扶贫搬迁,1户贫困户落实政府安臵房,其余162户
贫困户均有安全住房;全市96名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生无因贫辍学;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100%;有意愿贫困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305人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100%。
(二)贫困村退出6项指标完成情况。贫困发生率低于3%; 安排重点贫困村村级互助资金100万元,一般贫困村71.75万元;农区沥青(水泥)路实现村村通,邻近国道、省道和县道的牧业村均通沥青路,偏远牧区均通砂石路;标准化村卫生室和村级综合办公服务中心均配备;有安全饮水;有生产生活用电。
(三)贫困县摘帽6项指标完成情况。全市农牧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当年全省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4.17%;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以上;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7%以上;贫困村退出率预计达100%;贫困发生率低于3%。
四、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贫困人口清零目标任务。按照省州脱贫任务要求,我市将精准脱贫作为年内首要政治任务,及时成立以市委书记为指挥长,市长为副指挥长的精准扶贫工作指挥部,统揽、指导和推进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市、乡镇(街道办事处)和村三级逐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脱贫攻坚军令状》和《脱贫攻坚信息质量承诺函》,明确全年工作蓝图,落实各项工作责任。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均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指挥长的精准扶贫工作机构,有序推进各项脱贫攻坚工作,全市20个贫
困村和有贫困人口的19个有贫困人口的非贫困村实行脱贫攻坚挂图作战。
(二)强化脱贫队伍,提升脱贫攻坚力量。市委市政府将脱贫攻坚作为锻炼干部、培养人才的实践平台,及时调整脱贫攻坚班子队伍,在年初增加10名政府临聘人员的基础上,从市场监督管理局带编调配1名干部,充实脱贫攻坚指挥部工作力量;各乡镇、街道安排业务能力较强的扶贫专干7名;为***市精准扶贫综合服务中心招聘临时工作人员10名充实到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截至目前,全市扶贫专职岗位人员达到31名。充分利用乡镇干部最熟悉贫困群众、最能体会贫困群众、最能代表贫困群众,更易摸准、摸实、摸透群众意愿的优势,临时抽调4名乡镇领导干部,通过上下结合,在推动扶贫干部在脱贫攻坚中锻炼成长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脱贫攻坚的力量,确保脱贫攻坚方向不偏、工作不乱。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脱贫攻坚浓厚氛围。通过各类媒体、传单、扶贫干部进村入户、宣讲专题活动等形式,重点宣传扶贫攻坚政策和扶贫措施,其中,电视宣传20次、报纸宣传40次、短信和微信及腾讯QQ 平台宣传162条、专题活动宣传28次、发放宣传单15000份、扶贫政策明白书1000本、印发扶贫政策口袋书560本、脱贫攻坚政策汇编350本、联点单位进村宣传247次、县级干部进村入户宣传87人次。通过宣传,给贫困村和贫困户送温暖、送志气、送信心,激励贫困户依靠自身努力和
优势主动脱贫致富,营造了各行各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精准扶贫的浓厚氛围,为我市巩固脱贫成果和致富奔小康起到了积极的鼓舞和引导作用。
(四)发挥政治优势,凝聚脱贫攻坚正能量。在全市确定党建脱贫“1234”工作载体,即围绕强化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核心带动作用一个核心,完善第一书记和党员干部扶贫工作机制,建强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党员干部队伍和脱贫致富带头人三支队伍,实现按期脱贫、村经济有发展、村容村貌有改善、村民精神面貌有变化四个目标,把抓党建促脱贫的要求落实到每一个基层党组织、每一名党员。以建强产业链党组织为重点,大力推行“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帮扶企业+帮扶单位”模式,加大对贫困户产业扶持、帮带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产业、促进增收的作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带头脱贫致富。
(五)强化监督管理,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和驻村扶贫工作队作用。一是严格执行《第一书记和扶贫(驻村)工作队干部管理办法(试行)》,制定下发《***市第一书记和驻村(社区)工作队考评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驻村扶贫工作促进第一书记和扶贫(驻村)工作队在岗进位认真履职的通知》,加强“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委派监督工作,把一批懂基层、想干事、能干事的优秀干部派驻一线。精准扶贫以来,全市20个贫困村共派驻第一书记20名、驻村工作队员27名。二是市委组织部定期、不定期开展明察暗访活动,对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进行
监督评价。三是督促各乡镇、街道党工委加强对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的日常监管。一年来,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紧密团结村三委班子,积极配合乡镇街道和上级部门,在凝聚各方力量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起到了核心作用。四是充分发挥扶贫工作队部门优势,用好各方资源,最大限度为贫困村解决难题。派出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的单位,不仅保障了派出人员的生活需求,并为工作提供了大力支持,实实在在地解决了派驻村一些“老、大、难”问题,提高了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在群众中的威信和感召力。
(六)整合社会力量,构建合力扶贫格局。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充分发挥各类群团组织作用,着力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建立“双帮”机制,实行部门包村、干部包户(人),明确帮扶对象、创新帮扶方式、落实帮扶任务,全市32名市级领导干部、45个市直机关单位党组织、37个企业党组织和305名党员干部职工与全市20个贫困村党组织、261户贫困户形成一对一、多对一结对帮扶对子,实现了对贫困户帮扶全覆盖。通过捐款、资助生活物资、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争取项目、谋划产业发展等方式,想方设法帮扶贫困村和贫困户。新堉公司、和润农牧、阳光能源等10余家公司签订了劳务用工协议,联点企业、单位及干部职工主动帮扶贫困村和贫困户,年内社会帮扶折资293.84万元,其中,企业帮扶21.25万元、单位帮扶266.16万元、个人帮扶6.43万元。
(七)强化资源整合,落实精准帮扶措施。用好财政扶贫政策,2017年争取各类财政扶贫资金4517.55万元,其中,中央资金36万元,省级资金1941万元、州级资金672万元、市级资金1904.55万元(含浙江援青资金150万元)。在实施“八个一批”脱贫攻坚行动计划的基础上,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加大项目落实力度,争取省级财政绩效考评奖励资金、浙江援青资金等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养殖和种植、农业生产设备、特色产业项目25个。
(八)科学实施对策,转化脱贫攻坚内生动力。启动建设脱贫攻坚大数据信息系统,建成后可及时汇总各类扶贫信息,有效监管扶贫项目,掌控扶贫措施。创新互助资金运作方式,改变往年互助资金拨付村级使用的形式,将1000万元互助资金和548万元产业扶持资金作为银行风险防控金存入专户,以撬动5倍贷款,贷款贴息资金为贫困村分红。2017年,发放扶贫贴息贷款5177.1万元用于扶持产业发展。
五、落实八个脱贫攻坚计划和十个扶贫专项方案情况
八个脱贫攻坚计划。制定了医疗救助、劳动力转移就业、资产收益、发展生产、教育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生态保护与服务、低保兜底等八个脱贫攻坚专项行动计划。发展产业方面,一是柯鲁柯镇莲湖村建成9座温室大棚,其中5座交付该村5户贫困户种植辣椒、番茄等经济效益较好的反季节蔬菜增加收入。二是柯鲁柯镇安康村种植藜麦120亩,7户贫困户在藜麦种植中务工户
均增收4500元的同时,户均分红1500元,23名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万元。三是莲湖村联点帮扶单位市农牧和扶贫开发局职工集资为莲湖村15户贫困户发放仔猪76头,预计年底每头猪收益800元。民兴村联点单位市国税局为2户贫困户免费修建羊棚2座,免费发放羊20只,预计产值8000至12000元。四是州级西部支援东部产业扶持项目300万元,建设35套门面房用于莲湖村产业扶贫商铺,培育和发展集体经济,带动全村村民增加收入。易地搬迁方面,针对部分无房贫困户,在陶尔根家园采取集中建房方式,为21户36名贫困人口进行安臵。每套套内面积69.93平方米,现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0%。项目总投资480.11万元,到位资金294万元。资产收益方面,通过征求贫困户意愿,将省上每户6400元的到户到人产业扶贫资金共计326万元,委托***市恒欣扶贫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进行投资,实现贫困人口分红增收。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为有转移就业愿望的劳动力提供就业创业信息、就业指导等服务。全市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265人,其中,村级护林员安臵192人、企业转移就业18人、外出务工46人、公益性岗位安臵9人;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253人次,其中,劳务经纪人培训37人、护林员培训179人、抹灰工和砌筑工技能培训72人。医疗保障和救助方面,落实医疗精准扶贫“十覆盖”,年内为精准扶贫738人每人按130元的标准缴纳医疗保险参合金9.6万元。落实285人次贫困人口免挂号费。投入资金60万元,为全市20所贫困村卫生
室配备了常用医疗设备。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8万元,发放高龄补贴7万元,发放临时救助29.6万元,报销医疗费用83.8万元。发展教育方面,对学前教育阶段23名建档立卡贫困幼儿,减免保教费、书本费、取暖费、杂费等共7.95万元,人均0.35万元。为96名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生积极落实各项补助资金7.06万元。对中职、大专及本科教育阶段建档立卡的25名贫困生及时申请了三江源生态补助资金共18.25万元。对当年被全日制大专以上院校录取的贫困家庭大学生办理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学生在校期间实行财政全额贴息。低保兜底方面,按照现有每人每年4000元的农村低保标准,低保兜底111户232人,低保贫困户132户452人和一般贫困户18户54人均全部纳入低保范围,累计发放低保金140.9万元。生态保护与服务方面,结合森林资源、管护任务和家庭情况,对有劳动能力的192名贫困人口,安排公益林管护员岗位就业,每人每月发放工资2400元,并由国家和个人缴纳养老、医疗等“五险”。
10个扶贫专项方案。制定了交通、水利、科技、电力、医疗卫生、通信、文化、金融、危房改造、电子商务和市场体系建设等10个扶贫专项方案,2017年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交通扶贫方面,争取资金1306万元,完成平原村至陶哈村道路改建30.3公里,S212线至伊克拉村路35公里。投资240万元建设了努尔村等6村农村硬化路16公里,投资205.8万元建成了努尔村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