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下学期教学案(
主备教师 学习内容 授课教师 《10 走马灯的奥秘》 知识与技能 使用时间
年级
第 课型
学科)
识字
全期累计编号:第 节 周星期 (2013 年 月 日) 第 节
第 1 课时
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运用
1、认识 8 个生字,会写 13 个字,掌握有关词语。掌握多音 “转”的读音。 2、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交流、朗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习惯。 认识 8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 秘、蜡,旋,幼,插的字形掌握。 小黑板 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钱塘江大桥和茅以升图像) 1.师作简单介绍: 茅以升是我国一位著名的桥梁专家。他主持设计和建造了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建设的近代两 用大桥——钱塘江大桥,50 年代,参加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并任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后又主 持修撰了《中国古桥技术史》 。主要著述有《钱塘江桥》 《武汉长江大桥》 《茅以升科普创作选集》 等。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茅以升小时候探索走马灯奥秘的的故事。 , 2.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认识“奥、秘”两个字,奥秘的近义词:秘密 (1)出示走马灯的图片 师问:大家认识走马灯吗?说说自己对它有哪些了解吧? (2)大家自由发言、介绍。 (3)教师小结:是啊,走马灯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灯里的那些纸人、纸马在点燃蜡烛后还会旋 转,真是太神奇了,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奥秘呢?我们学了这一课就知道了。 二、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合作认字。 出示文中生字词: 奥秘 悬在 堂屋 旋转 插着 蜡烛 投在 连串 幼小 一盏 点燃 元宵 磁石 棱柱形 2.检查认字情况: 抽读卡片,提示易错字。 宵:读 xiāo ,不读 shāo 。 盏和烛是翘舌音。 旋、悬、串:韵母是 uan ,不是 ian 。 转是多音字,旋和悬是同音字,通过组词加以区别。 3.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 4. 写字练习: 生观察字形,自己发现哪些笔画容易出错,提出来。师生交流时师范写。 秘:左边禾木旁,不是木字旁,右边是必,不是心。 转:第七笔是横折撇。 旋:不要写成旅。 幼:左边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纟” 。 插:笔顺要重点说右边。 蜡:左边虫子旁,不是火字旁。 奥:上边不封口。
5.
练习写生字。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质疑: (什么是走马灯?奥秘是什么意思?走马灯有什么奥秘?) 2、引导理清文章段落 (1)教师出示提示,学生根据提示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家里买回两盏走马灯。 茅以升观察,了解走马灯的构造。 茅以升观察,发现走马灯旋转
的奥秘。 (2)反馈分段情况。 第一部分:第 1 然段 第二部分:第 2 自然段 第三部分:3---6 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和词。 2.感情朗读课文。
板 书 设 计
10 走马灯的奥秘 奥 秘 旋 蜡 烛 幼 转 插
教 学 后 记
2013 年下学期教学案(
主备教师 学习内容 授课教师 《10、走马灯的奥秘》 使用时间 第 2时
年级
第 课型
学科)
阅读
全期累计编号:第 节 周星期 (2013 年 月 日) 第 节
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运用
1、学习课文,理解重点语句,学习茅以升遇事认真观察、善于 知识与技能 思考的好习惯和勇于探索科学道理的精神。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朗读感悟、合作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在读中感悟茅以升是怎样发现走马灯的奥秘的, 说说茅以升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 对有关走马灯的构造以及走马灯转动原理的认识。 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听写生字以及部分词语 根据老师的提示复述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读文感悟理解。 1.读第 1 自然段。 (1)一边读一边看图了解走马灯的样子。 (直观了解棱柱形) (2)走马灯放在哪里? 指导理解“悬”和“挂”的意思。没有碰到四周。 就是这样一个别人看起来很平常的走马灯对茅以升却产生了不平常的影响。 你想知道他是怎 样发现走马灯的奥秘的吗?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 生默读。 (2) 结合图片或实物说说走马灯的构造和怎样转动的? 追问: 茅以升是怎样知道的? (3) 引导学生说出:仔细观察(板书) (4) 文中哪些句子和词语体现出茅以升观察细致,找出来。 指导学习比喻句, “像磁石”是什么感觉?想象此时茅以升心里、 眼里只有什么?这个比喻 句生动地刻画了茅以升对走马灯的入迷。 理解“目不转睛”的意思,“仰”、“目不转睛”、“盯”是什么样?表演体会。(板书) (5)教师可以讲解习作中“如何学会观察” 。 (6)指导读句子。 走马灯像磁石一样,把茅以升吸引住了.他仰着头,目不转睛地盯着走马灯. (茅以升不但认真观察,而且还积极动脑。 ) (7)和同桌互读这一自然段,并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走马灯是怎样旋转的。 3.学习第 3 自然段。 (1)生自由读第 3 自然段。问: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积极动脑? (2)随着学生的汇报,引导生体会“一连串”“争着”“挤” 、 、 写出了茅以升想知道走马灯为什么会转的奥秘的迫切心情,也说明他很会动脑筋。 (3)师问: 他提出了哪些问题? 理解“„„”表示还有很多疑问没有列出来。
4.学习 4、5 自然段。 (1) 茅以升发现问题后是怎样做的?他
找到答案了吗? (2)生默读课文。 (3)生回答,师总结。 板书重点词语: 不懂就问 问 又问 勇于实践 取 吹 又拿 点燃 (4)理解末尾“„„”的用法。 引导学生知道与第 3 段末尾的“„„”相呼应。 5.回顾 2—5 自然段,讨论: 茅以升是怎样发现走马灯的奥秘的?他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学生交流) 师板书: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 勇于探索 6. 正因为茅以升从小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对他后来从事科学研究,成为我国著名 的科学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总结、延伸 1.我们也要向茅以升学习,从小认真观察,积极动脑,不懂就问,勇于实践。 2.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动脑、动手去解决遇到的问题的?和同学交流。
10、走马灯的奥秘
仔细观察 板 书 设 计 积极动脑 不懂就问 勇于实践
仰、目不转睛、盯 一连串 问 争着 又问 勤于思考 勇于探索 挤 善于观察
取、吹、又拿、点燃
教 学 后 记
2013 年下学期教学案(
主备教师 学习内容 授课教师 《10 走马灯的奥秘》 知识与技能 使用时间
年级
第 课型
学科)
识字
全期累计编号:第 节 周星期 (2013 年 月 日) 第 节
第 1 课时
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运用
1、认识 8 个生字,会写 13 个字,掌握有关词语。掌握多音 “转”的读音。 2、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交流、朗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习惯。 认识 8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 秘、蜡,旋,幼,插的字形掌握。 小黑板 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钱塘江大桥和茅以升图像) 1.师作简单介绍: 茅以升是我国一位著名的桥梁专家。他主持设计和建造了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建设的近代两 用大桥——钱塘江大桥,50 年代,参加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并任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后又主 持修撰了《中国古桥技术史》 。主要著述有《钱塘江桥》 《武汉长江大桥》 《茅以升科普创作选集》 等。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茅以升小时候探索走马灯奥秘的的故事。 , 2.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认识“奥、秘”两个字,奥秘的近义词:秘密 (1)出示走马灯的图片 师问:大家认识走马灯吗?说说自己对它有哪些了解吧? (2)大家自由发言、介绍。 (3)教师小结:是啊,走马灯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灯里的那些纸人、纸马在点燃蜡烛后还会旋 转,真是太神奇了,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奥秘呢?我们学了这一课就知道了。 二、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合作认字。 出示文中生字词: 奥秘 悬在 堂屋 旋转 插着 蜡烛 投在 连串 幼小 一盏 点燃 元宵 磁石 棱柱形 2.检查认字情况: 抽读卡片,提示易错字。 宵:读 xiāo ,不读 shāo 。 盏和烛是翘舌音。 旋、悬、串:韵母是 uan ,不是 ian 。 转是多音字,旋和悬是同音字,通过组词加以区别。 3.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 4. 写字练习: 生观察字形,自己发现哪些笔画容易出错,提出来。师生交流时师范写。 秘:左边禾木旁,不是木字旁,右边是必,不是心。 转:第七笔是横折撇。 旋:不要写成旅。 幼:左边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纟” 。 插:笔顺要重点说右边。 蜡:左边虫子旁,不是火字旁。 奥:上边不封口。
5.
练习写生字。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质疑: (什么是走马灯?奥秘是什么意思?走马灯有什么奥秘?) 2、引导理清文章段落 (1)教师出示提示,学生根据提示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家里买回两盏走马灯。 茅以升观察,了解走马灯的构造。 茅以升观察,发现走马灯旋转
的奥秘。 (2)反馈分段情况。 第一部分:第 1 然段 第二部分:第 2 自然段 第三部分:3---6 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和词。 2.感情朗读课文。
板 书 设 计
10 走马灯的奥秘 奥 秘 旋 蜡 烛 幼 转 插
教 学 后 记
2013 年下学期教学案(
主备教师 学习内容 授课教师 《10、走马灯的奥秘》 使用时间 第 2时
年级
第 课型
学科)
阅读
全期累计编号:第 节 周星期 (2013 年 月 日) 第 节
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运用
1、学习课文,理解重点语句,学习茅以升遇事认真观察、善于 知识与技能 思考的好习惯和勇于探索科学道理的精神。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朗读感悟、合作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在读中感悟茅以升是怎样发现走马灯的奥秘的, 说说茅以升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 对有关走马灯的构造以及走马灯转动原理的认识。 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听写生字以及部分词语 根据老师的提示复述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读文感悟理解。 1.读第 1 自然段。 (1)一边读一边看图了解走马灯的样子。 (直观了解棱柱形) (2)走马灯放在哪里? 指导理解“悬”和“挂”的意思。没有碰到四周。 就是这样一个别人看起来很平常的走马灯对茅以升却产生了不平常的影响。 你想知道他是怎 样发现走马灯的奥秘的吗?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 生默读。 (2) 结合图片或实物说说走马灯的构造和怎样转动的? 追问: 茅以升是怎样知道的? (3) 引导学生说出:仔细观察(板书) (4) 文中哪些句子和词语体现出茅以升观察细致,找出来。 指导学习比喻句, “像磁石”是什么感觉?想象此时茅以升心里、 眼里只有什么?这个比喻 句生动地刻画了茅以升对走马灯的入迷。 理解“目不转睛”的意思,“仰”、“目不转睛”、“盯”是什么样?表演体会。(板书) (5)教师可以讲解习作中“如何学会观察” 。 (6)指导读句子。 走马灯像磁石一样,把茅以升吸引住了.他仰着头,目不转睛地盯着走马灯. (茅以升不但认真观察,而且还积极动脑。 ) (7)和同桌互读这一自然段,并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走马灯是怎样旋转的。 3.学习第 3 自然段。 (1)生自由读第 3 自然段。问: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积极动脑? (2)随着学生的汇报,引导生体会“一连串”“争着”“挤” 、 、 写出了茅以升想知道走马灯为什么会转的奥秘的迫切心情,也说明他很会动脑筋。 (3)师问: 他提出了哪些问题? 理解“„„”表示还有很多疑问没有列出来。
4.学习 4、5 自然段。 (1) 茅以升发现问题后是怎样做的?他
找到答案了吗? (2)生默读课文。 (3)生回答,师总结。 板书重点词语: 不懂就问 问 又问 勇于实践 取 吹 又拿 点燃 (4)理解末尾“„„”的用法。 引导学生知道与第 3 段末尾的“„„”相呼应。 5.回顾 2—5 自然段,讨论: 茅以升是怎样发现走马灯的奥秘的?他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学生交流) 师板书: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 勇于探索 6. 正因为茅以升从小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对他后来从事科学研究,成为我国著名 的科学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总结、延伸 1.我们也要向茅以升学习,从小认真观察,积极动脑,不懂就问,勇于实践。 2.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动脑、动手去解决遇到的问题的?和同学交流。
10、走马灯的奥秘
仔细观察 板 书 设 计 积极动脑 不懂就问 勇于实践
仰、目不转睛、盯 一连串 问 争着 又问 勤于思考 勇于探索 挤 善于观察
取、吹、又拿、点燃
教 学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