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体表定位与运用解剖]胸腰部及神经系统

胸腰部及神经系统

(一)胸  部

胸椎体和横突与肋骨相连,形成滑膜关节,被称为肋椎关节。

胸椎体是继发于骨质疏松的病理性骨折的发生部位。

椎间孔:在椎体后面而不是椎间盘后面,故临床很少发现椎间孔变窄的现象。

胸脊神经:与颈、腰神经一样为混合神经,起源于脊髓的腹侧与背侧,两种神经根合并成脊神经。

T1和T2神经根受累,可见上部与腋部的广泛性剧烈疼痛。

胃或胰腺部病变可能是T6、T7神经根受累。

胆囊疼痛或病变可能T7、T8神经根受累。

肾区病变或疼痛多是T9神经根受刺激。并在神经支配区域体表处有压痛或条索状物,这是针刀治疗内科疾病的解剖依据。

胸交感神经:起自脊髓的T1-L2节段,支配心血管,呼吸及消化系统。

针刀的强刺激抑制或减少了交感神经传递至内脏器官的冲动,缓解了疼痛,强化了功能,这是针刀在背部刺激交感神经治疗内科疾病的机制。

胸部骨性标志(图2-121)

T1-T3棘突与横突在同一水平。

T4-T6棘突的顶部位于同一节段与下一脊椎间的中点。

T7-T9棘突位于下一脊椎的横突相同位置。

T10-T12棘突类似腰椎呈水平方向。

T1棘突为肩胛骨的内上角。

T3棘突在肩胛岗的内侧端。

T7棘突在肩胛骨下角。

(二)神经系统

1、中枢神经系统

脑:分为大脑、脑干、小脑、三部份

大 脑:大脑前叶区包括运动皮层,控制自主运动。顶叶区包括感觉皮层,接受来自触觉和本体感受所产生的“信息”。还有一些本体感受信号仅通过脊髓传输。

脑 干:是主动控制呼吸及心律的中心区域。

小 脑:主要功能是控制肌肉的协调、肌肉紧张性及位置姿态。

脊髓:

灰  质:灰质包括神经元细胞体。

白  质:白质包括神经纤维。

反射弧:是感觉和传动神经之间最简单的交流方式。

神经纤维:脊髓在每一椎间的椎间孔发出。

针刀触激脊神经就利用了这种反射弧达兴奋或抑制作用,当然是靠手法调节。对兴奋者针刀可以强刺激,对抑制者只能轻刺激。

笔者研究证明:针刀触激脊神经可解除相应部位的痉挛。

2、周围神经系统

脊神经:脊神经起始于脊髓的延伸(脊神经节)形成运动神经根和感觉神经根。(图2-123)

脊神经有四种主要功能:

躯体感觉神经(传入纤维),传导皮肤、肌肉、关节及韧带的感觉。

躯体运动神经(传出纤维),可将信息从大脑通过脊髓传至骨髂肌。

内脏感觉神经,属自主神经的一部分,将疼痛和压力传至中枢系统。

内脏运动神经,将自主神经系统的脉冲传至非自主肌肉。

脊神经共31对,8对颈神经、12对胸神经、5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和1对尾神经。(图2-124、2-125、2-126)

自主神经

交感神经:主要负责机体的“进攻还是后退”的应答反应,当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它处于兴奋状态。以减少血中的肾上腺素,外周血管收缩,心率增加,同时肌肉会有紧张感。

副交感神经:主要负责能量的储存、营养供给和吸收。当机体处于休息时,副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减慢,肠道正常蠕动,消化液分泌增加。

躯体神经

躯体感觉神经是从外周传递信息到中枢神经系统的特殊感觉器。

针刀治疗通过躯体感觉神经来传递信息,针刀治疗的每一个部位都可以给大脑和脊髓传递信息,大脑将信息从脊髓传至身体的其它部位,,包括情感主心理的中枢。所以在病人信任和愉快时行针刀是很重要的。可以帮助病人整体的康复。

3、神经干(丛)

C1神经干经寰椎和枕骨穿出椎管。

C2-C7神经干经同序数颈椎上方的椎间孔穿出。

C8神经干经C7椎下方的椎间孔穿出。12对胸神经干和5对腰神经干经同序数椎骨下方的椎间孔穿出。S1-S4由同序数的骶前孔和骶后孔穿出。

颈 丛:由C1-4神经前交织构成,位于胸锁乳突肌上阅深面,中斜角肌和肩胛提肌的前方。

主要分支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皮神经、锁骨上神经、膈神经。颈丛与副神经、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存在一些交通支。(2-127、2-128)

臂 丛:由C5-8神经前支和T1前支组成。位于锁骨下动脉的后上方。分为锁骨上分支和锁骨下分支。

锁骨上分支主要有:

胸长神经,损伤后易出现前锯肌瘫痪;

肩胛背神经,分布于菱形肌和肩胛提肌;

肩胛上神经分布于网上肌、网下肌和肩关节,网上肌、网下肌无力和肩关节疼痛多为肩胛上切迹处该神经受损,是针刀治疗松解常见部位。

锁骨下分支分布于肩部、胸部、臂部及手部的肌肉、关节和皮肤。主要有:

肩胛下神经、胸内、外侧神经、胸背神经、腋神经。(三角肌瘫痪见于腋神经)

正中神经:从肱二头肌内侧沟上端肱动脉搏动点开始,向下至肱骨内、外上髁间线中点稍内侧,循前臂正中向下,达腕部桡侧腕屈肌腱和掌长肌腱之间。正中神经穿旋前圆肌及指浅屈肌起点腱弓处易受压,造成旋前圆肌综合征。腕管周围的炎症、肿胀、粘连压迫正中神经,出现鱼际肌萎缩、手掌平坦、拇、示、中指掌面感觉障碍。出现猿形手。(图2-129、2-130、2-131)

尺神经:自胸大肌下缘肱动脉搏动点开始,至肱骨内上髁与鹰嘴之间,达豌豆骨处。(图2-132)

损伤后屈腕力减弱,环指和小指远节指关节不能屈曲,拇指不能内收,各指间不能靠拢,各掌指关节过伸,小鱼际肌、骨间肌萎缩,出现爪形手。(图2-133)

桡神经:自腋后襞下缘外端与臂交点处,斜过肱骨后方,至肱骨外上髁。(图2-134)损伤后抬起前臂时垂腕,第1、2掌骨间背面皮肤感觉障碍、伸腕力弱不能屈指,多为桡神经损伤。(2-135)

胸神经:前支在腹壁皮肤的节段分布最为明显。

T2分布区相当于胸骨角平面。

T4相当于乳头平面。

T6相当于剑突平面。

T8相当于肋平面。

T10相当于脐平面。

T12分布于脐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平面。

临床常根据感觉障碍节段推断损伤平面。

腰 丛 :  主要起源于L1-L4脊神经前支,位于腰大肌深面腰椎横突前方,形成丛后分出髂用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生殖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及闭孔神经。

股神经:是腰丛的最大分支,其肌支分布于髂肌耻骨肌、股四头肌和缝匠肌;其皮支最长的为隐神经,分布于髌下、小腿内侧面及足内侧缘皮肤。股神经损伤表现:屈髋无力,坐位时不能伸膝,行走困难,大腿前面和小腿内侧面皮肤感觉障碍,膝腱反射消失。(图2-136)

闭孔神经:肌支支配闭孔外肌、长、短、大收肌、股薄肌。(图2-137)

皮支分布于大腿内侧面皮肤。(图2-138)

骶 丛:是全身最大的脊神经丛,由L4神经前支余部和L5神经前支合成的腰骶干及全部骶神经和尾神经前支组成。骶丛短支支配梨状肌、闭孔内肌、孑肌、股方肌等。

臀上神经:(来自L4-S1)支配臀中、小肌及阔筋膜张肌。(图2-139)

臀下神经:(来自L5-S2)支配臀大肌。(图2-140)

阴部神经:  (来自S1-S4)支配会阴和外生殖器的皮肤及肌肉。

股后皮神经:为感觉神经。

坐骨神经:(来自L4-S3)为混合神经,是全身最粗最长的神经。支配半膜肌、半腱肌及股二头肌,邻近腘窝前又分为粗大的胫神经和较细的腓总神经。坐骨结节和大转子之间的中点以及股骨内,外侧髁之间中点连线的上2/3段为坐骨神经干的体表投影。(图2-141)

胫神经:(来自L4-S2)支配小腿全部屈肌,全部足肌和小腿外侧、足部、足小趾外侧缘及足底皮肤感觉。股骨内、外髁之间的中点向下至内踝后方为胫神经的体表投影。(2-142)

胫神经损伤常见小腿后群肌无力,足不能跖屈,不能以足尖着地,内翻无力,出现钩状足外翻畸形。(2-143)

腓总神经:(来自L4-S2)分为腓浅神经及腓深神经。腓浅神经支配腓骨长、短肌及足背皮肤感觉。腓深神经支配小腿前部诸肌、足背肌及第一趾间隙处的趾背皮肤感觉。(2-144)

腓总神经损伤后,足不能背屈,趾不能伸,足下垂且内翻,呈马蹄内翻足畸形,跨阈步态。小腿外侧及足背感觉障碍。(2-145)

(三)腰  部

腰椎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部包括椎体,后部包括两个由椎弓根构成的椎弓。一个棘突和两个横突及成对的上、下关节突形成滑膜关节。(图2-146、2-147)

腰椎有五块椎骨,每块椎骨与上位椎骨形成三个关节,也与下位椎骨形成三个关节。包括一个椎间盘关节和两个关节突关节。(图2-148)

关节突关节:包括被结缔组织关节囊包绕的滑膜间隔、脂肪组织垫。关节囊损伤局部会产生疼痛,并可向腿部放射,可产生腿部萎缩或高张力。针刀刺激松解可减轻关节囊的粘连,这是针刀椎管外松解的理论依据。

椎 间 盘:是由两节椎体连接在一起的纤维软骨结构。由髓核和纤维环构成。髓核内的液体流动与纤维环的弹性构成一种振荡吸收液压系统,故髓核内的液体丢失与纤维环的弹性降低或纤维环的破裂导致膨出,突出或脱出,这是造成下腰痛的主要原因。

间盘物质漏出进入脊髓刺激或压迫脊神经根常出现严重的根性症状。是针刀脊神经刺激术的适应证。(图2-149)

椎 间 孔:可以看成是一个开口(孔)。起源于脊髓的运动、感觉神经根的通道。由上位与下位椎体的两个椎弓根构成椎间孔的顶与底,关节突、前关节囊与其后的黄韧带三者形成。

椎间盘退变、椎间盘脱出、黄韧带与关节囊的增厚和纤维化、关节突关节退变与钙化、腰椎前?增加等,均可使椎间孔直径变窄,造成神经根受压,产生下肢的疼痛、麻木及无力。这是针刀刺激,切割松解椎间孔的解剖依据。(图2-150)

椎间孔处脊神经的毗邻关系:前方为椎体和椎间盘,后方为关节突关节和黄韧带,上方为上位椎弓的椎下切迹,下方为下位椎弓的椎上切迹。因此脊柱的病变会累及脊神经出现感觉和运动障碍。

腰脊神经:起源于脊髓的腹侧(运动)与背侧(感觉)神经根在椎间孔处合并。这两束神经根的结合体称为脊神经。

背侧神经节:(脊神经节)内含感觉神经细胞,位于椎间盘附近的椎间孔内。各种原因的椎间孔占位均可使脊神经节受累,出现的疼痛为根性痛。脊神经节同时具有机械敏感性,改变体位或运动模式可诱发反射运动,导致持久的肌肉收缩。故针刀对脊神经的刺激可抑制肌肉的过度收缩或痉挛。脊神经节受累常可诱发神经根支配的相应皮节的疼痛(皮节是脊神经的感觉根支配的皮肤区域)。(图2-151)

脊神经节 :脊神经后根在椎间孔附近有椭圆形的膨大称为脊神经节。(图2-152、2-153、2-154)

腹侧神经根:是脊神经的运动神经根(前根),受损后常出现支配区域的肌肉萎缩。(2-155、2-156)

脊神经的前后根在出椎间孔后为粗大的前支和细小的后支。(图2-157)

后支的肌支分布于项、背、腰、骶部深层肌;皮支分布于枕、项、背、腰、骶、臀部的皮肤。

前支除肋间神经外,都先形成神经丛(包括颈丛、臂丛腰丛及骶丛),然后再分支支配所属区域

胸腰部及神经系统

(一)胸  部

胸椎体和横突与肋骨相连,形成滑膜关节,被称为肋椎关节。

胸椎体是继发于骨质疏松的病理性骨折的发生部位。

椎间孔:在椎体后面而不是椎间盘后面,故临床很少发现椎间孔变窄的现象。

胸脊神经:与颈、腰神经一样为混合神经,起源于脊髓的腹侧与背侧,两种神经根合并成脊神经。

T1和T2神经根受累,可见上部与腋部的广泛性剧烈疼痛。

胃或胰腺部病变可能是T6、T7神经根受累。

胆囊疼痛或病变可能T7、T8神经根受累。

肾区病变或疼痛多是T9神经根受刺激。并在神经支配区域体表处有压痛或条索状物,这是针刀治疗内科疾病的解剖依据。

胸交感神经:起自脊髓的T1-L2节段,支配心血管,呼吸及消化系统。

针刀的强刺激抑制或减少了交感神经传递至内脏器官的冲动,缓解了疼痛,强化了功能,这是针刀在背部刺激交感神经治疗内科疾病的机制。

胸部骨性标志(图2-121)

T1-T3棘突与横突在同一水平。

T4-T6棘突的顶部位于同一节段与下一脊椎间的中点。

T7-T9棘突位于下一脊椎的横突相同位置。

T10-T12棘突类似腰椎呈水平方向。

T1棘突为肩胛骨的内上角。

T3棘突在肩胛岗的内侧端。

T7棘突在肩胛骨下角。

(二)神经系统

1、中枢神经系统

脑:分为大脑、脑干、小脑、三部份

大 脑:大脑前叶区包括运动皮层,控制自主运动。顶叶区包括感觉皮层,接受来自触觉和本体感受所产生的“信息”。还有一些本体感受信号仅通过脊髓传输。

脑 干:是主动控制呼吸及心律的中心区域。

小 脑:主要功能是控制肌肉的协调、肌肉紧张性及位置姿态。

脊髓:

灰  质:灰质包括神经元细胞体。

白  质:白质包括神经纤维。

反射弧:是感觉和传动神经之间最简单的交流方式。

神经纤维:脊髓在每一椎间的椎间孔发出。

针刀触激脊神经就利用了这种反射弧达兴奋或抑制作用,当然是靠手法调节。对兴奋者针刀可以强刺激,对抑制者只能轻刺激。

笔者研究证明:针刀触激脊神经可解除相应部位的痉挛。

2、周围神经系统

脊神经:脊神经起始于脊髓的延伸(脊神经节)形成运动神经根和感觉神经根。(图2-123)

脊神经有四种主要功能:

躯体感觉神经(传入纤维),传导皮肤、肌肉、关节及韧带的感觉。

躯体运动神经(传出纤维),可将信息从大脑通过脊髓传至骨髂肌。

内脏感觉神经,属自主神经的一部分,将疼痛和压力传至中枢系统。

内脏运动神经,将自主神经系统的脉冲传至非自主肌肉。

脊神经共31对,8对颈神经、12对胸神经、5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和1对尾神经。(图2-124、2-125、2-126)

自主神经

交感神经:主要负责机体的“进攻还是后退”的应答反应,当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它处于兴奋状态。以减少血中的肾上腺素,外周血管收缩,心率增加,同时肌肉会有紧张感。

副交感神经:主要负责能量的储存、营养供给和吸收。当机体处于休息时,副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减慢,肠道正常蠕动,消化液分泌增加。

躯体神经

躯体感觉神经是从外周传递信息到中枢神经系统的特殊感觉器。

针刀治疗通过躯体感觉神经来传递信息,针刀治疗的每一个部位都可以给大脑和脊髓传递信息,大脑将信息从脊髓传至身体的其它部位,,包括情感主心理的中枢。所以在病人信任和愉快时行针刀是很重要的。可以帮助病人整体的康复。

3、神经干(丛)

C1神经干经寰椎和枕骨穿出椎管。

C2-C7神经干经同序数颈椎上方的椎间孔穿出。

C8神经干经C7椎下方的椎间孔穿出。12对胸神经干和5对腰神经干经同序数椎骨下方的椎间孔穿出。S1-S4由同序数的骶前孔和骶后孔穿出。

颈 丛:由C1-4神经前交织构成,位于胸锁乳突肌上阅深面,中斜角肌和肩胛提肌的前方。

主要分支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皮神经、锁骨上神经、膈神经。颈丛与副神经、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存在一些交通支。(2-127、2-128)

臂 丛:由C5-8神经前支和T1前支组成。位于锁骨下动脉的后上方。分为锁骨上分支和锁骨下分支。

锁骨上分支主要有:

胸长神经,损伤后易出现前锯肌瘫痪;

肩胛背神经,分布于菱形肌和肩胛提肌;

肩胛上神经分布于网上肌、网下肌和肩关节,网上肌、网下肌无力和肩关节疼痛多为肩胛上切迹处该神经受损,是针刀治疗松解常见部位。

锁骨下分支分布于肩部、胸部、臂部及手部的肌肉、关节和皮肤。主要有:

肩胛下神经、胸内、外侧神经、胸背神经、腋神经。(三角肌瘫痪见于腋神经)

正中神经:从肱二头肌内侧沟上端肱动脉搏动点开始,向下至肱骨内、外上髁间线中点稍内侧,循前臂正中向下,达腕部桡侧腕屈肌腱和掌长肌腱之间。正中神经穿旋前圆肌及指浅屈肌起点腱弓处易受压,造成旋前圆肌综合征。腕管周围的炎症、肿胀、粘连压迫正中神经,出现鱼际肌萎缩、手掌平坦、拇、示、中指掌面感觉障碍。出现猿形手。(图2-129、2-130、2-131)

尺神经:自胸大肌下缘肱动脉搏动点开始,至肱骨内上髁与鹰嘴之间,达豌豆骨处。(图2-132)

损伤后屈腕力减弱,环指和小指远节指关节不能屈曲,拇指不能内收,各指间不能靠拢,各掌指关节过伸,小鱼际肌、骨间肌萎缩,出现爪形手。(图2-133)

桡神经:自腋后襞下缘外端与臂交点处,斜过肱骨后方,至肱骨外上髁。(图2-134)损伤后抬起前臂时垂腕,第1、2掌骨间背面皮肤感觉障碍、伸腕力弱不能屈指,多为桡神经损伤。(2-135)

胸神经:前支在腹壁皮肤的节段分布最为明显。

T2分布区相当于胸骨角平面。

T4相当于乳头平面。

T6相当于剑突平面。

T8相当于肋平面。

T10相当于脐平面。

T12分布于脐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平面。

临床常根据感觉障碍节段推断损伤平面。

腰 丛 :  主要起源于L1-L4脊神经前支,位于腰大肌深面腰椎横突前方,形成丛后分出髂用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生殖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及闭孔神经。

股神经:是腰丛的最大分支,其肌支分布于髂肌耻骨肌、股四头肌和缝匠肌;其皮支最长的为隐神经,分布于髌下、小腿内侧面及足内侧缘皮肤。股神经损伤表现:屈髋无力,坐位时不能伸膝,行走困难,大腿前面和小腿内侧面皮肤感觉障碍,膝腱反射消失。(图2-136)

闭孔神经:肌支支配闭孔外肌、长、短、大收肌、股薄肌。(图2-137)

皮支分布于大腿内侧面皮肤。(图2-138)

骶 丛:是全身最大的脊神经丛,由L4神经前支余部和L5神经前支合成的腰骶干及全部骶神经和尾神经前支组成。骶丛短支支配梨状肌、闭孔内肌、孑肌、股方肌等。

臀上神经:(来自L4-S1)支配臀中、小肌及阔筋膜张肌。(图2-139)

臀下神经:(来自L5-S2)支配臀大肌。(图2-140)

阴部神经:  (来自S1-S4)支配会阴和外生殖器的皮肤及肌肉。

股后皮神经:为感觉神经。

坐骨神经:(来自L4-S3)为混合神经,是全身最粗最长的神经。支配半膜肌、半腱肌及股二头肌,邻近腘窝前又分为粗大的胫神经和较细的腓总神经。坐骨结节和大转子之间的中点以及股骨内,外侧髁之间中点连线的上2/3段为坐骨神经干的体表投影。(图2-141)

胫神经:(来自L4-S2)支配小腿全部屈肌,全部足肌和小腿外侧、足部、足小趾外侧缘及足底皮肤感觉。股骨内、外髁之间的中点向下至内踝后方为胫神经的体表投影。(2-142)

胫神经损伤常见小腿后群肌无力,足不能跖屈,不能以足尖着地,内翻无力,出现钩状足外翻畸形。(2-143)

腓总神经:(来自L4-S2)分为腓浅神经及腓深神经。腓浅神经支配腓骨长、短肌及足背皮肤感觉。腓深神经支配小腿前部诸肌、足背肌及第一趾间隙处的趾背皮肤感觉。(2-144)

腓总神经损伤后,足不能背屈,趾不能伸,足下垂且内翻,呈马蹄内翻足畸形,跨阈步态。小腿外侧及足背感觉障碍。(2-145)

(三)腰  部

腰椎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部包括椎体,后部包括两个由椎弓根构成的椎弓。一个棘突和两个横突及成对的上、下关节突形成滑膜关节。(图2-146、2-147)

腰椎有五块椎骨,每块椎骨与上位椎骨形成三个关节,也与下位椎骨形成三个关节。包括一个椎间盘关节和两个关节突关节。(图2-148)

关节突关节:包括被结缔组织关节囊包绕的滑膜间隔、脂肪组织垫。关节囊损伤局部会产生疼痛,并可向腿部放射,可产生腿部萎缩或高张力。针刀刺激松解可减轻关节囊的粘连,这是针刀椎管外松解的理论依据。

椎 间 盘:是由两节椎体连接在一起的纤维软骨结构。由髓核和纤维环构成。髓核内的液体流动与纤维环的弹性构成一种振荡吸收液压系统,故髓核内的液体丢失与纤维环的弹性降低或纤维环的破裂导致膨出,突出或脱出,这是造成下腰痛的主要原因。

间盘物质漏出进入脊髓刺激或压迫脊神经根常出现严重的根性症状。是针刀脊神经刺激术的适应证。(图2-149)

椎 间 孔:可以看成是一个开口(孔)。起源于脊髓的运动、感觉神经根的通道。由上位与下位椎体的两个椎弓根构成椎间孔的顶与底,关节突、前关节囊与其后的黄韧带三者形成。

椎间盘退变、椎间盘脱出、黄韧带与关节囊的增厚和纤维化、关节突关节退变与钙化、腰椎前?增加等,均可使椎间孔直径变窄,造成神经根受压,产生下肢的疼痛、麻木及无力。这是针刀刺激,切割松解椎间孔的解剖依据。(图2-150)

椎间孔处脊神经的毗邻关系:前方为椎体和椎间盘,后方为关节突关节和黄韧带,上方为上位椎弓的椎下切迹,下方为下位椎弓的椎上切迹。因此脊柱的病变会累及脊神经出现感觉和运动障碍。

腰脊神经:起源于脊髓的腹侧(运动)与背侧(感觉)神经根在椎间孔处合并。这两束神经根的结合体称为脊神经。

背侧神经节:(脊神经节)内含感觉神经细胞,位于椎间盘附近的椎间孔内。各种原因的椎间孔占位均可使脊神经节受累,出现的疼痛为根性痛。脊神经节同时具有机械敏感性,改变体位或运动模式可诱发反射运动,导致持久的肌肉收缩。故针刀对脊神经的刺激可抑制肌肉的过度收缩或痉挛。脊神经节受累常可诱发神经根支配的相应皮节的疼痛(皮节是脊神经的感觉根支配的皮肤区域)。(图2-151)

脊神经节 :脊神经后根在椎间孔附近有椭圆形的膨大称为脊神经节。(图2-152、2-153、2-154)

腹侧神经根:是脊神经的运动神经根(前根),受损后常出现支配区域的肌肉萎缩。(2-155、2-156)

脊神经的前后根在出椎间孔后为粗大的前支和细小的后支。(图2-157)

后支的肌支分布于项、背、腰、骶部深层肌;皮支分布于枕、项、背、腰、骶、臀部的皮肤。

前支除肋间神经外,都先形成神经丛(包括颈丛、臂丛腰丛及骶丛),然后再分支支配所属区域


相关文章

  • 腰椎横突体表定位的解剖学研究
  • 关注针刀资讯,每天为您分享最新针刀治疗信息,选择好资讯,是针刀人必备的学习方式. 目的 探讨腰椎棘突和横突的空间解剖关系 方法 对20套干燥腰椎骨标本棘突的上缘与同一腰椎的横突的空间关系进行了观测 结果L1棘突上缘与L1横突在同一水平线上者 ...查看


  • 慢性疼痛的治疗规范
  • 慢性疼痛治疗规范 一.慢性疼痛的概念 一种急性疾病过程或一次损伤的疼痛持续超过正常所需的治愈时间,或间隔几个月至几年复发,持续达1个月者称作慢性疼痛.因此急性疾病或损伤在治愈后1个月仍存在疼痛,就考虑是慢性痛.急性疼痛仅仅是一个症状,而慢性 ...查看


  • 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的针刀微创治疗
  • 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 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与冈上肌损伤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它们不是同类疾病.一个是神经干受压所引起,而另一个是肌损伤的结果.所以,它们是有区别的:但它们又有相似之处,即都有冈上肌或冈上肌.冈下肌同时疼痛的表现.针刀闭合型手术治 ...查看


  • 中医特色技术操作规范
  • 中医特色治疗技术 1.传统针灸特色治疗技术 (1) 普通针刺 毫针刺法是用毫针刺激人体腧穴等部位而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是针刺疗法的主体,临床应用最广.毫针规格以针身的长短和粗细来区分.针刺练习有纸垫练针法.棉团练针法.自身试针法.针刺前体位 ...查看


  • 腰椎间盘突出治疗方法
  • 腰椎间盘突出是西医的诊断病名.中医学典籍中无腰椎间盘突出症之名,根据该病的临床表现,可归于"腰痛"."腰腿痛"."痹症"等范畴.而是把该症统归于"腰痛".&qu ...查看


  • 小针刀治疗前斜角肌综合征的机制探讨
  • [摘要] 本文从前斜角肌综合征的概念入手.分别从解剖学.软组织"机械性质"假说与组织松解.针刺效应.电生理指标的改善.扩新原理.消除炎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等原理对针刀治疗前斜角肌综合征的实用性.安全性及便捷性进行了有关论 ...查看


  • 治疗骨关节疼痛独门医技大针疗法胜人一筹
  • 大针疗法在本刊推出一年以来,受到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有很多有志创业的朋友通过学习大针疗法走上了创业.致富的道路,在本刊第六届读者节即将召开之际,大针疗法推广人刘小辉医生特地通过本刊向广大读者发出倡议:"学习大针疗法,独门医技,辨症 ...查看


  • 针灸培训大纲
  • 针灸技师实操培训大纲 刺灸法主要研究针灸防治疾病的各种具体方法,操作技术,临床运用及其作用原理,是针灸基础理论与临床治疗之间的桥梁,是针灸的方法学.技术学.它包括传统的针法.灸法.拔罐法等,又纳入了现代多种刺灸方法的操作应用,内容丰富,操作 ...查看


  • 跟骨骨刺(1)
  • 跟骨骨刺 [概述] 骨刺,学术名词为骨疣 ( Bone Spur ),不是一个医学上确当的名词,因为它既非完全由骨构成,也不尖锐如刺.医学上的正确名称应该是骨疣.骨刺是关节因种种原因造成软骨的磨损.破坏,并促成骨头本身的修补.硬化与增生,是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