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乡镇工作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乡镇工作(政府副乡长刘彪 )

[ 作者:刘彪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578 更新时间:2010-08-16 文章录入:党政办 ]

结合在乡镇工作的经验,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乡镇工作这个课题和大家共同学习探讨,主要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我谈一下第一个问题:摆正位置,正视现实是履好职尽好责的基础。

自参加工作至今,我就十分热爱和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岗位,从一名普通的工人走到今天的副职领导,偶尔抱怨不公,静心思过知足(目前的心态),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农村税费改革的全面完成,乡镇政府的工作目标、工作性质、工作任务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基层干部从“要钱、要粮、要款”的三要干部中解脱出来。如何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和任务,转变管理方式,转变干部角色,这是摆在乡镇政府和干部面前的一大任务。因此,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关于乡镇工作职能、运行方式和主要职责。

(一)目前乡镇的职能定位。

我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进行界定:一是定位在落实农民所想、所盼的服务型政府上来。要搞好政策服务。把宣传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通过多种方式,把群众的意志统一到党的意志上来。二是定位在竭尽全力引导农民致富这个最强烈的愿望上来。乡镇干部应把引导农民走向市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及时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为农民解除后顾之忧。产前服务主要是给农民提供先进技术、优良品种、优质农资和单家独户解决不了的水、电、路等必备的生产条件;产中服务主要是在生产过程中及时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农民解决生产难题;产后服务主要是市场的引导问题,解决农副产品的销售问题,帮助农民更好地实现劳动成果的市场价值。要坚定不移地把中央关于农村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与本乡镇的实际相结合,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发展规划,引导农民突出区域特色,形成合理的种植、养殖、加工基地,实现规模型的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经济的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三是定位在为农民排忧解难以及构建和谐发展环境上来。当前一些干部服务人民的宗旨意识不强,为民排忧解难的群众观念淡薄,存在着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的“三难”和“怕苦、怕累、怕干”的三怕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存在“压、拖、掩、踢、绕、交”思想,“压”即是解决问题自己不露面,压下属出马,问题解决得不好,好有“替身”;问题解决得好了,自己“幕后指挥”有功。“拖”是指实在“压”不出去,就采取缓兵之计,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一天天往下拖,一直把对方拖得精疲力尽、甘拜下风为止。“掩”是为了减少麻烦,掩盖主要矛盾和事实,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踢”是遇到了问题象踢皮球似的,你踢给我、我踢给他,踢来踢去,直至把“球”踢出“场”外。“绕”是一看势头不对,绕道就走,设法躲到“安全”地带。“交”是遇到了问题困难没能做到尽心尽力去解决,简单处理一下应付差事,把矛盾上交给上级领导和机关。以上情况,都是直接导致一些地方遗留问题较多,干群关系较紧张,环境不和谐的很重要原因。所以,乡镇干部都要真正做到急群众所急,忧群众所忧,办群众所需,为群众排忧解难。

(二)乡镇工作的运行方式

过去乡镇政府统揽一切,工作包罗万象,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忽略了市场对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单靠行政命令,结果许多工作事与愿违。要真正成为本区域经济发展的调节者、社会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就必须在以下五个方面重新调整工作思路和转变工作方式。一是在思想观念上由抓“大农业”向抓“大市场”转变;二是

从过去“管、收、批”的干预型缺位政府转变为“扶、帮、带”的服务型补位政府;三是把以往直接从事生产经营管理转变到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是把以行政推动为主的工作模式转到组织、引导、协调的轨道上;五是把工作重点从直接催种催收等具体事务转到对农户和各类经济主体进行示范引导上来,转到抓招商引资、上项目上来。

(三)乡镇主要职责任务

1、执行政策,把握前进方向。长期以来,作为基层政权的乡镇政府,具有通常所说的“千条线”和“一根针”的职能特点,其工作的策划谋略也是在党的大政方针指导下进行的,是沟通中央和农民群众的桥梁,对维护党的形象和体现上层建筑的管理意志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强村富民,壮大农村经济。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偏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和分配不公的问题,依然表现得十分突出。新形势下的乡镇政府就应该把增加农民收入和发展农村经济作为头等大事抓实抓好。

3、循优起势,拓展服务领域。按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和农业税费改革后乡镇的实际,确定转变政府职能的重点是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最终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4、构建和谐,维护社会稳定。现阶段的农村方面,由于日常中的村级换届、农村财务、干群关系、两级分化等,从而引发的事件逐年呈上升趋势,这些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终目标在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离不开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加快发展应该成为乡镇工作的核心,它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可靠保证,对于保持农村稳定,巩固基层政权,广大农民群众安居乐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加快发展,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乡镇干部队伍,加快发展乡镇经济是保持农村稳定的基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备条件。 我谈的第二个问题是:提高素质,完善自我,是做好乡镇工作的前提

干部素质和能力是开展工作,完成任务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我认为,一名合格的乡镇干部除了应具备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素质和心理素质等五种基本素质外,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四型”干部。

一是成为“学习型”干部。坚持学习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掌握市场经济知识、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和涉农法律法规知识,虚心向群众学习,通过学习,提高工作能力,树立勤学好学的新形象。

二是成为“服务型”干部。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真心实意做好农民的“服务员”和“勤务员”,努力为基层和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为农村社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三是成为“创新型”干部。基层工作艰巨繁重,乡镇干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干事创业的饱满热情积极工作,善于以新观念和新思路积极协助村党组织建好班子、发展经济、维护稳定,为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提出好办法、好建议,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四是成为“务实型”干部。发扬求真务实、注重实效的工作作风,本着“为民、便民、利民”的目的,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切体会农民群众眉梢之喜、眼前之急和心头之忧,解决农民群众的最急、最需、最盼。

完成工作还要具有八种基本能力

1、较高的政治鉴别能力。政治方向是每一名乡镇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时刻都要认真对待的重要问题。特别是作为我们在座的年轻领导干部,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要有

高度的政治敏感性、政治鉴别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始终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表现出一名领导干部应有的政治觉悟、思想和态度。要提高看问题的角度,把工作放到大局中思考、审视、谋划和落实,时刻想着大局、关心大局、胸怀大局,服从和服务于全乡镇、全县乃至全市工作大局。比如: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正在举行,信访稳定工作成了全国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如果你没有政治鉴别能力,还按步就班地工作,对信访稳定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旦出了问题,就把你的一切工作否定了。

2、科学发展的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乡镇干部要有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能力。因此,乡镇干部要走出“唯财是举”、“速度第一”的思想误区,避免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做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要科学判断,在统筹协调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当前的农村既有发展不快的问题,更有发展不好的问题,所以,乡镇干部必须审时度势,科学判断,抢抓又好又快的发展机遇。每个乡镇领导干部都要通过熟悉乡情,体察民意,整合资源,集思广益,进一步理清和完善发展思路,认真解决好思想素质、工作方法、工作能力不适应的问题,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身心投入到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上,才能提高领导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只有这样,加快富民兴镇的步伐才能落到实处。

3、开拓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时代的进步。同样,没有创新,就不可能实现工作的跨越式发展。乡镇干部处于农村工作的一线位置,直接面对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过程中,需要我们保持锐意创新的精神状态,以创新寻求工作的突破,实现经济的发展。如果我们因循守旧,以旧的思维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面临的新问题,工作是不可能取得新的突破。

4、掌握科学技术的能力。作为领导农村发展的直接责任人——乡镇干部只有不断提升自我素质,努力学习各种科学技术知识才有可能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大有作为。目前有些地方一些农户长期难以摆脱贫困,除了历史和自然因素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村科技含量低,产业附加值低,产品没有市场竞争力。同样是喂猪、养羊、种菜,为什么有的地方就养出了规模,种出了效益,而有的地方就很难呢?当然和农户本身的素质和能力有很大关系,但是作为指导农村发展的乡镇干部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通过调查了解到,当前乡镇干部的知识结构普遍存在着“两多两少”现象:一是懂文学的多,懂技术的少;二是懂社会管理的多,懂经济发展的少。

5、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能力。乡镇干部要做到在贯彻执行党的政策中不打折扣,不走样,更不能断章取义、自行其是,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或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要及时、全面、准确地向群众宣传解释党的各项政策,把党的政策落实到千家万户,使之成为群众的行动指南,从本地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的政策,这是检验乡镇领导干部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由于各个乡镇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资源状况、经济基础各不相同,产业结构和主导产业也各具特点,特别是农民的思想观念、生产习惯和致富的能力更是千差万别,因此,乡镇领导干部执行党的方针政策,贯彻上级指示精神,必须既吃透上情,又摸清下情,在政策和原则的大框架下,依据实际情况,确定符合乡情、镇情、村情、民情的工作思路和措施,并扎扎实实地组织实施。

6、依法办事的能力。乡镇干部必须学会运用民主的方法处理同农民的关系。农民最讲现实,最尊重实事,要他们做什么,不允许做什么,一定要以理服人,即使是办实事、办好事,也要摆事实,讲道理,循循善诱,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并且要通过一定的形式征求群众的不同意见,充分发扬群众民主,使所做的工作、所讲的道理得到群众的理解和认同,所做的事情得到群众的广泛拥护。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群众的法制意识越来越强,有了问题,不找政府找“条文”,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群众所认识。这说明了在新的形势下做好农村工作必须依法行政、依法管理。

7、敢于承担责任的能力。乡镇干部处在农村展的最前沿,要敢于承担责任,敢于把一方百姓的福祉放在自己的肩上,因地制宜地制定出符合自己特点的发展思路。由于乡镇工作千头万绪,即便乡镇干部个个都是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但是在工作中也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干部敢于承担自己工作失误带来的损失,敢

于接受挫折和群众的批评,敢于在吸取教训中站起来。以一种对未来负责的态度和不求做大官、只求干实事的责任心,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鼓足勇气、坚定信心,解决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8、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也是对新时期党员干部政绩观的新要求。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对于身处基层一线、直接面对群众的乡镇干部来说,突出地表现为化解矛盾的能力。乡镇干部要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首先要有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化解社会矛盾,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心血,没有一种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没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很难把工作做深、做透、做实。其次要有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站得高些、看得远些,抓住主要问题,找出主要原因。吃苦耐劳、服务到位的干部最受基层群众欢迎。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把工作着力点落到为民服务上来,改变“发号施令型”的工作方式,树立“执政就是服务”的理念。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我相信在座的各位都是“四型”干部,大部分都具备了这八种能力。

第三个问题:理清思路,明确重点,是做好乡镇工作的根本

乡镇是我国现行国家体制最基层的组织,是解决三农问题最前沿的观察哨和指挥所。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关键在农村,完成这一伟大的历史性任务,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乡镇工作纷繁复杂,门类众多,我想就自己在乡镇工作的一点感想和体会谈出来与大家一块儿探讨,以期对同志们有所启迪或借鉴。 也就是“吃透三情,围绕三新,实现四个转变,坚持四个必须。

(一)吃透三情。就是掌握上情,了解下情,切合实情。

一是掌握上情。掌握上情是确保工作有一个明确导向的根本,掌握上情,就是要吃透和深入领会上级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知道哪些允许做,哪些不允许做,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作为上级是宏观调控,作为乡镇干部是微观操作,你的工作思路,要与上级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工作导向合住拍。我们一定要把吃透上情作为确保对上负责落到实处的基础和干好工作的根本,认真学习上级政策,深刻领会上级精神,全面把握党在农村的大政方针,务求学以致用,避免和防止工作失误,确保决策正确、思路准确、方向明确。

二是了解下情。是确保有针对性开展工作的基础。一个乡镇、一个地区,农村的发展状况如何,发展的要求是什么,形成当前的发展局面的原因是什么,你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入搞好调研,深入农村,深入基层,主动下访,做广泛细致的调查研究,提高调研的准确性、时效性和针对性。在调研过程中,贴近当前工作,贴近上级精神,贴近农村实际,围绕上级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搞好调研。真正把了解下情作为确保对下负责的重要途径,做到了解下情,体察民情,找准工作的结合点,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强化工作的有效性。工作中把握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求,工作下沉,重心前移,根植基层,心系群众,主动及时解决群众的难点问题,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靠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三是切合实情。是确保工作有效性的前提与保证。切合实情,就是要在掌握上情,了解下情的基础上,做出切合实际的科学决策,能使工作对路,符合上级的要求,符合自身的发展实际,不至于走弯路,绕圈子。我们要把切合实情作为检验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否正确的关键,根据发展的要求,本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把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把好事干到为民造福、为党增辉上,确保工作到位,求得实效,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二)围绕三新

应重点围绕"实、新、特"三要素开展工作。

实,即实实在在,实事求是。这是乡镇工作能否体现宗旨意识,群众意识,以人为本思想意识的关键所在,是加强基层政权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根基,是党和政府在群众中树立崇高威信和良好形象的具体表现,乡镇工作必须围绕"实"作文章。乡镇工作任务在基层,目标在农村,发展和稳定是乡镇工作最重要的两大课题,这个课题它不依人的意志的转移而转移,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客观事物。这就要求必须注意调查研究,讲究实事求是,认真思考解决发展中的各种问题,正确处理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要解决发展和稳定的问题,离开"实"字,乡镇工作将一无所有。

新,即新颖,创新之意。树立敢想,敢干,敢闯,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乡镇工作面对具体的事务,头绪多,没有创新,一切照搬照抄照统只会被发展的洪流淹没。

特,即独特,特色。创造别人没有的东西就是特点,就能体现特色。乡镇工作纷繁复杂,能够处理好各种事务并从中解脱出来,结合乡镇所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自然条件,做好适合自己特点的各项工作,乡镇工作特色也就能够体现。特色是比较之下产生的,没有比较就没有特色,比较之优劣乃特色之大小。

(三)实现四个转变

首先,行政理念要由“管、收、批”向“扶、帮、助”转变。从过去“管、收、批”的干预型越位政府转变为“扶、帮、助”的服务型补位政府,把以行政推动为主的工作模式转到以服务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只有想方设法为农民服务,农民的生活改善了,农村富裕了,我们的基层政权才会被农民拥戴,才会稳固,农村的诸多问题才会好解决。乡镇政府若想把工作做好,让老百姓拥戴,就必须转变职能,做一个能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的服务型政府,一句话,要做老百姓的贴心人。 其次,工作重点要由抓大生产向抓大市场转变。把工作重心定位于引导农民进入市场,为农产品转化为商品牵线达桥。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要想使农村离困脱贫,基层政府就必须改变以往计划经济时代的治理方式,用市场经济的思维来处理农村经济发展问题。要做农村经济发展的“引导员、服务员和组织者” 第三,干部职能要由“官本位”向“民本位”转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乡镇干部的工作方式、方法要做到“三个转变”:一要从“经验型”向“知识型”干部延伸。要彻底突破传统经验的束缚,甘当学子,甘做小学生,从头开始,精通一两门农村实用技术,使自己的知识结构适应农村发展变化的趋势。二要从“守摊型”向“创新型”干部延伸。要克服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的观念,放下架子,敢闯敢试,在摸索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使创新的意识在带动群众创业致富中创造价值。三要从“行政命令型”向“依法服务型”干部延伸。要淡化任务意识,强化服务意识,多为农民服务,多为企业服务,多为经济发展服务,把过去单一的生产服务功能转变为生产、生活、生态的多功能性服务。

第四,公益事业由“花钱养人”向“以钱养事”转变。自治化,即对乡镇与村的关系进行调整,最大限度地实现村民自治。建立和完善村委会、社区和专业技术协会(合作组织)等社会组织,通过社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保护农民的利益,维护农村的社会治安,控制农村人口的增长,协调农民之间的互助等。

(四)坚持四个必须(也就是工作必须树高目标,工作必须要快节奏,工作必须求实效,工作必须方向正)

一是跳起来摘桃子,工作必须树高目标。

发展思路是反映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要环节。工作目标是做好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在工作中,要在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立足于自身实际,充分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的基础上,树大目标、求大发展。要创新思路,创新观念、创新思维、立足长远、着眼未来,使工作目标思路具有开创性、超越性、前瞻性。敢于实现新跨越,要克服因循守旧,克服不思进取,克服墨守成规和固步自封,尤其是要破除“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陈旧观念,树高树大目标,求大发展,真正做到“满意而不满足,

做好力求更好”。

二是跑起来干工作,工作必须要快节奏

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有些乡镇干部对发展不尽心,工作推推动动,缺少积极性,老牛拉慢车,工作停留在口头,应付了事,有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会创新,不敢创新,对问题不思考,不研究,不深入解决,图形式,走过场。这些都会对干好工作造成很坏的影响。因此,我认为,干工作应该是定了就干,干就干好,干出成绩,思想上要想干,行动上要快干,还要学会“会干、大干”,提高冲刺发展的能力,真正达到“干实、干好”效果。

三是沉下去抓落实,工作必须求实效

落实就是水平,落实就是能力。抓好落实是每个党员领导干部应尽的责任,抓不好落实是领导干部最大的失职。我们在工作中一定要坚持做到讲实话,干实事,求实效,在“实”上做文章,在“实”上下功夫,靠实干谋发展,靠实干赢民心,靠实干促民富。工作立项要务实。努力把工作的出发点、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到见实效上来,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群众受益为根本,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贪大求全,实施重点突破,不搞花架子,力求实际实用实效。工作作风要扎实。坚持把学习理论、更新观念、解决实际问题有效结合起来,按照有了问题不能不知道,发现问题不能不解决,解决不了不能不汇报的工作原则,树立发现问题就是水平,解决问题就是政绩,回避矛盾就是失职的思想,形成说的就算,定的就办,干就干好的作风。为民服务要真实。我认为有三句话很值得我们借鉴:开会+不落实=零,布置工作+不检查=零,狠抓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落实。

四是站起来挑担子,工作必须方向正

坚持围绕目标,不唯目标,超越目标的原则,不求工作过程,旦求工作结果。努力把工作的出发点、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到见实效上来,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群众受益为根本,工作中要深怀爱民之心,把群众的情绪视为“第一信号”,切实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要恪守为民之责,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追求”,抱着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做好本职工作,经得住历史的检验和群众的评判;要善谋为民之策,把群众富裕作为“第一目标”,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要办利民之事,始终把群众遇到的难题作为“第一抓手”,多干一些暖民心、聚民心、得民心、稳民心的工作。

第四个问题:提高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是干好乡镇工作的重要保证

乡镇干部工作在前沿“一线”,直接与群众打交道,直接面对实际问题,工作头绪多、各种情况杂,由此而遇到的“复杂棘手”问题也就比较多。在一个乡镇范围内,自然灾害、矛盾纠纷、治安案件等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都可能发生,如果遇到某一复杂棘手问题解决得不好,对整个工作都会带来影响,甚至导致整个工作前功尽弃。这就要求乡镇领导干部要具备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必须具有独当一面的处理能力。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必须尽快深入第一线,弄清真相,及时研究对策措施,面对面地加以解决,避免由于延误时间或处理不当扩大事态的情况发生,把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

在处理复杂问题过程中,我觉得应该注意把握以下三个要点:

首先,对复杂问题要有正确的认识。有的人在遇到复杂问题的时候,总是习惯于将它想得很难解决。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复杂问题都难以解决,也并不是所有难解决的问题都是复杂问题。对复杂问题要有正确的认识。如果认识不正确,就会给自身增加心理暗示,从而影响问题的解决。因为当我们认为它很难解决的时候,就会想方设法从难处入手来寻求解决之道,从而忽略了最容易、最简单的解决方法。不仅如此,将问题想得过于复杂,想得过于难以解决,还会影响我们解决问题的信心。因此,在遇到复杂问题时,不仅要看到它的复杂性,看到它的难度,更要看到在它那复杂性的表层下所具有的简单性本质,以及解决的易度。 其次,要抓住复杂问题的本质。牵牛要牵牛鼻子。任何复杂问题都

有其本质特征,有其内在规律,抓住了复杂问题的本质,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复杂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就像打鱼时抓住了网上的大绳;整理皮袄时抓住了领口。

第三,要学会复杂问题简单操作。“复杂”与“简单”是两个相对的哲学概念。认识这两个概念,应该具有辩证思维。复杂问题解决起来未必就困难,简单问题解决起来也不一定就容易。因此,面对复杂问题,我们应该善于运用简单性思维,学会复杂问题简单操作。这种“简单”,并非是把问题简单化,而是揭开问题复杂性的外衣,或由繁入简,或删繁就简,直刺问题的本质。有这样一个故事:

某家媒体曾经举办过一项有奖征答活动,题目是:在一个充气不足的热气球上,载着三位关系到人类命运的科学家。这三位科学家,一位是环保专家,他的研究可以拯救无数因环境污染而面临死亡厄运的人们;一位是核专家,他有能力防止全球性的核战争,使地球免于被毁灭的绝境;另一位是粮食专家,他能在不毛之地运用专业知识成功地种植食物,使几千万人脱离因饥饿而亡的命运。热气球即将坠毁,必须扔出一个人以减轻载重,让另外两个人得以存活,请问该扔下哪一位科学家?

问题登出之后,答案纷至沓来。最后结果揭晓,巨奖得主是一个小男孩。他的答案是:将最胖的那位科学家扔下去。(主席放屁的故事)

这道题如果从表面上看很复杂。但在复杂的表层下,却有着简单的本质。问题的本质就是怎样让其他两位科学家存活。小男孩抓住了问题的本质,因此给出了简单而有效的答案。看来,复杂的不是问题,而是看问题的角度。

只要大家牢记各级组织和领导的重托,常怀帮民、富民造福社会的鸿鹄之志,安下心来,扑下身子在乡镇工作,就一定能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如何当好乡镇书记、乡镇长的几点思考

———在县委党校干部培训班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新年好!

接到县委组织部和县委党校的通知,要求我在今天的培训课上作发言,我感到既是惶恐又是压力。组织上要求我发这个言,对我来讲是个难题,同时我也深知这是对我的考验和鞭策。既然点兵了,我就抛砖引玉,把我的工作、思想和认识向在座的各位领导进行汇报,敬请批评指教。

一、乡长、书记职务的任职经历和体会

(一)、任职经历和主要做法

1、制定和完善发展思路,增添发展新动力

2004年3月,组织安排我到石朝乡工作,任乡党委副书记、乡人民政府乡长。作为党委工作的二把手、政府工作的一把手,到任以后,在了解和调研乡情的基础上,与班子成员协助书记对发展思路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

首先是对石朝的工作和发展进行定位。即以抓粮烟稳定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以抓项目实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夯实发展基础,以抓教育计生增添发展活力,以抓基层党的组织建设提供干部和政治保障,积极整合各种资源,凝聚人心,增强活力,把石朝经济社会发展稳步向前推进。

其次是在稳粮强烟兴畜牧的产业发展思路上,提出了集全乡之力,主攻制约石朝发展的三大基础性工程,即:以通乡油路为主的交通公路建设工程、以石朝和高峰集镇为主的小集镇建设工程、以务川到石朝电力主干线改造为主的电网改造和建设工程(2006年又增加了烂草湾和高峰小山塘建设工程),在项目申报和争取上主要围绕这几项重点工程下功夫。

三是针对石朝是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乡镇和市级集团帮扶乡镇,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低下的实际,在发展思路上我们提出了以扶贫攻坚统揽工作全局,在抓落实中确立了以两条主线抓工作。即一条主线抓粮食、烤烟、计生、教育、维稳和党建为主的常规工作;另一条工作主线就是抓以集团帮扶、整村推进为重点的扶贫攻坚工作。领导班子成员既有常规工作分工,同时又对口负责相关项目的实施和管理,从而凝聚成较强的工作合力。

四是班子成员分工及其工作,实行责、权、利对等。班子成员实行分管负责和主抓负责,各自按分工履行岗位职责,无论是政务管理、经济管理还是项目管理,书记只作宏观统筹,强调规则、纪律和要求,乡长负责牵头协调,副职带领相关干部一条龙式的抓落实。由于政务和经济都公开公平,班子成员相互充满信任。

几年来,围绕既定目标,通过全乡上下的一致努力,石朝乡在烤烟、计生、教育、城建、交通、党建等工作上都有了较大的进展,有些工作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和鼓励。整体工作氛围,群众的思想意识和观念都有较大的变化。但是有一个现象一直没有得到较好的改变,不少干部和群众依然不敢理直气壮地说自已是石朝的人、石朝的干部,这给我思想上产生了较大的震动和反思。石朝一直是高寒、贫穷、荒凉的代名词,有些遍面的看法和观点已经沿袭很久了。我通过了解,有的干部说,我最烦有人问我在哪工作,亲戚朋友要是听说在石朝工作,会对你满怀同情,觉得你正在受苦;有的群众说,到外面最烦有人问我是哪里人,一旦说自已是石朝人,别人的眼光就变了,似乎你要低人一等。曾经有外面的干部开过我的玩笑,说不管你们怎么做工作,石朝好也好不到哪里去。这种情绪不加以纠正和扭转,势必会影响和制约石朝的发展。怎么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呢?一个小地方要提升知名度,被世人所了解和熟知,主要有两条渠道,一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很高,具有典型代表性,比如张家港、大邱庄、华西村等;二是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上有典型性,通过包装策划和宣传,而被人们所认同,比如香格里拉、神龙架、九寨沟以及省内的荔波漳江、兴义马岭河等,尽管这些地方贫穷,但却是被人们所熟知和向往的地方。

一个地方的知名度主要集中在两张名片上,一张是经济,另一张是文化和自然。根据石朝的现状看,从经济的角度来改善石朝的形象是缓慢而困难的,因为石朝的经济基础和发展潜力相对薄弱;从自然角度展示石的新形象是可取的,因为石朝地质发育较全,地貌丰富而奇特。而且通过对石朝美丽的原生态的展示,一可以改善和树立起新的发展形象;二可以凝聚人心,增强干部群众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为了统一思想,我在2006年的五、六月份连续两次召开全乡中层以上干部会,专题讨论怎么发展石朝、改善石朝形象的问题,得到了全体与会干部的积极响应和认可。之后我拟定了天坑、石林、石笋道峡谷和银杏树四个景点,以图片、光碟、展版和文字等形式向外进行宣传,7月份展版在务星广场展出,10月份我把图片资料和光碟分别送到省、市旅游局和省科学院,引起以上单位的重视。11月份省科学院派出专家组到石朝天坑进行两天实地考察,给予了充分肯定,遵义晚报专版进行报道。12月底,省科学院邀请日本洞穴协会和日本早稻田大学12名科考人员与贵州省4名科考工作者组成联合科考组,对石朝天坑进行了为期一个星期的考察,给以较高评价,并将在日本地质杂志2007年上半年专辑发表考察结果。省、市、县媒体,新华网、希望网、网易、远教网等网络媒介都予以宣传报道。考察结果认为,石朝乡推出的四处景点,有三处属于地质景观,可以捆绑申报省级地质公园。

随着地质考察的深入和认定,我们及时调整发展思路,提出了实施资源持贫的发展战略,即通过旅游资源和矿产资源开发,推动扶贫攻坚工作。

2、正确把握和处理好各种关系,积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乡镇是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基层政权,是国家农业农村工作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的最终落脚点。乡镇工作关系纷繁复杂,真正体现了对上要为组织负责,对下要为人民群众负责,上下左右各方方面面的关系,只要一个环节出问题,相关工作就要陷入被动。我们国家现行乡镇行政体制,依然是八十年代人民公社沿袭下来的一种管理模式,算是一元化领导。对于乡镇长和乡镇书记而言,在上下左右各种关系中,乡镇长和乡镇书记之间的关系是最重要也是最敏感的关系,它直接决定着乡镇班子的团结与否,决定着乡镇整体工作氛围的正常与不正常。

正确处理乡镇书记和乡镇长的关系,一方面要正确区分党组织和行政组织的不同职能和不同的决策方式。政府作为社会的直接管理者,实行行政长负责制,政府的决定往往带有命令、强制的性质,乡镇长个人发挥的空间比较大。乡镇党委是政治组织,实行的是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制度。按照党内决策民主化的要求,乡镇党委要在集中全体党员意志的基础上,实行集体领导,重大问题应由全体委员共同讨论,并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表决。另一方面就是要正确把握乡镇长和乡镇书记各自的职责。乡镇党委书记与乡镇长人们习惯称为两个一把手。但这里面有 “主角”与“配角”、“第一把手”与“副手”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问题。在党委内部,乡镇长是书记的“副手”,在政府班子里,又是政府的行政一把手。把乡镇长、乡镇书记各自的职能职责分清楚了,各自按职责办事,就会消除不必要的纷争和内耗,从而形成合力,在一种良好的氛围中开展工作。

我在任乡长职务的两年时间里,认真了解、分析和思考了乡长与书记的关系,决定从四个方面着手处理好与书记的关系,履行好工作职责。一是在思想上确定做好副手、甘当配角,在工作中,帮助书记出主意、想办法,用自己的行动来支持书记的工作;二是在与书记商量工作或召开党委会议决定重大事项时,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决定形成后,带头贯彻执行,不折不扣;三是在政府工作中,尽职尽责,遇事不推诿,不上交矛盾给党委,重大事项主动及时向书记报告和沟通,让书记掌握全局;四是维护书记的威信,决不在任何场合对书记说长道短,在感情和工作上不产生半点裂痕,团结班子成员及所属部门,严格按照党委和党委书记的要求开展工作,为党委政府顺利工作提供强大的“助力”。

我的做法得到了书记的认可和支持,放心、放手让我牵头抓工作,对我既是信任更是一种煅炼。由于我俩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密切配合,既维护了党政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高度团结,又促成了石朝良好的工作氛围。

自2006年4月我主持乡党委工作和转任书记岗位工作以来,工作岗位变了,工作角色发生了转化。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怎样才能做一名合格的书记?让组织放心,让班子成员工作舒心,让干部工作顺心。在怎样当好书记这一问题上,我有这么几点认识:一是总揽而不包揽。坚持党委书记总揽制,是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内在需要,也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客观要求。总揽不是包揽,一把手负总责,要靠大家都负责,否则,就会眉毛胡子一把抓,使一把手陷于事务主义的圈子,陷于忙乱、无序、低效的困境。作为党委一

把手,主要是抓好三件事:决好策,用好人,把好关,这样才能谋大事,抓大事,成大事。 二是用权而不专权。作为党委书记,乡镇各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该用的权就要正确行使,敢于为人民掌权用权。一把手不敢用权,会导致班子软弱涣散,就难以有凝聚力和号召力。但是,敢于用权不等于可以专权、专制。要坚决防止和克服搞个人专断、唯我独尊的不良倾向。在用权的问题上,既要做到副职能管的,正职就不管,又要做到授权而不丢权,分权而不失控。三是果断而不武断。作为书记、要善谋能断,乡镇的经济建设、计划生育、财政税收、班子建设等各项工作都需要党委集思广益,兼听众言。在拍板定调过程中,对形成成熟意见的东西,要果断决策,而不要优柔寡断,避免议而不决。但是,果断又不等于武断。古人言:“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大愚误国,只因为自用”。作为书记,切忌刚愎自用,要坚持集体领导原则,集思广益,才能聚集体智慧,集大众之力,维持积极向上的良好发展格局。

在具体工作中,我尽量把以上认识在实践中遵守。一方面充分依靠和发挥班子成员的整体活力。党委分工,实行责、权、利对等,我只从大原则和基本准则上提出要求,具体工作,包括物、事权都按工作规则由具体领导定夺,各班子成员有宽松的工作氛围和较大的发挥空间。班子成员在工作中思考和工作不到位的,及时予以指出,促成其不断深入思考和改善工作措施,同时要求班子成员在工作中树立起大局意识和全局意识,能做到围绕大局和全局开展工作。另一方面是高度重视处理好与乡长的工作关系。做到在思想和感情上经常交流、沟通,增强理解信任;在工作上互相探讨,相互支持,相互补台;在对人对事的观点和态度上,通过相互磋商后保持高度一致,以一个口径、一种声音说话。注重使乡长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上去发挥才干,支持其放手开展政府工作和政务管理,以党委会的形式研究提供组织和机制上的保障,积极为其工作创造条件。

在书记岗位上工作以来,我与乡长的工作关系十分默契,乡级班子和干部队伍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工作合力,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在全乡干部的共同努力力下,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

(二)、几点体会

1、着力把握好书记与乡长之间的工作关系。通过两年半的乡长岗位和半年书记岗位任职经历,我的感受是:做乡长一定不要好权、不争权;要始终维护书记的威信,维护了书记的威信就是维护党委的威信,也是维护自己的威信;要尽力做到像书记一样全局性地思考问题,像副职一样脚踏实地抓工作,按照党委和党委书记的要求尽心尽力抓好工作落实。当书记,则一定要有大气量,能容得了人,装得了事,有班长的心胸和气度;要正确用好书记的权力,把权力作为一种公共权力看待,不揽权、不贪权,放心放手让班子成员用权办事;书记不要去争镜头,要让乡镇长的镜头突显出来。只要乡镇长和书记两个人互相尊重、相互配合、相互融合,党政班子就会建设成为坚强而有战斗力的班子。

2、积极发挥班子成员的工作能动性。要真正关心班了子成员的工作和进步,肯定和发挥其找长处,指出和帮处其改进不足。班子成员该办的和能办的事,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力和动力,创造条件让其去办,使班子成员通过工作得到充分的磨炼。

3、培育和发挥干部队伍的团队精神。石朝的干部从个体上看,能力全面的并不多,但通过多年的教育和引导,干部队伍团结上进,不拉小团体,人与人之间不斤斤计较,工作责任心强,在重大工作和中心工作面前不退缩,有较强的整体作战能力。

4、要注重调研和身体力行。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到群众和工作当中,进行调研、分析和思考,才能及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推动工作的开展。包括工作的纪律,要求干部做到的首先自己要能做到,以已服人。

二、正确面对乡镇发展形势

(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乡镇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能力相对弱化。一方面随着行政管理不断系统化和规范化,乡镇部分管理和调控权被上收,乡镇的职能单位能自行调控的所剩无几,而一些上级主管部门又难以管理到位,形成管理漏洞,既浪费了一部分干部资源,又削弱了乡镇的调控能力和服务功能。另一方面上级对乡镇工作的质和量要求越来高、越来越规范,客观上形成乡镇要以较少的人力资源、较低的行政成本、较窄的行政空间、较高的责任风险,落实和完成要求越来越高的工作任务。责权利不对等,权力和利益往上走,责任和风险往下移,加大了乡镇干部的工作压力和浮澡。

2、乡镇基础薄弱,发展经济难。乡镇经济总量小,基础设施差,城镇化水平低,经济发展迟缓,这是绝大多数乡镇的共性。一方面,农业农村现实状况,制约着乡镇的发展;另一方面税收体制改革和规范后,乡镇能调控的收入没有了,支出却在不断扩大,致使机构运转异常艰难,乡镇政府的预决算常常也是一纸空文。因此在机构实在难以运转时,乡镇普遍的做法是或向银行贷款、私人借钱,或拖欠各种工程款项。这些现象的存在,使乡镇潜伏的矛盾和问题越来越多,机构运转负荷日益扩大,同时严重影响了基层政权形象。

3、农民思想活跃,教育引导难。由于多年分田到户单干惯了,现在又不交农业税,似乎农民与集体的联系少了;青年外出打工的多了,思想观念变了等等,这些给我们教育引导农民、组织农民集中力量搞建设带来困难,出现“老办法不适用,硬办法不能用,软办法不管用”的现象。群众思想工作做不好,上级安排的有些事情就办不好,致使上级对乡镇有看法,产生各种抱怨和指责。

(二)、面临的政策和机遇

1、党和国家关注农村、农业、农民的思路已经确定,为当好乡镇书记、乡镇长提供了政治保障。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在改革开放28年间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下发了60多个文件,特别是1982年至1986年之间,连续出台了5个一号文件,掀起了农民发展的高潮,2004年至2007年又连续下发了四个一号文件,出台的措施都是为农民增收着想,充分体现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和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意图。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为农村工作带来了新的希望。

2、已经逐步形成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局面,为当好乡镇书记、乡镇长提供了物质保障。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我们国家和省、市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工业化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已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的实力和条件。党中央适时改革了农村税费政策,取消农业税,并实行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多予、少取、放活”已成为共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时代已经来临。

3、县委、县政府在县乡同财政体制算帐、工作管理上和层级关系处理上,正在向乡镇倾斜,乡镇的职能、地位和作用具有巩固和加强的趋势,这为当好乡镇书记、乡镇长拓展了工作空间。

三、当好乡镇书记、乡镇长的看法和观点

面对农村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形势和新要求,我们要引起高度重视,冷静思考,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在新时期,怎样当好一名乡镇书记、乡镇长,通过这段时间的思考,我谈几点认识和看法。

(一)、乡镇书记、乡镇长怎样提高自我内在素质的几点看法

乡镇书记、乡镇长是乡镇领导班子的核心,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乡镇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乡镇主要领导应具备五个方面的能力素养。

1、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作为乡镇书记、乡镇长首先要讲政治,只有讲政治,才能明确方向。同政治理论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其驾驭全局的能力和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水平。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好,落实好,把发展经济这篇文章做好,就必须关注时政、学习政论和搞好知识武装,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发展观,分析、认识和处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2、应具有学识较广、勤思善虑的素质。一个人的能力和他的知识是分不开的,作为乡镇主要领导应具有较广博的知识,既要有宣传政策的鼓动能力,又要有丰富的行政管理、法律等知识。丰富的知识会使领导者在工作中克服盲目性、提高自觉性、探索规律性、增强预见性。领导者有了丰富的知识还要勤思善虑。勤思才能思维敏捷,政治敏感性强,对事物反应快。善虑就是要经常想到自己担负的责任,怎样使本乡镇尽快地发展。

3、要具有统揽全局和正确的决策决断能力。新的发展形势和新的工作要求,我们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作为乡镇主要领导必须增强把握全局、驾驭全局的能力,善于透过纷纭复杂的现象抓住主要矛盾。在日常工作中要从全局角度通盘考虑,分主次轻重,集中集体智慧,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把握好方向。

4、要具有开拓创新、知难而进的意志。所谓开拓创新,就是要增强创新意识,对事情有独到见解,对上级的规定不机械照搬,对外地经验不简单效仿,对现实问题不消极等待;所谓多谋善断,就是要吃透政策,熟知下情,科学分析,纵横比较,把握时机,认准了就大胆决策。

5、要知人善任、赏罚分明。一是要确立新时期的用人观念,选拔任用干部要注重实绩。二是要加强对干部的工作要求和素质培养。通过管人和用人导向,来激发出干部队伍的工作活力,带领和打造出有较强凝聚力的点头力的工作团队,营造出健康积极的工作氛围。

(二)、怎样抓好工作的几点看法

1、牢记第一要务

小平同志说过,千道理万道理发展才是硬道理,当好一名乡镇书记、乡镇长首要的是经过深入调查研究,结合县委、县政府的总体规划,科学制定符合乡镇发展实际的发展思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新农村建设,引导群众议发展、谋发展,走出一条具有各自特色的新路子。

2、带好两支队伍

一支队伍是党员队伍,另一支队伍是干部队伍,要带好这两支队伍,一是要思想教育常引导。通过教育培训,促膝谈心,工作交流,技能培训等方式,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培养,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素质,从而增强队伍凝聚力、战斗力。二是要制订制度严管理,健全的制度才能管理人、约束人。通过不断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奖惩制度,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三是分工协作成合力。根据不同党员干

部、不同对象,安排适合发挥其特长的工作岗位;对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把各项工作任务层层分解,使人人头上有指标,个个肩上有担子,在乡镇上下形成齐抓共管合力。

3、把握好三层关系

作为乡镇书记、乡镇长要勾通协调好上级、本级和下级三级关系。一是“吃透上头”。就是正确理解和坚决执行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政策规定,讲究原则性,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采取科学的工作策略,去努力实现这些政策,这就要求我们把总方面与具体工作的方面,宏观决策的方向与微观决策的方向统一起来。

二是看准“下头”。就是客观掌握本乡镇各村组和职能单位抽具体情况,通过了解和熟悉,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措施,这样才不会造成工作中的被动。

三是盘活本级。乡镇书记、乡镇长要抓要管的工作千头万绪,涉及方方面面,但又不可能面面俱到,事必躬亲,这就给我们提出了如何“摆子”,盘活全局,动员方方面面力量,演出一场气势壮阔的经济建设“大合唱”的问题。哲学的观点看,事物的内因决定着事物的发展和性质,所以,盘活本级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需要我们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具体调研、溶化,通过集合大家的智慧,凝聚大家的力量,从而形成整合力。

4、强化四种意识

一是强化为民服务意识。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宗旨,带头听取群众、关心群众疾苦,争取做到想群众之所想,忧群众之所忧,关心帮助农村的弱势群体,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并通过宣传引导先富户,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奔小康。

二是强化科学决策意识。讲求科学决策程序,充分听取班子成员不同意见,发挥民主,集思广效益,从而实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 三是强化依法维稳意识。地方稳定是发展的前提,要及时发现农村各种矛盾隐患,力争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及时处理各种矛盾,做到依法办事、有情操作,创造一个安定、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

四是强化开拓创新意识。观念一新值千金,在改革开放大好形势下,乡镇书记不但要敢创新,勇于冲破原有的老框框,敢想敢干,还要善于创新,不断用发展的眼光,科学的态度,新的思维,研究在新形势下农民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新特色新规律,在实际中不断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开创工作新局面。

各位领导,我知道我今天的发言,十分肤浅,耽搁了大家的宝贵时间。最后我以诚恳的心祝各位领导在2007年,工作有新气象,事业有新成就!

谢谢大家!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乡镇工作(政府副乡长刘彪 )

[ 作者:刘彪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578 更新时间:2010-08-16 文章录入:党政办 ]

结合在乡镇工作的经验,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乡镇工作这个课题和大家共同学习探讨,主要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我谈一下第一个问题:摆正位置,正视现实是履好职尽好责的基础。

自参加工作至今,我就十分热爱和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岗位,从一名普通的工人走到今天的副职领导,偶尔抱怨不公,静心思过知足(目前的心态),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农村税费改革的全面完成,乡镇政府的工作目标、工作性质、工作任务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基层干部从“要钱、要粮、要款”的三要干部中解脱出来。如何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和任务,转变管理方式,转变干部角色,这是摆在乡镇政府和干部面前的一大任务。因此,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关于乡镇工作职能、运行方式和主要职责。

(一)目前乡镇的职能定位。

我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进行界定:一是定位在落实农民所想、所盼的服务型政府上来。要搞好政策服务。把宣传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通过多种方式,把群众的意志统一到党的意志上来。二是定位在竭尽全力引导农民致富这个最强烈的愿望上来。乡镇干部应把引导农民走向市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及时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为农民解除后顾之忧。产前服务主要是给农民提供先进技术、优良品种、优质农资和单家独户解决不了的水、电、路等必备的生产条件;产中服务主要是在生产过程中及时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农民解决生产难题;产后服务主要是市场的引导问题,解决农副产品的销售问题,帮助农民更好地实现劳动成果的市场价值。要坚定不移地把中央关于农村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与本乡镇的实际相结合,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发展规划,引导农民突出区域特色,形成合理的种植、养殖、加工基地,实现规模型的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经济的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三是定位在为农民排忧解难以及构建和谐发展环境上来。当前一些干部服务人民的宗旨意识不强,为民排忧解难的群众观念淡薄,存在着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的“三难”和“怕苦、怕累、怕干”的三怕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存在“压、拖、掩、踢、绕、交”思想,“压”即是解决问题自己不露面,压下属出马,问题解决得不好,好有“替身”;问题解决得好了,自己“幕后指挥”有功。“拖”是指实在“压”不出去,就采取缓兵之计,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一天天往下拖,一直把对方拖得精疲力尽、甘拜下风为止。“掩”是为了减少麻烦,掩盖主要矛盾和事实,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踢”是遇到了问题象踢皮球似的,你踢给我、我踢给他,踢来踢去,直至把“球”踢出“场”外。“绕”是一看势头不对,绕道就走,设法躲到“安全”地带。“交”是遇到了问题困难没能做到尽心尽力去解决,简单处理一下应付差事,把矛盾上交给上级领导和机关。以上情况,都是直接导致一些地方遗留问题较多,干群关系较紧张,环境不和谐的很重要原因。所以,乡镇干部都要真正做到急群众所急,忧群众所忧,办群众所需,为群众排忧解难。

(二)乡镇工作的运行方式

过去乡镇政府统揽一切,工作包罗万象,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忽略了市场对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单靠行政命令,结果许多工作事与愿违。要真正成为本区域经济发展的调节者、社会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就必须在以下五个方面重新调整工作思路和转变工作方式。一是在思想观念上由抓“大农业”向抓“大市场”转变;二是

从过去“管、收、批”的干预型缺位政府转变为“扶、帮、带”的服务型补位政府;三是把以往直接从事生产经营管理转变到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是把以行政推动为主的工作模式转到组织、引导、协调的轨道上;五是把工作重点从直接催种催收等具体事务转到对农户和各类经济主体进行示范引导上来,转到抓招商引资、上项目上来。

(三)乡镇主要职责任务

1、执行政策,把握前进方向。长期以来,作为基层政权的乡镇政府,具有通常所说的“千条线”和“一根针”的职能特点,其工作的策划谋略也是在党的大政方针指导下进行的,是沟通中央和农民群众的桥梁,对维护党的形象和体现上层建筑的管理意志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强村富民,壮大农村经济。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偏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和分配不公的问题,依然表现得十分突出。新形势下的乡镇政府就应该把增加农民收入和发展农村经济作为头等大事抓实抓好。

3、循优起势,拓展服务领域。按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和农业税费改革后乡镇的实际,确定转变政府职能的重点是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最终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4、构建和谐,维护社会稳定。现阶段的农村方面,由于日常中的村级换届、农村财务、干群关系、两级分化等,从而引发的事件逐年呈上升趋势,这些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终目标在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离不开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加快发展应该成为乡镇工作的核心,它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可靠保证,对于保持农村稳定,巩固基层政权,广大农民群众安居乐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加快发展,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乡镇干部队伍,加快发展乡镇经济是保持农村稳定的基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备条件。 我谈的第二个问题是:提高素质,完善自我,是做好乡镇工作的前提

干部素质和能力是开展工作,完成任务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我认为,一名合格的乡镇干部除了应具备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素质和心理素质等五种基本素质外,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四型”干部。

一是成为“学习型”干部。坚持学习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掌握市场经济知识、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和涉农法律法规知识,虚心向群众学习,通过学习,提高工作能力,树立勤学好学的新形象。

二是成为“服务型”干部。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真心实意做好农民的“服务员”和“勤务员”,努力为基层和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为农村社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三是成为“创新型”干部。基层工作艰巨繁重,乡镇干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干事创业的饱满热情积极工作,善于以新观念和新思路积极协助村党组织建好班子、发展经济、维护稳定,为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提出好办法、好建议,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四是成为“务实型”干部。发扬求真务实、注重实效的工作作风,本着“为民、便民、利民”的目的,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切体会农民群众眉梢之喜、眼前之急和心头之忧,解决农民群众的最急、最需、最盼。

完成工作还要具有八种基本能力

1、较高的政治鉴别能力。政治方向是每一名乡镇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时刻都要认真对待的重要问题。特别是作为我们在座的年轻领导干部,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要有

高度的政治敏感性、政治鉴别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始终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表现出一名领导干部应有的政治觉悟、思想和态度。要提高看问题的角度,把工作放到大局中思考、审视、谋划和落实,时刻想着大局、关心大局、胸怀大局,服从和服务于全乡镇、全县乃至全市工作大局。比如: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正在举行,信访稳定工作成了全国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如果你没有政治鉴别能力,还按步就班地工作,对信访稳定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旦出了问题,就把你的一切工作否定了。

2、科学发展的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乡镇干部要有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能力。因此,乡镇干部要走出“唯财是举”、“速度第一”的思想误区,避免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做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要科学判断,在统筹协调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当前的农村既有发展不快的问题,更有发展不好的问题,所以,乡镇干部必须审时度势,科学判断,抢抓又好又快的发展机遇。每个乡镇领导干部都要通过熟悉乡情,体察民意,整合资源,集思广益,进一步理清和完善发展思路,认真解决好思想素质、工作方法、工作能力不适应的问题,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身心投入到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上,才能提高领导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只有这样,加快富民兴镇的步伐才能落到实处。

3、开拓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时代的进步。同样,没有创新,就不可能实现工作的跨越式发展。乡镇干部处于农村工作的一线位置,直接面对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过程中,需要我们保持锐意创新的精神状态,以创新寻求工作的突破,实现经济的发展。如果我们因循守旧,以旧的思维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面临的新问题,工作是不可能取得新的突破。

4、掌握科学技术的能力。作为领导农村发展的直接责任人——乡镇干部只有不断提升自我素质,努力学习各种科学技术知识才有可能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大有作为。目前有些地方一些农户长期难以摆脱贫困,除了历史和自然因素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村科技含量低,产业附加值低,产品没有市场竞争力。同样是喂猪、养羊、种菜,为什么有的地方就养出了规模,种出了效益,而有的地方就很难呢?当然和农户本身的素质和能力有很大关系,但是作为指导农村发展的乡镇干部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通过调查了解到,当前乡镇干部的知识结构普遍存在着“两多两少”现象:一是懂文学的多,懂技术的少;二是懂社会管理的多,懂经济发展的少。

5、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能力。乡镇干部要做到在贯彻执行党的政策中不打折扣,不走样,更不能断章取义、自行其是,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或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要及时、全面、准确地向群众宣传解释党的各项政策,把党的政策落实到千家万户,使之成为群众的行动指南,从本地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的政策,这是检验乡镇领导干部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由于各个乡镇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资源状况、经济基础各不相同,产业结构和主导产业也各具特点,特别是农民的思想观念、生产习惯和致富的能力更是千差万别,因此,乡镇领导干部执行党的方针政策,贯彻上级指示精神,必须既吃透上情,又摸清下情,在政策和原则的大框架下,依据实际情况,确定符合乡情、镇情、村情、民情的工作思路和措施,并扎扎实实地组织实施。

6、依法办事的能力。乡镇干部必须学会运用民主的方法处理同农民的关系。农民最讲现实,最尊重实事,要他们做什么,不允许做什么,一定要以理服人,即使是办实事、办好事,也要摆事实,讲道理,循循善诱,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并且要通过一定的形式征求群众的不同意见,充分发扬群众民主,使所做的工作、所讲的道理得到群众的理解和认同,所做的事情得到群众的广泛拥护。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群众的法制意识越来越强,有了问题,不找政府找“条文”,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群众所认识。这说明了在新的形势下做好农村工作必须依法行政、依法管理。

7、敢于承担责任的能力。乡镇干部处在农村展的最前沿,要敢于承担责任,敢于把一方百姓的福祉放在自己的肩上,因地制宜地制定出符合自己特点的发展思路。由于乡镇工作千头万绪,即便乡镇干部个个都是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但是在工作中也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干部敢于承担自己工作失误带来的损失,敢

于接受挫折和群众的批评,敢于在吸取教训中站起来。以一种对未来负责的态度和不求做大官、只求干实事的责任心,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鼓足勇气、坚定信心,解决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8、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也是对新时期党员干部政绩观的新要求。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对于身处基层一线、直接面对群众的乡镇干部来说,突出地表现为化解矛盾的能力。乡镇干部要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首先要有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化解社会矛盾,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心血,没有一种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没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很难把工作做深、做透、做实。其次要有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站得高些、看得远些,抓住主要问题,找出主要原因。吃苦耐劳、服务到位的干部最受基层群众欢迎。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把工作着力点落到为民服务上来,改变“发号施令型”的工作方式,树立“执政就是服务”的理念。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我相信在座的各位都是“四型”干部,大部分都具备了这八种能力。

第三个问题:理清思路,明确重点,是做好乡镇工作的根本

乡镇是我国现行国家体制最基层的组织,是解决三农问题最前沿的观察哨和指挥所。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关键在农村,完成这一伟大的历史性任务,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乡镇工作纷繁复杂,门类众多,我想就自己在乡镇工作的一点感想和体会谈出来与大家一块儿探讨,以期对同志们有所启迪或借鉴。 也就是“吃透三情,围绕三新,实现四个转变,坚持四个必须。

(一)吃透三情。就是掌握上情,了解下情,切合实情。

一是掌握上情。掌握上情是确保工作有一个明确导向的根本,掌握上情,就是要吃透和深入领会上级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知道哪些允许做,哪些不允许做,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作为上级是宏观调控,作为乡镇干部是微观操作,你的工作思路,要与上级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工作导向合住拍。我们一定要把吃透上情作为确保对上负责落到实处的基础和干好工作的根本,认真学习上级政策,深刻领会上级精神,全面把握党在农村的大政方针,务求学以致用,避免和防止工作失误,确保决策正确、思路准确、方向明确。

二是了解下情。是确保有针对性开展工作的基础。一个乡镇、一个地区,农村的发展状况如何,发展的要求是什么,形成当前的发展局面的原因是什么,你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入搞好调研,深入农村,深入基层,主动下访,做广泛细致的调查研究,提高调研的准确性、时效性和针对性。在调研过程中,贴近当前工作,贴近上级精神,贴近农村实际,围绕上级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搞好调研。真正把了解下情作为确保对下负责的重要途径,做到了解下情,体察民情,找准工作的结合点,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强化工作的有效性。工作中把握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求,工作下沉,重心前移,根植基层,心系群众,主动及时解决群众的难点问题,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靠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三是切合实情。是确保工作有效性的前提与保证。切合实情,就是要在掌握上情,了解下情的基础上,做出切合实际的科学决策,能使工作对路,符合上级的要求,符合自身的发展实际,不至于走弯路,绕圈子。我们要把切合实情作为检验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否正确的关键,根据发展的要求,本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把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把好事干到为民造福、为党增辉上,确保工作到位,求得实效,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二)围绕三新

应重点围绕"实、新、特"三要素开展工作。

实,即实实在在,实事求是。这是乡镇工作能否体现宗旨意识,群众意识,以人为本思想意识的关键所在,是加强基层政权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根基,是党和政府在群众中树立崇高威信和良好形象的具体表现,乡镇工作必须围绕"实"作文章。乡镇工作任务在基层,目标在农村,发展和稳定是乡镇工作最重要的两大课题,这个课题它不依人的意志的转移而转移,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客观事物。这就要求必须注意调查研究,讲究实事求是,认真思考解决发展中的各种问题,正确处理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要解决发展和稳定的问题,离开"实"字,乡镇工作将一无所有。

新,即新颖,创新之意。树立敢想,敢干,敢闯,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乡镇工作面对具体的事务,头绪多,没有创新,一切照搬照抄照统只会被发展的洪流淹没。

特,即独特,特色。创造别人没有的东西就是特点,就能体现特色。乡镇工作纷繁复杂,能够处理好各种事务并从中解脱出来,结合乡镇所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自然条件,做好适合自己特点的各项工作,乡镇工作特色也就能够体现。特色是比较之下产生的,没有比较就没有特色,比较之优劣乃特色之大小。

(三)实现四个转变

首先,行政理念要由“管、收、批”向“扶、帮、助”转变。从过去“管、收、批”的干预型越位政府转变为“扶、帮、助”的服务型补位政府,把以行政推动为主的工作模式转到以服务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只有想方设法为农民服务,农民的生活改善了,农村富裕了,我们的基层政权才会被农民拥戴,才会稳固,农村的诸多问题才会好解决。乡镇政府若想把工作做好,让老百姓拥戴,就必须转变职能,做一个能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的服务型政府,一句话,要做老百姓的贴心人。 其次,工作重点要由抓大生产向抓大市场转变。把工作重心定位于引导农民进入市场,为农产品转化为商品牵线达桥。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要想使农村离困脱贫,基层政府就必须改变以往计划经济时代的治理方式,用市场经济的思维来处理农村经济发展问题。要做农村经济发展的“引导员、服务员和组织者” 第三,干部职能要由“官本位”向“民本位”转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乡镇干部的工作方式、方法要做到“三个转变”:一要从“经验型”向“知识型”干部延伸。要彻底突破传统经验的束缚,甘当学子,甘做小学生,从头开始,精通一两门农村实用技术,使自己的知识结构适应农村发展变化的趋势。二要从“守摊型”向“创新型”干部延伸。要克服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的观念,放下架子,敢闯敢试,在摸索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使创新的意识在带动群众创业致富中创造价值。三要从“行政命令型”向“依法服务型”干部延伸。要淡化任务意识,强化服务意识,多为农民服务,多为企业服务,多为经济发展服务,把过去单一的生产服务功能转变为生产、生活、生态的多功能性服务。

第四,公益事业由“花钱养人”向“以钱养事”转变。自治化,即对乡镇与村的关系进行调整,最大限度地实现村民自治。建立和完善村委会、社区和专业技术协会(合作组织)等社会组织,通过社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保护农民的利益,维护农村的社会治安,控制农村人口的增长,协调农民之间的互助等。

(四)坚持四个必须(也就是工作必须树高目标,工作必须要快节奏,工作必须求实效,工作必须方向正)

一是跳起来摘桃子,工作必须树高目标。

发展思路是反映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要环节。工作目标是做好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在工作中,要在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立足于自身实际,充分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的基础上,树大目标、求大发展。要创新思路,创新观念、创新思维、立足长远、着眼未来,使工作目标思路具有开创性、超越性、前瞻性。敢于实现新跨越,要克服因循守旧,克服不思进取,克服墨守成规和固步自封,尤其是要破除“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陈旧观念,树高树大目标,求大发展,真正做到“满意而不满足,

做好力求更好”。

二是跑起来干工作,工作必须要快节奏

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有些乡镇干部对发展不尽心,工作推推动动,缺少积极性,老牛拉慢车,工作停留在口头,应付了事,有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会创新,不敢创新,对问题不思考,不研究,不深入解决,图形式,走过场。这些都会对干好工作造成很坏的影响。因此,我认为,干工作应该是定了就干,干就干好,干出成绩,思想上要想干,行动上要快干,还要学会“会干、大干”,提高冲刺发展的能力,真正达到“干实、干好”效果。

三是沉下去抓落实,工作必须求实效

落实就是水平,落实就是能力。抓好落实是每个党员领导干部应尽的责任,抓不好落实是领导干部最大的失职。我们在工作中一定要坚持做到讲实话,干实事,求实效,在“实”上做文章,在“实”上下功夫,靠实干谋发展,靠实干赢民心,靠实干促民富。工作立项要务实。努力把工作的出发点、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到见实效上来,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群众受益为根本,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贪大求全,实施重点突破,不搞花架子,力求实际实用实效。工作作风要扎实。坚持把学习理论、更新观念、解决实际问题有效结合起来,按照有了问题不能不知道,发现问题不能不解决,解决不了不能不汇报的工作原则,树立发现问题就是水平,解决问题就是政绩,回避矛盾就是失职的思想,形成说的就算,定的就办,干就干好的作风。为民服务要真实。我认为有三句话很值得我们借鉴:开会+不落实=零,布置工作+不检查=零,狠抓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落实。

四是站起来挑担子,工作必须方向正

坚持围绕目标,不唯目标,超越目标的原则,不求工作过程,旦求工作结果。努力把工作的出发点、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到见实效上来,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群众受益为根本,工作中要深怀爱民之心,把群众的情绪视为“第一信号”,切实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要恪守为民之责,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追求”,抱着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做好本职工作,经得住历史的检验和群众的评判;要善谋为民之策,把群众富裕作为“第一目标”,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要办利民之事,始终把群众遇到的难题作为“第一抓手”,多干一些暖民心、聚民心、得民心、稳民心的工作。

第四个问题:提高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是干好乡镇工作的重要保证

乡镇干部工作在前沿“一线”,直接与群众打交道,直接面对实际问题,工作头绪多、各种情况杂,由此而遇到的“复杂棘手”问题也就比较多。在一个乡镇范围内,自然灾害、矛盾纠纷、治安案件等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都可能发生,如果遇到某一复杂棘手问题解决得不好,对整个工作都会带来影响,甚至导致整个工作前功尽弃。这就要求乡镇领导干部要具备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必须具有独当一面的处理能力。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必须尽快深入第一线,弄清真相,及时研究对策措施,面对面地加以解决,避免由于延误时间或处理不当扩大事态的情况发生,把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

在处理复杂问题过程中,我觉得应该注意把握以下三个要点:

首先,对复杂问题要有正确的认识。有的人在遇到复杂问题的时候,总是习惯于将它想得很难解决。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复杂问题都难以解决,也并不是所有难解决的问题都是复杂问题。对复杂问题要有正确的认识。如果认识不正确,就会给自身增加心理暗示,从而影响问题的解决。因为当我们认为它很难解决的时候,就会想方设法从难处入手来寻求解决之道,从而忽略了最容易、最简单的解决方法。不仅如此,将问题想得过于复杂,想得过于难以解决,还会影响我们解决问题的信心。因此,在遇到复杂问题时,不仅要看到它的复杂性,看到它的难度,更要看到在它那复杂性的表层下所具有的简单性本质,以及解决的易度。 其次,要抓住复杂问题的本质。牵牛要牵牛鼻子。任何复杂问题都

有其本质特征,有其内在规律,抓住了复杂问题的本质,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复杂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就像打鱼时抓住了网上的大绳;整理皮袄时抓住了领口。

第三,要学会复杂问题简单操作。“复杂”与“简单”是两个相对的哲学概念。认识这两个概念,应该具有辩证思维。复杂问题解决起来未必就困难,简单问题解决起来也不一定就容易。因此,面对复杂问题,我们应该善于运用简单性思维,学会复杂问题简单操作。这种“简单”,并非是把问题简单化,而是揭开问题复杂性的外衣,或由繁入简,或删繁就简,直刺问题的本质。有这样一个故事:

某家媒体曾经举办过一项有奖征答活动,题目是:在一个充气不足的热气球上,载着三位关系到人类命运的科学家。这三位科学家,一位是环保专家,他的研究可以拯救无数因环境污染而面临死亡厄运的人们;一位是核专家,他有能力防止全球性的核战争,使地球免于被毁灭的绝境;另一位是粮食专家,他能在不毛之地运用专业知识成功地种植食物,使几千万人脱离因饥饿而亡的命运。热气球即将坠毁,必须扔出一个人以减轻载重,让另外两个人得以存活,请问该扔下哪一位科学家?

问题登出之后,答案纷至沓来。最后结果揭晓,巨奖得主是一个小男孩。他的答案是:将最胖的那位科学家扔下去。(主席放屁的故事)

这道题如果从表面上看很复杂。但在复杂的表层下,却有着简单的本质。问题的本质就是怎样让其他两位科学家存活。小男孩抓住了问题的本质,因此给出了简单而有效的答案。看来,复杂的不是问题,而是看问题的角度。

只要大家牢记各级组织和领导的重托,常怀帮民、富民造福社会的鸿鹄之志,安下心来,扑下身子在乡镇工作,就一定能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如何当好乡镇书记、乡镇长的几点思考

———在县委党校干部培训班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新年好!

接到县委组织部和县委党校的通知,要求我在今天的培训课上作发言,我感到既是惶恐又是压力。组织上要求我发这个言,对我来讲是个难题,同时我也深知这是对我的考验和鞭策。既然点兵了,我就抛砖引玉,把我的工作、思想和认识向在座的各位领导进行汇报,敬请批评指教。

一、乡长、书记职务的任职经历和体会

(一)、任职经历和主要做法

1、制定和完善发展思路,增添发展新动力

2004年3月,组织安排我到石朝乡工作,任乡党委副书记、乡人民政府乡长。作为党委工作的二把手、政府工作的一把手,到任以后,在了解和调研乡情的基础上,与班子成员协助书记对发展思路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

首先是对石朝的工作和发展进行定位。即以抓粮烟稳定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以抓项目实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夯实发展基础,以抓教育计生增添发展活力,以抓基层党的组织建设提供干部和政治保障,积极整合各种资源,凝聚人心,增强活力,把石朝经济社会发展稳步向前推进。

其次是在稳粮强烟兴畜牧的产业发展思路上,提出了集全乡之力,主攻制约石朝发展的三大基础性工程,即:以通乡油路为主的交通公路建设工程、以石朝和高峰集镇为主的小集镇建设工程、以务川到石朝电力主干线改造为主的电网改造和建设工程(2006年又增加了烂草湾和高峰小山塘建设工程),在项目申报和争取上主要围绕这几项重点工程下功夫。

三是针对石朝是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乡镇和市级集团帮扶乡镇,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低下的实际,在发展思路上我们提出了以扶贫攻坚统揽工作全局,在抓落实中确立了以两条主线抓工作。即一条主线抓粮食、烤烟、计生、教育、维稳和党建为主的常规工作;另一条工作主线就是抓以集团帮扶、整村推进为重点的扶贫攻坚工作。领导班子成员既有常规工作分工,同时又对口负责相关项目的实施和管理,从而凝聚成较强的工作合力。

四是班子成员分工及其工作,实行责、权、利对等。班子成员实行分管负责和主抓负责,各自按分工履行岗位职责,无论是政务管理、经济管理还是项目管理,书记只作宏观统筹,强调规则、纪律和要求,乡长负责牵头协调,副职带领相关干部一条龙式的抓落实。由于政务和经济都公开公平,班子成员相互充满信任。

几年来,围绕既定目标,通过全乡上下的一致努力,石朝乡在烤烟、计生、教育、城建、交通、党建等工作上都有了较大的进展,有些工作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和鼓励。整体工作氛围,群众的思想意识和观念都有较大的变化。但是有一个现象一直没有得到较好的改变,不少干部和群众依然不敢理直气壮地说自已是石朝的人、石朝的干部,这给我思想上产生了较大的震动和反思。石朝一直是高寒、贫穷、荒凉的代名词,有些遍面的看法和观点已经沿袭很久了。我通过了解,有的干部说,我最烦有人问我在哪工作,亲戚朋友要是听说在石朝工作,会对你满怀同情,觉得你正在受苦;有的群众说,到外面最烦有人问我是哪里人,一旦说自已是石朝人,别人的眼光就变了,似乎你要低人一等。曾经有外面的干部开过我的玩笑,说不管你们怎么做工作,石朝好也好不到哪里去。这种情绪不加以纠正和扭转,势必会影响和制约石朝的发展。怎么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呢?一个小地方要提升知名度,被世人所了解和熟知,主要有两条渠道,一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很高,具有典型代表性,比如张家港、大邱庄、华西村等;二是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上有典型性,通过包装策划和宣传,而被人们所认同,比如香格里拉、神龙架、九寨沟以及省内的荔波漳江、兴义马岭河等,尽管这些地方贫穷,但却是被人们所熟知和向往的地方。

一个地方的知名度主要集中在两张名片上,一张是经济,另一张是文化和自然。根据石朝的现状看,从经济的角度来改善石朝的形象是缓慢而困难的,因为石朝的经济基础和发展潜力相对薄弱;从自然角度展示石的新形象是可取的,因为石朝地质发育较全,地貌丰富而奇特。而且通过对石朝美丽的原生态的展示,一可以改善和树立起新的发展形象;二可以凝聚人心,增强干部群众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为了统一思想,我在2006年的五、六月份连续两次召开全乡中层以上干部会,专题讨论怎么发展石朝、改善石朝形象的问题,得到了全体与会干部的积极响应和认可。之后我拟定了天坑、石林、石笋道峡谷和银杏树四个景点,以图片、光碟、展版和文字等形式向外进行宣传,7月份展版在务星广场展出,10月份我把图片资料和光碟分别送到省、市旅游局和省科学院,引起以上单位的重视。11月份省科学院派出专家组到石朝天坑进行两天实地考察,给予了充分肯定,遵义晚报专版进行报道。12月底,省科学院邀请日本洞穴协会和日本早稻田大学12名科考人员与贵州省4名科考工作者组成联合科考组,对石朝天坑进行了为期一个星期的考察,给以较高评价,并将在日本地质杂志2007年上半年专辑发表考察结果。省、市、县媒体,新华网、希望网、网易、远教网等网络媒介都予以宣传报道。考察结果认为,石朝乡推出的四处景点,有三处属于地质景观,可以捆绑申报省级地质公园。

随着地质考察的深入和认定,我们及时调整发展思路,提出了实施资源持贫的发展战略,即通过旅游资源和矿产资源开发,推动扶贫攻坚工作。

2、正确把握和处理好各种关系,积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乡镇是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基层政权,是国家农业农村工作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的最终落脚点。乡镇工作关系纷繁复杂,真正体现了对上要为组织负责,对下要为人民群众负责,上下左右各方方面面的关系,只要一个环节出问题,相关工作就要陷入被动。我们国家现行乡镇行政体制,依然是八十年代人民公社沿袭下来的一种管理模式,算是一元化领导。对于乡镇长和乡镇书记而言,在上下左右各种关系中,乡镇长和乡镇书记之间的关系是最重要也是最敏感的关系,它直接决定着乡镇班子的团结与否,决定着乡镇整体工作氛围的正常与不正常。

正确处理乡镇书记和乡镇长的关系,一方面要正确区分党组织和行政组织的不同职能和不同的决策方式。政府作为社会的直接管理者,实行行政长负责制,政府的决定往往带有命令、强制的性质,乡镇长个人发挥的空间比较大。乡镇党委是政治组织,实行的是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制度。按照党内决策民主化的要求,乡镇党委要在集中全体党员意志的基础上,实行集体领导,重大问题应由全体委员共同讨论,并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表决。另一方面就是要正确把握乡镇长和乡镇书记各自的职责。乡镇党委书记与乡镇长人们习惯称为两个一把手。但这里面有 “主角”与“配角”、“第一把手”与“副手”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问题。在党委内部,乡镇长是书记的“副手”,在政府班子里,又是政府的行政一把手。把乡镇长、乡镇书记各自的职能职责分清楚了,各自按职责办事,就会消除不必要的纷争和内耗,从而形成合力,在一种良好的氛围中开展工作。

我在任乡长职务的两年时间里,认真了解、分析和思考了乡长与书记的关系,决定从四个方面着手处理好与书记的关系,履行好工作职责。一是在思想上确定做好副手、甘当配角,在工作中,帮助书记出主意、想办法,用自己的行动来支持书记的工作;二是在与书记商量工作或召开党委会议决定重大事项时,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决定形成后,带头贯彻执行,不折不扣;三是在政府工作中,尽职尽责,遇事不推诿,不上交矛盾给党委,重大事项主动及时向书记报告和沟通,让书记掌握全局;四是维护书记的威信,决不在任何场合对书记说长道短,在感情和工作上不产生半点裂痕,团结班子成员及所属部门,严格按照党委和党委书记的要求开展工作,为党委政府顺利工作提供强大的“助力”。

我的做法得到了书记的认可和支持,放心、放手让我牵头抓工作,对我既是信任更是一种煅炼。由于我俩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密切配合,既维护了党政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高度团结,又促成了石朝良好的工作氛围。

自2006年4月我主持乡党委工作和转任书记岗位工作以来,工作岗位变了,工作角色发生了转化。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怎样才能做一名合格的书记?让组织放心,让班子成员工作舒心,让干部工作顺心。在怎样当好书记这一问题上,我有这么几点认识:一是总揽而不包揽。坚持党委书记总揽制,是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内在需要,也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客观要求。总揽不是包揽,一把手负总责,要靠大家都负责,否则,就会眉毛胡子一把抓,使一把手陷于事务主义的圈子,陷于忙乱、无序、低效的困境。作为党委一

把手,主要是抓好三件事:决好策,用好人,把好关,这样才能谋大事,抓大事,成大事。 二是用权而不专权。作为党委书记,乡镇各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该用的权就要正确行使,敢于为人民掌权用权。一把手不敢用权,会导致班子软弱涣散,就难以有凝聚力和号召力。但是,敢于用权不等于可以专权、专制。要坚决防止和克服搞个人专断、唯我独尊的不良倾向。在用权的问题上,既要做到副职能管的,正职就不管,又要做到授权而不丢权,分权而不失控。三是果断而不武断。作为书记、要善谋能断,乡镇的经济建设、计划生育、财政税收、班子建设等各项工作都需要党委集思广益,兼听众言。在拍板定调过程中,对形成成熟意见的东西,要果断决策,而不要优柔寡断,避免议而不决。但是,果断又不等于武断。古人言:“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大愚误国,只因为自用”。作为书记,切忌刚愎自用,要坚持集体领导原则,集思广益,才能聚集体智慧,集大众之力,维持积极向上的良好发展格局。

在具体工作中,我尽量把以上认识在实践中遵守。一方面充分依靠和发挥班子成员的整体活力。党委分工,实行责、权、利对等,我只从大原则和基本准则上提出要求,具体工作,包括物、事权都按工作规则由具体领导定夺,各班子成员有宽松的工作氛围和较大的发挥空间。班子成员在工作中思考和工作不到位的,及时予以指出,促成其不断深入思考和改善工作措施,同时要求班子成员在工作中树立起大局意识和全局意识,能做到围绕大局和全局开展工作。另一方面是高度重视处理好与乡长的工作关系。做到在思想和感情上经常交流、沟通,增强理解信任;在工作上互相探讨,相互支持,相互补台;在对人对事的观点和态度上,通过相互磋商后保持高度一致,以一个口径、一种声音说话。注重使乡长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上去发挥才干,支持其放手开展政府工作和政务管理,以党委会的形式研究提供组织和机制上的保障,积极为其工作创造条件。

在书记岗位上工作以来,我与乡长的工作关系十分默契,乡级班子和干部队伍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工作合力,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在全乡干部的共同努力力下,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

(二)、几点体会

1、着力把握好书记与乡长之间的工作关系。通过两年半的乡长岗位和半年书记岗位任职经历,我的感受是:做乡长一定不要好权、不争权;要始终维护书记的威信,维护了书记的威信就是维护党委的威信,也是维护自己的威信;要尽力做到像书记一样全局性地思考问题,像副职一样脚踏实地抓工作,按照党委和党委书记的要求尽心尽力抓好工作落实。当书记,则一定要有大气量,能容得了人,装得了事,有班长的心胸和气度;要正确用好书记的权力,把权力作为一种公共权力看待,不揽权、不贪权,放心放手让班子成员用权办事;书记不要去争镜头,要让乡镇长的镜头突显出来。只要乡镇长和书记两个人互相尊重、相互配合、相互融合,党政班子就会建设成为坚强而有战斗力的班子。

2、积极发挥班子成员的工作能动性。要真正关心班了子成员的工作和进步,肯定和发挥其找长处,指出和帮处其改进不足。班子成员该办的和能办的事,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力和动力,创造条件让其去办,使班子成员通过工作得到充分的磨炼。

3、培育和发挥干部队伍的团队精神。石朝的干部从个体上看,能力全面的并不多,但通过多年的教育和引导,干部队伍团结上进,不拉小团体,人与人之间不斤斤计较,工作责任心强,在重大工作和中心工作面前不退缩,有较强的整体作战能力。

4、要注重调研和身体力行。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到群众和工作当中,进行调研、分析和思考,才能及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推动工作的开展。包括工作的纪律,要求干部做到的首先自己要能做到,以已服人。

二、正确面对乡镇发展形势

(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乡镇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能力相对弱化。一方面随着行政管理不断系统化和规范化,乡镇部分管理和调控权被上收,乡镇的职能单位能自行调控的所剩无几,而一些上级主管部门又难以管理到位,形成管理漏洞,既浪费了一部分干部资源,又削弱了乡镇的调控能力和服务功能。另一方面上级对乡镇工作的质和量要求越来高、越来越规范,客观上形成乡镇要以较少的人力资源、较低的行政成本、较窄的行政空间、较高的责任风险,落实和完成要求越来越高的工作任务。责权利不对等,权力和利益往上走,责任和风险往下移,加大了乡镇干部的工作压力和浮澡。

2、乡镇基础薄弱,发展经济难。乡镇经济总量小,基础设施差,城镇化水平低,经济发展迟缓,这是绝大多数乡镇的共性。一方面,农业农村现实状况,制约着乡镇的发展;另一方面税收体制改革和规范后,乡镇能调控的收入没有了,支出却在不断扩大,致使机构运转异常艰难,乡镇政府的预决算常常也是一纸空文。因此在机构实在难以运转时,乡镇普遍的做法是或向银行贷款、私人借钱,或拖欠各种工程款项。这些现象的存在,使乡镇潜伏的矛盾和问题越来越多,机构运转负荷日益扩大,同时严重影响了基层政权形象。

3、农民思想活跃,教育引导难。由于多年分田到户单干惯了,现在又不交农业税,似乎农民与集体的联系少了;青年外出打工的多了,思想观念变了等等,这些给我们教育引导农民、组织农民集中力量搞建设带来困难,出现“老办法不适用,硬办法不能用,软办法不管用”的现象。群众思想工作做不好,上级安排的有些事情就办不好,致使上级对乡镇有看法,产生各种抱怨和指责。

(二)、面临的政策和机遇

1、党和国家关注农村、农业、农民的思路已经确定,为当好乡镇书记、乡镇长提供了政治保障。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在改革开放28年间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下发了60多个文件,特别是1982年至1986年之间,连续出台了5个一号文件,掀起了农民发展的高潮,2004年至2007年又连续下发了四个一号文件,出台的措施都是为农民增收着想,充分体现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和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意图。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为农村工作带来了新的希望。

2、已经逐步形成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局面,为当好乡镇书记、乡镇长提供了物质保障。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我们国家和省、市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工业化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已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的实力和条件。党中央适时改革了农村税费政策,取消农业税,并实行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多予、少取、放活”已成为共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时代已经来临。

3、县委、县政府在县乡同财政体制算帐、工作管理上和层级关系处理上,正在向乡镇倾斜,乡镇的职能、地位和作用具有巩固和加强的趋势,这为当好乡镇书记、乡镇长拓展了工作空间。

三、当好乡镇书记、乡镇长的看法和观点

面对农村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形势和新要求,我们要引起高度重视,冷静思考,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在新时期,怎样当好一名乡镇书记、乡镇长,通过这段时间的思考,我谈几点认识和看法。

(一)、乡镇书记、乡镇长怎样提高自我内在素质的几点看法

乡镇书记、乡镇长是乡镇领导班子的核心,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乡镇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乡镇主要领导应具备五个方面的能力素养。

1、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作为乡镇书记、乡镇长首先要讲政治,只有讲政治,才能明确方向。同政治理论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其驾驭全局的能力和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水平。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好,落实好,把发展经济这篇文章做好,就必须关注时政、学习政论和搞好知识武装,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发展观,分析、认识和处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2、应具有学识较广、勤思善虑的素质。一个人的能力和他的知识是分不开的,作为乡镇主要领导应具有较广博的知识,既要有宣传政策的鼓动能力,又要有丰富的行政管理、法律等知识。丰富的知识会使领导者在工作中克服盲目性、提高自觉性、探索规律性、增强预见性。领导者有了丰富的知识还要勤思善虑。勤思才能思维敏捷,政治敏感性强,对事物反应快。善虑就是要经常想到自己担负的责任,怎样使本乡镇尽快地发展。

3、要具有统揽全局和正确的决策决断能力。新的发展形势和新的工作要求,我们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作为乡镇主要领导必须增强把握全局、驾驭全局的能力,善于透过纷纭复杂的现象抓住主要矛盾。在日常工作中要从全局角度通盘考虑,分主次轻重,集中集体智慧,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把握好方向。

4、要具有开拓创新、知难而进的意志。所谓开拓创新,就是要增强创新意识,对事情有独到见解,对上级的规定不机械照搬,对外地经验不简单效仿,对现实问题不消极等待;所谓多谋善断,就是要吃透政策,熟知下情,科学分析,纵横比较,把握时机,认准了就大胆决策。

5、要知人善任、赏罚分明。一是要确立新时期的用人观念,选拔任用干部要注重实绩。二是要加强对干部的工作要求和素质培养。通过管人和用人导向,来激发出干部队伍的工作活力,带领和打造出有较强凝聚力的点头力的工作团队,营造出健康积极的工作氛围。

(二)、怎样抓好工作的几点看法

1、牢记第一要务

小平同志说过,千道理万道理发展才是硬道理,当好一名乡镇书记、乡镇长首要的是经过深入调查研究,结合县委、县政府的总体规划,科学制定符合乡镇发展实际的发展思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新农村建设,引导群众议发展、谋发展,走出一条具有各自特色的新路子。

2、带好两支队伍

一支队伍是党员队伍,另一支队伍是干部队伍,要带好这两支队伍,一是要思想教育常引导。通过教育培训,促膝谈心,工作交流,技能培训等方式,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培养,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素质,从而增强队伍凝聚力、战斗力。二是要制订制度严管理,健全的制度才能管理人、约束人。通过不断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奖惩制度,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三是分工协作成合力。根据不同党员干

部、不同对象,安排适合发挥其特长的工作岗位;对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把各项工作任务层层分解,使人人头上有指标,个个肩上有担子,在乡镇上下形成齐抓共管合力。

3、把握好三层关系

作为乡镇书记、乡镇长要勾通协调好上级、本级和下级三级关系。一是“吃透上头”。就是正确理解和坚决执行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政策规定,讲究原则性,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采取科学的工作策略,去努力实现这些政策,这就要求我们把总方面与具体工作的方面,宏观决策的方向与微观决策的方向统一起来。

二是看准“下头”。就是客观掌握本乡镇各村组和职能单位抽具体情况,通过了解和熟悉,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措施,这样才不会造成工作中的被动。

三是盘活本级。乡镇书记、乡镇长要抓要管的工作千头万绪,涉及方方面面,但又不可能面面俱到,事必躬亲,这就给我们提出了如何“摆子”,盘活全局,动员方方面面力量,演出一场气势壮阔的经济建设“大合唱”的问题。哲学的观点看,事物的内因决定着事物的发展和性质,所以,盘活本级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需要我们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具体调研、溶化,通过集合大家的智慧,凝聚大家的力量,从而形成整合力。

4、强化四种意识

一是强化为民服务意识。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宗旨,带头听取群众、关心群众疾苦,争取做到想群众之所想,忧群众之所忧,关心帮助农村的弱势群体,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并通过宣传引导先富户,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奔小康。

二是强化科学决策意识。讲求科学决策程序,充分听取班子成员不同意见,发挥民主,集思广效益,从而实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 三是强化依法维稳意识。地方稳定是发展的前提,要及时发现农村各种矛盾隐患,力争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及时处理各种矛盾,做到依法办事、有情操作,创造一个安定、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

四是强化开拓创新意识。观念一新值千金,在改革开放大好形势下,乡镇书记不但要敢创新,勇于冲破原有的老框框,敢想敢干,还要善于创新,不断用发展的眼光,科学的态度,新的思维,研究在新形势下农民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新特色新规律,在实际中不断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开创工作新局面。

各位领导,我知道我今天的发言,十分肤浅,耽搁了大家的宝贵时间。最后我以诚恳的心祝各位领导在2007年,工作有新气象,事业有新成就!

谢谢大家!


相关文章

  • 新形势下如何当好乡镇党委书记
  • 作为一名乡镇党委书记,怎样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充分发挥好"班长"的领头雁作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是新时期摆在乡镇党委书记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新形势下如何当好乡镇党委书记,"用人.决策.协调.落实" ...查看


  • 新形势下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乡镇干部之我见
  • 新形势下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乡镇干部之我见 乡镇是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基层的一级政府,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最终落脚点.在新的形势下,随着乡镇职能的转变,乡镇政府主要承担和履行着维护农村稳定.发展服务农村经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查看


  • 新形势下乡镇干部应如何做好农村工作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乡镇干部担负着上传下达.穿针引线.具体组织领导广大农民群众的历史重任.因此可以说,乡镇干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害,而乡镇干部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农村工作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多 ...查看


  • 新形势下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应如何作为
  •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乡镇纪检监察工作 目前,我国处于重要的社会经济转型期,乡镇纪委作为党和政府最基层的一级纪检监察机构,乡镇纪检监察工作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更加突出.如何做好新时期乡镇纪检监察工作是每一个乡纪检监察干部所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因此, ...查看


  • 如何做好乡镇统战工作
  • 如何做好乡镇统战工作 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是基层统战工作的重点.乡镇统战部门如何积极围绕党委.政府的"重心"工作来做文章,成为现在乡镇统战部门需要研究探索的重要内容.乡镇统战部门应把为经济建设服务和为维护社会稳定服务作为重 ...查看


  • 如何抓好形势下的安全生产工作
  • 如何抓好形势下的安全生产工作 定陶县安监局党组书记.局长 贾国勋 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如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是摆在我们管理者面前的一项新课题.通过三天的视频专题培训,笔者以"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努力使安 ...查看


  • 乡镇干部如何做好本职工作
  • 乡镇干部如何做好本职工作 乡镇是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基层的一级政府,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最终落脚点.在新的形势下,乡镇工作纷繁复杂,真正体现了对上要为组织负责,对下要为人民群众负责,乡镇干部负有造福一方百姓.维护一方稳定 ...查看


  • 山西大学毕业论文
  • 山西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毕 业 论 文 类 别: 函 授 站 点: 晋 城 年 级: 2009 专 业: 行政管理 姓 名: 李 娜 学 号: [1**********] 论文题目:试论如何做好乡镇企业行政执法工作 论文评语 建议成绩____ ...查看


  • 做好新形势下乡镇人大工作的思考
  • 乡镇人大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基层的国家权力机关,也是乡镇政权组织建设的核心.做好新形势下乡镇人大工作,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迫切需要,是发展基层民主政治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保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