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湘云和林黛玉的各自孤独(文/王路)

《红楼梦》里史湘云有一种“择席之病”,不在自家的床上就睡不着。因为这点,我很喜欢史湘云。

有时候,你搞不清楚一个人是不是伪装。一个人想要伪装成什么样子,伪装久了,就弄假成真,真变成了她想要成为的样子。如果你不明就里,不晓得她这种气质是从何而来,对她的理解就会浮光掠影,流于表面。

那个大嚼鹿肉的史湘云,把自己的仆童取名“韦大英”,寓意“是真名士自风流”的史湘云,看不惯林黛玉小性子的史湘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并不让我觉得可爱。我曾把她理解为天生有男子气概的姑娘,以为她的所有开朗和豁达只不过是天性使然,禀赋如此。直到许多年之后,我在异地的一座旅馆里,夜不能寐的时候,重新想到湘云的择席之病,才恍然发觉史湘云并不是我多年来想象的样子。

要理解一个人,不可单看她在和所有人相处时表现如何。还当看她在独处的时候如何。她面对世界时的千种万种,也许都是在层层包裹的心之外的一张张面具。而那颗敏感脆弱的心,一直没有袒露。

在客居的寂夜里,当一切纷扰都被漫长无垠的夜过滤掉,再也不需要面对人事纷纭的时候,史湘云失眠了。——这不是一个磊落豪爽的大丈夫应有的一面。那种人应该像刘伶一样,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天地间没有一处不是窟宅,四海随处都可以为家。为什么会在绣榻锦衾中,听无尽的更漏呢。

这是一个从小就失去父母的孩子,是从小就尝过人世间苦楚滋味的孩子。她本是一个敏感脆弱的姑娘——没有哪一个能写出好诗的人不具备一颗感春伤秋的心。她的身世遭际将她向嗟悼生平的路上猛推了一把。她本会变成林黛玉那样敏感伤情的人。但她拒绝了。

她要向上天施予其身世命运的安排做出顽抗,她要让自己呈现出豪爽洞达的样子。所以她才成了众人眼中的她,那个身着男装英姿倜傥口无遮拦的史湘云。可她内心最深处的敏感和孤独并没有被彻底祛除。于是,在寄人篱下的床榻上,中宵的无眠出卖了她。她到底还是个敏感脆弱的小姑娘。

史湘云一开始最看不惯林黛玉的小性子,因为她拒绝成为林黛玉那种人。那在她看来是一种软弱,一种妥协。但后来,她终于和林黛玉成了很好的姐妹,也开始理解,林黛玉的伤春悲秋也未尝不是一种抗争,只是那种抗争来得比她还要隐晦一些。

在贾家马上就要没落的那个中秋节的夜晚,众人都散去了。林黛玉和史湘云在凹晶馆联诗。史湘云极赞“凹晶”、“凸碧”两个词拟得好。不落窠臼,林黛玉说,实和你说罢,这两个字还是我拟的呢,谁知舅舅倒喜欢起来。《红楼梦》里处处布有伏笔,我始终以为,林黛玉的舅舅,也就是贾政,才是整部《红楼梦》里文采最好的人。但这是题外话,不展开聊了。

总之,到这时,史湘云才慢慢读懂林黛玉的孤独。史湘云联曰:寒塘渡鹤影。林黛玉联曰:冷月葬花魂。你看,在一起的两个人,未尝不是各有各的孤独。唯有孤独的心,才可以相互慰藉。但无论如何慰藉,也遣不散各自的孤独。无论有多少孤独的灵魂聚在一起,孤独也不会消散。无论是否有酒,有佳肴,有四海的高朋,有满座的笑语。

《红楼梦》里面最热闹的一幕,是贾宝玉诞辰,《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一节,愈热闹的欢聚,愈衬托出无限的悲凉。湘云掣出一支签“只恐夜深花睡去”,临到宝黛二人喝酒,宝玉瞅人不见,悄悄递与芳官,而林黛玉则趁人不备把酒倒在漱盂里了。可见林黛玉是终究不能与热闹为伍的。任是多么热闹的场面,也无法把黛玉融化。

林黛玉永远不喜欢热闹的场面。贾宝玉是总想挽留住夜夜笙歌,借众人的欢声来驱走孤独。可林黛玉比他明了得更彻底,林黛玉知道有聚终有散时,在宝玉还恋恋不舍的时候,林黛玉说:我可撑不住了,回去还要吃药呢。

也许医治孤独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疾病。病痛的长年陪伴,或许是林黛玉并不会在一个人时感到分外孤独的原因。林黛玉驱遣孤独的方法远比史湘云来得更隐晦。湘云寄情于人,寄情于事;黛玉则直接寄情于物,寄情于泪。所以有葬花,有题帕。

李太白诗曰: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永结无情游”五个字,也许是黛玉和湘云孤独灵魂的最好写照。

—————————————————————————————————————————

聊点别的:

本周我在山东出差。很累,中间还发烧了两天。吃人家喝人家的,也没给人家写稿子,很惭愧。因为太忙。凤凰新闻客户端的专栏不能停,每天早七点到晚七点跑各个县乡,夜里还得跟地方官员一起喝酒,我喝得很少,但也不能提前离席。这也让我觉得离开上一家供职的机关单位是对的,否则将来的应酬会让我无比不适应。陪完酒回去还得写客户端的专栏。我又睡不惯别处的床,往往折腾大半个通宵。邮件、私信、留言、评论都没有时间看。就这么折腾了一周,昨晚回到北京,顿感像家一样。这种突如其来的感觉让我有些诧异,但也不坏。本周文章未同步网络的有:《伙计,这龙椅得多少钱?》《这位姐姐,你有点像我一个同学》。凤凰新闻客户端“订阅”中的“主笔”一栏可见。如找不到,可在我的微信公众号“王路在隐身”(i_wanglu)查看9月25日和9月27日消息。这篇我本来想发的是《这位姐姐》,我自己比较偏爱那篇,但客户端的网友都说不知所云。所以还是保守一点,发这篇好了。这几篇文章都是舟车劳顿中所成,不及润色,比较粗糙。还祈各位谅解。

版权申明:本文系凤凰新闻客户端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凤凰新闻客户端主笔王路”,并通知[email protected]

《红楼梦》里史湘云有一种“择席之病”,不在自家的床上就睡不着。因为这点,我很喜欢史湘云。

有时候,你搞不清楚一个人是不是伪装。一个人想要伪装成什么样子,伪装久了,就弄假成真,真变成了她想要成为的样子。如果你不明就里,不晓得她这种气质是从何而来,对她的理解就会浮光掠影,流于表面。

那个大嚼鹿肉的史湘云,把自己的仆童取名“韦大英”,寓意“是真名士自风流”的史湘云,看不惯林黛玉小性子的史湘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并不让我觉得可爱。我曾把她理解为天生有男子气概的姑娘,以为她的所有开朗和豁达只不过是天性使然,禀赋如此。直到许多年之后,我在异地的一座旅馆里,夜不能寐的时候,重新想到湘云的择席之病,才恍然发觉史湘云并不是我多年来想象的样子。

要理解一个人,不可单看她在和所有人相处时表现如何。还当看她在独处的时候如何。她面对世界时的千种万种,也许都是在层层包裹的心之外的一张张面具。而那颗敏感脆弱的心,一直没有袒露。

在客居的寂夜里,当一切纷扰都被漫长无垠的夜过滤掉,再也不需要面对人事纷纭的时候,史湘云失眠了。——这不是一个磊落豪爽的大丈夫应有的一面。那种人应该像刘伶一样,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天地间没有一处不是窟宅,四海随处都可以为家。为什么会在绣榻锦衾中,听无尽的更漏呢。

这是一个从小就失去父母的孩子,是从小就尝过人世间苦楚滋味的孩子。她本是一个敏感脆弱的姑娘——没有哪一个能写出好诗的人不具备一颗感春伤秋的心。她的身世遭际将她向嗟悼生平的路上猛推了一把。她本会变成林黛玉那样敏感伤情的人。但她拒绝了。

她要向上天施予其身世命运的安排做出顽抗,她要让自己呈现出豪爽洞达的样子。所以她才成了众人眼中的她,那个身着男装英姿倜傥口无遮拦的史湘云。可她内心最深处的敏感和孤独并没有被彻底祛除。于是,在寄人篱下的床榻上,中宵的无眠出卖了她。她到底还是个敏感脆弱的小姑娘。

史湘云一开始最看不惯林黛玉的小性子,因为她拒绝成为林黛玉那种人。那在她看来是一种软弱,一种妥协。但后来,她终于和林黛玉成了很好的姐妹,也开始理解,林黛玉的伤春悲秋也未尝不是一种抗争,只是那种抗争来得比她还要隐晦一些。

在贾家马上就要没落的那个中秋节的夜晚,众人都散去了。林黛玉和史湘云在凹晶馆联诗。史湘云极赞“凹晶”、“凸碧”两个词拟得好。不落窠臼,林黛玉说,实和你说罢,这两个字还是我拟的呢,谁知舅舅倒喜欢起来。《红楼梦》里处处布有伏笔,我始终以为,林黛玉的舅舅,也就是贾政,才是整部《红楼梦》里文采最好的人。但这是题外话,不展开聊了。

总之,到这时,史湘云才慢慢读懂林黛玉的孤独。史湘云联曰:寒塘渡鹤影。林黛玉联曰:冷月葬花魂。你看,在一起的两个人,未尝不是各有各的孤独。唯有孤独的心,才可以相互慰藉。但无论如何慰藉,也遣不散各自的孤独。无论有多少孤独的灵魂聚在一起,孤独也不会消散。无论是否有酒,有佳肴,有四海的高朋,有满座的笑语。

《红楼梦》里面最热闹的一幕,是贾宝玉诞辰,《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一节,愈热闹的欢聚,愈衬托出无限的悲凉。湘云掣出一支签“只恐夜深花睡去”,临到宝黛二人喝酒,宝玉瞅人不见,悄悄递与芳官,而林黛玉则趁人不备把酒倒在漱盂里了。可见林黛玉是终究不能与热闹为伍的。任是多么热闹的场面,也无法把黛玉融化。

林黛玉永远不喜欢热闹的场面。贾宝玉是总想挽留住夜夜笙歌,借众人的欢声来驱走孤独。可林黛玉比他明了得更彻底,林黛玉知道有聚终有散时,在宝玉还恋恋不舍的时候,林黛玉说:我可撑不住了,回去还要吃药呢。

也许医治孤独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疾病。病痛的长年陪伴,或许是林黛玉并不会在一个人时感到分外孤独的原因。林黛玉驱遣孤独的方法远比史湘云来得更隐晦。湘云寄情于人,寄情于事;黛玉则直接寄情于物,寄情于泪。所以有葬花,有题帕。

李太白诗曰: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永结无情游”五个字,也许是黛玉和湘云孤独灵魂的最好写照。

—————————————————————————————————————————

聊点别的:

本周我在山东出差。很累,中间还发烧了两天。吃人家喝人家的,也没给人家写稿子,很惭愧。因为太忙。凤凰新闻客户端的专栏不能停,每天早七点到晚七点跑各个县乡,夜里还得跟地方官员一起喝酒,我喝得很少,但也不能提前离席。这也让我觉得离开上一家供职的机关单位是对的,否则将来的应酬会让我无比不适应。陪完酒回去还得写客户端的专栏。我又睡不惯别处的床,往往折腾大半个通宵。邮件、私信、留言、评论都没有时间看。就这么折腾了一周,昨晚回到北京,顿感像家一样。这种突如其来的感觉让我有些诧异,但也不坏。本周文章未同步网络的有:《伙计,这龙椅得多少钱?》《这位姐姐,你有点像我一个同学》。凤凰新闻客户端“订阅”中的“主笔”一栏可见。如找不到,可在我的微信公众号“王路在隐身”(i_wanglu)查看9月25日和9月27日消息。这篇我本来想发的是《这位姐姐》,我自己比较偏爱那篇,但客户端的网友都说不知所云。所以还是保守一点,发这篇好了。这几篇文章都是舟车劳顿中所成,不及润色,比较粗糙。还祈各位谅解。

版权申明:本文系凤凰新闻客户端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凤凰新闻客户端主笔王路”,并通知[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 行酒令,论才情
  • 行酒令,论才情 --谈<红楼梦>中的娱乐文化活动 在红楼里,娱乐不叫娱乐,叫"破闷",打破郁闷,以求快乐之意.曹雪芹先生笔下的红楼男女们破闷的方式众多,有贾珍的"射击比赛",贾母举办的&q ...查看


  • [咏菊]赏析
  • 赏析 这首诗出现在<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里.这是<海棠诗社>的第二次活动,也是贾府表面上处于最鼎盛的时期.此次活动,由史湘云和薛宝钗拟定题目,共十二道题目,限定七律,但 ...查看


  • 红楼十二钗
  • 林黛玉 金陵十二钗之首,贾宝玉的最爱,也是贾宝玉的知音,与贾宝玉是木石姻缘.与之相对应的丫头-晴雯 人物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一首即是写林黛玉和薛宝钗的,也证明钗黛其实是同一个人. 暗喻品格的诗词:&quo ...查看


  • 任是无情也动人--十二金钗之薛宝钗
  • 任是无情也动人--十二金钗之薛宝钗 顾颉刚先生在给俞平伯的书信里说写过过"剧谈红楼乃消夏良方的话",酷暑又至,今天我们继续"附庸风雅"聊聊<红楼梦>. 上一次讲袭人时记得提到过晚清有位叫王 ...查看


  • 红楼梦考题修改
  • 1.宝玉看的金陵十二钗副册上的唯一一个是谁? (香菱) 2. 林妹妹最喜欢的一句李商隐 的诗 是什么?(留得残荷听雨声) 3. 袭人本来是谁的丫头?她的名字是谁取的?从哪句诗来的?(贾母 贾宝玉 花气袭人知昼暖) 4.芒种节这天,大家送花神 ...查看


  • 名著读后感3000
  • <红楼梦>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让人常常想落泪,而里面的诗词之多又让人不得不折服其下,怪不得有那么多的人在研究<红楼梦>呢. 故事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来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 ...查看


  • 浅析史湘云的性格特征及命运悲剧
  • 学 士 学 位 论 文 论文题名: <红楼梦>中的霁月光风 --浅析史湘云的性格特征及命运悲剧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年 级: 2010级汉语言文学一班 姓 名: 学 号: [1**********] 指导教师: 刘伟 2013 ...查看


  • 小升初语文知识点:[红楼梦]常考知识
  • 小升初语文知识点:<红楼梦>常考知识 小升初语文知识点:<红楼梦>常考知识 1.金陵十二李厚霖钗指的是:(林黛玉.李厚霖薛宝钗.王熙凤.贾元李厚霖春.贾迎春.贾探春.恒信.史湘云.秦可卿.妙恒信史湘云.秦可卿.妙玉) ...查看


  • 红楼梦练习
  • 红楼梦练习 1.<红楼梦>原名< >,又叫< >.<情僧录>.<宝玉缘>.该书以 . . 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为核心,以 . . . 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轴线,浓缩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时代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