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言对比论文

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

引 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称谓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 ,更是一种文化现象。英汉语言中亲属称谓的不同 ,可以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因此通过对亲属称谓的属性和用法的分析和对比 ,可以对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窥见一斑。不同文化由于历史传统、民族心理等差异导致了称谓语体系的不同。英语言文化的差异导致两种亲属称谓系统的不同。如果直接把汉语亲属称谓移植到英语中,往往会引起意想不到的文化困惑甚至震惊。因此,了解汉英亲属称谓的差异以及差异背后的社会文化根源有助于我们从语用对等的层面正确地翻译称谓语。

“称谓”与“称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又有密切联系,应当加以区分。祝畹谨在《汉语称呼研究》一文中指出,这两个词的含义和侧重点是有区别的, “称谓”是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等而得来的名称; “称呼”是当面招呼用的表示彼此关系的名称。称呼语更多用于当面称呼,称谓语更多用于背面指称。一般说来,称谓可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两大类型。 亲属称谓指的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 是基于血亲姻亲基础上的如父亲、母亲爷爷、伯父、姨父、姑父等等。本文将依照梁真惠(2002)的观点,把亲属称谓再分为亲属称谓和仿亲属称谓(也称类亲属称谓)。

一 英汉亲属称谓语的差异

各种语言都相应地具有表示家庭成员关系的亲属称谓系统,它包括父系称谓、 母系称谓、姻系称谓和类亲属称谓四种(黎昌抱,2001)。英语亲属称谓语属类分型,而汉语亲属称谓语属叙述型 (曲彦斌, 1996)。在英语中,亲属称谓语概括、笼统;而汉语中的亲属称谓语清楚、细致,每一种亲属关系都给予叙述。英汉亲属称谓的具体差异概括为以下7点:

(一)直系旁系区别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爷爷、奶奶、孙子、孙女是直系亲属,是属于同宗的;但其英语表达却分别与旁系亲属外公、外婆、外孙、外孙女一样

(二)父系母系区别

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

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到舅舅、姨父为母系亲属,而叔叔、姑父为父系亲属,但其表达都是 uncle 同样,舅母、姨母与婶婶姑母在英语中也同用 aunt。

(二) 长幼区别

表 3 从表3中可看出,在英语中,不论长幼,兄弟姐妹统称为brother or sister,有必要的时候,可能会用 elder brother 表示哥哥, younger

brother 表示弟弟。但是英语表达中表示排行的称谓却没有相应的单词来对应,如二姐、三弟。可见,在英语的亲属称谓表达中是没有长幼之分的

(三)性别区别

从表 4 中可看出,汉语的堂哥、堂妹、堂嫂、表哥、表妹、表嫂在英语表达中就只有一个单词,就是 cousin,并不加以性别的区分 而且在汉语中,往往会去掉“表、 堂”,以示亲切

(五)面称背称区别

赵元任在 (汉语称谓 )中强调:将面对面使用的直接称呼语与指称他人的间接称呼语、口头语与书面语区分开。在汉语中,面称称谓语和背称称谓语区别相对清晰,如爷爷、爸爸等属于面称称谓语,而祖父、父亲等则是背称称谓语。在英语中,面称与背称没有明显界限 father, uncle等都既可用于面称,也可用于背称。

(六)泛化程度区别

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

汉语中亲属称谓的泛化程度非常高,已泛化成为一般社会称谓语,如与职业有关的“警察叔叔、护士阿姨”,与年龄外貌有关的“大爷、大妈”,与社会心理有关的“春哥、凤姐”,以拉近听话人与说话人的情感距离,表示礼貌、尊敬、 亲切或崇拜等情感。相比较而言,英语亲属称谓的泛化程度很低,其亲属称谓语用于社会交际的频率比较低,可以用于社会交际的亲属称谓语也寥寥无几,例如年长者称年幼者为son ,father 可指神父这一职业。

(七)部分汉语姻亲亲属称谓在英语中无对应词汇

汉语中有些姻亲亲属称谓,例如:亲家、连襟、妯娌等词在英语中无对应的词汇。英语语言国家的人称呼大部分姻亲亲属时都只需直呼其名。如果一定要把 “亲家”翻译成英语,那只能描述为 parents of one s daughter- in- law or on- in- law ,并没有对应的词语。

二 英汉亲属称谓的文化差异因素

(一)家庭类型

“亲属称谓的简化,意味着家庭关系在社会生活中不占那么重要的地位;资本主义关系下的家庭,其构成和社会作用完全不同于封建主义关系,在语言中也能找到反映。”我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社会组织的单元是家庭或家族,因此家族势力非常强大,而在家族内部,宗族内的亲疏关系是严格按等级区分的,内外亲戚,嫡庶区别得很清楚。为了维护和适应这种层次森严、内外有别的封建家族体系和封建伦理道德,相关的很多称谓就出现了,而且分得特别仔细。

“在英美等国,核心家庭(nuclear family)占主导地位.这种家庭中只有一对夫妇和他们未成年的子女,而且孩子长大后马上离开父母去独立生活,自立门户.因此,他们的家庭成员关系非常简单.他们并不把亲属关系看得那么重。由于这些亲属不住在一起,没有必要,也不需分得那么清楚。”这影响了西方社会的称呼语,称谓语相对贫乏。在这种家庭中,人际关系非常随便、开放,以个人主义观念为核心的自我意识非常明显。

中国传统的宗法血亲关系和伦理道德影响的结果,它体现的是一种严密的家族关系。英语民族的家族关系远不及中华民族的那么严密,家庭结构也较松散。

(二)血缘关系

汉民族深受封建宗族制度和“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观念影响,同族内部十分重视血缘宗亲关系。汉民族经历漫长的封建社会,形成了既有血缘关系又有经济联系的由大家庭组成的庞大的宗族性的社会组织,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家族,而不是个人,个人要受家族权利的支配。与之相比较,封建社会在整个欧洲存在的时间较短,而资本主义制度较早地代替了封建制度,对欧洲各国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另一

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

方面英美国家的文化主要来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经济上,其重视商业。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其经常移民和殖民,这样,造成他们组织管理上摆脱了家族血缘的束缚,更重视人与人的契约关系和平等关系。

(三)宗法观念

“汉语亲属称谓词特别强调长幼之别、宗族与宗族之别、血缘与非血缘之别 ,这种繁复的称谓正反映了汉族文化传统的一个基本特征:社会组织的基本单元是家族 ,宗法关系悠久稳固。”中国改革开放后虽然封建宗法关系不复存在,但亲属、亲戚关系在社会关系网中仍然居重要地位,其根本原因应追溯到中国的悠久历史。“中华大地乃文明之国,礼仪之邦,炎黄子孙既重家庭伦理,又讲社交礼仪。数千年的儒家思想和封建礼教使中国人认为治国平天下之本在于齐家。故古往今来,三纲五常影响至深,家庭伦理至关重要:一家之内,长者为尊,老者为上,长幼尊卑,泾渭分明;亲朋友好,男女有别,远近亲疏,不错规矩.而英美人由于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崇尚个人价值,强调表现自我,讲天堂,说地狱,而宗法关系远不及中国那么严密,家庭观念也较之中国淡薄,亲属称谓之简略概括,不求精确。”

(四)文化取向

价值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和客观现象进行是非判断和优劣判断的尺度,他决定人们的价值取向,指导人们的行为方式。中国人对自我价值的判断通常以压抑的形式表现,也就是说,对自身价值的评论常常是低值的,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压抑的自我价值出发。在称谓语中,尤其是敬语,谦语特别多。与汉民族恰恰相反,西方人崇尚的是个人主义,提倡自我表现和自我肯定,注重个人权益,争取平等的自由竞争思想意识比较强。这种注重个性,肯定个人的价值观念使西方人更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强调独立精神。这和民族的价值观念形成鲜明对比。

(五)礼貌原则

汉民族的伦理道德观念要求人们称呼他人时,不能随意直呼其名,须按等级、身份选择相应的称呼语。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在与他人交往时,十分强调人与人之间感情的融洽、和谐,因而往往把家庭本位向外推移,扩大到家以外的社会关系中去,于是汉文化中出现了亲属称谓的泛化现象。这一现象体现在言语交际中,就是亲属称谓常用于社交场合,以传递社交指示的不同语义信息。如大伯、叔叔、老兄、贤弟、大嫂、小妹等词语常常用来称呼没有亲属关系的对方,目的是为了表示礼貌和亲切。无论是对街坊邻居、朋友熟人还是素不相识的路人,人们均按年龄、性别称呼对方为大爷、大娘、大叔、大哥、大姐等;小朋友称军人为解放军叔叔;长辈对相识的或不相识的晚辈称“闺女”等。这些用于社交场合的词语与其用于亲属称谓本身在语义上有着本质的不同:后者表示的是一种亲属血缘关

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

系,而前者表示的是人们之间“亲如一家”、“情同手足”的一种良好人际关系。作为一种人际关系,它必将随着交际的场合,交际参与者的身份、地位和交际角色的变化而变化。

英美人宗族观念淡薄,不仅不会用亲属称谓去称呼家族以外的人,甚至连家族以内的人都很少用。近年来,许多讲英语的人常常用名字称呼别人(如:Tom, Michael, Linda, Jane等) ,而不用某某先生、某某太太或某某小姐(如:Mr. Summers, Mrs. Howard, Miss Jones等)。这种做法在美国人中尤为普遍,甚至初次见面就用名字称呼。不仅年龄相近的人互相这样称呼,年龄悬殊的人之间也这样称呼,甚至孩子对父母或祖父母也不例外。用英语称呼时,不论男女、年龄、社会地位等,一般直呼其名就行了。汉文化中用于社交场合的亲属称谓不可用于英语中,否则会引起人际关系混乱,导致交际失败。

(六)等级观念

传统的中国家庭构成形式是大家庭(三世、乃至四世同堂) ,家庭关系的中心是父子。家庭要遵守长幼有序,长尊幼卑的宗法秩序,年龄大小、辈份高低是极为重要而严谨的区分依据。因此,在亲属称谓里,亲属关系规定得十分清楚和严格,不容许丝毫的含混和马虎。同辈分要区分哥哥和弟弟、姐姐和妹妹、伯父和叔父、伯母和婶母。不同辈分的称谓是长辈可以呼下辈的名,也可以连同姓一起称呼;下辈对长辈,则只能严格按相应的称谓进行称呼 ,直呼其名是万万不可的。英语中的亲属称谓不区分长幼辈分高低也不太讲究,所以称谓词笼统概括。如姐妹、兄弟各只对应一个词;非直系亲属中长一辈的男性一概称为“uncle”,女性一概称为“aunt”,而同辈的不论男女,一律称“cousin”。在同辈之间 ,英美人往往是以名字或昵称相称呼。就是下辈对长辈 ,也往往直呼其名,包括儿媳(女婿)对公公、婆婆(岳父、岳母),子女对继父母的称呼,因为在他们看来,这表明他们之间亲密无间,关系融洽。不过美国人对自己父母和祖父母还是以Dad、Mom、Grandpa、Grandma相称。

三 亲属称谓翻译

(一)直译加注

首先了解英语亲属称谓的13个名词 (father, mother, son, daughter, brother, sister, uncle, aunt, nephew, niece, cousin, husband, wife)和几个修饰词(great, grand, step, half, first, second, in-law) ,它们可以表示所有的辈分、同胞血缘关系,而在汉语称谓中,血亲传统上分为“九族” ,上有四代长辈,下有四代晚辈,长幼序列为“高祖、曾祖、祖、父、本人、子、孙、曾孙、玄孙” 。因此在翻译时,应通过直译尽量保持源语的指称意义。若由于文化间差异,直译不能充分再现原文内涵的,还需在译文后加注(文世武,2004) 。如汉语中,亲属分两

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

大类:一类为血亲,另一类是姻亲。汉语称谓中内外有别,而英语中却内外不分,血姻含混。例如,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英语则统称为“grandma”和“grandpa” ,如要区别地翻译,外婆可用“my maternal grandmother”和“on the mother’ s side” , 奶奶可用 “my paternal grandmother”或“on the father’s side”这类表达法予以说明,如要表示曾祖、高祖或曾孙、玄孙辈则需great或grand的重叠使用。

(二)类分法

汉语称谓中常用数字表示排行,如“大哥” 、 “二哥” 、“三弟” 、 “四妹”等,在英语中并没有这种习惯。这样,在汉译英时无疑会出现两种语言文化交际间的矛盾。 若把汉语中的“排行+亲属词”译为英语中的“序数词+亲属词” ,虽语义上并非完全对应,如直译“大哥”为“the eldest brother”,四弟为“fourth younger brother”,二姐为“second sister”等等,就显得生硬。若想在翻译中做到汉英完全等值,几乎是不可能的,如“你好,表哥”总不能译成“Hello, my-male-cousin-on-mother’s or -paternal-aunt’s-side-elder-than-myself”。即一种语言用单个词语明确标记的东西,另一种语言有可能要兜圈子才能表达。这时,就最好采用归化的方式,做泛化处理,即粗略翻译为“brother”或“sister”,其特点是:不标明亲族是父系的还是母系的,不标明亲属是直系的还是旁系的, 不标明亲属的排行顺序,只标明尊卑辈分。通过这种方法,近似地译出该称谓语,从而达到译文读者的理解。按照英美人的习惯,也可以把伯父、叔叔、姑夫、舅父笼统地译为“uncle”,或按其文化背景,同辈兄弟姐妹间直译为名字,甚至晚辈有时也可直呼长辈姓名,以示平等。

(三)仿亲属称谓及其翻译

仿亲属称谓是一种泛化的亲属称谓,即为了表示礼节、亲近等,用亲属称谓来指称非亲属成员。仿亲属称谓在汉语中用得非常普遍, 这与英语基本不用仿亲属称谓形成巨大的反差。因而在翻译过程中如果采用异化方式,直接移植汉语用法容易引起突兀困惑的感觉。 例如, 如对陌生的男人称 “叔叔”、“老伯”、“大爷”,对陌生的女人称“阿姨”、“大婶”等,甚至还常常听到“警察叔叔” 、 “护士阿姨”这样的称呼。这种仿亲属称谓语陌生人当成是家庭成员看,用以缩小陌生人与自己的心理距离,使对方能消除戒备心,即俗话说的“套近乎”。这类对陌生人的仿亲属称谓在英语中就没有对等词,翻译应该使用归化的翻译方法,用“Sir”或“Madam”来替换,或干脆省略称呼直接用“Excuse me” 。

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仿亲属称谓常用于故事中的人物,有时成为小说人物名称的组成部分,与人物融为一体,无法分开。而译者往往是直接移植这些仿亲属称谓,殊不知译文可能会引起英语读者的混淆和疏离感, 甚至会产生极端的反应。而像张(大)哥,李(大)姐这类仿亲属称谓在汉语中几乎演变成了一个

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

通行的称谓习惯,若一概译成“Brother Zhang” “Sister Li”之类的带有宗教色彩的英语称谓,极易产生以上那种困惑、惹笑和疏离的感觉。翻译时可以根据实际关系的远近译出名字或译成Mr/Mrs/Ms/Miss+姓氏。另外,对于以叔、婶、伯、姨来称呼的仿亲属称谓在英译时也不宜直接以 Uncle 或 Aunt 来套用,因为在英语文化中 Uncle 或 Aunt 一般是未成年的孩子用于称呼关系极密切的父母的朋友,而一旦成年,他们又会改口用Mr/Ms/Mrs/Miss来称呼。

四 结语

汉英亲属称谓语义上的差异可以说是使用上差异的一个反映,而使用上的差异又可归结到文化因素。中英两种亲属称谓系统都有着极端不同的民族文化传统的特殊内涵,要在这两种文化背景截然不同的称谓语体系之间进行对译,译者还需深入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在实践中选用合适的称谓语翻译方法以便让译文读者自然地接受译文。 对文化上存在差异的语言材料进行翻译时, 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应该异化还是归化。异化和归化都是有效的翻译手段,二者的矛盾并非不可调和,翻译中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十分重要。翻译者一定要把握好异化和归化的“度” ,而“适度”与否,应根据实际的文化、语言环境来判断。

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1] 祝畹谨. 汉语称呼研究[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 梁真惠. 汉英称谓的差异及其翻译[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4,2.

[3] 贾玉新. 跨文化交际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4] 徐丹. 英汉亲属称谓语差异及其互译[J]. 中国科技翻译,2001,3.

[5] 文世武. 论称谓的“非映射性”[J].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2.

[6] 爱伦·坡.爱伦·坡短篇小说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7]雅克·拉康.拉康选集[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

[8]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

引 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称谓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 ,更是一种文化现象。英汉语言中亲属称谓的不同 ,可以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因此通过对亲属称谓的属性和用法的分析和对比 ,可以对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窥见一斑。不同文化由于历史传统、民族心理等差异导致了称谓语体系的不同。英语言文化的差异导致两种亲属称谓系统的不同。如果直接把汉语亲属称谓移植到英语中,往往会引起意想不到的文化困惑甚至震惊。因此,了解汉英亲属称谓的差异以及差异背后的社会文化根源有助于我们从语用对等的层面正确地翻译称谓语。

“称谓”与“称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又有密切联系,应当加以区分。祝畹谨在《汉语称呼研究》一文中指出,这两个词的含义和侧重点是有区别的, “称谓”是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等而得来的名称; “称呼”是当面招呼用的表示彼此关系的名称。称呼语更多用于当面称呼,称谓语更多用于背面指称。一般说来,称谓可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两大类型。 亲属称谓指的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 是基于血亲姻亲基础上的如父亲、母亲爷爷、伯父、姨父、姑父等等。本文将依照梁真惠(2002)的观点,把亲属称谓再分为亲属称谓和仿亲属称谓(也称类亲属称谓)。

一 英汉亲属称谓语的差异

各种语言都相应地具有表示家庭成员关系的亲属称谓系统,它包括父系称谓、 母系称谓、姻系称谓和类亲属称谓四种(黎昌抱,2001)。英语亲属称谓语属类分型,而汉语亲属称谓语属叙述型 (曲彦斌, 1996)。在英语中,亲属称谓语概括、笼统;而汉语中的亲属称谓语清楚、细致,每一种亲属关系都给予叙述。英汉亲属称谓的具体差异概括为以下7点:

(一)直系旁系区别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爷爷、奶奶、孙子、孙女是直系亲属,是属于同宗的;但其英语表达却分别与旁系亲属外公、外婆、外孙、外孙女一样

(二)父系母系区别

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

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到舅舅、姨父为母系亲属,而叔叔、姑父为父系亲属,但其表达都是 uncle 同样,舅母、姨母与婶婶姑母在英语中也同用 aunt。

(二) 长幼区别

表 3 从表3中可看出,在英语中,不论长幼,兄弟姐妹统称为brother or sister,有必要的时候,可能会用 elder brother 表示哥哥, younger

brother 表示弟弟。但是英语表达中表示排行的称谓却没有相应的单词来对应,如二姐、三弟。可见,在英语的亲属称谓表达中是没有长幼之分的

(三)性别区别

从表 4 中可看出,汉语的堂哥、堂妹、堂嫂、表哥、表妹、表嫂在英语表达中就只有一个单词,就是 cousin,并不加以性别的区分 而且在汉语中,往往会去掉“表、 堂”,以示亲切

(五)面称背称区别

赵元任在 (汉语称谓 )中强调:将面对面使用的直接称呼语与指称他人的间接称呼语、口头语与书面语区分开。在汉语中,面称称谓语和背称称谓语区别相对清晰,如爷爷、爸爸等属于面称称谓语,而祖父、父亲等则是背称称谓语。在英语中,面称与背称没有明显界限 father, uncle等都既可用于面称,也可用于背称。

(六)泛化程度区别

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

汉语中亲属称谓的泛化程度非常高,已泛化成为一般社会称谓语,如与职业有关的“警察叔叔、护士阿姨”,与年龄外貌有关的“大爷、大妈”,与社会心理有关的“春哥、凤姐”,以拉近听话人与说话人的情感距离,表示礼貌、尊敬、 亲切或崇拜等情感。相比较而言,英语亲属称谓的泛化程度很低,其亲属称谓语用于社会交际的频率比较低,可以用于社会交际的亲属称谓语也寥寥无几,例如年长者称年幼者为son ,father 可指神父这一职业。

(七)部分汉语姻亲亲属称谓在英语中无对应词汇

汉语中有些姻亲亲属称谓,例如:亲家、连襟、妯娌等词在英语中无对应的词汇。英语语言国家的人称呼大部分姻亲亲属时都只需直呼其名。如果一定要把 “亲家”翻译成英语,那只能描述为 parents of one s daughter- in- law or on- in- law ,并没有对应的词语。

二 英汉亲属称谓的文化差异因素

(一)家庭类型

“亲属称谓的简化,意味着家庭关系在社会生活中不占那么重要的地位;资本主义关系下的家庭,其构成和社会作用完全不同于封建主义关系,在语言中也能找到反映。”我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社会组织的单元是家庭或家族,因此家族势力非常强大,而在家族内部,宗族内的亲疏关系是严格按等级区分的,内外亲戚,嫡庶区别得很清楚。为了维护和适应这种层次森严、内外有别的封建家族体系和封建伦理道德,相关的很多称谓就出现了,而且分得特别仔细。

“在英美等国,核心家庭(nuclear family)占主导地位.这种家庭中只有一对夫妇和他们未成年的子女,而且孩子长大后马上离开父母去独立生活,自立门户.因此,他们的家庭成员关系非常简单.他们并不把亲属关系看得那么重。由于这些亲属不住在一起,没有必要,也不需分得那么清楚。”这影响了西方社会的称呼语,称谓语相对贫乏。在这种家庭中,人际关系非常随便、开放,以个人主义观念为核心的自我意识非常明显。

中国传统的宗法血亲关系和伦理道德影响的结果,它体现的是一种严密的家族关系。英语民族的家族关系远不及中华民族的那么严密,家庭结构也较松散。

(二)血缘关系

汉民族深受封建宗族制度和“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观念影响,同族内部十分重视血缘宗亲关系。汉民族经历漫长的封建社会,形成了既有血缘关系又有经济联系的由大家庭组成的庞大的宗族性的社会组织,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家族,而不是个人,个人要受家族权利的支配。与之相比较,封建社会在整个欧洲存在的时间较短,而资本主义制度较早地代替了封建制度,对欧洲各国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另一

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

方面英美国家的文化主要来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经济上,其重视商业。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其经常移民和殖民,这样,造成他们组织管理上摆脱了家族血缘的束缚,更重视人与人的契约关系和平等关系。

(三)宗法观念

“汉语亲属称谓词特别强调长幼之别、宗族与宗族之别、血缘与非血缘之别 ,这种繁复的称谓正反映了汉族文化传统的一个基本特征:社会组织的基本单元是家族 ,宗法关系悠久稳固。”中国改革开放后虽然封建宗法关系不复存在,但亲属、亲戚关系在社会关系网中仍然居重要地位,其根本原因应追溯到中国的悠久历史。“中华大地乃文明之国,礼仪之邦,炎黄子孙既重家庭伦理,又讲社交礼仪。数千年的儒家思想和封建礼教使中国人认为治国平天下之本在于齐家。故古往今来,三纲五常影响至深,家庭伦理至关重要:一家之内,长者为尊,老者为上,长幼尊卑,泾渭分明;亲朋友好,男女有别,远近亲疏,不错规矩.而英美人由于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崇尚个人价值,强调表现自我,讲天堂,说地狱,而宗法关系远不及中国那么严密,家庭观念也较之中国淡薄,亲属称谓之简略概括,不求精确。”

(四)文化取向

价值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和客观现象进行是非判断和优劣判断的尺度,他决定人们的价值取向,指导人们的行为方式。中国人对自我价值的判断通常以压抑的形式表现,也就是说,对自身价值的评论常常是低值的,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压抑的自我价值出发。在称谓语中,尤其是敬语,谦语特别多。与汉民族恰恰相反,西方人崇尚的是个人主义,提倡自我表现和自我肯定,注重个人权益,争取平等的自由竞争思想意识比较强。这种注重个性,肯定个人的价值观念使西方人更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强调独立精神。这和民族的价值观念形成鲜明对比。

(五)礼貌原则

汉民族的伦理道德观念要求人们称呼他人时,不能随意直呼其名,须按等级、身份选择相应的称呼语。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在与他人交往时,十分强调人与人之间感情的融洽、和谐,因而往往把家庭本位向外推移,扩大到家以外的社会关系中去,于是汉文化中出现了亲属称谓的泛化现象。这一现象体现在言语交际中,就是亲属称谓常用于社交场合,以传递社交指示的不同语义信息。如大伯、叔叔、老兄、贤弟、大嫂、小妹等词语常常用来称呼没有亲属关系的对方,目的是为了表示礼貌和亲切。无论是对街坊邻居、朋友熟人还是素不相识的路人,人们均按年龄、性别称呼对方为大爷、大娘、大叔、大哥、大姐等;小朋友称军人为解放军叔叔;长辈对相识的或不相识的晚辈称“闺女”等。这些用于社交场合的词语与其用于亲属称谓本身在语义上有着本质的不同:后者表示的是一种亲属血缘关

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

系,而前者表示的是人们之间“亲如一家”、“情同手足”的一种良好人际关系。作为一种人际关系,它必将随着交际的场合,交际参与者的身份、地位和交际角色的变化而变化。

英美人宗族观念淡薄,不仅不会用亲属称谓去称呼家族以外的人,甚至连家族以内的人都很少用。近年来,许多讲英语的人常常用名字称呼别人(如:Tom, Michael, Linda, Jane等) ,而不用某某先生、某某太太或某某小姐(如:Mr. Summers, Mrs. Howard, Miss Jones等)。这种做法在美国人中尤为普遍,甚至初次见面就用名字称呼。不仅年龄相近的人互相这样称呼,年龄悬殊的人之间也这样称呼,甚至孩子对父母或祖父母也不例外。用英语称呼时,不论男女、年龄、社会地位等,一般直呼其名就行了。汉文化中用于社交场合的亲属称谓不可用于英语中,否则会引起人际关系混乱,导致交际失败。

(六)等级观念

传统的中国家庭构成形式是大家庭(三世、乃至四世同堂) ,家庭关系的中心是父子。家庭要遵守长幼有序,长尊幼卑的宗法秩序,年龄大小、辈份高低是极为重要而严谨的区分依据。因此,在亲属称谓里,亲属关系规定得十分清楚和严格,不容许丝毫的含混和马虎。同辈分要区分哥哥和弟弟、姐姐和妹妹、伯父和叔父、伯母和婶母。不同辈分的称谓是长辈可以呼下辈的名,也可以连同姓一起称呼;下辈对长辈,则只能严格按相应的称谓进行称呼 ,直呼其名是万万不可的。英语中的亲属称谓不区分长幼辈分高低也不太讲究,所以称谓词笼统概括。如姐妹、兄弟各只对应一个词;非直系亲属中长一辈的男性一概称为“uncle”,女性一概称为“aunt”,而同辈的不论男女,一律称“cousin”。在同辈之间 ,英美人往往是以名字或昵称相称呼。就是下辈对长辈 ,也往往直呼其名,包括儿媳(女婿)对公公、婆婆(岳父、岳母),子女对继父母的称呼,因为在他们看来,这表明他们之间亲密无间,关系融洽。不过美国人对自己父母和祖父母还是以Dad、Mom、Grandpa、Grandma相称。

三 亲属称谓翻译

(一)直译加注

首先了解英语亲属称谓的13个名词 (father, mother, son, daughter, brother, sister, uncle, aunt, nephew, niece, cousin, husband, wife)和几个修饰词(great, grand, step, half, first, second, in-law) ,它们可以表示所有的辈分、同胞血缘关系,而在汉语称谓中,血亲传统上分为“九族” ,上有四代长辈,下有四代晚辈,长幼序列为“高祖、曾祖、祖、父、本人、子、孙、曾孙、玄孙” 。因此在翻译时,应通过直译尽量保持源语的指称意义。若由于文化间差异,直译不能充分再现原文内涵的,还需在译文后加注(文世武,2004) 。如汉语中,亲属分两

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

大类:一类为血亲,另一类是姻亲。汉语称谓中内外有别,而英语中却内外不分,血姻含混。例如,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英语则统称为“grandma”和“grandpa” ,如要区别地翻译,外婆可用“my maternal grandmother”和“on the mother’ s side” , 奶奶可用 “my paternal grandmother”或“on the father’s side”这类表达法予以说明,如要表示曾祖、高祖或曾孙、玄孙辈则需great或grand的重叠使用。

(二)类分法

汉语称谓中常用数字表示排行,如“大哥” 、 “二哥” 、“三弟” 、 “四妹”等,在英语中并没有这种习惯。这样,在汉译英时无疑会出现两种语言文化交际间的矛盾。 若把汉语中的“排行+亲属词”译为英语中的“序数词+亲属词” ,虽语义上并非完全对应,如直译“大哥”为“the eldest brother”,四弟为“fourth younger brother”,二姐为“second sister”等等,就显得生硬。若想在翻译中做到汉英完全等值,几乎是不可能的,如“你好,表哥”总不能译成“Hello, my-male-cousin-on-mother’s or -paternal-aunt’s-side-elder-than-myself”。即一种语言用单个词语明确标记的东西,另一种语言有可能要兜圈子才能表达。这时,就最好采用归化的方式,做泛化处理,即粗略翻译为“brother”或“sister”,其特点是:不标明亲族是父系的还是母系的,不标明亲属是直系的还是旁系的, 不标明亲属的排行顺序,只标明尊卑辈分。通过这种方法,近似地译出该称谓语,从而达到译文读者的理解。按照英美人的习惯,也可以把伯父、叔叔、姑夫、舅父笼统地译为“uncle”,或按其文化背景,同辈兄弟姐妹间直译为名字,甚至晚辈有时也可直呼长辈姓名,以示平等。

(三)仿亲属称谓及其翻译

仿亲属称谓是一种泛化的亲属称谓,即为了表示礼节、亲近等,用亲属称谓来指称非亲属成员。仿亲属称谓在汉语中用得非常普遍, 这与英语基本不用仿亲属称谓形成巨大的反差。因而在翻译过程中如果采用异化方式,直接移植汉语用法容易引起突兀困惑的感觉。 例如, 如对陌生的男人称 “叔叔”、“老伯”、“大爷”,对陌生的女人称“阿姨”、“大婶”等,甚至还常常听到“警察叔叔” 、 “护士阿姨”这样的称呼。这种仿亲属称谓语陌生人当成是家庭成员看,用以缩小陌生人与自己的心理距离,使对方能消除戒备心,即俗话说的“套近乎”。这类对陌生人的仿亲属称谓在英语中就没有对等词,翻译应该使用归化的翻译方法,用“Sir”或“Madam”来替换,或干脆省略称呼直接用“Excuse me” 。

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仿亲属称谓常用于故事中的人物,有时成为小说人物名称的组成部分,与人物融为一体,无法分开。而译者往往是直接移植这些仿亲属称谓,殊不知译文可能会引起英语读者的混淆和疏离感, 甚至会产生极端的反应。而像张(大)哥,李(大)姐这类仿亲属称谓在汉语中几乎演变成了一个

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

通行的称谓习惯,若一概译成“Brother Zhang” “Sister Li”之类的带有宗教色彩的英语称谓,极易产生以上那种困惑、惹笑和疏离的感觉。翻译时可以根据实际关系的远近译出名字或译成Mr/Mrs/Ms/Miss+姓氏。另外,对于以叔、婶、伯、姨来称呼的仿亲属称谓在英译时也不宜直接以 Uncle 或 Aunt 来套用,因为在英语文化中 Uncle 或 Aunt 一般是未成年的孩子用于称呼关系极密切的父母的朋友,而一旦成年,他们又会改口用Mr/Ms/Mrs/Miss来称呼。

四 结语

汉英亲属称谓语义上的差异可以说是使用上差异的一个反映,而使用上的差异又可归结到文化因素。中英两种亲属称谓系统都有着极端不同的民族文化传统的特殊内涵,要在这两种文化背景截然不同的称谓语体系之间进行对译,译者还需深入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在实践中选用合适的称谓语翻译方法以便让译文读者自然地接受译文。 对文化上存在差异的语言材料进行翻译时, 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应该异化还是归化。异化和归化都是有效的翻译手段,二者的矛盾并非不可调和,翻译中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十分重要。翻译者一定要把握好异化和归化的“度” ,而“适度”与否,应根据实际的文化、语言环境来判断。

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1] 祝畹谨. 汉语称呼研究[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 梁真惠. 汉英称谓的差异及其翻译[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4,2.

[3] 贾玉新. 跨文化交际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4] 徐丹. 英汉亲属称谓语差异及其互译[J]. 中国科技翻译,2001,3.

[5] 文世武. 论称谓的“非映射性”[J].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2.

[6] 爱伦·坡.爱伦·坡短篇小说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7]雅克·拉康.拉康选集[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

[8]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相关文章

  • 英汉对比与翻译论文
  • 高级翻译学院英语专业期末考查报告 2015 -2016 学年第二学期 院.系:高级翻译学院 姓名:李健宇 科目: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 班级:翻译(英语)1401 学号:2014001983 论文中英文题目:英汉语言结构对比及其翻译方法 The ...查看


  • 跨文化交际论文题目
  • 1. 英文原声电影赏析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语用失误研究 3. 公示语翻译中的语用失误探析 4. 国内广告语言语用失误研究现状与分析 5. 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交际失误语用归因 6.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类型及对策研 ...查看


  • [双城记]之英汉语言对比论文
  • <双城记>之英汉语言对比 摘要:本论文通过对<双城记>英文原著及其两本中文译著的对比分析,研究了英汉语言之间的不同并总结出一些特点,以期帮助英语学习者意识到这些语言不同之处的重要性,给他们提供可取的英语学习方法,即在 ...查看


  • 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 2007年9月第3期 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删Ⅻ旧l0fH日IbilISclIior Fi嘲∞cdl孵 总第9l期 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姚虹1,王晓红2 (1.黑龙江大学西语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2.黑龙江工程 ...查看


  • 商务英语毕业论文题目
  • 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毕业论文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查看


  • (全英文论文)汉英谚语中传统婚姻观念的对比研究
  • 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母语文化对译者风格的影响-红楼梦中称谓语的翻译为例 母语迁移对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母语对中国大学生口语学习的影响 如何运用情景教学法进行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探讨 通过中美90年代电影探讨两国价值 ...查看


  • (英语毕业论文)英汉道歉语对比研究
  •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6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 者 学 院.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 文 字 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 ...查看


  • (全英文论文)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手法
  •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6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 者 学 院.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 文 字 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 ...查看


  • 英汉语言中隐喻的翻译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查看


  • (全英文论文)从关联理论看日化品品牌翻译宝洁和联合利华为例
  •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5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 者 学 院.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 文 字 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1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