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

2014 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

文科综合试卷(历史部分)

11. 右图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A. 鸦片战争中 B.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C. 甲午中日战争中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12. 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化迈出第一步

的代表人物。李鸿章的下列活动于该评价无关的是

A .镇压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

B .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C .创办轮船招商局

D .设翻译馆,大量翻译刊行西方书籍

13.1914年,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饬(通令),提出欧

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

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

列。此后,农工商部又多次发出训令,要求所有公共机关的

日用消耗品一律专购国货。材料表明

A .欧洲列强减少了对华商品输出

B .“实业救国”主张出现

C .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

D .南京国民政府重视发展工商业

14. 从右图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集中在城市

B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遍布全国

C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 .中国共产党已是公开的革命政党

15.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时期。这一突

破性大发展的出现于国际形势的变动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毛泽东、

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因势利导,对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

由此可见,当时我国取得的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 .有利的外部环境 B .稳定的国内局势

C .人民群众的愿望 D .决策者的作用

16. “极其漂亮的廉价棉织品给人民大众带来的利益„„(19世纪)

贫苦阶层也能像18世纪的中上层人士那样穿得非常整洁,甚至享受

服装的乐趣。”该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 .珍妮机的出现 B .纺织工厂的涌现

C .火车投入运营 D .远洋轮船的使用

17. 1917年,俄历2月23日是“国际三八妇女节”,首都彼得格勒受失业和饥饿威胁的工人和市民举行了大规模的集会和示威活动,提出了“打倒战争”“反对饥饿”等口号。这一天参加罢工的工人超过了12万人。随后罢工和示威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材料表明当时俄国政府首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应是

A .取得争霸战争胜利

B .实现和平,发展经济

C .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D .巩固政权,建成社会主义

18. “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之一。下列史实及其结论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作用。联合国致力于解决地区争端、进行人道主义救援和促进国际经济文化合作开始于

A .《九国公约》的签署

B .联合国建立之初

C .《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

D .冷战结束后

如果说有一个词沉淀了过去30多年中国人的记忆于情感、寄托着未来30多年中国人的希望和梦想,这个词一定非“改革”莫属。回答20-23题。

20. 《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指出:为了避免“□□□□□”人类历史悲剧在我国重演,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从组织上和制度上采取措施,禁止任何形式上的个人专断,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应是

A .斯大林模式 B .大跃进运动 C .人民公社化 D .文化大革命

21. 报纸的头条新闻作为报纸之魂、历史之窗,体现着时代的变迁。下列报纸的头条新闻反映了我国改革进入新阶段的是

A B C D

22.2014年伊始,老师让同学们用一个词来概括对新一年的期待。小海同学选了“深化改革”。使小海做出这一选择的主要依据是

A .“嫦娥三号”探测器实现月面软着陆

B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

C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设立

D .我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

23. 小海坚信,我们伟大祖国将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美好”主要体现在我国未来

①国力更加强盛 ②社会更加公正

③经济发展更具活力 ④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27. 读图,回答问题。(6分)

图一 图二

(1)图一、图二所示战役的交战地点都在哪国?(2 分)

法国

(2)该国在上述战役中分别扮演了什么角色?( 4 分)

与德国交战的主力;抗击德国法西斯的又一战场。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光绪时期(1875-1908年),虽然政府财政收入迅速增加,但支出却增长得更快。1899 年,清政府的开支高达1. 01 亿两,而当年总收入为8840 万两,其中2400 万两即占总收入的30%,用来偿还外国货款。从1874 至1911 年间,根据合约,政府借款为1714 亿英镑(约10 . 83 亿两〕 ,到1911 年,清政府垮台为止,共偿还了3230 万镑(约2.04 亿两),还有1.39 亿镑(约8.78 亿两)未偿还,这种以借钱来偿还以前贷款的方式,使清政府陷入了一个无望的泥沼中。

一一摘编自徐中约《 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抗战已使中国经济受到重大打击,抗战后一度恢复,可是内战使经济又迅速恶化,通货膨胀、物价飞涨、财政金融极度混乱。以国统区米价为例,1947年1月初,每担为6 万元,6月份涨至50 万元,7月份又涨至65万元。物价飞涨,首先受到冲击的是工薪阶层,如教师等,„„ 最终导致国统区经济走向崩溃。

——摘编自刘宗绪《 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1)材料一表明清朝末年政府财政收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 分)

入不敷出

(2)据材料二,指出国民政府经济走向崩溃的主要原因。(4 分)

抗战或日本法西斯的侵华战争;内战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经济状况对清政府、南京国民政府造成的共同影响。(3 分)

使政权丧失了存在的基础或成为政权垮台的主要原因。

29.探究问题。(12 分)

材料一: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派尔认为:“国际舞台上谁独占鳌头,日本就会出于自身利益跟谁结盟:1902 年到1922年追随英国,1936年到1945年追随德国,1952 年起则紧跟美国。”这其实点出了日本百年来惟一不变的就是其实用主义立场。

材料二:1885 年,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发表《脱亚论》一文,日本从此开始“脱亚(亚洲)入欧(欧洲)”进程。2009年,日本政治家鸠山由纪夫在美国《纽约时报》发表《日本的新道路》 一文,他认为:日本不能忘记自己“亚洲国家”的身份;在不太遥远的未来,中国经济的规模将超过日本,目前存在的领上争端等问题,无法通过谈判得到解决;欧盟的经历告诉我们,地区一体化能够化解领上争端。

材料三:2010年,日本世界经济第二的“宝座”被中国占据。2012年中日韩GDP 加起来的总量占世界的份额已达到21.37 %,和美国所占21.89%的份额相差无几。中国经济学家林毅夫预测,到2020年,中国GDP 预计要比2010年翻番,中国的人均收入也将会达到8800 一12000 美元。届时,“中国世纪”才具有现实意义。

当东亚特别是中国崛起时,“脱美(美国〕 入亚”——十年后,(2023年)也许会成为日本政客的现实选择。

——以上均摘编自杨晋《“普遍崛起”下的东亚》,载《世界知识》2013年第20期

(1)材料一、二表明,1952年日本选择了由“脱亚入欧”到“紧跟美国”。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当时国际社会的哪些状况使日本作出了这一选择。(4分)

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西欧普遍衰落;日本战败,政治、经济地位下降。(评分说明:每点2分,共4分。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

(2)材料认为,2023年“脱美入亚” 也许会成为日本政客的现实选择。你是否同意这一看法?( 2 分)请结合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从多角度论证你的判断。(6分)

观点一:同意。(2分)日本实用主义的立场(或传统);日本丧失世界经济第二的宝座;欧盟一体化解决领土争端的成功范例;日本同邻国的领土争端等问题,无法通过谈判解决;东亚崛起;中国强大;日本政客的呼吁等。这些都可能使日本在2023年“脱美入亚”。(6分)(评分说明:每点2分,共6分。答出其中三点且意思相近即可)

观点二:不同意。(2分)美国不会丧失惟一超级大国的地位;美国仍将扶植日本;日本仍将是世界多极化中的重要一极;日本同邻国的领土争端等问题,能够通过谈判解决;中国等东亚国家发展的不确定性;日本右翼势力不会消失;日本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军事大国的地位等。这些都可能使日本不会在2023年“脱美入亚”。(6分)(评分说明:每点2分,共6分。答出其中三点且意思相近即可)

30.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8 分)

材料一:17 世纪,英国出现了早期的启蒙思想,启蒙思想家认为“君主的权力来自人民而不是神„„”“限制君主的权力,实行君主立宪制”。英国的早期启蒙思想对法国启蒙运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18 世纪中后期,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高潮,启蒙思想家提倡“天赋人权”“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启蒙运动的影响远远超出欧洲,波及到全世界,推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 材料二: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中国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贴近、如此便利、如此全面地感知世界文化的丰富。在新形势下,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脱离其他文化而孤立地发展。一方面,我们应注重引进来,大胆、主动、积极地吸收外来先进文化,并使其成为民族文化发展的必要养分;另一方面,要大胆走出去,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同世界分享自身优秀的文化成果。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启蒙思想在英法资产阶级统治确立过程中发挥的共同作用是什么。(2 分)19 世纪,欧洲、美洲许多国家成功践行了启蒙思想,其主要史实有哪些?(6 分)

(1)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建立描绘了蓝图。(2分)(评分说明:2分,答出其中一点且意思相近即可)

法国拿破仑颁布《法典》;美国南北战争,解放了黑人奴隶;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农奴制;拉美国家反抗殖民统治,获得独立等。(6分)(评分说明:每点2分,共6分。答出其中三点且意思相近即可)

(2)材料二中划线句子反映了一种现象,结合所学,分析其出现的主要条件有哪些。(4分)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或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信息技术(或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普及。(4分)

(评分说明:每答出一层意思2分,答出两层意思即可,共4分。其它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3)据材料二,推断“引进来”“走出去”的必然结果。(4分)

不断壮大发展中华文化;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或不断加深其他国家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互鉴与发展。(4分)

(评分说明:每答出一层意思2分,答出两层意思即可,共4分。其它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4)综合以上材料及问题,概括文化交流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2分)

文化交流促进社会进步;社会进步推动文化交流。(2分)

(评分说明:每答出一层意思1分,共2分。其它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2014 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

文科综合试卷(历史部分)

11. 右图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A. 鸦片战争中 B.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C. 甲午中日战争中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12. 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化迈出第一步

的代表人物。李鸿章的下列活动于该评价无关的是

A .镇压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

B .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C .创办轮船招商局

D .设翻译馆,大量翻译刊行西方书籍

13.1914年,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饬(通令),提出欧

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

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

列。此后,农工商部又多次发出训令,要求所有公共机关的

日用消耗品一律专购国货。材料表明

A .欧洲列强减少了对华商品输出

B .“实业救国”主张出现

C .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

D .南京国民政府重视发展工商业

14. 从右图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集中在城市

B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遍布全国

C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 .中国共产党已是公开的革命政党

15.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时期。这一突

破性大发展的出现于国际形势的变动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毛泽东、

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因势利导,对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

由此可见,当时我国取得的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 .有利的外部环境 B .稳定的国内局势

C .人民群众的愿望 D .决策者的作用

16. “极其漂亮的廉价棉织品给人民大众带来的利益„„(19世纪)

贫苦阶层也能像18世纪的中上层人士那样穿得非常整洁,甚至享受

服装的乐趣。”该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 .珍妮机的出现 B .纺织工厂的涌现

C .火车投入运营 D .远洋轮船的使用

17. 1917年,俄历2月23日是“国际三八妇女节”,首都彼得格勒受失业和饥饿威胁的工人和市民举行了大规模的集会和示威活动,提出了“打倒战争”“反对饥饿”等口号。这一天参加罢工的工人超过了12万人。随后罢工和示威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材料表明当时俄国政府首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应是

A .取得争霸战争胜利

B .实现和平,发展经济

C .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D .巩固政权,建成社会主义

18. “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之一。下列史实及其结论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作用。联合国致力于解决地区争端、进行人道主义救援和促进国际经济文化合作开始于

A .《九国公约》的签署

B .联合国建立之初

C .《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

D .冷战结束后

如果说有一个词沉淀了过去30多年中国人的记忆于情感、寄托着未来30多年中国人的希望和梦想,这个词一定非“改革”莫属。回答20-23题。

20. 《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指出:为了避免“□□□□□”人类历史悲剧在我国重演,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从组织上和制度上采取措施,禁止任何形式上的个人专断,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应是

A .斯大林模式 B .大跃进运动 C .人民公社化 D .文化大革命

21. 报纸的头条新闻作为报纸之魂、历史之窗,体现着时代的变迁。下列报纸的头条新闻反映了我国改革进入新阶段的是

A B C D

22.2014年伊始,老师让同学们用一个词来概括对新一年的期待。小海同学选了“深化改革”。使小海做出这一选择的主要依据是

A .“嫦娥三号”探测器实现月面软着陆

B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

C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设立

D .我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

23. 小海坚信,我们伟大祖国将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美好”主要体现在我国未来

①国力更加强盛 ②社会更加公正

③经济发展更具活力 ④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27. 读图,回答问题。(6分)

图一 图二

(1)图一、图二所示战役的交战地点都在哪国?(2 分)

法国

(2)该国在上述战役中分别扮演了什么角色?( 4 分)

与德国交战的主力;抗击德国法西斯的又一战场。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光绪时期(1875-1908年),虽然政府财政收入迅速增加,但支出却增长得更快。1899 年,清政府的开支高达1. 01 亿两,而当年总收入为8840 万两,其中2400 万两即占总收入的30%,用来偿还外国货款。从1874 至1911 年间,根据合约,政府借款为1714 亿英镑(约10 . 83 亿两〕 ,到1911 年,清政府垮台为止,共偿还了3230 万镑(约2.04 亿两),还有1.39 亿镑(约8.78 亿两)未偿还,这种以借钱来偿还以前贷款的方式,使清政府陷入了一个无望的泥沼中。

一一摘编自徐中约《 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抗战已使中国经济受到重大打击,抗战后一度恢复,可是内战使经济又迅速恶化,通货膨胀、物价飞涨、财政金融极度混乱。以国统区米价为例,1947年1月初,每担为6 万元,6月份涨至50 万元,7月份又涨至65万元。物价飞涨,首先受到冲击的是工薪阶层,如教师等,„„ 最终导致国统区经济走向崩溃。

——摘编自刘宗绪《 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1)材料一表明清朝末年政府财政收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 分)

入不敷出

(2)据材料二,指出国民政府经济走向崩溃的主要原因。(4 分)

抗战或日本法西斯的侵华战争;内战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经济状况对清政府、南京国民政府造成的共同影响。(3 分)

使政权丧失了存在的基础或成为政权垮台的主要原因。

29.探究问题。(12 分)

材料一: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派尔认为:“国际舞台上谁独占鳌头,日本就会出于自身利益跟谁结盟:1902 年到1922年追随英国,1936年到1945年追随德国,1952 年起则紧跟美国。”这其实点出了日本百年来惟一不变的就是其实用主义立场。

材料二:1885 年,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发表《脱亚论》一文,日本从此开始“脱亚(亚洲)入欧(欧洲)”进程。2009年,日本政治家鸠山由纪夫在美国《纽约时报》发表《日本的新道路》 一文,他认为:日本不能忘记自己“亚洲国家”的身份;在不太遥远的未来,中国经济的规模将超过日本,目前存在的领上争端等问题,无法通过谈判得到解决;欧盟的经历告诉我们,地区一体化能够化解领上争端。

材料三:2010年,日本世界经济第二的“宝座”被中国占据。2012年中日韩GDP 加起来的总量占世界的份额已达到21.37 %,和美国所占21.89%的份额相差无几。中国经济学家林毅夫预测,到2020年,中国GDP 预计要比2010年翻番,中国的人均收入也将会达到8800 一12000 美元。届时,“中国世纪”才具有现实意义。

当东亚特别是中国崛起时,“脱美(美国〕 入亚”——十年后,(2023年)也许会成为日本政客的现实选择。

——以上均摘编自杨晋《“普遍崛起”下的东亚》,载《世界知识》2013年第20期

(1)材料一、二表明,1952年日本选择了由“脱亚入欧”到“紧跟美国”。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当时国际社会的哪些状况使日本作出了这一选择。(4分)

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西欧普遍衰落;日本战败,政治、经济地位下降。(评分说明:每点2分,共4分。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

(2)材料认为,2023年“脱美入亚” 也许会成为日本政客的现实选择。你是否同意这一看法?( 2 分)请结合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从多角度论证你的判断。(6分)

观点一:同意。(2分)日本实用主义的立场(或传统);日本丧失世界经济第二的宝座;欧盟一体化解决领土争端的成功范例;日本同邻国的领土争端等问题,无法通过谈判解决;东亚崛起;中国强大;日本政客的呼吁等。这些都可能使日本在2023年“脱美入亚”。(6分)(评分说明:每点2分,共6分。答出其中三点且意思相近即可)

观点二:不同意。(2分)美国不会丧失惟一超级大国的地位;美国仍将扶植日本;日本仍将是世界多极化中的重要一极;日本同邻国的领土争端等问题,能够通过谈判解决;中国等东亚国家发展的不确定性;日本右翼势力不会消失;日本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军事大国的地位等。这些都可能使日本不会在2023年“脱美入亚”。(6分)(评分说明:每点2分,共6分。答出其中三点且意思相近即可)

30.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8 分)

材料一:17 世纪,英国出现了早期的启蒙思想,启蒙思想家认为“君主的权力来自人民而不是神„„”“限制君主的权力,实行君主立宪制”。英国的早期启蒙思想对法国启蒙运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18 世纪中后期,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高潮,启蒙思想家提倡“天赋人权”“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启蒙运动的影响远远超出欧洲,波及到全世界,推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 材料二: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中国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贴近、如此便利、如此全面地感知世界文化的丰富。在新形势下,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脱离其他文化而孤立地发展。一方面,我们应注重引进来,大胆、主动、积极地吸收外来先进文化,并使其成为民族文化发展的必要养分;另一方面,要大胆走出去,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同世界分享自身优秀的文化成果。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启蒙思想在英法资产阶级统治确立过程中发挥的共同作用是什么。(2 分)19 世纪,欧洲、美洲许多国家成功践行了启蒙思想,其主要史实有哪些?(6 分)

(1)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建立描绘了蓝图。(2分)(评分说明:2分,答出其中一点且意思相近即可)

法国拿破仑颁布《法典》;美国南北战争,解放了黑人奴隶;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农奴制;拉美国家反抗殖民统治,获得独立等。(6分)(评分说明:每点2分,共6分。答出其中三点且意思相近即可)

(2)材料二中划线句子反映了一种现象,结合所学,分析其出现的主要条件有哪些。(4分)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或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信息技术(或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普及。(4分)

(评分说明:每答出一层意思2分,答出两层意思即可,共4分。其它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3)据材料二,推断“引进来”“走出去”的必然结果。(4分)

不断壮大发展中华文化;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或不断加深其他国家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互鉴与发展。(4分)

(评分说明:每答出一层意思2分,答出两层意思即可,共4分。其它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4)综合以上材料及问题,概括文化交流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2分)

文化交流促进社会进步;社会进步推动文化交流。(2分)

(评分说明:每答出一层意思1分,共2分。其它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相关文章

  • 北京中考语文答案
  • 北京中考语文答案 相关栏目推荐 北京中考答案 北京中考数学试题 北京2014中考真题 北京中考语文真题 北京中考改革 北京中考模拟试题 北京中考报名网 北京中考生物真题 北京中考满分作文100字 北京中考试卷 北京中考满分作文200字 北京 ...查看


  • 2014年九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 2013-2014学年下学期九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赵守东 唐丽英 2014.2 一.工作目标: 1.认真落实贯彻2014年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和河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努 力提高个人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2.做好九年级历史教学工作,夯实基础, ...查看


  • 2015河北中考文综试题答案word版
  • 2015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 文 科 综 合 试 卷 (思想品德.历史) 本试卷分卷Ⅰ和卷Ⅱ两部分:卷Ⅰ为选择题,卷Ⅱ为非选择题. 本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卷Ⅰ(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1.答卷I 前 ...查看


  • 改革开放中考试题
  •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1. (2013·湖北黄冈·1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直接为下列哪次会议的召 开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 )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中共十三大 B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D .中共十四大 10. (2012·湖南 ...查看


  • [备课资料]历史教材解析:八年级下册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 教材解析:八年级下册 第 12 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实验中学 徐成海 一.知识梳理 二.重点难点分析 (一)重点 1."一国两制"的构想 (1)背景:①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 ...查看


  • 2014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理综(物理部分)试题
  • 鄂州市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 理综物理试题 学校: 考生姓名: 准考证号: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6页,第Ⅱ 卷7至12页.满分155分,其中物理80分,化学50分,生物2 ...查看


  •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怎么准备2014年的中考作文
  •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怎么准备2014年的中考作文 进入2014年,神州大地各个城市的中考作文题目和"满分作文",逐渐水落石出.在网上,或者在淘宝.亚马逊上,我们都找到或买到大量的"满分作文&quo ...查看


  • 2014年龙岩市中考地理试卷
  • 2014年龙岩市初中学业统一考试 八 年 级 地 理 试 题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 请把所有答案填涂或书写到答题卡上!请不要错位.越界答题! 在本试题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查看


  • 河北中考近五年形容词知识点汇编
  • 河北中考近五年形容词知识点汇编 考点分析 中考试题对形容词的考查涉及形容词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各种句型.形容词作定语的位置.易混淆的形容词用法辨析等. 历年中考题集锦 [2015河北]30. Mom, I'm very _________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