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即按照各种产品所用生产工人实际工时数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计算公式如下: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生产工人实际工时数×制造费用分配率
(二)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即按照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生产工人实际工资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由于工资成本分配表可以直接提供生产工人工资资料,因而采用这种分配方法,核算工作比较简便。计算公式如下: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生产工人实际工资额×制造费用分配率
(三)机器工时比例法,即按照生产各种产品所用机器设备运转时间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产品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较高的车间。采用这种方法,必须具备各种产品所用机器工时的原始记录。计算公式如下: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机器运转时数×制造费用分配率
(四)耗用原材料的数量或成本比例法,即按照各种产品所耗用的原材料的数量或成本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耗用原材料的数量(或成本)总数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所耗用的原材料的数量(或成本)×制造费用分配率
(五)直接成本(材料、生产工人工资等职工薪酬之和)比例法,即按照计入各种产品的直接成本(材料、生产工人工资等职工薪酬之和)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直接成本×制造费用分配率
(六)产成品产量比例法,即按各种产品的实际产量(或标准产量)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其中某种产品的标准产量,是通过将该产品的实际产量乘以换算标准产量的系数而求得的。计算公式如下: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实际产量(或标准产量)×制造费用分配率
以上各种分配方法,通常是对各月生产车间或部门的制造费用实际发生额进行分配的。
为简化核算,企业也可以采用年度计划分配率法进行分配。年度计划分配率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某月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月该产品实际产量的定额工时数×年度计划分配率 采用这一方法时,全年各月实际生产数与已分配数之间的差额,除其中属于为次年开工生产作准备的可留待明年分配外,其余的都应当在当年年度终了时调整本年度的产品成本。
企业应当根据制造费用的性质,合理选择制造费用分配方法。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很多,通常采用的方法有: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机器工时比例法和年度计划分配率法等。
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
制造费用是工业企业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应该计入产品成本、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生产费用。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一般有生产工时比例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机器工时比例法和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等。
生产工时比例法
生产工时比例法是按照各种产品所用生产工人工时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车间产品生产工时总额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生产工时×制造费用分配率
【应用】
按生产工时比例分配,可以是各种产品实际耗用的生产工时(实用工时);也可以是定额工时,如果产品的工时定额比较准确制造费用也可以按定额工时的比例分配。
【范例】
假设某基本生产车间甲产品生产工时为12000小时,乙产品生产工时8000小时,计算分配如下:
制造费用分配率=21000/12000+8000=1.05
甲产品制造费用=12000×1.05=12600(元)
乙产品制造费用=8000×1.05=8400(元)
【适用范围】
该方法能将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与产品负担费用的多少联系起来,分配结果比较合理。但是,必须正确组织好产品生产工时的记录和核算工作,以保证生产工时的正确、可靠。
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
【定义】
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是以各种产品的生产工人工资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车间产品生产工人工资总额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生产工人工资×制造费用分配率
【适用范围】
该方法适用于各种产品生产机械化的程度大致相同的企业,否则会影响费用分配的合理性。
机器工时比例法
【定义】
机器工时比例法是按照各种产品所用机器设备运转时间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
【适用范围】
这种方法适用于机械化程度较高的车间,因为在这种车间中,折旧费用、修理费用的大小与机器运转的时间有密切的联系。该方法的计算程序、原理与生产工时比例法基本相同。
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定义】
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是按照年度开始前确定的全年适用的计划分配率分配费用的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年度计划分配率=年度制造费用计划总额/年度各种产品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总额 某月某产品制造费用=该月该种产品实际产量的定额工时数×年度计划分配率
【适用范围】
适用于季节性生产的车间,因为它不受淡月和旺月产量相差悬殊的影响,便于进行成本分析。
采用这种分配方法,不论各月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是多少,每月各种产品成本中的制造费用都按年度计划确定的计划分配率分配。应及时调整计划分配率。用这种分配方法,同时要求计划工作水平较高,否则会影响产品成本计算的正确性。 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一般有按生产工人工资、按生产工人工时、按机器工时、按耗用原材料的数量或成本、按直接成本(原材料、燃料、动力、生产工人工资及应提取的福利费之和)、按产品产量等进行分配。具体采用哪种分配方法,由企业自行决定。分配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季节性生产企业制造费用如何核算?
季节性生产企业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一般可按制造费用的全年或停工月度预算数和产品的全年计划产量,计算确定计划分配率,据以进行分配。如果制造费用的实际发生数、产品的实际产量与预算数、计划产量相差较大,应当及时调整计划分配率。
年度终了,制造费用全年实际发生数与分配数的差额,除其中属于为明年开工生产作准备的可留待明年分配外,其余都应当在本年内调整产品成本:发生数大于分配数的差额,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贷:制造费用实际发生数小于分配数的差额,用红字登记。 ⑴制造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工资和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季节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
企业应设置“制造费用”科目,本科目核算企业生产车间(部门)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
⑵本科目可按不同的生产车间、部门和费用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⑶制造费用的主要账务处理。
①生产车间发生的机物料消耗,借记本科目,贷记“原材料”等科目;
②生产车间发生的管理人员的工资等职工薪酬,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③生产车间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借记本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④生产车间支付的办公费、水电费等,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⑤发生季节性的停工损失,借记本科目,贷记“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银行存款”等科目。
⑥将制造费用分配计入有关的成本核算对象,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劳务成本”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⑦季节性生产企业制造费用全年实际发生额与分配额的差额,除其中属于为下一年开工生产做准备的可留待下一年分配外,其余部分实际发生额大于分配额的差额,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实际发生额小于分配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⑷除季节性的生产性企业外,本科目期末应无余额。
案例:
[例1]甲公司基本生产车间A产品机器工时为40 000小时,B产品机器工时为30 000小时,本月发生制造费用700000元。要求在
A、B产品之间分配制造费用,并编制会计分录。
制造费用分配率=700 000/(40 000 +30 000)=10 A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40 000×10=400 000(元) B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30 000×10=300 000(元) 按机器工时比例法编制制造费用分配表,如表所示。
会计处理如下: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 400 000 ——B产品 300 000
贷:制造费用 700 000
[例2]某公司生产车间M产品机器工时为20 000小时,N产品机械工时为30 000小时,本月发生制造费用500 000元。要求在M、N产品之间分配制造费用,并编制会计分录。
制造费用分配率= =10
M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20 000×10=200 000(元)
N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30 000×10=300 000(元)
会计处理如下: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200 000 ——乙产品 300 000 贷:制造费用 500 000
一、财务成本概念
二、财务成本分配的基本方法介绍,如生产成本结转方法(平行结转、逐步结转)及适用;制造费用分配方法(按人工工时、按领用材料、按机器工时等)及适用
三、财务成本分配中应注意的问题,如配比性、及时性、可辨认性等
四、财务成本分配难点提示
1、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归集
2、生产费用在成本核算对象之间的分配与归集(材料费用的分配和归集、人工费用的分配和归集、辅助生产费用的汇集、动力费用的分配和归集、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的汇集)
3、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按年初数固定计算在产品成本法、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约当产量比例法)
4、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直接分配法、一次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法、代数分配法)
五、归纳总结
一)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即按照各种产品所用生产工人实际工时数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计算公式如下: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生产工人实际工时数×制造费用分配率
(二)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即按照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生产工人实际工资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由于工资成本分配表可以直接提供生产工人工资资料,因而采用这种分配方法,核算工作比较简便。计算公式如下: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生产工人实际工资额×制造费用分配率
(三)机器工时比例法,即按照生产各种产品所用机器设备运转时间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产品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较高的车间。采用这种方法,必须具备各种产品所用机器工时的原始记录。计算公式如下: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机器运转时数×制造费用分配率
(四)耗用原材料的数量或成本比例法,即按照各种产品所耗用的原材料的数量或成本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耗用原材料的数量(或成本)总数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所耗用的原材料的数量(或成本)×制造费用分配率
(五)直接成本(材料、生产工人工资等职工薪酬之和)比例法,即按照计入各种产品的直接成本(材料、生产工人工资等职工薪酬之和)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直接成本×制造费用分配率
(六)产成品产量比例法,即按各种产品的实际产量(或标准产量)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其中某种产品的标准产量,是通过将该产品的实际产量乘以换算标准产量的系数而求得的。计算公式如下: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实际产量(或标准产量)×制造费用分配率
以上各种分配方法,通常是对各月生产车间或部门的制造费用实际发生额进行分配的。
为简化核算,企业也可以采用年度计划分配率法进行分配。年度计划分配率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某月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月该产品实际产量的定额工时数×年度计划分配率 采用这一方法时,全年各月实际生产数与已分配数之间的差额,除其中属于为次年开工生产作准备的可留待明年分配外,其余的都应当在当年年度终了时调整本年度的产品成本。
企业应当根据制造费用的性质,合理选择制造费用分配方法。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很多,通常采用的方法有: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机器工时比例法和年度计划分配率法等。
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
制造费用是工业企业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应该计入产品成本、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生产费用。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一般有生产工时比例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机器工时比例法和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等。
生产工时比例法
生产工时比例法是按照各种产品所用生产工人工时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车间产品生产工时总额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生产工时×制造费用分配率
【应用】
按生产工时比例分配,可以是各种产品实际耗用的生产工时(实用工时);也可以是定额工时,如果产品的工时定额比较准确制造费用也可以按定额工时的比例分配。
【范例】
假设某基本生产车间甲产品生产工时为12000小时,乙产品生产工时8000小时,计算分配如下:
制造费用分配率=21000/12000+8000=1.05
甲产品制造费用=12000×1.05=12600(元)
乙产品制造费用=8000×1.05=8400(元)
【适用范围】
该方法能将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与产品负担费用的多少联系起来,分配结果比较合理。但是,必须正确组织好产品生产工时的记录和核算工作,以保证生产工时的正确、可靠。
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
【定义】
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是以各种产品的生产工人工资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车间产品生产工人工资总额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生产工人工资×制造费用分配率
【适用范围】
该方法适用于各种产品生产机械化的程度大致相同的企业,否则会影响费用分配的合理性。
机器工时比例法
【定义】
机器工时比例法是按照各种产品所用机器设备运转时间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
【适用范围】
这种方法适用于机械化程度较高的车间,因为在这种车间中,折旧费用、修理费用的大小与机器运转的时间有密切的联系。该方法的计算程序、原理与生产工时比例法基本相同。
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定义】
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是按照年度开始前确定的全年适用的计划分配率分配费用的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年度计划分配率=年度制造费用计划总额/年度各种产品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总额 某月某产品制造费用=该月该种产品实际产量的定额工时数×年度计划分配率
【适用范围】
适用于季节性生产的车间,因为它不受淡月和旺月产量相差悬殊的影响,便于进行成本分析。
采用这种分配方法,不论各月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是多少,每月各种产品成本中的制造费用都按年度计划确定的计划分配率分配。应及时调整计划分配率。用这种分配方法,同时要求计划工作水平较高,否则会影响产品成本计算的正确性。 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一般有按生产工人工资、按生产工人工时、按机器工时、按耗用原材料的数量或成本、按直接成本(原材料、燃料、动力、生产工人工资及应提取的福利费之和)、按产品产量等进行分配。具体采用哪种分配方法,由企业自行决定。分配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季节性生产企业制造费用如何核算?
季节性生产企业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一般可按制造费用的全年或停工月度预算数和产品的全年计划产量,计算确定计划分配率,据以进行分配。如果制造费用的实际发生数、产品的实际产量与预算数、计划产量相差较大,应当及时调整计划分配率。
年度终了,制造费用全年实际发生数与分配数的差额,除其中属于为明年开工生产作准备的可留待明年分配外,其余都应当在本年内调整产品成本:发生数大于分配数的差额,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贷:制造费用实际发生数小于分配数的差额,用红字登记。 ⑴制造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工资和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季节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
企业应设置“制造费用”科目,本科目核算企业生产车间(部门)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
⑵本科目可按不同的生产车间、部门和费用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⑶制造费用的主要账务处理。
①生产车间发生的机物料消耗,借记本科目,贷记“原材料”等科目;
②生产车间发生的管理人员的工资等职工薪酬,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③生产车间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借记本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④生产车间支付的办公费、水电费等,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⑤发生季节性的停工损失,借记本科目,贷记“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银行存款”等科目。
⑥将制造费用分配计入有关的成本核算对象,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劳务成本”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⑦季节性生产企业制造费用全年实际发生额与分配额的差额,除其中属于为下一年开工生产做准备的可留待下一年分配外,其余部分实际发生额大于分配额的差额,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实际发生额小于分配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⑷除季节性的生产性企业外,本科目期末应无余额。
案例:
[例1]甲公司基本生产车间A产品机器工时为40 000小时,B产品机器工时为30 000小时,本月发生制造费用700000元。要求在
A、B产品之间分配制造费用,并编制会计分录。
制造费用分配率=700 000/(40 000 +30 000)=10 A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40 000×10=400 000(元) B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30 000×10=300 000(元) 按机器工时比例法编制制造费用分配表,如表所示。
会计处理如下: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 400 000 ——B产品 300 000
贷:制造费用 700 000
[例2]某公司生产车间M产品机器工时为20 000小时,N产品机械工时为30 000小时,本月发生制造费用500 000元。要求在M、N产品之间分配制造费用,并编制会计分录。
制造费用分配率= =10
M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20 000×10=200 000(元)
N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30 000×10=300 000(元)
会计处理如下: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200 000 ——乙产品 300 000 贷:制造费用 500 000
一、财务成本概念
二、财务成本分配的基本方法介绍,如生产成本结转方法(平行结转、逐步结转)及适用;制造费用分配方法(按人工工时、按领用材料、按机器工时等)及适用
三、财务成本分配中应注意的问题,如配比性、及时性、可辨认性等
四、财务成本分配难点提示
1、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归集
2、生产费用在成本核算对象之间的分配与归集(材料费用的分配和归集、人工费用的分配和归集、辅助生产费用的汇集、动力费用的分配和归集、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的汇集)
3、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按年初数固定计算在产品成本法、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约当产量比例法)
4、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直接分配法、一次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法、代数分配法)
五、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