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整书写的重要性

学生工整书写的重要性

俗话说:书如其人。自古以来人们就重视书写习惯的培养。先秦时期,启蒙教学中已经开始有了写字教育。西周时期,就有“书”教的记载,所谓“书”教,包括识字与写字两方面教学,并以写字为主要内容。郭沫若老先生认为:中小学生,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良好的书写习惯,即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习惯。错误的书写习惯的成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所谓内因,也就是学生认知水平的不高和不能长时间的进行有意注意等。所谓外因,即环境的影响,老师、家长的教育作用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的方法有很多种,最主要的还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意识到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的重要性,主动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中国古话说:书如其人。在古代人们就已经将人的性格与个人的书写联系起来了。汉代班固《汉书•艺文志》:“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可见在古代,人们就十分重视书写了。苏轼也 说:“古之论书法,兼及其品平生”。

在人们各方面评价一个人的标准中,也往往会将一个人的字写得好与坏放入行列之中。例如,我们说:某某同学容易接触,还写了一手好字。如果大家稍稍作观察,还真能发现:身边字写得好的人,学习成绩也往往不错,人际关系也好。那么,写字与个人发展之间有联系吗?

答案是肯定的。

张锡庚说:“写字具有人格价值。写字揭示出人格特点,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形态的展示与写好字的形成演变特殊是一致的。对儒者、得意者来说,一手漂亮、流畅的好字,能使自己心想事成,容人律己,不偏不激,是经过文化洗礼的个体反映。对失意者来说,一手好字是个人找到生命的依托,以书写构筑起一片人格至诚和刚正不阿的乐土,让自己在这些线条的跃动里去体悟性灵的“天人合一”之“德”。对狂狷偏激者来讲,书写正是修身养心,调整理念的极佳手段。同样,写字跟书写者的文化、情绪、气质、性格,尤其是人的性格有内在的联系,品格对人的影响,都会在作品中反映出来。”可见,能否写一手好字,对个人的发展是有很大影响的。

其实,作为老师的我们指导学生把字写好,不仅是学生在校完成各项书面作业的需要,也是为今后同学们在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书写基础的前提。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说过:“小学阶段,除了要打好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劳动素质的基础, 还要打好写规范汉字的基础,这是非常重要的。”可见,从小培养学生良好书写习惯这项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务必做好。写好字是书法的基础,而书法是写字在艺术领域的价值形态,书法使汉字更好地发挥其实用价值,是提高我国人民文化生活,提高民族素质,建设精神文明的最有效形式。其本身既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同时坚持书法学习,还能提高文化修养,陶冶性格情操,起到健身养性、促进文化交流等作用。”

一、那么,如何才能写一手漂亮、流利的好字呢?

首先就得从学写字开始,从养成个人书写习惯开始。实际上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一个人字写得好坏,还关系到一个人的身心健康。郭沫若老先生认为: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养成这样的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此外,据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人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已逐渐形成许多习惯,新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难多了。所以,我们必须从小学抓起,培养他们的良好的书写习惯。

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即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习惯。2001年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总目标”中要求“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在“教学建议”中要求“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在“评价建议”中要求“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在“如何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中指出“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写字习惯,即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习惯”。所以,我们必须严格要求学生,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现在,小学生存在那些错误的书写习惯呢?

现在的小学生的写字姿势握笔姿势普遍不正确。某市城区的一所小学

中,五年级的一个班里,全班57个学生,有39个学生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都不正确。学生写的字,歪歪扭扭,潦潦草草,大小不匀,有的简直不像样。面对这种现象,一些教师视而不见,批改作业时只着眼于对或错,对书写质量毫不评判。如此下去,学生便会养成不良的书写习惯,出现近视、斜肩、驼背、脊椎弯曲等现象,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影响一生的发展。除字体潦草、书写姿势不正确、握笔方式不正确之外,还存在着许许多多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影响儿童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的错误书写习惯。我想为什么现在的小学生也普遍出现了一些所谓的“四只眼”,或许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三、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如何才能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呢?

叶圣陶老人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作为老师的我们,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仅仅在作业批改的时,对学生作业的书写质量作稍作评价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从平时做起,把书写作为一门课程。

四、这些错误的书写习惯是如何形成的呢?按其成因可以分内因和外因。

内因

1、儿童的认知水平不高

小学儿童虽然思维能力得到了不断的发展,正处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但是知觉的精确性仍然不够,知觉的分辨能力较低。比如在识字过程小学生只能记住字体的粗略轮廓,而对

于字体非常细微的部分,如果没有教师的提醒或训练就往往会忽略。如自己的“己”,小学生在写时往往写成“已”或“巳”。又如辨别的“辨”写成“辩”。此外,还会将正确书写习惯与错误书写习惯混为一谈,不能分辨等等。例如,对如何握笔的问题就感念模糊,不能分清。由于这种种因素的存在,使得小学生常常写错别字,一味遵循并强化了不良的书写习惯。

2、儿童不能长时间的进行有意注意

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是十分有限,要让小学生将注意力长时间地集中在摈除之前错误习惯,端正地坐在桌前认真的写作业、练字,小学生是难以忍受的。这也是儿童认知心理发展未成熟的外部表现。 以上是从小学生养成错误书写习惯内因。然而一个事物的产生不可能全是由内因所决定的,它的产生通常会涉及到各种外部因素,尤其是环境。对于小学生养成书写习惯来说,在这里起主要影响作用的还是环境因素,主要是教师和家长的监督。

外因

1、社会环境

小学生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会导致错误行为习惯的形成,那是因为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发现,如果父母、老师或亲密的同伴有不良的习惯,那么小学生极有可能受他们的影响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书写习惯也是这样,所以我们必须给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免得儿童受他人影响,而导致形成不良书写习惯,甚至是行为习惯。

2、教师的教育

现在,有些老师在看到学生在握笔不正确,甚至趴在桌子上的情况下写作业时,竟没有提醒学生,督促学生要注意书写习惯;有些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也是只注重是否正确,而不在乎其书写质量,清晰度。久而久之,学生便养成了错误的书写习惯。

五、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如何才能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呢?

1、用自己良好的书写习惯影响学生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不仅与教师的严格要求有关,教师的身教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手漂亮字,如一个个奇妙的音符,会在学生的内心深处谱出优美的乐章,那苍劲有力、清新俊秀的笔画会给学生以振奋和力量。在实际生活中,往往哪位教师的字写得好,他的学生字也比较好。但是目前在一线教师当中,字写得好的为数不多,相当一部分教师的字写得不够规范,有的教师甚至执笔方法、写字姿势也不正确,课堂板书起不到示范作用。所以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首先得从规范老师做起。

2、培养学生浓厚的书写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指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兴趣。”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

习兴趣是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会产生“渴望获得”“不断探索”“如饥似渴”等动力现象和行为。事实也告诉我们,小学生对不感兴趣的事是做不好的。因此,要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就必须培养浓厚的书写兴趣。

3、正确引导,强化训练

即所谓的训练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必须使之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比如写字时要做到头正。肩平,眼睛距纸面一尺,笔尖离握笔处一寸,胸口离桌子一拳;握笔方式要正确等等。学生在写字时,教师要注意巡视,对不正确者给予纠正。我们还可以借用华生等人的行为主义观点,强调“训练行为”。强化是行为主义的核心概念。就是要求他们对自己按照正确的书习惯书写。当然,我们的强化不是只让学生死板的去练,而是在矫正其错误的行为习惯之后,进而利用各种方法强化正确的书写习惯。教师可以在班级里开展相关活动,达到使学生自愿强化的目的。比如说“比比谁最不会写错别字”、“谁的作业最清楚”、“争当小小书法家”等系列活动,还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古今书法家勤学苦练的事迹。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锻炼和提高,也就是在活动中训练,在活动中强化。“你也可以采用榜样法对有较好书写习惯的同学进行表扬,要求同学们向他学习。从而来矫正小学生的错误书写习惯,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4、延长有意注意的时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员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并且保持他的注意。”小学生保持有意注意的时间短,且粗心大意,从而导致了错别字的产生,书写的不规范,作业的潦草糊涂。有意注意的维持,依赖于在从事某项活动时加深对活动的理解。所以,我们要让小学生清楚地了解书写的具体任务,理解书写正确的规范字的重要性,让他们不断组织自己的行为,

运用自我提醒和自我命令排除外界的干扰,从而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中国方块字的字形美,培养小学生具有写正确、规范、工整字的兴趣,来延长小学生有意注意时间,从而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当然,通过外界环境对小学生的影响,从而使之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学校组织书法辅休课,时常开展规范字,规范作业等,都是要我们去开展实现的。

学生工整书写的重要性

俗话说:书如其人。自古以来人们就重视书写习惯的培养。先秦时期,启蒙教学中已经开始有了写字教育。西周时期,就有“书”教的记载,所谓“书”教,包括识字与写字两方面教学,并以写字为主要内容。郭沫若老先生认为:中小学生,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良好的书写习惯,即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习惯。错误的书写习惯的成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所谓内因,也就是学生认知水平的不高和不能长时间的进行有意注意等。所谓外因,即环境的影响,老师、家长的教育作用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的方法有很多种,最主要的还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意识到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的重要性,主动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中国古话说:书如其人。在古代人们就已经将人的性格与个人的书写联系起来了。汉代班固《汉书•艺文志》:“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可见在古代,人们就十分重视书写了。苏轼也 说:“古之论书法,兼及其品平生”。

在人们各方面评价一个人的标准中,也往往会将一个人的字写得好与坏放入行列之中。例如,我们说:某某同学容易接触,还写了一手好字。如果大家稍稍作观察,还真能发现:身边字写得好的人,学习成绩也往往不错,人际关系也好。那么,写字与个人发展之间有联系吗?

答案是肯定的。

张锡庚说:“写字具有人格价值。写字揭示出人格特点,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形态的展示与写好字的形成演变特殊是一致的。对儒者、得意者来说,一手漂亮、流畅的好字,能使自己心想事成,容人律己,不偏不激,是经过文化洗礼的个体反映。对失意者来说,一手好字是个人找到生命的依托,以书写构筑起一片人格至诚和刚正不阿的乐土,让自己在这些线条的跃动里去体悟性灵的“天人合一”之“德”。对狂狷偏激者来讲,书写正是修身养心,调整理念的极佳手段。同样,写字跟书写者的文化、情绪、气质、性格,尤其是人的性格有内在的联系,品格对人的影响,都会在作品中反映出来。”可见,能否写一手好字,对个人的发展是有很大影响的。

其实,作为老师的我们指导学生把字写好,不仅是学生在校完成各项书面作业的需要,也是为今后同学们在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书写基础的前提。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说过:“小学阶段,除了要打好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劳动素质的基础, 还要打好写规范汉字的基础,这是非常重要的。”可见,从小培养学生良好书写习惯这项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务必做好。写好字是书法的基础,而书法是写字在艺术领域的价值形态,书法使汉字更好地发挥其实用价值,是提高我国人民文化生活,提高民族素质,建设精神文明的最有效形式。其本身既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同时坚持书法学习,还能提高文化修养,陶冶性格情操,起到健身养性、促进文化交流等作用。”

一、那么,如何才能写一手漂亮、流利的好字呢?

首先就得从学写字开始,从养成个人书写习惯开始。实际上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一个人字写得好坏,还关系到一个人的身心健康。郭沫若老先生认为: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养成这样的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此外,据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人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已逐渐形成许多习惯,新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难多了。所以,我们必须从小学抓起,培养他们的良好的书写习惯。

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即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习惯。2001年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总目标”中要求“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在“教学建议”中要求“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在“评价建议”中要求“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在“如何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中指出“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写字习惯,即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习惯”。所以,我们必须严格要求学生,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现在,小学生存在那些错误的书写习惯呢?

现在的小学生的写字姿势握笔姿势普遍不正确。某市城区的一所小学

中,五年级的一个班里,全班57个学生,有39个学生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都不正确。学生写的字,歪歪扭扭,潦潦草草,大小不匀,有的简直不像样。面对这种现象,一些教师视而不见,批改作业时只着眼于对或错,对书写质量毫不评判。如此下去,学生便会养成不良的书写习惯,出现近视、斜肩、驼背、脊椎弯曲等现象,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影响一生的发展。除字体潦草、书写姿势不正确、握笔方式不正确之外,还存在着许许多多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影响儿童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的错误书写习惯。我想为什么现在的小学生也普遍出现了一些所谓的“四只眼”,或许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三、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如何才能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呢?

叶圣陶老人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作为老师的我们,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仅仅在作业批改的时,对学生作业的书写质量作稍作评价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从平时做起,把书写作为一门课程。

四、这些错误的书写习惯是如何形成的呢?按其成因可以分内因和外因。

内因

1、儿童的认知水平不高

小学儿童虽然思维能力得到了不断的发展,正处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但是知觉的精确性仍然不够,知觉的分辨能力较低。比如在识字过程小学生只能记住字体的粗略轮廓,而对

于字体非常细微的部分,如果没有教师的提醒或训练就往往会忽略。如自己的“己”,小学生在写时往往写成“已”或“巳”。又如辨别的“辨”写成“辩”。此外,还会将正确书写习惯与错误书写习惯混为一谈,不能分辨等等。例如,对如何握笔的问题就感念模糊,不能分清。由于这种种因素的存在,使得小学生常常写错别字,一味遵循并强化了不良的书写习惯。

2、儿童不能长时间的进行有意注意

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是十分有限,要让小学生将注意力长时间地集中在摈除之前错误习惯,端正地坐在桌前认真的写作业、练字,小学生是难以忍受的。这也是儿童认知心理发展未成熟的外部表现。 以上是从小学生养成错误书写习惯内因。然而一个事物的产生不可能全是由内因所决定的,它的产生通常会涉及到各种外部因素,尤其是环境。对于小学生养成书写习惯来说,在这里起主要影响作用的还是环境因素,主要是教师和家长的监督。

外因

1、社会环境

小学生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会导致错误行为习惯的形成,那是因为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发现,如果父母、老师或亲密的同伴有不良的习惯,那么小学生极有可能受他们的影响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书写习惯也是这样,所以我们必须给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免得儿童受他人影响,而导致形成不良书写习惯,甚至是行为习惯。

2、教师的教育

现在,有些老师在看到学生在握笔不正确,甚至趴在桌子上的情况下写作业时,竟没有提醒学生,督促学生要注意书写习惯;有些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也是只注重是否正确,而不在乎其书写质量,清晰度。久而久之,学生便养成了错误的书写习惯。

五、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如何才能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呢?

1、用自己良好的书写习惯影响学生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不仅与教师的严格要求有关,教师的身教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手漂亮字,如一个个奇妙的音符,会在学生的内心深处谱出优美的乐章,那苍劲有力、清新俊秀的笔画会给学生以振奋和力量。在实际生活中,往往哪位教师的字写得好,他的学生字也比较好。但是目前在一线教师当中,字写得好的为数不多,相当一部分教师的字写得不够规范,有的教师甚至执笔方法、写字姿势也不正确,课堂板书起不到示范作用。所以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首先得从规范老师做起。

2、培养学生浓厚的书写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指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兴趣。”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

习兴趣是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会产生“渴望获得”“不断探索”“如饥似渴”等动力现象和行为。事实也告诉我们,小学生对不感兴趣的事是做不好的。因此,要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就必须培养浓厚的书写兴趣。

3、正确引导,强化训练

即所谓的训练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必须使之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比如写字时要做到头正。肩平,眼睛距纸面一尺,笔尖离握笔处一寸,胸口离桌子一拳;握笔方式要正确等等。学生在写字时,教师要注意巡视,对不正确者给予纠正。我们还可以借用华生等人的行为主义观点,强调“训练行为”。强化是行为主义的核心概念。就是要求他们对自己按照正确的书习惯书写。当然,我们的强化不是只让学生死板的去练,而是在矫正其错误的行为习惯之后,进而利用各种方法强化正确的书写习惯。教师可以在班级里开展相关活动,达到使学生自愿强化的目的。比如说“比比谁最不会写错别字”、“谁的作业最清楚”、“争当小小书法家”等系列活动,还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古今书法家勤学苦练的事迹。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锻炼和提高,也就是在活动中训练,在活动中强化。“你也可以采用榜样法对有较好书写习惯的同学进行表扬,要求同学们向他学习。从而来矫正小学生的错误书写习惯,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4、延长有意注意的时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员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并且保持他的注意。”小学生保持有意注意的时间短,且粗心大意,从而导致了错别字的产生,书写的不规范,作业的潦草糊涂。有意注意的维持,依赖于在从事某项活动时加深对活动的理解。所以,我们要让小学生清楚地了解书写的具体任务,理解书写正确的规范字的重要性,让他们不断组织自己的行为,

运用自我提醒和自我命令排除外界的干扰,从而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中国方块字的字形美,培养小学生具有写正确、规范、工整字的兴趣,来延长小学生有意注意时间,从而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当然,通过外界环境对小学生的影响,从而使之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学校组织书法辅休课,时常开展规范字,规范作业等,都是要我们去开展实现的。


相关文章

  • 三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目标
  • 三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目标 一.学习习惯: 1.上课铃响后肃静.快速回教室坐好,安静地等待老师上课. 2.课前能主动预习,养成勤动笔,多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3.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敢于提问,能大胆发表意见. 4.能认真倾听他人发言,能积 ...查看


  • 班级写字教学计划
  • 一年级(1)班写字教学计划 三亚市实验小学马素华 一.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5人,其中男生29人,女生26人.对于一年级刚刚入学的学生,他们还没有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握笔方法,写字习惯也不好,写字时坐不端正,爱说话,对于笔顺间架结构等掌握 ...查看


  • 一年级学生操行评语
  • 1. 陶国豪:你是一位聪明又可爱的男孩,热爱劳动,乐于助人.老师多么希望你作业本上的字迹能够工整.漂亮啊! 2. 2.申涛:你是一个爱玩好动的男生,自控力较差,经常会随便讲话.但老师相信,只要你肯学,认真完成作业的话,你一定是最了不起的. ...查看


  • 小学生硬笔书法比赛活动方案
  • 小学生硬笔书法比赛活动方案 百度搜藏 QQ书签 收藏本文 方城县第五小学硬笔书法比赛活动方案 一.比赛指导思想 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我们举行书法比赛的目的,就是要掀起一个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 ...查看


  • 江洼口小学英语书法竞赛模拟试题
  • 江洼口小学英语书写竞赛试题 姓名 分数 6.i'm from america (.) 7.who's that girl (?) 8.what's in your schoolbag (?) 9.that is a library ( .) ...查看


  • 学生优秀作业评比方案
  • 韩岔小学数学优秀作业评比方案 评比目的: 1.旨在树立一批学习优秀者.学习勤奋者的典型,使全体学生明了什么是合乎规范的作业,什么是高质量的作业,什么是自己可以做好的作业,并根据自己的情况予以借鉴:使学生感受注重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并加以落实. ...查看


  • 小学生汉字书写比赛活动方案
  • 汉字书写比赛活动方案 一.比赛目的 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积极贯彻国家关于学生汉字书写的相关要求:积极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字教学的精神,激发小学生对方块汉字的审美情趣,培养从小养成写规范字的习惯:响应教育部门关于小学生汉 ...查看


  • 10秋学生评语(三年级上)
  • 鄢凌峰:你的学习比较自觉,也能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上课听讲比较专心.只是,你的书写退步有点大,写得越来越潦草.希望你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好好练字! 靖子遥:纯真可爱的你对待同学热情大方,甜甜的笑容中透出你心灵的善良.文静的你,无论是作业还是考 ...查看


  •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规范书写汉字
  • 摘 要: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引以骄傲的是我们不仅拥有悠久灿烂的文化,而且还是世界上唯一从未断裂过的文化.汉字是传承我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热爱祖国文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需要从娃娃抓起.要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首先要从写好规范字做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