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犯罪主体

  摘 要: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刑法修正案(七)》增设的罪名,该罪的设立,扩大了受贿犯罪的主体,完善了我国《刑法》中的贿赂犯罪体系,为在司法实务中更好准确地惩罚犯罪分子,在此笔者将对该罪的犯罪主体内涵进行浅薄的阐释与探讨。

  关键词: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近亲属;关系密切的人;特定关系人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规定了“影响力交易”犯罪,即对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职权、地位或者其他影响,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之职权行为,收取或者索取财物,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2009年 2月 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七次会议通过了《刑法修正案(七)》,在其第十三条中增设了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这既适应了我国当前反腐败斗争司法实践惩治腐败行为的现实需要,也回应了我国作为《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缔约国,通过将公约内容转化为国内立法形式以实现对公约规定义务的遵守。

  刑法第388条之一的规定,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或者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近亲属以及其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利用该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原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实施前款行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定罪处罚。

  由此不难看出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体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另一类是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近亲属以及其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然而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体范围在理论和司法实务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该主体是否仅限于非国家工作人员

  第一种观点认为,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体包括国家工作人员。[1]第二种观点认为,本罪的主体仅限于非国家工作人员,如果是国家工作人员实施本罪行为的,按照第388条的规定,应构成斡旋型受贿犯罪。[2]笔者认为第二种观点有失偏颇,例如狱警甲是某县建设局局长乙的儿子,房地产商丙通过狱警甲向建设局长乙说情,请求其所开发房地产容积率(超标)上审批的照顾。事成之后,房地产商丙送给狱警甲人民币20万元。本例中,狱警甲利用其与建设局长乙的亲情而产生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实现狱警甲对建设局乙的权力性影响力而为房地产商丙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此种情况下,狱警甲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但其根本没有利用自己职务上的便利,也没有利用其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其行为跟自己的职务毫无关系,而主要利用的是其对建设局长乙的非权力性影响力。而我国刑法第385条规定的受贿罪和第388条规定的斡旋型受贿罪,则至少要求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务上的便利,或者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因此笔者认为,狱警甲的行为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所以,笔者认为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主体不仅限于非国家工作人员,即使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但不是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而是利用其与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密切关系,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的,仍然可以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二、如何界定“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

  我国不同部门法之间对“近亲属 ”这一概念的界定不尽相同,一是刑诉法第82条第6项的规定:“近亲属”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二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若干问题的意见(施)》第12条的规定,“近亲属”包括配偶 、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三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1条规定:行政诉讼法第24条规定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和其他具有扶养、赡养关系的亲属。有观点认为,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设立,其立法意图在于惩治利用影响力进行钱权交易的行为,刑诉法将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及同母异父、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包括继养关系等排除在近亲属范围之外,其界定范围过于狭窄,应当予以扩大,适用民法范畴的规定为宜。[3]

  笔者认为,“近亲属”的界定应该适用刑诉法关于“近亲属”的规定。其一,从法律位阶上排位,刑诉法是基本法律,而民法通则意见和行政诉讼法解释系司法解释,二者的效力等级自然比不上刑诉法;其二,从法律原则上来评价,刑诉法对“近亲属”范围狭窄的规定完全符合刑法谦抑性的内在要求,体现了谦抑性所具有优秀品质。虽然这种界定相对狭窄,但较容易认定,既显示出刑法规制的重点对象 ,同时也不会放纵犯罪。因为其他亲属涉嫌犯罪完全可以纳入“其他关系密切的人”的范畴。[4]其三,从法律体系内部的一致性来看,刑诉法的规定,完全符合“实体、程序相统一原则”的内在要求。刑诉法的规定与刑法相衔接、相一致、两法具有共同的立法价值取向和司法追求目标。

  三、哪些人属于“其他与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

  “关系密切的人”是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犯罪主体类型之一 ,该类主体的界定,是以行为人与国家工作人员的关系密切程度作为判断标准的。而《刑法修正案(七)》并未对此作进一步的界定与解释。从理论上,笔者认为,只要行为人能够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或者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那么我们就可推定其与国家工作人员存在相当密切的关系。简单的说,具有影响力,就说明关系达到了密切的程度;不具有影响力就说明关系没有达到密切的程度。但在司法实践中,我们司法机关要根据具体案情具体分析。可以从下面两个方向加以确定“关系”是否“密切”:一是行为人与国家工作人员在客观上确实存在着某种特殊关系;二是行为人与国家工作人员之间现存的这种关系足够影响到国家工作人员,进而通过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综上所述,“其他与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主要应包括以下几类:(1)基于血缘、姻亲因素产生的非上述“近亲属”关系的人,比方说祖父母、外祖父母、非同胞的兄弟姐妹、孙子女、外孙子女、岳父母、女婿、儿媳以及其他具有抚养、赡养关系的亲属等;(2)基于合法性因素产生相应关系的人,比如说街坊邻里、老乡、同窗、同事、师生、战友、还有驾驶员、秘书等;(3)基于非法性因素产生相应关系的人,例如因吸毒、赌博、卖淫等违法、犯罪行为产生相应关系的人;(4)基于情感因素产生相应关系的人,包括挚友、恋人、情妇、情夫。[5]

  摘 要: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刑法修正案(七)》增设的罪名,该罪的设立,扩大了受贿犯罪的主体,完善了我国《刑法》中的贿赂犯罪体系,为在司法实务中更好准确地惩罚犯罪分子,在此笔者将对该罪的犯罪主体内涵进行浅薄的阐释与探讨。

  关键词: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近亲属;关系密切的人;特定关系人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规定了“影响力交易”犯罪,即对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职权、地位或者其他影响,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之职权行为,收取或者索取财物,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2009年 2月 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七次会议通过了《刑法修正案(七)》,在其第十三条中增设了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这既适应了我国当前反腐败斗争司法实践惩治腐败行为的现实需要,也回应了我国作为《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缔约国,通过将公约内容转化为国内立法形式以实现对公约规定义务的遵守。

  刑法第388条之一的规定,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或者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近亲属以及其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利用该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原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实施前款行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定罪处罚。

  由此不难看出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体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另一类是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近亲属以及其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然而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体范围在理论和司法实务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该主体是否仅限于非国家工作人员

  第一种观点认为,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体包括国家工作人员。[1]第二种观点认为,本罪的主体仅限于非国家工作人员,如果是国家工作人员实施本罪行为的,按照第388条的规定,应构成斡旋型受贿犯罪。[2]笔者认为第二种观点有失偏颇,例如狱警甲是某县建设局局长乙的儿子,房地产商丙通过狱警甲向建设局长乙说情,请求其所开发房地产容积率(超标)上审批的照顾。事成之后,房地产商丙送给狱警甲人民币20万元。本例中,狱警甲利用其与建设局长乙的亲情而产生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实现狱警甲对建设局乙的权力性影响力而为房地产商丙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此种情况下,狱警甲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但其根本没有利用自己职务上的便利,也没有利用其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其行为跟自己的职务毫无关系,而主要利用的是其对建设局长乙的非权力性影响力。而我国刑法第385条规定的受贿罪和第388条规定的斡旋型受贿罪,则至少要求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务上的便利,或者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因此笔者认为,狱警甲的行为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所以,笔者认为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主体不仅限于非国家工作人员,即使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但不是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而是利用其与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密切关系,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的,仍然可以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二、如何界定“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

  我国不同部门法之间对“近亲属 ”这一概念的界定不尽相同,一是刑诉法第82条第6项的规定:“近亲属”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二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若干问题的意见(施)》第12条的规定,“近亲属”包括配偶 、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三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1条规定:行政诉讼法第24条规定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和其他具有扶养、赡养关系的亲属。有观点认为,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设立,其立法意图在于惩治利用影响力进行钱权交易的行为,刑诉法将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及同母异父、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包括继养关系等排除在近亲属范围之外,其界定范围过于狭窄,应当予以扩大,适用民法范畴的规定为宜。[3]

  笔者认为,“近亲属”的界定应该适用刑诉法关于“近亲属”的规定。其一,从法律位阶上排位,刑诉法是基本法律,而民法通则意见和行政诉讼法解释系司法解释,二者的效力等级自然比不上刑诉法;其二,从法律原则上来评价,刑诉法对“近亲属”范围狭窄的规定完全符合刑法谦抑性的内在要求,体现了谦抑性所具有优秀品质。虽然这种界定相对狭窄,但较容易认定,既显示出刑法规制的重点对象 ,同时也不会放纵犯罪。因为其他亲属涉嫌犯罪完全可以纳入“其他关系密切的人”的范畴。[4]其三,从法律体系内部的一致性来看,刑诉法的规定,完全符合“实体、程序相统一原则”的内在要求。刑诉法的规定与刑法相衔接、相一致、两法具有共同的立法价值取向和司法追求目标。

  三、哪些人属于“其他与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

  “关系密切的人”是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犯罪主体类型之一 ,该类主体的界定,是以行为人与国家工作人员的关系密切程度作为判断标准的。而《刑法修正案(七)》并未对此作进一步的界定与解释。从理论上,笔者认为,只要行为人能够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或者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那么我们就可推定其与国家工作人员存在相当密切的关系。简单的说,具有影响力,就说明关系达到了密切的程度;不具有影响力就说明关系没有达到密切的程度。但在司法实践中,我们司法机关要根据具体案情具体分析。可以从下面两个方向加以确定“关系”是否“密切”:一是行为人与国家工作人员在客观上确实存在着某种特殊关系;二是行为人与国家工作人员之间现存的这种关系足够影响到国家工作人员,进而通过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综上所述,“其他与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主要应包括以下几类:(1)基于血缘、姻亲因素产生的非上述“近亲属”关系的人,比方说祖父母、外祖父母、非同胞的兄弟姐妹、孙子女、外孙子女、岳父母、女婿、儿媳以及其他具有抚养、赡养关系的亲属等;(2)基于合法性因素产生相应关系的人,比如说街坊邻里、老乡、同窗、同事、师生、战友、还有驾驶员、秘书等;(3)基于非法性因素产生相应关系的人,例如因吸毒、赌博、卖淫等违法、犯罪行为产生相应关系的人;(4)基于情感因素产生相应关系的人,包括挚友、恋人、情妇、情夫。[5]


相关文章

  • 浅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和斡旋受贿行为的关系
  • 在我国刑事立法中,对国家工作人员为主体的贿赂犯罪行为的规制,体现在<刑法>第 385 条.388 条之中.<刑法>第 385 条第 1 款是受贿行为之常态.但是在纷繁复杂的当今社会中,随着打击贪污受贿等腐败现象力度的 ...查看


  • 商业贿赂犯罪侦查讯问策略浅析
  • 摘 要 在商业贿赂犯罪案件中,一对一的言词证据往往是定案的主要依据,所以讯问一直受到办案部门的重视.基于该类犯罪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如何准确把握讯问策略的运用和对询问策略的限制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商业贿赂 讯问 策略 限制 作者简介:刘亚 ...查看


  • 浅析贪污罪
  • 浅析贪污罪 论文摘要 腐败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早已存在,中国古代的史书上对其都有不同的记载.在现阶段,腐败作为社会恶性毒瘤已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在国际上也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人类本身的劣性以及一些外界环境是促使这一毒瘤产生的主客观原因. ...查看


  • 浅析职务侵占罪的法律规定
  • 浅析职务侵占罪的法律规定.诱发因素和预防措施 董来彬 职务侵占犯罪案件的时常发生,使企业财产不断蒙受"蛀虫"的吞噬.在武装保卫部开展"回首9.21,莫忘耻辱日"的法制教育中,全体人员重温2010年9月 ...查看


  •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法学专业论文题目 1. 论国际网络侵权民事纠纷管辖权 2. 隐私权与新闻自由 3. 从索要生育权看法律实质推理 4. 论新疆7.5暴乱犯罪事件 5. 非刑罚处罚方法的适用 6. 论外资并购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 7. 试论金九先生的宪政思想 8 ...查看


  • 刑法分则知识点
  • 刑法分则知识点 1受贿罪与贪污罪 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利益的行为.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两者的区别在于 ...查看


  • 浅析跨国企业商业贿赂犯罪的危害与对策
  • [摘 要]跨国企业在华商业贿赂案件呈现上升趋势,这些公司为了获得巨额销售订单或为了在对华合作谈判中获得我方底线,往往通过回扣.咨询费等方式现金直接给付,通过"中间人"账户划转贿赂资金,以工程发包.定向采购等关联交易给目标 ...查看


  • 论刑法修正案(七)第13条的罪名确定
  • 论刑法修正案(七)第13条的罪名确定 --兼评两高罪名解释 刘剑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刑事法学系,河南 郑州 450002 ) 摘 要:刑法修正案(七)第13条规定之罪的本质并非贿赂犯罪:该罪客观行为的重要特征就在于行为人是就对职务行为的 ...查看


  • 受贿罪主体新论
  • 受贿罪主体新论 摘要:本文介绍了国外对受贿罪主体范围的界定,指出一个国家受贿罪主体范围的广狭对于其打击受贿犯罪具有重要的意义.然后介绍我国不同时期法律对受贿罪主体范围的规定.最后针对离退休国家工作人员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及特定关系人能否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