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天才高斯小时候的故事
高斯在小学二年级时,有一次老师教完加法后想休息一下,所以便出了一道题 目要求学生算算看,题目是: 1+2+3+4………+96+97+98+99+100=? 本以为学生们 必然会安静好一阵子,正要找借口出去时,却被高斯叫住了!原来呀,高斯已经算 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怎么算的吗?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将1 加至100与100加至1;排成两排想加,也就是说: 1+2+3+4+…………+96+97+98+99+100+ 100+99+98+97+96+…………+4+3+2+1 =101+101+101+…………+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个101,但算式重复两次,所 以把10100除以2便得到答案等于5050。 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 过了其他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
鸡兔同笼
这是我国古代著名趣题之一。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 算经》记载: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 四足,问鸡兔各几何?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 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 有94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 你会解答这个问题 吗? 《孙子算经》解答思路是:假如砍去每只鸡、每只兔一 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角鸡”,每只兔就变成 了“双脚兔”。这样,(1)鸡和兔的脚的总数就由94只 变成了47只;(2)如果笼子里有一只兔子,则脚的总数 就比头的总数多1。因此,脚的总只数47与总头数35的差, 就是兔子的只数,即47-35=12(只)。显然,鸡的只 数就是35-12=23(只)了。 这一思路新颖而奇特,其 “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数学家赞叹不已。这种思维方 法叫化归法。化归法就是在解决问题时,先不对问题采 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将题中的条件或问题进行变形,使 之转化,直到最终把它归成某个已经解决的问题。
数学 小 故事
取胜的对策 战国时期,齐威王与大将田忌赛 马,他们各有三匹好马:上马, 中马与下马。比赛分三次进行, 每赛马以千金作赌。由于两者的 马力相差无几,而齐威王的马分 别比田忌的相应等级的马要好, 所以一般人都以为田忌必输无疑。 但是田忌采纳了门客孙膑(著名 军事家)的意见,用下马对齐威 王的上马,用上马对齐威王的中 马,用中马对齐威王的下马,结 果田忌以2比1胜齐威王而得千金。 这是我国古代运用对策论思想解 决问题的一个范例。
大约1500年前,欧洲的数学家们是不知道用“0”的。他们使用罗马数字。罗马数字
是用几个表示数的符号,按照一定规则,把它们组合起来表示不同的数目。在这种数 字的运用里,不需要“0”这个数字。 而在当时,罗马帝国有一位学者从印
度记数法 里发现了“0”这个符号。他发现,有了“0”,进行数学运算方便极了,他非常高兴, 还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绍。过了一段时间,这件事被当时的罗马教 皇知道了。当时是欧洲的中世纪,教会的势力非常大,罗马教皇的权利更是远远超过 皇帝。教皇非常恼怒,他斥责说,神圣的数是上帝创造的,在上帝创造的数里没有 “0”这个怪物,如今谁要把它给引进来,谁就是亵渎上帝!于是,教皇就下令,把这 位学者抓了起来,并对他施加了酷刑,用夹子把他的十个手指头紧紧夹注,使他两手 残废,让他再也不能握笔写字。就这样,“0”被那个愚昧、残忍的罗马教皇明令禁止 了。 但是,虽然“0”被禁止使用,然而罗马的数学家们还是不管禁令,在数学的研 究中仍然秘密地使用“0”,仍然用“0”做出了很多数学上的贡献。后来“0”终于在欧 洲被广泛使用,而罗马数字却逐渐被淘汰了。
数学天才高斯小时候的故事
高斯在小学二年级时,有一次老师教完加法后想休息一下,所以便出了一道题 目要求学生算算看,题目是: 1+2+3+4………+96+97+98+99+100=? 本以为学生们 必然会安静好一阵子,正要找借口出去时,却被高斯叫住了!原来呀,高斯已经算 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怎么算的吗?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将1 加至100与100加至1;排成两排想加,也就是说: 1+2+3+4+…………+96+97+98+99+100+ 100+99+98+97+96+…………+4+3+2+1 =101+101+101+…………+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个101,但算式重复两次,所 以把10100除以2便得到答案等于5050。 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 过了其他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
鸡兔同笼
这是我国古代著名趣题之一。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 算经》记载: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 四足,问鸡兔各几何?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 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 有94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 你会解答这个问题 吗? 《孙子算经》解答思路是:假如砍去每只鸡、每只兔一 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角鸡”,每只兔就变成 了“双脚兔”。这样,(1)鸡和兔的脚的总数就由94只 变成了47只;(2)如果笼子里有一只兔子,则脚的总数 就比头的总数多1。因此,脚的总只数47与总头数35的差, 就是兔子的只数,即47-35=12(只)。显然,鸡的只 数就是35-12=23(只)了。 这一思路新颖而奇特,其 “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数学家赞叹不已。这种思维方 法叫化归法。化归法就是在解决问题时,先不对问题采 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将题中的条件或问题进行变形,使 之转化,直到最终把它归成某个已经解决的问题。
数学 小 故事
取胜的对策 战国时期,齐威王与大将田忌赛 马,他们各有三匹好马:上马, 中马与下马。比赛分三次进行, 每赛马以千金作赌。由于两者的 马力相差无几,而齐威王的马分 别比田忌的相应等级的马要好, 所以一般人都以为田忌必输无疑。 但是田忌采纳了门客孙膑(著名 军事家)的意见,用下马对齐威 王的上马,用上马对齐威王的中 马,用中马对齐威王的下马,结 果田忌以2比1胜齐威王而得千金。 这是我国古代运用对策论思想解 决问题的一个范例。
大约1500年前,欧洲的数学家们是不知道用“0”的。他们使用罗马数字。罗马数字
是用几个表示数的符号,按照一定规则,把它们组合起来表示不同的数目。在这种数 字的运用里,不需要“0”这个数字。 而在当时,罗马帝国有一位学者从印
度记数法 里发现了“0”这个符号。他发现,有了“0”,进行数学运算方便极了,他非常高兴, 还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绍。过了一段时间,这件事被当时的罗马教 皇知道了。当时是欧洲的中世纪,教会的势力非常大,罗马教皇的权利更是远远超过 皇帝。教皇非常恼怒,他斥责说,神圣的数是上帝创造的,在上帝创造的数里没有 “0”这个怪物,如今谁要把它给引进来,谁就是亵渎上帝!于是,教皇就下令,把这 位学者抓了起来,并对他施加了酷刑,用夹子把他的十个手指头紧紧夹注,使他两手 残废,让他再也不能握笔写字。就这样,“0”被那个愚昧、残忍的罗马教皇明令禁止 了。 但是,虽然“0”被禁止使用,然而罗马的数学家们还是不管禁令,在数学的研 究中仍然秘密地使用“0”,仍然用“0”做出了很多数学上的贡献。后来“0”终于在欧 洲被广泛使用,而罗马数字却逐渐被淘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