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施工技术探索
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班级: 土木122
姓名: 王 攀
学号: 3121611033
二〇一六年
地铁施工技术的探索
我国地铁的研究是从1956年由北京开始的,当时曾进行过暗挖工程试验,于1964年开始地铁设计与施工方法的研究。1965年71日我国第一条地铁在北京正式开工,此后,天津、上海、广州等城市投入了修建地铁筹备工作。目前,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青岛、南京等城市已建成或在施工的地铁工程近百公里,哈尔滨市地铁项目也正式启动了。我国地铁的施工先后采用了明挖法、暗挖法、盖挖法、盾构法、沉管法等方法,有的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通过近期在北京的学习和工作,我们对地铁施工技术有了更深的了解。
1. 传统施工技术简介
1.1明挖法旌工技术
由于明挖法施工技术简单、快速、经济,各国地铁施工都把明挖法作为首选技术。
1.2暗挖法施工技术
暗挖法在地面铁路和公路、水工的隧道中广泛应用,但在我国早期地铁建设中应用较少。
1.3盖挖法施工技术
盖挖法在国外已是成熟的技术,但在我国的推广应用却经历了一个过程
1.4. 盾构法施工技术
在国际上起步较晚,但近年发展较快。我国盾构施工研究起步于2O 世纪60年代。
1.5沉管法施工技术
沉管法施工在国外已有很多施工实例,我国广州的珠江隧道也采取了这种方法。
2. 绿色施工的意义
(1)作为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地铁),是一种绿色交通模式,对推进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地铁工程的绿色建造,则“绿色地铁”的具体要求。地铁工程以地下修建为主,由于周边环境及地质条件的不同,地铁施工在环境和安全风险极大,同时也会带来工期、质量和成本的风险。地铁施工的高风险性使环境和安全事故频发,导致极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地铁施工中的环境保已经超出了一般的环境污染的防治范畴,环境安全风险尤为
重要。因此应采取合理技术和管理手段,确保地铁工程安全、环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使风险在可承围之内。本研究将地铁工程特点与绿色施工要求相结合,探讨地铁工程中绿色施体应用、管理和技术措施,为城市轨道交通绿色施工及评价规范标准的制定参考和借鉴。 地铁绿色施工管理和技术的全面推进,必然会全面提高绿色施工水平,绿色建造、绿色运营,最终实现绿色地铁、绿色交通,在创造社会和经济价值的同时,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及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在安全、文明、环境保护、资源和废弃物合理利用的管理方面仍有很大差距,特别在理念和认识的差距。单纯强调经济发展,将步入了发达国家先发展再治理的后尘。整个土木工程建设相关产业应认识到这一点,在绿色、环保方面与时代发展同步,促进行业进步。
(2)地铁工程绿色施工是绿色交通的要求
中国正通过大力兴建地铁,实现“绿色交通”。国家已经从宏观层面要求节能减排,建设“生态城市”、“低碳城市”、“智慧城市”。 修建地铁工程需要大笔的资金。根据统计,全国地铁平均水平每公里造价达 4 亿至 9 亿元。修建地铁耗费了大量的劳动力、建筑材料、水、能源、地下空间等资源,据王梦恕介绍,在中国,如果按一条地铁长 30 公里计算,其修建成本或超高达 150 亿元人民币,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一年的财政收入总额。 不管何种施工方法,地铁建设过程中,都需要耗费大量的建筑材料、能源和水,同时产生一定数量的废水、废弃物、粉尘、噪音和光污染。,地铁建设关乎民生,虽然建成后很美好,但施工过程往往是造成交通拥堵、尘土飞扬、地陷楼裂、资源浪费等现象,严重影响市容环境和市民的正常出行和工作,这样则与 “绿色”理念相背离。因此需要进一步强化地铁工程绿色施工的管理。
(3)绿色施工有利于企业综合效益的提升,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施工不只是简单要求降低消耗、保护环境,更重要的是要求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企业公民”,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传统的项目组织管理和现场管理的重心放在建设速度和经济效益上, 导致现场污染和浪费现象普遍严重”,而绿色施工提倡节约、环保,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和谐,讲求综合效益。 绿色施工,对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技术创新能力,降低施工成本有着积极的作用,有助于塑造和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跃进式发展,给施工企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大量的劳动力、物资、设备、资金涌向地铁工程建设,但各施工企业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良莠不齐,绿色施工、
节能减排的要求可以给企业和现场项目部套上枷锁,要求提高管理水平,降低安全和环境风险,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推进地铁工程绿色施工需要进行不断深入的研究
我国政府和行业都在积极推行“绿色施工”,针对建筑工程出台了《绿色施工导则》、《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 50640-2010)、《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验收评价主要指标》等文件对建筑施工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但由于地铁工程有它的专业性和特殊性,上述标准未能完全符合地铁施工的特点而不便于使用,因需要对实现地铁施工绿色施工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本研究对绿色施理论的完善及地铁绿色施工的具体实施和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意义。
3. 基于BIM 的地铁施工技术探索
地铁项目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涉及面广、施工空间小、施工工期紧、数据和信息处理的工作量大等特点,不论是设计、施工,还是运营、管理都出现了人力资源紧张的局面,稍有不慎,就容易出现工程拖延、质量隐患、甚至导致安全事故。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地铁轻轨建设已渐入沉寂期,BIM 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改建、运营、维护方面。
3.1 模拟优化
BIM 的一大优点是可视化,在设计阶段即可直观地看到建成后的效果,同时,BIM 具有参数化的特点,这让模型可以直接用来计算与分析。地铁工程项目中可以利用各类 BIM 分析进行采光分析、空气流动分析、能耗分析以及人流疏散模拟等,可在设计之初即模拟真实运营情况,有效发现设计缺陷与不足,提升设计质量与后期运营水平。
3.2 冲突检测
BIM 技术强大的冲突检测功能,十分有利于减少进度浪费。大量的专业冲突浪费了大量进度,大量的废弃工程、返工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材料、人工浪费。地铁工程涉及专业多,管线复杂,而空间相对窄小,容易发生碰撞。特别是当前三边工程较多的情况下,专业冲突十分普遍,返工现象常见。利用 BIM 系统实时跟进设计,可以第一时间反映出问题,及早解决问题,带来度效益和其它效益都是十分惊人的。 碰撞检测,本工程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单专业模型碰撞检测,分别为土建模型碰撞检测和综合管道碰撞检测。二是全专业整体模型碰撞检测。土建模型碰撞检测主要是土建模型内部的建筑与
结构系统的不合理布局以及结构系统之间的连接构造问题,通过二维图纸建立三维模型,Revit 软件可以自动校核,检查出以上问题。例如构造柱刚好面对窗户,使窗户无法打开等。 模型碰撞图综合管道碰撞检测主要是管道之间的搭接碰撞,即电气、水、暖通设备管线之间的碰撞检测。在传统二维 CAD 图纸设计中,管线的设计属于粗放型的,而采用 Revit 进三维管线综合设计则是精细化设计。设计师为施工人员提供的不都是示意图,而是能够满足工程严格净高要求的精细化设计的三维管道模型,能够明晰构造求以及管道布局。即便是在某些局部复杂且管线较多的地方,施工人员BIM 在地铁站点工中的应用探索 也能够根据模型完成安装。利用 Revit MEP 软件自身的功能,对管线模型进行自动检测,生成问题报告,再由具有施工经验的工程师对问题报告进行筛选,选出有必要调整的部分,最终对管道模型设再次进行方案优化。目的是为了满足建筑体功能并留出足够的净高和空间。这样做不仅帮助施工人员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施工进度同时也能对施工质量加以保证。全专业整体模型碰撞检测,主要是土建模型与综合管道模型之间的碰撞。在多专业碰撞检测中,以修改管道布局为主,当出现复杂建筑结构构造不合理时才会重新调整建筑构造。Revit 软件会自动检测,并生成问题报告。由建模人员反馈给设计单位,重新调整和优化设计方案,进而完成对模型的跟踪修改。
3.3 施工模拟
为了实现虚拟施工,本工程建立了基于 BIM 的4D 信息模型是在基本信息模型的基础上增加工程进度信息以及相关的资源、过程和管理信息等所形成的 4D 时空模型BIM 可以四维模拟实际施工,以便在早期设计阶段就发现后期真正施工阶段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而提前处理,为后期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后期施工时能作为施工的实际指导,也能作为可行性指导,以提供合理的施工方案、人员及材料,最大程度实现资源的合理运用。利用结构、设备管线 BIM 模型进行工程深化设计,是当前施工阶段 BIM 应用的重要体现
其应用方法有两种:一是将所创建的模型,通过 IFC 或 rvt 文件导入专业设计软件中进行深化设计; 根据碰撞检测的分析结果,直接在 BIM 建模软件中对结构、水暖电管网及设备等专业设计进行调整、细化和完善。以机电设备安装为例本工程采用了第二种方法对机电设备安装辅助深化设计。利用 Revit 软件系列建立模型,导入到 Navis-works 进行碰撞检测,根据问题报告对模型调整,基于协调好的模型,剖切任意截面,提高机电安装深化设计的准确度和效率。在后期
施工过程中,根据4D 施工模拟可以明确机电设备的安装顺序,避免安装错误。BIM 模型中可以导入进度计划,动态显示模型进度,提前对施工场地布置、材料堆放、机械进出场路线、复杂节点安装等等进行预演。在虚拟现实环境下,通过对施工整个过程的模拟,使得项目参与各方对项目开展有着更直观的了解。部分复杂部分的施工,还可以结合不同的施工方案在电脑里预演,实现施工方案的优化。
3.4 安全管理
地铁施工环境复杂,与施工现场外大量的行人、车流通常仅一墙之隔,可利用空间有限,而地铁施工工艺的复杂性导致施工作业空间存在多层次水平及垂直的作业面,给地铁施工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BIM 可以进行有效的冲突检测、施工模拟等,还可以在深基坑开挖时,根据基坑周边布点实时采集监测数据,在模型中反应各区域的危险程度,通过可行手段在时间和空间上定位报警单位,并在施工前给予直接的指导,减少由于危险区域不明确导致的坍塌事故的发生。
4. 总结与展望
目前我国 BIM 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涉及专业众多,除了与普遍房屋建筑一样的建筑、结构、风、水、电之外,还涉及线路、限界、轨道、通信、信号、牵引供电、AFC 、综合监控、PIS 等 10 多个专业的 20 多个设备系统,许多基础性工作尚不完善,大量与轨道交通工程相关的基本标准化构件还需建模开发。我国 BIM 标准还在编制当中,不同软件间的数据打通还面临较大困难,个 BIM 的实施方法论还不够成熟。但这不会妨碍 BIM 成为下一阶段建筑领域最受关注的信息技术。BIM 技术与物联网、地理信息系统、云计算、大数据及管理信息系统等的结合将是未的发展趋势。
利用BIM 实时施工模型,可以将4D 模拟的应用扩展到整个施工阶段。实时施工模型通过对项目的实际施工进度进行监控,采集项目进度的相关数据,并将数据信息更新到BIM 模型,从而保证了模型和项目信息的一致。基于实施施工模型的4D 模拟,以此施工现场已完成的构筑物为约束条件,更贴近项目的当前实际状态,从而使得4D 模拟更准确和更有指导意义。基于实时施工模型的4D 模拟丰富和推进了4D 模拟在施工阶段的应用,进一步发挥4D 模拟的作用,将能带来更大的项目效益。但是,实时施工模型的创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模型的更新过程是一个复杂和工作量巨大的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建筑企业对基于BIM 实时施工模型4D 模拟的应用。随着BIM 模型自动更新技术的出现和
发展,有望在不远的将来将基于实时施工模型的4D 模拟广泛应用到生践中,从而推进BIM 技术的应用进程,带来更大的效益。
地铁施工技术探索
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班级: 土木122
姓名: 王 攀
学号: 3121611033
二〇一六年
地铁施工技术的探索
我国地铁的研究是从1956年由北京开始的,当时曾进行过暗挖工程试验,于1964年开始地铁设计与施工方法的研究。1965年71日我国第一条地铁在北京正式开工,此后,天津、上海、广州等城市投入了修建地铁筹备工作。目前,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青岛、南京等城市已建成或在施工的地铁工程近百公里,哈尔滨市地铁项目也正式启动了。我国地铁的施工先后采用了明挖法、暗挖法、盖挖法、盾构法、沉管法等方法,有的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通过近期在北京的学习和工作,我们对地铁施工技术有了更深的了解。
1. 传统施工技术简介
1.1明挖法旌工技术
由于明挖法施工技术简单、快速、经济,各国地铁施工都把明挖法作为首选技术。
1.2暗挖法施工技术
暗挖法在地面铁路和公路、水工的隧道中广泛应用,但在我国早期地铁建设中应用较少。
1.3盖挖法施工技术
盖挖法在国外已是成熟的技术,但在我国的推广应用却经历了一个过程
1.4. 盾构法施工技术
在国际上起步较晚,但近年发展较快。我国盾构施工研究起步于2O 世纪60年代。
1.5沉管法施工技术
沉管法施工在国外已有很多施工实例,我国广州的珠江隧道也采取了这种方法。
2. 绿色施工的意义
(1)作为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地铁),是一种绿色交通模式,对推进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地铁工程的绿色建造,则“绿色地铁”的具体要求。地铁工程以地下修建为主,由于周边环境及地质条件的不同,地铁施工在环境和安全风险极大,同时也会带来工期、质量和成本的风险。地铁施工的高风险性使环境和安全事故频发,导致极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地铁施工中的环境保已经超出了一般的环境污染的防治范畴,环境安全风险尤为
重要。因此应采取合理技术和管理手段,确保地铁工程安全、环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使风险在可承围之内。本研究将地铁工程特点与绿色施工要求相结合,探讨地铁工程中绿色施体应用、管理和技术措施,为城市轨道交通绿色施工及评价规范标准的制定参考和借鉴。 地铁绿色施工管理和技术的全面推进,必然会全面提高绿色施工水平,绿色建造、绿色运营,最终实现绿色地铁、绿色交通,在创造社会和经济价值的同时,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及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在安全、文明、环境保护、资源和废弃物合理利用的管理方面仍有很大差距,特别在理念和认识的差距。单纯强调经济发展,将步入了发达国家先发展再治理的后尘。整个土木工程建设相关产业应认识到这一点,在绿色、环保方面与时代发展同步,促进行业进步。
(2)地铁工程绿色施工是绿色交通的要求
中国正通过大力兴建地铁,实现“绿色交通”。国家已经从宏观层面要求节能减排,建设“生态城市”、“低碳城市”、“智慧城市”。 修建地铁工程需要大笔的资金。根据统计,全国地铁平均水平每公里造价达 4 亿至 9 亿元。修建地铁耗费了大量的劳动力、建筑材料、水、能源、地下空间等资源,据王梦恕介绍,在中国,如果按一条地铁长 30 公里计算,其修建成本或超高达 150 亿元人民币,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一年的财政收入总额。 不管何种施工方法,地铁建设过程中,都需要耗费大量的建筑材料、能源和水,同时产生一定数量的废水、废弃物、粉尘、噪音和光污染。,地铁建设关乎民生,虽然建成后很美好,但施工过程往往是造成交通拥堵、尘土飞扬、地陷楼裂、资源浪费等现象,严重影响市容环境和市民的正常出行和工作,这样则与 “绿色”理念相背离。因此需要进一步强化地铁工程绿色施工的管理。
(3)绿色施工有利于企业综合效益的提升,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施工不只是简单要求降低消耗、保护环境,更重要的是要求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企业公民”,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传统的项目组织管理和现场管理的重心放在建设速度和经济效益上, 导致现场污染和浪费现象普遍严重”,而绿色施工提倡节约、环保,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和谐,讲求综合效益。 绿色施工,对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技术创新能力,降低施工成本有着积极的作用,有助于塑造和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跃进式发展,给施工企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大量的劳动力、物资、设备、资金涌向地铁工程建设,但各施工企业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良莠不齐,绿色施工、
节能减排的要求可以给企业和现场项目部套上枷锁,要求提高管理水平,降低安全和环境风险,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推进地铁工程绿色施工需要进行不断深入的研究
我国政府和行业都在积极推行“绿色施工”,针对建筑工程出台了《绿色施工导则》、《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 50640-2010)、《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验收评价主要指标》等文件对建筑施工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但由于地铁工程有它的专业性和特殊性,上述标准未能完全符合地铁施工的特点而不便于使用,因需要对实现地铁施工绿色施工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本研究对绿色施理论的完善及地铁绿色施工的具体实施和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意义。
3. 基于BIM 的地铁施工技术探索
地铁项目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涉及面广、施工空间小、施工工期紧、数据和信息处理的工作量大等特点,不论是设计、施工,还是运营、管理都出现了人力资源紧张的局面,稍有不慎,就容易出现工程拖延、质量隐患、甚至导致安全事故。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地铁轻轨建设已渐入沉寂期,BIM 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改建、运营、维护方面。
3.1 模拟优化
BIM 的一大优点是可视化,在设计阶段即可直观地看到建成后的效果,同时,BIM 具有参数化的特点,这让模型可以直接用来计算与分析。地铁工程项目中可以利用各类 BIM 分析进行采光分析、空气流动分析、能耗分析以及人流疏散模拟等,可在设计之初即模拟真实运营情况,有效发现设计缺陷与不足,提升设计质量与后期运营水平。
3.2 冲突检测
BIM 技术强大的冲突检测功能,十分有利于减少进度浪费。大量的专业冲突浪费了大量进度,大量的废弃工程、返工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材料、人工浪费。地铁工程涉及专业多,管线复杂,而空间相对窄小,容易发生碰撞。特别是当前三边工程较多的情况下,专业冲突十分普遍,返工现象常见。利用 BIM 系统实时跟进设计,可以第一时间反映出问题,及早解决问题,带来度效益和其它效益都是十分惊人的。 碰撞检测,本工程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单专业模型碰撞检测,分别为土建模型碰撞检测和综合管道碰撞检测。二是全专业整体模型碰撞检测。土建模型碰撞检测主要是土建模型内部的建筑与
结构系统的不合理布局以及结构系统之间的连接构造问题,通过二维图纸建立三维模型,Revit 软件可以自动校核,检查出以上问题。例如构造柱刚好面对窗户,使窗户无法打开等。 模型碰撞图综合管道碰撞检测主要是管道之间的搭接碰撞,即电气、水、暖通设备管线之间的碰撞检测。在传统二维 CAD 图纸设计中,管线的设计属于粗放型的,而采用 Revit 进三维管线综合设计则是精细化设计。设计师为施工人员提供的不都是示意图,而是能够满足工程严格净高要求的精细化设计的三维管道模型,能够明晰构造求以及管道布局。即便是在某些局部复杂且管线较多的地方,施工人员BIM 在地铁站点工中的应用探索 也能够根据模型完成安装。利用 Revit MEP 软件自身的功能,对管线模型进行自动检测,生成问题报告,再由具有施工经验的工程师对问题报告进行筛选,选出有必要调整的部分,最终对管道模型设再次进行方案优化。目的是为了满足建筑体功能并留出足够的净高和空间。这样做不仅帮助施工人员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施工进度同时也能对施工质量加以保证。全专业整体模型碰撞检测,主要是土建模型与综合管道模型之间的碰撞。在多专业碰撞检测中,以修改管道布局为主,当出现复杂建筑结构构造不合理时才会重新调整建筑构造。Revit 软件会自动检测,并生成问题报告。由建模人员反馈给设计单位,重新调整和优化设计方案,进而完成对模型的跟踪修改。
3.3 施工模拟
为了实现虚拟施工,本工程建立了基于 BIM 的4D 信息模型是在基本信息模型的基础上增加工程进度信息以及相关的资源、过程和管理信息等所形成的 4D 时空模型BIM 可以四维模拟实际施工,以便在早期设计阶段就发现后期真正施工阶段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而提前处理,为后期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后期施工时能作为施工的实际指导,也能作为可行性指导,以提供合理的施工方案、人员及材料,最大程度实现资源的合理运用。利用结构、设备管线 BIM 模型进行工程深化设计,是当前施工阶段 BIM 应用的重要体现
其应用方法有两种:一是将所创建的模型,通过 IFC 或 rvt 文件导入专业设计软件中进行深化设计; 根据碰撞检测的分析结果,直接在 BIM 建模软件中对结构、水暖电管网及设备等专业设计进行调整、细化和完善。以机电设备安装为例本工程采用了第二种方法对机电设备安装辅助深化设计。利用 Revit 软件系列建立模型,导入到 Navis-works 进行碰撞检测,根据问题报告对模型调整,基于协调好的模型,剖切任意截面,提高机电安装深化设计的准确度和效率。在后期
施工过程中,根据4D 施工模拟可以明确机电设备的安装顺序,避免安装错误。BIM 模型中可以导入进度计划,动态显示模型进度,提前对施工场地布置、材料堆放、机械进出场路线、复杂节点安装等等进行预演。在虚拟现实环境下,通过对施工整个过程的模拟,使得项目参与各方对项目开展有着更直观的了解。部分复杂部分的施工,还可以结合不同的施工方案在电脑里预演,实现施工方案的优化。
3.4 安全管理
地铁施工环境复杂,与施工现场外大量的行人、车流通常仅一墙之隔,可利用空间有限,而地铁施工工艺的复杂性导致施工作业空间存在多层次水平及垂直的作业面,给地铁施工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BIM 可以进行有效的冲突检测、施工模拟等,还可以在深基坑开挖时,根据基坑周边布点实时采集监测数据,在模型中反应各区域的危险程度,通过可行手段在时间和空间上定位报警单位,并在施工前给予直接的指导,减少由于危险区域不明确导致的坍塌事故的发生。
4. 总结与展望
目前我国 BIM 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涉及专业众多,除了与普遍房屋建筑一样的建筑、结构、风、水、电之外,还涉及线路、限界、轨道、通信、信号、牵引供电、AFC 、综合监控、PIS 等 10 多个专业的 20 多个设备系统,许多基础性工作尚不完善,大量与轨道交通工程相关的基本标准化构件还需建模开发。我国 BIM 标准还在编制当中,不同软件间的数据打通还面临较大困难,个 BIM 的实施方法论还不够成熟。但这不会妨碍 BIM 成为下一阶段建筑领域最受关注的信息技术。BIM 技术与物联网、地理信息系统、云计算、大数据及管理信息系统等的结合将是未的发展趋势。
利用BIM 实时施工模型,可以将4D 模拟的应用扩展到整个施工阶段。实时施工模型通过对项目的实际施工进度进行监控,采集项目进度的相关数据,并将数据信息更新到BIM 模型,从而保证了模型和项目信息的一致。基于实施施工模型的4D 模拟,以此施工现场已完成的构筑物为约束条件,更贴近项目的当前实际状态,从而使得4D 模拟更准确和更有指导意义。基于实时施工模型的4D 模拟丰富和推进了4D 模拟在施工阶段的应用,进一步发挥4D 模拟的作用,将能带来更大的项目效益。但是,实时施工模型的创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模型的更新过程是一个复杂和工作量巨大的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建筑企业对基于BIM 实时施工模型4D 模拟的应用。随着BIM 模型自动更新技术的出现和
发展,有望在不远的将来将基于实时施工模型的4D 模拟广泛应用到生践中,从而推进BIM 技术的应用进程,带来更大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