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地图
辛文
楔子:李白的地图
公元742年,诗人李白携一歌妓游览浙江东山。诗人崇拜的谢安已入土300余年,谢大人喜欢的女子也已化作黄土一抔。李诗人悲从中来,写下了《东山吟》:“携妓东土山,怅然悲谢安。我妓今朝如花月,他妓古坟荒草寒。……彼亦一时,此亦一时,浩浩横流之咏何必奇。”
某一地方,我们想起那曾惊天动地的悲欢离合也东逝如流水,那颜色如花的女子如今也化作“古坟荒草”,而己虽“今朝如花月”,百年之后却也成为后人追思的“古人”,于是胸中一股悲凉之气慢慢化开——“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某一日子,我们踏上某一方山水土地时,想起某位古人就曾站在我们站着的地方吟风颂月,发古人之幽思,抒万丈之豪情,也许会会心一笑。这一刹那的心有灵犀,撇开身边的纭纭众生,宛若搭上了古人的油壁车。
一处山水,一段风月,就那么静静地凝固于李白的诗中;千年过去了,它默默地等待你的到来,等待你的感知。在感知中,如果微笑中有了“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如果脚步里有了“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舒盈, 如果灵魂内有了“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那份与自然山水的默挈,那么,对于枯燥变幻的人生,对于起落无序的命运,我们会有很多更好更深的理解,懂得从容,学会感激。
活着,是匆匆赶路,而“地图”,让你抬起眼看一路风景。现在就让我为你掀开李白的地图。
一、丝路花雨:横行青海夜带刀
青海湖,如一块碧绿的翡翠,镶嵌在文成公主出嫁时曾经路过的日月山旁边,在唐代七绝圣手王昌龄的笔下,别具一番壮阔豪迈:“青海长云暗雪山”、“黄昏独坐海风秋。”
安史之乱后,吐蕃占领了青海全境,割断丝绸之路,青海湖畔一片苦寒,杀机四伏。诗人前来以身蹈险的甚少,更多的是想象,杜甫说:“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湫湫。”
如果说杜甫对这方大漠山水怀有的是更多的忧患、控诉与鞭苔,那么,李白则用豪情壮语对穷兵黩武进行了讽刺:
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
哥舒是玄宗年间任安西节度史的哥舒翰,曾枕戈待旦地守卫边境,受到西部边民的衷心爱戴:“北斗七星夜,哥舒夜带刀。至今窥胡马,不敢过临洮。”“夜带刀”成了哥舒将军的形象。天宝十二载,哥舒率兵六万三千人,几乎全军尽没才攻下只有五百吐蕃守军的石堡。李白一个“屠”字,写尽了多少官兵的血泪,人民的哀哭,哥舒的无能,而“取
紫袍”(玄宗因此事赐予哥舒“紫袍”,即唐制三品以上)又那样具讽刺之能事,真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谁说“诗史”的称号仅归杜甫一人所有?谁说李白在浪漫的幻想中仅仅编制梦中的童话?丝路花雨,美丽的名字却血语腥风,白骨皑皑。丝绸之路上,李白孤独地跋涉,又深沉地思索。
祁连山脚下,李白有“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壮美抒怀,更有“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戌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的多情慨叹;在楼兰古国,李白有“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的细致描摹,更有“晓战虽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豪情壮志。
如果杜甫描摹了历史,李白则诗化了历史;如果杜甫是饱含血泪的控诉,李白则更将自信与自负挥洒笔尖,任之在历史中铸就一片光彩,一份希望。
二、长江黄河:轻舟已过万重山
黄河的壶口,长江的三峡及其畔边的名楼,都是李白垂顾倾心的山水风物。
李白曾在多首诗中写到过黄河的壮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而壶口在诗人笔下尤为令人震撼乃至恐惧,即这首《公无渡河》(箜篌谣):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吼万里触龙门。波滔天,尧咨嗟,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其害乃去。茫然风沙,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径流欲奚为,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海湄,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骨于其间,箜篌所悲竟不还。
读罢此诗,不禁令人蓦然忆起一些人类的悲剧:夸父追日而渴死,精卫填海而不息,以至西方的洪水诺亚方舟……一场场尽是人类无法抗拒自然的威力的悲剧,“箜篌所悲竟莫还”中一个“悲”字如箜篌哀鸣,悲音袅袅,不绝于耳。“虎可博,河难凭”,咆哮万里的黄河岂是一叶扁舟能够飞渡得了的?公渡之,公溺之,从此有位女子每日在黄河边引箜篌悲唱:“公无渡河,公无渡河……”诗人有一种人的渺小感的抒怀。在大自然面前,人是渺小的,在社会生活中,人何尝不是?在历史洪流中,又何尝不是?
在三峡,李白还有一首名作《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诗也有速度,曾有专家评选速度最快的诗,此诗即列其中。为什么呢?盖因白帝城到江陵,约1200里,“一日还”之快可比上喷汽船,何况诗人乘的是“一叶
扁舟”?当时李白五十八岁,在永王集团幕府工作。永王叛逆,李白受牵连流放夜郎,行到白帝城,遇大赦,旋急飞舟下江陵,心情自然喜悦畅快,于是便有了“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奇句。
我们还可联想到在李白“轻舟过万山”的这一水域,另一位伟大的诗人杜甫也创造了速度的奇迹。杜甫当时在四川避安史之乱,听说王师初胜,不禁“白日当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恨不得一日飞回洛阳老家,写出更惊人的速度:“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武汉黄鹤楼,1700多年的历史名楼,凌武昌黄皓山之颠,拦江汉奔流之涛,古有“天下江山第一楼”、“人间仙境,江上大观”的美誉。在这一楼上,演绎过多少离愁别绪的故事。李白在此写下了《送孟浩然之广陵》的送别绝唱: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离别者孟浩然,人在舟中,却屡屡回首;送行者李白,人伫楼上,引颈远眺,只见孤帆一片,碧空流尽,天际边的江水淹没了一切……不禁令人想起冷朝阳有《送红线》一诗:
采菱歌怨木兰舟,送客销魂百尺楼。还似洛妃乘雾去,碧天无际水空流。
一个“碧”字写出多情伤感的心绪,一个“水空流”道出无尽的惆怅叹惋;许浑的《谢亭送别》也是离人之曲: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周邦彦亦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词作:
愁一箭风快,半蒿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流水的意象抒不尽绵绵的深厚情谊。欧阳修的“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柳永的“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都是用逝去不返的流水衬离愁。
李白属于黄河长江,他的心灵、诗情,他的性情、气度都属于黄河长江,有着江水的奔腾不息,有着波涛的浪漫卓绝.。如果说他的豪放诗情在长江黄河中孕育,那么,他的俊逸清新的幽思则化育于江南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
三、能不忆江南:吴王宫里醉西施
乌栖曲(李白)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红。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若何!
假如一个千夫所指的恶人,疯狂地爱你,摘星星摘月亮地爱你,你会爱他吗?西施肯定回答:不,他是我的仇人。
但是就没有感动过吗?他拿一个国家来讨她欢心?
多么艰辛的兴修武备,替父报仇,多么快意的攻打越国,羞辱勾践。然而纨纱溪边的美女一来到枕边,夫差发现原来生活
可以这般风花雪月,原来可以远离刀光剑影。
而西施的心情呢?怎么知道他是为他自己享乐还是真的爱她宠她?“犹有八人皆二八,独教西子战亡吴?”芸芸吴越美女中,为什么偏偏是她让他方寸大乱?一定是她伪装的很好,所以十三年间他一直以为她对他也是一片忠心。
“半夜娃宫作战场,血腥犹杂宴时香。”直到越国大军进攻姑苏的那一晚,她在馆娃宫的火花中开心地笑啊笑啊,他第一次看到她笑得这么舒展,刹那间明白了。
“西施不及烧残蜡,犹为君王泣数行”,他也不需要西施象蜡烛一样为他落泪,他害怕她的怜悯。本来他可以被流放到甬东去的,但哀莫大于心死,他怎么能像昔日胯下之臣勾践一样卧薪尝胆东山再起呢?父亲死时不瞑目,待到为父报了仇,又因一女子葬送江山,如何去面对地下的列祖列宗?他选择了自杀,死时面上盖了白绸巾,羞愧难当也。
春秋时吴越两国的这段恩恩怨怨,最后因一个女子而得到解脱。历史,叫人感慨万分,罗隐有诗:“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必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李白将这段姑苏城最悲壮的历史记忆化做西施的一段歌舞,化作“青山欲衔半边红”、“秋月坠江波”的诗意,发出“东方渐高奈若何”的感慨,悲哉?喜哉?悲喜交集,尽在不言中。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是白居易笔下的江南美景,那李诗人眼中的江南,则另有一番情韵.。在秋季的蝥源,中国的廊桥因李白诗中“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的凄迷围氛而愈加闻名于世;在歙县的青溪,诗人发出“清溪清我心”、“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游子心.”的抒怀;在象征归隐、深荡世俗机心的富春江畔,李白缅怀古人“迢迢严子陵,垂钓沧波间。身将客星隐,心与浮云闲”,同时唱出了自我的解脱:“长楫万乘君,还归富春山。清风洒六合,邈然不可攀。”在绍兴,李白被越地少男少女们赤裸大胆的爱情感染了,写下那首著名的《越女祠》:“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在剡溪,在天姥,李白“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唱出了千古名篇《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江南之于李白,是心灵的一方净土,是灵魂飞翔的高空和休歇的栖息地。
尾声 :内外变古今,古今为一瞬
我们随李白的脚步,按李白的地图,翻过了大漠雪山
,越过了长江黄河,停歇在江南水乡.。在这繁富多姿的地图上,尚有许许多多美丽的驿站,我们匆匆而过,并未驻足玩赏——
李白“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的长安。
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咸阳。
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四川峨眉山。
李白“飞流直下三千里,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江西庐山。
李白“相看两不厌”的安徽敬亭山。
李白“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拦明月”、“明朝散发弄扁舟”的马鞍山采石太白楼。
……
李白的地图,仅仅是唐人的地图的一个缩小版。唐人真是多彩,他们既有豪迈之歌,凄凉之泪,也有寂寞开且落的芙蓉山茶.。他们渴求一种有别于红尘芸芸众生的生存方式,于是便有了唐诗的格调。宋人躲进书斋,在故纸堆里捡起几片金黄的落叶拼出一个稳扎稳实的秋天,那是学人之诗。唐人走出门外,在铁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尽情挥洒才情,如春之盎然,夏之热忱,似秋之缤纷,冬之壮美,这是才子之诗。他们走到西部,于是有了塞外诗;他们也游于山野田间,于是有了田园诗;他们更喜欢山山水水,于是多了山水诗。唐人的吟唱总带着时代的高傲与自负——不怨天尤人,不无病呻吟,偶而感怀身世,也会立马在山水之间得到解脱。
李白的地图,带给我们快意的诗旅。突然想起开篇所引其《东山吟》:“我妓今朝如花月,他妓古坟荒草寒”。古往今来,人事代谢,功名、富贵、美色、钱财,一样留不下,一样带不走,唯有千年之前曹丕留下那句“盖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世”方为人间至理。
站在李白地图的每一方山水土地上,虽发出的是“昔人已乘黄鹤去”的感慨,却并无“他妓古坟荒草寒”的悲伤,因为诗人的诗句已化作云霞片片,穿越今昔,跨过四宇,成为不朽。
作者介绍:辛文(1985——),女,籍贯:山东青岛,汉,江苏省无锡市江南大学文学院 2007级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中国诗学
李白的地图
辛文
楔子:李白的地图
公元742年,诗人李白携一歌妓游览浙江东山。诗人崇拜的谢安已入土300余年,谢大人喜欢的女子也已化作黄土一抔。李诗人悲从中来,写下了《东山吟》:“携妓东土山,怅然悲谢安。我妓今朝如花月,他妓古坟荒草寒。……彼亦一时,此亦一时,浩浩横流之咏何必奇。”
某一地方,我们想起那曾惊天动地的悲欢离合也东逝如流水,那颜色如花的女子如今也化作“古坟荒草”,而己虽“今朝如花月”,百年之后却也成为后人追思的“古人”,于是胸中一股悲凉之气慢慢化开——“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某一日子,我们踏上某一方山水土地时,想起某位古人就曾站在我们站着的地方吟风颂月,发古人之幽思,抒万丈之豪情,也许会会心一笑。这一刹那的心有灵犀,撇开身边的纭纭众生,宛若搭上了古人的油壁车。
一处山水,一段风月,就那么静静地凝固于李白的诗中;千年过去了,它默默地等待你的到来,等待你的感知。在感知中,如果微笑中有了“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如果脚步里有了“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舒盈, 如果灵魂内有了“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那份与自然山水的默挈,那么,对于枯燥变幻的人生,对于起落无序的命运,我们会有很多更好更深的理解,懂得从容,学会感激。
活着,是匆匆赶路,而“地图”,让你抬起眼看一路风景。现在就让我为你掀开李白的地图。
一、丝路花雨:横行青海夜带刀
青海湖,如一块碧绿的翡翠,镶嵌在文成公主出嫁时曾经路过的日月山旁边,在唐代七绝圣手王昌龄的笔下,别具一番壮阔豪迈:“青海长云暗雪山”、“黄昏独坐海风秋。”
安史之乱后,吐蕃占领了青海全境,割断丝绸之路,青海湖畔一片苦寒,杀机四伏。诗人前来以身蹈险的甚少,更多的是想象,杜甫说:“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湫湫。”
如果说杜甫对这方大漠山水怀有的是更多的忧患、控诉与鞭苔,那么,李白则用豪情壮语对穷兵黩武进行了讽刺:
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
哥舒是玄宗年间任安西节度史的哥舒翰,曾枕戈待旦地守卫边境,受到西部边民的衷心爱戴:“北斗七星夜,哥舒夜带刀。至今窥胡马,不敢过临洮。”“夜带刀”成了哥舒将军的形象。天宝十二载,哥舒率兵六万三千人,几乎全军尽没才攻下只有五百吐蕃守军的石堡。李白一个“屠”字,写尽了多少官兵的血泪,人民的哀哭,哥舒的无能,而“取
紫袍”(玄宗因此事赐予哥舒“紫袍”,即唐制三品以上)又那样具讽刺之能事,真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谁说“诗史”的称号仅归杜甫一人所有?谁说李白在浪漫的幻想中仅仅编制梦中的童话?丝路花雨,美丽的名字却血语腥风,白骨皑皑。丝绸之路上,李白孤独地跋涉,又深沉地思索。
祁连山脚下,李白有“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壮美抒怀,更有“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戌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的多情慨叹;在楼兰古国,李白有“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的细致描摹,更有“晓战虽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豪情壮志。
如果杜甫描摹了历史,李白则诗化了历史;如果杜甫是饱含血泪的控诉,李白则更将自信与自负挥洒笔尖,任之在历史中铸就一片光彩,一份希望。
二、长江黄河:轻舟已过万重山
黄河的壶口,长江的三峡及其畔边的名楼,都是李白垂顾倾心的山水风物。
李白曾在多首诗中写到过黄河的壮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而壶口在诗人笔下尤为令人震撼乃至恐惧,即这首《公无渡河》(箜篌谣):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吼万里触龙门。波滔天,尧咨嗟,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其害乃去。茫然风沙,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径流欲奚为,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海湄,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骨于其间,箜篌所悲竟不还。
读罢此诗,不禁令人蓦然忆起一些人类的悲剧:夸父追日而渴死,精卫填海而不息,以至西方的洪水诺亚方舟……一场场尽是人类无法抗拒自然的威力的悲剧,“箜篌所悲竟莫还”中一个“悲”字如箜篌哀鸣,悲音袅袅,不绝于耳。“虎可博,河难凭”,咆哮万里的黄河岂是一叶扁舟能够飞渡得了的?公渡之,公溺之,从此有位女子每日在黄河边引箜篌悲唱:“公无渡河,公无渡河……”诗人有一种人的渺小感的抒怀。在大自然面前,人是渺小的,在社会生活中,人何尝不是?在历史洪流中,又何尝不是?
在三峡,李白还有一首名作《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诗也有速度,曾有专家评选速度最快的诗,此诗即列其中。为什么呢?盖因白帝城到江陵,约1200里,“一日还”之快可比上喷汽船,何况诗人乘的是“一叶
扁舟”?当时李白五十八岁,在永王集团幕府工作。永王叛逆,李白受牵连流放夜郎,行到白帝城,遇大赦,旋急飞舟下江陵,心情自然喜悦畅快,于是便有了“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奇句。
我们还可联想到在李白“轻舟过万山”的这一水域,另一位伟大的诗人杜甫也创造了速度的奇迹。杜甫当时在四川避安史之乱,听说王师初胜,不禁“白日当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恨不得一日飞回洛阳老家,写出更惊人的速度:“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武汉黄鹤楼,1700多年的历史名楼,凌武昌黄皓山之颠,拦江汉奔流之涛,古有“天下江山第一楼”、“人间仙境,江上大观”的美誉。在这一楼上,演绎过多少离愁别绪的故事。李白在此写下了《送孟浩然之广陵》的送别绝唱: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离别者孟浩然,人在舟中,却屡屡回首;送行者李白,人伫楼上,引颈远眺,只见孤帆一片,碧空流尽,天际边的江水淹没了一切……不禁令人想起冷朝阳有《送红线》一诗:
采菱歌怨木兰舟,送客销魂百尺楼。还似洛妃乘雾去,碧天无际水空流。
一个“碧”字写出多情伤感的心绪,一个“水空流”道出无尽的惆怅叹惋;许浑的《谢亭送别》也是离人之曲: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周邦彦亦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词作:
愁一箭风快,半蒿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流水的意象抒不尽绵绵的深厚情谊。欧阳修的“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柳永的“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都是用逝去不返的流水衬离愁。
李白属于黄河长江,他的心灵、诗情,他的性情、气度都属于黄河长江,有着江水的奔腾不息,有着波涛的浪漫卓绝.。如果说他的豪放诗情在长江黄河中孕育,那么,他的俊逸清新的幽思则化育于江南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
三、能不忆江南:吴王宫里醉西施
乌栖曲(李白)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红。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若何!
假如一个千夫所指的恶人,疯狂地爱你,摘星星摘月亮地爱你,你会爱他吗?西施肯定回答:不,他是我的仇人。
但是就没有感动过吗?他拿一个国家来讨她欢心?
多么艰辛的兴修武备,替父报仇,多么快意的攻打越国,羞辱勾践。然而纨纱溪边的美女一来到枕边,夫差发现原来生活
可以这般风花雪月,原来可以远离刀光剑影。
而西施的心情呢?怎么知道他是为他自己享乐还是真的爱她宠她?“犹有八人皆二八,独教西子战亡吴?”芸芸吴越美女中,为什么偏偏是她让他方寸大乱?一定是她伪装的很好,所以十三年间他一直以为她对他也是一片忠心。
“半夜娃宫作战场,血腥犹杂宴时香。”直到越国大军进攻姑苏的那一晚,她在馆娃宫的火花中开心地笑啊笑啊,他第一次看到她笑得这么舒展,刹那间明白了。
“西施不及烧残蜡,犹为君王泣数行”,他也不需要西施象蜡烛一样为他落泪,他害怕她的怜悯。本来他可以被流放到甬东去的,但哀莫大于心死,他怎么能像昔日胯下之臣勾践一样卧薪尝胆东山再起呢?父亲死时不瞑目,待到为父报了仇,又因一女子葬送江山,如何去面对地下的列祖列宗?他选择了自杀,死时面上盖了白绸巾,羞愧难当也。
春秋时吴越两国的这段恩恩怨怨,最后因一个女子而得到解脱。历史,叫人感慨万分,罗隐有诗:“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必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李白将这段姑苏城最悲壮的历史记忆化做西施的一段歌舞,化作“青山欲衔半边红”、“秋月坠江波”的诗意,发出“东方渐高奈若何”的感慨,悲哉?喜哉?悲喜交集,尽在不言中。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是白居易笔下的江南美景,那李诗人眼中的江南,则另有一番情韵.。在秋季的蝥源,中国的廊桥因李白诗中“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的凄迷围氛而愈加闻名于世;在歙县的青溪,诗人发出“清溪清我心”、“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游子心.”的抒怀;在象征归隐、深荡世俗机心的富春江畔,李白缅怀古人“迢迢严子陵,垂钓沧波间。身将客星隐,心与浮云闲”,同时唱出了自我的解脱:“长楫万乘君,还归富春山。清风洒六合,邈然不可攀。”在绍兴,李白被越地少男少女们赤裸大胆的爱情感染了,写下那首著名的《越女祠》:“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在剡溪,在天姥,李白“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唱出了千古名篇《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江南之于李白,是心灵的一方净土,是灵魂飞翔的高空和休歇的栖息地。
尾声 :内外变古今,古今为一瞬
我们随李白的脚步,按李白的地图,翻过了大漠雪山
,越过了长江黄河,停歇在江南水乡.。在这繁富多姿的地图上,尚有许许多多美丽的驿站,我们匆匆而过,并未驻足玩赏——
李白“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的长安。
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咸阳。
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四川峨眉山。
李白“飞流直下三千里,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江西庐山。
李白“相看两不厌”的安徽敬亭山。
李白“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拦明月”、“明朝散发弄扁舟”的马鞍山采石太白楼。
……
李白的地图,仅仅是唐人的地图的一个缩小版。唐人真是多彩,他们既有豪迈之歌,凄凉之泪,也有寂寞开且落的芙蓉山茶.。他们渴求一种有别于红尘芸芸众生的生存方式,于是便有了唐诗的格调。宋人躲进书斋,在故纸堆里捡起几片金黄的落叶拼出一个稳扎稳实的秋天,那是学人之诗。唐人走出门外,在铁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尽情挥洒才情,如春之盎然,夏之热忱,似秋之缤纷,冬之壮美,这是才子之诗。他们走到西部,于是有了塞外诗;他们也游于山野田间,于是有了田园诗;他们更喜欢山山水水,于是多了山水诗。唐人的吟唱总带着时代的高傲与自负——不怨天尤人,不无病呻吟,偶而感怀身世,也会立马在山水之间得到解脱。
李白的地图,带给我们快意的诗旅。突然想起开篇所引其《东山吟》:“我妓今朝如花月,他妓古坟荒草寒”。古往今来,人事代谢,功名、富贵、美色、钱财,一样留不下,一样带不走,唯有千年之前曹丕留下那句“盖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世”方为人间至理。
站在李白地图的每一方山水土地上,虽发出的是“昔人已乘黄鹤去”的感慨,却并无“他妓古坟荒草寒”的悲伤,因为诗人的诗句已化作云霞片片,穿越今昔,跨过四宇,成为不朽。
作者介绍:辛文(1985——),女,籍贯:山东青岛,汉,江苏省无锡市江南大学文学院 2007级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中国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