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始计篇译文及注释 1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到百姓的生死,国家的存亡,不能不认真地思考和研究。

因此,要通过对敌我五个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比较,来探讨战争胜负的情形:一是政治,二是天时,三是地势,四是将领,五是制度。政治,就是要让民众和君主的意愿一致,战时他们才会为君主去死,不存二心。天时,就是指昼夜、晴雨、寒冷、炎热、季节气候的变化。地势,就是指高陵洼地、路途远近、险隘平坦、进退方便等条件。将领,就是指挥者所具备的智慧、诚信、仁爱、勇猛、严明等素质。制度,就是军制、军法、军需的制定和管理。凡属这五个方面的情况,将领都不能不知。充分了解这些情况的就能取胜,相反就会作战失败。此外,还要通过比较双方的具体条件来探究战争胜负的情形,即双方君主哪一方施政清明?哪一方将帅更有才能?哪一方拥有更好的天时地利?哪一方军纪严明?哪一方兵力强大?哪一方士卒训练有素?哪一方赏罚分明?通过这些分析比较就能够判断谁胜谁负了。

若听从我的意见,用兵作战就会取胜,我就留下来;若是不从,打仗就会失败,我将会离开这里。

我的军事思想您认为能够接受,再从外交上造成大好形势作为辅助条件,就掌握了主动权。所谓态势,即是凭借有利的情况,以制定临机应变的策略。

战争,本来是一种诡诈之术。所以,能战而示之软弱;要打,装作退却;要攻近处,装作攻击远处;要想远袭,又装作近攻;敌人贪利,就用小利引诱;敌人混乱就要攻取;敌人力量充实,就要防备;敌人兵强卒锐,就避其锋头;敌人气势汹汹,就设法扰乱它;敌人谦卑就要使之骄横;敌人安逸就要使之疲劳;敌人内部和睦,就要离间他们。总之,要在敌人没有防备处攻击,在敌人料想不到的时候采取行动。这是指挥家制胜的秘诀,不可预先讲明。 未战之前就能预料取胜的,是因为筹划周密,条件充分;未开战而估计取胜把握小,是具备取胜的条件少。条件充分的取胜就大,准备不充分的就会失败。何况一点条件也不具备的呢!我根据这些来观察战争,胜败也就清楚了。

注释

兵:兵士、兵器、军队、军事,此指军事。

地:引申为领域。

道:道理,这里指的根本道理。

察:观察、了解、考察,这里指考察。

经:经度,引申为分析、研究。

校:作动词,较量、比较。

道:道理,道路。这里可引申为治国的路线或方针政策。

阴阳:我国古代一对概括宇宙万象万物内在基本矛盾的范畴。这里是从气象和天象上讲,指天气晴雨,天象昼夜的变化。

曲制:曲,指古代军队编制较小的单位,曲制即军队的编制。

官道:官,指军队中的各级指挥员,官道即指对军队各级将领的职责划分和管理形式、管理制度。

主用:主,主持,这里可解释为掌管。用,费用,这里指军队的物资费用。主用,就是指对军队后勤军需的管理。

强:强壮,这里指士兵体质强壮。

练:训练,这里指军士训练有素。

将:这里作时间副词,可引申为衡量。

计利以听:计,计较,这里引申为衡量。计利,就是指权衡利益。听,听从。

乃为之势:势,这里指形势、情势。

以佐其外:佐,辅佐,引申为有助于。其,指示代词,这里指实现战略或战役目标的计划。外,指外部环境或客观环境。

诡道也:诡,欺诈。道,这里作途径解,引申为方法、计谋。诡道,指欺诈的方法和计谋。

实而备之:实,实力。这里指敌军充实雄厚。备,准备。

怒而挠之:挠,挑逗。

庙,庙算,指庙堂上的计划与谋划。

本页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

返回▲

始计篇(孙武)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到百姓的生死,国家的存亡,不能不认真地思考和研究。

因此,要通过对敌我五个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比较,来探讨战争胜负的情形:一是政治,二是天时,三是地势,四是将领,五是制度。政治,就是要让民众和君主的意愿一致,战时他们才会为君主去死,不存二心。天时,就是指昼夜、晴雨、寒冷、炎热、季节气候的变化。地势,就是指高陵洼地、路途远近、险隘平坦、进退方便等条件。将领,就是指挥者所具备的智慧、诚信、仁爱、勇猛、严明等素质。制度,就是军制、军法、军需的制定和管理。凡属这五个方面的情况,将领都不能不知。充分了解这些情况的就能取胜,相反就会作战失败。此外,还要通过比较双方的具体条件来探究战争胜负的情形,即双方君主哪一方施政清明?哪一方将帅更有才能?哪一方拥有更好的天时地利?哪一方军纪严明?哪一方兵力强大?哪一方士卒训练有素?哪一方赏罚分明?通过这些分析比较就能够判断谁胜谁负了。

若听从我的意见,用兵作战就会取胜,我就留下来;若是不从,打仗就会失败,我将会离开这里。

我的军事思想您认为能够接受,再从外交上造成大好形势作为辅助条件,就掌握了主动权。所谓态势,即是凭借有利的情况,以制定临机应变的策略。

战争,本来是一种诡诈之术。所以,能战而示之软弱;要打,装作退却;要攻近处,装作攻击远处;要想远袭,又装作近攻;敌人贪利,就用小利引诱;敌人混乱就要攻取;敌人力量充实,就要防备;敌人兵强卒锐,就避其锋头;敌人气势汹汹,就设法扰乱它;敌人谦卑就要使之骄横;敌人安逸就要使之疲劳;敌人内部和睦,就要离间他们。总之,要在敌人没有防备处攻击,在敌人料想不到的时候采取行动。这是指挥家制胜的秘诀,不可预先讲明。 未战之前就能预料取胜的,是因为筹划周密,条件充分;未开战而估计取胜把握小,是具备取胜的条件少。条件充分的取胜就大,准备不充分的就会失败。何况一点条件也不具备的呢!我根据这些来观察战争,胜败也就清楚了。

注释

兵:兵士、兵器、军队、军事,此指军事。

地:引申为领域。

道:道理,这里指的根本道理。

察:观察、了解、考察,这里指考察。

经:经度,引申为分析、研究。

校:作动词,较量、比较。

道:道理,道路。这里可引申为治国的路线或方针政策。

阴阳:我国古代一对概括宇宙万象万物内在基本矛盾的范畴。这里是从气象和天象上讲,指天气晴雨,天象昼夜的变化。

曲制:曲,指古代军队编制较小的单位,曲制即军队的编制。

官道:官,指军队中的各级指挥员,官道即指对军队各级将领的职责划分和管理形式、管理制度。

主用:主,主持,这里可解释为掌管。用,费用,这里指军队的物资费用。主用,就是指对军队后勤军需的管理。

强:强壮,这里指士兵体质强壮。

练:训练,这里指军士训练有素。

将:这里作时间副词,可引申为衡量。

计利以听:计,计较,这里引申为衡量。计利,就是指权衡利益。听,听从。

乃为之势:势,这里指形势、情势。

以佐其外:佐,辅佐,引申为有助于。其,指示代词,这里指实现战略或战役目标的计划。外,指外部环境或客观环境。

诡道也:诡,欺诈。道,这里作途径解,引申为方法、计谋。诡道,指欺诈的方法和计谋。

实而备之:实,实力。这里指敌军充实雄厚。备,准备。

怒而挠之:挠,挑逗。

庙,庙算,指庙堂上的计划与谋划。

本页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

返回▲

始计篇(孙武)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相关文章

  • 孙子兵法·地形篇译文及注释
  • 作者:佚名 译文 孙子说:地形有通.挂.支.隘.险.远等六类.我们可以去,敌人可以来的地域叫做通:在通形地域,应抢先占据地势高而向阳的地方,并保持粮道畅通,这样与敌交战就有利.可以前进,不易返回的地域叫做挂:在挂形地域,敌军如无防备,就要突 ...查看


  • 五年级上传统文化备课
  • 第1课时<硕鼠> 教学目标: 1.学习<硕鼠>,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把握<硕鼠>中,复唱的特点. 2.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及诗中所隐含的寓意. 3.运用诵读法,让学生品味诗歌语言的凝 ...查看


  • [汉书·张良传]原文及译文 1
  • <汉书·张良传> [原文] 张良字子房,其先韩人也①.大父开地②,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③.父平,相釐王.悼惠王④.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岁⑤,秦灭韩.良少,未宦事韩⑥.韩破,良家僮三百人⑦,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 ...查看


  • 山东大学版五年级传统文化计划及备课
  • 小学五年级 地方课程之传统文化 教案 北展小学 李和亭 2015年9月 第一单元 经典驿站 <诗 经> 硕鼠·魏风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硕鼠>的意义及要表达的中心.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硕鼠& ...查看


  • 三年级经典诵读(2015.9)
  • 小学生"经典诵读" 三年级 目 录 (一)必背古诗20首: 1.<山行>(唐)杜牧 2.<竹里馆>(唐)王维 3.<江南春>(唐)杜牧 4.<乐游原>(唐) 李商隐 5.& ...查看


  • 古代寓言故事选集(二)
  • 古代寓言故事选集(二) 大瓠之用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 ...查看


  • 经典古文名篇1
  • 国学 一.<孙子兵法> 原文: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译 ...查看


  •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
  •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 (一)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 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quo ...查看


  • 世说新语古今翻译全本
  • 捷悟(十一) (1)杨德祖为魏武主簿,时作相国门,始构榱桷,魏武自出看,使人题门作"活"字,便去①.杨见,即令坏之.既竟,曰:"门中'活','阔'字.王正嫌门大也②." [注释]①杨德祖:杨脩,字德祖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