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优劣势和发展战略
前 言
北部湾经济区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我国西部大开发地区唯一的沿海区域,也是我国与东盟国家既有海上通道、又有陆地接壤的区域,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北部湾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2008年1月14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2006~2020)》获得国务院批准以及2010年11月11日钦州市钦州港经济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广西的经济、文化以及全方位的发展态势来讲,就犹如一扇轰然打开的闸门,为这块拥有着多元资源的神奇土地带来了无限生机,国家高度重视广西沿海地区发展,明确将北部湾经济区作为西部大开发和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点地区,提出新要求,赋予新使命,北部湾经济区加快发展的机遇已经来到,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北部湾经济区面临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加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摘要】:发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是国家经济调整的的战略方向,应创新发展理念,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落实发展新举措,积极推进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逐步将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成我国沿海经济新高地和发展新一极,当前北部湾经济的发展有着良好基础,也存在诸多制约因素。文章结合北部湾经济区的区域特征,探讨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及施行中必须完善的各项规划与保障。
【关键词】: 北部湾地区 发展战略研究 经济区 经济发展 制约因素 广西 经济模式 发展战略
第一章 发展优势
1.1 地理位置优势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以下简称“北部湾经济区”)地处我国沿海西南端,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所辖行政区域组成,陆地国土面积4.25万平方公里,是我国西部惟一的沿海又沿边的地区,既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又是促进中国-东盟全面合作的重要桥梁和基地,是我国对外开放、走向东盟、走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和前沿,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已逐渐成为商家争夺的经济要塞。
1.2 资源优势
1.2.1 港口海岸线优势
北部湾经济区海岸线长1500多公里,其中包括钦州港海岸线,防城港海岸线,岸线曲折,各个海岸线深水条件好,特别是钦州港海岸线,地理位置优越,符合做物流、大工业开发,各个港口资源十分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1.2.2旅游资源优势
北部湾经济区滨海风旅游资源也是非常丰富。如独获“中国第一滩”美誉的北海银滩、获得人文居住奖的“中国绿城”的首府南宁、,还有钦州三娘湾、4AAAA景级刘冯故居、灵山大卢村、防城港京岛风景名胜区、京族及大板瑶原生态民族风情、浦北县公猪脊森林公园、“天然氧吧”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等众多旅游景点。
1.2.3海洋生物资源
北部湾经济区独天得后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单单鱼类资源就有500多种,虾蟹类220多种;浅海有主要经济鱼类50多种、经济虾蟹类10多种,是个盛产海鲜的地方。
1.2.4矿产、能源资源
北部湾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已探明的矿产种类繁多,开发前景广阔,潮汐能和波浪能等海洋能具有较大开发价值。
1.2.5动植物资源
北部湾经济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是我国原生态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气候条件适宜,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很适合亚热带农、林、经济作物的种植。同时,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是重要速生丰产林等生产基地,有全国最大“茶族皇后”金花茶,是中国的肉桂、八角、大蚝、果园鸡、黑叶荔、香蕉、荔枝和奶水牛之乡。
1.2.6 交通网络发达
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国对外开放、走向东盟、走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和前沿,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良港催生的一条条黄金航线与
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和航空织成一个立体的运输网,湘桂线、南昆线、南防线、黎钦线,使北部湾(广西)经济区与京广、黔桂、黎湛、枝柳铁路相连,直通全国的铁路大动脉。
近年来,基础设施的极大改善。这几年,广西大概投资了100多个亿,对北部湾经济区基础设施进行了改善,今后还将继续加大投资力度。现在正在全线开工建设南宁到钦州、南宁到北海、南宁到防城港的城际高速铁路。这几条城际高速铁路建成后,从南宁到北海、到防城港将不到一个小时,到钦州半个小时。正在建设的凭祥到钦州的高速公路,将把沿边和沿海连接起来。基础设施的进一步改善会极大地推动北部湾经济区贸易、物流、旅游等等便利化和一体化。
1.2.7 国家政策扶持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在国家战略的层面,规划出来以后,国务院很多部委制定了相关具体的支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一些政策。国家有关部门相继批准了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北海出口加工区拓展保税的功能以及2010年又把钦州港经济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些都是很具体的政策。
第二章 制约发展的因素
2.1、意识制约
对生态环境重要性与加快生态环境建设紧迫性的认识不够充分,
比较重视和强调经济增长,忽视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2.2、机制制约
目前,经济区仍处于经济不发达阶段,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尚未健全,存在着市场行为不够规范、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化程度不高、市场准入监管不力等问题,制约了生态文明建设。
2.3、规模制约
相当多的企业规模较小,资源利用率低,废弃物的资源化程度不高,污染监控困难,生态文明建设的技术和成本较高、推广不畅。
2.4、教育制约
经济区的高等教育发展极不平衡。目前,在南宁市的高等院校有27所,占全自治区高校总数的45.8%,北海市3所,钦州市2所,而防城港市是广西唯一没有高等院校的地级市。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一方面导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平衡,生态文明建设所需的各类技术研发能力也不平衡,不利于整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另一方面,影响生态经济技术全面推广,四市间和各产业间相互关联、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关系不紧密,物质与能量大循环难以形成。
2.5、环境制约
广西沿海经济大开放、大建设、大发展,给广西沿线资源的利用带来新的挑战。一大批码头、重大项目已经建成或即将开工建设。这些重大项目的建设,成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重头戏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应看到,这些项目大量利用岸线和围填海域,将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在这些开工建设的基础上,不仅在建设用海方
面存在较为明显的滥用状况,而且一些项目还缺乏科学依据,给海洋环境与资源带来了负面影响,造成近年来广西沿海海平面平均每年以
3.3毫米或更高的速率上升,上升速率为全国最高,致使一些地方海岸线后退、土地流失严重。
第三章 发展战略
3.1、建立完整财税政策体系
3.1.1、从财税体制层面上,要尽快建立完善省以下财税体制,增强地方财政实力,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财力的稳定增长提供体制保障。
3.1.2、从税制结构层面上,要对税收制度进行适当的调整,为做大做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优势产业提供税收制度保障 。
3. 1.3、从税收政策层面上,要加大税收政策扶持力度,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
3. 1.4从税收协调层面上,要加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国内外各区域经济之间的税收政策协调 。
3.2、建立完整的金融体系
建立北部湾经济区较为专业金融机构,健全现代市场体系,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发展活力;进一步落实优惠政策,增强发展动力;进一步扩宽投融资渠道,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为合理的平台,通过各类优惠政策激发民间资本,通过各个渠道提高创业氛围,加速北
部湾经济区发展的速度。
3.3、建立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新形势对人才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加快实施重点产业、外向型高层次人才、人才公共管理与服务、紧缺专业人才等四项人才开发工程,以提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人才整体素质和国际化水平。实施重点行业高技能人才开发计划,提升高技能人才的技改革新能力。建立以企业行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互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立技能型人才培养和职业技能鉴定机制,加快培养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人才,带动各类高、中、初级技能人才梯次发展。建立北部湾经济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3.4、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经济发展,规划在先。一是成立职能机构。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层面和经济区四市成立相应职能机构,负责经济区的整体生态发展规模、中长期规划和具体生态发展规划。二是进行生态功能区规划。科学划分生态工业区、生态商业区、生态居住区、生态景观区等,力求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产力合理布局。每个分区都要明确发展的重点和保护的重点,预留好足够的发展空间;对功能重叠的分区,要突出其主要功能;有条件的地方,要有规模地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合理安排园区产业,尽可能做到企业间相互协作、物质循环、资源高效利用。三是制定各层次生态规划。要统筹协调规划好大型组合港布局、综合
交通体系建设、工业发展、土地利用、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城市群发展规模等。四是要按照经济区的总体规模要求,综合协调各区域、各层面、各范畴、各行业间的发展方向,做好区域重大项目布局、港口发展、城市和社会公共事业发展、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等专项规划。
3.5、发展生态产业经济
3.5.1、发展生态农业经济
坚持“整理、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的原理优化生态农业结构,提高农业开发综合效益。
3.5.2、发展生态工业经济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首先,实施科技带动战略。要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不断加大污染治理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能源利用率,依靠科技减少污染排放总量;积极利用高新技术发展环保产品,并推动环保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积极开发利用高新技术,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通过科技创新带动经济跨越式发展。其次,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路子,提高经济发展效益;积极引导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逐步扩大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作用,缩小资源依赖型产业的比重,促进产业结构现代化、高新技术产业化、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实现发展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最后,招商选资、打造产业集群。要调整发展思路,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模
式转变。即选择能够发挥本地优势、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项目,不选投资规模小、发展前景一般、引进成本过高、环境危害严重,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项目。
3.6、科学建设生态城镇体系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在自治区“四群四带”的城镇发展新格局的框架下,处理好局部与整体、近期与长远、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城镇建设与环境保护、现代化建设与保护历史遗产等关系,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南北钦防城镇群体系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和各项专业规划,科学勾画出具有时代特色的生态城镇蓝图。二是科学经营城市。要把城市作为最重要的国有资产来经营,加快形成以政府资金引导、多渠道投入、多形式投资的市政公用行业投资发展机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市场化。三是打造滨海生态城镇群。“十一五”期间,加强各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发展壮大城市经济。同时,清除各种市场障碍,促进生产要素在市场机制基础上自由流动。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把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建设成为以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为中心城市,以该区域范围内的县城、中心集镇为卫星城镇,分工合理、功能互补,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在中国西南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群。力争到21世纪中叶建设成为经济发达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环境清洁优美、人与自然和谐,适于居住、旅游与创业的具有现代化、国际化滨海特色的生态城市群。
3.7、加快重大产业布局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
加快培育发展沿海石化、林浆纸、能源、钢铁及其延伸产业。突
出抓好几个重点:一是建设沿海石化基地;二是建设沿海林浆纸一体化产业基地;三是建设沿海能源基地;四是建设沿海钢铁基地,积极培育用钢产业,规划布局大型修造船项目和集装箱制造项目;五是建设铝加工基地。经过五年、十年,乃至更长一些时间的努力,把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打造成为广西最具实力的工业区。
第四章 总结
搞好北部湾经济区对促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促进民族和谐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发展经济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搞经济建设应该加强对区域优势与发展方向的推动,运用合理的经济策略积极推动环北部湾区域的合作使北部湾成为东南亚开放与合作的大框架,使广西成为兼跨中国—东盟两个次区域合作的省区,更加凸显广西在中国发展对东南亚及南亚经贸合作中的枢纽和前沿地位,从而加快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全面开放开发,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而推动北部湾经济,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 《特区经济》 2009年08期;
2、 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20080202;2008年;
3、 中心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走进北部湾》;2010年;
4、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生产力研究》
2009年22期。
浅析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优劣势和发展战略
前 言
北部湾经济区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我国西部大开发地区唯一的沿海区域,也是我国与东盟国家既有海上通道、又有陆地接壤的区域,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北部湾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2008年1月14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2006~2020)》获得国务院批准以及2010年11月11日钦州市钦州港经济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广西的经济、文化以及全方位的发展态势来讲,就犹如一扇轰然打开的闸门,为这块拥有着多元资源的神奇土地带来了无限生机,国家高度重视广西沿海地区发展,明确将北部湾经济区作为西部大开发和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点地区,提出新要求,赋予新使命,北部湾经济区加快发展的机遇已经来到,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北部湾经济区面临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加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摘要】:发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是国家经济调整的的战略方向,应创新发展理念,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落实发展新举措,积极推进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逐步将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成我国沿海经济新高地和发展新一极,当前北部湾经济的发展有着良好基础,也存在诸多制约因素。文章结合北部湾经济区的区域特征,探讨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及施行中必须完善的各项规划与保障。
【关键词】: 北部湾地区 发展战略研究 经济区 经济发展 制约因素 广西 经济模式 发展战略
第一章 发展优势
1.1 地理位置优势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以下简称“北部湾经济区”)地处我国沿海西南端,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所辖行政区域组成,陆地国土面积4.25万平方公里,是我国西部惟一的沿海又沿边的地区,既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又是促进中国-东盟全面合作的重要桥梁和基地,是我国对外开放、走向东盟、走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和前沿,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已逐渐成为商家争夺的经济要塞。
1.2 资源优势
1.2.1 港口海岸线优势
北部湾经济区海岸线长1500多公里,其中包括钦州港海岸线,防城港海岸线,岸线曲折,各个海岸线深水条件好,特别是钦州港海岸线,地理位置优越,符合做物流、大工业开发,各个港口资源十分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1.2.2旅游资源优势
北部湾经济区滨海风旅游资源也是非常丰富。如独获“中国第一滩”美誉的北海银滩、获得人文居住奖的“中国绿城”的首府南宁、,还有钦州三娘湾、4AAAA景级刘冯故居、灵山大卢村、防城港京岛风景名胜区、京族及大板瑶原生态民族风情、浦北县公猪脊森林公园、“天然氧吧”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等众多旅游景点。
1.2.3海洋生物资源
北部湾经济区独天得后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单单鱼类资源就有500多种,虾蟹类220多种;浅海有主要经济鱼类50多种、经济虾蟹类10多种,是个盛产海鲜的地方。
1.2.4矿产、能源资源
北部湾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已探明的矿产种类繁多,开发前景广阔,潮汐能和波浪能等海洋能具有较大开发价值。
1.2.5动植物资源
北部湾经济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是我国原生态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气候条件适宜,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很适合亚热带农、林、经济作物的种植。同时,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是重要速生丰产林等生产基地,有全国最大“茶族皇后”金花茶,是中国的肉桂、八角、大蚝、果园鸡、黑叶荔、香蕉、荔枝和奶水牛之乡。
1.2.6 交通网络发达
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国对外开放、走向东盟、走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和前沿,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良港催生的一条条黄金航线与
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和航空织成一个立体的运输网,湘桂线、南昆线、南防线、黎钦线,使北部湾(广西)经济区与京广、黔桂、黎湛、枝柳铁路相连,直通全国的铁路大动脉。
近年来,基础设施的极大改善。这几年,广西大概投资了100多个亿,对北部湾经济区基础设施进行了改善,今后还将继续加大投资力度。现在正在全线开工建设南宁到钦州、南宁到北海、南宁到防城港的城际高速铁路。这几条城际高速铁路建成后,从南宁到北海、到防城港将不到一个小时,到钦州半个小时。正在建设的凭祥到钦州的高速公路,将把沿边和沿海连接起来。基础设施的进一步改善会极大地推动北部湾经济区贸易、物流、旅游等等便利化和一体化。
1.2.7 国家政策扶持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在国家战略的层面,规划出来以后,国务院很多部委制定了相关具体的支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一些政策。国家有关部门相继批准了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北海出口加工区拓展保税的功能以及2010年又把钦州港经济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些都是很具体的政策。
第二章 制约发展的因素
2.1、意识制约
对生态环境重要性与加快生态环境建设紧迫性的认识不够充分,
比较重视和强调经济增长,忽视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2.2、机制制约
目前,经济区仍处于经济不发达阶段,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尚未健全,存在着市场行为不够规范、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化程度不高、市场准入监管不力等问题,制约了生态文明建设。
2.3、规模制约
相当多的企业规模较小,资源利用率低,废弃物的资源化程度不高,污染监控困难,生态文明建设的技术和成本较高、推广不畅。
2.4、教育制约
经济区的高等教育发展极不平衡。目前,在南宁市的高等院校有27所,占全自治区高校总数的45.8%,北海市3所,钦州市2所,而防城港市是广西唯一没有高等院校的地级市。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一方面导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平衡,生态文明建设所需的各类技术研发能力也不平衡,不利于整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另一方面,影响生态经济技术全面推广,四市间和各产业间相互关联、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关系不紧密,物质与能量大循环难以形成。
2.5、环境制约
广西沿海经济大开放、大建设、大发展,给广西沿线资源的利用带来新的挑战。一大批码头、重大项目已经建成或即将开工建设。这些重大项目的建设,成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重头戏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应看到,这些项目大量利用岸线和围填海域,将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在这些开工建设的基础上,不仅在建设用海方
面存在较为明显的滥用状况,而且一些项目还缺乏科学依据,给海洋环境与资源带来了负面影响,造成近年来广西沿海海平面平均每年以
3.3毫米或更高的速率上升,上升速率为全国最高,致使一些地方海岸线后退、土地流失严重。
第三章 发展战略
3.1、建立完整财税政策体系
3.1.1、从财税体制层面上,要尽快建立完善省以下财税体制,增强地方财政实力,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财力的稳定增长提供体制保障。
3.1.2、从税制结构层面上,要对税收制度进行适当的调整,为做大做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优势产业提供税收制度保障 。
3. 1.3、从税收政策层面上,要加大税收政策扶持力度,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
3. 1.4从税收协调层面上,要加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国内外各区域经济之间的税收政策协调 。
3.2、建立完整的金融体系
建立北部湾经济区较为专业金融机构,健全现代市场体系,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发展活力;进一步落实优惠政策,增强发展动力;进一步扩宽投融资渠道,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为合理的平台,通过各类优惠政策激发民间资本,通过各个渠道提高创业氛围,加速北
部湾经济区发展的速度。
3.3、建立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新形势对人才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加快实施重点产业、外向型高层次人才、人才公共管理与服务、紧缺专业人才等四项人才开发工程,以提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人才整体素质和国际化水平。实施重点行业高技能人才开发计划,提升高技能人才的技改革新能力。建立以企业行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互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立技能型人才培养和职业技能鉴定机制,加快培养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人才,带动各类高、中、初级技能人才梯次发展。建立北部湾经济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3.4、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经济发展,规划在先。一是成立职能机构。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层面和经济区四市成立相应职能机构,负责经济区的整体生态发展规模、中长期规划和具体生态发展规划。二是进行生态功能区规划。科学划分生态工业区、生态商业区、生态居住区、生态景观区等,力求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产力合理布局。每个分区都要明确发展的重点和保护的重点,预留好足够的发展空间;对功能重叠的分区,要突出其主要功能;有条件的地方,要有规模地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合理安排园区产业,尽可能做到企业间相互协作、物质循环、资源高效利用。三是制定各层次生态规划。要统筹协调规划好大型组合港布局、综合
交通体系建设、工业发展、土地利用、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城市群发展规模等。四是要按照经济区的总体规模要求,综合协调各区域、各层面、各范畴、各行业间的发展方向,做好区域重大项目布局、港口发展、城市和社会公共事业发展、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等专项规划。
3.5、发展生态产业经济
3.5.1、发展生态农业经济
坚持“整理、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的原理优化生态农业结构,提高农业开发综合效益。
3.5.2、发展生态工业经济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首先,实施科技带动战略。要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不断加大污染治理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能源利用率,依靠科技减少污染排放总量;积极利用高新技术发展环保产品,并推动环保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积极开发利用高新技术,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通过科技创新带动经济跨越式发展。其次,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路子,提高经济发展效益;积极引导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逐步扩大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作用,缩小资源依赖型产业的比重,促进产业结构现代化、高新技术产业化、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实现发展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最后,招商选资、打造产业集群。要调整发展思路,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模
式转变。即选择能够发挥本地优势、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项目,不选投资规模小、发展前景一般、引进成本过高、环境危害严重,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项目。
3.6、科学建设生态城镇体系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在自治区“四群四带”的城镇发展新格局的框架下,处理好局部与整体、近期与长远、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城镇建设与环境保护、现代化建设与保护历史遗产等关系,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南北钦防城镇群体系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和各项专业规划,科学勾画出具有时代特色的生态城镇蓝图。二是科学经营城市。要把城市作为最重要的国有资产来经营,加快形成以政府资金引导、多渠道投入、多形式投资的市政公用行业投资发展机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市场化。三是打造滨海生态城镇群。“十一五”期间,加强各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发展壮大城市经济。同时,清除各种市场障碍,促进生产要素在市场机制基础上自由流动。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把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建设成为以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为中心城市,以该区域范围内的县城、中心集镇为卫星城镇,分工合理、功能互补,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在中国西南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群。力争到21世纪中叶建设成为经济发达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环境清洁优美、人与自然和谐,适于居住、旅游与创业的具有现代化、国际化滨海特色的生态城市群。
3.7、加快重大产业布局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
加快培育发展沿海石化、林浆纸、能源、钢铁及其延伸产业。突
出抓好几个重点:一是建设沿海石化基地;二是建设沿海林浆纸一体化产业基地;三是建设沿海能源基地;四是建设沿海钢铁基地,积极培育用钢产业,规划布局大型修造船项目和集装箱制造项目;五是建设铝加工基地。经过五年、十年,乃至更长一些时间的努力,把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打造成为广西最具实力的工业区。
第四章 总结
搞好北部湾经济区对促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促进民族和谐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发展经济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搞经济建设应该加强对区域优势与发展方向的推动,运用合理的经济策略积极推动环北部湾区域的合作使北部湾成为东南亚开放与合作的大框架,使广西成为兼跨中国—东盟两个次区域合作的省区,更加凸显广西在中国发展对东南亚及南亚经贸合作中的枢纽和前沿地位,从而加快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全面开放开发,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而推动北部湾经济,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 《特区经济》 2009年08期;
2、 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20080202;2008年;
3、 中心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走进北部湾》;2010年;
4、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生产力研究》
2009年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