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法》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说明
1.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英文名称:Teaching method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课程编号:2414267
开课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开课学期:第6学期
学分/周学时:3学分/3学时
课程类型:专业方向选修课(教师教育方向)
2.课程性质(本课程在该专业的地位作用)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是一门围绕基础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特点等学习教学方法的课程;是一门面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综合性的课程。本门课程强调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紧密结合和联系,关注教育教学实际,把握其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3.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学习,使学生获得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有关知识,并能够结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特点及教学实际进行教学设计及教学实践的能力。 具体表现为:
1.能够叙述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概念、分类及现状;
2.知道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
3.掌握信息技术教学的常用方法及一般教学过程;
4.能够分析教材中列举的教学案例,提出改进;
5.能够根据信息技术教学目标的要求及教学内容的需要,优化选择各种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并综合使用,独立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实践。
4.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教材体系特点及具体要求
预修课程:
先修“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设计”课程及计算机基础相关课程。
5.教学时数及课时分配
第二部分 课程学时分配
1.李艺.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与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美]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三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说明
1.经典教学方法与新的有发展潜力的教学方法并重。
2.教学案例分析与教学设计结合。
3.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结合。
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微格教学、教育见习)相结合,让学生了解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特点,掌握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主要特征和一般教学过程,并能够用所学理论分析教学案例,进行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在各章节知识点中,按“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要求。
1.了解
对于本课程的次要内容要求学生能够了解。所涉及的内容都是一些基本概念和简单叙述,知道了就行,没有进一步深入和扩展的要求。
2.理解
对于本课程的一般内容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即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所学内容,对所涉及的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判断。
3.掌握
对于本课程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即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掌握所学内容,能够举一反三,熟练解决相关问题。
四 成绩考核办法
考核方式为考查。期末成绩考核评定按教务处相关规定执行。
五 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 信息技术课程与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概述(3课时)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
2、了解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概念与分类
3、了解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二、教学重点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理念
三、教学难点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四、教学要求
多媒体教室
五、教学要点
1、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概述
2、信息技术课程概述
六、实验及实践要求
无
第二部分 各种教学方法的理论及实践(30课时)
一、教学目的
1.掌握讲授法的优缺点及应用;
2.掌握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缺点及应用;
3.掌握讨论法的优缺点及应用;
4.掌握WebQuest教学法的优缺点及应用
5.掌握基于问题的学习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设计;
6.掌握范例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设计;
7.掌握游戏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设计
8、了解其他教学方法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二、教学重点
各种教学方法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设计
三、教学难点
各种教学方法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设计
四、教学要求
多媒体教室
五、教学要点
1.讲授法;2.任务驱动教学法;3.讨论法;4.WebQuest教学法;
5.基于问题的学习;6.范例教学法;7.游戏教学法;8.其他教学方法简介;
六、实验及实践要求
无
第三部分 教学方法的优选组合与运用(6课时)
一、教学目的
1、掌握直接教学策略与间接教学策略
2、掌握教学方法的选择与组合运用
二、教学重点
现代教育教学法的实施机制
三、教学难点
各种教学方法的交融整合
四、教学要求
多媒体教室
五、教学要点
1、直接教学策略
2、间接教学策略
3、教学方法的优选组合与运用
六、实验及实践要求
无
第四部分 教学方法综合实践(9课时)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微格教学的理论知识,掌握微格教学的方法及过程。
2、掌握教学方法的综合设计与实践
二、教学重点
微格教学
三、教学难点
微格教学
四、教学要求
多媒体教室
五、教学要点
1、微格教学
2、综合案例分析
3、学生案例点评
六、实验及实践要求
无
第五部分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6课时)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理论意义
2、掌握评价的理念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
评价方法
三、教学难点
评价的理念
四、教学要求
多媒体教室
五、教学要点
1、过程性评价
2、终结性评价
六、实验及实践要求
无
附:其他说明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处在不断的发展中,对应的教学方法也会随之动态发展,本门课程一方面要为学生讲授一些经典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要把握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方向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不断给予学生最新的东西。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学内容和评价形式可以因学生特点、课程需求发生变化。
另外,本门课程最好安排一定的教育见习、教学实践为学生提供感性、直接的认识与实践,并与学生的教育实习相结合。
《信息技术教学法》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说明
1.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英文名称:Teaching method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课程编号:2414267
开课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开课学期:第6学期
学分/周学时:3学分/3学时
课程类型:专业方向选修课(教师教育方向)
2.课程性质(本课程在该专业的地位作用)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是一门围绕基础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特点等学习教学方法的课程;是一门面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综合性的课程。本门课程强调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紧密结合和联系,关注教育教学实际,把握其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3.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学习,使学生获得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有关知识,并能够结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特点及教学实际进行教学设计及教学实践的能力。 具体表现为:
1.能够叙述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概念、分类及现状;
2.知道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
3.掌握信息技术教学的常用方法及一般教学过程;
4.能够分析教材中列举的教学案例,提出改进;
5.能够根据信息技术教学目标的要求及教学内容的需要,优化选择各种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并综合使用,独立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实践。
4.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教材体系特点及具体要求
预修课程:
先修“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设计”课程及计算机基础相关课程。
5.教学时数及课时分配
第二部分 课程学时分配
1.李艺.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与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美]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三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说明
1.经典教学方法与新的有发展潜力的教学方法并重。
2.教学案例分析与教学设计结合。
3.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结合。
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微格教学、教育见习)相结合,让学生了解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特点,掌握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主要特征和一般教学过程,并能够用所学理论分析教学案例,进行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在各章节知识点中,按“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要求。
1.了解
对于本课程的次要内容要求学生能够了解。所涉及的内容都是一些基本概念和简单叙述,知道了就行,没有进一步深入和扩展的要求。
2.理解
对于本课程的一般内容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即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所学内容,对所涉及的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判断。
3.掌握
对于本课程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即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掌握所学内容,能够举一反三,熟练解决相关问题。
四 成绩考核办法
考核方式为考查。期末成绩考核评定按教务处相关规定执行。
五 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 信息技术课程与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概述(3课时)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
2、了解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概念与分类
3、了解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二、教学重点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理念
三、教学难点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四、教学要求
多媒体教室
五、教学要点
1、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概述
2、信息技术课程概述
六、实验及实践要求
无
第二部分 各种教学方法的理论及实践(30课时)
一、教学目的
1.掌握讲授法的优缺点及应用;
2.掌握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缺点及应用;
3.掌握讨论法的优缺点及应用;
4.掌握WebQuest教学法的优缺点及应用
5.掌握基于问题的学习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设计;
6.掌握范例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设计;
7.掌握游戏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设计
8、了解其他教学方法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二、教学重点
各种教学方法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设计
三、教学难点
各种教学方法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设计
四、教学要求
多媒体教室
五、教学要点
1.讲授法;2.任务驱动教学法;3.讨论法;4.WebQuest教学法;
5.基于问题的学习;6.范例教学法;7.游戏教学法;8.其他教学方法简介;
六、实验及实践要求
无
第三部分 教学方法的优选组合与运用(6课时)
一、教学目的
1、掌握直接教学策略与间接教学策略
2、掌握教学方法的选择与组合运用
二、教学重点
现代教育教学法的实施机制
三、教学难点
各种教学方法的交融整合
四、教学要求
多媒体教室
五、教学要点
1、直接教学策略
2、间接教学策略
3、教学方法的优选组合与运用
六、实验及实践要求
无
第四部分 教学方法综合实践(9课时)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微格教学的理论知识,掌握微格教学的方法及过程。
2、掌握教学方法的综合设计与实践
二、教学重点
微格教学
三、教学难点
微格教学
四、教学要求
多媒体教室
五、教学要点
1、微格教学
2、综合案例分析
3、学生案例点评
六、实验及实践要求
无
第五部分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6课时)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理论意义
2、掌握评价的理念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
评价方法
三、教学难点
评价的理念
四、教学要求
多媒体教室
五、教学要点
1、过程性评价
2、终结性评价
六、实验及实践要求
无
附:其他说明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处在不断的发展中,对应的教学方法也会随之动态发展,本门课程一方面要为学生讲授一些经典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要把握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方向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不断给予学生最新的东西。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学内容和评价形式可以因学生特点、课程需求发生变化。
另外,本门课程最好安排一定的教育见习、教学实践为学生提供感性、直接的认识与实践,并与学生的教育实习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