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越文化博物馆策划大纲概念版
一 目录
1. 展区划分————————————————————————————————
2. 展示内容————————————————————————————————
二 展区划分
1. 入口序厅
2. 越人概述
3. 越人文明
4. 越文化传承
5. 越文化消失
三 展示内容
1. 入口序厅
展示内容:序言
2. 越人概述
①越人起源
展示内容:
A . 中国古代南方(秦岭淮河以南地区)越人的总称或通称。分布在今苏、浙、皖、鄂、赣、闽、粤、桂、台、琼为主地区。乃至整个广大的中国南方,曾经都是百越民族族系的分布范围。因部落众多,故总称百越(或非自称,而是北方民族对于南方民族的称呼)。
B . 有观点认为古籍中的„百越‟由„古越族‟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而成。战国时代文献中便出现了“百越”这一个新的称谓。战国后期,除了有百越这个名称以外,还有“扬越”这个名称指代扬州地区的越族。扬州包括今淮南、长江下游和岭南的东部地区,有时又包括整个岭南地区。所以扬越实际也是战国以来至秦汉对越人的另一种泛称。
②越人特征
展示内容:
A . 山越人之体格,一般应均较短小,皮肤较黑,黟歙二县如此,他地之山越亦可推知。更可知春秋时吴越之民体格亦必较短,身短则不惯用长兵,吴越人之喜用剑,与其体格固有关
也。
B . 凿齿。《管子》说,越国青年热爱祖国,当敌人入侵时,纷纷凿齿表示成人,参军打仗。因此,断发文身和拔牙、凿齿都是表示成年的标志,而不是避蛟龙之害或装饰美观及便于灌进药水等。三国吴沈莹《临海水土异物志》:“夷洲女已嫁,皆缺去前上齿。”夷洲,指台湾岛。清郁永河《裨海纪游》:“女择所爱者,乃与挽手,挽手者,以明私许之意也。明日女告其父,召挽手少年至,凿上腭门牙二齿授,女亦二齿付男,期某日就妇完婚,终身归以处。”清黄叔敬《台湾使槎录. 番俗六考》:“成婚,男女俱去上齿各二,彼此谨藏,以矢终身不易。”
C . 断发文身。 断发文身,这是南方海边、大河的近水居民共同的风尚。同时也是原始民族图
腾崇拜的反应。《左传·哀公七年》:“大伯端委以治周礼,仲雍嗣之,断发文身,祼以为饰,岂礼也哉。”《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左传·哀公七年》:“大伯端委以治周礼,仲雍嗣之,断发文身,祼以为饰,岂礼也哉。” 《淮南子. 原道训》:“九疑之南,陆事寡而水事众,于是人民断发文身,以象麟虫。”
③越人语言
展示内容: 百越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和生活、文化特点。百越语为黏著型,不同于汉语的单音成义,故百越语译成汉语时一字常译为两字,如爱为“怜职”,热为“煦虾”。有人认为越语与今壮侗语系的语言十分接近。
A . 吴越民族,古吴越语。
B . 闽越民族,古南越(粤)语
C . 扬越民族, 古扬越语
D . 邗越民族,古邗越语
E . 瓯越民族,古瓯越语
F . 西越民族,古西瓯语
G . 骆越民族,古骆越语
H . 裳越民族,古裳越语
④越人地域
展示内容:
A . 吴越民族,今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东南部、江西省赣东北部、福建省西北部。
B . 闽越民族,今福建省大部;及台湾省诸岛、广东省东部部分地区、海南省大部。
C . 南越民族, 今广东省大部;以及广西省东南部、海南省部分地区
D . 扬越民族, 今江西省大部;以及湖北省东南部、湖南省东部、东南部地区
E . 邗越民族,今江西省中北部;安徽省西南部、湖北省东南部分地区
F . 瓯越民族,今浙江省南部地区;福建省北部地区
G . 西越民族,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大部;贵州省东南部;以及云南省东南部地区
H . 骆越民族,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及沿国界线地区;云南省东南部沿国界线地区 I . 裳越民族,今云南省南部地区以及沿国界线地区分布
3.越人文明
①越文化印记
展示内容:
A . “河姆渡文化”遗址。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文化,第
一次发现于(1973年) 浙江余姚河姆渡,因而命名。它主要分布在杭州湾南岸的宁绍平原及舟山岛,经科学的方法进行测定,它的年代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300年。它是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氏族村落遗址,反映了约7000年前长江流域氏族的情况。
B . 裴李岗遗址。裴李岗文化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由于最早在河南新郑的裴李岗村发掘并认定而得名。该文化的分布范围,以新郑为中心,东至河南东部,西至河南西部,南至大别山,北至太行山。重要遗址还包括临汝中山寨遗址、长葛石固遗址等。综合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放射性实验室对裴李岗遗址出土的木炭标本测定的年代结果,裴李岗文化的年代据今约7000-8000年。
C . 贾湖遗址。贾湖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重要文化,属于裴李岗文化的一个分支,也
是裴李岗文化的主要源头,年代范围为BC7000—BC5800年,主要分布在淮河上游的支流沙河和洪河流域,最北可达颍河汝河流域,其七声音阶骨笛、9000年酿酒技术、成组随葬内装石子的龟甲及其契刻符号、动物训化家养、具有原始形态的栽培梗稻尤为引人注意,在学术界引起广泛反响。
D . 彭头山遗址。长江流域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距今约9000—8300年(质谱法测得)。得
名於湖南澧县彭头山遗址,分布於长江中游地区。彭头山遗址的文化面貌,与以往所发掘过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面貌完全不同,在彭山头,科学家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稻作农业痕迹——稻壳与谷粒,为确立长江中游地区在中国乃至世界稻作农业起源与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奠定了基础。
②古越文明
A . 最早的稻作文化。
B . 几何印纹陶。
C . 航海技术。
D . 青铜冶炼技术。
③越文明政权
A . 于越国,越国,又称于越,是中国夏朝、商朝、周朝时期位于东南方的诸侯国。始祖为夏
朝君主少康的庶子无余,国君为姒姓越氏。越国前期的核心统治区域主要在今天的浙江省诸暨、东阳、义乌和绍兴周边地区,其早期都城即在该区域内迁移。春秋末期,越国著名君主勾践灭吴国,势力范围一度北达江苏,南入闽台,东濒东海,西达皖南、赣东,雄踞东南。而勾践本人也被称为春秋五霸之一。战国时期越国势力衰弱,公元前306年,被楚国所灭。
B . 闽越国,远古时代,居住福建的原始人类属于海洋蒙古利亚人种。这些原始人类在距今3000
年以前(相当于中原的夏商时期),已经创造出灿烂的独具特色的原始文化——闽文化。到了周朝,形成七个大部落,史称“七闽”。与“七闽”关系较密切的是浙江的于越族。在越王允常时代,于越族有人进入福建定居。于越首领无诸统一“七闽”,自称闽越王。原先比较落后的七闽迅速发展成为百越诸族中最强大的一支。七闽和于越族融合而形成闽越族;七闽的分布,除今福建、台湾外,还包括浙江南部(古代温、台、处三州)、赣东地区以及广东的潮梅地区。
C . 南越国,南越国是秦朝灭亡后,由南海郡尉赵佗于前203年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后建立
(定都如今的广州番禺)。前196年和前179年,南越国曾先后两次臣属于西汉,成为西汉的“外藩”。前112年,南越国末代君主赵建德与西汉发生战争,被汉武帝于前111年所灭。南越国是岭南地区的第一个郡县制国家,它的建立保证了秦末乱世岭南地区社会秩序的稳定。来源于秦朝中原地区的统治者,带来了中原先进的政治制度和生产技术,使岭南地区落后的政治、经济现状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南越国君主推行的“和辑百越”的政策,促进了汉族和南越国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融合,并使汉文化和汉字得以传入岭南地区,改变了岭南落后的文化状况。南越国共传五代王,共九十三年,开国君赵佗,人称南越武帝。
D . 且瓯国,当公元前1000年前后,殷商沦亡,周室取而代之之际,太湖一带,曾有一且瓯王
国存在。此事载于《逸周书·王会篇》。此文记录周武王推翻殷商后不久便去世,其子成王继位,命殷部族和诸侯共同兴建新邑成周。当时以为成周位于天下中心﹐四方贡赋道里均等。新邑建成之时,号令天下诸侯皆来朝贺,一时间各国纷纷带着自己的贡品来参加盛
会,其中于越地区也有四个国家参加了这次朝贡活动。当时列于朝会大堂之东,而面向西,四个国家为:姑妹、且瓯、共人、海阳。“且瓯”部落当为商部落的一支,或接近商文明的近族,因故自中原南迁,建立了大约相当于商代文明的国家。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长兴县接连出土大量商周之际青铜器,从实物上也印证了且瓯文明古国的存在。
④越文明消失
A . 越国。前312年,越王无疆欲效法列国征伐中原,于是发兵向北攻打齐国。时齐威王在位,
于是派遣使者劝说越王西征楚国。齐使以楚国分兵在列国争胜,国内空虚为借口诱引越国伐楚。越王无疆听从齐使计策,转头讨伐楚国。然而,楚威王早有灭越之心,曾派大臣昭滑到越国去调查了5年,准备充分。于是楚威王领军进攻越国,大败越军,杀死无疆,把原来吴国一直到浙江的土地全部攻下,北边在徐州大败齐军。自此,越国一蹶不振,子弟争权,国土分裂。前306年(楚怀王二十三年),楚国乘越内乱的时候,联合齐国把越国灭亡了,设江东为郡。同时越国后人流亡至浙江与福建一带与当地闽人与原住民结合后,立东瓯国与闽越国,二者征战不休。王翦灭楚后继续南下,降越君,置会稽郡,和山东六国不同的是越国君主和政权仍然保留,只是暂时去除王号。闽君摇,辅佐诸侯推翻了秦朝。汉高帝又恢复摇做了越王,继续越国的奉祀。后再次复国,直到前110年时被汉武帝最终灭亡。
B . 闽越王。无诸的后代东越王余善最后发展到刻" 武帝" 玺,自立为帝,发兵反汉。这时的西
汉王朝经过近百年的休养生息,国富民强,特别是汉武帝在位期间,汉朝进入鼎盛时期,他不能容忍各边远地区政权的日益强大。汉武帝在击败北方匈奴,解除北方边患之后,调遣四路大军共数十万人围攻闽越国。汉王朝同时对闽越国内部采取分化瓦解的手段,争取了闽越繇王居股和部分贵族杀余善后降汉。汉武帝为了彻底消除后患,诏令大军将闽越举国上层迁往江淮内地,焚毁闽越国的城池宫殿。城村古城及其宫殿正是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被汉武帝派遣的大军所毁。
C . 南越国。前112年秋,汉武帝调遣罪人和江淮以南的水兵共10万人,兵分五路进攻南越。
第一路任命路博德为伏波将军,率兵从长沙国桂阳(今湖南境内),直下湟水;第二路任命主爵都尉杨仆为楼船将军,走豫章郡(今江西境内),直下横浦;第三路和第四路任命两个归降汉朝的南越人为戈船将军和下厉将军,率兵走出零陵(今湖南境内),然后一路直下漓水(今广西漓江),一路直抵苍梧(今广西境内);第五路以驰义侯利用巴蜀的罪人,调动夜郎国的军队,直下牂柯江。这场战争十分激烈,持续了一年,一直到前111年的冬天,楼船将军杨仆率领精兵,抢先攻下寻峡,然后攻破番禺城北的石门,缴获了南越的战船和
粮食,乘机向南推进,挫败南越国的先头部队,率领数万大军等候伏波将军路博德的军队。路博德率领被赦的罪人,路途遥远,与杨仆会师时才到了一千多人,于是一同进军。杨仆率军队在前边,一直攻到番禺,赵建德和吕嘉都在城中固守。楼船将军杨仆选择有利的地形,将军队驻扎在番禺的东南面,天黑之后,杨仆率兵攻进番禺城,放火烧城。而伏波将军路博德,则在城西北安营扎寨,派使者招降南越人,南越人久闻伏波将军路博德的威名,于是纷纷投奔路博德的旗下,黎明时分,城中的南越守军大部分己向路博德投降。吕嘉和赵建德见形势不妙,在天亮之前率领几百名部下出逃,乘船沿海往西而去。路博德在询问了投降的南越人之后,才知吕嘉和赵建德的去向,并派兵追捕他。最后,赵建德被路博德的校尉司马苏弘擒获,而吕嘉被原南越国郎官孙都擒获。
D .
4.越文化传承
展示内容:
我国今天的:壮族、黎族、侗族、傣族、高山族、畲族等民族。
①越人后裔
A . 民族信仰
B . 民族服饰
C . 装饰习惯
D . 血缘关系
②生活习俗
A . 饮食习惯
B . 居住特色
C . 婚俗丧葬
D . 语言文字
③地方文化
A . 历史名人。
B . 民俗场景
C . 生活物料
D . 方言特色
④物产特色
百越文化博物馆策划大纲概念版
一 目录
1. 展区划分————————————————————————————————
2. 展示内容————————————————————————————————
二 展区划分
1. 入口序厅
2. 越人概述
3. 越人文明
4. 越文化传承
5. 越文化消失
三 展示内容
1. 入口序厅
展示内容:序言
2. 越人概述
①越人起源
展示内容:
A . 中国古代南方(秦岭淮河以南地区)越人的总称或通称。分布在今苏、浙、皖、鄂、赣、闽、粤、桂、台、琼为主地区。乃至整个广大的中国南方,曾经都是百越民族族系的分布范围。因部落众多,故总称百越(或非自称,而是北方民族对于南方民族的称呼)。
B . 有观点认为古籍中的„百越‟由„古越族‟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而成。战国时代文献中便出现了“百越”这一个新的称谓。战国后期,除了有百越这个名称以外,还有“扬越”这个名称指代扬州地区的越族。扬州包括今淮南、长江下游和岭南的东部地区,有时又包括整个岭南地区。所以扬越实际也是战国以来至秦汉对越人的另一种泛称。
②越人特征
展示内容:
A . 山越人之体格,一般应均较短小,皮肤较黑,黟歙二县如此,他地之山越亦可推知。更可知春秋时吴越之民体格亦必较短,身短则不惯用长兵,吴越人之喜用剑,与其体格固有关
也。
B . 凿齿。《管子》说,越国青年热爱祖国,当敌人入侵时,纷纷凿齿表示成人,参军打仗。因此,断发文身和拔牙、凿齿都是表示成年的标志,而不是避蛟龙之害或装饰美观及便于灌进药水等。三国吴沈莹《临海水土异物志》:“夷洲女已嫁,皆缺去前上齿。”夷洲,指台湾岛。清郁永河《裨海纪游》:“女择所爱者,乃与挽手,挽手者,以明私许之意也。明日女告其父,召挽手少年至,凿上腭门牙二齿授,女亦二齿付男,期某日就妇完婚,终身归以处。”清黄叔敬《台湾使槎录. 番俗六考》:“成婚,男女俱去上齿各二,彼此谨藏,以矢终身不易。”
C . 断发文身。 断发文身,这是南方海边、大河的近水居民共同的风尚。同时也是原始民族图
腾崇拜的反应。《左传·哀公七年》:“大伯端委以治周礼,仲雍嗣之,断发文身,祼以为饰,岂礼也哉。”《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左传·哀公七年》:“大伯端委以治周礼,仲雍嗣之,断发文身,祼以为饰,岂礼也哉。” 《淮南子. 原道训》:“九疑之南,陆事寡而水事众,于是人民断发文身,以象麟虫。”
③越人语言
展示内容: 百越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和生活、文化特点。百越语为黏著型,不同于汉语的单音成义,故百越语译成汉语时一字常译为两字,如爱为“怜职”,热为“煦虾”。有人认为越语与今壮侗语系的语言十分接近。
A . 吴越民族,古吴越语。
B . 闽越民族,古南越(粤)语
C . 扬越民族, 古扬越语
D . 邗越民族,古邗越语
E . 瓯越民族,古瓯越语
F . 西越民族,古西瓯语
G . 骆越民族,古骆越语
H . 裳越民族,古裳越语
④越人地域
展示内容:
A . 吴越民族,今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东南部、江西省赣东北部、福建省西北部。
B . 闽越民族,今福建省大部;及台湾省诸岛、广东省东部部分地区、海南省大部。
C . 南越民族, 今广东省大部;以及广西省东南部、海南省部分地区
D . 扬越民族, 今江西省大部;以及湖北省东南部、湖南省东部、东南部地区
E . 邗越民族,今江西省中北部;安徽省西南部、湖北省东南部分地区
F . 瓯越民族,今浙江省南部地区;福建省北部地区
G . 西越民族,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大部;贵州省东南部;以及云南省东南部地区
H . 骆越民族,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及沿国界线地区;云南省东南部沿国界线地区 I . 裳越民族,今云南省南部地区以及沿国界线地区分布
3.越人文明
①越文化印记
展示内容:
A . “河姆渡文化”遗址。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文化,第
一次发现于(1973年) 浙江余姚河姆渡,因而命名。它主要分布在杭州湾南岸的宁绍平原及舟山岛,经科学的方法进行测定,它的年代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300年。它是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氏族村落遗址,反映了约7000年前长江流域氏族的情况。
B . 裴李岗遗址。裴李岗文化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由于最早在河南新郑的裴李岗村发掘并认定而得名。该文化的分布范围,以新郑为中心,东至河南东部,西至河南西部,南至大别山,北至太行山。重要遗址还包括临汝中山寨遗址、长葛石固遗址等。综合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放射性实验室对裴李岗遗址出土的木炭标本测定的年代结果,裴李岗文化的年代据今约7000-8000年。
C . 贾湖遗址。贾湖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重要文化,属于裴李岗文化的一个分支,也
是裴李岗文化的主要源头,年代范围为BC7000—BC5800年,主要分布在淮河上游的支流沙河和洪河流域,最北可达颍河汝河流域,其七声音阶骨笛、9000年酿酒技术、成组随葬内装石子的龟甲及其契刻符号、动物训化家养、具有原始形态的栽培梗稻尤为引人注意,在学术界引起广泛反响。
D . 彭头山遗址。长江流域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距今约9000—8300年(质谱法测得)。得
名於湖南澧县彭头山遗址,分布於长江中游地区。彭头山遗址的文化面貌,与以往所发掘过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面貌完全不同,在彭山头,科学家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稻作农业痕迹——稻壳与谷粒,为确立长江中游地区在中国乃至世界稻作农业起源与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奠定了基础。
②古越文明
A . 最早的稻作文化。
B . 几何印纹陶。
C . 航海技术。
D . 青铜冶炼技术。
③越文明政权
A . 于越国,越国,又称于越,是中国夏朝、商朝、周朝时期位于东南方的诸侯国。始祖为夏
朝君主少康的庶子无余,国君为姒姓越氏。越国前期的核心统治区域主要在今天的浙江省诸暨、东阳、义乌和绍兴周边地区,其早期都城即在该区域内迁移。春秋末期,越国著名君主勾践灭吴国,势力范围一度北达江苏,南入闽台,东濒东海,西达皖南、赣东,雄踞东南。而勾践本人也被称为春秋五霸之一。战国时期越国势力衰弱,公元前306年,被楚国所灭。
B . 闽越国,远古时代,居住福建的原始人类属于海洋蒙古利亚人种。这些原始人类在距今3000
年以前(相当于中原的夏商时期),已经创造出灿烂的独具特色的原始文化——闽文化。到了周朝,形成七个大部落,史称“七闽”。与“七闽”关系较密切的是浙江的于越族。在越王允常时代,于越族有人进入福建定居。于越首领无诸统一“七闽”,自称闽越王。原先比较落后的七闽迅速发展成为百越诸族中最强大的一支。七闽和于越族融合而形成闽越族;七闽的分布,除今福建、台湾外,还包括浙江南部(古代温、台、处三州)、赣东地区以及广东的潮梅地区。
C . 南越国,南越国是秦朝灭亡后,由南海郡尉赵佗于前203年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后建立
(定都如今的广州番禺)。前196年和前179年,南越国曾先后两次臣属于西汉,成为西汉的“外藩”。前112年,南越国末代君主赵建德与西汉发生战争,被汉武帝于前111年所灭。南越国是岭南地区的第一个郡县制国家,它的建立保证了秦末乱世岭南地区社会秩序的稳定。来源于秦朝中原地区的统治者,带来了中原先进的政治制度和生产技术,使岭南地区落后的政治、经济现状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南越国君主推行的“和辑百越”的政策,促进了汉族和南越国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融合,并使汉文化和汉字得以传入岭南地区,改变了岭南落后的文化状况。南越国共传五代王,共九十三年,开国君赵佗,人称南越武帝。
D . 且瓯国,当公元前1000年前后,殷商沦亡,周室取而代之之际,太湖一带,曾有一且瓯王
国存在。此事载于《逸周书·王会篇》。此文记录周武王推翻殷商后不久便去世,其子成王继位,命殷部族和诸侯共同兴建新邑成周。当时以为成周位于天下中心﹐四方贡赋道里均等。新邑建成之时,号令天下诸侯皆来朝贺,一时间各国纷纷带着自己的贡品来参加盛
会,其中于越地区也有四个国家参加了这次朝贡活动。当时列于朝会大堂之东,而面向西,四个国家为:姑妹、且瓯、共人、海阳。“且瓯”部落当为商部落的一支,或接近商文明的近族,因故自中原南迁,建立了大约相当于商代文明的国家。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长兴县接连出土大量商周之际青铜器,从实物上也印证了且瓯文明古国的存在。
④越文明消失
A . 越国。前312年,越王无疆欲效法列国征伐中原,于是发兵向北攻打齐国。时齐威王在位,
于是派遣使者劝说越王西征楚国。齐使以楚国分兵在列国争胜,国内空虚为借口诱引越国伐楚。越王无疆听从齐使计策,转头讨伐楚国。然而,楚威王早有灭越之心,曾派大臣昭滑到越国去调查了5年,准备充分。于是楚威王领军进攻越国,大败越军,杀死无疆,把原来吴国一直到浙江的土地全部攻下,北边在徐州大败齐军。自此,越国一蹶不振,子弟争权,国土分裂。前306年(楚怀王二十三年),楚国乘越内乱的时候,联合齐国把越国灭亡了,设江东为郡。同时越国后人流亡至浙江与福建一带与当地闽人与原住民结合后,立东瓯国与闽越国,二者征战不休。王翦灭楚后继续南下,降越君,置会稽郡,和山东六国不同的是越国君主和政权仍然保留,只是暂时去除王号。闽君摇,辅佐诸侯推翻了秦朝。汉高帝又恢复摇做了越王,继续越国的奉祀。后再次复国,直到前110年时被汉武帝最终灭亡。
B . 闽越王。无诸的后代东越王余善最后发展到刻" 武帝" 玺,自立为帝,发兵反汉。这时的西
汉王朝经过近百年的休养生息,国富民强,特别是汉武帝在位期间,汉朝进入鼎盛时期,他不能容忍各边远地区政权的日益强大。汉武帝在击败北方匈奴,解除北方边患之后,调遣四路大军共数十万人围攻闽越国。汉王朝同时对闽越国内部采取分化瓦解的手段,争取了闽越繇王居股和部分贵族杀余善后降汉。汉武帝为了彻底消除后患,诏令大军将闽越举国上层迁往江淮内地,焚毁闽越国的城池宫殿。城村古城及其宫殿正是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被汉武帝派遣的大军所毁。
C . 南越国。前112年秋,汉武帝调遣罪人和江淮以南的水兵共10万人,兵分五路进攻南越。
第一路任命路博德为伏波将军,率兵从长沙国桂阳(今湖南境内),直下湟水;第二路任命主爵都尉杨仆为楼船将军,走豫章郡(今江西境内),直下横浦;第三路和第四路任命两个归降汉朝的南越人为戈船将军和下厉将军,率兵走出零陵(今湖南境内),然后一路直下漓水(今广西漓江),一路直抵苍梧(今广西境内);第五路以驰义侯利用巴蜀的罪人,调动夜郎国的军队,直下牂柯江。这场战争十分激烈,持续了一年,一直到前111年的冬天,楼船将军杨仆率领精兵,抢先攻下寻峡,然后攻破番禺城北的石门,缴获了南越的战船和
粮食,乘机向南推进,挫败南越国的先头部队,率领数万大军等候伏波将军路博德的军队。路博德率领被赦的罪人,路途遥远,与杨仆会师时才到了一千多人,于是一同进军。杨仆率军队在前边,一直攻到番禺,赵建德和吕嘉都在城中固守。楼船将军杨仆选择有利的地形,将军队驻扎在番禺的东南面,天黑之后,杨仆率兵攻进番禺城,放火烧城。而伏波将军路博德,则在城西北安营扎寨,派使者招降南越人,南越人久闻伏波将军路博德的威名,于是纷纷投奔路博德的旗下,黎明时分,城中的南越守军大部分己向路博德投降。吕嘉和赵建德见形势不妙,在天亮之前率领几百名部下出逃,乘船沿海往西而去。路博德在询问了投降的南越人之后,才知吕嘉和赵建德的去向,并派兵追捕他。最后,赵建德被路博德的校尉司马苏弘擒获,而吕嘉被原南越国郎官孙都擒获。
D .
4.越文化传承
展示内容:
我国今天的:壮族、黎族、侗族、傣族、高山族、畲族等民族。
①越人后裔
A . 民族信仰
B . 民族服饰
C . 装饰习惯
D . 血缘关系
②生活习俗
A . 饮食习惯
B . 居住特色
C . 婚俗丧葬
D . 语言文字
③地方文化
A . 历史名人。
B . 民俗场景
C . 生活物料
D . 方言特色
④物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