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鸿门宴
一、实词
1.通假字
(1)成五采:________________ .
(2)距关,毋内诸侯:________________ ..
(3)张良出,要项伯:________________ .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________________ .
(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________________ .
(6)令将军与臣有郤:________________ .
(7)因击沛公于坐:________________ .
点拨 (1)“采”通“彩”,色彩。(2)“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3)“要”通“邀”,邀请。(4)“倍”通“背”,背叛。(5)“蚤”通“早”,早些。(6)“郤”通“隙”,隔阂。(7)“坐”通“座”,座位。
2.古今异义
(1)沛公居山东时 ..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所以遣将守关者 ..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军战河北 ..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臣战河南 ..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再拜献大王足下 ..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秦时与臣游 .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亡去不义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 (1)古义:指崤山以东;今义:指我国的一个省份,山东省。(2)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3)古义:因果关系中表原因的连词;今义:因果关系中表结果的连词。(4)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5)古义:黄河以北;今义:河北省。(6)古义:黄河以南;今义:河南省。(7)古义:拜两次;今义:又一次拜。(8)古义:交往;今义:游玩。(9)古义:离开;今义:前往某地。
3.一词多义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起,立而饮之 (1)谢⎨哙拜谢.⎪ ⎩乃令张良留谢⎧四十里 ⎪相去.(3)去⎨⎪脱身独去 ⎩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下 (4)足⎨再拜献大王足.⎪与谋 ⎩不足.
- 2 -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也。” (6)如⎨沛公默然,曰:“固不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起如.
点拨 (1)动词,谢罪、道歉/动词,感谢/动词,辞谢、告别 (2)动词,宠幸、亲近/副词,幸亏、幸而 (3)动词,距离/动词,离去、离开 (4)副词,足够/“足”和“下”构成复合词,表示对别人的敬称/副词,配,值得 (5)动词,举起/动词,发动/动词,被选拔/动词,攻取/尽
(6)动词,唯恐/动词,及,比得上/动词,往
4.词类活用
(1)沛公军霸上:________________ .
(2)籍吏民:________________ .
(3)范增数目项王:________________ .
(4)刑人如恐不胜:________________ .
(5)沛公欲王关中:________________ .
(6)道芷阳间行:________________ .
(7)于是项伯复夜去:________________ .
(8)吾得兄事之:________________ .
(9)日夜望将军至:________________ ..
(10)常以身翼蔽沛公:________________ .
(11)头发上指:________________ .
(12)间至军中:________________ .
(13)项伯杀人,臣活之:________________ .
(14)从百余骑:________________ .
(15)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________________ .
(16)樊哙侧其盾以撞:________________ .
(17)素善留侯张良:________________ .
点拨 (1)名词用作动词,驻军 (2)名词用作动词,造户籍册或登记 (3)名词用作动词,使眼色 (4)名词用作动词,处罚 (5)名词用作动词,为王、称王 (6)名词用作动词,取道 (7)名词作状语,连夜 (8)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 (9)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夜 (10)名词作状语,像鸟展开翅膀那样 (11)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12)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13)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救活 (14)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从 (15)动词的使动用法,通“纳”,使„„进入 (16)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斜侧着 (17)形容词用作动词,与„„交好
二、虚词
且为之奈何 ⎧.⎪为所虏 (1)且⎨若属皆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臣死且.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3)为⎨军中无以为乐 .
鱼肉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何辞为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4)之⎨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项伯杀人,臣活之⎩交戟之卫士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为之奈何 .使子婴为相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5)而⎨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 续耳 ⎩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
点拨 (1)副词,将/副词,将要/副词,况且 (2)转折连词,可是/指示代词,这样/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3)动词,任,做/介词,替,给/介词,被/动词,作为/表判断,是/句末语气词,呢 (4)动词,到/代词,代这件事/代词,代“项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他,代指“项伯”/定语和中心语间的结构助词,译为“的” (5)连词,连接的分句间为顺承关系/连词,可不译出/连词,可不译出/连词,可译为“却”/连词,可不译出
三、句式
(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________________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______________
(3)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________________
- 4 -
(4)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________________
(5)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________________
(6)若属皆且为所虏:________________
(7)吾属今为之虏矣:________________
(8)欲呼张良与俱去:________________
(9)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________________
(10)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________________
(11)贪于财货:________________
(12)具告以事:________________
(13)长于臣:________________
(14)不然,籍何以至此:________________
(15)客何为者:________________
(16)沛公安在:________________
(17)大王来何操:________________
(18)孰与君少长:________________
(19)军中无以为乐:________________
(20)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________________
点拨 (1)~(5)为判断句 (6)~(7)为被动句 (8)~(10)为省略句 (11)~(13)为介宾短语后置句 (14)~(17)为宾短语前置句 (18)~(20)为固定结构
四、名句积累
(1)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五、课文点拨
1.有人说:“情节的完整和曲折是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
点拨 该文虽是选文,却能独立成篇,主要是因为作者很注意事件的完整性。他大体上是按时间顺序写作的,围绕着鸿门宴这一件大事,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刘邦、项羽两大军事集团的斗争,双方主要人物在事件中的地位和作用,主动与被动的相互转化,事件的重大意义,全都写得很清楚。既纷纭复杂,又条理井然。特别是事件写得很曲折,此伏彼起,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可以形象为:
2.如何认识刘邦这个人物形象?
点拨 刘邦本来是一个不事产业的无赖,贪财好色,但是攻进咸阳之后,却“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想收买人心而争夺天下。他错误地采取了“距关,毋内诸侯”的策略,导致了与项羽的冲突。但是在张良的诘问下,又能够虚心地承认错误,接受意见。项伯来报信,他发现这个人很有利用价值,就拼命地巴结他。面对强敌,他没有采取硬拼的行动,而是冒险前去向项羽谢罪。到了项羽面前,他更是一副无辜被诬的样子,而且极尽卑躬屈膝之能事,结果逃过了这一大劫,为日后的决战争取了时间。司马迁本着“不虚美,不隐恶”的信史原则,对本朝的开国皇帝刘邦的无赖嘴脸,以及精明、虚心,能够审时度势、忍辱负重的特点作了全面表现,使这个人物形象十分丰满。
3.项羽在本文中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主要是通过哪些故事情节来刻画他的?
点拨 项羽的性格特点是政治上无知,自大轻敌,刚愎自用,不善用人,又带有直率的赳赳武夫的性格。他听到曹无伤的密报与范增的劝说后,大怒,决心消灭刘邦。可是听到项伯说的“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等话后,又改变了主意,答应项伯“善遇之”。等到
刘邦到鸿门,说了一番谎话后,他听了洋洋得意,不仅原谅了刘邦,请他喝酒,而且把自己所得情报的来源也说了出来,以表明自己原来对刘邦并无成见。宴会上范增多次示意杀刘邦,他都置之不理;项庄舞剑,项伯护卫刘邦,他也视而不见。到了樊哙闯帐,怒目而视,将他训斥一番,他不仅不怒,反而称之为壮士,赐酒,赐彘肩,赐座。其实樊哙的话是刘邦前边说的话的重复与补充,只是换了一个角度说而已。而他在这些虚伪的言辞面前,却感到刘邦与樊哙的话是对的,自己反而有内疚之感,思想上完全解除了警戒,以致刘邦脱逃,他也毫不在意。到刘邦逃后,张良奉璧给他,他“置之坐上”,没有什么反应。文章写他的细节与对话虽不多,却能表现他的性格特点。
一、中心主旨
本文所写名为“宴会”,实为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充分展示了刘、项矛盾的不可调和性,生动地对比了斗争双方策略高
下的悬殊,并预示了胜负的必然结局。作者通过描写这次宴会全过程(包括会前斗争和会后余波) ,生动地揭示了项羽的悲剧性格:他自矜功伐而有“妇人之仁”。这种性格不改变,他就必然以失败告终。而刘邦在宴会上能化险为夷,跟善于利用对方性格弱点也是分不开的。从这段史实可以看出领袖人物的性格在历史发展重要关头上所起的作用。
二、写作特色
1.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
作者塑造项羽的形象主要抓住四个问题:是否对刘邦发动进攻,是否在席间杀刘邦,对樊哙的越礼行为采取什么态度,对刘邦逃席又采取什么态度。这里说说樊哙。樊哙在危急的关头不顾卫士阻拦,闯入中军帐,表现了极大的勇敢。但入帐后的种种行动都是有礼有节的,先“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以引起项羽注意;项羽赐酒,他先拜谢,然后站着喝,随后连生彘肩也吃了;他借机讥讽项王,却又替刘邦求赏,暗寓尊崇项王之意,这又说明他粗中有细。
2.运用对照手法烘托人物形象。
具体表现为:①项羽在优势下,恃勇骄横,毫无远虑;刘邦在劣势下,忍辱负重,善于保护自己。②项羽刚愎自用,又拙于应变;刘邦善于采纳意见,又随机应变。③项羽任人唯亲,致使谋臣不能施其谋,将士不能效其力;刘邦知人善任,谋臣能从容定计,将士能见危受命。④项羽养奸贻患,又自绝敌营内应;刘邦有奸必肃,能争取敌营的人为自己效劳。
3.语言精练生动,绘声绘色。
项羽的话,骄横气盛;刘邦的话,礼仪备至;范增的话,老谋深算;张良的话,老练透辟;樊哙的话,豪壮威严;项庄的话,似巧实拙。寥寥几笔,就能刻画出人物的突出个性。
三、结构图解
四、文白对译
沛公 军霸上,未得 与项羽相见。沛公 左司马曹无伤使沛公驻军霸上,还没有跟项羽相见。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派
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 王关中,使 子婴为相,珍宝尽 有
人对项羽说:“沛公打算做关中王,任命子婴做相,珍宝全都占有
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 士卒,为 击破沛公 军!”⎡沛公: 了。”项羽大怒道:“明天犒劳士兵,给我去打败沛公的军队!”⎣即刘
- 6 -
邦,在沛(今江苏沛县) 起兵,攻下沛之后,立为沛公。军:名词作动词,驻军。霸上:地名,在现在陕西省西安市东。左司马:官名。函谷关以西,现在陕西省一带。子婴:秦朝最后的国君,在位四十六天。当时已投降刘邦。有:被动词,被占有。之:复指珍宝。旦日:明日。飨(xiǎnɡ) :用酒肉招待别人。这里是犒劳的意思。王(wàn ɡ) :称王,动词,“王”省略了介词“于”(在) 。关中:地名, 为(wèi) :介词,替,给。后边⎤当是时,项羽 兵 四十万, ⎥省去了宾语“我”(项羽自称) 。⎦在这时,项羽的军队有四十万人, 在 新丰鸿门;沛公 兵十万, 在 霸上。范增 说驻扎在新丰鸿门;沛公的军队有十万人,驻扎在霸上。范增劝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 美 姬。今 入 项羽道:“沛公在山东时,贪图财货,喜欢漂亮的女人。如今入了关,财物无 所 取,妇 女无所幸,此 其 志不在小。吾 关,不掠取任何财物,也不迷恋女色,看来他的志向不小。我(曾) 令人望 其 气,皆 为龙 虎, 成五 采,此 天派人观察他的‘云气’,都呈现出龙虎的形状,五彩斑斓,这是天子 气也。急 击勿 失!”⎡范增:项羽的主 ⎢子的云气啊。赶紧攻打他吧,不要错过机会!”⎣要谋士,辅佐项 云彩星斗的变化。五采:指青黄赤白黑五种颜⎤⎥ 色。天子:皇帝,天帝之子。失:指失去时机。⎦楚 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 善留侯张良。 张楚军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跟留侯张良要好。张良是时 从 沛公,项伯乃 夜驰 之 沛公军,私 见张良这时正跟随沛公,项伯于是连夜骑马到沛公军营,私下会见张良,具 告 以 事,欲呼张良与 俱 去,良,详细地告诉他项羽将发动进攻的事,想叫张良跟他一同离去,曰:“毋从 俱 死也。”⎡ 左尹(yǐn) :楚国官名,是令尹 ⎢说:“不要跟着他们一块送死。”⎣(别国称相) 的助理。项伯:名 羽完成霸业,项羽尊称他为“亚父”。说(shuì) :说服别人接受自东地区。于:介词,表对象。财货:都指钱财,与今意有别。姬己的意见,可译作“劝告”。山东: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jī) :美女。无所:动宾结构,没什么。幸:封建君主对妇妾的宠空中有一种异样的云气,会望气的人能够看出来。气,气象,指 爱叫“幸”。望其气:这是迷信。说是“真龙天子”所在的地方,天
缠,字伯。季父:父辈中年龄最小的。素:向来。善:形容词作动词,与„„交好。留侯张良:字子房,刘邦的主要谋士。刘 邦得天下后,封他为“留侯”。留,地名,在现在江苏省沛县东南。乃:副词,就。之:动词,到。具:副词,全,都。具告以事:即“以
韩王送 沛公,沛公 今事有急, 亡 去 不 韩王送沛公(到这里) ,沛公如今有急难,我逃离了他,是不守信
义, 不 可 不语。” 良 乃 入, 具 告
义的,我不能不告诉他。”张良于是进(中军帐) ,把全部情况告
i) :替。张⎡臣:张良对项伯称臣,称臣,表谦。为(wè ⎢⎣良本是韩国人,后跟随刘邦。为韩王送沛公:张良曾
守,自己就同张良西入武关。这里张良托辞说“为韩王送沛公”是向项伯表示他与沛公的关系。急:形容词作动词,急难。义:合宜
的道德行为及道理,封建道德观念之 ⎤沛公大 惊,曰:“为 ⎥一。语(yù) :告诉。乃:副词,于是,就。⎦沛公大吃一惊,说:“这之奈 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 此 计者?” 曰:“鲰怎么办呢?”张良说:“谁替大王献闭关这条计策的?”沛公说:“有 生 说 我曰:‘距 关,毋 内 诸 侯, 秦个浅陋的小人劝我说:‘守住函谷关,不让诸侯的军队进来,就可 地 可 尽 王也。’故 听 之。”⎡大:副词,表程度,十 ⎢以占领秦的全境称王。’所以听了他的。”⎣分。惊:惊慌。为之
奈何:为(wéi) ,动词,对付。奈何,如何、怎样。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第一个为(wèi) ,介词,替。第二个为(wéi) ,动词,献,出。者,句末语助词,表疑问语气。此计,指下文“距关,毋内诸侯”的计策。鲰(zōu) 生:浅陋无知的小人。鲰,浅陋、卑微。距:通 “拒”,把守。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诸侯,指其⎤ 良曰:“料张良说:“估 他率兵攻秦的人。尽:全部。王(wàn ɡ) :称王,统治。⎦
大王 士卒足以当项王 乎?”沛公 默 然,曰:“固
计大王的军队能跟项王抗衡吗?”沛公沉默了一会,说:“本来
不如 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 谓 项伯,言
就比不上他啊。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让我去告诉项伯,说
沛公不敢 背项王 也。”沛公曰:“君安 与项伯有 故?”您是不敢违背项王(意旨) 的。”沛公说:“你怎么跟项伯有交情呢?”张良曰:“秦 时 与臣 游,项伯杀人,臣 活 之; 今张良说:“秦朝的时候,他与我交往,他杀了人,我救活了他;如今
事有急,故幸 来告 良。”沛公曰:“孰与君少 长?” 良曰:“长有急难,幸亏他来告诉我。”沛公说:“你跟他谁大谁小?”张良说:“他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 入,吾得 兄 事 之。”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用对待兄长的礼节侍奉他。”⎡料:估计。当(dānɡ) :对等,比得上。往:到„„去。谓:告诉, ⎢⎣后边不直接引语,这一点与“曰”不同。安:疑问副词,怎么。
少长:偏义复词,义在“长”。呼入:即“呼之入”。兄:名词⎤⎥ 作状语,表对人的态度。像对待兄长„„一样。事:侍奉。⎦
张良出, 要 项伯。项伯即入 见沛公。沛公奉 卮 酒为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就进来见沛公。沛公捧上一杯酒,祝
寿, 约 为 婚 姻,曰:“吾入关, 秋项伯健康,(又) 跟他约定结为儿女亲家,说:“我入关后,财物丝
- 8 - 故:旧交。游:在这里指交往。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幸:幸亏,幸而。孰与:文言惯用格式,即“跟„„比,谁„„”。
毫不敢有所 近, 籍 吏 民,封 府库,而待 将毫不敢据为己有,给官吏和百姓造册登记,封存官库,等待项将军。 所以遣 将 守 关者, 备 他盗之出入
军来(处理) 。之所以派军队把守函谷关,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
与非常 也。 日夜 望将军 至,岂 敢反 乎!愿和意外的事故。我日夜盼望项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
伯 具 言 臣之不敢倍德也。”⎡要:通“邀”,邀请。奉: ⎢您(向项王) 详细说明我是不敢忘恩的。”⎣献,进。卮(zhī) :饮酒
的器具,圆形无足,肚大口圆,与今天的酒杯并不相当,在这里人祝健康。敬酒时献祝颂之词都可叫“寿”。约:约定。为:译作“杯”。为寿:即“为之寿”。寿,动词,特指敬酒或赠礼物向结为。婚姻:亲(qìn ɡ) 家,女方父亲叫婚,男方父亲叫姻。秋毫:鸟兽在秋天初生的细毛,比喻细小的东西。近:动词,接触,沾染。有所:动宾结构,有什么。籍:簿籍,即今天的户口册。在这里用作动词,给„„登记户口。府库:这里指财物仓库。所 以:表原因的固定格式,译为“„„的原因”。者:表提顿的语气词,用在因果复句中的原因分句之后,常与“所以”配合,构成“所以„„者”的格式,表示提起下文和句间停顿。盗:这里指农民起义队伍。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出入:偏义复字,表尊敬,自称臣,表谦称。之:取⎤项伯许 诺,谓沛公 ⎥消句子独立性。倍:通“背”,背弃。⎦项伯答应了,对沛公 词,意在“入”。非常:意外事故。伯:项伯的字,刘邦称项伯的
曰:“旦日不可不蚤 自来 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说:“明天不可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沛公说:“好。”于是项伯复 夜 去,至 军 中,具 以沛公言 报 项王。因言项伯又连夜离去,回到自己军营后,将刘邦的话全都转告项王。趁机曰:“沛公不先破 关中,公岂 敢入 乎? 今人 有大功
说道:“沛公不先攻破关中,你怎么能入关呢?如今人家有了大功, 而击 之, 不 义也。不如因 善遇之。”却去进攻他,这是不合道义的。不如趁他来拜会时好好款待他。”
项王许诺。⎡蚤:道“早”。谢:道歉,请罪。因:介词,趁(机) 。⎤⎢⎥ 项王答应了。⎣公:尊称项羽。敢:能。善:好好地。遇:款待。⎦沛公旦日 从 百余 骑来见 项王,至 鸿门, 谢第二天,沛公带着一百多人马来拜会项王,到了鸿门,道歉
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 战 河北,臣 战 河南,说:“我和将军合力攻秦,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然不 自 意 能先入关破秦,得 复见将军于 此。今者有却没有料到自己能先入关破秦,能在这里再次见到您。现在由
小人之 言,令将军与臣 有 郤。”项王曰:“此 沛公左于小人的谗言,使您我之间产生了隔阂。”项王说:“这是您的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 以 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司马曹无伤说的。否则,我怎么会这样呢?”项王当天就留沛公
) 力:合力。河北、河南:与 饮。⎡从:使动词,使„„跟从。戮(lù 一道喝酒。⎣黄河以北,黄河以南。意:料想。郤:通“隙”,隔阂,嫌
怨。言之:之,音节助词无义。籍:项羽的名,对人自称名,表谦恭。就。与饮:即⎤项王、项伯东向 坐;亚父 南向坐,——亚父 ⎥“与之饮”。⎦项羽、项伯面向东坐;亚父面向南坐,——亚父就何以:即“以何”,凭什么,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前置。因:于是, 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 西向 侍。⎡东向、南向、北向、 ⎢是范增;沛公面向北坐;张良面向西陪坐。⎣西向:即向东、向
南、向北、向西。东向为主座,余范增 数 目项王,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 类推。侍:在尊者旁边陪着。⎦
举 所 佩 玉玦以示 之 者三, 项王 默
接连多次举起所佩带的玉玦示意项王(杀死沛公) ,项王(却) 沉
然 不 应。 范增 起,出, 召 项庄,谓 曰:“君王为人
默着没有反应。范增起身,出去召来项庄,对他说:“君王为人心不 忍。若入 前 为 寿, 寿 毕,请以剑舞,因击 沛慈手软。你进去,上前给他们祝酒,祝过酒,请求舞剑,借机将沛公 于 坐,杀 之。不 者,若 属 皆 且 为公击倒在座位上,杀掉他。不这么做,你们这些人将来都将被他
) :多次。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玉玦所 虏!”数(shuò 所俘虏!”⎣(jué) :半环形的佩玉。“玦”与“决”同音,范增用
玦暗示项羽要下决心杀刘邦。者:句中语气助词,表提顿。召:喊到眼前。项庄:项羽的堂弟。若:同“汝”,你。前:方位名词作动词,上前。以剑舞:用剑舞。因:趁便。坐:通“座”。不:通“否”。属:类,用在人称代词后表复数。且:将要。为所虏: 即“为之⎤ 庄则 入为 寿。 寿 毕,曰:“君王与沛公 饮,⎥所虏”。⎦项庄于是进去祝酒。祝过酒,说:“君王跟沛公一起喝
军中无 以 为乐, 请以 剑舞。” 项王曰:“诺。”项庄拔酒,军中没有什么用来娱乐的,让我来舞剑吧。”项王说:“好。”项庄拔剑 起 舞。项伯亦拔剑起 舞,常 以 身 翼出剑舞起来。项伯也拔剑舞起来,时时用自己的身子像鸟张开
蔽 沛公, 庄不 得击。⎡无以:没有什么可以用。 翅膀一样掩护沛公,项庄不能得手。⎣请:请允许我,动词。翼:
名词作状语,像鸟⎤⎥ 张开翅膀一样。⎦
于是张良至 军门 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
于是张良赶往军营门口见樊哙。樊哙说:“今天的事情怎么样?” 良曰:“甚 急!今者项庄拔剑 舞,其 意常 在沛公也。”张良说:“危急得很!此刻项庄拔剑起舞,他的目的是针对沛公。”哙 曰:“此 迫 矣!臣请 入,与之 同 命。”哙即带樊哙说:“这太紧迫了!我请求进去,跟沛公同生共死。”樊哙就带着
i) :刘邦的勇士。请:副剑拥 盾 入军 门。⎡樊哙(kuà 剑拿着盾牌进了军营大门。⎣词,谦语。与之同命:之,代主刘
邦。同命:⎤交 戟之卫士欲止 不 内。樊哙侧其盾⎥同生共死。⎦交叉举戟的卫兵想拦住不让他进去。樊哙侧过他的 以撞,卫士 仆 地。哙遂 入,披 帷盾一撞,卫兵们跌倒在地。樊哙终于进了中军帐,揭开帷幕,- 10 -
西向立, 瞋目 视项王,头发上 指,目眦 尽裂。向西站定,瞪眼看着项王,头发竖起来,眼眶都快裂开了。
⎡交戟之卫士:拿戟交叉着守卫军门的卫士。止:使动词,使„„ ⎢⎣止。它后面省略宾语“之”。披帷:揭开帷幕。瞋(chēn) 目:瞪眼。
上:名词作状语,向⎤ 项王按 剑 而 跽 曰:“客 何 ⎥上。目眦(zì) :眼眶。⎦项王手握剑柄,直起身子问道:“来人是干什
为者?”张良曰:“沛公之 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
么的?”张良说:“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王说:“壮士,赐给他一
士!——赐之 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
杯酒。”于是(有人) 给了他一大杯酒。樊哙下拜称谢后,起身,站着
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 肩。”则 与 一 生
一饮而尽。项王说:“赏给他猪腿。”于是(有人) 送给他一只生
彘肩。樊哙 覆其盾于 地, 加 彘 肩 上, 拔 猪腿。樊哙(先) 把盾牌扣在地上,(再) 把猪腿放在它上面,拔
) :握着剑,跪直身子。这是一种剑 切而啖之。⎡按剑而跽(jì ⎢出剑来切着吃。⎣警备的姿势。何为者:干什么的人。参乘
(shèn ɡ) :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边担任警卫的人。
斗卮:大酒杯。彘(zhì) 肩:猪的前腿。覆:翻过来。加彘肩上:
即“加彘肩于其上”,“其”⎤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项王说:“壮士!能再喝酒吗?”樊哙 代盾牌。啖(dàn) :吃。⎦
曰:“臣死且不 避,卮 酒安 足 辞! 夫秦王有虎狼
说:“我连死尚且都不畏避,一杯酒哪里用得着推辞!秦王有虎狼一
之心,杀人如 不能 举,刑人 如恐不 胜, 天般的心肠,杀人唯恐不能杀光,处罚人唯恐不能用尽酷刑,普天
下 皆 叛之。⎡且:语气副词,尚且。足:值得。夫:发 下的人都起来反抗他。⎣语词,无义。刑:名词活用为动词,以刀
割刺。举、胜(shèn ɡ) :⎤怀王 与 诸将 约曰:‘先 破 ⎥都有“尽”的意思。⎦楚怀王曾跟各路将军约定:‘首先攻破秦
秦 入咸 阳者 王之。’今沛公 先 破秦 入咸阳,
国进入咸阳的就封他做关中王。’如今沛公最先攻破秦国进入咸阳,
毫 毛不敢有所近, 封 闭宫室, 还
一丝一毫都不敢去碰一碰,(又) 把皇宫封闭起来,(然后) 将部
军 霸上,以待大王 来。故 遣将 守关者, 备队带回霸上,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官把守关门,为的是
他盗出入 与非常也。 劳 苦 而 功高如此,
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事故。(沛公) 这么辛苦,功劳这么
未有 封 侯之赏,而 听 细 说,欲诛 有功
大,(您) 没有给他封侯奖赏,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要杀掉有功
之人,此 亡 秦 之续 耳。窃 为大王不 取 的人,这不过是走秦国灭亡的老路子罢了。私意认为大王不应
也!”⎡怀王:名心,是战国时楚怀王之孙。项梁起兵,立他 ⎢该这么做!”⎣为王,也称楚怀王。破秦后,项羽尊他为义帝,后来
项羽又把他杀了。王(wàn ɡ) 之:王,统治,称王。之:以咸阳为
中心的关中地带。还(huán) :返回。故:特意。细说:小人的
谗言。亡秦之续:已亡的秦朝的后继者。⎤项王 未有以应, ⎥耳:“而已”的合音,罢了。为:动词,认为。⎦项王一时无话可答,
曰:“坐。” 樊哙从 良 坐。 坐须 臾,沛公起 如厕,
说:“坐下。”樊哙挨着张良坐了下来。坐了一会,沛公起身上厕所,
因 招樊哙 出。⎡有以:有什么可以用来。以:介词,⎤⎢⎥ 趁机把樊哙也叫了出去。⎣用来。须臾:一会儿。如:到„„去。⎦
沛公 已 出,项王使都尉陈平 召 沛公。沛公曰:“今
沛公出去以后,项王派都尉陈平去召回沛公。沛公说:“现在
者 出, 未 辞 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 行 不 顾
是出来了,可还没有告辞,这怎么办?”樊哙说:“干大事不必拘泥
细谨, 大礼不辞 小 让。 如今人方为刀 俎,我 为小节,行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如今人家是刀和砧板,我们是
鱼 肉,何 辞 为?”于是遂 去。⎡陈平:项羽的部下, 鱼、肉,为什么要告辞呢?”说完就离开了。⎣后来为刘邦的谋士,
官至丞相。大行(xín ɡ) :大的事业。谨:行为。大礼:大的礼节。
板。何:疑问副词,为什么。⎤ 乃令张良留 谢。良⎥为:句末表反语的语气词。⎦(沛公) 于是叫张良留下辞谢。张辞:争,计较。让:谦让,礼貌。方为:正是。俎(zǔ) :切肉用的砧
问曰:“大王来 何 操?” 曰:“我 持白璧一双,
良问:“大王来时带了什么(礼品) ?”沛公说:“我带了一双白璧,
欲 献 项王,玉斗一双,欲 与亚父。会 其怒, 不敢打算献给项王,一对玉杯,打算给亚父。正碰上他们生气,不敢
献。公为我献 之。”张良曰:“谨 诺。”⎡操:拿,这里指 ⎢献。你替我献给他们吧。”张良说:“一定遵命。”⎣携带。何操:
即“操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与:给。⎤当是时,项 ⎥玉斗:玉杯。会:副词,恰巧。谨:表敬副词。⎦这时候,项
王军 在鸿门下,沛公军 在霸上, 相去
羽的部队驻扎在鸿门下,沛公部队驻扎在霸上,(两军) 相距
四十里。沛公则置 车 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四十里。沛公就丢下车马、随从,独自骑马,樊哙、夏侯婴、靳强、
强、纪信等四人持剑 盾 步 走,从郦山下,道 芷阳
纪信四个人拿着剑和盾牌快步(跟随) ,从郦山下,经过芷阳抄小
间行。沛公 谓 张良曰:“从此道 至吾 军, 不过二十里
路走。沛公临走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们军营,不过二十里
耳。度 我 至军 中,公 乃 入。”⎡置:放弃,丢下。 ⎢路。估计我回到军营后,你再进去(辞谢) 。”⎣道:取道。间
(jiàn) :名词作状语,从小道。⎤⎥ 度(duó) :估计。乃:才。⎦
沛公已 去,间 至 军中。张良入 谢,曰:“沛公不
沛公已经离去,从小路回到军营。张良进去谢罪,说:“沛公经
胜 杯杓,不能 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不起多喝酒,不能亲自告辞。特地派我捧着一双白璧,敬献给大王
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 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 安在?”良
足下;一对玉杯,敬献给范大将军足下。”项王问:“沛公在哪里?”张
- 12 -
曰:“闻 大王有意督过 之,脱
身独 去, 已 至 良说:“听说您有责备他的意思,已抽身独自离去,(这会儿) 已经回
军 矣。”⎡不胜杯杓:禁不起多喝酒,意思是醉了。杓,酒器。再 ⎢到军营了。”⎣拜:拜两次,古代隆重的礼节。奉:义同“捧”,引申为献。
安在:即“在安”。⎤项王则受 璧,置之坐 上。亚父受 玉斗,⎥项王就收了白璧,放在座位上。亚父接过玉杯, 督过:责备。⎦
置 之地,拔 剑撞 而破之,曰:“唉!竖 子不足 与
放在地上,拔出剑来把它砸碎,说:“唉!这小子不值得跟他谋
谋! 夺 项王天下者 必沛公也。 吾 属 今 划大事!将来夺走项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我们这些人都将会
为之 虏矣!”⎡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这里指项羽。⎤⎢⎥ 成为他的俘虏!”⎣与谋:即“与之谋”。今:时间副词,将。为:被。⎦
沛公 至 军,立 诛杀 曹无伤。⎡立:立即。诛⎤⎢⎥ 沛公回到军营,立即将曹无伤处死。⎣杀:杀死。⎦
(45分钟,90分)
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沛公(pèi) 卮酒(zhī) 许诺(nuō) 杯杓(sháo) ....
B .戮力(lù) 啖之(dàn) 遂入(suí) 瞋目(chēn) ....
C .目眦(zì) 刀俎(zǔ) 樊哙(huì) 犒劳(kào) ....
D .数目(shuò) 诛杀(zhū) 少长(zhǎnɡ) 玉玦(jué) ....
答案 D
解析 A 项“诺”应该读作nuò;B 项“遂”应该读作suì;C 项“哙”应该读作kuài 。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旦日飨士卒 飨:犒劳 .
B .此亡秦之续耳 续:后继者 .
C .沛公起如厕 如:如同 .
D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幸:幸而 .
答案 C
解析 C 项的“如”是“到„„去”的意思。
3.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为”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
③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④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⑤约为婚姻 ⑥若入前为寿 ⑦若....
属皆且为所虏 ⑧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
A .①/②④/③⑧/⑤/⑥/⑦
B .①⑤/②④/③⑧/⑥/⑦
C .①/②④/③⑧/⑤⑥/⑦
D .①⑤/②③④⑧/⑥/⑦
答案 A
解析 ①动词,做;②④介词,替、给;③⑧判断词,是;⑤动词,结为;⑥动词,含有“祝”的意思;⑦介词,表被动,“被”的意思。
4.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特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①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B .①大王来何操 ②沛公军霸上
C .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D .①毋从俱死也 ②沛公奉卮酒为寿
答案 B
解析 A 项都是判断句;B 项①是宾语前置句,②是省略句;C 项都是被动句;D 项都是省略句。
5.默写名句。
(1)如今____________,我为鱼肉。
(2)所以遣将守关者,________________。
(3)今者项庄拔剑舞,____________。
答案 (1)人方为刀俎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其意常在沛公也
二、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6~9题。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
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
“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
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
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
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刑人如恐不胜 胜:尽 .
B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做„„的王 .
C .窃为大王不取也 窃:通“切”,意思是急切 .
D .项王按剑而跽曰 跽:长跪。两膝着地,上身挺直 .
答案 C
解析 窃: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私下里,私意。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饮之⎪立而.A. ⎨ ⎪拔剑切而啖之⎩.
⎧待大王来⎪还军霸上,以.B. ⎨ ⎪项王未有以应⎩.
⎧⎪其意常在沛公也.C. ⎨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 14 -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故遣将守关者.⎨D.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答案 A
解析 A 项第一个“而”表修饰,第二个“而”表顺承;B 项两个“以”都是表目的关系的连词,可译为“来”;C 项两个“也”都是表陈述语气的助词,不译;D 项两个“者”都是助词,与句末助词“也”构成判断句,表原因。
8.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 .项庄是项羽手下的一个武将,他在接受了趁舞剑时刺杀刘邦的任务后,手总是软的,总是于心不忍,再加上项伯的保护,所以他未能把刘邦刺死。
B .樊哙能言善辩,口齿伶俐,他居然把项羽说得无言以对。
C .樊哙在危急关头不顾卫士阻拦,闯入军帐中,表现了极大的勇气。但入帐后的种种行为都是有理有节的,表现了他有勇有谋、粗中有细的性格。
D .从樊哙的一番话来看,他是很懂得外交辞令的。他先指桑骂槐地怒斥一顿,然后又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讲出刘邦这样做都是为了项羽,难怪项羽愿听。
答案 A
解析 项庄未能刺杀到刘邦,不能理解为他心软、手软,完全是因为有项伯及时保护。
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1分)
(1)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5分)
(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6分)
答案 (1)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用意常在沛公身上。
(2)那秦王有像虎狼一样凶狠的心肠,杀人如恐不能杀尽,处罚人如恐不能用尽酷刑,(因此) 天下老百姓都背叛了他。
三、课堂延伸(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
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
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
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
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
①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乃自刎而死。 .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节)
注 ①赤泉侯:汉骑将杨喜,后封赤泉侯。②舣船:使船靠岸。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项王军壁垓下 壁:营垒 .
B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属:跟随 .
C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罪:过错 .
②
D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遭受 .
答案 A
解析 “壁”是“驻扎”的意思。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A .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
B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C .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D .项王瞋目而叱之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
答案 B
解析 B 项两个“乃”不同,前者是“于是”,后者是“竟然”的意思;A 项都是代词,“他(他们) ”的意思;C 项都是“因为”的意思;D 项都表修饰关系。
1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项羽勇猛善战的一组是(3分)( )
①力拔山兮气盖世 ②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③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④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⑤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⑥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④⑤⑥
答案 D
解析 ①表现项羽气概;②表现其战功;③表现其推卸责任。
1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 .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夜晚听见四面楚歌,感到大势已去,于是饮酒帐中,慷慨悲歌,怆然涕下,英雄末路,无限悲凉。
B .项羽带领骑兵,乘夜突围,过淮河,剩下800多人,到阴陵时迷路,为一老农所骗,陷入沼泽地,被汉军追及。
C .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重现神威,斩将杀敌,瞋目一叱,使汉军骑将杨喜倒退数里。
D .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项羽自感无面目再见江东父兄,不愿渡过乌江,带领部下徒步作战,最后自刎而死。
答案 B
解析 项羽在垓下时有800余人,过淮河后只剩下100多人。
1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2分)
(2)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3分)
(3)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3分)
答案 (1)项王的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能抬起头来看他。
(2)我所抵挡的敌人都被打垮,我所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来没有失败过,因而能够称霸,占据天下。
(3)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疚吗?
译文
项王的军队驻扎在垓下,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的军队把他团团围住。深夜,听到汉军在四面唱着楚地的歌,项王大为吃惊,说:“难道汉军已经完全取得了楚地?怎么楚国人这么多呢?”项王夜晚起来,在帐中饮酒。有美人名虞,一直受宠跟在项王身边;有骏马名骓,项王一直骑着。这时候 ,项王不禁慷慨悲歌,自己作诗吟唱道:“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气概举世无双。时运不济呀骓马不再往前闯!骓马不往前闯啊可怎么办,虞姬啊虞姬,怎么安排你才妥善?”项王唱了几遍,美人虞姬在一旁应和。项王的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能抬起头来看他。
- 16 -
于是项王骑上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在后面,趁夜突破重围,向南冲出,飞驰而逃。天快亮的时候,汉军才发觉,命令骑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去追赶。项王渡过淮河,部下壮士能跟得上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项王到达阴陵时迷了路,去问一个农夫,农夫骗他说“向左边走”。项王带人向左,陷进大沼泽地中。因此,汉军追上了他们。项王自己估计不能逃脱了,对他的骑兵说:“我带兵起义至今已经八年,亲自打了七十多仗,我所抵挡的敌人都被打垮,我所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来没有失败过,因而能够称霸,占据天下。可是如今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绝不是作战的过错。今天肯定得决心战死了,我愿意给诸位打个痛痛快快的仗,一定胜它三回,给诸位冲破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军旗,让诸位知道的确是上天要灭亡我,绝不是作战的过错。”于是项王高声呼喊着冲了下去,汉军像草木随风倒伏一样溃败了,项王杀掉了一名汉将。这时,赤泉侯杨喜为汉军骑将,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瞪大眼睛呵斥他,赤泉侯连人带马都吓坏了,倒退了好几里。
这时候,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乌江亭长使船靠岸等在那里,对项王说:“江东虽然小,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称王啦。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没法渡过去。”项王笑了笑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疚吗?”命令骑士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与追兵交战。仅仅项籍一个人就杀掉汉军几百人。项王身上也有十几处伤。最终自刎而死。
四、语言运用(15分)
15.仿照下面的话,借助对某一事物既肯定又否定的语言形式,写两句耐人寻味的话。(6分)
例句:项羽轻易地放走刘邦,不,那不是刘邦,那是楚霸王的千秋基业。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范增气愤地摔碎了玉斗,不,那不是玉斗,那是范增功败垂成的计划。
(2)黑色的天幕上镶嵌着星星,不,那不是星星,那是妈妈期盼孩子回家的眼睛。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式的能力。只要是对某一事物既肯定又否定的语言形式,内容上耐人寻味即可。
16.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信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4分)
陕西台记者华林、杜鹏报道:为纪念司马迁诞辰2 150周年,为期三天的国际《史记》研讨会,8月23号起将在韩城召开。届时,袁仲一、张岂之等来自国内外的100多名专家学者将汇聚一堂,共同交流探讨《史记》研究的最新成果,挖掘《史记》的不朽价值,以服务于当代社会。
答案 国际《史记》研讨会将在韩城召开。
解析 这是一个“压缩语段”的题目。本题的语段是一则史学界新闻。压缩新闻语段,关键是抓住新闻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进行。当然,压缩时也不必面面俱到,压缩本题能抓住地点和事件就可以了。
17.部分家长对推行素质教育心存疑虑。他们认为,增加社会实践活动,减少在校学习时间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请你写一段文字进行解释,以消除父母的疑虑。要求恰当引用一句名言,不超过60字。(5分)
答案 示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减少在校时间,增加实践活动,会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发展特长,提高素质,这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会加倍努力适应这新形势。
五、随堂练笔(20分)
18.阅读课文和其他相关资料,选择《鸿门宴》中的一个角度、一个人物或一个论题写一篇论文。可以选择以下角度:①项羽是“妇人之仁”,还是“君子之度”?②刘邦是善于用人吗?(谈刘邦的人才政策) ③从项羽的悲剧看“义”对中国人的影响。④从项羽的悲剧看“义”的本质。⑤鸿门宴中樊哙的积极作用。⑥项伯是一个吃里爬外的小人。⑦谈西楚霸王的悲剧性格。⑧古今奸佞小人的危害。⑨项羽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还是历史的悲剧?⑩毛泽东眼里的西楚霸王。
答案 略。
- 18 -
第6课 鸿门宴
一、实词
1.通假字
(1)成五采:________________ .
(2)距关,毋内诸侯:________________ ..
(3)张良出,要项伯:________________ .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________________ .
(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________________ .
(6)令将军与臣有郤:________________ .
(7)因击沛公于坐:________________ .
点拨 (1)“采”通“彩”,色彩。(2)“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3)“要”通“邀”,邀请。(4)“倍”通“背”,背叛。(5)“蚤”通“早”,早些。(6)“郤”通“隙”,隔阂。(7)“坐”通“座”,座位。
2.古今异义
(1)沛公居山东时 ..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所以遣将守关者 ..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军战河北 ..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臣战河南 ..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再拜献大王足下 ..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秦时与臣游 .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亡去不义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 (1)古义:指崤山以东;今义:指我国的一个省份,山东省。(2)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3)古义:因果关系中表原因的连词;今义:因果关系中表结果的连词。(4)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5)古义:黄河以北;今义:河北省。(6)古义:黄河以南;今义:河南省。(7)古义:拜两次;今义:又一次拜。(8)古义:交往;今义:游玩。(9)古义:离开;今义:前往某地。
3.一词多义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起,立而饮之 (1)谢⎨哙拜谢.⎪ ⎩乃令张良留谢⎧四十里 ⎪相去.(3)去⎨⎪脱身独去 ⎩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下 (4)足⎨再拜献大王足.⎪与谋 ⎩不足.
- 2 -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也。” (6)如⎨沛公默然,曰:“固不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起如.
点拨 (1)动词,谢罪、道歉/动词,感谢/动词,辞谢、告别 (2)动词,宠幸、亲近/副词,幸亏、幸而 (3)动词,距离/动词,离去、离开 (4)副词,足够/“足”和“下”构成复合词,表示对别人的敬称/副词,配,值得 (5)动词,举起/动词,发动/动词,被选拔/动词,攻取/尽
(6)动词,唯恐/动词,及,比得上/动词,往
4.词类活用
(1)沛公军霸上:________________ .
(2)籍吏民:________________ .
(3)范增数目项王:________________ .
(4)刑人如恐不胜:________________ .
(5)沛公欲王关中:________________ .
(6)道芷阳间行:________________ .
(7)于是项伯复夜去:________________ .
(8)吾得兄事之:________________ .
(9)日夜望将军至:________________ ..
(10)常以身翼蔽沛公:________________ .
(11)头发上指:________________ .
(12)间至军中:________________ .
(13)项伯杀人,臣活之:________________ .
(14)从百余骑:________________ .
(15)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________________ .
(16)樊哙侧其盾以撞:________________ .
(17)素善留侯张良:________________ .
点拨 (1)名词用作动词,驻军 (2)名词用作动词,造户籍册或登记 (3)名词用作动词,使眼色 (4)名词用作动词,处罚 (5)名词用作动词,为王、称王 (6)名词用作动词,取道 (7)名词作状语,连夜 (8)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 (9)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夜 (10)名词作状语,像鸟展开翅膀那样 (11)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12)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13)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救活 (14)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从 (15)动词的使动用法,通“纳”,使„„进入 (16)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斜侧着 (17)形容词用作动词,与„„交好
二、虚词
且为之奈何 ⎧.⎪为所虏 (1)且⎨若属皆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臣死且.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3)为⎨军中无以为乐 .
鱼肉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何辞为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4)之⎨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项伯杀人,臣活之⎩交戟之卫士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为之奈何 .使子婴为相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5)而⎨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 续耳 ⎩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
点拨 (1)副词,将/副词,将要/副词,况且 (2)转折连词,可是/指示代词,这样/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3)动词,任,做/介词,替,给/介词,被/动词,作为/表判断,是/句末语气词,呢 (4)动词,到/代词,代这件事/代词,代“项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他,代指“项伯”/定语和中心语间的结构助词,译为“的” (5)连词,连接的分句间为顺承关系/连词,可不译出/连词,可不译出/连词,可译为“却”/连词,可不译出
三、句式
(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________________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______________
(3)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________________
- 4 -
(4)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________________
(5)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________________
(6)若属皆且为所虏:________________
(7)吾属今为之虏矣:________________
(8)欲呼张良与俱去:________________
(9)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________________
(10)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________________
(11)贪于财货:________________
(12)具告以事:________________
(13)长于臣:________________
(14)不然,籍何以至此:________________
(15)客何为者:________________
(16)沛公安在:________________
(17)大王来何操:________________
(18)孰与君少长:________________
(19)军中无以为乐:________________
(20)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________________
点拨 (1)~(5)为判断句 (6)~(7)为被动句 (8)~(10)为省略句 (11)~(13)为介宾短语后置句 (14)~(17)为宾短语前置句 (18)~(20)为固定结构
四、名句积累
(1)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五、课文点拨
1.有人说:“情节的完整和曲折是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
点拨 该文虽是选文,却能独立成篇,主要是因为作者很注意事件的完整性。他大体上是按时间顺序写作的,围绕着鸿门宴这一件大事,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刘邦、项羽两大军事集团的斗争,双方主要人物在事件中的地位和作用,主动与被动的相互转化,事件的重大意义,全都写得很清楚。既纷纭复杂,又条理井然。特别是事件写得很曲折,此伏彼起,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可以形象为:
2.如何认识刘邦这个人物形象?
点拨 刘邦本来是一个不事产业的无赖,贪财好色,但是攻进咸阳之后,却“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想收买人心而争夺天下。他错误地采取了“距关,毋内诸侯”的策略,导致了与项羽的冲突。但是在张良的诘问下,又能够虚心地承认错误,接受意见。项伯来报信,他发现这个人很有利用价值,就拼命地巴结他。面对强敌,他没有采取硬拼的行动,而是冒险前去向项羽谢罪。到了项羽面前,他更是一副无辜被诬的样子,而且极尽卑躬屈膝之能事,结果逃过了这一大劫,为日后的决战争取了时间。司马迁本着“不虚美,不隐恶”的信史原则,对本朝的开国皇帝刘邦的无赖嘴脸,以及精明、虚心,能够审时度势、忍辱负重的特点作了全面表现,使这个人物形象十分丰满。
3.项羽在本文中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主要是通过哪些故事情节来刻画他的?
点拨 项羽的性格特点是政治上无知,自大轻敌,刚愎自用,不善用人,又带有直率的赳赳武夫的性格。他听到曹无伤的密报与范增的劝说后,大怒,决心消灭刘邦。可是听到项伯说的“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等话后,又改变了主意,答应项伯“善遇之”。等到
刘邦到鸿门,说了一番谎话后,他听了洋洋得意,不仅原谅了刘邦,请他喝酒,而且把自己所得情报的来源也说了出来,以表明自己原来对刘邦并无成见。宴会上范增多次示意杀刘邦,他都置之不理;项庄舞剑,项伯护卫刘邦,他也视而不见。到了樊哙闯帐,怒目而视,将他训斥一番,他不仅不怒,反而称之为壮士,赐酒,赐彘肩,赐座。其实樊哙的话是刘邦前边说的话的重复与补充,只是换了一个角度说而已。而他在这些虚伪的言辞面前,却感到刘邦与樊哙的话是对的,自己反而有内疚之感,思想上完全解除了警戒,以致刘邦脱逃,他也毫不在意。到刘邦逃后,张良奉璧给他,他“置之坐上”,没有什么反应。文章写他的细节与对话虽不多,却能表现他的性格特点。
一、中心主旨
本文所写名为“宴会”,实为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充分展示了刘、项矛盾的不可调和性,生动地对比了斗争双方策略高
下的悬殊,并预示了胜负的必然结局。作者通过描写这次宴会全过程(包括会前斗争和会后余波) ,生动地揭示了项羽的悲剧性格:他自矜功伐而有“妇人之仁”。这种性格不改变,他就必然以失败告终。而刘邦在宴会上能化险为夷,跟善于利用对方性格弱点也是分不开的。从这段史实可以看出领袖人物的性格在历史发展重要关头上所起的作用。
二、写作特色
1.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
作者塑造项羽的形象主要抓住四个问题:是否对刘邦发动进攻,是否在席间杀刘邦,对樊哙的越礼行为采取什么态度,对刘邦逃席又采取什么态度。这里说说樊哙。樊哙在危急的关头不顾卫士阻拦,闯入中军帐,表现了极大的勇敢。但入帐后的种种行动都是有礼有节的,先“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以引起项羽注意;项羽赐酒,他先拜谢,然后站着喝,随后连生彘肩也吃了;他借机讥讽项王,却又替刘邦求赏,暗寓尊崇项王之意,这又说明他粗中有细。
2.运用对照手法烘托人物形象。
具体表现为:①项羽在优势下,恃勇骄横,毫无远虑;刘邦在劣势下,忍辱负重,善于保护自己。②项羽刚愎自用,又拙于应变;刘邦善于采纳意见,又随机应变。③项羽任人唯亲,致使谋臣不能施其谋,将士不能效其力;刘邦知人善任,谋臣能从容定计,将士能见危受命。④项羽养奸贻患,又自绝敌营内应;刘邦有奸必肃,能争取敌营的人为自己效劳。
3.语言精练生动,绘声绘色。
项羽的话,骄横气盛;刘邦的话,礼仪备至;范增的话,老谋深算;张良的话,老练透辟;樊哙的话,豪壮威严;项庄的话,似巧实拙。寥寥几笔,就能刻画出人物的突出个性。
三、结构图解
四、文白对译
沛公 军霸上,未得 与项羽相见。沛公 左司马曹无伤使沛公驻军霸上,还没有跟项羽相见。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派
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 王关中,使 子婴为相,珍宝尽 有
人对项羽说:“沛公打算做关中王,任命子婴做相,珍宝全都占有
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 士卒,为 击破沛公 军!”⎡沛公: 了。”项羽大怒道:“明天犒劳士兵,给我去打败沛公的军队!”⎣即刘
- 6 -
邦,在沛(今江苏沛县) 起兵,攻下沛之后,立为沛公。军:名词作动词,驻军。霸上:地名,在现在陕西省西安市东。左司马:官名。函谷关以西,现在陕西省一带。子婴:秦朝最后的国君,在位四十六天。当时已投降刘邦。有:被动词,被占有。之:复指珍宝。旦日:明日。飨(xiǎnɡ) :用酒肉招待别人。这里是犒劳的意思。王(wàn ɡ) :称王,动词,“王”省略了介词“于”(在) 。关中:地名, 为(wèi) :介词,替,给。后边⎤当是时,项羽 兵 四十万, ⎥省去了宾语“我”(项羽自称) 。⎦在这时,项羽的军队有四十万人, 在 新丰鸿门;沛公 兵十万, 在 霸上。范增 说驻扎在新丰鸿门;沛公的军队有十万人,驻扎在霸上。范增劝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 美 姬。今 入 项羽道:“沛公在山东时,贪图财货,喜欢漂亮的女人。如今入了关,财物无 所 取,妇 女无所幸,此 其 志不在小。吾 关,不掠取任何财物,也不迷恋女色,看来他的志向不小。我(曾) 令人望 其 气,皆 为龙 虎, 成五 采,此 天派人观察他的‘云气’,都呈现出龙虎的形状,五彩斑斓,这是天子 气也。急 击勿 失!”⎡范增:项羽的主 ⎢子的云气啊。赶紧攻打他吧,不要错过机会!”⎣要谋士,辅佐项 云彩星斗的变化。五采:指青黄赤白黑五种颜⎤⎥ 色。天子:皇帝,天帝之子。失:指失去时机。⎦楚 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 善留侯张良。 张楚军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跟留侯张良要好。张良是时 从 沛公,项伯乃 夜驰 之 沛公军,私 见张良这时正跟随沛公,项伯于是连夜骑马到沛公军营,私下会见张良,具 告 以 事,欲呼张良与 俱 去,良,详细地告诉他项羽将发动进攻的事,想叫张良跟他一同离去,曰:“毋从 俱 死也。”⎡ 左尹(yǐn) :楚国官名,是令尹 ⎢说:“不要跟着他们一块送死。”⎣(别国称相) 的助理。项伯:名 羽完成霸业,项羽尊称他为“亚父”。说(shuì) :说服别人接受自东地区。于:介词,表对象。财货:都指钱财,与今意有别。姬己的意见,可译作“劝告”。山东: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jī) :美女。无所:动宾结构,没什么。幸:封建君主对妇妾的宠空中有一种异样的云气,会望气的人能够看出来。气,气象,指 爱叫“幸”。望其气:这是迷信。说是“真龙天子”所在的地方,天
缠,字伯。季父:父辈中年龄最小的。素:向来。善:形容词作动词,与„„交好。留侯张良:字子房,刘邦的主要谋士。刘 邦得天下后,封他为“留侯”。留,地名,在现在江苏省沛县东南。乃:副词,就。之:动词,到。具:副词,全,都。具告以事:即“以
韩王送 沛公,沛公 今事有急, 亡 去 不 韩王送沛公(到这里) ,沛公如今有急难,我逃离了他,是不守信
义, 不 可 不语。” 良 乃 入, 具 告
义的,我不能不告诉他。”张良于是进(中军帐) ,把全部情况告
i) :替。张⎡臣:张良对项伯称臣,称臣,表谦。为(wè ⎢⎣良本是韩国人,后跟随刘邦。为韩王送沛公:张良曾
守,自己就同张良西入武关。这里张良托辞说“为韩王送沛公”是向项伯表示他与沛公的关系。急:形容词作动词,急难。义:合宜
的道德行为及道理,封建道德观念之 ⎤沛公大 惊,曰:“为 ⎥一。语(yù) :告诉。乃:副词,于是,就。⎦沛公大吃一惊,说:“这之奈 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 此 计者?” 曰:“鲰怎么办呢?”张良说:“谁替大王献闭关这条计策的?”沛公说:“有 生 说 我曰:‘距 关,毋 内 诸 侯, 秦个浅陋的小人劝我说:‘守住函谷关,不让诸侯的军队进来,就可 地 可 尽 王也。’故 听 之。”⎡大:副词,表程度,十 ⎢以占领秦的全境称王。’所以听了他的。”⎣分。惊:惊慌。为之
奈何:为(wéi) ,动词,对付。奈何,如何、怎样。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第一个为(wèi) ,介词,替。第二个为(wéi) ,动词,献,出。者,句末语助词,表疑问语气。此计,指下文“距关,毋内诸侯”的计策。鲰(zōu) 生:浅陋无知的小人。鲰,浅陋、卑微。距:通 “拒”,把守。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诸侯,指其⎤ 良曰:“料张良说:“估 他率兵攻秦的人。尽:全部。王(wàn ɡ) :称王,统治。⎦
大王 士卒足以当项王 乎?”沛公 默 然,曰:“固
计大王的军队能跟项王抗衡吗?”沛公沉默了一会,说:“本来
不如 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 谓 项伯,言
就比不上他啊。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让我去告诉项伯,说
沛公不敢 背项王 也。”沛公曰:“君安 与项伯有 故?”您是不敢违背项王(意旨) 的。”沛公说:“你怎么跟项伯有交情呢?”张良曰:“秦 时 与臣 游,项伯杀人,臣 活 之; 今张良说:“秦朝的时候,他与我交往,他杀了人,我救活了他;如今
事有急,故幸 来告 良。”沛公曰:“孰与君少 长?” 良曰:“长有急难,幸亏他来告诉我。”沛公说:“你跟他谁大谁小?”张良说:“他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 入,吾得 兄 事 之。”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用对待兄长的礼节侍奉他。”⎡料:估计。当(dānɡ) :对等,比得上。往:到„„去。谓:告诉, ⎢⎣后边不直接引语,这一点与“曰”不同。安:疑问副词,怎么。
少长:偏义复词,义在“长”。呼入:即“呼之入”。兄:名词⎤⎥ 作状语,表对人的态度。像对待兄长„„一样。事:侍奉。⎦
张良出, 要 项伯。项伯即入 见沛公。沛公奉 卮 酒为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就进来见沛公。沛公捧上一杯酒,祝
寿, 约 为 婚 姻,曰:“吾入关, 秋项伯健康,(又) 跟他约定结为儿女亲家,说:“我入关后,财物丝
- 8 - 故:旧交。游:在这里指交往。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幸:幸亏,幸而。孰与:文言惯用格式,即“跟„„比,谁„„”。
毫不敢有所 近, 籍 吏 民,封 府库,而待 将毫不敢据为己有,给官吏和百姓造册登记,封存官库,等待项将军。 所以遣 将 守 关者, 备 他盗之出入
军来(处理) 。之所以派军队把守函谷关,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
与非常 也。 日夜 望将军 至,岂 敢反 乎!愿和意外的事故。我日夜盼望项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
伯 具 言 臣之不敢倍德也。”⎡要:通“邀”,邀请。奉: ⎢您(向项王) 详细说明我是不敢忘恩的。”⎣献,进。卮(zhī) :饮酒
的器具,圆形无足,肚大口圆,与今天的酒杯并不相当,在这里人祝健康。敬酒时献祝颂之词都可叫“寿”。约:约定。为:译作“杯”。为寿:即“为之寿”。寿,动词,特指敬酒或赠礼物向结为。婚姻:亲(qìn ɡ) 家,女方父亲叫婚,男方父亲叫姻。秋毫:鸟兽在秋天初生的细毛,比喻细小的东西。近:动词,接触,沾染。有所:动宾结构,有什么。籍:簿籍,即今天的户口册。在这里用作动词,给„„登记户口。府库:这里指财物仓库。所 以:表原因的固定格式,译为“„„的原因”。者:表提顿的语气词,用在因果复句中的原因分句之后,常与“所以”配合,构成“所以„„者”的格式,表示提起下文和句间停顿。盗:这里指农民起义队伍。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出入:偏义复字,表尊敬,自称臣,表谦称。之:取⎤项伯许 诺,谓沛公 ⎥消句子独立性。倍:通“背”,背弃。⎦项伯答应了,对沛公 词,意在“入”。非常:意外事故。伯:项伯的字,刘邦称项伯的
曰:“旦日不可不蚤 自来 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说:“明天不可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沛公说:“好。”于是项伯复 夜 去,至 军 中,具 以沛公言 报 项王。因言项伯又连夜离去,回到自己军营后,将刘邦的话全都转告项王。趁机曰:“沛公不先破 关中,公岂 敢入 乎? 今人 有大功
说道:“沛公不先攻破关中,你怎么能入关呢?如今人家有了大功, 而击 之, 不 义也。不如因 善遇之。”却去进攻他,这是不合道义的。不如趁他来拜会时好好款待他。”
项王许诺。⎡蚤:道“早”。谢:道歉,请罪。因:介词,趁(机) 。⎤⎢⎥ 项王答应了。⎣公:尊称项羽。敢:能。善:好好地。遇:款待。⎦沛公旦日 从 百余 骑来见 项王,至 鸿门, 谢第二天,沛公带着一百多人马来拜会项王,到了鸿门,道歉
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 战 河北,臣 战 河南,说:“我和将军合力攻秦,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然不 自 意 能先入关破秦,得 复见将军于 此。今者有却没有料到自己能先入关破秦,能在这里再次见到您。现在由
小人之 言,令将军与臣 有 郤。”项王曰:“此 沛公左于小人的谗言,使您我之间产生了隔阂。”项王说:“这是您的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 以 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司马曹无伤说的。否则,我怎么会这样呢?”项王当天就留沛公
) 力:合力。河北、河南:与 饮。⎡从:使动词,使„„跟从。戮(lù 一道喝酒。⎣黄河以北,黄河以南。意:料想。郤:通“隙”,隔阂,嫌
怨。言之:之,音节助词无义。籍:项羽的名,对人自称名,表谦恭。就。与饮:即⎤项王、项伯东向 坐;亚父 南向坐,——亚父 ⎥“与之饮”。⎦项羽、项伯面向东坐;亚父面向南坐,——亚父就何以:即“以何”,凭什么,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前置。因:于是, 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 西向 侍。⎡东向、南向、北向、 ⎢是范增;沛公面向北坐;张良面向西陪坐。⎣西向:即向东、向
南、向北、向西。东向为主座,余范增 数 目项王,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 类推。侍:在尊者旁边陪着。⎦
举 所 佩 玉玦以示 之 者三, 项王 默
接连多次举起所佩带的玉玦示意项王(杀死沛公) ,项王(却) 沉
然 不 应。 范增 起,出, 召 项庄,谓 曰:“君王为人
默着没有反应。范增起身,出去召来项庄,对他说:“君王为人心不 忍。若入 前 为 寿, 寿 毕,请以剑舞,因击 沛慈手软。你进去,上前给他们祝酒,祝过酒,请求舞剑,借机将沛公 于 坐,杀 之。不 者,若 属 皆 且 为公击倒在座位上,杀掉他。不这么做,你们这些人将来都将被他
) :多次。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玉玦所 虏!”数(shuò 所俘虏!”⎣(jué) :半环形的佩玉。“玦”与“决”同音,范增用
玦暗示项羽要下决心杀刘邦。者:句中语气助词,表提顿。召:喊到眼前。项庄:项羽的堂弟。若:同“汝”,你。前:方位名词作动词,上前。以剑舞:用剑舞。因:趁便。坐:通“座”。不:通“否”。属:类,用在人称代词后表复数。且:将要。为所虏: 即“为之⎤ 庄则 入为 寿。 寿 毕,曰:“君王与沛公 饮,⎥所虏”。⎦项庄于是进去祝酒。祝过酒,说:“君王跟沛公一起喝
军中无 以 为乐, 请以 剑舞。” 项王曰:“诺。”项庄拔酒,军中没有什么用来娱乐的,让我来舞剑吧。”项王说:“好。”项庄拔剑 起 舞。项伯亦拔剑起 舞,常 以 身 翼出剑舞起来。项伯也拔剑舞起来,时时用自己的身子像鸟张开
蔽 沛公, 庄不 得击。⎡无以:没有什么可以用。 翅膀一样掩护沛公,项庄不能得手。⎣请:请允许我,动词。翼:
名词作状语,像鸟⎤⎥ 张开翅膀一样。⎦
于是张良至 军门 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
于是张良赶往军营门口见樊哙。樊哙说:“今天的事情怎么样?” 良曰:“甚 急!今者项庄拔剑 舞,其 意常 在沛公也。”张良说:“危急得很!此刻项庄拔剑起舞,他的目的是针对沛公。”哙 曰:“此 迫 矣!臣请 入,与之 同 命。”哙即带樊哙说:“这太紧迫了!我请求进去,跟沛公同生共死。”樊哙就带着
i) :刘邦的勇士。请:副剑拥 盾 入军 门。⎡樊哙(kuà 剑拿着盾牌进了军营大门。⎣词,谦语。与之同命:之,代主刘
邦。同命:⎤交 戟之卫士欲止 不 内。樊哙侧其盾⎥同生共死。⎦交叉举戟的卫兵想拦住不让他进去。樊哙侧过他的 以撞,卫士 仆 地。哙遂 入,披 帷盾一撞,卫兵们跌倒在地。樊哙终于进了中军帐,揭开帷幕,- 10 -
西向立, 瞋目 视项王,头发上 指,目眦 尽裂。向西站定,瞪眼看着项王,头发竖起来,眼眶都快裂开了。
⎡交戟之卫士:拿戟交叉着守卫军门的卫士。止:使动词,使„„ ⎢⎣止。它后面省略宾语“之”。披帷:揭开帷幕。瞋(chēn) 目:瞪眼。
上:名词作状语,向⎤ 项王按 剑 而 跽 曰:“客 何 ⎥上。目眦(zì) :眼眶。⎦项王手握剑柄,直起身子问道:“来人是干什
为者?”张良曰:“沛公之 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
么的?”张良说:“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王说:“壮士,赐给他一
士!——赐之 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
杯酒。”于是(有人) 给了他一大杯酒。樊哙下拜称谢后,起身,站着
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 肩。”则 与 一 生
一饮而尽。项王说:“赏给他猪腿。”于是(有人) 送给他一只生
彘肩。樊哙 覆其盾于 地, 加 彘 肩 上, 拔 猪腿。樊哙(先) 把盾牌扣在地上,(再) 把猪腿放在它上面,拔
) :握着剑,跪直身子。这是一种剑 切而啖之。⎡按剑而跽(jì ⎢出剑来切着吃。⎣警备的姿势。何为者:干什么的人。参乘
(shèn ɡ) :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边担任警卫的人。
斗卮:大酒杯。彘(zhì) 肩:猪的前腿。覆:翻过来。加彘肩上:
即“加彘肩于其上”,“其”⎤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项王说:“壮士!能再喝酒吗?”樊哙 代盾牌。啖(dàn) :吃。⎦
曰:“臣死且不 避,卮 酒安 足 辞! 夫秦王有虎狼
说:“我连死尚且都不畏避,一杯酒哪里用得着推辞!秦王有虎狼一
之心,杀人如 不能 举,刑人 如恐不 胜, 天般的心肠,杀人唯恐不能杀光,处罚人唯恐不能用尽酷刑,普天
下 皆 叛之。⎡且:语气副词,尚且。足:值得。夫:发 下的人都起来反抗他。⎣语词,无义。刑:名词活用为动词,以刀
割刺。举、胜(shèn ɡ) :⎤怀王 与 诸将 约曰:‘先 破 ⎥都有“尽”的意思。⎦楚怀王曾跟各路将军约定:‘首先攻破秦
秦 入咸 阳者 王之。’今沛公 先 破秦 入咸阳,
国进入咸阳的就封他做关中王。’如今沛公最先攻破秦国进入咸阳,
毫 毛不敢有所近, 封 闭宫室, 还
一丝一毫都不敢去碰一碰,(又) 把皇宫封闭起来,(然后) 将部
军 霸上,以待大王 来。故 遣将 守关者, 备队带回霸上,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官把守关门,为的是
他盗出入 与非常也。 劳 苦 而 功高如此,
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事故。(沛公) 这么辛苦,功劳这么
未有 封 侯之赏,而 听 细 说,欲诛 有功
大,(您) 没有给他封侯奖赏,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要杀掉有功
之人,此 亡 秦 之续 耳。窃 为大王不 取 的人,这不过是走秦国灭亡的老路子罢了。私意认为大王不应
也!”⎡怀王:名心,是战国时楚怀王之孙。项梁起兵,立他 ⎢该这么做!”⎣为王,也称楚怀王。破秦后,项羽尊他为义帝,后来
项羽又把他杀了。王(wàn ɡ) 之:王,统治,称王。之:以咸阳为
中心的关中地带。还(huán) :返回。故:特意。细说:小人的
谗言。亡秦之续:已亡的秦朝的后继者。⎤项王 未有以应, ⎥耳:“而已”的合音,罢了。为:动词,认为。⎦项王一时无话可答,
曰:“坐。” 樊哙从 良 坐。 坐须 臾,沛公起 如厕,
说:“坐下。”樊哙挨着张良坐了下来。坐了一会,沛公起身上厕所,
因 招樊哙 出。⎡有以:有什么可以用来。以:介词,⎤⎢⎥ 趁机把樊哙也叫了出去。⎣用来。须臾:一会儿。如:到„„去。⎦
沛公 已 出,项王使都尉陈平 召 沛公。沛公曰:“今
沛公出去以后,项王派都尉陈平去召回沛公。沛公说:“现在
者 出, 未 辞 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 行 不 顾
是出来了,可还没有告辞,这怎么办?”樊哙说:“干大事不必拘泥
细谨, 大礼不辞 小 让。 如今人方为刀 俎,我 为小节,行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如今人家是刀和砧板,我们是
鱼 肉,何 辞 为?”于是遂 去。⎡陈平:项羽的部下, 鱼、肉,为什么要告辞呢?”说完就离开了。⎣后来为刘邦的谋士,
官至丞相。大行(xín ɡ) :大的事业。谨:行为。大礼:大的礼节。
板。何:疑问副词,为什么。⎤ 乃令张良留 谢。良⎥为:句末表反语的语气词。⎦(沛公) 于是叫张良留下辞谢。张辞:争,计较。让:谦让,礼貌。方为:正是。俎(zǔ) :切肉用的砧
问曰:“大王来 何 操?” 曰:“我 持白璧一双,
良问:“大王来时带了什么(礼品) ?”沛公说:“我带了一双白璧,
欲 献 项王,玉斗一双,欲 与亚父。会 其怒, 不敢打算献给项王,一对玉杯,打算给亚父。正碰上他们生气,不敢
献。公为我献 之。”张良曰:“谨 诺。”⎡操:拿,这里指 ⎢献。你替我献给他们吧。”张良说:“一定遵命。”⎣携带。何操:
即“操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与:给。⎤当是时,项 ⎥玉斗:玉杯。会:副词,恰巧。谨:表敬副词。⎦这时候,项
王军 在鸿门下,沛公军 在霸上, 相去
羽的部队驻扎在鸿门下,沛公部队驻扎在霸上,(两军) 相距
四十里。沛公则置 车 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四十里。沛公就丢下车马、随从,独自骑马,樊哙、夏侯婴、靳强、
强、纪信等四人持剑 盾 步 走,从郦山下,道 芷阳
纪信四个人拿着剑和盾牌快步(跟随) ,从郦山下,经过芷阳抄小
间行。沛公 谓 张良曰:“从此道 至吾 军, 不过二十里
路走。沛公临走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们军营,不过二十里
耳。度 我 至军 中,公 乃 入。”⎡置:放弃,丢下。 ⎢路。估计我回到军营后,你再进去(辞谢) 。”⎣道:取道。间
(jiàn) :名词作状语,从小道。⎤⎥ 度(duó) :估计。乃:才。⎦
沛公已 去,间 至 军中。张良入 谢,曰:“沛公不
沛公已经离去,从小路回到军营。张良进去谢罪,说:“沛公经
胜 杯杓,不能 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不起多喝酒,不能亲自告辞。特地派我捧着一双白璧,敬献给大王
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 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 安在?”良
足下;一对玉杯,敬献给范大将军足下。”项王问:“沛公在哪里?”张
- 12 -
曰:“闻 大王有意督过 之,脱
身独 去, 已 至 良说:“听说您有责备他的意思,已抽身独自离去,(这会儿) 已经回
军 矣。”⎡不胜杯杓:禁不起多喝酒,意思是醉了。杓,酒器。再 ⎢到军营了。”⎣拜:拜两次,古代隆重的礼节。奉:义同“捧”,引申为献。
安在:即“在安”。⎤项王则受 璧,置之坐 上。亚父受 玉斗,⎥项王就收了白璧,放在座位上。亚父接过玉杯, 督过:责备。⎦
置 之地,拔 剑撞 而破之,曰:“唉!竖 子不足 与
放在地上,拔出剑来把它砸碎,说:“唉!这小子不值得跟他谋
谋! 夺 项王天下者 必沛公也。 吾 属 今 划大事!将来夺走项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我们这些人都将会
为之 虏矣!”⎡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这里指项羽。⎤⎢⎥ 成为他的俘虏!”⎣与谋:即“与之谋”。今:时间副词,将。为:被。⎦
沛公 至 军,立 诛杀 曹无伤。⎡立:立即。诛⎤⎢⎥ 沛公回到军营,立即将曹无伤处死。⎣杀:杀死。⎦
(45分钟,90分)
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沛公(pèi) 卮酒(zhī) 许诺(nuō) 杯杓(sháo) ....
B .戮力(lù) 啖之(dàn) 遂入(suí) 瞋目(chēn) ....
C .目眦(zì) 刀俎(zǔ) 樊哙(huì) 犒劳(kào) ....
D .数目(shuò) 诛杀(zhū) 少长(zhǎnɡ) 玉玦(jué) ....
答案 D
解析 A 项“诺”应该读作nuò;B 项“遂”应该读作suì;C 项“哙”应该读作kuài 。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旦日飨士卒 飨:犒劳 .
B .此亡秦之续耳 续:后继者 .
C .沛公起如厕 如:如同 .
D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幸:幸而 .
答案 C
解析 C 项的“如”是“到„„去”的意思。
3.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为”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
③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④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⑤约为婚姻 ⑥若入前为寿 ⑦若....
属皆且为所虏 ⑧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
A .①/②④/③⑧/⑤/⑥/⑦
B .①⑤/②④/③⑧/⑥/⑦
C .①/②④/③⑧/⑤⑥/⑦
D .①⑤/②③④⑧/⑥/⑦
答案 A
解析 ①动词,做;②④介词,替、给;③⑧判断词,是;⑤动词,结为;⑥动词,含有“祝”的意思;⑦介词,表被动,“被”的意思。
4.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特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①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B .①大王来何操 ②沛公军霸上
C .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D .①毋从俱死也 ②沛公奉卮酒为寿
答案 B
解析 A 项都是判断句;B 项①是宾语前置句,②是省略句;C 项都是被动句;D 项都是省略句。
5.默写名句。
(1)如今____________,我为鱼肉。
(2)所以遣将守关者,________________。
(3)今者项庄拔剑舞,____________。
答案 (1)人方为刀俎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其意常在沛公也
二、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6~9题。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
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
“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
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
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
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刑人如恐不胜 胜:尽 .
B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做„„的王 .
C .窃为大王不取也 窃:通“切”,意思是急切 .
D .项王按剑而跽曰 跽:长跪。两膝着地,上身挺直 .
答案 C
解析 窃: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私下里,私意。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饮之⎪立而.A. ⎨ ⎪拔剑切而啖之⎩.
⎧待大王来⎪还军霸上,以.B. ⎨ ⎪项王未有以应⎩.
⎧⎪其意常在沛公也.C. ⎨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 14 -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故遣将守关者.⎨D.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答案 A
解析 A 项第一个“而”表修饰,第二个“而”表顺承;B 项两个“以”都是表目的关系的连词,可译为“来”;C 项两个“也”都是表陈述语气的助词,不译;D 项两个“者”都是助词,与句末助词“也”构成判断句,表原因。
8.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 .项庄是项羽手下的一个武将,他在接受了趁舞剑时刺杀刘邦的任务后,手总是软的,总是于心不忍,再加上项伯的保护,所以他未能把刘邦刺死。
B .樊哙能言善辩,口齿伶俐,他居然把项羽说得无言以对。
C .樊哙在危急关头不顾卫士阻拦,闯入军帐中,表现了极大的勇气。但入帐后的种种行为都是有理有节的,表现了他有勇有谋、粗中有细的性格。
D .从樊哙的一番话来看,他是很懂得外交辞令的。他先指桑骂槐地怒斥一顿,然后又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讲出刘邦这样做都是为了项羽,难怪项羽愿听。
答案 A
解析 项庄未能刺杀到刘邦,不能理解为他心软、手软,完全是因为有项伯及时保护。
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1分)
(1)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5分)
(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6分)
答案 (1)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用意常在沛公身上。
(2)那秦王有像虎狼一样凶狠的心肠,杀人如恐不能杀尽,处罚人如恐不能用尽酷刑,(因此) 天下老百姓都背叛了他。
三、课堂延伸(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
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
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
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
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
①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乃自刎而死。 .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节)
注 ①赤泉侯:汉骑将杨喜,后封赤泉侯。②舣船:使船靠岸。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项王军壁垓下 壁:营垒 .
B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属:跟随 .
C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罪:过错 .
②
D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遭受 .
答案 A
解析 “壁”是“驻扎”的意思。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A .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
B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C .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D .项王瞋目而叱之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
答案 B
解析 B 项两个“乃”不同,前者是“于是”,后者是“竟然”的意思;A 项都是代词,“他(他们) ”的意思;C 项都是“因为”的意思;D 项都表修饰关系。
1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项羽勇猛善战的一组是(3分)( )
①力拔山兮气盖世 ②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③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④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⑤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⑥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④⑤⑥
答案 D
解析 ①表现项羽气概;②表现其战功;③表现其推卸责任。
1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 .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夜晚听见四面楚歌,感到大势已去,于是饮酒帐中,慷慨悲歌,怆然涕下,英雄末路,无限悲凉。
B .项羽带领骑兵,乘夜突围,过淮河,剩下800多人,到阴陵时迷路,为一老农所骗,陷入沼泽地,被汉军追及。
C .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重现神威,斩将杀敌,瞋目一叱,使汉军骑将杨喜倒退数里。
D .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项羽自感无面目再见江东父兄,不愿渡过乌江,带领部下徒步作战,最后自刎而死。
答案 B
解析 项羽在垓下时有800余人,过淮河后只剩下100多人。
1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2分)
(2)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3分)
(3)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3分)
答案 (1)项王的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能抬起头来看他。
(2)我所抵挡的敌人都被打垮,我所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来没有失败过,因而能够称霸,占据天下。
(3)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疚吗?
译文
项王的军队驻扎在垓下,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的军队把他团团围住。深夜,听到汉军在四面唱着楚地的歌,项王大为吃惊,说:“难道汉军已经完全取得了楚地?怎么楚国人这么多呢?”项王夜晚起来,在帐中饮酒。有美人名虞,一直受宠跟在项王身边;有骏马名骓,项王一直骑着。这时候 ,项王不禁慷慨悲歌,自己作诗吟唱道:“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气概举世无双。时运不济呀骓马不再往前闯!骓马不往前闯啊可怎么办,虞姬啊虞姬,怎么安排你才妥善?”项王唱了几遍,美人虞姬在一旁应和。项王的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能抬起头来看他。
- 16 -
于是项王骑上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在后面,趁夜突破重围,向南冲出,飞驰而逃。天快亮的时候,汉军才发觉,命令骑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去追赶。项王渡过淮河,部下壮士能跟得上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项王到达阴陵时迷了路,去问一个农夫,农夫骗他说“向左边走”。项王带人向左,陷进大沼泽地中。因此,汉军追上了他们。项王自己估计不能逃脱了,对他的骑兵说:“我带兵起义至今已经八年,亲自打了七十多仗,我所抵挡的敌人都被打垮,我所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来没有失败过,因而能够称霸,占据天下。可是如今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绝不是作战的过错。今天肯定得决心战死了,我愿意给诸位打个痛痛快快的仗,一定胜它三回,给诸位冲破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军旗,让诸位知道的确是上天要灭亡我,绝不是作战的过错。”于是项王高声呼喊着冲了下去,汉军像草木随风倒伏一样溃败了,项王杀掉了一名汉将。这时,赤泉侯杨喜为汉军骑将,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瞪大眼睛呵斥他,赤泉侯连人带马都吓坏了,倒退了好几里。
这时候,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乌江亭长使船靠岸等在那里,对项王说:“江东虽然小,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称王啦。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没法渡过去。”项王笑了笑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疚吗?”命令骑士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与追兵交战。仅仅项籍一个人就杀掉汉军几百人。项王身上也有十几处伤。最终自刎而死。
四、语言运用(15分)
15.仿照下面的话,借助对某一事物既肯定又否定的语言形式,写两句耐人寻味的话。(6分)
例句:项羽轻易地放走刘邦,不,那不是刘邦,那是楚霸王的千秋基业。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范增气愤地摔碎了玉斗,不,那不是玉斗,那是范增功败垂成的计划。
(2)黑色的天幕上镶嵌着星星,不,那不是星星,那是妈妈期盼孩子回家的眼睛。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式的能力。只要是对某一事物既肯定又否定的语言形式,内容上耐人寻味即可。
16.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信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4分)
陕西台记者华林、杜鹏报道:为纪念司马迁诞辰2 150周年,为期三天的国际《史记》研讨会,8月23号起将在韩城召开。届时,袁仲一、张岂之等来自国内外的100多名专家学者将汇聚一堂,共同交流探讨《史记》研究的最新成果,挖掘《史记》的不朽价值,以服务于当代社会。
答案 国际《史记》研讨会将在韩城召开。
解析 这是一个“压缩语段”的题目。本题的语段是一则史学界新闻。压缩新闻语段,关键是抓住新闻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进行。当然,压缩时也不必面面俱到,压缩本题能抓住地点和事件就可以了。
17.部分家长对推行素质教育心存疑虑。他们认为,增加社会实践活动,减少在校学习时间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请你写一段文字进行解释,以消除父母的疑虑。要求恰当引用一句名言,不超过60字。(5分)
答案 示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减少在校时间,增加实践活动,会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发展特长,提高素质,这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会加倍努力适应这新形势。
五、随堂练笔(20分)
18.阅读课文和其他相关资料,选择《鸿门宴》中的一个角度、一个人物或一个论题写一篇论文。可以选择以下角度:①项羽是“妇人之仁”,还是“君子之度”?②刘邦是善于用人吗?(谈刘邦的人才政策) ③从项羽的悲剧看“义”对中国人的影响。④从项羽的悲剧看“义”的本质。⑤鸿门宴中樊哙的积极作用。⑥项伯是一个吃里爬外的小人。⑦谈西楚霸王的悲剧性格。⑧古今奸佞小人的危害。⑨项羽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还是历史的悲剧?⑩毛泽东眼里的西楚霸王。
答案 略。
-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