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枝的学问 教学设计 1

《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6课。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我”在桃园观看剪枝并认识剪枝的过程,启示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简介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第二、三自然段写“我”在桃园看到王大伯等人在剪枝,非常奇怪,经询问了解了剪枝的原因。第四自然段写春天来了,桃花盛开,“我”盼望花儿早日结果。第五自然段写桃子丰收了,“我”在惊喜的同时真正地理解了王大伯的话。课文的重难点是把握“我”的心理变化,了解剪枝给人的启示。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3、了解剪枝是为了收获更多更大的果实,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学关键

1、精读课文,感受“我”的心理变化。

2、了解剪枝是为了收获更多更大的果实,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启发:根据班级找某某学生。

2、观看剪枝图,出示课题。

3、看王大伯图片,引入课文。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王大伯是什么样的人?(种桃能手)从哪里可以看出?(远近闻名、总是、大、甜)

(2)读好这一段,读出敬佩的语气。

(3)设疑:王大伯真的如此闻名吗?

2、学习第二段

(1)“我”跟你一样好奇,想去看看究竟。板书:满怀好奇。

(2)怎么他家的桃子就能结得那么大,那么甜呢?

(3)自由读第二段。

(4)“我”看到了什么?(读出相应句子)

(5)再读,剪枝动作表演,说说从这些内容中读懂了什么?(剪枝动作熟练)

(6)好好的枝条被剪掉,“我”看到后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读“我”问王大伯的话。板书:一脸疑惑。

(7)王大伯把剪枝的原因告诉了“我”。(注意王大伯说话的语气)

(8)分析王大伯回答的话。(分两个层次:剪下的枝条,留下的枝条)

(9)试用“因为„„所以„„”说话。(回答“我”的问题)

(10)表演“我”与王大伯之间的对话。

(11)现在“我”能确定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吗?板书:将信将疑。结合课文理解“将信将疑”。

(12)指导读好此时心里想的话。

3、学习第三段

(1)“来年”桃园情况如何呢?指名读第三段。

(2)春天到了,桃花开得怎样?当时的场面怎样?播放图片欣赏桃花美景。

(3)此时的“我”盼望什么?你能预想到什么?

(4)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语气轻松、愉快。

4、学习第四段

(1)“我”很较真,一定要知道事情的结果。所以暑假到了,“我”又来到了王大伯的桃园。这时的“我”看到了什么景象呢?

(2)王大伯桃园里结的桃子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看图,试用“又__又__”描述桃子的样子。

(3)看到这些桃子“我”心情怎样?(惊讶、高兴)板书:又惊又喜。

(4)读好“啊”这个语气词代表的感情。

(5)为什么“我”看到又多又大的桃子会又惊又喜?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

(6)此时的“我”不禁想起什么?回顾王大伯说的话。

(7)王大伯不愧为“种桃能手”啊!

(8)小结:冬剪一根枝,夏收万个桃。这劳动中也藏着丰富的学问,我们要好好向生活学习,向有经验的人学习。

三、总结全文

1、回顾全文,说说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引导得出:“减少”是为了“增加”)

2、启发思考:

(1)如果王大伯不给桃树剪枝,结果又会怎样呢?

(2)这个暑假过后,再次见到王大爷,“我”又会说些什么呢?

(3)如果你是一棵小果树,你想对自己的主人说些什么话?

3、生活到处有学问,只要我们平时注意观察,留心周围事物,并且善于思考,就能发现生活中的规律。(向文中的“我”学习)

4、送给大家八个字:删繁就简,勤学好问。

四、作业设计

1、生活中还有哪些“减少”是为了“增加”的典型事例。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6、剪枝的学问

剪枝 ——→ 满树桃花 ——→ 挂满桃子 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盼望 ——→ 又惊又喜 将信将疑

《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6课。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我”在桃园观看剪枝并认识剪枝的过程,启示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简介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第二、三自然段写“我”在桃园看到王大伯等人在剪枝,非常奇怪,经询问了解了剪枝的原因。第四自然段写春天来了,桃花盛开,“我”盼望花儿早日结果。第五自然段写桃子丰收了,“我”在惊喜的同时真正地理解了王大伯的话。课文的重难点是把握“我”的心理变化,了解剪枝给人的启示。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3、了解剪枝是为了收获更多更大的果实,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学关键

1、精读课文,感受“我”的心理变化。

2、了解剪枝是为了收获更多更大的果实,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启发:根据班级找某某学生。

2、观看剪枝图,出示课题。

3、看王大伯图片,引入课文。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王大伯是什么样的人?(种桃能手)从哪里可以看出?(远近闻名、总是、大、甜)

(2)读好这一段,读出敬佩的语气。

(3)设疑:王大伯真的如此闻名吗?

2、学习第二段

(1)“我”跟你一样好奇,想去看看究竟。板书:满怀好奇。

(2)怎么他家的桃子就能结得那么大,那么甜呢?

(3)自由读第二段。

(4)“我”看到了什么?(读出相应句子)

(5)再读,剪枝动作表演,说说从这些内容中读懂了什么?(剪枝动作熟练)

(6)好好的枝条被剪掉,“我”看到后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读“我”问王大伯的话。板书:一脸疑惑。

(7)王大伯把剪枝的原因告诉了“我”。(注意王大伯说话的语气)

(8)分析王大伯回答的话。(分两个层次:剪下的枝条,留下的枝条)

(9)试用“因为„„所以„„”说话。(回答“我”的问题)

(10)表演“我”与王大伯之间的对话。

(11)现在“我”能确定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吗?板书:将信将疑。结合课文理解“将信将疑”。

(12)指导读好此时心里想的话。

3、学习第三段

(1)“来年”桃园情况如何呢?指名读第三段。

(2)春天到了,桃花开得怎样?当时的场面怎样?播放图片欣赏桃花美景。

(3)此时的“我”盼望什么?你能预想到什么?

(4)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语气轻松、愉快。

4、学习第四段

(1)“我”很较真,一定要知道事情的结果。所以暑假到了,“我”又来到了王大伯的桃园。这时的“我”看到了什么景象呢?

(2)王大伯桃园里结的桃子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看图,试用“又__又__”描述桃子的样子。

(3)看到这些桃子“我”心情怎样?(惊讶、高兴)板书:又惊又喜。

(4)读好“啊”这个语气词代表的感情。

(5)为什么“我”看到又多又大的桃子会又惊又喜?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

(6)此时的“我”不禁想起什么?回顾王大伯说的话。

(7)王大伯不愧为“种桃能手”啊!

(8)小结:冬剪一根枝,夏收万个桃。这劳动中也藏着丰富的学问,我们要好好向生活学习,向有经验的人学习。

三、总结全文

1、回顾全文,说说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引导得出:“减少”是为了“增加”)

2、启发思考:

(1)如果王大伯不给桃树剪枝,结果又会怎样呢?

(2)这个暑假过后,再次见到王大爷,“我”又会说些什么呢?

(3)如果你是一棵小果树,你想对自己的主人说些什么话?

3、生活到处有学问,只要我们平时注意观察,留心周围事物,并且善于思考,就能发现生活中的规律。(向文中的“我”学习)

4、送给大家八个字:删繁就简,勤学好问。

四、作业设计

1、生活中还有哪些“减少”是为了“增加”的典型事例。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6、剪枝的学问

剪枝 ——→ 满树桃花 ——→ 挂满桃子 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盼望 ——→ 又惊又喜 将信将疑


相关文章

  • 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
  • <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见过种果树的人要给果树剪枝吗?知道为什么要剪枝吗?(学生自由发言) 2.其实,剪枝有很多的学问.今天我们来学习<剪枝的学问>一课,来看看剪枝 ...查看


  •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doc[剪枝的学问]
  •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26.剪枝的学问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挥.舞.夺.熟.娃.蛋.禁.番.靠",做到正确.美观.整洁的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弄懂每个自然段意思的基础上,大致了解课 ...查看


  • 26.剪枝的学问(教案)
  • <剪枝的学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我"三次进桃园所看到的不同情景,体会"我"的心理变化,了解王大伯确实是个"种桃能手". 2.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了解 ...查看


  • 森林是绿色的宝库
  • 森林是绿色的宝库 地球上郁郁葱葱的森林,是自然界巨大的绿色宝库. 森林是制造氧气的工厂,一亩森林每天生产的氧气能满足65个人一天的需要.森林能吸收有害物质,一公顷的柳杉林,每天可吸收二氧化硫60千克.森林能防止水土流失,20厘米厚的表土层, ...查看


  • 六月份教案
  • 20恐龙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揭示课题 1. 今天,我们学习 ...查看


  • 同步练习第一课时导学案设计
  • <剪枝的学问>同步练习第一课时导学案设计 练习课 [练习内容] 完成同步导学作业本80页至81页的第二大题. [练习目标] 1.我能正确的读题目,明白题目要求. 2.我能独立完成本节课的练习内容. 3.对子相互检查,互相纠错. ...查看


  • 只有经历"风雨",才能见"彩虹"
  • 一.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读书欲望 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在问题情境之中的学习,因此,如何创设情境,就成为这一学习方式能否有效的前提条件.学生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它可以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 ...查看


  •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期初检测卷
  •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初调研测试 四年级语文试题 (完成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得分 [第一部分:课内所学] 一.根据拼音,正确.工整地写出汉字.8分 w ān yán lǒn ɡ zhào chuí dià ...查看


  •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集体备课讲稿
  • 2014年春学期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集体备课讲稿 时间: 地点:三年级办公室 出席教师: 主持人: 主备人: 记录人: 过程及内容: 教材分析: 这个单元安排了三篇课文<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