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果酒的酿造工艺

一、葡萄酒的微氧酿造技术简介

1.概况

氧在葡萄酒酿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控制罐内葡萄酒的通气,Patrick Ducournau于1990年始创葡萄酒的微氧酿造技术(Micro-Oxygenation,MO)。微氧酿造技术的原理是所有葡萄酒都在一定程度上或多或少需要氧气。其目的在于使酿酒师在葡萄酒酸造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精确控制氧和氧释放的水平。到20世纪90年代末,大约有1000套微氧仪在法国使用,尤以波尔多为多。现已用于五大洲的10多个国家。这一技术将带来葡萄酒酿造在贮藏容器、葡萄酒陈酿过程中与氧的作用、二氧化硫的使用、葡萄酒的口感和稳定性等方面的改变,使葡萄酒的质量控制更具有可预测性和可控性,从而可能引起葡萄酒工业的一次革命。

2.微氧酿造技术引起葡萄酒的变化

MO的目标在于改善葡萄酒的质地和香气,而用传统的陈酿技术不能获得这种改善。研究表明,葡萄酒的微氧技术可带来以下方面的变化”

2.1  单宁结构与口感

单宁软化,葡萄酒酒体增强,适口感提高,口感更加圆润、丰富。

2.2  颜色稳定性

促进色素的早期聚合,增进颜色稳定性。

2.3  香气

更浓的果香,降低生青气味。随着处理的进行,香气的浓郁度增强,复杂性得以发展。

2.4  硫化物及还原特性

量体裁衣地为葡萄酒供给量化的氧气,达到最佳的平衡并克服产生硫化物的趋向。降低还原味。

2.5  陈酿潜力

MO并不会促使陈酿葡萄酒早熟。

2.6  葡萄酒容器

传统红葡萄酒的陈酿需要橡木桶,而M0技术的应用可望突破这一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使大的惰性贮藏容器变得具有选择渗透性,且不受材质及容积限制,从而改变传统的葡萄酒贮存,使葡萄酒的贮藏容器更具有选择多样性。另一方面,在受经济条件限制更多的地区,微氧技术可提供更有效而节省成本的橡木桶的替代品,并有积极的环保意义,且可以同橡木片或橡木条一起使用。这对尚未大规模使用木捅陈酿的中国葡萄酒业更具重要性。当然,微氧技术并非排斥木桶陈酿。

2.7  陈酿过程

木桶中的葡萄酒被动而连续地与氧气接触,而贮藏在酒罐中的葡萄酒只是在倒罐时与氧气有显著的接触。MO可以为葡萄酒定量供给所需的氧,改变葡萄酒贮藏过程中与氧的接触和作用方式,更有利于单宁的聚合,从而使葡萄酒的口味更加柔和,颜色更加稳定。

2.8  二氧化硫的使用量

一些波尔多葡萄酒生产者在压榨前即将微氧熟化技术用于新酒,作为一种比循环倒罐更温和的技术,从而需要更少的二氧化硫,降低二氧化硫的使用量。

2.9  葡萄酒氧化

应用与控制不当可能造成葡萄酒氧化

3.应用技术

3.1  氧的添加

传统葡萄酒酿造可能会由于氧的水平高于正常需要而完全改变酒的品质。应用微氧技术可将氧以预先确定的量送入葡萄酒中,由此可以模拟氧对葡萄酒的正常影响。微氧熟化技术所需的设备有氧气瓶和校准仪、喷射头及连接氧气瓶的阀门组成的系统。氧气通过校准仪校准进入葡萄酒的氧量,然后通过喷射头被送入葡萄酒中。由定时器控制注入预定剂量氧气的间隔周期。添加氧的量通常以ml/L或mg/L表示,一般的剂量范围为每月添加0.75-3ml/L。处理的时间为4-8个月。添加时通过喷射的方式使气体分散成为微小的氧气气泡而助氧溶解。氧气通过陶瓷膜缓慢分散于酒中。这种缓慢、持续的分散速率使酚类物质消耗氧而不会使酒氧化。

3.2  加氧时间

3.2.1  酒精发酵中

红葡萄酒的酿造通常在循环倒罐时使酒醪通气以刺激酵母菌生长,同时形成单宁-花色素复合物。微氧技术可以用于主发酵这一早期阶段,以便生成大量的酵母菌群并避免发酵的迟滞。在封闭式倒罐时,氧可以加到发酵葡萄醪中。这一技术在法国成功应用,有的酒厂每个酒罐都装有泵和喷射头,并与计算机连接。其易于清洗及可以控制氧量使这一方法的使用非常理想。

在发酵高峰期的两天,氧的添加量通常是每天2ml/L。有些酿酒师发现这一技术或多或少抑制发酵,因此现在使用空气来替代医用氧。发酵接近尾声时不能加氧。

如果发酵中形成还原味,加氧有助于去除这种气味,而不必进行开放式循环。

3.2.2  酒精发酵后、苹果酸—乳酸发酵(MLF)之前

微氧熟化技术应用的主要时间是MLF(Malolactic Fermentation)之前。在这一时间,由于二氧化硫的含量低,单宁更易于氧化。在发酵后使用,有利于酒的快速彻底澄清,也有助于过滤。注入氧气亦有助于阻抗还原。葡萄酒在发酵后供入细微的氧气而促使单宁分子聚合,其结果是色素稳定性更好,味感更柔顺、圆润。

要延迟MLF,建议使用溶解酵素。加氧有助于聚合和软化单宁,也可减弱果皮的生青特性及还原味。葡萄酒对氧气的吸收取决于温度及酚类物质。当给葡萄酒喷氧时,由于二氧化硫及生青味的减少,葡萄酒的感官特性也发生变化。

温度对葡萄酒吸收氧量的影响很大。如果加入氧的量太大,葡萄酒残留的溶解氧水平高于0-03mg/L,可能会导致葡萄酒的香味逐渐减弱和醋酸生成。对单宁结构敏感弱的葡萄酒,要特别注意控制添加氧的量。

M0不应在MLF期间使用。

3.2.3  红葡萄酒陈酿

在法国的某些酒厂,酒精发酵后一部分酒进入木桶进行MLF和陈酿,其余的酒在不锈钢罐中进行MLF的微氧熟化。

葡萄酒陈酿时,利用MO技术,通过给木桶中加氧而取代倒罐,这对用橡木片或橡木条在不锈钢罐中陈酿的红葡萄酒更为有利。研究发现在木桶中的常规陈酿所吸收的平均氧量为每月2.5mg/L。Rowe&Kingsbury(1999年)建议发酵后微氧熟化技术用量为每月0.75-3mg/L。

在这一过程中葡萄酒中的单宁软化,保持固定而新鲜的颜色和浓郁的果香。

3.3  葡萄酒的选择

MO最初用于单宁含量高的葡萄品种,也用于高单宁而花色素含量相对较低的葡萄酒,如SANGIOVESE(意大利红葡萄品种)。然后通过木桶陈酿而生产丰满、丰富的红酒,而又保持相对的柔和。事实上,丰满柔和的葡萄酒是时尚的主题。迄今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一技术特别适于短-中期消费时尚型的红酒,尤适用于高单宁或还原势高的品种。应用时要注意单宁/花色素苷的比例,以4/1较为理想。

4  工艺控制

在M0过程中要经常进行葡萄酒品尝,保持适当的氧剂量。太高的氧气含量会出现乙醛特性,太小又会出现甚至增强还原味。如有可能,应控制溶解氧的水平,检测颜色及浑浊度。

5  尚待解决的问题

5.1  每一个酒样的单宁结构不同,因此每一个酒样对处理的反应不同。组成葡萄酒的成分复杂,多种成分以多种不同的速度反应,M0长期的效应尚难预测

5.2  M0对细菌菌群的影响也不确定。Vivas&Glories(1995年)发现暴露于空气后,一种葡萄酒的细菌数和挥发酸升高。特别要关注酒香酵母(Brettanomyces)的影响。

5.3  每种葡萄酒各不相同。氧对二氧化硫水平的影响也不够清楚。小心控制二氧化硫及挥发酸的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5.4  木桶一次吸收很少量的氧气而经历很长的时间。模拟木桶陈酿所需加氧的节律尚不完全知道。而要利用很长时间而加入少量的氧是困难的。

5.5  硫化二聚物的形成及影响及砒嗪降解的问题尚待研究。

5.6  适当控制以防干化的技术参数还需进一步研究提供

二、苹果酒的加工技术苹果酒工艺流程 原料选择→清洗→捣碎→榨汁→入缸→发酵→测定→配制→贮存→装瓶

制作方法

1.原料:在果实充分成熟、含糖量最高时采收。也可利用残次果酿制苹果蒸馏酒。

2.清洗:用清水漂洗去杂质。

3.捣碎:用机械或手工捣碎,以利榨汁。

4.榨汁:用压榨机榨汁,也可用木榨或布袋代替。出汁率一般为56~60%。

5.入缸:用清水洗净缸的内壁,然后倒入苹果汁,上面留取20%左右的空隙,均匀装满。每100公斤果汁中添加8~10克焦亚硫酸钾(称双黄氧)以抑制对酵母菌有害的其他杂菌活动。

6.发酵:一般采用“自然发酵”,即利用附着苹果果皮表面的酵母菌进行发酵。发酵时间依果汁糖度、温度和酵母等情况而异,一般需要4~10天。室温高,液温达28~30℃时,发酵时间快,大约几小时后即听到蚕食桑叶似的沙沙声,果汁表面起泡沫,这时酵母菌已将糖变成酒精,同时释放二氧化碳。如果迟迟不出现这样现象,可能因果汁中酵母菌过少或空气不足,或温度偏低,应及时添加发酵旺盛的果汁,或转缸,或适当加温。

7.测定:发酵高峰过后,液温又逐渐下降,声音也沉寂,气泡少,甜味变淡,酒味增加,用糖分测定计测出糖度接近零度时,证明主发酵阶段基本结束。

8.配制:苹果果实糖度一般不超过15度,因此只能制9度以下果酒,而普通果酒只有在酒度达14~16度才容易保藏。所以现在大多在主发酵结束时立即加食用酒精,将酒度调至14~16度以上。

9.贮存:将果酒转入小口酒坛中,密闭贮藏。

10.装瓶:将贮藏后的酒液过滤后,装入经消毒的玻璃瓶中,在70℃热水中杀菌10~15分钟。

质量标准 色泽:金黄色,清亮透明,无明显悬浮物,无沉淀。

香气:具有苹果的果香和浓郁的苹果酒香。

风味:酸甜爽口,醇和浓郁。

酒精度:16以下(20℃,%容量)。

还原糖:160克/升。

总酸:3.5~5.5克/升。

挥发酸:0.7克/升。

注意事项

1.发酵时应注意将温度调节在28~32℃之间。

2.若制优质的果酒,应在主发酵前分次加入所缺的糖,主发酵后还要开放式倒缸,在密闭的条件下进行后发酵和陈酿,再澄清处理。

三、桔酒的加工技术

桔 酒工艺流程 原料选择→清洗→榨汁→容器选择与处理→调料→主发酵→后发酵→过滤→陈酿→装瓶、杀菌

制作方法

1.原料选择:以选充分成熟的甜橙、蜜柑和红桔较为适宜,也可以利用残次果。

2.清洗:在清水中洗净果实表皮。

3.榨汁:将蜜柑、红桔等在95~100℃水中烫煮30~60秒,用手工趁热削去桔皮,去核,再用筛板孔径为0.8及0.3毫米的螺旋压汁机取汁。甜橙用锥体取汁器取汁。

4.容器选择与处理:一般小型酿酒可用发酵缸。选用不漏水的小口釉缸,缸口要平坦,便于密封,并配备一个大小合适的缸盖。发酵前洗净釉缸,在缸内用硫磺熏后备用。

5.调料:发酵前若原料的酸度太高,可用碳酸钙中和,使原料酸度达0.6~0.8%,糖分不足时可加砂糖,将糖分提高到25%。酿制成的酒含酒精约为13%左右。

6.主发酵:果汁在进入发酵缸进,每100公斤加用6%亚硫酸110克,以抑制杂菌,加入后充分搅拌均匀。果汁在缸内装至五分之四量。开始发酵时,可以加缸盖,但不必封严,然后添加酵母菌。温度对发酵速度的快慢影响最大,发酵温度可以低于25℃为宜,如果温度不断上升应设法降温。但发酵进行过慢也影响产酒速度。可用蛇形管插入发酵液中以调节温度,管中通入冷水或热水即可,主发酵一般需要1~2个星期时间,但还要看当时的气温而定。

7.后发酵:将新酒通过虹吸管转入另一缸内,使酒液与酒渣分离,注意切勿搅动酒脚,以免引起混浊。转缸后盛满酒液,加盖密封。转缸时因酒液与空气接触,使其缓慢地进行后发酵,并代谢少量的残糖。后发酵期约为1个月。

8.过滤、陈酿:过滤后的新酒至少要放6个月,使酯类形成而增进风味。

9.装瓶、杀菌:陈酿后的酒经过澄清过滤、装瓶封盖后,在70~72℃的水中杀菌20分钟,即可销售。

质量标准 色泽金黄色,澄清透明、具有柑桔原有的香气,酒精度在12~15%之间

四、猕猴桃酒的加工技术

猕猴桃酒工艺流程 原料选择→清洗→破碎→前发酵→榨酒→后发酵→调整酒度→贮藏

制作方法

1.原料:可以选用残次果作原料。

2.清洗:用清水漂洗去杂质。

3.破碎:在破碎机内破碎成浆状,也可用木棒进行捣碎。

4.前发酵:在果浆中加入5%的酵母糖液(含糖8.5%),搅拌混合,进行前发酵,温度控制在20~25℃,时间约5~6天。

5.榨酒:当发酵中果浆的残糖降至1%时,需进行压榨分离,浆汁液转入后发酵。

6.后发酵:按发酵到酒度为12度计算,添加一定量的砂糖(也可在前发酵时,按所需的酒度换算出所需的糖量,一次调毕),保持温度在15~20℃,经30~35天后,进行分离。

7.调整酒度:用90%以上酒精调整酒度达16度左右,然后贮藏两年以上,即为成品。

配制猕猴桃果酒 其加工过程中原料选择、清洗、破碎、榨汁等工序,与果汁提取工艺相同,榨取果汁后,用95%的精制酒精和果汁按1:45~50配制成酒。然后存放、澄清,再用塑料管虹吸吸取上层清液,下层浑浊液用放有过滤棉的布袋过滤。最好浆过滤的澄清液装入经消毒的玻璃瓶内,在沸水中另热至70℃杀菌,即成成品。

一、葡萄酒的微氧酿造技术简介

1.概况

氧在葡萄酒酿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控制罐内葡萄酒的通气,Patrick Ducournau于1990年始创葡萄酒的微氧酿造技术(Micro-Oxygenation,MO)。微氧酿造技术的原理是所有葡萄酒都在一定程度上或多或少需要氧气。其目的在于使酿酒师在葡萄酒酸造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精确控制氧和氧释放的水平。到20世纪90年代末,大约有1000套微氧仪在法国使用,尤以波尔多为多。现已用于五大洲的10多个国家。这一技术将带来葡萄酒酿造在贮藏容器、葡萄酒陈酿过程中与氧的作用、二氧化硫的使用、葡萄酒的口感和稳定性等方面的改变,使葡萄酒的质量控制更具有可预测性和可控性,从而可能引起葡萄酒工业的一次革命。

2.微氧酿造技术引起葡萄酒的变化

MO的目标在于改善葡萄酒的质地和香气,而用传统的陈酿技术不能获得这种改善。研究表明,葡萄酒的微氧技术可带来以下方面的变化”

2.1  单宁结构与口感

单宁软化,葡萄酒酒体增强,适口感提高,口感更加圆润、丰富。

2.2  颜色稳定性

促进色素的早期聚合,增进颜色稳定性。

2.3  香气

更浓的果香,降低生青气味。随着处理的进行,香气的浓郁度增强,复杂性得以发展。

2.4  硫化物及还原特性

量体裁衣地为葡萄酒供给量化的氧气,达到最佳的平衡并克服产生硫化物的趋向。降低还原味。

2.5  陈酿潜力

MO并不会促使陈酿葡萄酒早熟。

2.6  葡萄酒容器

传统红葡萄酒的陈酿需要橡木桶,而M0技术的应用可望突破这一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使大的惰性贮藏容器变得具有选择渗透性,且不受材质及容积限制,从而改变传统的葡萄酒贮存,使葡萄酒的贮藏容器更具有选择多样性。另一方面,在受经济条件限制更多的地区,微氧技术可提供更有效而节省成本的橡木桶的替代品,并有积极的环保意义,且可以同橡木片或橡木条一起使用。这对尚未大规模使用木捅陈酿的中国葡萄酒业更具重要性。当然,微氧技术并非排斥木桶陈酿。

2.7  陈酿过程

木桶中的葡萄酒被动而连续地与氧气接触,而贮藏在酒罐中的葡萄酒只是在倒罐时与氧气有显著的接触。MO可以为葡萄酒定量供给所需的氧,改变葡萄酒贮藏过程中与氧的接触和作用方式,更有利于单宁的聚合,从而使葡萄酒的口味更加柔和,颜色更加稳定。

2.8  二氧化硫的使用量

一些波尔多葡萄酒生产者在压榨前即将微氧熟化技术用于新酒,作为一种比循环倒罐更温和的技术,从而需要更少的二氧化硫,降低二氧化硫的使用量。

2.9  葡萄酒氧化

应用与控制不当可能造成葡萄酒氧化

3.应用技术

3.1  氧的添加

传统葡萄酒酿造可能会由于氧的水平高于正常需要而完全改变酒的品质。应用微氧技术可将氧以预先确定的量送入葡萄酒中,由此可以模拟氧对葡萄酒的正常影响。微氧熟化技术所需的设备有氧气瓶和校准仪、喷射头及连接氧气瓶的阀门组成的系统。氧气通过校准仪校准进入葡萄酒的氧量,然后通过喷射头被送入葡萄酒中。由定时器控制注入预定剂量氧气的间隔周期。添加氧的量通常以ml/L或mg/L表示,一般的剂量范围为每月添加0.75-3ml/L。处理的时间为4-8个月。添加时通过喷射的方式使气体分散成为微小的氧气气泡而助氧溶解。氧气通过陶瓷膜缓慢分散于酒中。这种缓慢、持续的分散速率使酚类物质消耗氧而不会使酒氧化。

3.2  加氧时间

3.2.1  酒精发酵中

红葡萄酒的酿造通常在循环倒罐时使酒醪通气以刺激酵母菌生长,同时形成单宁-花色素复合物。微氧技术可以用于主发酵这一早期阶段,以便生成大量的酵母菌群并避免发酵的迟滞。在封闭式倒罐时,氧可以加到发酵葡萄醪中。这一技术在法国成功应用,有的酒厂每个酒罐都装有泵和喷射头,并与计算机连接。其易于清洗及可以控制氧量使这一方法的使用非常理想。

在发酵高峰期的两天,氧的添加量通常是每天2ml/L。有些酿酒师发现这一技术或多或少抑制发酵,因此现在使用空气来替代医用氧。发酵接近尾声时不能加氧。

如果发酵中形成还原味,加氧有助于去除这种气味,而不必进行开放式循环。

3.2.2  酒精发酵后、苹果酸—乳酸发酵(MLF)之前

微氧熟化技术应用的主要时间是MLF(Malolactic Fermentation)之前。在这一时间,由于二氧化硫的含量低,单宁更易于氧化。在发酵后使用,有利于酒的快速彻底澄清,也有助于过滤。注入氧气亦有助于阻抗还原。葡萄酒在发酵后供入细微的氧气而促使单宁分子聚合,其结果是色素稳定性更好,味感更柔顺、圆润。

要延迟MLF,建议使用溶解酵素。加氧有助于聚合和软化单宁,也可减弱果皮的生青特性及还原味。葡萄酒对氧气的吸收取决于温度及酚类物质。当给葡萄酒喷氧时,由于二氧化硫及生青味的减少,葡萄酒的感官特性也发生变化。

温度对葡萄酒吸收氧量的影响很大。如果加入氧的量太大,葡萄酒残留的溶解氧水平高于0-03mg/L,可能会导致葡萄酒的香味逐渐减弱和醋酸生成。对单宁结构敏感弱的葡萄酒,要特别注意控制添加氧的量。

M0不应在MLF期间使用。

3.2.3  红葡萄酒陈酿

在法国的某些酒厂,酒精发酵后一部分酒进入木桶进行MLF和陈酿,其余的酒在不锈钢罐中进行MLF的微氧熟化。

葡萄酒陈酿时,利用MO技术,通过给木桶中加氧而取代倒罐,这对用橡木片或橡木条在不锈钢罐中陈酿的红葡萄酒更为有利。研究发现在木桶中的常规陈酿所吸收的平均氧量为每月2.5mg/L。Rowe&Kingsbury(1999年)建议发酵后微氧熟化技术用量为每月0.75-3mg/L。

在这一过程中葡萄酒中的单宁软化,保持固定而新鲜的颜色和浓郁的果香。

3.3  葡萄酒的选择

MO最初用于单宁含量高的葡萄品种,也用于高单宁而花色素含量相对较低的葡萄酒,如SANGIOVESE(意大利红葡萄品种)。然后通过木桶陈酿而生产丰满、丰富的红酒,而又保持相对的柔和。事实上,丰满柔和的葡萄酒是时尚的主题。迄今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一技术特别适于短-中期消费时尚型的红酒,尤适用于高单宁或还原势高的品种。应用时要注意单宁/花色素苷的比例,以4/1较为理想。

4  工艺控制

在M0过程中要经常进行葡萄酒品尝,保持适当的氧剂量。太高的氧气含量会出现乙醛特性,太小又会出现甚至增强还原味。如有可能,应控制溶解氧的水平,检测颜色及浑浊度。

5  尚待解决的问题

5.1  每一个酒样的单宁结构不同,因此每一个酒样对处理的反应不同。组成葡萄酒的成分复杂,多种成分以多种不同的速度反应,M0长期的效应尚难预测

5.2  M0对细菌菌群的影响也不确定。Vivas&Glories(1995年)发现暴露于空气后,一种葡萄酒的细菌数和挥发酸升高。特别要关注酒香酵母(Brettanomyces)的影响。

5.3  每种葡萄酒各不相同。氧对二氧化硫水平的影响也不够清楚。小心控制二氧化硫及挥发酸的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5.4  木桶一次吸收很少量的氧气而经历很长的时间。模拟木桶陈酿所需加氧的节律尚不完全知道。而要利用很长时间而加入少量的氧是困难的。

5.5  硫化二聚物的形成及影响及砒嗪降解的问题尚待研究。

5.6  适当控制以防干化的技术参数还需进一步研究提供

二、苹果酒的加工技术苹果酒工艺流程 原料选择→清洗→捣碎→榨汁→入缸→发酵→测定→配制→贮存→装瓶

制作方法

1.原料:在果实充分成熟、含糖量最高时采收。也可利用残次果酿制苹果蒸馏酒。

2.清洗:用清水漂洗去杂质。

3.捣碎:用机械或手工捣碎,以利榨汁。

4.榨汁:用压榨机榨汁,也可用木榨或布袋代替。出汁率一般为56~60%。

5.入缸:用清水洗净缸的内壁,然后倒入苹果汁,上面留取20%左右的空隙,均匀装满。每100公斤果汁中添加8~10克焦亚硫酸钾(称双黄氧)以抑制对酵母菌有害的其他杂菌活动。

6.发酵:一般采用“自然发酵”,即利用附着苹果果皮表面的酵母菌进行发酵。发酵时间依果汁糖度、温度和酵母等情况而异,一般需要4~10天。室温高,液温达28~30℃时,发酵时间快,大约几小时后即听到蚕食桑叶似的沙沙声,果汁表面起泡沫,这时酵母菌已将糖变成酒精,同时释放二氧化碳。如果迟迟不出现这样现象,可能因果汁中酵母菌过少或空气不足,或温度偏低,应及时添加发酵旺盛的果汁,或转缸,或适当加温。

7.测定:发酵高峰过后,液温又逐渐下降,声音也沉寂,气泡少,甜味变淡,酒味增加,用糖分测定计测出糖度接近零度时,证明主发酵阶段基本结束。

8.配制:苹果果实糖度一般不超过15度,因此只能制9度以下果酒,而普通果酒只有在酒度达14~16度才容易保藏。所以现在大多在主发酵结束时立即加食用酒精,将酒度调至14~16度以上。

9.贮存:将果酒转入小口酒坛中,密闭贮藏。

10.装瓶:将贮藏后的酒液过滤后,装入经消毒的玻璃瓶中,在70℃热水中杀菌10~15分钟。

质量标准 色泽:金黄色,清亮透明,无明显悬浮物,无沉淀。

香气:具有苹果的果香和浓郁的苹果酒香。

风味:酸甜爽口,醇和浓郁。

酒精度:16以下(20℃,%容量)。

还原糖:160克/升。

总酸:3.5~5.5克/升。

挥发酸:0.7克/升。

注意事项

1.发酵时应注意将温度调节在28~32℃之间。

2.若制优质的果酒,应在主发酵前分次加入所缺的糖,主发酵后还要开放式倒缸,在密闭的条件下进行后发酵和陈酿,再澄清处理。

三、桔酒的加工技术

桔 酒工艺流程 原料选择→清洗→榨汁→容器选择与处理→调料→主发酵→后发酵→过滤→陈酿→装瓶、杀菌

制作方法

1.原料选择:以选充分成熟的甜橙、蜜柑和红桔较为适宜,也可以利用残次果。

2.清洗:在清水中洗净果实表皮。

3.榨汁:将蜜柑、红桔等在95~100℃水中烫煮30~60秒,用手工趁热削去桔皮,去核,再用筛板孔径为0.8及0.3毫米的螺旋压汁机取汁。甜橙用锥体取汁器取汁。

4.容器选择与处理:一般小型酿酒可用发酵缸。选用不漏水的小口釉缸,缸口要平坦,便于密封,并配备一个大小合适的缸盖。发酵前洗净釉缸,在缸内用硫磺熏后备用。

5.调料:发酵前若原料的酸度太高,可用碳酸钙中和,使原料酸度达0.6~0.8%,糖分不足时可加砂糖,将糖分提高到25%。酿制成的酒含酒精约为13%左右。

6.主发酵:果汁在进入发酵缸进,每100公斤加用6%亚硫酸110克,以抑制杂菌,加入后充分搅拌均匀。果汁在缸内装至五分之四量。开始发酵时,可以加缸盖,但不必封严,然后添加酵母菌。温度对发酵速度的快慢影响最大,发酵温度可以低于25℃为宜,如果温度不断上升应设法降温。但发酵进行过慢也影响产酒速度。可用蛇形管插入发酵液中以调节温度,管中通入冷水或热水即可,主发酵一般需要1~2个星期时间,但还要看当时的气温而定。

7.后发酵:将新酒通过虹吸管转入另一缸内,使酒液与酒渣分离,注意切勿搅动酒脚,以免引起混浊。转缸后盛满酒液,加盖密封。转缸时因酒液与空气接触,使其缓慢地进行后发酵,并代谢少量的残糖。后发酵期约为1个月。

8.过滤、陈酿:过滤后的新酒至少要放6个月,使酯类形成而增进风味。

9.装瓶、杀菌:陈酿后的酒经过澄清过滤、装瓶封盖后,在70~72℃的水中杀菌20分钟,即可销售。

质量标准 色泽金黄色,澄清透明、具有柑桔原有的香气,酒精度在12~15%之间

四、猕猴桃酒的加工技术

猕猴桃酒工艺流程 原料选择→清洗→破碎→前发酵→榨酒→后发酵→调整酒度→贮藏

制作方法

1.原料:可以选用残次果作原料。

2.清洗:用清水漂洗去杂质。

3.破碎:在破碎机内破碎成浆状,也可用木棒进行捣碎。

4.前发酵:在果浆中加入5%的酵母糖液(含糖8.5%),搅拌混合,进行前发酵,温度控制在20~25℃,时间约5~6天。

5.榨酒:当发酵中果浆的残糖降至1%时,需进行压榨分离,浆汁液转入后发酵。

6.后发酵:按发酵到酒度为12度计算,添加一定量的砂糖(也可在前发酵时,按所需的酒度换算出所需的糖量,一次调毕),保持温度在15~20℃,经30~35天后,进行分离。

7.调整酒度:用90%以上酒精调整酒度达16度左右,然后贮藏两年以上,即为成品。

配制猕猴桃果酒 其加工过程中原料选择、清洗、破碎、榨汁等工序,与果汁提取工艺相同,榨取果汁后,用95%的精制酒精和果汁按1:45~50配制成酒。然后存放、澄清,再用塑料管虹吸吸取上层清液,下层浑浊液用放有过滤棉的布袋过滤。最好浆过滤的澄清液装入经消毒的玻璃瓶内,在沸水中另热至70℃杀菌,即成成品。


相关文章

  • 猕猴桃果酒酿造工艺研究
  • 猕猴桃果酒酿造工艺研究 生物环境系 食品科学与工程111 摘要:[目的]研究猕猴桃果酒的酿造的最佳工艺.[方法]采取单因素实验的方法,探究猕猴桃原料比.发酵时长对猕猴桃果酒的品质影响.[结果]最适宜猕猴桃果酒发酵原料配比为:猕猴桃果浆:白砂 ...查看


  • 苹果酒实验报告
  • 发酵食品工艺学系列实验 --<苹果酒酿造工艺实验>实验报告 班级 07食品科学与工程(3)班 组别 第13组 组长 王曼 组员 王琴 邬德轩 孙雨薇 薛雨萍 刘晓妮 实验时间 2010年4月19号至2010年6月22号 一 .实 ...查看


  • 液态发酵生产峨眉山野生猕猴桃酒工艺探索
  • ··178 2010No.8 SerialNo.221 ChinaBrewing ProductDevelopment 液态发酵生产峨眉山野生猕猴桃酒工艺探索 王 燕,唐 梅,刘 杨 (乐山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四川乐山614004) ...查看


  • 蓝莓酒车间设计
  •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食品工厂课程设计 题目: 班产10000瓶蓝莓酒车间设计 学生姓名: 刘 如 学 号: [1**********]0 班 级: 1301 专 业 ...查看


  • 香蕉白兰地的发酵工艺研究
  • 现代食品科技 Moder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3, Vol.29, No.6 香蕉白兰地的发酵工艺研究 袁德保,郑杰琼,李芬芳,谭琳,李奕星,陈娇,郑晓燕,郑丽丽,金志强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口 ...查看


  • 影响苹果酒的品质因素及控制措施
  • 酿 酒第30卷 第1期Vol130,No11 2003年1月Jan1, 2003LIQUORMAKING 文章编号:1002-8110(2003)01-0024-03 影响苹果酒的品质因素及控制措施 朱传合1,夏秀梅2,杜金华1 (11山东 ...查看


  • 国内外果酒生产工艺的研究进展
  •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8年第1期 FoodandNutritioninChina No.1,2008 国内外果酒生产工艺的研究进展 王圣开,董全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果酒具有水果的天然香味,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 ...查看


  • 三种方法让你掌握水果酒的酿酒技术
  • 赖燕 04-28 15:40 大 果酒是以春.夏.秋.冬四季水果或野生果实为原料,经过破碎.榨汁.发酵或浸泡等工艺流程精心酿制调配而成的低度饮料酒,不同季节饮用不同果酒.水果酒的定义是用水果本身的糖分被酵母菌发酵成为酒精的酒,含有水果的风味 ...查看


  • 果品蔬菜加工工艺学
  • 基本资料 果品蔬菜加工工艺学 作者: 叶兴乾主编 出版社: 出版年: 2009.01 页数: 定价: CNY30.50 装帧: ISAN: 内容简介 本书阐述了果蔬加工原料的选择和处理,以及果蔬的罐藏.干制.制汁.糖制.速冻.腌渍.果酒和综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