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节目观后感

焦点访谈节目观后感

——作风建设应常抓不懈

2013年10月11日晚焦点访谈栏目播出了北漂人小周在武邑县公安局办理因私护照的事情和一个新毕业大学生小狄办营业执照的事。一个因私护照,只需要身份证、户口本和几张照片就能办好,可是当地公安部门让小周跑了6趟,并且每次都找不同的理由,让小周奔波,几千公里的路程、半年多的时间,进门时候的置之不理,一次性告知制度的不执行。丰县工商服务大厅和大沙河镇工商所实际上存在的问题,就是一个电话就能解决的,让当事人反复往返的跑,当事人跑了11次都解决不了。最可笑的是当事人给当地政府部门反应情况后,办事人员竟然说你心酸,你写信的事情让我也很心酸。

面上反应出来的问题是,态度不端正,服务意识差,故意刁难当事人。从深层次去发掘,是不是存在不请客不送礼就不办事的意识,对一次性告知制度是否执行,对待办事人员是否有居高临下的思想,对中央的八项规定和四风建设是否执行,是表面执行还是从内心深处去执行。

一个执政党的作风关系到人心所向、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一个单位的作风关系到单位的形象,一个人的作风关系到

口碑,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强调,“抓作风建设,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良好党风带动政风民风,真正赢得群众信任和拥护”。你不真心为老百姓服务,还想让老百姓不心酸可能吗?换位思考,你处在办事人员的角度,我相信别说跑11次,跑3次你可能就骂娘了。公安局和工商局还有我们工作的房管部门,都是政府部门的组成部分,都承担着一定的政府职能,也都是老百姓口中所谓的有权部门,我们的工作人员对外不仅关系自己的口碑,也决定着单位的形象、政府的形象。有什么样的工作理念,工作态度、工作方式、对老百姓的态度,一定会表现出怎样的工作作风。

党中央提出加强四风建设、强调八项规定的落实。加强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不断改进党员干部作风,可以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使我们的事业经得起任何风浪、任何风险的考验。作为政府部门人员的我们的所作所为都是社会的象征,一举一动体现着党和政府的形象。要时刻注意自身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的作风建设,树立在百姓中的威信力、权威性,以良好的作风树立在群众中的形象。在日常工作中要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将自己的形象与党和政府的光辉形象紧密联系在一起。工作作风是工作态度的反映和外在表现。有什么样的工作作风,就必然会有什么样的工作态度要坚

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想问题、办事情都要做到一切为了群众,时刻关心群众,坚决相信群众,处处依靠群众,扎扎实实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作风是人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态度和行为。作为房屋登记人员,我们的工作与群众密切相关,很多人一生也许只购买一次房产,办理一次房产证,在办房产证的过程中,我们就代表着政府的形象,因为我们服务中出现的差错或者服务不到位,让群众不满意,可能群众就会对政府对党产生看法,甚至产生不信任的念头。因此我们在实际中,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从 “两个务必”到“八耻八荣”,再到今天作出的“八项规定”和“四风建设”等,党中央高度重视作风建设,把作风建设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因为我们在具体工作中要深刻树立“为民、便民”的思想,在合法的前提下,用最好的态度、最快的效率、最满意的服务办好每一个证,接待好每一个办证人,让每一个人开心而来,满意而归。

焦点访谈节目观后感

——作风建设应常抓不懈

2013年10月11日晚焦点访谈栏目播出了北漂人小周在武邑县公安局办理因私护照的事情和一个新毕业大学生小狄办营业执照的事。一个因私护照,只需要身份证、户口本和几张照片就能办好,可是当地公安部门让小周跑了6趟,并且每次都找不同的理由,让小周奔波,几千公里的路程、半年多的时间,进门时候的置之不理,一次性告知制度的不执行。丰县工商服务大厅和大沙河镇工商所实际上存在的问题,就是一个电话就能解决的,让当事人反复往返的跑,当事人跑了11次都解决不了。最可笑的是当事人给当地政府部门反应情况后,办事人员竟然说你心酸,你写信的事情让我也很心酸。

面上反应出来的问题是,态度不端正,服务意识差,故意刁难当事人。从深层次去发掘,是不是存在不请客不送礼就不办事的意识,对一次性告知制度是否执行,对待办事人员是否有居高临下的思想,对中央的八项规定和四风建设是否执行,是表面执行还是从内心深处去执行。

一个执政党的作风关系到人心所向、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一个单位的作风关系到单位的形象,一个人的作风关系到

口碑,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强调,“抓作风建设,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良好党风带动政风民风,真正赢得群众信任和拥护”。你不真心为老百姓服务,还想让老百姓不心酸可能吗?换位思考,你处在办事人员的角度,我相信别说跑11次,跑3次你可能就骂娘了。公安局和工商局还有我们工作的房管部门,都是政府部门的组成部分,都承担着一定的政府职能,也都是老百姓口中所谓的有权部门,我们的工作人员对外不仅关系自己的口碑,也决定着单位的形象、政府的形象。有什么样的工作理念,工作态度、工作方式、对老百姓的态度,一定会表现出怎样的工作作风。

党中央提出加强四风建设、强调八项规定的落实。加强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不断改进党员干部作风,可以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使我们的事业经得起任何风浪、任何风险的考验。作为政府部门人员的我们的所作所为都是社会的象征,一举一动体现着党和政府的形象。要时刻注意自身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的作风建设,树立在百姓中的威信力、权威性,以良好的作风树立在群众中的形象。在日常工作中要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将自己的形象与党和政府的光辉形象紧密联系在一起。工作作风是工作态度的反映和外在表现。有什么样的工作作风,就必然会有什么样的工作态度要坚

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想问题、办事情都要做到一切为了群众,时刻关心群众,坚决相信群众,处处依靠群众,扎扎实实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作风是人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态度和行为。作为房屋登记人员,我们的工作与群众密切相关,很多人一生也许只购买一次房产,办理一次房产证,在办房产证的过程中,我们就代表着政府的形象,因为我们服务中出现的差错或者服务不到位,让群众不满意,可能群众就会对政府对党产生看法,甚至产生不信任的念头。因此我们在实际中,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从 “两个务必”到“八耻八荣”,再到今天作出的“八项规定”和“四风建设”等,党中央高度重视作风建设,把作风建设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因为我们在具体工作中要深刻树立“为民、便民”的思想,在合法的前提下,用最好的态度、最快的效率、最满意的服务办好每一个证,接待好每一个办证人,让每一个人开心而来,满意而归。


相关文章

  • 5月份[一问一世界]读后感
  • <一问一世界>读后感 知道杨澜出了新书<一问一世界>后,我赶紧跑去图书馆找,终于借到了这本书,用闲暇的时间把这本书看完了,当翻到最后一页的时候感觉还是意犹未尽的.作为女性,杨澜一直是我崇拜的女强人,知性又充满魅力,她 ...查看


  • "证难办,脸难看"观后感
  • "证难办,脸难看"观后感 2013年10月18日下午,市场管理组组织观看了<焦点访谈>关于"证难办,脸难看"的视频,节目对两位百姓办事难的遭遇进行了报道.节目播出后引起了大家极大的反响.其 ...查看


  • 专题节目[榜样]观后感
  • 专题节目<榜样>观后感 近期,中央组织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了<榜样>专题节目并在央视播放,节目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主题,以"向榜样看齐.做合格党员"为主线,邀请部分今年 ...查看


  • 生活中作文,作文中生活
  • 一到作文课,最常见的情形,学生深眉紧锁,愁云密布,毛重千钧,时作时辍.有人称之为"挤牙膏",而学生自己的评论则更彻底:"牙膏腹中有物可挤,我们胸中并无可说,我们这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不是巧妇姑且不 ...查看


  • [一问一世界]读后感1500字
  • 暑假中在新华书店逛了逛,看到了摆在书店中心书架上最明显位置的这本<一问一世界>.作者的是名字是杨澜和朱冰,前者是比较吸引我的,但,关于杨澜,我都知道些什么呢?知道她曾创立自己的阳光卫视,知道她为申奥付出了很多还担任"申 ...查看


  • 读书青春使命--观后感
  • 读书 青春 使命 --观后感 青春携着使命,书香伴着豪情,今天下午我们收看了CCTV-7套电视台的<读书青春使命>全军青年读书活动的节目.此活动是为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主席"七一"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 ...查看


  • 行走在阅读的高地上
  • 最近几年,深圳市宝安区以专家讲座.课例呈现.经验分享等形式大力推介读书会,连续组织多场区级读书交流活动,还分门别类进行多种类型读书会的探索.例如:不同体裁(小说.诗歌.传记.散文)的读书会:不同范围(一个班.班级之间.年级.学校)的读书会: ...查看


  • 浙传编导真题
  • 一.2012年浙江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节目制作方向)招生考试试题 ■面试 一.自我介绍 二.回答考官提问 1. 以"坚持"为主题构思一个活动/栏目/短片并陈述. 2. 策划一个访谈节目,自选主持人,自选访问对象. ...查看


  • 大象之死读后感
  • 大象之死读后感 在<读者>杂志上看到一篇名为<大象之死>的文章,读后心情很是郁闷,文章内容概述如下: 大象一旦意识到衰老,将成为象群的累赘时,便悄无声息地离群而去,开始自己的命运转移.它独自艰难跋涉,耐心寻觅,选定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