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阅读 书香满怀》校本课程纲要
一、课程开发背景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环节,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使他们终身受益。2000年颁布的我国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课外阅读总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在400万字以上,小学阶段在145万字以上。而现在的小学生多以读教科书为主,阅读范围很窄。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已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是理念的更新并不等于行为的跟进,当前的课外阅读开展,依然存在着种种的不尽人意:书源较少,好书难觅,阅读的量难以保证;学生兴趣不浓,自觉性差,阅读的质难以检测;缺乏切实可行的指导,或盲目要求,或听之任之,收效甚微,造成学生课外阅读的望书却步或随波逐流,以致学生阅读效率不高,学生的阅读积淀不够。因此,如何在新的课程改革环境下,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有机衔接,使学生真正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决定设立《快乐阅读 书香满怀》校本课程。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良好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教给阅读方法,提高学生文学修养和整体素质。本课程目标分两个阶段来完成。
第一阶段目标: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学会默读。
2、阅读速度每分钟为200字左右,总阅读量不少于30万。
3、能对文章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学习略读,比较敏捷地抓住文章的主要大意,大概地复述文章的内容。
4、养成读书看报、边读边摘记,边思考的阅读好习惯。
5、在阅读中注意积累语言。用拼音或文字夹拼音的形式把阅读的感受写下来。能坚持每天写短小的阅读心得。写作心得的字数不少于1万字。
第二阶段目标:
1、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每天阅读的好习惯。
2、阅读速度在每分钟300字左右。总阅读量在50万以上。
3、有比较敏锐的语感,能根据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章中有关词语的意思,能认真体会文章中人物活动或事物的意义。
4、养成读书看报关心时政的好习惯。阅读面要顾及到文学、史地,数理等内容,在阅读中养成边摘记边思考的阅读好习惯。
5、在均衡阅读的前提下,逐步地有意识形成自己的阅读方向,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学会与文章交流,在了解有关知识的前提下,能用文字或口头等形式表达出自己的热爱、憎恨、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写作心得的总字数不少于2万字。
三、课程适应对象
本课程适应二年级以上学生,其中,二三四年级为第一阅读阶段,五六年级为第二阅读阶段。
四、课程内容
(一)课程资源
1、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课外书带到班级,把学生的课外书汇集起来,实行资源共享为主,辅以学校图书室的图书成立“图书角”做为课程主要资源。
2、各班可以组织学生共同订阅报刊书籍,如《小学生必读》、《读写天地》、《每周文摘》、《快乐作文》等。
3、发动一切可行力量为学生阅读提供保证。
(二)课程类型及教学形式
1、以丰富知识为主的集体阅读活动课。如 小学生作文;歌谣、韵文、诗词;童话、寓言、神话故事;名人故事,民间故事,成语故事,科幻故事;各个类型的小说、散文等。 本类课程以阅读浏览为主要形式。
2、以开发智力和训练能力为主的智能活动课。如 朗诵会、故事会、演讲、辩论、读书交流会、好书推荐会等。作品导读、名作赏析、美词佳句欣赏、学法指导等。本课程以学生互动交流为主要形式。
3、以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溶于一炉的交叉相融性技巧型活动课。 如办手抄报、出墙报、办班级周报、课本剧编导与演出、猜谜语、对对联、做文摘卡、读书笔记展评、知识竞赛、填词游戏等。 续写、仿写、扩写、改写、征文、读后感采访、写贺词祝语等。 本课程以写作运用为主要形式。
五、课程实施原则
1、趣味性原则
即活动内容形式必须生动有趣,使学生读书乐,乐读书。
2、知识性原则
即活动应以一定的科学知识为载体,学生能从中增长知识,明白事理。
3、主动参与原则
即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
的参与意识,提高自信心。
4、手脑并用原则
即活动应尽量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亲身体验。
5、创造性原则
即选题、教案设计有创意,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课程评价标准
本课程评价标准包括对教师的评价以及对学生的评价。
1、对教师的评价:可从计划、教案、课堂、反思、总结以及采纳的教学素材等方面来衡量。
2、对学生的评价:阅读文化素养课程的评价,应体现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准度进行评价,以全面考查学生的阅读文化素养。从课堂表现、进步程度以及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等方面评出等第。重视形成性评价,一般采用“讲、展、赛”等形式,同时,关注来自同学的评价和家长的信息等,客观地描述学生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设立多种奖项,树榜样,促后进。如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活动对学生进行评价。
(1)、欣赏阅读记录:每个同学都要有一本“我的阅读日记”,学生以各种形式,如“画画”、“摘录”、“写体会”等写下自己课外阅读的体会。利用午休的时间让同学们拿出自己的阅读日记,先谈谈自己所写的阅读心得,然后小组互相评议,对自己满意的阅读体会打上一颗星,得满五颗星多就能在班上交流。在班上交流一次画一面红旗。每月老师会把“我的阅读日记”收上来,根据情况为每个同学写下激励性的评语。
(2)、开展交流活动:利用学校专门开设的每周两节的阅读课,进行
阅读交流。交流形式以开展活动为主,形式多样:美文欣赏会、朗读比赛、复述读物内容,对课外读物的中心思想、人物精神、表现手法进行文学欣赏品评和是非优劣的评判,表演课外读物中的某个片断,每月末开展一次编小报比赛等。一个同学上台交流,其他同学为他打星。
(3)、评选阅读明星:为了使每个学生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每周提出一个阅读要求,如:不站着读书、不边吃边看书、读书不折页做记号等等,学生完成情况怎样,就请家长在“我的阅读日记”上打分。
《快乐阅读 书香满怀》校本课程纲要
一、课程开发背景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环节,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使他们终身受益。2000年颁布的我国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课外阅读总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在400万字以上,小学阶段在145万字以上。而现在的小学生多以读教科书为主,阅读范围很窄。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已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是理念的更新并不等于行为的跟进,当前的课外阅读开展,依然存在着种种的不尽人意:书源较少,好书难觅,阅读的量难以保证;学生兴趣不浓,自觉性差,阅读的质难以检测;缺乏切实可行的指导,或盲目要求,或听之任之,收效甚微,造成学生课外阅读的望书却步或随波逐流,以致学生阅读效率不高,学生的阅读积淀不够。因此,如何在新的课程改革环境下,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有机衔接,使学生真正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决定设立《快乐阅读 书香满怀》校本课程。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良好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教给阅读方法,提高学生文学修养和整体素质。本课程目标分两个阶段来完成。
第一阶段目标: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学会默读。
2、阅读速度每分钟为200字左右,总阅读量不少于30万。
3、能对文章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学习略读,比较敏捷地抓住文章的主要大意,大概地复述文章的内容。
4、养成读书看报、边读边摘记,边思考的阅读好习惯。
5、在阅读中注意积累语言。用拼音或文字夹拼音的形式把阅读的感受写下来。能坚持每天写短小的阅读心得。写作心得的字数不少于1万字。
第二阶段目标:
1、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每天阅读的好习惯。
2、阅读速度在每分钟300字左右。总阅读量在50万以上。
3、有比较敏锐的语感,能根据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章中有关词语的意思,能认真体会文章中人物活动或事物的意义。
4、养成读书看报关心时政的好习惯。阅读面要顾及到文学、史地,数理等内容,在阅读中养成边摘记边思考的阅读好习惯。
5、在均衡阅读的前提下,逐步地有意识形成自己的阅读方向,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学会与文章交流,在了解有关知识的前提下,能用文字或口头等形式表达出自己的热爱、憎恨、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写作心得的总字数不少于2万字。
三、课程适应对象
本课程适应二年级以上学生,其中,二三四年级为第一阅读阶段,五六年级为第二阅读阶段。
四、课程内容
(一)课程资源
1、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课外书带到班级,把学生的课外书汇集起来,实行资源共享为主,辅以学校图书室的图书成立“图书角”做为课程主要资源。
2、各班可以组织学生共同订阅报刊书籍,如《小学生必读》、《读写天地》、《每周文摘》、《快乐作文》等。
3、发动一切可行力量为学生阅读提供保证。
(二)课程类型及教学形式
1、以丰富知识为主的集体阅读活动课。如 小学生作文;歌谣、韵文、诗词;童话、寓言、神话故事;名人故事,民间故事,成语故事,科幻故事;各个类型的小说、散文等。 本类课程以阅读浏览为主要形式。
2、以开发智力和训练能力为主的智能活动课。如 朗诵会、故事会、演讲、辩论、读书交流会、好书推荐会等。作品导读、名作赏析、美词佳句欣赏、学法指导等。本课程以学生互动交流为主要形式。
3、以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溶于一炉的交叉相融性技巧型活动课。 如办手抄报、出墙报、办班级周报、课本剧编导与演出、猜谜语、对对联、做文摘卡、读书笔记展评、知识竞赛、填词游戏等。 续写、仿写、扩写、改写、征文、读后感采访、写贺词祝语等。 本课程以写作运用为主要形式。
五、课程实施原则
1、趣味性原则
即活动内容形式必须生动有趣,使学生读书乐,乐读书。
2、知识性原则
即活动应以一定的科学知识为载体,学生能从中增长知识,明白事理。
3、主动参与原则
即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
的参与意识,提高自信心。
4、手脑并用原则
即活动应尽量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亲身体验。
5、创造性原则
即选题、教案设计有创意,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课程评价标准
本课程评价标准包括对教师的评价以及对学生的评价。
1、对教师的评价:可从计划、教案、课堂、反思、总结以及采纳的教学素材等方面来衡量。
2、对学生的评价:阅读文化素养课程的评价,应体现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准度进行评价,以全面考查学生的阅读文化素养。从课堂表现、进步程度以及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等方面评出等第。重视形成性评价,一般采用“讲、展、赛”等形式,同时,关注来自同学的评价和家长的信息等,客观地描述学生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设立多种奖项,树榜样,促后进。如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活动对学生进行评价。
(1)、欣赏阅读记录:每个同学都要有一本“我的阅读日记”,学生以各种形式,如“画画”、“摘录”、“写体会”等写下自己课外阅读的体会。利用午休的时间让同学们拿出自己的阅读日记,先谈谈自己所写的阅读心得,然后小组互相评议,对自己满意的阅读体会打上一颗星,得满五颗星多就能在班上交流。在班上交流一次画一面红旗。每月老师会把“我的阅读日记”收上来,根据情况为每个同学写下激励性的评语。
(2)、开展交流活动:利用学校专门开设的每周两节的阅读课,进行
阅读交流。交流形式以开展活动为主,形式多样:美文欣赏会、朗读比赛、复述读物内容,对课外读物的中心思想、人物精神、表现手法进行文学欣赏品评和是非优劣的评判,表演课外读物中的某个片断,每月末开展一次编小报比赛等。一个同学上台交流,其他同学为他打星。
(3)、评选阅读明星:为了使每个学生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每周提出一个阅读要求,如:不站着读书、不边吃边看书、读书不折页做记号等等,学生完成情况怎样,就请家长在“我的阅读日记”上打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