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变奏曲-江河 1

2013—2014 学年第一学期

星期

总计第

课题

3. 星星变奏曲—江河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预期课时

2

学情及 教学内 容分析

1.学生语文基础已强于八年级时期,但是对诗歌这种形式还不是太熟悉,让 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启发。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通过以前学习诗歌和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 对学习诗歌有一定的基础。有必要介绍“朦胧诗”产生的背景,熟悉诗歌,理解它 想要表达出的意思。 3.学生认知障碍点:体悟“星星”的象征意义。 1.了解朦胧诗及其审美特征。 2.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通过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景、意蕴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主旨。 4.揣摩语言,品味诗句的丰富内涵。 5.激发学生追求希望和光明的信念。 重点:⒈理解诗中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及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难点:1. 理解“星星”的象征意义。 教学流程及预设时间 设计意图及反思 规范教学秩序

教学 目标

教学重 难 点

一、环顾教室,了解学生课前状态,调整上课结构。1 二、导入:大家都学过著名诗人郭沫若写的《天上的街市》 。这首诗 以丰富的想象,写了热闹自由的天上街市,通过写牛郎织女的自由 来往来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天我们来学习 《星星变奏曲》 这一首诗,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1. 朦胧诗, 作为一个独特的诗学概念, 它指的是以舒婷、 顾城、 江河、杨炼、芒克、方含、食指、多多、梁小斌等为代表的—批“文 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朦胧诗孕育于“文 化大革命”时期的“地下文学”。食指(郭路生)、芒充(姜世伟)、 多多(栗世征)等在“文革”中就已经开始了新的探索,其后有江河 等诗人加入。他们的诗以手抄形式流传。1979 年《诗刊》发表了舒 婷的《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1980 年又以“青春 诗会” 形式集中推出了 17 位朦胧诗人的作品和诗歌宣言。 朦胧诗随 即成为一股诗歌潮流,并且涌现了一大批广为流传的代表性作品。 朦胧诗—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蓄隽永。它强调诗人的自 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 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诗蒙上一层朦胧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 美感受。 2.作者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 年生,北京人。1968 年高中 毕业。1980 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 《从这里开始》《太阳和它的反光》等.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 人之—。他的诗作当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以《纪念碑》等政治 抒情诗和古代神

话组诗《太阳和它的反光》赢得社会瞩目。10

联系以往所学导入, 易于把学生引入学习 情景

文学常识的了解积 累,奠定理解诗歌的 基础

2013—2014 学年第一学期

星期

总计第

教学流程及预设时间 三、介绍目标:略 1

设计意图及反思

明确学习方向 四、教学步骤 70 (一)自主学习 10 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 望? 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 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都用“如果-----谁还需要---还会---”开头;从第五行看,有变 化,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 (二)合作探究 20 3、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这是借用音乐术语来说的,它提示这首诗是围绕一个主题与主 要意象变换情境,委婉抒情。 诗的上下两节结构相称,基本手法和用语相同或相近,有同样 的韵律。但上下两节的情境,意味发生了变化,如用“谁不愿意” 和“谁愿意”就不同了。 (句式、词语)这种情形如同音乐,两段录 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 音曲在保持基本轮廓的基础上出现一点变化。 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4、 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 “瘦小的星星” 比喻并象征人们对光明的微茫的希望。 不仅太阳 失去了,连“瘦小的星”也被“一颗又一颗”地吹落,可见“夜” 的黑暗沉沉、猖獗肆虐和冷酷无情。 5、“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 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在周围都是黑暗的时候,只能燃 烧自己去寻找光明。寂寞突出了孤独,燃烧代表了牺牲。 6、 多层次的意象迭加是朦胧诗的鲜明特征之—, 请找出诗中其 他的生动意象,并简要分析内涵。 这首诗歌含蓄朦胧,意境优美。诗人总是借助一些物象来暗示 或间接地表现经验,如用星星、诗、蜜蜂、萤火虫、睡莲、春天、 鸟、白丁香等象征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用夜、冰雪、冻僵的夜晚、 僵硬的土地、被风吹落的星星来代表黑暗冰冷的现实世界。这种表 现方式。和我国古代的诗词非常相像。 (三)精读诗歌,回答以下问题:20 7、本诗的作者江河是 80 年代 朦胧 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这 个诗派其他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代表作还有(二至三个)舒婷《致 橡树》北岛《回答》顾城《一代人》梁小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8、这首诗歌用星星、诗、蜜蜂、萤火虫、睡莲、春天、鸟、白 丁香等来象征美好的理想世界,而用夜、冰雪、冻僵的夜晚、僵硬

2013—2014 学年第一学期

星期

总计第

的土地、被风吹落的星星 等来代表黑暗冰冷

的现实世界,表达的 主题是对黑暗冰冷的现实的否定,抒发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以及 虽然迷茫失落而不失坚定的希望。 9、理解下列句子的深刻含义。 (1)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这句话运用了暗语的修辞手法,表明写“苦难的诗”时所受到 的束缚和不自由使人心灵颤抖,感到寒冷孤寂。 (2)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 燃烧代表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所作的牺牲,寂寞则突出 了这种寻求过程的孤独。 10、请从一、二节诗句的语气、内容、意境三个方面说说诗歌 是怎样构成主题与变奏的关系? 第一节和第二节用了同样的结构、相近的句式、和递进式的比 喻。但句子的语气已从肯定变为否定;内容又对光明的向往转为对 现实的否定;意境又温馨美好转为寒冷严酷,从而构成主题与变奏 的关系 (四)主题阅读 20 11、诗中之象,即作者笔下塑造的形象,可以是人、物、景, 这些是诗的根本,因为作者必须借形象来说活,请分析《帆》的意 象。 帆 蔚蓝的海面雾霭茫茫,孤独的帆儿闪着白光!…… 它到遥远的异地寻找什么?它把什么抛弃在故乡?…… 呼啸的海风翻卷着波浪,桅杆的弓身在嘎吱作响…… 唉!它不是要寻找幸福,也不是逃离幸福的乐疆! 下面涌着清澈的碧流。上面洒着金色的阳光…… 不安分的帆儿却祈求风暴,仿佛风暴里有宁静之邦! (1)意象是 A、孤独 的 不安分 的帆。 B、蔚蓝 的大海,呼啸 的海风,翻 卷的浪。 C、清澈 碧流, 金色的阳 光, 遥远的异地。 (2)意象组合构成了三幅画面,分别是离乡远去 、挣扎奋 斗、 享受宁静。 12.诗之魂,诗人无论怎样塑造人、物、景,都绝不单单是人、 物、景,诗的意象是为诗魂服务的,诗之魂,即作者的思想、情感、 观点、感情等。 (1)请找出《帆》这首诗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话。 唉,它不是要寻找幸福,也不是要逃离幸福的乐疆。不安分的

训练学生阅读理解的 能力,培养学生感悟 诗歌能力

2013—2014 学年第一学期

星期

总计第

帆儿却祈求风暴,仿佛风暴里有宁静之邦! (2)从这些话中你觉得作者塑造的“帆”象征什么?三幅画面象 征什么? 象征有志追寻真理,渴望冒险与斗争的青年,青年进入中年的 三个阶段。 13.根据要求写两段话。每段话都要包括下面三个词语,且不 少于 40 个字。 高山 溪流 大海 (1)描绘一种情景: 示例 1: 清晨,那远处的高山上有一棵松树, 在松树的旁边流淌着一条小溪, 我追寻着这条溪流的脚步,直到大海。 当看到茫茫大海的时候,我在想, 如果没有大海也会有这条溪流的, 同样,没有溪流也会有这茫茫大海的。 他们之

间谁离开谁也可以继续,但他们就这样的交织在一起, 度过千年,抑或万年。 示例 2: 在入海处,溪流叮咚作响,像是在对大海诉说着什么。而大海 不时地荡起白浪,哗哗声仿佛它爽朗的笑。听完溪流对它讲高山的 故事,它知道了远方有这样一位执着敦厚的朋友,暗自想:什么时 候能去拜会一下。 (2)表达一种感悟: 示例:溪流不断执着的前行,纵然前路崎岖漫长,也要越过高 山的阻挡,回归大海的怀抱,这或许就是自然的孕育。 五、拓展提升 14、默写诗歌《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8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巩固积累

2013—2014 学年第一学期

星期

总计第

课题

3. 星星变奏曲—江河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预期课时

2

学情及 教学内 容分析

1.学生语文基础已强于八年级时期,但是对诗歌这种形式还不是太熟悉,让 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启发。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通过以前学习诗歌和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 对学习诗歌有一定的基础。有必要介绍“朦胧诗”产生的背景,熟悉诗歌,理解它 想要表达出的意思。 3.学生认知障碍点:体悟“星星”的象征意义。 1.了解朦胧诗及其审美特征。 2.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通过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景、意蕴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主旨。 4.揣摩语言,品味诗句的丰富内涵。 5.激发学生追求希望和光明的信念。 重点:⒈理解诗中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及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难点:1. 理解“星星”的象征意义。 教学流程及预设时间 设计意图及反思 规范教学秩序

教学 目标

教学重 难 点

一、环顾教室,了解学生课前状态,调整上课结构。1 二、导入:大家都学过著名诗人郭沫若写的《天上的街市》 。这首诗 以丰富的想象,写了热闹自由的天上街市,通过写牛郎织女的自由 来往来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天我们来学习 《星星变奏曲》 这一首诗,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1. 朦胧诗, 作为一个独特的诗学概念, 它指的是以舒婷、 顾城、 江河、杨炼、芒克、方含、食指、多多、梁小斌等为代表的—批“文 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朦胧诗孕育于“文 化大革命”时期的“地下文学”。食指(郭路生)、芒充(姜世伟)、 多多(栗世征)等在“文革”中就已经开始了新的探索,其后有江河 等诗人加入。他们的诗以手抄形式流传。1979 年《诗刊》发表了舒 婷的《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1980 年又以“青春 诗会” 形式集中推出了 17 位朦胧诗人的作品和诗歌宣言。 朦胧诗随 即成为一股诗歌潮流,并且涌现了一大批广为流传的代表性作品。 朦胧诗—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蓄隽永。它强调诗人的自 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 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诗蒙上一层朦胧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 美感受。 2.作者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 年生,北京人。1968 年高中 毕业。1980 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 《从这里开始》《太阳和它的反光》等.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 人之—。他的诗作当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以《纪念碑》等政治 抒情诗和古代神

话组诗《太阳和它的反光》赢得社会瞩目。10

联系以往所学导入, 易于把学生引入学习 情景

文学常识的了解积 累,奠定理解诗歌的 基础

2013—2014 学年第一学期

星期

总计第

教学流程及预设时间 三、介绍目标:略 1

设计意图及反思

明确学习方向 四、教学步骤 70 (一)自主学习 10 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 望? 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 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都用“如果-----谁还需要---还会---”开头;从第五行看,有变 化,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 (二)合作探究 20 3、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这是借用音乐术语来说的,它提示这首诗是围绕一个主题与主 要意象变换情境,委婉抒情。 诗的上下两节结构相称,基本手法和用语相同或相近,有同样 的韵律。但上下两节的情境,意味发生了变化,如用“谁不愿意” 和“谁愿意”就不同了。 (句式、词语)这种情形如同音乐,两段录 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 音曲在保持基本轮廓的基础上出现一点变化。 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4、 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 “瘦小的星星” 比喻并象征人们对光明的微茫的希望。 不仅太阳 失去了,连“瘦小的星”也被“一颗又一颗”地吹落,可见“夜” 的黑暗沉沉、猖獗肆虐和冷酷无情。 5、“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 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在周围都是黑暗的时候,只能燃 烧自己去寻找光明。寂寞突出了孤独,燃烧代表了牺牲。 6、 多层次的意象迭加是朦胧诗的鲜明特征之—, 请找出诗中其 他的生动意象,并简要分析内涵。 这首诗歌含蓄朦胧,意境优美。诗人总是借助一些物象来暗示 或间接地表现经验,如用星星、诗、蜜蜂、萤火虫、睡莲、春天、 鸟、白丁香等象征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用夜、冰雪、冻僵的夜晚、 僵硬的土地、被风吹落的星星来代表黑暗冰冷的现实世界。这种表 现方式。和我国古代的诗词非常相像。 (三)精读诗歌,回答以下问题:20 7、本诗的作者江河是 80 年代 朦胧 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这 个诗派其他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代表作还有(二至三个)舒婷《致 橡树》北岛《回答》顾城《一代人》梁小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8、这首诗歌用星星、诗、蜜蜂、萤火虫、睡莲、春天、鸟、白 丁香等来象征美好的理想世界,而用夜、冰雪、冻僵的夜晚、僵硬

2013—2014 学年第一学期

星期

总计第

的土地、被风吹落的星星 等来代表黑暗冰冷

的现实世界,表达的 主题是对黑暗冰冷的现实的否定,抒发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以及 虽然迷茫失落而不失坚定的希望。 9、理解下列句子的深刻含义。 (1)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这句话运用了暗语的修辞手法,表明写“苦难的诗”时所受到 的束缚和不自由使人心灵颤抖,感到寒冷孤寂。 (2)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 燃烧代表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所作的牺牲,寂寞则突出 了这种寻求过程的孤独。 10、请从一、二节诗句的语气、内容、意境三个方面说说诗歌 是怎样构成主题与变奏的关系? 第一节和第二节用了同样的结构、相近的句式、和递进式的比 喻。但句子的语气已从肯定变为否定;内容又对光明的向往转为对 现实的否定;意境又温馨美好转为寒冷严酷,从而构成主题与变奏 的关系 (四)主题阅读 20 11、诗中之象,即作者笔下塑造的形象,可以是人、物、景, 这些是诗的根本,因为作者必须借形象来说活,请分析《帆》的意 象。 帆 蔚蓝的海面雾霭茫茫,孤独的帆儿闪着白光!…… 它到遥远的异地寻找什么?它把什么抛弃在故乡?…… 呼啸的海风翻卷着波浪,桅杆的弓身在嘎吱作响…… 唉!它不是要寻找幸福,也不是逃离幸福的乐疆! 下面涌着清澈的碧流。上面洒着金色的阳光…… 不安分的帆儿却祈求风暴,仿佛风暴里有宁静之邦! (1)意象是 A、孤独 的 不安分 的帆。 B、蔚蓝 的大海,呼啸 的海风,翻 卷的浪。 C、清澈 碧流, 金色的阳 光, 遥远的异地。 (2)意象组合构成了三幅画面,分别是离乡远去 、挣扎奋 斗、 享受宁静。 12.诗之魂,诗人无论怎样塑造人、物、景,都绝不单单是人、 物、景,诗的意象是为诗魂服务的,诗之魂,即作者的思想、情感、 观点、感情等。 (1)请找出《帆》这首诗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话。 唉,它不是要寻找幸福,也不是要逃离幸福的乐疆。不安分的

训练学生阅读理解的 能力,培养学生感悟 诗歌能力

2013—2014 学年第一学期

星期

总计第

帆儿却祈求风暴,仿佛风暴里有宁静之邦! (2)从这些话中你觉得作者塑造的“帆”象征什么?三幅画面象 征什么? 象征有志追寻真理,渴望冒险与斗争的青年,青年进入中年的 三个阶段。 13.根据要求写两段话。每段话都要包括下面三个词语,且不 少于 40 个字。 高山 溪流 大海 (1)描绘一种情景: 示例 1: 清晨,那远处的高山上有一棵松树, 在松树的旁边流淌着一条小溪, 我追寻着这条溪流的脚步,直到大海。 当看到茫茫大海的时候,我在想, 如果没有大海也会有这条溪流的, 同样,没有溪流也会有这茫茫大海的。 他们之

间谁离开谁也可以继续,但他们就这样的交织在一起, 度过千年,抑或万年。 示例 2: 在入海处,溪流叮咚作响,像是在对大海诉说着什么。而大海 不时地荡起白浪,哗哗声仿佛它爽朗的笑。听完溪流对它讲高山的 故事,它知道了远方有这样一位执着敦厚的朋友,暗自想:什么时 候能去拜会一下。 (2)表达一种感悟: 示例:溪流不断执着的前行,纵然前路崎岖漫长,也要越过高 山的阻挡,回归大海的怀抱,这或许就是自然的孕育。 五、拓展提升 14、默写诗歌《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8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巩固积累


相关文章

  • 3星星变奏曲
  • 江河 教学目标 1.了解朦胧诗及其审美特征. 2.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通过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景.意蕴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主旨. 4.揣摩语言,品味诗句的丰富内涵. 5.激发学生追求希望和光 ...查看


  • [星星变奏曲]江河
  • .<星星变奏曲> 江河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夜里凝望 寻找遥远的安慰 谁不愿意 每天 都是一首诗 每个字都是一颗星 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柔软得像一片湖 萤火虫和星星在 ...查看


  • [星星变奏曲]预习导学案
  • 主备: 审核: 使用人: 使用时间:2013年 月 日 语文<星星变奏曲>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作品,及其主要艺术风格和流派. 2.通过对诗歌重点词句的品读和意象的分析.理解,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掌握诗 ...查看


  • 3.星星变奏曲说课稿
  • 3<星星变奏曲>说课稿 <星星变奏曲>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星星变奏曲>是朦胧诗代表诗人江河的一首重要诗作.这首诗在诗歌主题.创作手法和诗歌技艺方面都体现了朦胧诗 ...查看


  • [星星变奏曲]教案1
  • 一. 导语: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在野外,仰望天空.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谁写的什么诗?--郭沫若<天上的街市>.齐背这首诗: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缥缈的空 ...查看


  •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1.朦胧诗的特点及背景 2.理解变奏曲的含义 3.找出比喻句并理解含义 4.珍惜美好生活 重点难点:暗喻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题解与导入 大家都学过著名诗人郭沫若写的<天上的街市>.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写了热闹自 ...查看


  • 星星变奏曲教学详案
  • 星星变奏曲教学详案 张晓蕾 一. 深情导入 师:遥望满天繁星,一定会心生遐想,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音乐,共同感受星空的绚烂多彩. 1.播放音乐.莫扎特的<小星星变奏曲> 师:这是什么音乐,这是著名的音乐家莫扎特的<小星星变 ...查看


  • [星星变奏曲][外国诗两首]详细的课文讲解及习题
  • 梳理运用 知识积累 1. 凝(n íng )望 2.安慰(w âi ) 3.颤(ch àn )动 ...4. 覆(f ù)盖 5.闪烁(shu î) 6.疲倦(ju àn ) ... 7. 沉醉:大醉,多用于比喻沉浸于某事物或状态中程度很深 ...查看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目录 1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目录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雪(毛泽东) 2.雨说(郑愁予) 3.星星变奏曲(江河) 4.外国诗两首 蛔蛔与蛐蛐 夜(叶赛宁)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雨的诉说 第二单元 5.敬业与乐业(梁启超) 6.纪念伏尔泰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