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教案

作者:丁晓平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一、教学目标

【内容标准】

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报刊、影视发展的基本史实。

(2)了解互联网的发展概况,尝试通过短短的十几年的迅速发展来了解今天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

【过程与方法】

(1)搜集图片、文字资料、编写自己所了解的报刊、影视或互联网发展史。

(2)观看不同时期的一些优秀的影视作品,加深对社会变迁的了解。

(3)组织不同小组制作相关教学题材的网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报刊发展的状况,认识到中国社会的舆论环境逐渐改善,推动了中国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通过资料和现实生活例子感受大众传播媒体对民众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影响。通过讨论互联网的利与弊,培养学生协作学习、交流学习心得的品质,树立正确网络观。今天中国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在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起到了一定消极的影响。作为一名中学生,应当正确的面对网络的诱惑。

二、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报刊、影视发展的状况。

难点:中国社会飞速发展对互联网的影响。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所熟知的传播媒体有哪些?

生:报纸、广播、电影、电视、互联网等。

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师:同学们知道最早出现的传播媒体是什么吗?

生:不知道。

师:那就由我带着你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第一个内容,大众报业的发展。 讲授新课:

(一)大众报业的发展(板书)

1、大众报业出现原因:(板书)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大众报业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生:阅读教材,回答。

师:总结。(1)内因:进入19世纪,单一的官方报纸与落后的办报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社会呼唤着适合普通民众阅读需求的大众报纸的产生。

A、中国近代资本主义萌芽与发展,为报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B、社会形势的急剧变化,特别是鸦片战争前后,人们渴求对动荡社会信息的需求。

(2)外因:西方资本主义入侵,西人办报潮流的推动了中国的报业发展。 师:同学们知道报纸最早出现于什么时候、出现在什么地方吗?

生:不知道。

师:补充: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报纸的国家之一,唐代就出现具有新闻传播初步功能而且只是在官员间传阅的报纸。发行于公元887年的《邸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

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报纸的故乡在中国。”

2、近代中国大众报业的发展(板书)

师: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二段,告诉我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最早的是报纸是什么? 生:《昭文新报》。

师:很对。在外国人办报的影响下,中国人开始办报。

(1)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昭文新报》于1873年,商人艾小梅在汉口创办,武汉有了第一份由中国人自己办的报纸。该报每日发印,遍及各埠。内容除时论、商业行情外,还有汉口市内的奇闻逸事,并刊发文人墨客的诗词杂作。

(2)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

《中外纪闻》:是资产阶级早期政治团体的机关刊物。于12月16日正式刊行,双日刊,木活字印刷,每册注明出版年月,无编号,封面有紫红色“中外纪闻”四字。《中外纪闻》发刊一个月零五天,即遭封禁。

《强学报》:《强学报》是强学会会刊,册报。报创刊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6年1月12日)出版,清光绪二十一年(1896年1月17日),御史杨崇伊奏参强学会“植党 营私”,北京、上海两地强学会相继被封闭,《强学报》仅发行5天,出版二期即遭查禁。 《时务报》:是维新运动时期著名的维新派报纸,是当时维新派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机关报。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刊。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创办。梁启超主笔,汪康年总(经)理。中国人办的第一个杂志。于1898年8月8日停刊。共出69期。

(3)辛亥革命后报纸称为宣传革命的工具。《民报》等。

《民报》:民报是近代政论杂志,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11月26日在日本东京创刊。是一个大型月刊,革命派在海外的主要宣传阵地,创办于辛亥革命时期。

(4)、通俗性报刊的发展

师:同学们,你们一般情况下会看什么报刊呢?

生:通俗性报刊。

师:与新闻、商情、政论性报刊相比,通俗性报刊受到普通民众的欢迎。请同学们看教材,总结一下通俗性报刊有哪些特点呢?

生:(1)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取材世俗,运笔浅显,满足了市民消遣娱乐的需要。(2)根据的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按戏曲、电影、体育、生活、文艺、娱乐等类别实现了专门分工,读者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购买相应的报纸。 多媒体展示一些通俗性报刊的图片。

3、作用。

师:请同学们讨论报刊在社会发展、国家建设中起到的作用。

生:传播新闻、舆论监督、通达民情、立言议政

开启民智、传播知识、消遣娱乐、广告宣传

师:请同学们看教材左边的资料卡片,“当今时事„„上而学士大夫下及农工商贾皆能通晓者,则莫如新闻纸之善矣。„„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

毕载„„——《申报》(1872年)”想一想,以上文字材料说明国人自办近代报刊的原因是什么?从内容上看近代报刊大概可分为几种类型?

提示:

原因: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宣传其政治主张的需要;社会形势急剧变化,人们对各种信息的需求剧增,传统的单一的官方报纸与落后的办报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的时代需要;仿效西方办报经验,全方位发挥报纸的功能。

类型:新闻报刊;商业报纸;政论性报刊;通俗报刊。

师:补充《申报》:1872年4月30日英国商人美查创办的,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中国第一份商业报纸。因创办地在上海,上海别称“申”,故报纸名为《申报》,1949年停刊。

(二)广播影视的普及(板书)

师:第二子目中,广播影视主要包括了哪几个内容?

生:广播、电影、电视。

师:同学们,你们的爷爷奶奶在休闲的时候最喜欢干什么?

生:听收音机。

师:对,那么我们来学习中国广播也的发展史。

1、广播(板书)

师:请同学们看教材,把教材上的几个第一勾画下来。

(1)发展

产生:20世纪20年代初。

第一座广播台:1923年1月23日,由英美报商创办的“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在上海正式开播。

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1926年6月1日,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正式开播。

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1927年3月,上海新新公司开办。

中国第一座全国性广播电台:1928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筹备的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

(2)发展特点

师:请同学们看本子目下的第二段,看看广播的发展有怎样的特点。 生:回答。

师:总结。

A、从创办来看:由外国人创办向中国人自办发展,由地方广播电台向全国广播电台发展。

B、从内容来看:由新闻、宗教节目、音乐向注重广告,新闻,文艺、教育等多方面发展。

C、从服务对象来看:从在华外国人和归国华侨到面向中国人,面向所有在华人士转化。

总而言之,不管是服务对象,创办人,内容都明显呈现出多层次化来。

2、电影(板书)

(1)发展概况

师:世界上第一次电影放映:1895年12月28日,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一家咖啡馆放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电影,片子虽短,却宣告了电影时代的到来。 师:那么,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是什么时候?有什么特点?

作者:丁晓平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一、教学目标

【内容标准】

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报刊、影视发展的基本史实。

(2)了解互联网的发展概况,尝试通过短短的十几年的迅速发展来了解今天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

【过程与方法】

(1)搜集图片、文字资料、编写自己所了解的报刊、影视或互联网发展史。

(2)观看不同时期的一些优秀的影视作品,加深对社会变迁的了解。

(3)组织不同小组制作相关教学题材的网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报刊发展的状况,认识到中国社会的舆论环境逐渐改善,推动了中国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通过资料和现实生活例子感受大众传播媒体对民众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影响。通过讨论互联网的利与弊,培养学生协作学习、交流学习心得的品质,树立正确网络观。今天中国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在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起到了一定消极的影响。作为一名中学生,应当正确的面对网络的诱惑。

二、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报刊、影视发展的状况。

难点:中国社会飞速发展对互联网的影响。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所熟知的传播媒体有哪些?

生:报纸、广播、电影、电视、互联网等。

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师:同学们知道最早出现的传播媒体是什么吗?

生:不知道。

师:那就由我带着你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第一个内容,大众报业的发展。 讲授新课:

(一)大众报业的发展(板书)

1、大众报业出现原因:(板书)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大众报业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生:阅读教材,回答。

师:总结。(1)内因:进入19世纪,单一的官方报纸与落后的办报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社会呼唤着适合普通民众阅读需求的大众报纸的产生。

A、中国近代资本主义萌芽与发展,为报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B、社会形势的急剧变化,特别是鸦片战争前后,人们渴求对动荡社会信息的需求。

(2)外因:西方资本主义入侵,西人办报潮流的推动了中国的报业发展。 师:同学们知道报纸最早出现于什么时候、出现在什么地方吗?

生:不知道。

师:补充: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报纸的国家之一,唐代就出现具有新闻传播初步功能而且只是在官员间传阅的报纸。发行于公元887年的《邸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

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报纸的故乡在中国。”

2、近代中国大众报业的发展(板书)

师: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二段,告诉我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最早的是报纸是什么? 生:《昭文新报》。

师:很对。在外国人办报的影响下,中国人开始办报。

(1)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昭文新报》于1873年,商人艾小梅在汉口创办,武汉有了第一份由中国人自己办的报纸。该报每日发印,遍及各埠。内容除时论、商业行情外,还有汉口市内的奇闻逸事,并刊发文人墨客的诗词杂作。

(2)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

《中外纪闻》:是资产阶级早期政治团体的机关刊物。于12月16日正式刊行,双日刊,木活字印刷,每册注明出版年月,无编号,封面有紫红色“中外纪闻”四字。《中外纪闻》发刊一个月零五天,即遭封禁。

《强学报》:《强学报》是强学会会刊,册报。报创刊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6年1月12日)出版,清光绪二十一年(1896年1月17日),御史杨崇伊奏参强学会“植党 营私”,北京、上海两地强学会相继被封闭,《强学报》仅发行5天,出版二期即遭查禁。 《时务报》:是维新运动时期著名的维新派报纸,是当时维新派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机关报。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刊。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创办。梁启超主笔,汪康年总(经)理。中国人办的第一个杂志。于1898年8月8日停刊。共出69期。

(3)辛亥革命后报纸称为宣传革命的工具。《民报》等。

《民报》:民报是近代政论杂志,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11月26日在日本东京创刊。是一个大型月刊,革命派在海外的主要宣传阵地,创办于辛亥革命时期。

(4)、通俗性报刊的发展

师:同学们,你们一般情况下会看什么报刊呢?

生:通俗性报刊。

师:与新闻、商情、政论性报刊相比,通俗性报刊受到普通民众的欢迎。请同学们看教材,总结一下通俗性报刊有哪些特点呢?

生:(1)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取材世俗,运笔浅显,满足了市民消遣娱乐的需要。(2)根据的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按戏曲、电影、体育、生活、文艺、娱乐等类别实现了专门分工,读者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购买相应的报纸。 多媒体展示一些通俗性报刊的图片。

3、作用。

师:请同学们讨论报刊在社会发展、国家建设中起到的作用。

生:传播新闻、舆论监督、通达民情、立言议政

开启民智、传播知识、消遣娱乐、广告宣传

师:请同学们看教材左边的资料卡片,“当今时事„„上而学士大夫下及农工商贾皆能通晓者,则莫如新闻纸之善矣。„„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

毕载„„——《申报》(1872年)”想一想,以上文字材料说明国人自办近代报刊的原因是什么?从内容上看近代报刊大概可分为几种类型?

提示:

原因: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宣传其政治主张的需要;社会形势急剧变化,人们对各种信息的需求剧增,传统的单一的官方报纸与落后的办报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的时代需要;仿效西方办报经验,全方位发挥报纸的功能。

类型:新闻报刊;商业报纸;政论性报刊;通俗报刊。

师:补充《申报》:1872年4月30日英国商人美查创办的,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中国第一份商业报纸。因创办地在上海,上海别称“申”,故报纸名为《申报》,1949年停刊。

(二)广播影视的普及(板书)

师:第二子目中,广播影视主要包括了哪几个内容?

生:广播、电影、电视。

师:同学们,你们的爷爷奶奶在休闲的时候最喜欢干什么?

生:听收音机。

师:对,那么我们来学习中国广播也的发展史。

1、广播(板书)

师:请同学们看教材,把教材上的几个第一勾画下来。

(1)发展

产生:20世纪20年代初。

第一座广播台:1923年1月23日,由英美报商创办的“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在上海正式开播。

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1926年6月1日,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正式开播。

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1927年3月,上海新新公司开办。

中国第一座全国性广播电台:1928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筹备的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

(2)发展特点

师:请同学们看本子目下的第二段,看看广播的发展有怎样的特点。 生:回答。

师:总结。

A、从创办来看:由外国人创办向中国人自办发展,由地方广播电台向全国广播电台发展。

B、从内容来看:由新闻、宗教节目、音乐向注重广告,新闻,文艺、教育等多方面发展。

C、从服务对象来看:从在华外国人和归国华侨到面向中国人,面向所有在华人士转化。

总而言之,不管是服务对象,创办人,内容都明显呈现出多层次化来。

2、电影(板书)

(1)发展概况

师:世界上第一次电影放映:1895年12月28日,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一家咖啡馆放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电影,片子虽短,却宣告了电影时代的到来。 师:那么,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是什么时候?有什么特点?


相关文章

  •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说课稿
  •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说课稿 历旅学院2011级1班 杨涵 一.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 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民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本课地位] 本课是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查看


  •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教学设计)
  •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教学设计 高一年级 夏雷 [教学要求] 以中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报刊.影视发展的基本史实:了解互联网的发展概况,尝 ...查看


  • 大众传播受众媒介素养研究的理论建构:从传受基本矛盾的分析入手
  • 摘 要:早在1994年,陈力丹就在一篇<我国需要"媒介扫盲" >的文章中指出,"理想的大众传播需要理想的传播接受者充分开发.利用它,来完善自身,造福社会,但目前两者之间尚存在较大的矛盾." ...查看


  • 用传播效果理论解释传播现象
  • 用传播效果理论来解释传播现象 ________湖南卫视 传播效果理论有: 一. 子弹论 盛行于20世纪20-40年代的一种媒体威力强大的理论,认为软弱的受众像射击场的靶子,无法抗拒子弹的射击,受众消极被动的等待,和接受媒体所灌输的各种思想. ...查看


  • 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利弊
  • 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利弊 --我所认识的大众传媒 大众传播被定义为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这个界定容量很大,关于大众传播的特点都能从中找到.传播者.传播手段.传播的 ...查看


  • 电大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小抄)
  • 名词: 1. 5W模式:(1)谁传播(Who):(2)传播什 么(Says What):(3)通过什么渠道(Which Channel); (4)向谁传播(to Whom);(5)传播的效果怎样(What Effects) 2. 流言:是一 ...查看


  • 社交新媒体微博的传播学分析
  • 第44卷Vol.44 第4期No.4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ZHENGZHOUUNIVERSITY 2011年7月July2011 社交新媒体微博的传播学分析 王 摘 璐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郑州4500 ...查看


  • 大众传媒在政治发展中的角色与功能
  • 摘 要:伴随全球化和传媒帝国主义时代的降临,政治文化世俗化和政治结构分化的脚步日益加快.政治体系中原来由其他政治结构所履行的功能已逐渐为大众传播媒介所取代.大众传媒不但在政治社会化.政治交流.利益表达和综合.精英甄补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而 ...查看


  • 大众传播时代农民的信息贫困:信息选择或然率公式的一种解释
  • 作者:徐雪高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学报 2006年12期 一般认为大众传播媒介的普及与大众化可以改善知识传播和教育的条件,这给社会成员带来更多的信息接触与信息拥有的平等权利和机会,因此有利于社会成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最终缩小各阶层社会经济地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