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能力

第一节 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是指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包括: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概念或句子的含义:筛选并整合图表、文字、视频等阅读材料的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等能力。

一、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概念或句子的含义

词语和句子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正确理解文中词语、句子的含义,尤其是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是把握文章旨意的前提。

(一)考点剖析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所谓"重要概念",指的是那些与文段的整体内容或要传达的主要信息密切相关的概念。对于这些重要概念的理解是理解整个文段内容的基础。

文中的重要概念包括:

(1)与写作对象或文段主旨密切相关的概念:

(2)在文中被临时赋予特殊含义或深层意义的概念:

(3)反映具体语境的概念。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所谓"重要句子",指的是那些对文意表达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

文中的重要句子包括:

(1)能点明主旨或能显示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

(2)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或对文脉的推进与转接有关键作用的语句:

(3)内涵较为丰富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语句:

(4)比较含蓄的有深层含义的语句。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的实质:一是将使用修辞手法形象化了的语句转化为概括性的直白语言;二是将抽象含蓄的概念或句子转化为具体化的阐释。

(二)技巧点拨

这里所说的语境不是单指平时我们所说的较为抽象的语言环境,而是包括文段内容的论述背景、词句所在的上下文等较为具体的语境。

从语境角度去理解重要词句的含义主要要学会联系上下文、联想文段背景、把握标点提示。

1.语境分析法

(1)联系上下文

在词句理解型题目中。所考查的词语或句子的含义常常是对其本身的含义进行引申。或是临时被赋予更为深刻的含义,这时必须通过将词语或句子放至整个文段中,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来进行分析。

(2)联想文段背景

每一个文段都有自己的写作背景,因此在解答词句理解型题目时,可结合相关背景知识来判断词语或句子的含义,也就是所谓的"由事及义的联想"."事"是与词句理解相关的种种事实,了解这些事实有助于理解重要词句的含义。

(3)把握标点提示

在词句理解型题目中,有些标点本身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能够指引我们在文段中找到词语或句子的准确含义。冒号、破折号在句中一般起注释作用,其后的内容是解释说明的内容。因此,若在所考查的词句后面出现了冒号、破折号等标点符号,要加以重视。

2.修辞提示法

在词句理解型题目中,有些词语或句子会运用修辞手法。这时在理解词句含义时结合修辞手法的特点来分析,对解题助益良多。

词句理解六辞格,喻象反双借与对。

比喻关键找本体,象征则要看对象。

如果理解反语意,褒贬互换要记牢。

双关你要想一想,到底它双的是啥?

借代种类有很多。抽象意义最常考。

对比要比比变化,还可已知推未知。

喻象反双借与对,即比喻、象征、反语、双关、借代与对比。对词语、句子比喻义的理解要从分析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入手,寻找比喻的本体是正确解题的关键。理解词句的象征义,就要寻找词句的象征对象。理解词句的双关义要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借代的种类有很多,包括以部分代整体(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中用船的一部分"帆"代船),特征代本体(如"旌旗十万斩阎罗"中借"旌旗"代军队),具体代抽象(如"南国烽烟正十年",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等,其中具体代抽象考查得最多,因此在做词句理解型题目时,对可表示抽象意义的概念,可首先从借代义的角度来考虑。运用了对比辞格的,可从

两个方面考虑,一个是对比的结果,看对比双方前后有无发生变化;一个是根据一方的特征推断另一方的特征。

3.层次划分法

从句子结构人手分析,主要针对的是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的题目。所谓从句子结构人手分析也就是常说的划分句子层次。一般而言,在词句理解型题目中,划分句子层次只要抓主干(主谓宾)即可。需要注意的是,有些题目不需要仔细划分句子层次,只需理清各分句间的关系,就可以迅速得出答案。

二、筛选并整合阅读材料中的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

(一)什么是筛选并整合信息

信息,这是当代使用频率极高的词语。信息是指通过阅读而得到的知识、消息、情报或代表某种信息的词语、符号、数据或图形。从考试来说,信息就是阅读材料中的文句及其所表达的内容。

筛选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经过辨别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所谓整合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将文中相关的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并加以处理。这"整合信息"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等要求之间是交叉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

"信息筛选与整合"是指按照命题者所给出的语言文字或图表数据等材料,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材料中相关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最后概括归纳为符合命题者要求的语言。这类试题的考查点主要有:

1.能准确的概括材料的主要信息:

2.能整体把握材料(包括图表、视频),能准确提炼材料中所有的信息,并能用简洁的语言表述;

3.能根据所给出的材料要求,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4.能透过材料的字面意思,准确的表述言外之意的隐含信息。

(二)获取信息的途径

1.从文章的基本概念中获取信息

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的文章总是要运用概念的。文中的基本概念的含意就是文章的重要信息所在。因此,在阅读中要十分重视对文章基本概念的理解。

2.重要的旬子中获取信息

给概念下定义的句子当然是重要的句子。不过,这里说的重要句子主要是指集中表述作者观点态度、介绍某种情况,或集中反映文章主旨的句子;也指那些结构复杂、信息量大的句子。

3.从运用的材料中获取信息

写文章总是要运用材料的。这材料总是明示着或隐含着一定的信息。把它提取出来,是阅读应该完成的任务之一。自然也是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

(三)关于整合信息

提取信息是为了整合信息。所谓整合信息,就是把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把零碎的信息加以条理化、系统化,这样方可对阅读材料有更深一层的理解,获得更有价值的东西。

(四)技巧分析

"信息筛选与整合"的技巧如下:

1.打枝削叶,巧提主干

材料中有些语段的信息是由文段中的过渡句、提纲挈领的句子、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等组成的,我们筛选、整合时,只需将这些句子摘录出来,然后根据要求将多余的枝叶删除即可。

2.删繁就简,去伪存真

在迅速浏览材料时,可略过无关紧要的信息,快速抓住关键信息。有些语段,很多内容都是对某个关键信息的阐释、说明、补充,甚或是拓展、引申,如举例、描写等,实际上,这些内容都不是实在的,而是"虚"或"伪"的,只是为了让大家便于理解关键信息。我们要对材料进行筛选整合,去伪存真,然后再将"真意"概括表述出来。

3.合并同类,列举异义

通过快速浏览,找到语段中符合题干要求的若干信息后,看看相关信息、相同信息、不同信息各是什么,都是从哪几个方面传达的,然后将相同信息进行大合并,相关信息进行小合并。不同信息并列到一起。

4.敲骨吸髓,挖掘隐含信息

有些信息,可在材料中直接摘录获取,有些信息需要对材料进行分析,才能挖掘出隐藏在字面或图表中的隐含信息,如字面下的言外之意、图表中揭示的某些规律或深层含义等。我们要推敲语段中的每个信息,找到它们的精髓所在,探明它们各自的意象,提炼出它们的要义。然后用恰当的词语或句子表述出来。

(五)筛选、整合信息应注意的问题

1.提取信息要准确

所谓准确,主要是指两点:一是分清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二是满足试题需要,包括提取和整合的角度,归纳的要点,都要恰如其分。

2.要准确理解文章语言

这是从筛选的整合信息的角度说的,信息靠语言文字符号传递。不能准确理解语言,就不会有准确的筛选和整合。因此,要特别注重准确理解阐释基本概念、介绍事物属性的语句。准确理解表述作者见解、观点或传递新知识的语句。

三、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一)什么是文章的结构和思路

结构是就文章的表现形式来说的,是思路的归宿,表现为文章的骨架。我们常说的段落、层次、开头、结尾、统领(总领)、收束(总结)、伏笔(铺垫)、过渡、照应(呼应)、等等,就是文章结构的内容。分析文章结构,便于透彻理解文章。

思路是在写作过程中,作者思维活动的轨迹。通常有一个从发散到集合,从模糊到清晰。从杂乱到有序的过程。最后落实到文章里,读者能看到、感受到的,常常体现为一种线索和写作顺序。思路是以客观事物为基础的,而客观事物之问的关系不外乎三种:时间关系、空间关系和逻辑关系。因此,写记叙文以时间先后为序,因为事情发生总有先有后;写游记常以游踪(空间方位)为线索,因为游览总是从甲地再到乙地。思路又是作者头脑反应的产物,因为客观事物本身总是多侧面的。不同的人往往会有不同的认识结果,因此形成的思路也就不同。把握作者思路,便于快速整体把握文章。

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思路关系密切:结构是外显的思路,思路是内化的结构。思路是谋篇,结构是布局;思路是内隐的,结构是外显的。

(二)文章的结构和思路类型

从文章的结构来看,有如下6种类型:并列关系、承接关系、递进关系、转折关系、因果关系、解证关系。从思路上看,都有如下三种类型:时间型、空间型、逻辑型。时间型的主要反映时间顺序,如先后、早晚等;空间型的主要反映空间顺序,如上下、内外等;逻辑型的主要反映逻辑顺序,如正反、主次、类比、归纳、证明、阐释、叙议等。

思路与结构的分析是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时间型的思路常对应承接关系的结构;正反、主次、类比型的思路常对应并列关系、递进关系和转折关系的结构;归纳型、证明型和阐释型的思路常对应因果关系和解证关系的结构。但是从整体上看,3种类型的思路同6种关系的结构不存在完全对应的关系。

(三)技巧分析

1.分析文章结构的技巧

①看文体特征。不同文体,结构不同。如新闻结构五要素、记叙文的记叙顺序、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散文的线索、小说以及戏剧的情节结构等,都可以帮助我们从文章的体裁上快速找到分析结构的依据,进而弄清作者行文的思路。

②看关键句子。一是中心句。段落的中心句是该段的总纲,文章的中心句直接就是文章的主旨。如果文章或段落有中心句,首先必须抓住、找准中心句。这样就等于抓住了段落或篇章的"纲".二是体现文章思路或结构的重要语句。分两种:一种是总领或总结性的,分别位于段落或篇章的首尾,作用是或领起(总领)下文,或收束(总结)上文。另一种是起承接过渡作用的,或紧承上文,开启下文;或与上下文的某一句或某一段遥相呼应。对下文来说是伏笔,是铺垫;对上文来说是照应,是呼应。

③看重点词语。一是标志性词语。这些词能表明文章中句与句、层与层之间的基本关系,比如"于是""从而"表承接关系,"但是""然而""不过""其实""与此相反"表转折关系,"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同样"表并列等等。二是解说性词语。科技文中,解说新信息、介绍新情况时,往往采用解说、举例的形式,分析层次时就要注意提示解说内容的词语,如"意思是说""比如""例如""即是""也就是说"等等。

④看构成关系。弄清句与句、段与段、层与层、部分与部分、句与段、段与层、层与部分、点与线、线与面等之间的关系,可以从外部结构标志人手,特别要注意划分准第一层次,不要搞错"辈分",将大小层次混淆了。

2.把握文章思路的技巧

①抓题目。题目或是写作对象,或揭示了文章线索,或隐含了写作顺序。是写作对象的,看哪些地方是直接写该对象的,哪些地方是从侧面写的,这样能大致理清思路;是文章线索和写作顺序的。则直接以此探寻文章的思路。

②抓中心句。中心句往往在段首(首括句)、段中(过渡句)或段尾(总结句),抓住中心句就抓住了段落核心和文章主旨,理解文章整体思路就很容易了。

③抓中心话题。如果中心句不明显,则直接去抓中心话题,哪些段落讲述的是同一话题就划分为一个层次,这样也能很快理清思路。

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所谓"要点",《现代汉语词典》认为是"话或文章的主要内容".材料的内容要点,就是指材料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材料内容的精要之处。

(一)归纳内容要点的途径1.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

在具体的材料中。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因此寻找概括性语句来概括内容要点,是最重要的途径。材料中局部内容要点的归纳,一般说来,也可以运用这一方法。

2.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

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应对相关文字作大致的层次分析。

3.提取精要,独立归纳

有的文章,虽然有概括力强的语句,但与试题要求归纳的角度并不一致;也有一些文学作品并没有相应的概括语句。遇到这样的情况,就要求我们根据要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独立溉括。

(二)归纳内容要点应该注意的问题

归纳内容要点的前提是对文章内容有准确的理解,对文章的写作思路有清晰的判断。在此基础上还应注意两点:

1.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词语作归纳

这是就独立归纳而言的。尽可能用原文中的重要词语组织答案,可以防止归纳的不准确。

2.防止要点遗漏

要点遗漏。答案便不完整。防止的方法就是对相关文字作层次分析。五、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文章思想内容的核心,也就是文章的意旨。"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一能力点,是在归纳文章内容要点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进一步要求。

(一)什么是作者的观点态度

所谓观点,就是作者对事物所持的看法;所谓态度,就是指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思想倾向和感情倾向,包括肯定与否定、爱与憎、褒与贬,以及某种程度的保留等。

作者的观点态度,在不同类型的文章中有不同的表现形态。一般说来,论说性的文字是明朗的、直说的;文学作品则比较含蓄。论说性的文章中,中心论点、分论点以及某些论述,就是作者在文中的主要观点。叙述性的文学作品,一般以写人、叙事、写景见长,观点态度等不直接说出,但是。也是可以捕捉到的。如孙犁的散文《黄鹂》,由实而虚,经过几番推导,而不断飞跃,呈现出一种"哲理升华"的情致美。读完全文,经过一番揣摩,就可以领悟到溶化在艺术画面里的生活感受和得到的人生见解,感受到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破坏人生和文艺"极致"的义愤。

(二)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途径

途径多种多样,主要有三条:

1.从概括性强的句子入手

有的文章的观点是直接表述的,抓住了概括性强而又表达某种看法的句子,就抓住了作者的观点态度。

2.从文中运用的材料入手

文中运用的材料,不论是事实还是文献资料,总是要表达_定的观点的。因此,从分析材料人手,是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重要途径。

3.从作者的评述入手

有时候,作者把自己的观点态度隐含在具体的评述之中而不直接说出。这就要求从分析具体的词述人手,提出精要,做出概括。

(三)分析概括观点态度应注意的问题主要应注意下列两点:

1.要整体把握文意全文的倾向

分析概括全文的观点态度固然要注意这一点,即便是分析概括文章局部表现的观点态度,也应如此。这是解答这类试题的前提。

2.要准确理解语句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总是要通过一定的语句来表现的,对语句理解不准确,分析概括就会出错。

第一节 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是指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包括: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概念或句子的含义:筛选并整合图表、文字、视频等阅读材料的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等能力。

一、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概念或句子的含义

词语和句子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正确理解文中词语、句子的含义,尤其是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是把握文章旨意的前提。

(一)考点剖析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所谓"重要概念",指的是那些与文段的整体内容或要传达的主要信息密切相关的概念。对于这些重要概念的理解是理解整个文段内容的基础。

文中的重要概念包括:

(1)与写作对象或文段主旨密切相关的概念:

(2)在文中被临时赋予特殊含义或深层意义的概念:

(3)反映具体语境的概念。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所谓"重要句子",指的是那些对文意表达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

文中的重要句子包括:

(1)能点明主旨或能显示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

(2)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或对文脉的推进与转接有关键作用的语句:

(3)内涵较为丰富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语句:

(4)比较含蓄的有深层含义的语句。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的实质:一是将使用修辞手法形象化了的语句转化为概括性的直白语言;二是将抽象含蓄的概念或句子转化为具体化的阐释。

(二)技巧点拨

这里所说的语境不是单指平时我们所说的较为抽象的语言环境,而是包括文段内容的论述背景、词句所在的上下文等较为具体的语境。

从语境角度去理解重要词句的含义主要要学会联系上下文、联想文段背景、把握标点提示。

1.语境分析法

(1)联系上下文

在词句理解型题目中。所考查的词语或句子的含义常常是对其本身的含义进行引申。或是临时被赋予更为深刻的含义,这时必须通过将词语或句子放至整个文段中,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来进行分析。

(2)联想文段背景

每一个文段都有自己的写作背景,因此在解答词句理解型题目时,可结合相关背景知识来判断词语或句子的含义,也就是所谓的"由事及义的联想"."事"是与词句理解相关的种种事实,了解这些事实有助于理解重要词句的含义。

(3)把握标点提示

在词句理解型题目中,有些标点本身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能够指引我们在文段中找到词语或句子的准确含义。冒号、破折号在句中一般起注释作用,其后的内容是解释说明的内容。因此,若在所考查的词句后面出现了冒号、破折号等标点符号,要加以重视。

2.修辞提示法

在词句理解型题目中,有些词语或句子会运用修辞手法。这时在理解词句含义时结合修辞手法的特点来分析,对解题助益良多。

词句理解六辞格,喻象反双借与对。

比喻关键找本体,象征则要看对象。

如果理解反语意,褒贬互换要记牢。

双关你要想一想,到底它双的是啥?

借代种类有很多。抽象意义最常考。

对比要比比变化,还可已知推未知。

喻象反双借与对,即比喻、象征、反语、双关、借代与对比。对词语、句子比喻义的理解要从分析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入手,寻找比喻的本体是正确解题的关键。理解词句的象征义,就要寻找词句的象征对象。理解词句的双关义要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借代的种类有很多,包括以部分代整体(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中用船的一部分"帆"代船),特征代本体(如"旌旗十万斩阎罗"中借"旌旗"代军队),具体代抽象(如"南国烽烟正十年",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等,其中具体代抽象考查得最多,因此在做词句理解型题目时,对可表示抽象意义的概念,可首先从借代义的角度来考虑。运用了对比辞格的,可从

两个方面考虑,一个是对比的结果,看对比双方前后有无发生变化;一个是根据一方的特征推断另一方的特征。

3.层次划分法

从句子结构人手分析,主要针对的是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的题目。所谓从句子结构人手分析也就是常说的划分句子层次。一般而言,在词句理解型题目中,划分句子层次只要抓主干(主谓宾)即可。需要注意的是,有些题目不需要仔细划分句子层次,只需理清各分句间的关系,就可以迅速得出答案。

二、筛选并整合阅读材料中的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

(一)什么是筛选并整合信息

信息,这是当代使用频率极高的词语。信息是指通过阅读而得到的知识、消息、情报或代表某种信息的词语、符号、数据或图形。从考试来说,信息就是阅读材料中的文句及其所表达的内容。

筛选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经过辨别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所谓整合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将文中相关的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并加以处理。这"整合信息"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等要求之间是交叉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

"信息筛选与整合"是指按照命题者所给出的语言文字或图表数据等材料,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材料中相关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最后概括归纳为符合命题者要求的语言。这类试题的考查点主要有:

1.能准确的概括材料的主要信息:

2.能整体把握材料(包括图表、视频),能准确提炼材料中所有的信息,并能用简洁的语言表述;

3.能根据所给出的材料要求,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4.能透过材料的字面意思,准确的表述言外之意的隐含信息。

(二)获取信息的途径

1.从文章的基本概念中获取信息

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的文章总是要运用概念的。文中的基本概念的含意就是文章的重要信息所在。因此,在阅读中要十分重视对文章基本概念的理解。

2.重要的旬子中获取信息

给概念下定义的句子当然是重要的句子。不过,这里说的重要句子主要是指集中表述作者观点态度、介绍某种情况,或集中反映文章主旨的句子;也指那些结构复杂、信息量大的句子。

3.从运用的材料中获取信息

写文章总是要运用材料的。这材料总是明示着或隐含着一定的信息。把它提取出来,是阅读应该完成的任务之一。自然也是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

(三)关于整合信息

提取信息是为了整合信息。所谓整合信息,就是把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把零碎的信息加以条理化、系统化,这样方可对阅读材料有更深一层的理解,获得更有价值的东西。

(四)技巧分析

"信息筛选与整合"的技巧如下:

1.打枝削叶,巧提主干

材料中有些语段的信息是由文段中的过渡句、提纲挈领的句子、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等组成的,我们筛选、整合时,只需将这些句子摘录出来,然后根据要求将多余的枝叶删除即可。

2.删繁就简,去伪存真

在迅速浏览材料时,可略过无关紧要的信息,快速抓住关键信息。有些语段,很多内容都是对某个关键信息的阐释、说明、补充,甚或是拓展、引申,如举例、描写等,实际上,这些内容都不是实在的,而是"虚"或"伪"的,只是为了让大家便于理解关键信息。我们要对材料进行筛选整合,去伪存真,然后再将"真意"概括表述出来。

3.合并同类,列举异义

通过快速浏览,找到语段中符合题干要求的若干信息后,看看相关信息、相同信息、不同信息各是什么,都是从哪几个方面传达的,然后将相同信息进行大合并,相关信息进行小合并。不同信息并列到一起。

4.敲骨吸髓,挖掘隐含信息

有些信息,可在材料中直接摘录获取,有些信息需要对材料进行分析,才能挖掘出隐藏在字面或图表中的隐含信息,如字面下的言外之意、图表中揭示的某些规律或深层含义等。我们要推敲语段中的每个信息,找到它们的精髓所在,探明它们各自的意象,提炼出它们的要义。然后用恰当的词语或句子表述出来。

(五)筛选、整合信息应注意的问题

1.提取信息要准确

所谓准确,主要是指两点:一是分清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二是满足试题需要,包括提取和整合的角度,归纳的要点,都要恰如其分。

2.要准确理解文章语言

这是从筛选的整合信息的角度说的,信息靠语言文字符号传递。不能准确理解语言,就不会有准确的筛选和整合。因此,要特别注重准确理解阐释基本概念、介绍事物属性的语句。准确理解表述作者见解、观点或传递新知识的语句。

三、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一)什么是文章的结构和思路

结构是就文章的表现形式来说的,是思路的归宿,表现为文章的骨架。我们常说的段落、层次、开头、结尾、统领(总领)、收束(总结)、伏笔(铺垫)、过渡、照应(呼应)、等等,就是文章结构的内容。分析文章结构,便于透彻理解文章。

思路是在写作过程中,作者思维活动的轨迹。通常有一个从发散到集合,从模糊到清晰。从杂乱到有序的过程。最后落实到文章里,读者能看到、感受到的,常常体现为一种线索和写作顺序。思路是以客观事物为基础的,而客观事物之问的关系不外乎三种:时间关系、空间关系和逻辑关系。因此,写记叙文以时间先后为序,因为事情发生总有先有后;写游记常以游踪(空间方位)为线索,因为游览总是从甲地再到乙地。思路又是作者头脑反应的产物,因为客观事物本身总是多侧面的。不同的人往往会有不同的认识结果,因此形成的思路也就不同。把握作者思路,便于快速整体把握文章。

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思路关系密切:结构是外显的思路,思路是内化的结构。思路是谋篇,结构是布局;思路是内隐的,结构是外显的。

(二)文章的结构和思路类型

从文章的结构来看,有如下6种类型:并列关系、承接关系、递进关系、转折关系、因果关系、解证关系。从思路上看,都有如下三种类型:时间型、空间型、逻辑型。时间型的主要反映时间顺序,如先后、早晚等;空间型的主要反映空间顺序,如上下、内外等;逻辑型的主要反映逻辑顺序,如正反、主次、类比、归纳、证明、阐释、叙议等。

思路与结构的分析是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时间型的思路常对应承接关系的结构;正反、主次、类比型的思路常对应并列关系、递进关系和转折关系的结构;归纳型、证明型和阐释型的思路常对应因果关系和解证关系的结构。但是从整体上看,3种类型的思路同6种关系的结构不存在完全对应的关系。

(三)技巧分析

1.分析文章结构的技巧

①看文体特征。不同文体,结构不同。如新闻结构五要素、记叙文的记叙顺序、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散文的线索、小说以及戏剧的情节结构等,都可以帮助我们从文章的体裁上快速找到分析结构的依据,进而弄清作者行文的思路。

②看关键句子。一是中心句。段落的中心句是该段的总纲,文章的中心句直接就是文章的主旨。如果文章或段落有中心句,首先必须抓住、找准中心句。这样就等于抓住了段落或篇章的"纲".二是体现文章思路或结构的重要语句。分两种:一种是总领或总结性的,分别位于段落或篇章的首尾,作用是或领起(总领)下文,或收束(总结)上文。另一种是起承接过渡作用的,或紧承上文,开启下文;或与上下文的某一句或某一段遥相呼应。对下文来说是伏笔,是铺垫;对上文来说是照应,是呼应。

③看重点词语。一是标志性词语。这些词能表明文章中句与句、层与层之间的基本关系,比如"于是""从而"表承接关系,"但是""然而""不过""其实""与此相反"表转折关系,"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同样"表并列等等。二是解说性词语。科技文中,解说新信息、介绍新情况时,往往采用解说、举例的形式,分析层次时就要注意提示解说内容的词语,如"意思是说""比如""例如""即是""也就是说"等等。

④看构成关系。弄清句与句、段与段、层与层、部分与部分、句与段、段与层、层与部分、点与线、线与面等之间的关系,可以从外部结构标志人手,特别要注意划分准第一层次,不要搞错"辈分",将大小层次混淆了。

2.把握文章思路的技巧

①抓题目。题目或是写作对象,或揭示了文章线索,或隐含了写作顺序。是写作对象的,看哪些地方是直接写该对象的,哪些地方是从侧面写的,这样能大致理清思路;是文章线索和写作顺序的。则直接以此探寻文章的思路。

②抓中心句。中心句往往在段首(首括句)、段中(过渡句)或段尾(总结句),抓住中心句就抓住了段落核心和文章主旨,理解文章整体思路就很容易了。

③抓中心话题。如果中心句不明显,则直接去抓中心话题,哪些段落讲述的是同一话题就划分为一个层次,这样也能很快理清思路。

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所谓"要点",《现代汉语词典》认为是"话或文章的主要内容".材料的内容要点,就是指材料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材料内容的精要之处。

(一)归纳内容要点的途径1.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

在具体的材料中。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因此寻找概括性语句来概括内容要点,是最重要的途径。材料中局部内容要点的归纳,一般说来,也可以运用这一方法。

2.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

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应对相关文字作大致的层次分析。

3.提取精要,独立归纳

有的文章,虽然有概括力强的语句,但与试题要求归纳的角度并不一致;也有一些文学作品并没有相应的概括语句。遇到这样的情况,就要求我们根据要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独立溉括。

(二)归纳内容要点应该注意的问题

归纳内容要点的前提是对文章内容有准确的理解,对文章的写作思路有清晰的判断。在此基础上还应注意两点:

1.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词语作归纳

这是就独立归纳而言的。尽可能用原文中的重要词语组织答案,可以防止归纳的不准确。

2.防止要点遗漏

要点遗漏。答案便不完整。防止的方法就是对相关文字作层次分析。五、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文章思想内容的核心,也就是文章的意旨。"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一能力点,是在归纳文章内容要点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进一步要求。

(一)什么是作者的观点态度

所谓观点,就是作者对事物所持的看法;所谓态度,就是指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思想倾向和感情倾向,包括肯定与否定、爱与憎、褒与贬,以及某种程度的保留等。

作者的观点态度,在不同类型的文章中有不同的表现形态。一般说来,论说性的文字是明朗的、直说的;文学作品则比较含蓄。论说性的文章中,中心论点、分论点以及某些论述,就是作者在文中的主要观点。叙述性的文学作品,一般以写人、叙事、写景见长,观点态度等不直接说出,但是。也是可以捕捉到的。如孙犁的散文《黄鹂》,由实而虚,经过几番推导,而不断飞跃,呈现出一种"哲理升华"的情致美。读完全文,经过一番揣摩,就可以领悟到溶化在艺术画面里的生活感受和得到的人生见解,感受到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破坏人生和文艺"极致"的义愤。

(二)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途径

途径多种多样,主要有三条:

1.从概括性强的句子入手

有的文章的观点是直接表述的,抓住了概括性强而又表达某种看法的句子,就抓住了作者的观点态度。

2.从文中运用的材料入手

文中运用的材料,不论是事实还是文献资料,总是要表达_定的观点的。因此,从分析材料人手,是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重要途径。

3.从作者的评述入手

有时候,作者把自己的观点态度隐含在具体的评述之中而不直接说出。这就要求从分析具体的词述人手,提出精要,做出概括。

(三)分析概括观点态度应注意的问题主要应注意下列两点:

1.要整体把握文意全文的倾向

分析概括全文的观点态度固然要注意这一点,即便是分析概括文章局部表现的观点态度,也应如此。这是解答这类试题的前提。

2.要准确理解语句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总是要通过一定的语句来表现的,对语句理解不准确,分析概括就会出错。


相关文章

  • 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指导策略
  • 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指导策略 万千书库 主题阅读 百家讲坛 武侠大全 世界名著 目前国外的许多研究结果表明,3-8岁是儿童掌握基本阅读能力的关键期,如何在此关键期科学有效地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成为当前早期阅读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图 ...查看


  • 基于蓝思分级阅读标准下的英语课外阅读
  • 本文介绍了蓝思分级阅读的基本方法与原理,根据蓝思分级阅读的实用性对我国高中英语课外阅读进行应用分析,通过选取不同的课外阅读资料,逐步培养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水平,进而整体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1. 蓝思分级阅读标准 蓝思分级阅读框架(蓝 ...查看


  • 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 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数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语言,现在数学已成了所有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等的工具和语言.不过,这种语言与日常语言不同,日常语言是习俗的产物,也是社会和政治运动的产物,而数学语言则是慎重地 ...查看


  •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初探
  • [摘 要]新课改要求阅读课要探索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篇章所负载的语言信息.文化信息进行提取.分析.综合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善于质疑.释疑,挖掘篇章所隐含的信息,并运用英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关键词]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查看


  • 如何提高高中语文阅读能力
  • 如何提高高中语文阅读能力 [摘要]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高中语文新课标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高要求,这就需要教师立足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主要就如何提高高中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谈谈自 ...查看


  • 小学语文课内.课外阅读结合教学
  • [摘 要]阅读不仅能够丰富小学生的语言知识能力结构,还能增强小学生的内在文化修养,是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本文基于作者实际教学经验,对小学语文课内.课外阅读结合教学 ...查看


  • 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 论文题目: 提高初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之我见 作者姓名: 黎 宇 作者单位: 广西桂平市寻旺二中 联系电话: [1**********] 邮编地址: 537200 内容摘要: 阅读能力是学生在阅读中准确捕获信息的能力.这就要求通过阅读短文,运 ...查看


  • 如何提高英语阅读理解
  • 怎样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河南省嵩县第一高级中学 徐聚娃 阅读能力是通过文字获得信息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将会使学生在获取知识与信息时减少难度和障碍,有助于学生更加迅速.准确地获取,同时阅读能力的提高还能促进其他方面如听.说.写的能 ...查看


  • 如何培养大班幼儿自主阅读的能力
  • 如何培养大班幼儿自主阅读的能力 作者:钱开云 来源:<神州·中旬刊>2013年第03期 摘要:培养和提高大班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可以为他们接受往后阶段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大班幼儿正处于启蒙阶段,之前接受过小班和中班的学习能力培 ...查看


  • 培养自主阅读能力,我的学习我做主
  • 培养自主阅读能力,我的学习我做主 作者:林琳 来源:<新课程学习·下>2014年第02期 阅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师一直关注的问题.学生通过阅读,可以拓展知识面,开阔眼界,还可以积累丰富的词汇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