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4名著导读之莎士比亚戏剧
一、莎士比亚主要戏剧介绍
1、《罗密欧与朱丽叶》内容简介
在古代意大利的维洛那城里,有两个世仇大家族,蒙太古和凯普莱特。蒙太古的独子罗密欧在凯普莱特家的盛大舞会上,见到了主人的独生女,维洛那城最美丽的绝色名媛朱丽叶,在罗密欧看来,朱丽叶简直是奇葩在百花中争艳。明星在黑夜中闪现,日月在九天中高悬,不,是仙女将落人间,朱丽叶也一眼看中了英俊非凡、举止优雅的罗密欧,他们都为对方的非凡仪表所吸引,一见钟情,难舍难分。罗密欧不顾朱丽叶是仇家的掌上明珠,爱情的火焰在心中越烧越旺。晚会后,他潜入主人家的花园,来到朱丽叶闺房的阳台下,寻找他的灵魂,朱丽叶也得知,她所爱慕的英俊王子是仇家的儿子罗密欧,她也不顾家族世仇,芳心里燃起了熊熊爱火,心潮如海涛激荡,她来到阳台上,对着夜空吐诉衷情,这对恋人就这样一上一下,一问一答,在狂喜中海誓山盟,私定终身,度过了一个幸福的月夜,并且约定在第二天就请人商量决定结婚的时间和地点。 天明后,罗密欧去修道院求劳伦斯神父成全他与朱丽叶的婚姻,神父也想利用这对恋人的深情去化解这两个家族的仇恨,同意这持他们的婚礼当天下午,罗、欧先后到达神父处,在神出鬼没父的主持下喜结良缘。朱丽叶回到家里,心花怒放,急切在等待黑夜来临,以便让丈夫早一点投入自己的怀抱。
罗密欧与他的好友茂丘西奥在街上遇见了蛮横无礼的提伯尔特;他是朱丽叶的表兄,曾多次向罗密欧挑衅,这次他又首先动武,刺死了茂丘西奥,罗密欧在自卫中,失手刺中了提尔伯特,使不可一世的提尔伯特也当场毙命。 维洛那亲王对此非常恼火,下命令把罗密欧流放到曼多亚,如果发现他偷偷回来,即处死刑,这一消息对朱丽叶来说,简直是“一阵风暴”“一个闷雷”,又如同“可怕的号角,宣布世界末日的来临”开始她怨恨罗密欧竟会杀死她亲爱的表哥,她了解真相后就原谅了丈夫的过错。她懂得,罗密欧若不自卫,她的表哥就会杀死自己心爱的丈夫,现在她丈夫还活着,但是当她想到“罗密欧放逐了”,不能同心爱的人在一起了,这是她最大的痛苦。她吩咐奶妈去把罗密欧找来见最后一面,在奶妈的帮助下,当天晚上,罗密欧进入了朱丽叶闺房,这对恩爱夫妻,情话绵绵,激情阵阵,两颗纯洁、热恋的心化为一体,渡过了他们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天亮前,罗密欧与爱妻忍痛告别,前去蔓多亚。 罗密欧刚走,凯普莱特夫妇就逼女儿嫁给维络那亲王的亲戚帕里斯伯爵,朱丽叶向神父求救。神父给她一小瓶药水,叫她在婚礼的头一天晚上服用,装死逃婚。朱丽叶依计而行,当帕里斯来迎娶新娘时,新娘突然“死去”。欢乐的婚宴变成了悲哀的殡礼,迷人的新婚曲变成了沉痛的挽歌。
劳伦斯神父派人去找罗密欧回来,把苏醒后的朱丽叶带到曼多亚去,不巧此信未送到。罗密欧从他的仆人鲍尔萨译那里得到了朱丽叶的“死讯”后痛不欲生,他雇了两匹快马,向当地一个穷药农买了一瓶毒药,打算找到朱丽时的墓地后与爱妻死在一起。深夜里,罗密欧来到朱丽叶的“墓地”,把墓门掘开,不巧被帕里斯发现。在“墓地”守夜的帕里斯以为罗密欧是个盗墓者,要逮捕罗密欧,他们两个人格斗起来,帕里斯中剑身亡。罗密欧打开墓穴,他惊奇地发现:死亡没有摧残朱丽叶的美貌,她的嘴唇上、面庞上,依然显着红润的美艳,他自言自语地说:“亲爱的朱丽叶,你为什么仍然这样美丽?难道那虚无的死亡,那枯瘦可憎的妖魔,也是个多情种子,
所以把你藏匿在这幽暗的洞府里做他的情妇吗?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我要永远陪伴着你,再不离开这漫漫的幽宫,他最后一次亲吻拥抱了朱丽叶后,把毒药一饮而尽,倒在爱妻身边死去,朱丽叶醒后,发现罗密欧已死在了自己的身边,一只空杯子在他的手中,她知道一定是毒药节果了他的性命。罗密欧死了,这对朱丽叶来说,简直是五雷轰顶,万箭攒心,她万念俱灰,只求速死,她急切在吻吸罗密欧的嘴唇,指望上面还有一些毒液,以便当兴奋剂服下去,帮她渡过冥河,踏上黄泉紧跟丈夫,尽快离开这让人痛苦的世界,进入万劫不复的冥府,当她感到毒液不够,外面人声鼎沸,她毅然拔下罗密欧身上的佩剑,用力刺向自己冰肌玉骨的胸膛。
巡夜兵丁请来了亲王,找来了凯普莱特夫妇和蒙太古(他的夫人因爱子远逐而悲伤过渡,于前一夜晚上去世),维络那各界人士都沸沸扬扬地奔向墓地,亲王决心要把“这场万恶的杀人命案的真相查出来”。劳伦斯神父向大家介绍了这对恋人热烈、纯真、无畏、悲惨的爱情故事。鲍尔萨译把罗密欧在曼多亚写好的遗书交给亲王,亲王听了神父的介绍,看了罗密欧的亲笔遗书,愤怒地对两位家长说:“凯普莱特!蒙太古!瞧你们的仇恨已经受到了多大的惩罚,上天借手于爱情,夺去了你们心爱的人,我为了忽视你们的仇恨,也已失去了一双亲戚,大家都受到惩罚了”。 凯普莱特和蒙太古都从巨大的痛苦中清醒过来,往日的怨恨都在儿女的血泊中冰消瓦解,蒙太古宣布,要为已故儿媳铸一座金像,“只要维络那一天不改变它的名称,任何塑像都不会比忠贞的朱丽叶那一座更为卓越”凯普莱特也说:他的已故女婿“罗密欧也要有一座同样的富丽金像在他情人的身边”。这对可敬、可佩、可爱、可怜的恋人的思想和容貌,在历史的长河中永放光辉。
四大喜剧:《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 1、《无事生非》写的是少年贵族克劳狄奥与总督之女希罗一见钟情,决定一周后举行婚礼,众人又极力撮合互相争强斗胜的贝特丽丝和培尼狄克相爱。唐·约翰设下诡计,让克劳狄奥误以为希罗是个荡妇,在婚礼上当众辱骂她。希罗气急晕倒,克劳狄奥以为希罗已死,十分痛悔,到坟堂追悼。最终真相大白,两人重逢。 2、《仲夏夜之梦》是威廉·莎士比亚青春时代最后一部也是最为成熟的喜剧作品,同时也是威廉·莎士比亚最著名的喜剧之一。整部戏剧情调轻松,总的来说就是一个“乱点鸳鸯谱”的故事。书中讲述了由“魔汁”引起的冲突及冲突被解决、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有两个男青年拉山德(Lysander )、狄米特律斯(Demetrius )同时爱上了女青年郝米娅(Hermia ),而郝米娅恋着拉山德,她的好友海丽娜(Helena )又恋着狄米特律斯。郝米娅为了反对包办婚姻和情人私奔,来到约定好的森林里。海丽娜将这一消息告诉了狄米特律斯,二人也跟着赶到了森林里。这个森林里本来住着仙王、仙后和侍奉他们的小仙、精灵,此时仙王、仙后正因为一个“换儿”(传说中仙人常于夜间将人家美丽的小儿窃去充做侍童)而不和。仙王为了让仙后做出让步,便派小精灵迫克(Puck )去取来魔汁(西方一朵纯洁的白色小花因为误中了丘比特的爱情之箭,受创伤后而流出的汁液)以戏弄仙后。这种魔汁有这样的魔力:如果它滴在睡者的人的眼皮上,无论男女,醒来一眼看见的生物,就都会发疯似的爱上它。
因为魔汁的出现,整个故事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魔汁滴在睡着的拉山德的眼皮上,他醒来时一眼看见的是误闯进来的海丽娜,因此而“移情别恋”,对海丽娜大献殷勤,这让可怜的郝米娅伤心万分;而狄米特律斯醒来时一眼看见的恰是被精灵引来的海丽娜,因而“旧情复燃”,这让可怜的海丽娜苦恼万分。两个同样美丽、善良的女孩如今一个被悲伤逼得要发疯、一个被惊喜冲昏了头脑,于是开始恶意地揣测甚至中伤起对方。而另外两个痴情的热血青年又在愤怒中为海
丽娜而决斗。此刻我们发现这四个人分别在不同的方向跑着,读来令人忍俊不禁又顿生同情。幸福的斗争是如此艰难,天命弄人,可是这种斗争的过程并非一种痛苦,一种悲剧,而是一种有着快乐意味的戏剧性的东西。而在这个故事中,最具戏剧性的情节恐怕要数仙后在魔汁的作用下与一个闯入林中的织工荒唐的“相爱”。这个滑稽可笑的织工本来是和几个同是手艺人的伙伴们来林中来排戏,小精灵迫克使织工变成了一头更可笑的蠢驴,而仙后在接触魔汁后一觉醒来时正是看见了这个可怜的家伙。于是对于织工而言,“横祸”又变成了“横福”,因为他得到了尊贵的仙后的恩宠。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又显得多么滑稽!而这一切都取决于魔汁的威力、仙王的旨意和小精灵迫克的顽皮。后来也正是按着仙王的旨意,魔力得以解除、情人终成眷属、仙人和好如初,仙界、人间复归太平。 3、《第十二夜》写孪生兄妹西巴斯辛和薇奥拉遇海难失散。薇奥拉爱上了公爵奥西诺,女扮男装给他当侍童。但公爵却爱着伯爵小姐奥丽维娅。可奥丽维娅反而爱上了代替公爵向自己求爱的薇奥拉。经过一番有趣的波折之后,薇奥拉与奥西诺,奥丽维娅与西巴斯辛双双结成良缘。 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4、《哈姆雷特》丹麦国王哈姆莱特突然逝世后不到两个月,王后乔特鲁德就和国王的弟弟新国王克劳狄斯结了婚,王子小哈姆莱特深受刺激。在无数悲哀的日子里,年轻的王子反复思量着他敬爱的父亲的死因。虽然克劳狄斯宣称国王是给一条蛇咬死的,但敏锐的哈姆莱特怀疑克劳狄斯就是那条蛇。怀疑和猜测困扰着哈姆莱特,直到有一天他听说鬼魂的事,整个宫廷阴谋才显露出端倪。
霍拉旭是哈姆莱特的好朋友。他和宫廷侍卫曾在夜半看见过一个鬼魂,长得和已故的国王一样,悲哀而且愤怒地走过城堡的高台。当霍拉旭向哈姆莱特讲起此事时,困惑中的王子立刻相信了,他断定这一定是父王的鬼魂,并在当天晚上和哨兵一起去守夜,果真见到父王的鬼魂。鬼魂说他是被亲弟弟克劳狄斯害死的,凶手的目的是为篡夺王位、霸占王嫂,要他一定要向那卑鄙的凶手复仇。
哈姆莱特认为这复仇不只是他个人的问题,自己有重正乾坤,挽狂澜于既倒的责任。他考虑到问题的各个方面,怕泄露心事,怕鬼魂是假的,怕落入坏人的圈套,心烦意乱,忧郁不欢,只好装疯卖傻。后来,他叔父怀疑他已得知隐秘,便派人到处侦察他的行动和心事,甚至还利用了他的两个老同学和他的情人。
哈姆莱特趁戏班子进宫演出的机会,改编一出阴谋杀兄的旧戏《贡扎古之死》叫戏班子演出,来试探叔父。那出戏讲的是发生在维也纳的一件谋杀公爵的案件。开头便是公爵贡扎古和他妻子白普蒂丝姐的谈话,妻子再三向丈夫表白她至死不渝的爱,说是假如贡扎古先死了,她决不会再嫁;还说除了那些谋杀亲夫的毒妇,没有哪个女人会再嫁的。哈姆莱特发现国王和王后听到这段话时脸色顿时就变了。当剧情发展到琉西安纳斯把毒药灌进在花园里熟睡的贡扎古的耳里时,叔父做贼心虚,坐立不安,仓皇退席。这样,哈姆莱特证明了叔父的罪行属实。
叔父预感隐私可能已被发觉。宫内大臣、雷欧提斯和情人奥菲利娅的父亲波洛涅斯献计,让母后叫王子到私房谈话,自己躲在帷幕后偷听;王子发现幕后有人,以为是叔父,便一剑把他刺死。正当哈姆莱特责备王后时,他父亲的鬼魂出现了,提醒哈姆莱特不要忘记替他报仇的诺言。鬼魂走后,哈姆莱特恳求王后对上帝承认过去的罪孽,离开国王,王后答应照他说的去做。 波洛涅斯的死给了克劳狄斯对付哈姆莱特的借口。按照国王的本意是要把哈姆莱特杀死,但又怕拥戴哈姆莱特的百姓不答应,况且也怕毕竟是爱儿子的王后的阻挠,狡诈的克劳狄斯要哈姆
莱特由两个大臣陪同坐船到英国去,以避免所谓的处分。当时的英国是向北欧强国丹麦纳贡的属
国,所以克劳狄斯给英国朝廷写了封信,编造了一些理由,要他们把哈姆莱特处死,但被哈姆莱特察觉,半路上掉换了密信,反而叫英王杀掉两个密使;不久,他们的船受到海盗的袭击,哈姆雷特勇敢地拿着剑杀上了敌人的船,被海盗俘虏。但海盗把他放了,希望王子在朝中替他们说些好话。
哈姆莱特回来后知道情人奥菲利娅因父死、爱人远离而发疯落水溺死。波洛涅斯的儿子雷欧提斯得知一切,从法国归来为父报仇。奸王利用这个机会,挑拔、怂恿雷欧提斯用毒剑与哈姆莱特比试,并秘密备下毒酒以置哈姆莱特于死地。双方交战时,哈姆莱特对阵受伤,却在无意中与雷欧提斯调换了利剑,刺中了雷欧提斯。王后看到儿子剑法如此高超,举杯祝贺,结果饮毒酒暴死。这时,雷欧提斯知道自己即将亡命,因而招认了国王布置的奸计。哈姆莱特顿时悲愤至极,随即用毒剑刺死了奸王,自己也在这场尖锐复杂的斗争中与敌同归于尽。王子临终嘱托好友霍拉旭把他的行事始末根由昭告世人,并嘱咐让有雷厉风行性格的福丁布拉斯继立为王。 5、《奥赛罗》是以15世纪末叶赛浦路斯岛作为舞台的。主角奥特罗是一位黑皮肤的摩尔人,担任威尼斯军的统帅。他因听信部下的谗言,杀死了美丽忠贞的妻子黛丝德莫娜。等到明白事情的真相后,悔恨交集,终于自刀,追随爱妻于黄泉下。 6、《李尔王》叙述了年事已高的李尔王意欲把国土分给3个女儿,口蜜腹剑的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里根赢其宠信而瓜分国土,小女儿考狄利娅却因不愿阿谀奉承而一无所得。前来求婚的法兰西国王慧眼识人,娶考狄利娅为皇后。李尔王离位,大女儿和二女儿居然不给其栖身之地,当年的国王只好到荒郊野外„„后来考狄利娅率队攻入,父女团圆。但战事不利,考狄利娅被杀死,李尔王守着心爱的小女儿的尸体悲痛地死去。 7、《麦克白(麦克佩斯)》简介 苏格兰国王邓肯的表弟麦克白将军,为国王平叛和抵御入侵立功归来,路遇三个女巫。女巫对他说了一些预言和隐语,说他将进爵为王,但他并无子嗣能继承王位,反而是同僚班柯将军的后代要做王。麦克白是有野心的英雄,他在夫人的怂恿下谋杀邓肯,做了国王。为掩人耳目和防止他人夺位,他一步步害死了邓肯的侍卫,害死了班柯,害死了贵族麦克德夫的妻子和小孩。恐惧和猜疑使麦克白心里越来越有鬼,也越来越冷酷。麦克白夫人神经失常而自杀,对他也是一大刺激。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麦克白面对邓肯之子和他请来的英格兰援军的围攻,落得袅首的下场。
二、悲剧人物性格分析: 1、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是丹麦王子,他在剧本情节开始前(剧本之外)正在德国人文主义中心威登堡大学接受教育(交代主人公的思想倾向),他接受了人文主义理想,对爱情、友谊和人生都抱有美好乐观的信念,他认为“负载万物的大地”是“一座美好的框架”,“覆盖众生的苍穹”,是“一顶壮丽的帐幕”。他赞颂道:人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时的他是一位生活在“美好的花园”里的“快乐的王子”。[理想:人文的世界]
可是这美好的世界在《哈姆雷特》一剧中根本是不存在的。面对突然降临的父死母嫁、王位被篡夺的严酷现实,哈姆雷特深受打击,痛苦和忧虑使他成了一个“忧郁的王子”。剧本从一开
始,世界便已“颠倒混乱”,人们恶梦不断,惶惶不可终日。这是一个人欲邪恶的世界,他的叔叔克劳狄斯以最卑鄙的手段杀死兄长,夺取王位,霸占嫂嫂,还试图以奸诈的手段置王子于死地。在这个情欲放纵的世界里,上帝失落了,而魔鬼却活着,世界变成了“冷酷的人间”,变成了“颠倒混乱”的荒原。[现实:情欲的世界]
在昔日理想被击碎的情况下,哈姆雷特终于看清了他所面对的时代真相,他对世界的看法有了根本性的改变,这“是一个荒芜不治的花园,长满了恶毒的莠草”,世界“是一所很大的牢狱”。“负载万物的大地,这座美好的框架,只不过是一个不毛的荒岬;这个覆盖众生的苍穹,这顶壮丽的帐幕,这个金黄色的火球点缀着的庄严的屋宇,这是一大堆污浊的瘴气的集合。”至于人,“在我看来,这个泥塑的生命算得了什么?人类不能使我产生兴趣。”“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在这里,莎士比亚借主人公的经历和眼光,为我们揭露和批判了英国和欧洲的社会现实;同时对文艺复兴晚期,由于一味强调个性解放而导致的私欲泛滥的时代症候表现出深沉的忧虑,流露着对理性、秩序和新的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呼唤。[社会混乱]
哈姆雷特看到的不光是奸王一个恶人,他还看到了母亲的改嫁,情人的天真软弱,朋友的背叛,目睹了大臣们的趋炎附势,人性的缺陷和丑恶使他陷入深深的对人的怀疑之中。他从痛恨叔父,谴责母亲,贬低女性,厌恶人世,进而厌恶自身。他不仅看到了他人心灵的丑恶,而且看到了自己的心灵同样是黑暗的。他说:“我的罪恶是那么多,连我的思想也容纳不下。”[人性丑恶]
由眼之所见,到心之所思;由现实的残酷,到人心的黑暗;由他人的恶,到自身的恶,他便毫无退路了,他直逼无意义无目的的存在本身。面对这样本原性的思考,复仇就无足轻重了。既然人在本体意义上是恶的,那么为父复仇、重整乾坤的斗争对象就不只是一个克劳狄斯了,而是包括他自己在内的所有人(《新约》的思想,“不要论断他人。”“伸冤在我,我必报应。”)。面对如此困局,人生虚无的一面便历历在目了,他想到了自杀:“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在这里,困扰他的已不是血亲仇恨和社会责任了,而是生存本身,他自己成了问题的核心,他最终抓住了自己。迷惘、焦虑、惶惶不安的情绪和心态,笼罩在哈姆雷特复仇的过程中,这也就有了他行动上的犹豫和延宕,使他成了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可比较堂吉柯德)。总之,哈姆雷特的犹豫不只是找不到复仇的方式方法时的矛盾心理的表现,主要是他感悟到人的渺小、人的不完美、人生的虚无时那迷惘与忧虑心态的外现,同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晚期信仰失落时人们进退两难的矛盾心理的象征性表述。哈姆雷特形象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关于人性复杂、人性悖谬的思想,成了近代欧洲文学的一个基本母题。[思想的困局—→忧郁、犹豫]
中国当代青年,“并没有哈姆雷特精神,或者说这种精神的存在是极个别的。那种痛苦的思考,那种对自我的怀疑,那种对世界与自我的双重否定,那种对人性的爱护与对人性恶的深刻洞察的矛盾交织,那种深广的思考能力和行为的谨慎,这一切对于我们是很陌生的。”
悲剧主人公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理想人物。他是王子,本是个正直、乐观、有理想的青年,按照传统,是王权的当然继承者。但是,他的美好前途被颠倒了的时代颠倒了。由于他所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封建势力还很强大的时代,他的敌人又是一个无比奸诈、善于笼络臣下的国王;而他自己,一个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既不相信暴力,又不相信群众,当不满的人民已经被雷欧提斯煸动起来反抗暴君的时候,他始终把还艰巨的事业单纯作为只能由他一个人来完成的任务,甚至只把复仇计划告诉霍拉旭一个人。他孤军奋战,终于抱恨死去。他的悲剧是一个人文主义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2、奥赛罗性格分析
人性是脆弱的,但人却又不断地在伤害着他人,打着自己也是受害者的藉口,不停地进行伤害,倘若,奥晒罗能够冷静下来,用理智去评估各种可能,悲剧可能就会因此改写,人的原罪之一——嫉妒,在此剧中一览无余。
从人性复苏上而言,莎剧中的人物则几乎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灵魂在呼喊生命的价值,即使是恶毒如伊阿古这样的反面人物也有其令人震撼的人性宣言,当他事败被擒时,竟能说出:“从这一刻起,我不再说一句话”这样的铁骨铮铮的有尊严的话来,在他欺骗凯西奥并且设下毒计之后的一大串独白中,虽不免有些冷嘲热讽及沾沾自喜,却也可看作是对于自己灵魂不安的自我欺骗。
对于主人公奥赛罗的性格,有正直、勇敢、单纯抑或易怒与轻信他人等,奥赛罗的最大缺点在于自卑。若不是自卑,他不会让自己拥有那么强大的力量去奋勇杀敌,只有内心自卑缺乏安全感的人才那么渴望暴力;若不是自卑,他不会一出场就急于表现自己的出身高贵来乞求勃拉班修的允许嫁女;若不是自卑,他无须在伊阿古的几句挑唆后便怀疑自己的妻子。
他是自卑了,自卑于自己的肤色、形象、年龄,他自己其实觉得自己是配不上苔丝狄蒙娜的,他甚至觉得自己不如凯西奥,才会对他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害怕;因自卑而产生的嫉妒,却产生了可怕的悲剧。
但话又说回来,这种自卑正是人类的一种最深沉的情感,有些人将其深藏其中,一旦浮出水面就会表现出极其大的能量,奥赛罗就属于这样的人。 3、李尔王性格分析
李尔王无疑是这个悲剧的主角。他是一个专横暴虐、刚愎自用的统治者形象。他的致命的错误是虚荣心。作为一个长期处于最高统治地位的国王来说,总是被人赞赏常会导致虚荣心,他听惯了赞美的话,听惯了甜言蜜语,必然不习惯于小女儿的诚实和拙于言语。可以说小女儿的诚实是对他虚荣心的极大讽刺,长期习惯于生活在虚荣中的人必然不习惯于这种诚实,也不喜欢这种诚实,所以他才会如此恼怒,才会把小女儿赶出家门。我觉得李尔王这个形象的意义更多的是对于现代的意义和启发。从现代人的眼光看李尔王,我们可以发现,生活中有太多的李尔王,太多的虚荣心导致了太多不好的后果,从公司的老总,到我们一般人,其实都有虚荣心,适当的虚荣心可以促进我们向上,但是虚荣心太多太强,就会适得其反。 4、麦克白性格分析
麦克白悲剧的内在必然性正是由于他的不安分的天性, 弑君之后的罪恶感及对虚妄的执着造成的。
三、复习试题
1、哈姆雷特的忧郁性格分析。
(1)根源:理想破灭,一系列伤天害理的事变突然发生, 打破了他关于人生、世界、爱情、友谊、前途等一系列人文主义的幻想。为了篡权, 弟弟居然暗杀自己的哥哥——“人, 不过是泥土捏成的生命! ”
(2)爱情,也不坚贞,父王死去不到两个月, 母亲的孝鞋还没有穿旧, 居然匆匆地改嫁奸王,钻进乱伦的衾被;友谊,也不可靠, 一个个好友,为了一己的私利, 甘做奸王的暗探来窥视行踪; 就连信誓旦旦的情人,也不自觉成为篡权者的工具。纵目四望, 奸王邪恶、群臣昏聩、朝廷腐败、上层堕落, 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
(3)理想破灭,使他承受不了这超负荷的压力, 陷入于精神危机, 产生了忧郁。 2、哈姆雷特犹豫的原因 (1)敌强我弱——他知已知彼, 正确的估计了敌我力量的对比过于悬殊:整个时代已经颠倒混乱, 而拯救者只有一个人, 那就是 "倒霉的我!" 寄全部希望于自己, 这样, 以一人之力对抗整个社会, 他深知这场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危险性, 导致他行动的犹豫。
(2)任务艰巨——既要为父报仇, 又要扭转乾坤, 一身二任。这种独扭乾坤的重任与势孤力单的矛盾, 只能产生" 难扭乾坤" 的哀叹:一个任务尚且力不从心, 何况两个? 这就带来他行动的双重犹豫。
3、哈姆雷特性格犹豫的表现
(1)拙于行动——他是哲学家而不是实干家, 他敏于思索而拙于行动, 他在没有切实可行、十拿九稳的办法之前,只会冥思苦想,他从思考到行动需要一个比常人更为复杂的过程。
(2)不知如何行动——他决心行动而又不知如何行动,他很不容易等到一个杀掉奸王的机会, 克牢狄斯在祈祷,只需抽刀一击, 就能为父报仇, 然而, 灵魂进入天堂还是滚入地狱的无用考虑又使他错过了这千载难逢的机会。 4、克劳狄斯是《《哈姆雷特》中的一个“反派”角色,说出他的两个“恶行”。 克劳狄斯以最卑鄙的手段杀死了兄长,夺取王位,霸占嫂嫂,还试图以奸诈的手段置王子于死地。 5、独白这种独特的戏剧手段的运用,为《哈姆雷特》增色不少。请以剧中“生存还是毁灭”的著名独白为例,说说它对刻画主人公形象有什么作用?(150字左右) 为了更深入地把握哈姆雷特人物的性格特质,独白这一揭示人物内心活动最为直接的形式,成了莎士比亚塑造典型的一种重要艺术手段。“生存还是毁灭”这段独白出现在第三幕哈姆雷特装疯呵斥奥菲利亚之前。与后面故意的疯话相比,这段心理独白极为真切地揭示出哈姆雷特的内心活动,内心的矛盾冲突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生与死,梦幻与现实,压迫与反抗,情与仇,爱与恨,这些充满人文色彩的话题借助独白得到充分体现。
6、下面是《哈姆雷特》中老大臣波洛涅斯教导儿子的一番话,请从中任选一句,谈谈你的见解。
①不要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凡事必须三思而行。②对人要和气,可是不要过于狎昵。③相知有素的朋友,应该用钢圈箍在你的灵魂上,可是不要对每一个泛泛的新知滥施你的交情。④留心避免和人家争吵,可是万一争端已起,就应该让对方知道你不是可以轻侮的。⑤倾听每一个人的意见,可是只对极少数人发表你的意见。⑥接受每一个人的批评,可是保留你自己的判断。
第2句,这一句话谈与人交往要有适当的距离感,待人要友善,既不要冷淡傲慢,也不可喧宾夺主。(此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高一语文必修4名著导读之《谈美》
【内容简介】
什么叫做美,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它在心与物的关系上面;但这种关系并不如康德和一般人所想象的,在物为刺激,在心为感受;它是心借物的形象来表现情趣。世间并没有天生自在,俯拾即是的美,凡是美都要经过心灵的创造。
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超乎利害关系而独立。在创造或是欣赏艺术时,人都是从由利害关系的实用世界搬家到觉悟利害关系的理想世界去。艺术的活动是“无怕为而为”的。我以为
无论是讲学问或是做事业的人都要抱有一副“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把自己所作的学问事业当作一件艺术品看待,只求满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于利害得失,才可以有一番真正的成就。伟大的事业都出于宏远的眼界和豁达的胸禁。 【名言选萃】
1. “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一半得之于感受。”
2. “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我所谓的‘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你的心境愈空灵,你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我还可以进一步说,你的心界愈空灵,你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
3. “一种社会所最可怕的不是民众肤浅顽劣,因为民众通常都是肤浅顽劣的。它所最可怕的是没有在肤浅顽劣的环境中而能不肤浅顽劣的人。”
4. “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田地。换句话说,世界有缺陷,可能性才大。”
5. “美的事物如诗文、图画、雕刻、音乐等等都是寒不可以为衣,饥不可以为食的。从实用的观点看,许多艺术家都是不太切实用的人物。然而我们何必来讲美呢?人性本来是多方的,需要也是多方的。真和美的需要也是人生中的一种饥渴——精神上的饥渴。疾病衰老的身体才没有口腹的饥渴。同理,你遇到一个没有精神上的饥渴的人或民族,你可以断定他的心灵已经到了疾病衰老的状态。”
6. “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大汽车路,两旁的景物极美,路上插着一个标语牌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许多人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里过活,恰如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地急驰而过,无暇一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这是一件多么可惋惜的事啊!”
高一语文必修4名著导读之莎士比亚戏剧
一、莎士比亚主要戏剧介绍
1、《罗密欧与朱丽叶》内容简介
在古代意大利的维洛那城里,有两个世仇大家族,蒙太古和凯普莱特。蒙太古的独子罗密欧在凯普莱特家的盛大舞会上,见到了主人的独生女,维洛那城最美丽的绝色名媛朱丽叶,在罗密欧看来,朱丽叶简直是奇葩在百花中争艳。明星在黑夜中闪现,日月在九天中高悬,不,是仙女将落人间,朱丽叶也一眼看中了英俊非凡、举止优雅的罗密欧,他们都为对方的非凡仪表所吸引,一见钟情,难舍难分。罗密欧不顾朱丽叶是仇家的掌上明珠,爱情的火焰在心中越烧越旺。晚会后,他潜入主人家的花园,来到朱丽叶闺房的阳台下,寻找他的灵魂,朱丽叶也得知,她所爱慕的英俊王子是仇家的儿子罗密欧,她也不顾家族世仇,芳心里燃起了熊熊爱火,心潮如海涛激荡,她来到阳台上,对着夜空吐诉衷情,这对恋人就这样一上一下,一问一答,在狂喜中海誓山盟,私定终身,度过了一个幸福的月夜,并且约定在第二天就请人商量决定结婚的时间和地点。 天明后,罗密欧去修道院求劳伦斯神父成全他与朱丽叶的婚姻,神父也想利用这对恋人的深情去化解这两个家族的仇恨,同意这持他们的婚礼当天下午,罗、欧先后到达神父处,在神出鬼没父的主持下喜结良缘。朱丽叶回到家里,心花怒放,急切在等待黑夜来临,以便让丈夫早一点投入自己的怀抱。
罗密欧与他的好友茂丘西奥在街上遇见了蛮横无礼的提伯尔特;他是朱丽叶的表兄,曾多次向罗密欧挑衅,这次他又首先动武,刺死了茂丘西奥,罗密欧在自卫中,失手刺中了提尔伯特,使不可一世的提尔伯特也当场毙命。 维洛那亲王对此非常恼火,下命令把罗密欧流放到曼多亚,如果发现他偷偷回来,即处死刑,这一消息对朱丽叶来说,简直是“一阵风暴”“一个闷雷”,又如同“可怕的号角,宣布世界末日的来临”开始她怨恨罗密欧竟会杀死她亲爱的表哥,她了解真相后就原谅了丈夫的过错。她懂得,罗密欧若不自卫,她的表哥就会杀死自己心爱的丈夫,现在她丈夫还活着,但是当她想到“罗密欧放逐了”,不能同心爱的人在一起了,这是她最大的痛苦。她吩咐奶妈去把罗密欧找来见最后一面,在奶妈的帮助下,当天晚上,罗密欧进入了朱丽叶闺房,这对恩爱夫妻,情话绵绵,激情阵阵,两颗纯洁、热恋的心化为一体,渡过了他们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天亮前,罗密欧与爱妻忍痛告别,前去蔓多亚。 罗密欧刚走,凯普莱特夫妇就逼女儿嫁给维络那亲王的亲戚帕里斯伯爵,朱丽叶向神父求救。神父给她一小瓶药水,叫她在婚礼的头一天晚上服用,装死逃婚。朱丽叶依计而行,当帕里斯来迎娶新娘时,新娘突然“死去”。欢乐的婚宴变成了悲哀的殡礼,迷人的新婚曲变成了沉痛的挽歌。
劳伦斯神父派人去找罗密欧回来,把苏醒后的朱丽叶带到曼多亚去,不巧此信未送到。罗密欧从他的仆人鲍尔萨译那里得到了朱丽叶的“死讯”后痛不欲生,他雇了两匹快马,向当地一个穷药农买了一瓶毒药,打算找到朱丽时的墓地后与爱妻死在一起。深夜里,罗密欧来到朱丽叶的“墓地”,把墓门掘开,不巧被帕里斯发现。在“墓地”守夜的帕里斯以为罗密欧是个盗墓者,要逮捕罗密欧,他们两个人格斗起来,帕里斯中剑身亡。罗密欧打开墓穴,他惊奇地发现:死亡没有摧残朱丽叶的美貌,她的嘴唇上、面庞上,依然显着红润的美艳,他自言自语地说:“亲爱的朱丽叶,你为什么仍然这样美丽?难道那虚无的死亡,那枯瘦可憎的妖魔,也是个多情种子,
所以把你藏匿在这幽暗的洞府里做他的情妇吗?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我要永远陪伴着你,再不离开这漫漫的幽宫,他最后一次亲吻拥抱了朱丽叶后,把毒药一饮而尽,倒在爱妻身边死去,朱丽叶醒后,发现罗密欧已死在了自己的身边,一只空杯子在他的手中,她知道一定是毒药节果了他的性命。罗密欧死了,这对朱丽叶来说,简直是五雷轰顶,万箭攒心,她万念俱灰,只求速死,她急切在吻吸罗密欧的嘴唇,指望上面还有一些毒液,以便当兴奋剂服下去,帮她渡过冥河,踏上黄泉紧跟丈夫,尽快离开这让人痛苦的世界,进入万劫不复的冥府,当她感到毒液不够,外面人声鼎沸,她毅然拔下罗密欧身上的佩剑,用力刺向自己冰肌玉骨的胸膛。
巡夜兵丁请来了亲王,找来了凯普莱特夫妇和蒙太古(他的夫人因爱子远逐而悲伤过渡,于前一夜晚上去世),维络那各界人士都沸沸扬扬地奔向墓地,亲王决心要把“这场万恶的杀人命案的真相查出来”。劳伦斯神父向大家介绍了这对恋人热烈、纯真、无畏、悲惨的爱情故事。鲍尔萨译把罗密欧在曼多亚写好的遗书交给亲王,亲王听了神父的介绍,看了罗密欧的亲笔遗书,愤怒地对两位家长说:“凯普莱特!蒙太古!瞧你们的仇恨已经受到了多大的惩罚,上天借手于爱情,夺去了你们心爱的人,我为了忽视你们的仇恨,也已失去了一双亲戚,大家都受到惩罚了”。 凯普莱特和蒙太古都从巨大的痛苦中清醒过来,往日的怨恨都在儿女的血泊中冰消瓦解,蒙太古宣布,要为已故儿媳铸一座金像,“只要维络那一天不改变它的名称,任何塑像都不会比忠贞的朱丽叶那一座更为卓越”凯普莱特也说:他的已故女婿“罗密欧也要有一座同样的富丽金像在他情人的身边”。这对可敬、可佩、可爱、可怜的恋人的思想和容貌,在历史的长河中永放光辉。
四大喜剧:《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 1、《无事生非》写的是少年贵族克劳狄奥与总督之女希罗一见钟情,决定一周后举行婚礼,众人又极力撮合互相争强斗胜的贝特丽丝和培尼狄克相爱。唐·约翰设下诡计,让克劳狄奥误以为希罗是个荡妇,在婚礼上当众辱骂她。希罗气急晕倒,克劳狄奥以为希罗已死,十分痛悔,到坟堂追悼。最终真相大白,两人重逢。 2、《仲夏夜之梦》是威廉·莎士比亚青春时代最后一部也是最为成熟的喜剧作品,同时也是威廉·莎士比亚最著名的喜剧之一。整部戏剧情调轻松,总的来说就是一个“乱点鸳鸯谱”的故事。书中讲述了由“魔汁”引起的冲突及冲突被解决、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有两个男青年拉山德(Lysander )、狄米特律斯(Demetrius )同时爱上了女青年郝米娅(Hermia ),而郝米娅恋着拉山德,她的好友海丽娜(Helena )又恋着狄米特律斯。郝米娅为了反对包办婚姻和情人私奔,来到约定好的森林里。海丽娜将这一消息告诉了狄米特律斯,二人也跟着赶到了森林里。这个森林里本来住着仙王、仙后和侍奉他们的小仙、精灵,此时仙王、仙后正因为一个“换儿”(传说中仙人常于夜间将人家美丽的小儿窃去充做侍童)而不和。仙王为了让仙后做出让步,便派小精灵迫克(Puck )去取来魔汁(西方一朵纯洁的白色小花因为误中了丘比特的爱情之箭,受创伤后而流出的汁液)以戏弄仙后。这种魔汁有这样的魔力:如果它滴在睡者的人的眼皮上,无论男女,醒来一眼看见的生物,就都会发疯似的爱上它。
因为魔汁的出现,整个故事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魔汁滴在睡着的拉山德的眼皮上,他醒来时一眼看见的是误闯进来的海丽娜,因此而“移情别恋”,对海丽娜大献殷勤,这让可怜的郝米娅伤心万分;而狄米特律斯醒来时一眼看见的恰是被精灵引来的海丽娜,因而“旧情复燃”,这让可怜的海丽娜苦恼万分。两个同样美丽、善良的女孩如今一个被悲伤逼得要发疯、一个被惊喜冲昏了头脑,于是开始恶意地揣测甚至中伤起对方。而另外两个痴情的热血青年又在愤怒中为海
丽娜而决斗。此刻我们发现这四个人分别在不同的方向跑着,读来令人忍俊不禁又顿生同情。幸福的斗争是如此艰难,天命弄人,可是这种斗争的过程并非一种痛苦,一种悲剧,而是一种有着快乐意味的戏剧性的东西。而在这个故事中,最具戏剧性的情节恐怕要数仙后在魔汁的作用下与一个闯入林中的织工荒唐的“相爱”。这个滑稽可笑的织工本来是和几个同是手艺人的伙伴们来林中来排戏,小精灵迫克使织工变成了一头更可笑的蠢驴,而仙后在接触魔汁后一觉醒来时正是看见了这个可怜的家伙。于是对于织工而言,“横祸”又变成了“横福”,因为他得到了尊贵的仙后的恩宠。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又显得多么滑稽!而这一切都取决于魔汁的威力、仙王的旨意和小精灵迫克的顽皮。后来也正是按着仙王的旨意,魔力得以解除、情人终成眷属、仙人和好如初,仙界、人间复归太平。 3、《第十二夜》写孪生兄妹西巴斯辛和薇奥拉遇海难失散。薇奥拉爱上了公爵奥西诺,女扮男装给他当侍童。但公爵却爱着伯爵小姐奥丽维娅。可奥丽维娅反而爱上了代替公爵向自己求爱的薇奥拉。经过一番有趣的波折之后,薇奥拉与奥西诺,奥丽维娅与西巴斯辛双双结成良缘。 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4、《哈姆雷特》丹麦国王哈姆莱特突然逝世后不到两个月,王后乔特鲁德就和国王的弟弟新国王克劳狄斯结了婚,王子小哈姆莱特深受刺激。在无数悲哀的日子里,年轻的王子反复思量着他敬爱的父亲的死因。虽然克劳狄斯宣称国王是给一条蛇咬死的,但敏锐的哈姆莱特怀疑克劳狄斯就是那条蛇。怀疑和猜测困扰着哈姆莱特,直到有一天他听说鬼魂的事,整个宫廷阴谋才显露出端倪。
霍拉旭是哈姆莱特的好朋友。他和宫廷侍卫曾在夜半看见过一个鬼魂,长得和已故的国王一样,悲哀而且愤怒地走过城堡的高台。当霍拉旭向哈姆莱特讲起此事时,困惑中的王子立刻相信了,他断定这一定是父王的鬼魂,并在当天晚上和哨兵一起去守夜,果真见到父王的鬼魂。鬼魂说他是被亲弟弟克劳狄斯害死的,凶手的目的是为篡夺王位、霸占王嫂,要他一定要向那卑鄙的凶手复仇。
哈姆莱特认为这复仇不只是他个人的问题,自己有重正乾坤,挽狂澜于既倒的责任。他考虑到问题的各个方面,怕泄露心事,怕鬼魂是假的,怕落入坏人的圈套,心烦意乱,忧郁不欢,只好装疯卖傻。后来,他叔父怀疑他已得知隐秘,便派人到处侦察他的行动和心事,甚至还利用了他的两个老同学和他的情人。
哈姆莱特趁戏班子进宫演出的机会,改编一出阴谋杀兄的旧戏《贡扎古之死》叫戏班子演出,来试探叔父。那出戏讲的是发生在维也纳的一件谋杀公爵的案件。开头便是公爵贡扎古和他妻子白普蒂丝姐的谈话,妻子再三向丈夫表白她至死不渝的爱,说是假如贡扎古先死了,她决不会再嫁;还说除了那些谋杀亲夫的毒妇,没有哪个女人会再嫁的。哈姆莱特发现国王和王后听到这段话时脸色顿时就变了。当剧情发展到琉西安纳斯把毒药灌进在花园里熟睡的贡扎古的耳里时,叔父做贼心虚,坐立不安,仓皇退席。这样,哈姆莱特证明了叔父的罪行属实。
叔父预感隐私可能已被发觉。宫内大臣、雷欧提斯和情人奥菲利娅的父亲波洛涅斯献计,让母后叫王子到私房谈话,自己躲在帷幕后偷听;王子发现幕后有人,以为是叔父,便一剑把他刺死。正当哈姆莱特责备王后时,他父亲的鬼魂出现了,提醒哈姆莱特不要忘记替他报仇的诺言。鬼魂走后,哈姆莱特恳求王后对上帝承认过去的罪孽,离开国王,王后答应照他说的去做。 波洛涅斯的死给了克劳狄斯对付哈姆莱特的借口。按照国王的本意是要把哈姆莱特杀死,但又怕拥戴哈姆莱特的百姓不答应,况且也怕毕竟是爱儿子的王后的阻挠,狡诈的克劳狄斯要哈姆
莱特由两个大臣陪同坐船到英国去,以避免所谓的处分。当时的英国是向北欧强国丹麦纳贡的属
国,所以克劳狄斯给英国朝廷写了封信,编造了一些理由,要他们把哈姆莱特处死,但被哈姆莱特察觉,半路上掉换了密信,反而叫英王杀掉两个密使;不久,他们的船受到海盗的袭击,哈姆雷特勇敢地拿着剑杀上了敌人的船,被海盗俘虏。但海盗把他放了,希望王子在朝中替他们说些好话。
哈姆莱特回来后知道情人奥菲利娅因父死、爱人远离而发疯落水溺死。波洛涅斯的儿子雷欧提斯得知一切,从法国归来为父报仇。奸王利用这个机会,挑拔、怂恿雷欧提斯用毒剑与哈姆莱特比试,并秘密备下毒酒以置哈姆莱特于死地。双方交战时,哈姆莱特对阵受伤,却在无意中与雷欧提斯调换了利剑,刺中了雷欧提斯。王后看到儿子剑法如此高超,举杯祝贺,结果饮毒酒暴死。这时,雷欧提斯知道自己即将亡命,因而招认了国王布置的奸计。哈姆莱特顿时悲愤至极,随即用毒剑刺死了奸王,自己也在这场尖锐复杂的斗争中与敌同归于尽。王子临终嘱托好友霍拉旭把他的行事始末根由昭告世人,并嘱咐让有雷厉风行性格的福丁布拉斯继立为王。 5、《奥赛罗》是以15世纪末叶赛浦路斯岛作为舞台的。主角奥特罗是一位黑皮肤的摩尔人,担任威尼斯军的统帅。他因听信部下的谗言,杀死了美丽忠贞的妻子黛丝德莫娜。等到明白事情的真相后,悔恨交集,终于自刀,追随爱妻于黄泉下。 6、《李尔王》叙述了年事已高的李尔王意欲把国土分给3个女儿,口蜜腹剑的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里根赢其宠信而瓜分国土,小女儿考狄利娅却因不愿阿谀奉承而一无所得。前来求婚的法兰西国王慧眼识人,娶考狄利娅为皇后。李尔王离位,大女儿和二女儿居然不给其栖身之地,当年的国王只好到荒郊野外„„后来考狄利娅率队攻入,父女团圆。但战事不利,考狄利娅被杀死,李尔王守着心爱的小女儿的尸体悲痛地死去。 7、《麦克白(麦克佩斯)》简介 苏格兰国王邓肯的表弟麦克白将军,为国王平叛和抵御入侵立功归来,路遇三个女巫。女巫对他说了一些预言和隐语,说他将进爵为王,但他并无子嗣能继承王位,反而是同僚班柯将军的后代要做王。麦克白是有野心的英雄,他在夫人的怂恿下谋杀邓肯,做了国王。为掩人耳目和防止他人夺位,他一步步害死了邓肯的侍卫,害死了班柯,害死了贵族麦克德夫的妻子和小孩。恐惧和猜疑使麦克白心里越来越有鬼,也越来越冷酷。麦克白夫人神经失常而自杀,对他也是一大刺激。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麦克白面对邓肯之子和他请来的英格兰援军的围攻,落得袅首的下场。
二、悲剧人物性格分析: 1、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是丹麦王子,他在剧本情节开始前(剧本之外)正在德国人文主义中心威登堡大学接受教育(交代主人公的思想倾向),他接受了人文主义理想,对爱情、友谊和人生都抱有美好乐观的信念,他认为“负载万物的大地”是“一座美好的框架”,“覆盖众生的苍穹”,是“一顶壮丽的帐幕”。他赞颂道:人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时的他是一位生活在“美好的花园”里的“快乐的王子”。[理想:人文的世界]
可是这美好的世界在《哈姆雷特》一剧中根本是不存在的。面对突然降临的父死母嫁、王位被篡夺的严酷现实,哈姆雷特深受打击,痛苦和忧虑使他成了一个“忧郁的王子”。剧本从一开
始,世界便已“颠倒混乱”,人们恶梦不断,惶惶不可终日。这是一个人欲邪恶的世界,他的叔叔克劳狄斯以最卑鄙的手段杀死兄长,夺取王位,霸占嫂嫂,还试图以奸诈的手段置王子于死地。在这个情欲放纵的世界里,上帝失落了,而魔鬼却活着,世界变成了“冷酷的人间”,变成了“颠倒混乱”的荒原。[现实:情欲的世界]
在昔日理想被击碎的情况下,哈姆雷特终于看清了他所面对的时代真相,他对世界的看法有了根本性的改变,这“是一个荒芜不治的花园,长满了恶毒的莠草”,世界“是一所很大的牢狱”。“负载万物的大地,这座美好的框架,只不过是一个不毛的荒岬;这个覆盖众生的苍穹,这顶壮丽的帐幕,这个金黄色的火球点缀着的庄严的屋宇,这是一大堆污浊的瘴气的集合。”至于人,“在我看来,这个泥塑的生命算得了什么?人类不能使我产生兴趣。”“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在这里,莎士比亚借主人公的经历和眼光,为我们揭露和批判了英国和欧洲的社会现实;同时对文艺复兴晚期,由于一味强调个性解放而导致的私欲泛滥的时代症候表现出深沉的忧虑,流露着对理性、秩序和新的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呼唤。[社会混乱]
哈姆雷特看到的不光是奸王一个恶人,他还看到了母亲的改嫁,情人的天真软弱,朋友的背叛,目睹了大臣们的趋炎附势,人性的缺陷和丑恶使他陷入深深的对人的怀疑之中。他从痛恨叔父,谴责母亲,贬低女性,厌恶人世,进而厌恶自身。他不仅看到了他人心灵的丑恶,而且看到了自己的心灵同样是黑暗的。他说:“我的罪恶是那么多,连我的思想也容纳不下。”[人性丑恶]
由眼之所见,到心之所思;由现实的残酷,到人心的黑暗;由他人的恶,到自身的恶,他便毫无退路了,他直逼无意义无目的的存在本身。面对这样本原性的思考,复仇就无足轻重了。既然人在本体意义上是恶的,那么为父复仇、重整乾坤的斗争对象就不只是一个克劳狄斯了,而是包括他自己在内的所有人(《新约》的思想,“不要论断他人。”“伸冤在我,我必报应。”)。面对如此困局,人生虚无的一面便历历在目了,他想到了自杀:“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在这里,困扰他的已不是血亲仇恨和社会责任了,而是生存本身,他自己成了问题的核心,他最终抓住了自己。迷惘、焦虑、惶惶不安的情绪和心态,笼罩在哈姆雷特复仇的过程中,这也就有了他行动上的犹豫和延宕,使他成了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可比较堂吉柯德)。总之,哈姆雷特的犹豫不只是找不到复仇的方式方法时的矛盾心理的表现,主要是他感悟到人的渺小、人的不完美、人生的虚无时那迷惘与忧虑心态的外现,同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晚期信仰失落时人们进退两难的矛盾心理的象征性表述。哈姆雷特形象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关于人性复杂、人性悖谬的思想,成了近代欧洲文学的一个基本母题。[思想的困局—→忧郁、犹豫]
中国当代青年,“并没有哈姆雷特精神,或者说这种精神的存在是极个别的。那种痛苦的思考,那种对自我的怀疑,那种对世界与自我的双重否定,那种对人性的爱护与对人性恶的深刻洞察的矛盾交织,那种深广的思考能力和行为的谨慎,这一切对于我们是很陌生的。”
悲剧主人公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理想人物。他是王子,本是个正直、乐观、有理想的青年,按照传统,是王权的当然继承者。但是,他的美好前途被颠倒了的时代颠倒了。由于他所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封建势力还很强大的时代,他的敌人又是一个无比奸诈、善于笼络臣下的国王;而他自己,一个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既不相信暴力,又不相信群众,当不满的人民已经被雷欧提斯煸动起来反抗暴君的时候,他始终把还艰巨的事业单纯作为只能由他一个人来完成的任务,甚至只把复仇计划告诉霍拉旭一个人。他孤军奋战,终于抱恨死去。他的悲剧是一个人文主义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2、奥赛罗性格分析
人性是脆弱的,但人却又不断地在伤害着他人,打着自己也是受害者的藉口,不停地进行伤害,倘若,奥晒罗能够冷静下来,用理智去评估各种可能,悲剧可能就会因此改写,人的原罪之一——嫉妒,在此剧中一览无余。
从人性复苏上而言,莎剧中的人物则几乎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灵魂在呼喊生命的价值,即使是恶毒如伊阿古这样的反面人物也有其令人震撼的人性宣言,当他事败被擒时,竟能说出:“从这一刻起,我不再说一句话”这样的铁骨铮铮的有尊严的话来,在他欺骗凯西奥并且设下毒计之后的一大串独白中,虽不免有些冷嘲热讽及沾沾自喜,却也可看作是对于自己灵魂不安的自我欺骗。
对于主人公奥赛罗的性格,有正直、勇敢、单纯抑或易怒与轻信他人等,奥赛罗的最大缺点在于自卑。若不是自卑,他不会让自己拥有那么强大的力量去奋勇杀敌,只有内心自卑缺乏安全感的人才那么渴望暴力;若不是自卑,他不会一出场就急于表现自己的出身高贵来乞求勃拉班修的允许嫁女;若不是自卑,他无须在伊阿古的几句挑唆后便怀疑自己的妻子。
他是自卑了,自卑于自己的肤色、形象、年龄,他自己其实觉得自己是配不上苔丝狄蒙娜的,他甚至觉得自己不如凯西奥,才会对他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害怕;因自卑而产生的嫉妒,却产生了可怕的悲剧。
但话又说回来,这种自卑正是人类的一种最深沉的情感,有些人将其深藏其中,一旦浮出水面就会表现出极其大的能量,奥赛罗就属于这样的人。 3、李尔王性格分析
李尔王无疑是这个悲剧的主角。他是一个专横暴虐、刚愎自用的统治者形象。他的致命的错误是虚荣心。作为一个长期处于最高统治地位的国王来说,总是被人赞赏常会导致虚荣心,他听惯了赞美的话,听惯了甜言蜜语,必然不习惯于小女儿的诚实和拙于言语。可以说小女儿的诚实是对他虚荣心的极大讽刺,长期习惯于生活在虚荣中的人必然不习惯于这种诚实,也不喜欢这种诚实,所以他才会如此恼怒,才会把小女儿赶出家门。我觉得李尔王这个形象的意义更多的是对于现代的意义和启发。从现代人的眼光看李尔王,我们可以发现,生活中有太多的李尔王,太多的虚荣心导致了太多不好的后果,从公司的老总,到我们一般人,其实都有虚荣心,适当的虚荣心可以促进我们向上,但是虚荣心太多太强,就会适得其反。 4、麦克白性格分析
麦克白悲剧的内在必然性正是由于他的不安分的天性, 弑君之后的罪恶感及对虚妄的执着造成的。
三、复习试题
1、哈姆雷特的忧郁性格分析。
(1)根源:理想破灭,一系列伤天害理的事变突然发生, 打破了他关于人生、世界、爱情、友谊、前途等一系列人文主义的幻想。为了篡权, 弟弟居然暗杀自己的哥哥——“人, 不过是泥土捏成的生命! ”
(2)爱情,也不坚贞,父王死去不到两个月, 母亲的孝鞋还没有穿旧, 居然匆匆地改嫁奸王,钻进乱伦的衾被;友谊,也不可靠, 一个个好友,为了一己的私利, 甘做奸王的暗探来窥视行踪; 就连信誓旦旦的情人,也不自觉成为篡权者的工具。纵目四望, 奸王邪恶、群臣昏聩、朝廷腐败、上层堕落, 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
(3)理想破灭,使他承受不了这超负荷的压力, 陷入于精神危机, 产生了忧郁。 2、哈姆雷特犹豫的原因 (1)敌强我弱——他知已知彼, 正确的估计了敌我力量的对比过于悬殊:整个时代已经颠倒混乱, 而拯救者只有一个人, 那就是 "倒霉的我!" 寄全部希望于自己, 这样, 以一人之力对抗整个社会, 他深知这场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危险性, 导致他行动的犹豫。
(2)任务艰巨——既要为父报仇, 又要扭转乾坤, 一身二任。这种独扭乾坤的重任与势孤力单的矛盾, 只能产生" 难扭乾坤" 的哀叹:一个任务尚且力不从心, 何况两个? 这就带来他行动的双重犹豫。
3、哈姆雷特性格犹豫的表现
(1)拙于行动——他是哲学家而不是实干家, 他敏于思索而拙于行动, 他在没有切实可行、十拿九稳的办法之前,只会冥思苦想,他从思考到行动需要一个比常人更为复杂的过程。
(2)不知如何行动——他决心行动而又不知如何行动,他很不容易等到一个杀掉奸王的机会, 克牢狄斯在祈祷,只需抽刀一击, 就能为父报仇, 然而, 灵魂进入天堂还是滚入地狱的无用考虑又使他错过了这千载难逢的机会。 4、克劳狄斯是《《哈姆雷特》中的一个“反派”角色,说出他的两个“恶行”。 克劳狄斯以最卑鄙的手段杀死了兄长,夺取王位,霸占嫂嫂,还试图以奸诈的手段置王子于死地。 5、独白这种独特的戏剧手段的运用,为《哈姆雷特》增色不少。请以剧中“生存还是毁灭”的著名独白为例,说说它对刻画主人公形象有什么作用?(150字左右) 为了更深入地把握哈姆雷特人物的性格特质,独白这一揭示人物内心活动最为直接的形式,成了莎士比亚塑造典型的一种重要艺术手段。“生存还是毁灭”这段独白出现在第三幕哈姆雷特装疯呵斥奥菲利亚之前。与后面故意的疯话相比,这段心理独白极为真切地揭示出哈姆雷特的内心活动,内心的矛盾冲突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生与死,梦幻与现实,压迫与反抗,情与仇,爱与恨,这些充满人文色彩的话题借助独白得到充分体现。
6、下面是《哈姆雷特》中老大臣波洛涅斯教导儿子的一番话,请从中任选一句,谈谈你的见解。
①不要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凡事必须三思而行。②对人要和气,可是不要过于狎昵。③相知有素的朋友,应该用钢圈箍在你的灵魂上,可是不要对每一个泛泛的新知滥施你的交情。④留心避免和人家争吵,可是万一争端已起,就应该让对方知道你不是可以轻侮的。⑤倾听每一个人的意见,可是只对极少数人发表你的意见。⑥接受每一个人的批评,可是保留你自己的判断。
第2句,这一句话谈与人交往要有适当的距离感,待人要友善,既不要冷淡傲慢,也不可喧宾夺主。(此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高一语文必修4名著导读之《谈美》
【内容简介】
什么叫做美,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它在心与物的关系上面;但这种关系并不如康德和一般人所想象的,在物为刺激,在心为感受;它是心借物的形象来表现情趣。世间并没有天生自在,俯拾即是的美,凡是美都要经过心灵的创造。
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超乎利害关系而独立。在创造或是欣赏艺术时,人都是从由利害关系的实用世界搬家到觉悟利害关系的理想世界去。艺术的活动是“无怕为而为”的。我以为
无论是讲学问或是做事业的人都要抱有一副“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把自己所作的学问事业当作一件艺术品看待,只求满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于利害得失,才可以有一番真正的成就。伟大的事业都出于宏远的眼界和豁达的胸禁。 【名言选萃】
1. “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一半得之于感受。”
2. “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我所谓的‘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你的心境愈空灵,你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我还可以进一步说,你的心界愈空灵,你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
3. “一种社会所最可怕的不是民众肤浅顽劣,因为民众通常都是肤浅顽劣的。它所最可怕的是没有在肤浅顽劣的环境中而能不肤浅顽劣的人。”
4. “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田地。换句话说,世界有缺陷,可能性才大。”
5. “美的事物如诗文、图画、雕刻、音乐等等都是寒不可以为衣,饥不可以为食的。从实用的观点看,许多艺术家都是不太切实用的人物。然而我们何必来讲美呢?人性本来是多方的,需要也是多方的。真和美的需要也是人生中的一种饥渴——精神上的饥渴。疾病衰老的身体才没有口腹的饥渴。同理,你遇到一个没有精神上的饥渴的人或民族,你可以断定他的心灵已经到了疾病衰老的状态。”
6. “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大汽车路,两旁的景物极美,路上插着一个标语牌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许多人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里过活,恰如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地急驰而过,无暇一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这是一件多么可惋惜的事啊!”